回覆列表
  • 1 # 小留侯

    這話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是這樣的:“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借魚和熊掌的比喻來說明自己“捨生取義”的價值觀。

    從原文我們可以看到,並不是魚和熊掌一定不可兼得,孟子的意思是——魚和熊掌都是我想要的,如果(注意是如果)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那麼我要熊掌。熊掌比魚貴重,這個大家都知道。當然,這只是個引子,重點是後面的捨生取義。

    孔子曰殺身成仁,孟子曰捨身取義(或者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其中捨生取義就是從這裡來的。

  • 2 # 史記sj

    這句名言是孟子說的,原文翻譯: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這兩種東西,如果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那麼只有捨棄魚而選擇熊掌了。

    意義在於,好東西你全都想要,結果會讓你吃不了兜著走,原因何在?

    狼多肉少啊!又不只你一個人想吃魚與熊掌。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再說了,天道迴圈,你得到一些東西必然會失去一些東西,《道德經》有云:損有餘補不足。比如你可能吃了熊掌,但是老天可能要拿走你一些健康來作為交換。

    曾經位極人臣的曾國藩,最懂得月虧月盈之人生奧秘:“餘蒙先人餘蔭,忝居高位,與諸弟子及子侄敦敦慎守者,但有二語,曰‘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用盡’而已。”

  • 3 # 中孚鑑

    孟子說的話,魚是我想要,熊掌也是我想要,兩個不可同得,舍魚而去熊掌。

    生是我要的,死也是我要的,二者不可同得,捨生而取義。

    魚和熊掌都是吃的,若是隻能得其一,肯定選熊掌。

    而生和義若不能同得,選的是義。因為這是孟子說的,大家知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這就是儒家殺生成人,捨生取義。很是在意者仁意。

    他認為,一個人,若為了生存,而不仁不義,非君子所為。乃小人也。

    而一個人,若為了義,為了仁,甘願其去,也不違背仁義之道,這才是儒家仁義思想。

  • 4 # 起風了1314號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也,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這段話很多人都背過,相信很多人也知道其中的意思。

    我不說其中已經說明的道理,只想說說我的看法,生活中兩全其美的事情可能少之又少,多數要放棄其中一部分,人的一生可能要面臨很多這樣的抉擇,這個工作離家近,但是工資低,那個離家遠,但是待遇好;這件衣服很貴,但是很喜歡,這件雖然便宜,但是不如貴的更喜歡;所以要選擇一個我們認為更重要的,原則也好,堅守也好,兩害相取其輕也好,兩利相取其重也好,不要怕不要悔,人生就是這樣

  • 5 # pig黃

    我是一名學生,就拿學習和賺錢來說,我成績不好,也沒有專業特長。我身邊不乏有一群優秀的朋友,成績好,會賺錢。自打認識他們以後,我想像他們一樣優秀。一個朋友知道我的想發後跟我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現在的我基礎太差,學習太差,也沒有專業特長,能力不足。不可能做到兩邊十全十美。他給我的建議就是讓我專注學習,等有了底子和能力也不不遲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文天祥兵敗被俘,要麼投降元朝換一命,要麼忠於宋朝得一死,斷沒有兩全其美的法子。這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個人覺得,兩者能否兼得沒有任何絕對回答,甚至於根本無法保證你能得到哪個亦或是一個都得不到,只是在我個人來說,有些事情,如果你舍不掉也放不下,即使沒人理解支援你的堅持;即使人們告訴你所謂不聽“老人言”會如何自食惡果並且你已經嚐到了那惡果大致的味道;即使南牆已經被你撞了無數次且仍沒有倒下的徵兆;即使那份追求…也許會讓你付出………眾叛親離……的沉重代價………如果赤誠和現實註定是一場矛盾,我還是會選擇前者…當然,我也這樣做了…可能這就是一種惹火的死犟加硬頸吧…但是生而為一種情感動物,與生俱來的感情,就註定了會有留戀和羈絆,所以答主的問題,到底還是要你自己去選擇,一般情況下,當我詢問我的朋友,我要不要做出一個決定,通常在問之前,我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決定,而更通常的情況下,這個決定也並不會因為朋友們的不同意見而更改,因為我會支援和附和那些合我心意的朋友意見,然後過濾那些未嘗沒有道理但是我就是不想那麼做因為我不去試試自己的想法真的會很後悔的見解,所以,記得堅持那個做出第一選擇的自己。

  • 6 # 打持久游擊戰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句話不是說一定不能兼得,而是強調當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去從二者之間取捨!其實很多時候大家不要去計較大多,有舍有得,有因有果!很多事情早已註定,不可強求

  • 7 # 文如絲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其實是一個引子,作為比較而引出下文的捨生而取義。文章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一直主張的思想是仁義和以民為本,當人受到慾望的誘惑,一定要保持住自己的本心,堅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寧可捨生取義,絕不苟活於世,這是作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應有的思想和氣節。

    社會在進步,科技也繁榮到了人們無法去預測的地步,社會的進步給人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國家的穩定給人們帶來了安定而富足的生活條件。當然好的事物產生的同時,惡也在滋生,慾望對於人們確是越來越巨大,越來越多的人都淪陷在慾望的海洋裡,忘了自己的那顆本心,忘了仁義,忘了氣節。

    當前針對社會上的很多不良風氣,有很多人都提出了復古風,但是如果一味的要求人們去按照古人的做事和生活習慣去生活,這樣不免矯枉過正,只有外在而缺少內在,古人的很多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復古的真正含義是學習古人的思想和風骨,而不是隻學其表,徒具形態而已。

  • 8 # 弘宗起名

    出 處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選自《孟子·告子章句上》。 《孟子》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就像今天的教科書一樣。 《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這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宏博,文章也極雄健優美。

    欲:原意為“想要的”,這裡引申為“喜歡的”

    熊掌:熊的腳掌,熊掌比魚更珍貴、味道更美。古人認為珍貴的食品。

    得兼:即“兼得”,同時獲得。兼,同時進行幾件事或據有幾樣東西。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取:選取。捨生而取義者也,取:求取

    苟得:苟且取得。這裡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患:禍患,災難。

    闢:通“避”,躲避。

    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義。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辦法。者,……的辦法。

    古人認為珍貴的食品。 得兼:即“兼得”,同時獲得。兼,同時進行幾件事或據有幾樣東西。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取:選取。捨生而取義者也,取:求取 苟得:苟且取得。這裡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患:禍患,災難。 闢:通“避”,躲避。 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義。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辦法。者,……的辦法。 何不用也:什麼手段不可用呢?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透過某種辦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是,指示代詞,指某種辦法。 非獨:不單,不僅。 勿喪:不丟掉,不喪失。 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 豆:古代一種木製盛食物的器具,高足,上呈圓盤形。 呼爾而與之:意思是:(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吃)。

  • 9 # 使用者8438902874991

    所謂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答悟空,說通俗和簡單點吧,就是天下的好事不可能一個人享盡!若百姓有豐厚的家產,就想找一個傾城之貌的女人,還需要她百依百順,對丈夫忠心或乖巧。若是商人,總想生意長期順昌下去,不能出現任何的坎坷。若是皇帝的話,總想長生不老,不能長生的話,兒孫最好能一代代的傳替下去!這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含意!?,,,。夢中人

  • 10 # 戴草帽的小老鼠

    孟子說,魚和熊掌都是他想要的,但兩個卻不能同時得到,所以只能取其中的一個了。

    為什麼不能同時兼得魚和熊掌呢?平時吃飯雞肉、鴨肉、什麼肉都不是可以一起吃麼?如果說不方便攜帶也不對,畢竟都不是什麼大物件。既然孟子沒有解釋為什麼不能兼得,那我們只好發揮想象力了。

    有一天,君王請孟子和幾個大臣、弟子吃飯,桌上擺著魚和熊掌還有幾道不錯的菜。孟子想也沒多想,先夾起自己面前的魚吃,結果吃完魚肉再看熊掌,盤子空空的,被人給拿光了!左看看,右看看,大家在尷尬的看著他。於是孟子飯後拿這個事做例子,給大家講起了大道理,順便解釋了他為何吃不到熊掌的原因。

    或者是這樣:有一天,孟子和朋友去打獵,在河邊遇到一隻熊,而這頭熊正在捉魚,並且捉的是一條名貴的魚。我們知道,很多熊是會捉魚的。這時候就遇到問題了,先打死熊的話,魚就跑了;先繞過熊下河捉魚的話,熊可能也會被嚇跑。正當他們在想怎麼辦時,熊發現了他們,於是跑了。結果可想而知,魚熊兩空,孟子他們什麼都得不到。孟子後來給當時在場的朋友或者弟子講道理的時候,就拿這個事做例子來講了。

    當然,這只是腦洞大開的猜測,但至少有一點能肯定的,就是孟子所講的魚和熊掌的事,當時的聽話人是與他一起經歷過的。

  • 11 # 戈壁灘駝鈴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告子上》。其原文是“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是儒家學派二號人物,被稱為“亞聖”。他繼承和發揚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並根據自己所處的時代特徵和發展趨勢,構建了自己的學說“仁政學說”。

    孟子的散文有其鮮明特點,就是善於運用“比喻”、“排比”,並且常用“對比”的創作手法,互相比較,把深奧的道理說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具有極大的說服力而又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要完整理解“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就得兼顧文章後面的一段話:“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所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分幾層意思來解讀。

    一、俗話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人不能太滿,好事被一個人佔全,肯定要有虧損。這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也是人生的智慧所在。“韓信”的死就有這樣一層厲害關係,可惜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不能激流勇退。

    二、當一個人面臨難以取捨的問題時,要果斷做出判斷,必須及時取捨。優柔寡斷必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即然不能同時擁有,就要分析厲害關係,及時做出選擇。

    三、在個人利益和道義發生衝突時,要堅決選擇道義。這即是捨身取義,又是堅持真理。如有的家長護短,不講道理,孩子打架就袒護自己的孩子,結果助長自己孩子的囂張跋扈,最後害的是孩子。

    綜合以上分析,善良和正直是人生的智慧,這是人生哲學,不是迷信。

  • 12 # 笑笑小新丁

    魚和熊掌為什麼同時不能兼得?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這裡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為了引出後文的生命與道義發生衝突時應該如何抉擇的核心思想。 咱們說道理的時候,經常會習慣打個比方再說,這是中華文化的傳統,所謂旁敲側擊,也可謂舉一反三。

    所以,並非是說,魚和熊掌這兩樣東西始終不能兼得,而是說,如果有兩樣你很喜歡的東西,你只能選一樣,你必須做出正確的選擇,不可捨近求遠,捨本逐末,舍大我而取小我。 如果這些東西都不明白,只能說,中華傳統文化不管好的壞的,都特麼的廢了。

  • 13 # 歷史有點兒意思

    1、"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句話不是說一定不能兼得,而是強調當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去從二者之間取捨。兩者中也有好的東西不要擁有太多,不然就體現不出其價值所在,意在提醒人們在面對取捨時應該如何抉擇。

    2、成語“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出自孟子《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翻譯:魚,是我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東西。如果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我只能放棄鮮魚而要熊掌。

  • 14 # 使用者10331950955

    從醫學上講:魚是一種帶腥味很濃的食物,而熊掌也是一種很腥的藥物,兩者混在一起具有很大毒性,醫學上不是有十八反嗎?所以兩者不可以同時飲用。從哲理上講:比喻各懷鬼胎、搞陰謀詭、害群之馬的人渣合在一起,就會產生利害衝突,甚至大開殺戒,竭力損傷他人利益,或者拼得你死我活,所以這兩個詞語用來比喻人喪心病狂的兩者不能混在一起,否則就會禍到臨頭。

  • 15 # 歡姐的日常生活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句話不是說一定不能兼得,而是強調當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去從二者之間取捨。兩者中也有好的東西不要擁有太多,不然就體現不出其價值所在,意在提醒人們在面對取捨時應該如何抉擇。

  • 16 # 入戲太深138893579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句話不是說一定不能兼得,而是強調當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去從二者之間取捨。兩者中也有好的東西不要擁有太多,不然就體現不出其價值所在,意在提醒人們在面對取捨時應該如何抉擇。

  • 17 # 周易指迷

    這和福不雙至大體一個意思。世上壞事多,好事少,試想這麼少的一點老天會叫一個人全佔了嗎?所以人間就有了法律,專門招呼那些貪得無厭者,也教育人們:適可而止,得意之時,不可再往前一步,有人就是一步挨著一步,於天道人情所不容之時,就吃了大虧了。

  • 18 # 使用者名稱過於囂張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只是一種比喻,也是一種在取捨之間的選擇。畢竟人的一生精力有限,或者力量有限,好多東西(事情)的發展已經遠遠超過自己的精力(力量),所以我們只能選擇,選擇對自己最有用的。有舍才有得,現實中,好多事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都要量力而行,不可過多的貪,貪多嚼不爛的。到最後怎麼都沒有得到。。。最後說一句;“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

  • 19 # 撿破爛的小仙女

    原文是: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意思是,我想要魚,也想要熊掌,(如果)兩者不能兼得,我會選擇熊掌。

    所以說,不是(一定)不能魚和熊掌兼得,而是(在一定條件下)只能選擇其一的時候,你應該捨棄掉(價值低的)魚,去選(價值更高的)熊掌。

    換句話說,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是讓人們懂得取捨。

    另外說一下,這句話後面一句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所以在做選擇的時候,哪個選項更重要,也不是僅僅從(表面上的)價值判斷的,個人的價值觀也很重要。

  • 20 # 吾人生道

    魚與熊掌只是一個比喻,魚是人們常吃的食物,熊掌卻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通常情況下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時,自然會選擇珍貴的熊掌而放棄隨處可見的魚。孟子所講述的只是人之常情罷了。魚與熊掌之間的選擇,就像生與死、利與義之間的抉擇,人們普遍貪戀生而畏懼死亡,在利益與道義之間掙扎徘徊。以人性而論,人對某種事物的渴求可能超過生命,對某種事物的厭憎可能超過死亡,而廉恥之心可以幫助人們抵住各種誘惑,認清基本的道德規範,明白許多誘惑應該加以抑制,而死亡並非最可憎之事,如此,人們便能從內心深處渴慕義舉,從而變得大義凜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知楊秀清“天父下凡”是假,為何洪秀全還要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