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乾坤書書
-
2 # 哲理詩詞
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登樓。
《登樓 》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錦江的春色從天地中得來,玉 壘山飄浮的白雲古今變化無窮。
詩人登樓望春,倍生感慨。江水春色來 於天地——春光自美,人世如何? 山上浮雲變幻古今——今日之雲已非 昨日之雲,明日之雲亦非今日之雲。
人世難測,誰知明日又會發生什麼 事呢?可知詩句寫出詩人感懷時世。憂慮重重的思緒。“來天地”、 “變古今”氣勢博大,開闊雄渾,在時間和空間上包涵一切。
全詩翻譯過來就是:
登樓望春近看繁花遊子越發傷心;萬方多難愁思滿腹我來此處登臨。
錦江的春色從天地邊際迎面撲來;從古到今玉壘山的浮雲變幻莫測。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極星不可動搖;吐蕃夷狄莫再前來騷擾徒勞入侵。
可嘆劉後主那麼昏庸還立廟祠祀;日暮時分我要學孔明聊作梁父吟。
-
3 # 晉唐風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這兩句詩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篇《登樓》。
《登樓》—唐·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 ,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庭終不改, 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 ,日暮聊為梁父吟。
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客居成都已經是第五年了,去年正月,安史之亂剛平定,朝廷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可到了十月吐蕃突然攻陷長安,代宗倉皇逃往陝州,不久郭子儀率領唐軍收復長安,迎回代宗,年底吐蕃又攻破松州、維州、保州等地,後又攻陷劍南。有感於外族入侵,同時藩鎮割據,宦官弄權,大唐內憂外患,出現了日益衰敗的景象,憂國憂民的杜甫在成都寫下此詩。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寫的是山河壯觀的景象。“錦江”、“玉壘”都是登樓時所見景色。錦江,源頭出自灌縣,自郫縣流經成都入岷江;玉壘,山的名字,在茂汶羌族自治縣。
憑樓遠眺,錦江流水挾著蓬勃的春色從天地的邊際洶湧而來,玉壘山上的浮雲飄忽不定,正像古今世間的風雲變幻。“錦江春色來天地”寫空間視野的開闊。“玉壘浮雲變古今”寫思緒在時間裡馳騁。
天高地闊,古往今來,形成了一個廣闊悠遠的宇宙大境界,飽含著對祖國山河的讚美和對民族歷史的追昔,並且,登高遠望,極目八方,獨向西北前線遊目騁懷,也透露出杜甫憂國憂民的無限憂思。
-
4 # 野駱駝9777
如何欣賞杜甫的千古名句“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回答:
這是詩聖杜甫《登樓》裡面的三,四句。
此詩雖然叫《登樓》其實是一首感懷詩。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簡述:
錦江,是岷江支流,灌縣流過來,自四川省郫縣流經成都城西南,杜甫草堂臨近錦江。
玉壘,山名,在今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縣境內,東南有關口叫新保關,是蜀中通往土蕃的要道。
錦江的春色美,有天地同春的模樣,也比不上玉壘山頂浮雲變幻的景色,古代和今天已經兩重天。
-
5 # 春華秋實1341548
本詩是杜甫的七言絕句,杜甫登樓遠眺,想到國家多難,兵戈遍地,想到古今變化如浮雲,世事無常不禁傷心悲憤。首聯出題眼,起勢不凡。“萬方多難”為全篇題眼,也是全詩寫景抒情的出發點。當此萬方多難之際,詩人滿懷愁思,登上高樓,雖是繁花觸目,卻叫人更加傷心。在此聯中詩人以繁花反襯傷心,以樂景寫衷情。
頜聯緊承登臨,寫登樓所見此景。上句從空間角度開闊視野,下句就時間角度馳騁遐想,天高地迥,古往今來,形成闊大悠遠,囊括宇廟境界,飽含著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讚美,和對民族歷史的追懷。這兩句即景抒情,思接千載,宏麗奇幻,境界闊太,頸聯正面敘寫“萬方多難”的時局,也是詩人登臨所想。
-
6 # 葫蘆文化
這句話的意思是:錦江兩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鋪天蓋地湧來,玉壘山上的浮雲,古往今來,千形永珍,變幻不定。
出自唐代杜甫的《登樓》:
登樓
唐代: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繁花靠近高樓,遠離家鄉的我觸目傷心,在這全國各地多災多難的時刻,我登樓觀覽。錦江兩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鋪天蓋地湧來,玉壘山上的浮雲,古往今來,千形永珍,變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極星一樣最終都不會改換,西山的寇盜吐蕃不要來侵擾。可嘆蜀後主劉禪那樣的昏君,仍然在祠廟中享受祭祀,黃昏的時候我也姑且吟誦那《梁甫吟》
-
7 # 使用者振華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詩人從登樓看見的景色開始寫起,描繪了一幅壯美的山河景觀。錦江水夾帶著朝氣盎然的春色從天地間奔騰而來,玉壘山上的浮雲飄忽不定,這使詩人聯想到了動盪不安的國家,那浮雲飄移就像是古今世勢的更替變幻。上句從空間上擴充套件,下句從時間上蔓延,這樣延展開來,頓然形成了一片宏闊悠遠的意境,包括詩人對國家山河的熱愛和民族歷史的回憶。並且,登高望遠,視野開闊,而詩人偏偏向西北方向望去,可見,詩人心懷國家,形成一個闊大悠遠、囊括宇宙的境界,飽含著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讚美和對民族歷史的追懷;而且,登高臨遠,視通八方,獨向西北前線遊目騁懷,也透露詩人憂國憂民的無限心事。
-
8 # 木米文化
登樓唐·杜甫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寫作背景:
杜甫的這首詩寫於684年。就在前一年,也就是683年,杜甫寫了《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以此慶賀安史之亂得以平定。安史之亂使得唐朝由盛轉衰,東有藩鎮割據,西有吐蕃侵擾。
因為平定戰亂,從西部撤軍,導致吐蕃乘虛而入。時任皇帝代宗逃離長安,吐蕃臨時擁立傀儡皇帝。之後,代宗又返回長安。當時的唐朝內憂外患,時任皇帝代宗崇信佛教,大興寺院,經濟凋敝。重用宦官,國事維艱。
杜甫已在四川客居了五年,他聽到好友嚴武官升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欣喜之餘,登樓遠眺,遂作此詩。
詩文賞析:首聯:提攜全篇。萬方多難之際,流離他鄉的遊子愁思滿腹。暮春時節,好友升遷,登樓遠眺,繁花似錦,原本該心情大好。但詩聖就是詩聖,他胸懷天下,憂國憂民。
頷聯:山河壯美,天高地闊。錦江水夾帶著朝氣盎然的春天從天地間奔騰而來,玉壘山上的浮雲如古今世事飄忽不定,變幻莫測。
頸聯:國家戰事。唐朝朝廷風雨動盪,代宗逃離後又回到長安。警告吐蕃不要來侵擾,徒勞無益。
尾聯:以古諷今,寄託個人抱負。蜀漢劉禪寵信宦官,最終亡國。漢先主廟在錦官門外,武侯祠在西,後主祠在東。感嘆可憐後主劉禪竟也能跟諸葛武侯一樣有祠廟,享後人香火。詩人自己有心無力,報國無門,只能靠吟詩聊以慰藉。《梁甫吟》是諸葛亮為躲避戰亂,自己種地生活,煩悶之際吟誦高歌的。
千古名句: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錦江春色來天地,一個“來”字,烘托錦江春色逐人、氣勢浩大,令人有蕩胸撲面的感受。一個“變”字,浮雲如白雲變蒼狗,世事如滄海變桑田,一字雙關,引發讀者作聯翩無窮的想象。
歷代詩家對於此詩評價極高。清人浦起龍《讀杜心解》說:“聲宏勢闊,自然傑作。”沈德潛《唐詩別裁》說:“氣象雄偉,籠蓋宇宙,此杜詩之最上者。”
-
9 # 一梅君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動古今。”譯文為: 錦江兩岸蓬勃的春色鋪天蓋地,玉壘山上的浮雲古往今來總是變幻不定。單看這一詩句,給人春意盎然、意氣風發的感覺,但總觀全詩還是反襯了一代詩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全詩為:
《登 樓 》 唐朝·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 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 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 日暮聊為梁甫吟。
全篇譯文 :繁花靠近高樓,遠離家鄉的我觸目傷心,在這全國各地多災多難的時刻,我登樓觀覽。錦江兩岸蓬勃的春色鋪天蓋地,玉壘山上的浮雲,古往今來總是變幻不定。我們的朝廷如同北極星一樣,始終都不會改換,西邊的寇盜不要前來侵擾。可嘆蜀後主劉禪那樣的昏君,仍然在祠廟中享受祭祀,黃昏時候,我姑且吟誦諸葛亮的那首《梁甫吟》吧。
此篇作於764年,時年杜甫52歲。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712~770),一生仕途不順。757年,45歲的杜甫終於被唐肅宗奉為左拾遺,一年多後,由於在朝堂直言不諱,得罪了唐肅宗,被貶流放,因看透官場險惡、黑暗,後主動辭官,生活多處於貧困之中,但他始終放不下黎民疾苦和國家安危。一生創作了1400多首詩詞,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了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詩聖。”杜甫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詩人,他所達到的人文主義高度,就像一座山顛,在他去世1100之後,又有兩位老人攀上這座山顛,他們就是列夫托爾斯泰和維科多雨果。
末句“可憐後主還祠廟, 日暮聊為梁甫吟”,正是作者懷著憂國憂民的愁苦心情登上高樓時,看到美好的自然風景,頓生愛國之情,而聯想到諸葛亮,憑其畢生所學輔佐君王,而自己的才華卻得不到施展,反襯出鬱郁不得志的苦悶心情。
-
10 # 燕安
題主說的應該是“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而不是“動古今”。
如何欣賞杜工部的這句千古名句呢?
這一句出自杜甫的詩篇《登樓》
全詩如下: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這兩句描寫的是山河的壯美。詩人登樓看到了“錦江”和“玉壘”。前者是一條江,源自灌縣,流經成都入岷江。後者是山名,在現在的茂汶羌族自治縣。
詩人憑欄遠眺,錦江流水夾著江岸勃勃春色,在天地間奔流。古今的世事風雲變幻,正像這玉壘山上的浮雲,漂浮不定。
這兩句詩視野開闊,遐思馳聘。
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讚美,又憂國憂民的無限心事。
這首詩寫於成都,正是安史之亂剛剛平定之時,後唐王朝又陷入多事之秋。吐蕃入侵,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朝廷內交外患,災禍重重的日益衰敗的景象。
所以詩人即使看到了山河壯美的情景,也難以忘懷種種憂思。
-
11 # 郭瑞豐研究員
錦江,在今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錦得名,杜甫草堂臨近錦江。來天地,與天地俱來。玉壘,山名,在四川灌縣西。變古今,與古今俱變。解析:我遠遠望去,正象是這錦江的流水把盎然的春色從天地邊際上給帶過來了。玉壘山也清淅地橫在眼前,古往今來,風雲變幻,也正同人世上的滄海桑田。此詩是杜甫於代宗廣德二年(七六四)初臨成都時作,想起去年十月,吐蕃入寇,長安一度淪陷,在萬方多難的日子,登高臨遠,眼見大好河山,竟淪陷到這般地步,可勝浩嘆,傷時而又自傷,是杜甫七律中的絕唱。詩人以天地春來,起朝廷不改,以古今雲變,起寇盜相侵,所謂“興”也。作者用一個“來”字,把無邊的春色,登臨望遠的情景寫的活現,把靜止的物態寫的生動,把平面的畫幅繪成立體,情景交融在一起。用一個“浮”字襯出”變”字,用雲山充實古今,懷古愴然之感不言而喻。正由於熱愛祖國山河才創造出這等雄奇瑰麗的詩句。
-
12 # 杜家人
這兩句詩;只是唐朝的詩人“杜甫”登樓的詩中,第三,四句。
杜甫在寫這首詩之前,正是唐朝安史戰亂平息後,沒隔幾年,吐番又挑起戰亂相侵。朝庭始終不改方針,執政不力。朝中腐敗,爭權奪利,內憂外患。這時的杜甫也落魄了,他懷著憂國憂民之心,在成都登上樓寫下了,下面“登樓”這首詩。
花近高樓傷客心,
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庭終不改,
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
日暮聊為《梁甫吟》。
注,錦江;源頭出自灌縣,自郫縣流至成都入眠江。
玉壘;是山名,在茂汶羌族自治縣。若是單獨欣賞,題主這兩句詩?
錦江春色來天地,形容的是;大好的錦江春色,從無邊的天地之間蓬勃洶湧而來,描述的是視野開闊的空間,山河壯觀景象。
玉壘浮雲變古今;形容的是;山上的浮雲,飄浮不定樣子,就如同世間,風雲變幻無常,思緒無窮的意思。
-
13 # 衣袍公子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動古今”出自杜甫的《登樓》。
對於古詩詞的賞析一般還是從字面意思,到譯文,然後結合寫作背景,去理解詩人在寫這首詩詞的想表達的感情。
譯文《登樓》杜甫 唐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譯文:繁花靠近高樓,遠離家鄉的我看到此時此景,不禁觸目傷心,在這全國各地多災多難的時候,我登上樓遊覽。錦江兩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鋪天蓋地湧來,玉壘山上的浮雲,古往今來,千形永珍,變幻不定。朝廷如同北極星一樣最終都不會改換,西山的寇盜吐蕃不要來侵擾。可嘆蜀後主劉禪那樣的昏君,仍然在祠廟中享受祭祀,日暮時分我要學孔明聊作《梁甫吟》。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這句是寫景,錦江的春天的景色,充滿生機的兩岸讓詩人迷戀。玉壘山上又能看見浮雲,變化多端。其中最值得賞析的字詞是“來”,“變”,這兩個字是動詞。“來”寫出錦江春色擬人化,向我走來,賦予春色動作。“變”則寫出了玉壘山雲的動作,不是一動不動。構造了詩人登樓後,眼前看到的萬物,從空間,到時間,都是氣勢磅礴。
憂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這首詩是公元764年(唐代宗廣德二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寫。當時詩人已在四川居住了五年。宰割春天到來,結束去年,在去年的一年中,正月份時候,經歷了吐蕃之亂、僕固懷恩反。三月份的時候迎來是劉晏疏浚汴水、党項擾同州,郭子儀遣將擊之。
十月份時候吐蕃圍涼州,河西節度使楊志烈奔甘州,為沙陀所殺。不久後郭子儀收復京師,吐蕃又攻陷松、維、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繼而再打進劍南、西山諸州之地。朝廷裡又是奸臣當道,此時真的內外重難困困,但是聽到好友被嚴武被任命為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詩人就感覺到很欣喜,即使在這樣情況下,也有信心擊退外來入侵人,西山寇盜也不要來挑戰我們。即使奸臣再怎麼樣得意,也不會讓江山易改。
《梁甫吟》是三國諸葛亮(存疑)創作的一首樂府詩。
全詩寄景抒情,寫登樓的觀感,俯仰瞻眺,透過觀景,看到錦江春色,還有玉壘山變化的浮雲,即使國家現在內外憂患,自己願意做孔明那樣人,輔助像劉禪那樣的君主,自己依然相信自己國家。就如在城樓一樣,依然可以一覽眾山小,寫出自己有心懷天下的胸襟。
-
14 # 青紫Kiki
這句詩出自杜甫的七律《登樓》。
一、寫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春,當時杜甫客居成都。當時詩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個年頭。763年正月,官軍收復河南河北,安史之亂平定;10月便發生了吐蕃攻陷長安、立傀儡、改年號,代宗奔逃陝州的事;不久郭子儀收復京師,但是到年底,吐蕃侵入松、維、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繼而攻陷劍南、西山諸州。但是天下戰火頻仍,動盪不安,民不聊生。外有吐蕃入侵,內有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朝廷內外交困、災患重重。呈現出唐王朝日益衰敗的景象。詩中“西山寇盜”即指吐蕃,“萬方多難”也以吐蕃入侵為最兇猛。
同年,杜甫的好友嚴武再一次被任命為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原客居閬州(今四川閬中)的杜甫,聽到這個訊息,欣喜異常,馬上回到成都草堂。暮春時節,詩人登樓望遠,感慨萬端,寫作此詩。全詩有情有景,情景及交融,雄闊深遠,委婉含諷。
二、名句欣賞
詩中“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這一句,成為千古名句。錦江和玉壘山,都在成都。這句是主要意思是,當我登上高樓,錦官城的爛漫春色和山河大地一齊撲入我的眼簾。我看到成都西北的玉壘山,山上風雲,不斷變幻。這變幻的風雲,不禁讓我浮想聯翩、思緒萬千。
律詩一般都是上半部分寫景,下半部分寫情。
“錦江春色來天地”這句,和上句的“花近高樓”相呼應。詩人因為看到了花,就知道春天已經悄然來到錦官城。而且當詩人登上高樓,放眼四望時,無邊春色盡收眼底。但是,怎樣用詩意的話語表達出“盡收眼底”這四個字的意思呢?“錦江春色”,可能很多人能寫出來,但是,“來天地”這三個字也只有杜甫能夠寫出來了。“來天地”,一下子就把高處視野的開闊,以及眼前景色的壯闊表現出來。而且,其中的“來”字是動詞,很好地傳達出,當作者剛剛登上高樓,放眼遠矚的那一剎那,所有景色一下子齊集眼底、撲入眼簾的那種感受,非常生動想象。
“玉壘浮雲變古今”這句,和上句的“萬方多難”相呼應。詩人因為看到玉壘山上浮雲變化不定,於是聯想到天下動盪不安的混亂局面。同樣,“玉壘浮雲”這四個字,大家可能寫得出,但是這四個字下面接哪三個字,就能真正辨別出誰是駕馭語言的天才。這個“變”字比“來”字,還要高明。一個“變”字,把詩人眼前風送雲行的動態圖,很形象地呈現給了讀者。但是作者說這個風雲不僅現在在變化,而且從古至今一直都在變化。人世間的一切事情都如風雲一般變幻不定,過去是、現在是、將來還是,一個人永遠猜不到下一刻會發生。
“錦江春色來天地”這一句還是單純寫景,但是“玉壘浮雲變古今”這句就把讀者一下子從眼前景物拉回到現實。杜甫不愧是“詩王”、“詩聖”,在這一句中,詩人已經在不動聲色之間,為轉換場景悄悄拉開了帷幕,從眼前景,就要過渡到心底事了。
三、這句為什麼成為名句
這兩句,如果單單是因為上面分析的遣詞、煉句、轉意非常高妙,而成為名句,那想得還是有些簡單。大家想想,千年以來,這兩句還是能夠引發人們的共情,僅僅做到遣詞、煉句、轉意高妙還是不夠的。
還因為詩人不是單純為寫景而寫景,不是單純為引起下文而過渡一下。
1、詩人寫景生動,這不是很多人能做得到;
2、詩人不僅寫景生動,而且不是單純為寫景而寫景,在寫景過程中自然引出下文,這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到的。
3、這句寫景的名句,之所以成為名句,還因為暗藏了詩人在詩中要表達的主題思想。詩人寫“春色”卻說“來天地”,寫“浮雲”卻說“變古今”,不僅寫足寫透了“萬方”二字,而且透露出雖然“玉壘浮雲”風雲變幻,但是春色不僅依然,而且來路光明正大,是“來天地”。這是一種暗喻,表達了作者叛軍必敗、李唐王朝必勝的信心。
因為我們來看這首詩主要想表達什麼?詩人就是想告誡那些作亂的魑魅魍魎們,不要痴心妄想了,唐王朝雖經戰亂,但是能戰勝戰亂,不僅能夠戰勝叛亂,而且國運綿遠,天下共主的命運還暫時不能改變。
世上有呼麥這種唱法,是說歌唱者能夠一張嘴,發出兩種聲音。杜甫先生掌握了詩歌中“呼麥”的寫法,往往一句話作兩種解釋或多種解釋,一句話能夠表達多重意思。
這就是為什麼這句能構成為千古名句?因為詩句用明麗的語言表達了多重意思,和整體相呼應,和詩中的每一句相呼應,和作者的真切感情相呼應。
我們可以來看看詩人怎樣深入描述“變古今”的。是在下半部分寫道——
“北極朝廷終不改,
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
日暮聊為《梁甫吟》。”
詩人說,唐王朝雖然處在內憂外患的艱難時刻,幾乎到了改朝換代的邊緣;但是現在的朝廷,還是李家的朝廷,這一點,現在沒改變,而且將來也不會改變。“寇盜”,在這裡並不是專指吐蕃。唐玄宗從四川迴鑾之後,蜀中叛亂很多,如段子璋、徐知道等相繼發動叛亂。所以詩人諄諄告誡那些叛軍將領——“莫相侵”,不要再做和朝廷兵戎相見的傻事,因為詩人堅信“北極朝廷終不改”的事實。詩人說,大家看看蜀後主劉禪,劉禪不過是一個昏庸之主,僅僅因為他曾經當過一方君主,因此幾百年都過去了,但是他的祠廟依然如故。但是唐王朝的皇帝沒有一個是劉禪這樣的昏君,說明唐王朝的國運尚在,所有群小莫張狂。
告誡完那些叛軍,詩人寫道:“日暮聊為《梁甫吟》”。這“日暮”二字,不是隨便用的。杜甫詩中的字詞都是在仔細斟酌後寫下的。“日暮”二字,表達了三重意思,一是表面意思,是說詩人自己登樓遠眺,日暮方回;二是表達自己已到暮年;三是詩人感到唐王朝雖然國運尚在,但是盛世不再了,風雲在變幻,不可能不變幻,唐王朝在逐步走向衰亡。“日暮”表達出了作者對國家、對朝廷極度的哀傷。
詩人飽讀詩書,可以吟誦很多詩文,為什麼偏偏吟誦《梁父吟》?
《梁父吟》是三國諸葛亮(存疑)創作的一首樂府詩:“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裡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三國志》說諸葛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這裡的“梁甫吟”即指這首詩。
蜀國在四川,蜀主在四川,武侯祠在成都,杜甫在成都,玉壘山、錦江在成都,而且諸葛亮是杜甫先生極為敬重的歷史人物,為此寫過《蜀相》、《八陣圖》,透過詩詞高度讚揚諸葛武侯的功績勳業和高尚情操。杜甫先生一生的願望就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純”,他多麼想象諸葛那樣,輔佐聖君,開創太平盛世。
但是,詩人年已老朽,不知道在自己的暮年,能對四川的時局、能對天下的穩定,有什麼幫助,能做的只是把諸葛武侯的《梁甫吟》反覆吟誦,不知道朝廷是不是知道世上還有杜甫這個憂國憂民的老頭呢?
詩的後半部分,處處寫的是風雲,寫了過去的風雲,寫了現在的風雲,而且也寫了自己心頭的風雲,一句也沒有離開風雲二字,寫足了“玉壘浮雲變古今”。並且我們還能體會到“錦江春色來天地”,何止是錦江春色盡收詩人眼底,天下都被詩人放在心頭。
因此,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成為千古名句,不亦宜乎?!
妙!
絕妙!!
附:全詩及譯文
花近高樓傷客心,
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
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
日暮聊為《梁甫吟》。
當前時局動盪不安,叛賊又起,朝廷內外交困,面對這種情形我則心亂如麻,不禁登上高樓來消解心中塊壘。看到樓邊綻放的花朵,我知道成都的春天又一次來臨了,站在高樓之上,放眼四望,錦官城的爛漫春色和山河大地一齊撲入我的眼簾。我看到成都西北的玉壘山上風雲不斷變幻,不禁古往今來浮想聯翩,百感交集。
我們大唐王朝的李家天下是不會改變的,現在沒變,將來也不會變。所以,叛賊和侵略者們,請你們不要枉費心機,你們所有的不軌圖謀,必將徒勞無功。你們看,即使昏庸如劉禪,還有祠廟受到後人的祭拜,唐王朝還沒有這樣的昏君,唐王朝的國運尚在。
但是,蜀山蜀水籠罩在日色蒼茫中,下樓前,讓我對天朗讀一首諸葛武侯的《梁甫吟》吧。
-
15 # 黃土情愫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這兩句詩的意思是:錦江兩岸那盎然的春色,鋪天蓋地般地洶湧而來;玉壘山上飄忽不定的浮雲,多麼象亙古以來天下的形式,變幻莫測。
此兩句詩出自詩聖杜甫的《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
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庭終不改,
西山盜寇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
日暮聊為梁甫吟。
這是唐廣德二年(764年)春,杜甫作的一首感時敘事,懷古撫今的七言律詩。那時,滿腔家國情懷,一生不得其志,又久歷世事滄桑,飽嘗人間冷暖的杜甫正客居於四川閬州(今閬中),前後已達五年之久。
命運坎坷的杜甫,親歷目睹了“安史之亂”所帶給百姓的深重災難。然而,戰火方息,百業凋零,民不聊生之際,卻又烽煙再起,北方的吐蕃又來入侵。大唐江山己是內外交困,危機重重,百姓更是流離失所,朝不保夕。在這種大背景下,憂國憂民的杜甫遂作了此七言律詩。
錦江,即濯錦江,以水清明,濯錦而錦愈鮮得名。
玉壘,即玉壘山,在四川成都西北。
在這兩句詩中,杜甫“合天地之威儀,感古今之憾事,詠山水之秀美,贊錦玉之豔麗”,借物敘事,詠古諷今。雖然春江秀水攜春迎面湧來,在禮讚祖國美好河山的過程中,他聯想到的是國家動盪不安的局勢,表達的是憂國憂的無限心事,從而把一首《登高》作到了極致。
回覆列表
登樓(杜甫·七言)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註釋】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臨近錦江.來天地:與天地俱來.玉壘:山名,在今四川灌縣西.變古今:與古今俱變.北極句:廣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長安,立廣武王李承弘為帝,代宗至陝州(今河南陝縣),後郭子儀收復京城,轉危為安.此句喻吐蕃雖陷京立帝,朝廷始終如北極那樣不稍移動.北極:北辰.西山寇盜: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維、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雲山新築二城,後劍南西川諸州也入吐蕃.意謂朝廷終不因侵擾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梁父吟》:樂府篇名.相傳諸葛亮隱居時好為《梁父吟》.但現存《梁父吟》歌詞,系詠晏嬰二桃殺三士事,與亮隱居時心情似不相涉,故學者疑之,一說亮所吟為《梁父吟》古曲.又一說吟者是杜甫自己.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處之“聊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韻譯】登樓望春近看繁花遊子越發傷心;萬方多難愁思滿腹我來此外登臨.錦江的春色從天地邊際迎面撲來;玉壘山的浮雲變幻莫測從古到今.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極星不可動搖;吐蕃夷狄莫再前來騷擾徒勞入侵.可嘆劉後主那麼昏庸還立廟祠祀;日暮時分我要學習孔明聊作梁父吟.【評析】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雲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後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全詩即景抒情,寫登樓的觀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蹟,都從空間著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詩的構思上,起著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樓”寫近景,而“錦江”、“玉壘”、“後主祠”卻是遠景.“日暮”點明詩人徜徉時間已久.這種兼顧時間和空間的手法,增強了詩的意境的立體感,開闊了詩的豁達雄渾的境界.詩的格律嚴謹,對仗工整,歷來為詩家所推崇.沈德潛以為“氣象雄偉,籠蓋宇宙,此杜詩之最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