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生隨想
-
2 # 鵝媽媽講閱讀
大約是五六歲的時候,為了想讓村裡的小夥伴帶著我一起玩,就把家裡用來做種子的花生米給偷出來送給小夥伴吃了,而且關鍵的是,第二次正在偷拿的過程中,被媽媽當場抓現行。然後我媽就把這件事當成話柄子,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地說起,而且每次都要譏諷到大笑不止。
我對我媽處理這個事是有心理陰影的,長大之後會有別人偷東西我看到了,也會緊張不已,哪怕跟我毛關係沒有。
但是我媽有一件事做的特別好,她界線非常清楚地跟我說過,別人的一根針也不能拿,哪怕再好,你再喜歡,那是別人的東西,跟你沒關係,你想要,你可以找媽媽要,或者自己有能力自己買。
怎麼做比較好,我個人覺得:
首先就是定性,這件事是不對的。無論怎麼說,你都得告訴他/她,偷東西是個不光明磊落的事。
第二步,你跟孩子講清楚當自己有需求正確的獲取方式。你要自己給孩子道歉,道歉你不夠知道孩子的需求,道歉沒那麼仔細地關注到孩子,然後告訴他,遇到自己先要的東西合理表達的方式。
第三步,淡化這件事。在孩子面前當著沒發生一樣,私下裡注意多觀察孩子就可以。
每個孩子都是特殊的個體,處理問題的方式也不一樣。只要接受就是合理的、最好的。
-
3 # 講故事聽
首先,要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要用肯定的回答讓孩子認識到做這件事是錯誤的,以後不能再做這樣的事,如果孩子認識到了錯誤,用道理來跟孩子講解這件事帶來的後果自己對他的影響,如果孩子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要跟孩子成為朋友一般的交流,讓他開啟心扉告訴你他做這件事的意義所在,在你可能的範圍內,幫助他完成他想做的事但也要讓他理解以後有什麼事可以跟媽媽講,不能自己自作主張的偷錢。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難免都會犯錯,家長所做的不一定是呵斥孩子,而是要和孩子好好的溝通,與他們成為朋友,讓他們願意和你交流。這樣以後不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上,孩子都能好好的成長,不犯原則性的錯誤。
-
4 # 90後媽媽米米
感謝邀請!從兒童心理學來分析,孩子偷拿東西是由兩種心理因素引起的:一是孩子有一種強烈的佔有慾望,對想要的東西,既好奇又想獲得,而且企圖馬上獲得。在無法正常滿足時,在私慾的引領下,他便悄悄將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或者偷錢購買。另一個是孩子有一種超乎成人的冒險心理,他們心想,我拿了東西,只有我知道,別人都不知道,這多麼刺激和神秘呀!
年幼的孩子大多不知道偷盜行為的卑劣之處,無論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在孩子第一次出現偷東西行為時,作為父母都需要巧妙引導和教育,注意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不過分懲罰和責備,不激發他們的反抗和報復心理。
無論是在育兒書還是網路論文等上,看到過非常多聰慧的媽媽處理這樣事情的方法。印象比較深的是,一個媽媽在發現自己孩子偷了家裡50塊錢的時候,她沒有立馬去跟孩子對峙或者批評責怪孩子。而是在一家人一起吃午飯的時候,憂心地說:“哎,我不見了50塊錢,家裡肯定遭小偷了。”這時沒有人說話,她接著說:“我是不是應該報警呢,警察叔叔破案能力很厲害,一定能發現蛛絲馬跡,一定能幫忙找出這個小偷,並追回那丟失的50塊錢。”
聽到這些後,孩子露出了害怕的眼神。後來,在媽媽不注意的時候把50塊錢歸還了原位。媽媽後來笑著說:“媽媽真是老糊塗了,數錢都數錯了,原來沒丟錢呢!”孩子偷偷地笑了。
這個媽媽巧妙地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的同時,也引導了孩子歸還錢。
-
5 # 喜歡有愛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有可能發生偷拿家裡錢的情況,家長對這件事的處理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孩子今後人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軌跡。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很多個短片,很多個故事,故事裡的人物形象至關重要。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他可能不懂得私自拿父母的東西是不對的,所以要我們開導教育。如果發現孩子拿了200元,首先要先心平氣和的問他:想幹什麼?一定不要先辱罵,然後告訴他在沒有父母允許的情況下,是不可以拿父母物品的,這種行為不對,千萬不要給孩子定性為偷,或當孩子面講給別人,要給孩子留下足夠的面子,不要因此影響了孩子性格發育✌✌
-
6 # 兔子媽媽
首先,我覺得題主用"偷"這個詞是不太恰當的
其次,孩子幾歲?如果只是一個3-5歲左右的孩子,那麼我覺得孩子沒有“偷”和“拿”的概念,如果孩子是在青春期發生這樣的行為,那麼我覺得作為家長首先要了解一下孩子這種行為的背後原因是什麼,比如是因為想引起關注、還是在校受到協迫等等
最後,如果孩子沒有經過同意就拿家裡的錢,我覺得家長有責任和義務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但不建議當著外人的面去打罵或是訓誡孩子,又或是家長直接說孩子偷錢,建議用比較婉轉的方法告訴孩子,比如,
1.媽媽剛剛發現放在包裡的錢少了幾百,你有看到嗎?媽媽現在有點著急呢,因為這是計劃交房貸的
2.咦,你手裡拿著的是什麼?(被當場抓包孩子應該會有點不好意思,家長切忌不要開口指責和謾罵)
3.是不是媽媽剛剛沒把錢放好掉地上,所以你幫媽媽撿起來了,如果是,那真的是太感謝你,然後家長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此時孩子內心肯定會充滿感激,因為不管他做出怎樣的不恰當行為,爸爸媽媽都是相信他的,也因此建立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4.如果孩子主動承認是他拿的,那家長就更應該鼓勵和表揚孩子,告訴孩子他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因為雖然他沒有經過同意就拿了錢,但最後還是選擇告訴你,那麼肯定是他意識到他的行為是錯的,這時候家長可以趁機告訴孩子:如果你以後需要錢,可以直接告訴媽媽,因為媽媽相信你拿錢肯定是遇到了需要錢才能解決的難題。
總之,兔媽認為親密關係的基礎是建立在彼此的信任上的,如果孩子信任你,那麼就不會出現偷竊的行為。
-
7 # 小尾巴樂園
相信很多坐在電腦前的大人們,包括筆者自己,小時候都偷拿過家裡的零花錢。
記得還是在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家裡有一個不上鎖的衣櫃。衣櫃的最頂層櫃板上面,鋪著一層報紙,上面放著衣物。而在報紙下面,不知是父母有意還是無意,總是有一些一毛,兩毛的紙幣。
當時家裡的條件並不太好,父母也沒有給小孩子零花錢的意識。那時小學裡並沒有小賣部,使一些大叔大嬸挎著提籃,靠著校門外的牆根,叫賣著粑粑,面窩,發糕(哎,寫著寫著餓了怎麼破)。
作為姐姐的我,經常時不時從櫃板上拿一毛錢,買2個粑粑或發糕,弟弟一個,我一個。似乎這樣的行為持續了整個小學(上初中就集體吃食堂早餐了)。
現在回憶起來,有意思的是,櫃板上從來沒有空過。是因為拿錢的次數不是很頻繁,還是每次拿的金額也不是太多,父母沒發現,還是父母發現了也在意?不得而知。長大了雖然好奇,但是並不想追問父母。而筆者自己,也還是健康成長為自律自立的社會人,並沒有因為當初的行為而長篇。
回到正題。
孩子第一次偷拿家裡的錢,而且是200元錢。
這樣一個前提下,作為媽媽,首先要檢討,是否有在孩子適當的年齡,給孩子零花錢;是否給孩子機會,學會正確支配自己的零花錢。
如今大家都知道,財商跟智商和情商一樣重要。而給孩子機會,學習支配零花錢,是給他認識金錢的重要一課。是錢支配人,還是人支配錢,直接關係到一生的幸福。
第二,瞭解下孩子需要這200元錢,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一個求而不得的昂貴玩具,還是應對校園欺凌的金錢勒索?
第三,讓孩子認識這種行為是不恰當的,給孩子彌補的機會。
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都要明確告知孩子,這樣的行為不恰當,媽媽不認可。但是,根據實際情況,給孩子機會彌補。
如果孩子已經用錢買了玩具,可以透過幫助媽媽做家務,或者減少一段時間零花錢來補上;如果是校園欺凌,那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孩子遇到校園欺凌,沒有第一時間告訴父母,而是自己想辦法解決,作為媽媽,要重新走進孩子的心,成為孩子心中堅強的依靠,要做的努力就更多了。
人,並不是生來就知道如何為父為母。如何成長為合格的父母,也是需要長期學習,不斷總結的歷程。
-
8 # 親親116214129
我小時候拿我媽一塊錢,她竟然追到學校,在國旗下面打我啊!那個痛,一輩子忘不了,她說打你是為你好,從此再也不敢拿錢了!媽媽的方法雖然簡單粗暴,但是她怕我學壞,以前還恨她,現在想想,她做的對,要是沒有她及時糾正我的壞習慣,我恐怕學壞了!謝謝媽!
-
9 # 愛子341
第一次從親戚的口中知道孩子自己在外面買東西吃後,就開始給他零化錢,並告訴他想吃什麼或買什麼一定和家長說。好像從那以後就沒偷拿過錢,有時臺子上放有零錢也沒見他偷拿過,需要錢就和我們明說。所以說正確引導很重要。
-
10 # 簡單平常心76214061
小時候看同學都有零花錢,好羨慕,能用自己的零花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當時我記得我家的櫃子裡有個杯子,杯子裡放著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幣,為了能像其他同學一樣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偷偷拿了裡邊的錢,大概過了一週左右放學回家父母臉色不對,問我拿沒拿錢,當時不敢承認,媽媽就拿掃地的笤帚打我,問我拿沒拿,我怕疼就承認了,承認了後媽媽讓我跪洗衣板,我記得在廚房我一邊看他們做飯一邊跪著,從放學回來跪到他們晚上睡覺,為了不影響第二天上學他們才讓我睡覺,我以為事情就這麼過去了呢,沒想到父母把這事和鄰居,親戚都說了當成了飯後的談資,我聽到了好傷心,我好想父母說:我是女孩啊,女孩,我沒有那麼堅強,當時就想你們肯定不是我親父母,等我長大了我要出去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從那後我自卑,誰丟東西我都緊張,臉紅。長大後婚姻不順利,雖然夫家從什麼沒有,到啥都有了後,我放棄一切淨身走了出來,親戚開始罵我傻瓜,之身一人在外邊打工,我不喜歡看他們,我不喜歡他們對我的一切指指點點,他們太虛偽了,現在父母想讓我回家,在家邊找個工作掙些錢,在讓我找個男人嫁了,我不想那麼過,雖然自己在外邊未必那麼如意,但我就不想回去。後來和媽媽嘮嗑,談到過我小時候偷拿家裡錢的事,媽媽竟然全忘了,好吧都忘了我可以當它沒發生,但是對我的影響已經形成了,所以自己親身經歷希望父母都能妥善處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錯誤問題,給他們正確的導向。
-
11 # 御皇凹凸曼
不要用偷這個字定義孩子,孩子如果自己拿錢父母應該思考,甚至說孩子做的任何不那麼恰當的舉動大人都應該思考,問題都在父母這兒,定期給孩子零花錢讓他不在自己的社交圈裡丟面子,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能分享給小朋友,家人間互相送禮物,重視儀式感
-
12 # 橙子幸福育兒樂園
先來說說我的經歷吧,我出生在一個偏僻的農村,從小就是那種很聽話的孩子,所以讀書爸爸媽媽也比較放心。
但是在我讀初三的時候,一個舉動把媽媽嚇到了,因為初三面臨著中考,考試完了之後,我就知道自己考的不好。當成績釋出的那天,老師打電話到我家,是我接的電話。果然沒出我所料,分數只夠普高線。於是,我做了自己從來沒有做的一件事,就是離家出走。當時因為身上沒有錢,所以那是我第一次擅自拿媽媽的錢,而且拿的還不少,拿了200。自己去了火車站,買了車票去了省城。當時的我,初中畢業,只有14歲,也不知道哪來的那麼大的膽子。
回到家之後,我其實還是很害怕的。但我媽,沒有提任何拿錢的事,只是說了一句,沒關係壓力不要太大。這句話到現在我還記得,也是經歷了這件事之後,我後來在讀書這條路上,我們家都讓我自己做決定,這是令我很感動的一點。
這是我從小到大第一次偷父母的錢,而且媽媽的做法對我影響很大,很感激我的媽媽。
至於說,我們稍小的時候,拿幾塊零花錢的事也是有的,我爸爸媽媽喜歡把硬幣放一個固定地方存放,我有時候會拿去買零食。那個時候他們也沒說我,長大一點就提醒了,我也沒那麼做,這個不涉及品質問題,所以應該是大家都有過這個階段吧,你們有沒有這樣的階段?
-
13 # 好吧好吧改一個
大多數人小時候都拿過家裡的錢吧,小學我沒有零用錢,每天就一塊錢過早,有一次買了個過早的,可是沒走多遠就掉地上,身上一分錢都沒有了,那天餓了一早上,後來我就拿我媽放在抽屜裡的錢了,拿了總覺得有安全感,後來被我爹發現了,我爹拿了菜刀就要殺我,罵了我一天,幾次要砍我,被我媽攔住了,好吧,以後再也沒拿過任何不屬於我的錢了,不過我依然沒有零用錢
-
14 # 奮鬥80後110849856
小的時候五六歲我對錢也沒什麼概念,只知道用它能買到我想吃的東西。家境一般般大人也不會給零花錢,看到別的小孩吃雪糕,當時的我也想要,趁著爸媽不在家,就從褲兜裡拿了錢去買,那天得吃了好幾個,好的雪糕七八毛我都敢買,下午回家少不了爸媽的一頓打罵。那時候就從心裡想著長大了一定離家裡遠遠的,不再回去!
-
15 # 漫步育兒路
從發展心理學上說,
我們首先要關注孩子的年齡,這涉及到孩子的行為是不是“偷":四五歲是“偷竊"行為的高發年齡。
因為孩子成長到這個年齡,心理較之前成熟,他們開始漸漸擺脫“自我中心主義",發現在自己之外還有許多人、許多事;開始有空間的概念,發現除了眼前可見的,還有一些不可見的,不在眼前的,並不見得就是消失了的。
為了驗證這些發現,他們有時就會故意把某些東西藏起來,看父母是否能夠發現,“偷"的行為就由此產生了。
但是,這樣的行為顯然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偷",因為他們並不想據為己有,應該稱之為“藏"更合適。
所以,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呢?
1、平靜面對,不大驚小怪:
既然是孩子的年齡階段特徵,就說明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它會出現,也會過去。
2、巧妙揭穿孩子的行為:
可以不動聲色地把孩子藏起來的東西找出來放回原處;
可以請孩子幫忙找你丟失的東西,之後簡單地致謝即可。
這個過程重要特別注意:方式要巧妙、自然,既要讓孩子知道你瞭解實情;又要不損傷孩子的自尊,不強化孩子的行為(不要讓他以為你在和他玩“藏——找"的遊戲)。
3、藉助繪本、動畫進行事實教育引導:
這個過程的目的是暗示孩子:當你藏了別人的東西時,別人終究是會知道,並且會追究到底的。
這裡推薦兩本獲過國際大獎的繪本:《這不是我的帽子》《我要把我的帽子找回來》。
如果孩子真的是“偷",那我們要關注孩子為什麼偷:主要有四種常見的原因:
1、父母長期忽略孩子,孩子不得不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2、父母的管教過嚴,孩子以此來反抗父母;
3、父母的管教過嚴,孩子透過正常渠道無法滿足他的願望;
4、父母過分寵溺孩子,孩子缺少約束,不懂規則、界限;
如何應對解決?以上四種情形,無論哪一種,我們都會發現,“偷"這個行為是父母的管教方式不當結下的果。
因此,
我們首先不要過分苛責孩子,而要反省自己在此事中應承擔的責任,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的問題。
不管多麼忙碌,請記得多陪陪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
如果實在抽不出時間,那麼每天至少也要留15分鐘給孩子,作為專屬的親子時間,專注陪伴,不受打擾。
也可以和孩子約定一個專屬的時間,或者培養一個共同的愛好,在特定的時間裡,陪孩子渡過屬於你們的二人世界。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我們可以:
認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成長需求和尊嚴,這是緩解親子關係、改善孩子行為的關鍵。
為此,我們需要學習一些先進的育兒理念(如正面管教),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才能知道如何更好地與孩子溝通、相處。
如果是第三種情況,我們可以:
適當放權給孩子,讓孩子有自主支配的資源和權利,這樣既可以有效地防止偷竊,又有助於孩子學習自制和自主。
這裡強烈推薦給孩子零花錢的做法: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消費水平,每週定時給予孩子適量的零花錢,讓孩子學習支配錢財,並學會自制。
當然,零花錢的具體數額和使用規則可以和孩子商討確定。
如果是第四種情況,我們可以:
加強規則教育,首先在於家長要以身作則:過馬路要等紅綠燈、走斑馬線;買東西要排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堅決不拿等等。日積月累的濡染,是對孩子最好的教化。
其次,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孩子要堅持愛與自由並行的原則,該拒絕的一定要拒絕,該堅持的一定要堅持。
-
16 # 寧靜致遠171622276
孩子在家裡大人不知道的情況下拿了家裡錢,你得確定了,也得搞清楚孩子多大,,十歲,八歲,十幾歲,然後心平氣和的問,,拿錢做什麼了,夠不夠呢,用不用媽媽在給你補點啊,但是有條件的,以後不準隨便拿自己家的錢,得和家裡人說,這是最後一次,另外還得和孩子說,你拿了別人不允許拿的東西或錢,那種行為叫偷或搶,這種行為要負法律責任的,無論你多大,成破厲害得和孩子講清楚,就這樣以後得用心去觀察孩子,去了解孩子,要心平氣和的溝通和引導,以防止孩子不在犯錯誤,因為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切勿又打又罵的,不要逢人就講,如果發生這樣的事,首先檢討的就是自己。這樣孩子會感激你一輩子的。
-
17 # 正氣凜然幸福明天
我家的錢箱子就在槕上放著。不上鎖。孩子們想花就花,可他們不花,要什麼就讓父母去買。物以稀為貴,每天讓她們看著錢也就不稀罕了。我小時候偷了兩快五毛錢。被我爹拿著繩子追了我三里地。雖然沒揍我把我嚇的也夠嗆。就因為從小知道錢的重要性,所以長大後知道掙錢為家為孩子,不能因為比別人差而委屈了孩子。對生活有用的,周圍的人有什麼我們一定要有。不比別人少什麼,孩子自然不稀罕什麼。想吃什麼給她買他還要錢幹什麼。
-
18 # L隨遇而安
孩子偷著拿家裡200塊,媽媽很生氣。你需要錢不能和媽媽說嗎?幹什麼還偷偷地拿,我不知道這孩子怎麼想的。我女兒小時偷著拿隔壁超市兩個核桃,當時可能有三歲吧,還不會砸。我問她核桃哪來的,她說奶奶給的。我又無意問她奶奶這段時間核桃多錢一斤?她奶奶說我沒給她,我不知道。我又問女兒,你撒謊了,她說媽媽我拿隔壁超市的。我就告訴她,人家那是商店,東西都是拿錢買的,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沒經過別人同意,這行為就是小偷。我帶著她去超市給人家還回去,並道歉。超市老闆說常丟,有的小孩抓住,大人沒覺悟好像認為是小事情。說你女兒長大一定會很好……從那之後,我不知道孩子會不會感恩一輩子,但她再也沒有拿過別人東西。我們從小事做起,善待孩子的錯誤,讓他(她)自己去改正。
-
19 # 風拂過泛起漣漪154833382
關於這個話題,我可以跟大家說說我的故事嗎! 在我幾個月大的時候母親就自殺了(直到現在也沒人告訴我個原由來,在我心裡也成了永遠解不開的謎。)是同村的一位70歲的老奶奶把我帶大,我最敬愛的人。大概在我5、6歲那年,我在大舅家玩,就聽外面的外公爆發雷霆的在罵小舅,說小舅偷了他的手錶。但小舅就是說他自己沒有偷手錶,小舅把目標指向了我,說是我偷的。我當時一臉的傻愣,還不知道是什麼情況,什麼是偷。就這樣外公也信了,就拼命的罵我。外公是個暴脾氣,聲音特別大,我還捱打了,牙都差點被掉了,我當時特別害怕,真的很冤枉。後來我看見小舅在大舅家的米缸裡拿了那塊手錶然後他人就走了。這事情就這樣過了,但這事一直留在我心裡,我到現在都不理解我小舅當時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要冤枉我,讓我背這個黑鍋? 後來爸爸把我從老奶奶家給接回了自己家,我家住在鐵路邊上,火車一來相當於幾級地震另外那火車的叫聲能把我嚇個半死,每次火車路過嚇得我無處躲藏,哇哇大哭,特別恐懼。我爸那時候是一個人帶著我,他每天白天上班,中午也不回來,然後他每天一上班就把我鎖在家裡,我一個人特別害怕,我們家的大門呢,正好留了一個雞門,我沒有辦法,我每次就從那雞門裡爬出去到村裡去找我的老奶奶。不久後的日子父親就找了個老婆,還生了個同父異母的弟弟,我上學比較晚原因是父親聽後媽的話一直不想不我上學,家裡親戚就說他們,但每次也是上了上學期就不給上下學期,就這樣我到9、10歲了才上一年級(那時候是有學前班的)後媽就想讓我在家裡幹活帶弟弟,每次學校要交學雜費,我都是班裡面最後的,能拖很久,我跟我爸說要交錢,其實跟他說就等於白說,家裡錢都是我後媽在掌管,有沒有都不會給我交,就這樣班裡每天上課的第一件事就是老師找我要錢,日積月累的學雜費,天天如此,弄得我在班級裡特別特別自卑,抬不起頭來。偶然的一次中午,我去大舅媽家裡找兩個表妹玩,在她們家的床上發現錢,我當時也不知道總共是多少錢,拿著放口袋裡就往學校溜,想著可以交學雜費了,還沒到學校大舅媽就在後面追來了,我知道被舅媽發現了,但是我特別害怕,我以為舅媽會去學校找我們老師,可是她並沒有,從我口袋裡把錢拿走時罵了我幾句。這個事情也一直在我的心裡。現在自己想想,有時候自己還是會傷心的流淚,因為後媽不給我錢交學雜費,就說沒有,可是弟弟那卻有一個儲錢罐存了很多錢,他們母子倆還經常當著我面在那數儲錢罐裡的錢,然後要弟弟把錢看緊了,還嘀嘀咕咕的說著,意思就是為了防著我。 唉,好了不說了。其實我只想說,孩子偷錢正常情況下都是有原因的。
-
20 # 在藍色海上飄
我在小學前具體幾歲不記得了,我的記憶就是從這次拿家裡錢開始的。鄰居家孩子和我是好夥伴,她家開小賣部,我天天去她家,她家進了一款蠟筆,大大的盒子顏色齊全,我當時非常非常喜歡,我就偷偷拿了錢買,買完不敢帶回家,放在了屋後的出水溝裡藏著。當天晚上姥姥姥爺就發現錢丟了,也知道了此事。晚上我聽她們議論這件事,我蒙著被子聽她們說:明天誰也不要提這個事,帶著她去買盒新蠟筆,就說姥姥送和她的。轉天,姥姥帶我買了一盒新的,我藏的哪盒也不知道去向了。那個時候我就特別特別感激她們沒有指責我,沒有給我任何難看。一直到今天我不能忘記,人生中遇到這麼睿智的老人是我一生的福氣。
回覆列表
首先,孩子的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家長應當立刻阻止,不論孩子 是 出於什麼原因,這都不是應該的。小時候的一些行為會影響到 他以後 ,所以,該批評還是得批評。
要改正孩子的行為,家長也要付出努力。美國心理學家和行為學家斯金納的行為強化理論認為行為 之所以能夠發生變化,是由於強化的作用。強化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兩種。正強化也叫積極強化,是指當在環境中增加某種刺激,有機體反映機率增加。負強化也叫消極強化,是指當某種 刺激在有機體環境消失時,反應機率增加,這種刺激是有機體試圖避開的。
孩子偷錢家長一定 要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先批評,讓孩子也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在孩子認識到嚴重性後,家長就要換種策略,安撫他,問明白他為什麼會這麼做,並幫助他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思考能力的。
我認為一味地批評死不可取的,最好的做法是與孩子 成為朋友,認真傾聽他們的訴求,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幫助他們完成,記住,是幫助他們,而不是滿足他們。比如,你可以跟他們約定,當你完成一件事情時,我可以幫你完成一個心願。這樣,他們不僅會很有 動力,而且還能改掉他們的一些壞的習慣。
學習也是一樣的。有些孩子不喜歡學習,有的喜喜歡玩遊戲,有的喜歡畫畫,有的喜歡其他的,這時候我們可以和他們約定,當你完成一定的學習目標 時,我可以允許你玩多長時間。這樣他們的牴觸情緒不會很大。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的有效溝通是很重要的,很多 事情的發生都是因為沒有有效的溝通。要讓他們明白,他自己也是家裡的一員,任何事情都可以透過溝通來解決的。一味地打壓是不可取的,這隻會激發他們的逆反心理,做出更加過分的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