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功始於勤奮9
-
2 # 家瑞哥的日常vlog
唐朝,我們從小就特別熟悉的一個朝代,無論是從經濟還是文化等,唐朝在當時的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大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從我們小時候就常常掛在嘴邊的唐詩宋詞就可以知道唐朝的重要性,唐朝在當時的世界上擁有眾多的第一,其首都長安也是世界級的大都市,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鼎盛時期的唐朝到底有多強大。
唐朝首都長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還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到達一百萬的城市,有大約358年的時間,長安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並且是東方世界的中心,著名的古絲綢之路就是從長安(今西安)出發,一直遠到西歐等地。
唐朝的皇家宮殿“大明宮”可以說是這裡聳立過的世界上最大的磚木結構宮殿群,“大明宮”的面積相當於三個凡爾賽宮,四個紫禁城,十二個克里姆林宮,十三個盧浮宮,十五個白金漢宮,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大明宮”的龐大。
唐朝在鼎盛時期,周邊幾乎所有國家都對其派使節,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打得過唐朝,並且紛紛派人在唐朝學習先進技術,日本就是在那個時候學習了中國的文字和建築等學術,到現在中國周邊的國家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
唐詩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一直到今天我們依然在背誦和欣賞那時的文字,李白、杜甫、王勃等詩人均是出生在唐朝,當時的唐朝國力強盛,經濟繁盛,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在文學方面的題材跟時間也就多了起來,這才出現了那麼多的好詩。
唐朝軍隊在鼎盛時期擁兵達一百萬,平常時期也有幾十萬的軍隊,並且部隊中少數民族的將領也特別多,每隻軍隊的組合也特別合理,不僅有步兵還有騎兵而且還有輜重兵,並且武器配置上也十分強大,每一名士兵都擁有幾種兵器,戰術也是十分先進,可以實現多種戰術配合,特別是不同兵種之間的配合作戰。
最後再補一條,之所以現在外國各地華人集聚地都叫“唐人街”,都是因為唐朝的影響,從唐朝之後外國人都喜歡稱呼我們為唐人,許多中國的東西也會加上唐字,從這一點相信大家就可以看出唐朝的強大。唐太宗太歷史的功績無與倫比招福萬古千秋,讓唐朝成為全世界最繁華的城市
-
3 # 曹宗國
唐太宗是在中國經歷漢末以來數百年戰亂分裂黑暗之後,開創大唐一統長治久安,迎來歷史光明,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君主。
唐太宗打天下居功甚偉,坐天下於理不虧,治天下開明勵精,貞觀勘稱盛世,大唐光耀中華。
-
4 # 大妮談古今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國歷史一直是正面形象多過反面形象,應該說唐太宗算得上是一代明君。由於唐太宗開啟貞觀之治促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繁榮和發展,也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初步基礎,為中華民族的持續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降伏北疆突厥,吐谷渾等少數民族後開放民族政策,更進一步促進了邊疆各族和唐政權友好關係。使擁有多民族的國家基本邁向鼎盛。也使我國多民族政策有了更完善的統一。
開放對外政策,使唐文化呈現開放多元的色彩,也奠定了唐朝的地位。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之地位。
可以說唐太宗李世民作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為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巔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5 # 閒來無事聊聊歷史
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對人材的使用及領導達到了極高的境遇;
2 他獨具慧眼,看到了個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認識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問世,對大臣的各項進步之言豁達地予以採納;
3 不獨斷專行、初步確立了三權分立、互相監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規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響國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門下省審查副署後方可生效釋出,保證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時發現並糾正。杜絕了不良政策對國家及人民的違害與影響;
4 認識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殺的法政政策,規定死刑需三複奏(外地五復奏)複審批准後方可行刑,這就不難認人們想起貞觀四年(630年)全國判死刑才29人、貞觀六年(632年)全國死刑犯290人,太宗審查時令全部290人回家團年、待來年秋收後回來復刑,結果290人均準時到來、無一人逃亡。
5 太宗朝武功之盛,除高麗戰爭上沒有取得戰略勝利外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突厥、吐谷渾、高昌、安西四鎮、漠北薛延陀等),這與當時的國力、軍隊戰鬥力、整體戰略、用人選將與配合默契、過程協調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開的,因此在中華歷史上的名將名相中,貞觀朝佔有相當的比例,在中華軍事史上,貞觀朝的戰例也多被引用;
6 氣吞天下的“天可汗”氣質,李世民多次以少嚇多,經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單騎嚇退突厥10萬精騎,就對比宋真宗在寇準一再堅持和請求下才勉強在大軍護衛下到達澶州南城,而又要戰戰兢兢的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別啊!
7 胸懷大局、四海一統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四海之內只要知道中國的均努力內附,以唐為榮,樂不思蜀,他們不但同唐人一樣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還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思摩、執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齒常之、乃至後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為唐朝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他們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輝,現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時那時繁榮富強、威甲四海、文禮之邦的生動寫照;
8 完善科舉制度、大力興辦學校、重視教育活動、普及官吏選聘、當時的國子學、太學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學校,如此才不難想起當時的教化呢,同時當時的科舉也規範化、考選公平,以進士科最為傑出,如此才有太宗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舉為政治上提供優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詩及經濟發展做出傑出貢獻;
9 工書法、富文詞,太宗皇帝個人修養及天賦極高,在書法同文詞上也頗有名氣,在他大力宏揚和鼓勵支援下,才有唐代書法、文學、藝術之盛;
10 倡導廉政、節儉、樸素、重視農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設方面是相當成功的,他並沒有像朱元璋一樣嚴懲貪官汙吏,而是建立一個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中央領導班子、重視地方長官選舉,當時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貧困,溫彥博、戴胄、于志寧、魏徵、張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風氣的宣傳和行政監督,及時預防了官員犯錯,因此當時的官員相當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較注意節儉,不濫用民力、注意與民休息,當時社會形成了一種樸素求實的作風;太宗皇帝也相當重視農業,京官外巡迴京太宗先問及此事,因太子冠禮與農時違背而更改;
11 由於社會安定,商業經濟得到發展,全國新興了許多商業城市,城市業有相當的發展,廣州、杭州、揚州、成都、江陵、涼州等城市經濟發展相當迅猛,長安同洛陽作為世界經濟大都會就不言而喻了,這為封建經濟登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 對玄奘佛學的支援同西遊的肯定,打通並維護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及東聯新羅、日本,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與經濟發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從奴隸制社會邁入封建社會,開發並促進了西藏的發展;
綜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不愧為我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書法家、卓越的領袖、影響中華乃至世界程序的傑出人物,他為中華民族同人民做出了傑出貢獻,留下了輝耀千古的豐功偉業及精神財富,因此受到人們的崇敬;也正如築東陽先生所說“他是繼孔子之後中國數一數二的偉人”。
-
6 # 帥叔愛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是中國歷史上比較爭議的人物,之所以爭議,他是集英雄,智慧,賢能,開明,大仁大義,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於一身的皇帝。
1,首先我們說說李世民其人,其父李淵當上皇帝,建國大唐,李世民可謂是功勳顯赫。我可以不負責的說,沒有李世民,就沒有大唐的開疆破土。當時,雖然李淵開創大唐,當時的大唐還不是最終意義的大唐,各地的隱患還不少。老子李淵也認為兒子李世民是能幹之人,經常派李世民出征,在李世民的領導下,先後滅了西方的薛舉,北方的宋金剛,河南河北的王世充,竇建德和山東的徐圓朗,可謂大唐天下,人人不知,沒有李世民就沒有大唐。(功高蓋主,蓋所有)
2, 同時李淵有一個壞毛病就是既許諾,但後來又容易食言,當然這也是基於李淵需要平衡皇子和各方力量的考慮。什麼意思,就是李淵經常會說:世民,好好幹,打贏了這一仗,我給你個皇太子噹噹,但當李世民打贏了,就往往後黑不提白不提了。
3,親兄弟不和。李淵有三個兒子(李元霸是虛構的人物)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我們說李建成李元吉這哥倆關係好,但也是各懷鬼胎,李世民和他們兩個不和,而且據史書記載,建成和李元吉曾經想加害李世民,但未遂。
4,李世民下面的跟隨者太多,誰都不聽,只聽李世民一人的。杜如晦、房玄齡,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宰相陳叔達、朝臣長孫無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
5,玄武門之變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反正最後的結果是,李淵被軟禁禪讓皇位,自己當上了被禁足的太上皇。兩個兄弟肯定是死了。不但幹了自己的兄弟,兄弟家裡的大大小小全給殺了,下手夠狠的,這種篡權殺兄的作為在中國儒教思想統治下,是絕對不允許的。
6,還好。兄弟沒白殺,老爹讓位也是值了,因為在李世民的領導下,開創了中國歷史少有的“貞觀之治”。李世民在位期間。注意叮嚀自我剋制慾望,囑咐臣下莫恐上不悅而停止進諫,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亦致力復興文教,令隋末動盪之局得以穩定下來。當時是萬國來朝,李世民為尊為天可汗,中國上下五千年,沒有哪朝哪代比李世民時期的中國更繁榮了。
7,李世民時期可謂中國歷史上名臣良將人才輩出的時代。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蕭瑀、封德彝、馬周、岑文字、張玄素,李靖、李績、侯君集、秦瓊、尉遲恭、程咬金、柴紹、張寶相、薛萬均、薛萬徹、薛仁貴等,凌煙閣上,哪一個不是威名赫赫。可見凌霄閣二十四功臣。而且有兩位大仙還一直充當著我們過年的門神。
8.當然我覺得李世民自己心裡面對一直殺了這麼多人也會耿耿於懷,夜不能寐。這不,在西遊記裡,讓自己的“皇兄”唐僧代替自己到西天取經,為自己贖罪嗎。
9,當然李世民到了晚年也犯了不少錯誤。有一項必須要說說。晚年開始誰也不信,天天只會煉丹想長生了,為什麼李世民五十出頭就死了,食物中毒,重金屬中毒,藥物中毒。都是方士惹的貨。
10,人人都說虎父無犬子,李世民的倒黴兒子卻是軟弱有戀母癖的李治,什麼都不說了。
李世民是集正邪功過於一身的人。他是中國歷史被後人點評最多的皇帝。
-
7 # 小閱人文
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少有的氣象萬千、對中華民族文化與傳統影響深遠的朝代。
而唐太宗李世民作為唐高祖李淵的次子,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更是以虛心納諫,與民修養生息,而開創四海昇平“貞觀之治”而聞名於世。
傳說李世民還是個孩童的時候,家裡曾來過一位算命先生,在與其父李淵交談之間,不經意看到了年僅四歲的小小李世民,不禁大呼:“此兒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歲時,必能濟世安民。”李淵遂取其中“濟世安民”之意為自己的兒子取名為“世民”。
公元617年,有遠見卓識的李世民說服父親李淵在山西起兵反隋,史稱“晉陽起兵”。
公元617年,唐朝建立,李世民以右翊衛大將軍受封為秦王,繼續率軍南征北戰,以其卓而超群的軍事指揮藝術,先後蕩平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勢力。戰功赫赫,威望日盛。
公元626年,盛夏之夜,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
3日後,李世民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下詔:“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此後不久,唐高祖決心退位。李世民隨即即位,次年改元貞觀。
杜甫:“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勵精圖治,社會穩定,國運昌隆,威名遠播,四方賓服,不僅開創了自己時代的“貞觀之治”,更是為唐高宗、武則天時期唐朝的興盛奠定基礎,後世史家甚至認為唐玄宗年間的“開元盛世”也與李世民的奠定有很大關係。
公元647年,唐太宗被回紇等族擁戴為“天可汗”,成為當時諸民族的共同首領。李世民統治時期,始終保持了較為開明和友善的民族政策,極大地促進了民族融合,一定意義上促成了多民族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繁榮的格局。今日世界範圍內對中華民族新的代稱——“唐人”的形成,自然也是受到了唐朝的影響,故有歷史研究者極力贊成唐代奠定現代中華民族格局的觀點。
公元649年,太宗駕崩於終南山。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呂祖謙:“當時之治,不唯貞觀而已,雖並隆於堯、舜可也。”
-
8 # yy陪你看歷史
在我看來唐太宗是我國曆史上最優秀的帝王之一,不管是在正史還是在後世的帝王口中,唐太宗的評價都是相當高。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就說過:“欲安邦定國者,必悉唐宗兵法。”
而新中國的主席毛澤東同志也有過詩句:“唐宗宋祖,獨領風騷”
明太祖朱元璋也有過評價:“惟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康熙帝:“朕觀古來帝王,如唐虞之都俞吁咈、唐太宗之聽言納諫,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誼浹洽,故能陳善閉邪,各盡所懷,登於至治。”
足以看出唐太宗的文采武略都是受到了各位的認可的。在歷史上也應該有著很高的地位,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唐朝第二位皇帝,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中國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並開創了我國曆史上經濟最繁榮、國力最強大的大唐帝國。而唐太宗的黑點可以說就是玄武門之變,但是試想,當時的唐太宗統一了中國北方,功高蓋主,也有著很高的能力,李淵已經開始清除李世民身邊的羽翼,除了造反李世民大概就沒有活路了。
這樣一位有超凡能力的人不當皇帝著實是浪費了。
-
9 # 一同談談
我覺得他是一個不合格的君主。
因為一個合格的君主就是能夠反省歷代滅亡的原因。而我認鬼東漢乃至魏晉南北朝滅亡的原因就是自漢武帝后期放鬆對民間的管制,從而導致地方豪族的興起,使得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失去了控制。
包括王莽變法的失敗,還有就是東漢皇帝受制於地方豪族,從而沒有構建合理的健康的財政體系和高效的行政效率體系,從而導致了東漢的滅亡。
包括後來三國還有魏晉南北朝的戰亂,都是地方豪族以及豪族發展成士族 ,都是漢武帝以後中央政府沒有對地方形成有效的控制的結果。
而在唐朝建立之後,唐太宗沒有建立起高效的戶籍和土地政策。仿而採取自營式的財政體系,也就是中央放權給地方,讓地方透過是我經營的方式獲得財政收入。
這也意味著中央對地方的權威可能會下降。而當唐朝中央財政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過度依賴地方,甚至是設立節度使。而這也是安史之亂髮生的根本原因。
而這一制度的設立正是李世民。所以,從加強中央集權的角度看,從歷史的角度看,李世民不是一位合格的君王
-
10 # 侃史君6
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晚期皇帝心中有什麼地位?
首先,唐朝皇帝李規則以後都是李世民的後代,對向祖先開拓大統一的王朝非常尊敬。李世民以後,唐朝皇帝的法律繼承權全部來自李世民。
第二,李世民以後的唐朝是與李世民無法比擬的皇帝。由於唐高宗英輝的統治,有章程遺風,歷史學家也很好地評價道理。唐宣宗沒有天寶的事,也許太能和爺爺李世民在一起了。唐朝中宗從小就被明崇嚴稱為“外貌太宗”。這是福的象徵。當選鍾因為勤政愛民認真諫言,有相當多的太宗劉風,所以被稱為“少太宗”。唐朝後代皇帝的心,李市民認為最大的肩膀是可以比較的,同時也是可以說“像太宗皇帝一樣”的奢侈品,這是一個很高的評價。
最後,唐太宗作為一名盛教授,《貞觀政要》將由後世王侯將軍讀到,是誰學會的?章程時代的君臣理念,章程的核心是誰?太宗門皇帝——李世民!理解唐朝,我相信沒有李世民的話,唐朝的榮耀,至少減去一半。另一半是聖歲。李世民時代很艱難,是創業時代,但從古代開始,所有皇帝都知道,茶館和周圍的人民都知道茶館國家的領導者:大教堂的靈魂,大教堂的創始人,只有一個人,即太宗門皇帝李世民!雷鋒可以評價為服務提供者的最高評價。可以像太宗一樣評價,也可以與太宗相比,是皇帝的最高評價!(不僅限於當代皇帝,後代皇帝也這樣認為)
-
11 # 錢藏說錢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是封建社會中被稱為著名的明君。司馬光對唐太宗予以評價:“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可見,唐太宗是影響中華乃至世界程序的偉人帝王,在歷史上扮演著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角色。為什麼這樣說呢?
唐太宗是歷史上少有仁威並存的傑出政治家
對內,唐太宗大力推行仁政。他繼位為皇帝后,非常關心民眾疾苦,把民眾和統治者比喻為“水”與“舟”的關係:水既可載舟,亦可覆舟。為此,他採取有效措施,進行國家治理:一是重視民生,建立清正制度。他在位期間,在行政體制上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實施君權的適度制衡,引入民主決策機制,不斷規範吏治,督促依法辦事,執法務求簡寬,以徹底杜絕腐敗現象,形成清正廉潔社會風氣;在經濟上,實行租庸條制和均田制,注重興修水利和農業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勞役,鼓勵開荒增殖人口,使人們衣食無憂,安居樂業;二是從善如流,廣納傑出人才。他創立了歷史上著名的諫爭制度,以隋殤帝拒諫爭而亡國的教訓,重用朝臣魏徵等諫官,可以在朝堂上直陳皇帝的過失,從而有效地避免了自己決策失誤的弊端。此外他對有功之臣,無論文武,自己上位後不像以前帝王一樣,為穩固自己皇位而不惜“卸磨殺驢”,大開殺戒,而是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先後重用文臣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武將李勣、李靖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和一代名將。他亦不計前嫌,又重用政敵李建成舊部魏徵、王圭,降將尉遲恭、秦瓊等。此外,他不拘一格選人才,還透過科舉,吸納有才幹的庶族士人,用科舉代替門第,增加了寒門子弟入仕機會,為政壇帶來新氣象。於是唐朝人才濟濟,國家興旺發達。唐太宗還戒奢從簡,厲行儉約,帶頭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禁止興建新的宮殿,禁止厚葬,禁止奢侈。
對外,唐太宗善於用武楊威。為了徹底解決一些少數民族對大唐國侵擾威脅,並開疆拓土,貞觀四年(630年),唐太宗令李靖出師塞北,滅亡東突厥。平定突厥之後,他繼續經營西域,先後多次用兵,出擊吐谷渾國,取得成功,以後又征服高昌國,並在高昌國首府交城府置安西都護府,使西域各國皆到長安朝貢。因此唐太宗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
由於唐太宗的仁威並存,使唐朝終於實現了天下大治、人口增加、經濟繁榮的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唐太宗是歷史上少有雄才大略的傑出戰略家
唐太宗不僅是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而且還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傑出戰略家。義寧元年(617年),面對隋殤帝的暴政和天下的分亂,唐太宗抓住有利機遇,鼓動父親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並且親自統帥三軍,起兵攻入長安滅隋。為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唐太宗對大部分少數民族採取了“以和為貴”的懷柔政策,對各個民族實行團結、德化、和親的開放、包容、和諧政策,允許他們遷入內地,甚至首都長安。唐太宗說:“我以天下為家。四海之內的百姓,都是我可以推心置腹的赤誠之子。”他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松贊干布,帶去了耕作、紡織技術和醫學知識,傳播了中華文明,促進了漢、藏兩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他還實行對外開放,外國人在中國就象中國人在自己家裡一樣,享有和中國人一樣的公民權力,不但可以發財致富,還可以從政當官。來自中亞和東亞各國的僑民就有不少在中國擔任官職的,有的還擔任部長級高階官員。
胸懷大局、四海一統的民族外交政策,使大唐名揚世界,長安亦成為會聚世界各國各族人民的國際大都市,而大唐帝國則成為當時世界最為文明強盛的國家。四海之內只要知道中國大唐的就極力依附,以唐為榮,樂不思蜀。王維的詩句“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描寫了萬邦使節向皇帝朝拜的顯赫景象。
唐太宗是歷史上少有膽識過人的傑出軍事家
唐太宗還是一位歷史上少有膽識過人的軍事家。自晉陽起兵以來和唐朝初建,他四方征戰,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他親自指揮和參與了四大著名戰役。一是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二是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三是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河南王世充、河北竇建德中原兩大割據勢力,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四是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元朗。在常年的征戰中,唐太宗表現了過人的膽識。如他在十六歲那年,隋煬帝在雁門被突厥圍困。他隨一位叫雲定興將軍的部隊前往救援。當時,他向主帥提出:突厥敢於圍困中國皇帝,必定是基於大規模救援不及的判斷,如此小規模的救援部隊,直接投入戰鬥,不會起到任何作用,不如讓部隊分成不同的分隊,多張旗幟,拉開行軍間距,令敵人認為是大規模部隊來援,如此,突厥人必定認為自己判斷錯誤,因此就會自動撤軍。主帥定興聽從了李世民的計策,率兵到達崞縣。突厥偵察兵看見周圍幾十裡旗幟飄揚,軍隊來往不斷,急忙把情況報告給了可汗,結果果如唐太宗所說,突厥部隊撤退了。
-
12 # 江南絲竹99
唐太宗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偉大君王。李唐王朝就是他打下來的,好幾次關鍵性的戰役,都是他親自掛帥,身先士卒的衝殺才取得勝利的,沒有他,李唐的政權也和其他諸侯一樣,可能最終被別人吞併了。李淵其實是個性格有點懦弱、膽小、貪圖享受的人,當初勸他起事就怕得要死,在李世民和其他幾個人的反覆勸說下才下定決心的,後面還多次有小富即安的心裡,多虧李世民在後面不停地鼓勵、鞭策他,才有了以後大唐王朝的建立。李世民不僅自己雄才大略,而且善於用人,正因為如此,他手下聚集了當時一批最優秀的文臣武將,輔佐他登上皇位,開創了盛世偉業!最讓人揚眉吐氣的是,他把當時實力強大的突厥徹底打服了,報了當時建立李唐時求援稱臣的恥辱,讓突厥等少數民族的政權心甘情願的尊他為“天可汗”,強烈要求他做他們的老大。唐太宗不僅文治武功,而且個人文藝修養也很高,比如他對書法的愛好和欣賞,沒有他對《蘭亭集序》的痴迷,王羲之恐怕也沒有那麼出名,唐朝恐怕也不會是書法名家最多的朝代,他對詩歌的喜愛,也推動了唐朝詩歌朝詩歌藝術頂峰邁進的步伐,最後在有唐一代而成為不可逾越的高峰。正是有他在位二十幾年的勵精圖治,才有了後世津津樂道的“貞觀之治”,為大唐王朝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大唐王朝才成為我華夏民族歷史上最令人嚮往的一個朝代。雖然他晚年執政有些瑕疵,但瑕不掩瑜,李世民始終不失為一位天縱人世的偉大君王。
回覆列表
歷史上的李世民是個人造聖君。
一、政變奪權
太原起兵的全過程,包括此前數年的苦心經營,都是李淵一手操辦的,他為大唐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唐王朝創立的主要功勞應該在他身上。然而在《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正史中,事實卻發生了歪曲。把太原起兵的首要功勞劃到李世民身上,李淵則成了消極被動的角色,從而使李世民成為起兵反隋、開創大唐的首要人物。按照李世民的意圖,貞觀史臣在撰寫《高祖實錄》和《太宗實錄》時,費盡筆墨鋪陳李世民在武德年間的功勞,竭力抹殺太子建成的成績,降低高祖李淵的作用,而且把太原起兵的密謀描繪為太宗的精心策劃,而高祖則處於完全被動的地位。這樣,李世民便是開創李唐王業的首功之人,皇位本來就應該是他的,李淵退位後也就理應由他繼承皇位,因此,李世民登上皇位便顯得水到渠成了。在李世民授意下,史官們把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動因寫成“安社稷,利萬民”的大義行為,從而嚴重歪曲了歷史事實。
二、納諫的表演
反觀貞觀年間的歷史,是不難發現李世民那些濃厚的表演痕跡的。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對自己日後留在史書中的形象是如此強烈地關注,以至於他對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做出了刻意的修飾。他不止一次地透過與臣僚們對話的方式,極力塑造出自己生活簡樸、愛惜民力的光輝形象。貞觀時期的20多年裡,太宗確實接受了太多太多的進諫,然而接受是一回事,執行又是另一回事,大多數的進諫最後並沒有得到有力的貫徹。當他在朝堂之上充分展示自己虛懷若谷的帝王風度,當他對犯顏直諫的寬容被史官們載入實錄之中後,很快他就忘記了諫言的具體內容。對太宗而言,重要的是接受進諫,而不是接受進諫的內容。至於貞觀之治,剔除那些家給人足的“神化”,也只剩下一場完美的形式主義表演罷了。
三、濫用民力
唐初,李世民反覆說要以隋亡為鑑。曾幾何時,勞役是在不斷加重,出現了“供官徭役,道路相繼,兄去弟還,首尾不絕。遠者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無休時”,“徒行文書,役之如故”的緊張局面。包括來自邊遠地區在內的各地勞苦大眾。自帶糧食長途跋涉幾千裡來京服役。在李世民執政期間,興修了諸如乾陽殿、洛陽宮、永安宮,飛山宮、襄城官、翠教官、玉華宮,九成宮和北闕等大批宮殿,即以修得較小而又比較草率的汝州(河南臨汝)西山襄城宮而言,役工達一百九十萬。造成“一人就役,舉家便廢”的慘象。因此,有人當面指責唐太宗,“役瘡痍之人,襲亡隋之弊”作飛山宮時,“恆差山東眾丁”,“懷(河南沁陽)、洛以東,殘人不堪其命。何況這一時期,兵役屢興,太宗本人又不顧農忙與否,喜歡校獵遊樂,為此繕橋治道,起碼使役一、二萬民工,它同樣是要嚴重妨害農事的。貞觀十三年,魏徵在進諫時說:“陛下這些年來一直濫用民力,而且還振振有詞,說什麼"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這是什麼歪理!”從早年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路走到今天的“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孰真孰假?哪個是表演,哪個是真言?在令人感動不已的對話背後,九成宮、大明宮、飛山宮、襄城宮……也正同時破土而出;因為九成宮修建得過於華麗,他又下令將其摧毀;襄城宮同樣被摧毀,但原因卻是因為修築出來之後不符合他的心意。二者的對比很容易讓人看出,哪一場屬於表演,哪一場屬於真意。
四、對外開放、對內森嚴
“死囚四百來歸獄”,事在貞觀六年(632年)。王夫之以為,李世民之所以敢鋌而走險,是因為他有十足的把握,不怕死囚們不按時來歸,因為太宗時的法令嚴密,戶籍和連坐制度尤為完備,邊關的管理也相當到位,要想逃出去,幾無可能。死囚們既無處可逃,又無處可藏,還得冒宗族親戚遭受株連的風險,他們怎麼可能不乖乖回來?儘管玄奘出行的唐太宗貞觀(627-649年)年間已經是以“天可汗”的姿態出現在世界舞臺上的,而出於當時基本立國理念的考慮,仍然“禁約百姓,不許出蕃”。由於唐代嚴格奉行對內封閉的基本國策,本地居民外出經商等活動受到嚴厲限制,這不能不影響到唐代正常的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一些時候,唐政府的使節外也外出,但他們外出的目的無非是炫耀國威、調節附屬國之間的關係、獲取皇室所需高階奢侈品等。從整體上看,中外手工業品的交換、中外文化交流,主要是經過外國工商業者完成的。唐代的對內封閉,嚴重影響了民間正常的貿易活動,同時也進一步助長了天朝上國自滿心理的膨脹,使唐代統治者熱衷於“天可汗”地位以及保持“天可汗”的餘威,這不利於充分汲取外來文化的營養。其實,唐代所謂比較開明的對外政策,只是在對外籍人開放這一點上徘徊,沒有也不可能邁出允許本國居民外出這一關鍵的一步。
五、盛世”造假
《新唐書》描述貞觀之治的成就:“至四年(即貞觀四年),米鬥四五錢,外戶不閉者數月,馬牛被野,人行數千裡不齎糧。”其實,貞觀之治的由來,是有其現成的摹本的,也就是說,“盛世”造假,早有人為之。所謂的貞觀之治,不過是一幫御用史家依樣畫的葫蘆罷了。當時的國際友人、高昌國的國王麴文泰貞觀四年十二月入朝,這正是史臣最為稱讚的一年,麴文泰沿路所見,卻是“城邑蕭條”。他曾對自己的國民公開說過這樣的話:“往吾入朝,見秦、隴之北,城邑蕭條,非復有隋之比也。”自高祖李淵晚年社會漸漸安定,到貞觀八年(634年)前後人丁繁庶、家給人足的“盛世”的到來,恰恰不過二十來年,一切都不過是自然調節的結果。偉大的貞觀之治,也和偉大的太宗皇帝無關。在這個幅員遼闊、苦難深重的國家,每當只剩下可憐的300萬戶人口時,只要坐在未央宮或者太極殿裡的皇帝沒有喪心病狂,不管他是誰,“盛世”都不會爽約。
更多見《人造“聖君”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