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洗雲忘言
-
2 # 迷宮中的Joker
說起三國時期不太出名,戰鬥力還比較強悍的武將,本人翻閱《三國志》,《華陽國志》等資料,找出了以下可以說道的人物。
一、杜襲
杜襲,字子緒。三國時期的曹魏官員,官職做到太中大夫、大將軍軍師。雖然他做的基本上都是文職,然而個人武藝方面同樣不可小覷。
據《三國志·杜襲傳》記載:會荊州出步騎萬人來攻城,襲乃悉召縣吏民任拒守者五十餘人,與之要誓。其親戚在外慾自營護者,恣聽遣出;皆叩頭願致死。於是身執矢石,率與戮力。吏民感恩,鹹為用命。臨陳斬數百級,而襲眾死者三十餘人,其餘十八人盡被創,賊得入城。襲帥傷痍吏民決圍得出,死喪略盡,而無反背者。
這段記載中,劉表派遣近萬騎攻城,杜襲守城招募到的可用鄉民僅有五十多人。杜襲親自執弓射箭,與鄉民們當場殺死劉表軍數百人。若這段記載無誇大因素,則杜襲這個人武功極其突出,甚至可以比肩漢末三國時期的一些神射手。更可貴的是,杜襲御下能力極強,臨時招募到的鄉勇願意與他奮戰到底,最終也沒有反叛。可見杜襲人格魅力極高,同時統御有方,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事實上,古代君子必備的六藝技能中,其中之一就有“射”,也許大部分古代讀書人也並非完全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吧。
二、柳隱
柳隱,字休然,蜀漢後期將軍,多次跟隨大將軍姜維北伐。
《華陽國志》記載:柳隱,字休然,蜀郡成都人也。少與同郡杜禎、柳伸並知名。隱直誠篤亮,交友居厚,達於從政。數從大將軍姜維征伐,臨事設計,當敵陷陣,勇略冠軍。
柳隱在戰爭中常常衝在第一個殺敵,勇武之名在全軍排首位。《三國志》中其他有類似評價的武將中,魏國有樂進(作戰勇猛,每戰先登,驍果顯名),蜀漢有黃忠(陳壽評:黃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吳國有丁奉(雪中奮短兵)。可見柳隱也是與這些名將同一級別的猛人。
然而可惜的是,蜀漢不設定史官,導致很多本應該記錄的事蹟丟失,只有寥寥數條記錄在其他文獻中出現,很多像柳隱這種有才能的人消失在歷史塵埃中。
三、周處
周處,字子隱。東吳大臣周魴之子。
《周處傳》記載: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
周處能在深山中與老虎肉搏並殺死,能在水中殺死蛟龍(推測可能是鱷魚),可見其人身體素質極佳,個人表現甚至不弱於《三國演義》中典韋“逐虎過澗”的描述。
後來,周處在西晉年中,討伐羌氐叛亂,最終寡不敵眾戰死沙場。
此外,《典略》中評價袁紹三子袁尚“為人有勇力”;《三國志·薛綜傳》評價劉表部將吳巨“武夫輕悍”;魏攸評價公孫瓚“文武才力足恃,雖有小惡,固宜容忍”,他們也是以勇武著稱的英雄豪傑。
-
3 # 豫薦你
三國時期有哪些不太出名,武功卻比較好的武將?
至少有兩個人,且都和諸葛亮有關!這裡以《三國演義》為例說一下吧!
第一位:王朗王朗,說他沒名氣吧,其實也挺有名氣,但他有名氣不是因為武功,而是因為是被諸葛亮罵死的。其實,王朗一直是一位被忽略的角色。王朗的武功雖然算不上頂級,但至少不會很差。
在《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中說,太史慈和孫策打得難解難分,二人英雄相惜,太史慈投降了孫策。後來太史慈雖孫策攻打嚴白虎,沒想到遇到了個硬骨頭——王朗,兩軍對陣,王朗拍雙刀來戰太史慈,也算打得有來有回。不過王朗方中計了,被孫策、周瑜、程普等一大票將領包夾,但王朗居然還能全身而退,這足以說明王朗的實力。
王朗後來位列三公之一的司徒,可見曹操對他的重視。可惜的是,他居然被諸葛亮給活活罵死了。痛哉司徒,哀哉司徒!
第二位:諸葛尚諸葛尚是諸葛亮之孫,諸葛瞻之子。他的武功有多厲害呢?按照《三國演義》的描述,他起碼和姜維一個水準,甚至還要高一些。
在《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七回中,鄧艾偷渡陰平,又取了江油,直取涪陵。劉禪這邊慌了,關鍵時候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站了出來,準備前往涪陵抵抗。
瞻辭了後主,整頓軍馬,聚集諸將問曰: “誰敢為先鋒?”言未訖,一少年將出曰:“父親既掌大權,兒願為先鋒。”眾視之,乃瞻 長子諸葛尚也。尚時年一十九歲。博覽兵書。多習武藝。瞻大喜,遂命尚為先鋒。
一少年將軍,自告奮勇,願做先鋒。看到少年將軍,不由得想起曾經的趙雲,當年在公孫瓚軍時,每次都是這個少年將軍救公孫瓚於水火。姜維出場時,也是一個少年將軍,還是和趙雲單挑。這似乎也是一種命運的交替,而現在的姜維也已經六十多歲了,再不是當年的少年將軍。諸葛瞻和諸葛尚的出現,讓我們眼前一亮,彷彿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趙雲一般,二人聯手能否挽救蜀漢危亡呢?
第一場,諸葛瞻藉著父親諸葛亮的餘威,唬住了師纂和鄧艾的兒子鄧忠,蜀軍大勝。也給我們帶來了一絲希望。
第二場,師纂和鄧忠回去後,遭到了鄧艾的訓斥,並讓二人再戰,若不取勝,則斬了二人。二人此番前去,想必一定要拿出真本事才行。
《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七回:
師、鄧二人又引一萬兵來戰。諸葛尚匹馬單槍,抖擻精神,戰退二人。諸葛瞻指揮兩掖兵衝出,直撞入魏陣中,左衝右突,往來殺有數十番,魏兵大敗,死者不計其數。師纂、鄧忠中傷而逃。瞻驅士馬隨後掩殺二十餘里,紥營相拒。師纂、鄧忠回見鄧艾,艾見二人俱傷,未便加責。
《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二回:
維遂令後隊為前隊,自立於門旗下候之。只見魏陣中一小將,全裝慣帶,挺槍縱馬而出,約年二十餘歲,面如傅粉,唇似抹朱,厲聲大叫曰:“認得鄧將軍否!”維自思曰:“此必是鄧艾矣。”挺槍縱馬來迎。二人抖擻精神,戰到三四十合,不分勝負。那小將軍槍法無半點放閒。維心中自思:“不用此計,安得勝乎?”便撥馬望左邊山路中而走。那小將驟馬追來,維掛住了鋼槍,暗取雕弓羽箭射之。那小將眼乖,早已見了,弓弦響處,把身望前一倒,放過羽箭。維回頭看時,小將已到,挺槍來刺;維一閃,那槍從肋傍邊過,被維挾住。那小將棄槍,望本陣而走。維嗟嘆曰:“可惜!可惜!”再撥馬趕來。追至陣門前,一將提刀而出曰:“姜維匹夫,勿趕吾兒!鄧艾在此!”維大驚。原來小將乃艾之子鄧忠也。維暗暗稱奇。
和姜維大戰三四十回合不分勝負,被姜維稱讚的鄧忠,武力值絕不會低。而鄧艾十分信任的師纂,雖無明確的介紹,但看鄧艾每次都令他打前鋒來看,他武力值也不在鄧忠之下。
三國後期武將裡面,我們一般認定文鴦是武力的天花板,而鄧艾和文鴦鬥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姜維和鄧艾半斤八兩,鄧忠能和姜維鬥上三四十回合不分勝負,師纂武力可能又大於等於鄧忠。諸葛尚以一敵二戰敗兩個武力值略低於文鴦的武將,難道你能說諸葛尚的武力值很低?在我看來,少年將軍,這個稱號還真不是誰都能用的。
可惜即便如此,最終也無法挽回蜀漢滅亡的下場。
諸葛尚的武力值至少是和姜維、鄧艾一個水平線的,甚至高於他倆,和文鴦平級。可惜即便如此,最終也無法挽回蜀漢滅亡的下場。
詩曰:諸葛小將露鋒芒,呂布重生也要涼。不是蒼天有意絕,爛泥怎能扶上牆?
-
4 # 孤小竹情感故事
大家好,我是寫網文的小鬍子。
三國時期可謂英雄輩出,猛將如雲。強如呂布、趙雲、典韋、關羽、張飛等各個身懷絕技,虎膽龍威。趙子龍單槍匹馬七進七出曹營救阿斗。關雲長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千里尋主等可歌可泣的佳話流傳至今,為世人所推崇。這要歸功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小說將他們的形象發揚光大深入人心。而小說畢竟篇幅有限,很多人並未納入小說之中。或者僅有寥寥數語一筆帶過。亦或者為了襯托主角勇猛而故意將某些名將描寫的不堪一擊。而在這些武將中雖然名氣不大,但實際卻各個武藝絕倫,可圈可點。既然題目並未設限,公平起見,鬍子將結合正史和野生中的記載,羅列其中的佼佼者。
第九名:羅憲羅憲字令則,荊州襄陽人。上榜理由,以兩千孤軍困守永安,力敵東吳大將陸亢半年之久。羅憲,被《三國演義》完全忽略的一個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蜀漢後期,黃皓弄權。大將軍姜維被逼至沓中不敢回成都。一時間黃皓權傾朝野。眾大臣紛紛巴結。而羅憲則是其中的另類。因此得罪黃皓,被貶為巴東太守。公元263年羅憲坐鎮永安。同年蜀後主劉禪獻城投降。
羅憲聞訊傷感不已。正在此時東吳將軍盛曼假意救援,實則想趁機撈一筆。羅憲義正言辭“中國傾覆,吳國是唇齒之邦,不撫卹我們的災難,卻想求利,我寧可作投降的俘虜。於是奮起反抗。盛曼被殺退。次年,蜀中大亂,吳先後派步協和陸亢率軍攻打永安。羅憲以孤軍不足兩千抵擋陸亢半年之久。此戰讓羅憲聲名鵲起,魏主司馬炎評價羅憲:“憲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幹。然而蜀漢後期像羅憲這樣的忠臣義士,很多卻人聞所未聞。
第八名:陳到陳到字叔至,豫州汝南人。上榜理由,陳到與趙雲因為忠勇而聞名,統率劉備特種部隊“ 白毦兵”陳到這樣一位忠勇驍將,並不見於《三國演義》中。有人曾懷疑羅貫中將趙雲和陳到合二為一來塑造一個完美的人物。但真實的陳到卻並不比趙雲遜色。劉備尚在時,趙雲官職並不高,主要負責警備護衛。而陳到卻統率著劉備的神秘精銳部隊“白毦兵”。據《太平御覽》卷三四一,《諸葛亮集》中寫給李嚴的信中所言:
“兄嫌白帝守軍並非精悍強壯,陳到所統率的則是先帝帳下精銳。白毦兵是西方的上等軍隊。如果您嫌白毦兵數量少,當遣還部分江州兵,為鎮守白帝增添益處。
所謂白毦兵,就是用白色旄牛尾作為裝飾的部隊。一方面,用旄牛尾裝飾體現了威武尊貴,表示了劉備對這支部隊的區別對待。傳聞該部曾抗衡虎豹騎。能掌管這樣的特種部隊,陳到武力絕非尋常。只是史料記載太少,平添了些神秘色彩。
第七名:田豫田豫字國讓,漁陽雍奴人。上榜理由威震北疆。歷史上的田豫絕對是德才兼備,膽識過人,能安邦定國的大將。田豫初隨公孫瓚,後隨幽州軍閥聯合袁紹勢力,討伐殺害幽州牧劉虞的公孫瓚。在官渡之戰前夕審時度勢,說服幽州軍閥投靠實力不及袁紹的曹操,體現其超凡的見識。之後以智謀出眾,作為副將隨鄢陵侯曹彰在北方與胡人作戰。曹丕登基後,胡人蠢蠢欲動之際,田豫火線上任。隨後採用分化瓦解,聲東擊西,擒賊擒王等策略殺得胡人聞風喪膽,威震北疆。值得一提的是田豫活到八十二歲壽終正寢。然而田豫在《三國演義》中僅在吳蜀聯合伐魏期間一筆帶過。可謂徹徹底底的龍套人物。
第六名:郝昭郝昭字伯道,幷州太原人。上榜理由,威震河西,陳倉拒蜀。郝昭身長九尺,猿臂善射,少年從軍。郝昭其人剛毅忠直,不徇私誼,胸懷大志。更兼文資勇烈,臨陣不驚,有上古名將之風。先後在河西平定麴演,張進,黃華,麴英等人叛亂,屢立戰功。郝昭鎮守河西十餘載,四方敬服。
而郝昭直到公元228年,陳倉之戰時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即《三國演義》九十七回。
據《魏略》記載,“亮本聞陳倉城惡。及至,怪其整頓。聞知昭在其中,大驚愕。
就是說諸葛亮本就聽說陳倉堅固,等到了之後,看陳倉早已有準備,又聽說郝昭就在城中,大為吃驚。諸葛亮為何驚愕?因為郝昭是塊難啃的骨頭。當時城中僅千餘軍馬,演義中為三千之眾。可謂強弱懸殊。蜀漢大將魏延連攻數日而不下。最後魏國援兵大至,諸葛亮被迫退兵。一個讓諸葛亮都忌憚的對手,這就是最好的名片。然而卻因為種種原因被歷史埋沒,實在可惜。
第五名:麴義麴義,武威姑臧人。上榜理由,界橋之戰以八百先登親兵擊敗當時不可一世的精銳輕騎兵“白馬義從”。麴義能征善戰,屢建戰功,自幼在涼州避難,因此精通羌人戰法。麴義初隨冀州牧韓馥。以韓馥的才能根本駕馭不住麴義。後被袁紹策反。袁紹奪佔冀州後,麴義雖名義上歸附袁紹,實際上卻更像合作關係。袁紹初定冀州,只好對麴義的出格舉動睜隻眼閉隻眼。此後,麴義率部在黎陽擊潰匈奴餘扶羅部。界橋一戰,更是以寡敵眾,擊潰公孫瓚數萬眾。此戰麴義斬殺白馬義從主將嚴綱。直接將白馬義從踢出了歷史舞臺。公孫瓚更是險些做了他的俘虜。《三國演義》中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中如是描述:
袁紹、公孫瓚兩軍在磐河對峙,袁紹令麴義引八百弓手,步兵一萬五千,列於陣中,自引馬步軍於後接應。公孫瓚遣大將嚴綱為先鋒,鼓譟前來,麴義軍亂箭齊發,麴義拍馬舞刀,斬嚴綱於馬下,直殺過界橋,斬將奪旗,復引軍衝公孫瓚後軍,正撞著趙雲,戰不數合,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
麴義並非趙雲所殺,而是被袁紹誘殺。毫不誇張的說,麴義為袁紹開疆擴土立下汗馬功勞。在袁紹勢力中的地位也遠高於河北四庭柱。但人無完人,麴義的恃才傲物,最終斷送了他本該輝煌的一生。
第四名:徐榮徐榮遼東襄平(也有說法是玄菟)人。上榜理由,諸侯討伐董卓時,徐榮獨退曹操,擊潰孫堅。以偏師給予諸侯聯軍重創。難得看到我大東北出一員驍將。必須著重講講。首先看看“滎陽之戰”中徐榮是如何擊敗曹操的。以下是《資治通鑑》卷五十九關於徐榮與曹操作戰的記載。
“曹操曰:舉義兵以誅暴亂,大眾已合,諸君何疑!向使董卓倚王室,據舊京,東向以臨天下,雖以無道行之,猶足為患。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遂引兵西,將據成皋,張邈遣將衛茲分兵隨之。進至滎陽汴水,遇卓將玄菟徐榮,與戰,操兵敗,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操,操不受。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遂步從操,夜遁去。榮見操所將兵少,力戰盡日,謂酸棗未易攻也,亦引兵還。
首先,徐榮雖官拜中郎將,但並非董卓嫡系精銳。徐榮所部僅僅是偏師,其戰鬥力與董卓精銳“飛熊軍”相比差之甚遠。而曹操卻是精銳盡出。根據《世說新語》“陳留孝廉衛茲以家財資太祖,使起兵,眾有五千人。雙方在滎陽打了一場遭遇戰。結果曹操慘敗。若不是曹洪讓馬,曹操幾遭不測。徐榮擊敗曹操後全身而退。可見徐榮馭兵能力絕非泛泛之輩。
梁東大捷,擊潰江東猛虎孫堅。此戰可謂孫堅戎馬生涯中最大的敗筆。在《三國志》和《資治通鑑》中均有記載,可證其真實性。
公元192年2月,徐榮奉命在梁地(河南臨汝縣境)活動。此時孫堅率領豫州各部人馬向雒陽挺進。雙方在梁東遭遇。徐榮大獲全勝,孫堅丟下赤幘狼狽不堪。我們來看看史書中如何記載:
《後漢書·董卓傳》中記載:
榮遇堅於梁,與戰破堅,生禽潁川太守李旻,烹之。”
而《三國志·孫堅傳》記載更為詳盡:
堅移屯梁東,大為卓將徐榮所攻,堅與數十騎潰圍而出。堅常著赤罽幘,乃脫幘令親近將祖茂著之。卓騎爭逐茂,故堅從間道得免。茂困迫,下馬,以幘冠冢間燒柱,因伏草中。卓騎望見,圍繞數重,定近覺是柱,乃去。
由此可見,孫堅梁東之敗何其狼狽。此敗固然有豫州兵馬不熟戰陣,各郡兵力協調不力等原因。但徐榮面對“江東猛虎”孫堅時殺伐決斷,敢於亮劍,其統兵作戰能力可圈可點。
而孫堅梁東慘敗後迅速重整人馬,旋即在陽人擊敗呂布和胡軫,斬殺華雄。孫堅以豫州殘部擊潰董卓精銳。側面印證徐榮的能力。
而徐榮在《三國演義》中只是個末流武將,剛出場便被夏侯惇挑了。正史中徐榮撥亂反正後,在新豐之戰陷入重圍力戰而死。因此公正的說,徐榮絕對是三國時期名將中的遺珠。
第三名:高順高順,出生地不詳。上榜理由,統帥呂布旗下特種兵“陷陣營”。高順作為呂布的左膀右臂,其名氣卻遠不如張遼。從《英雄記》看,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好飲酒,敢於直諫。因此時常得罪呂布。而高順直屬部下七百餘人皆穿鎧甲,兵器都精練齊整嚴守軍紀。作戰時相當勇猛,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以高順率領的部隊被稱為“陷陣營”。曹操討伐徐州時,高順與張遼先後擊退劉關張和救援的夏侯惇所部。陷陣營功不可沒。
《三國演義》第十八回中提到,
高順軍在下邳城外與夏侯惇交戰時曾與其單挑。雙方大戰了四五十個回合夏侯惇擊敗了高順,高順欲退回城內,夏侯惇則令其戰馬追趕。夏侯惇追趕至高順軍深處,此時,高順的部下曹性偷偷地用弓箭瞄準了夏侯惇。
另外白門樓慷慨赴死算是高光時刻。
高順能與夏侯惇大戰四五十合,武力也算不錯。而一向愛惜人才的曹操為何不爭取高順?因為高順寧死不屈節。曹操就算磨碎鋼牙也說不動高順。體現其高尚的品格。
第二名:曲阿小將 上榜理由:一人單挑東吳十二將。謎一樣的神將。孫策大戰太史慈時,曲阿小將一人面對東吳十二位一流好手,絲毫不懼。光這份膽氣就足以震懾東吳眾將。
第一名:潘鳳 上榜理由:爺的大斧早已飢渴難耐了。不知何時開始,潘鳳成了無雙神將。潘鳳善使百斤大斧,威猛無比。《三國演義》第五回,華雄連斬盟軍大將,關前挑戰,氣勢逼人。冀州刺史韓馥突然跳起來:“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於是潘鳳操起大斧,抖擻威風拍馬出陣。
前兩名純屬娛樂。
-
5 # 一路伴你看天下
此人是三國無名小將,諸葛亮都害怕他,終於熬到封候時卻死了
在東漢末年到曹魏初期的時候,有一個無名小卒,在歷史上好像沒有什麼存在感。但是他卻立下了很多戰功,成了諸葛亮北伐道路上的一道障礙。他是誰了?究竟有什麼本事能成為諸葛亮的對手呢?
這個人叫做郝昭,今天的太原人,這個叫郝昭的也是個少年從軍,立得功勞也不小,但是空有其才卻始終不得志,本來他是一方善守大將,是有能力晉升為良將的,卻始終在偏軍中止步不前。
這種情況一方面可能是曹魏方面沒有發現他這個人才,另一方面可能本人比較低調,不善於交際往上爬,但是,看看他的功績就知道他絕對不是個等閒之輩。而且算是個高階指揮型人才,難怪連諸葛亮都害怕他。
郝昭因功被升為邊軍將軍吋,在他所在的地方上發生了一件大事,西平的麴涼快勾結胡人和附近的幾個縣的人馬準備反叛,自主為王。這個時候河西附近的幾個統兵將軍都認為賊軍勢旺,不適合帶兵徵殺,但郝昭與人商議,利用胡人與麴涼之間的內部矛盾進行擴大,然後幹掉敵方的一部分力量,就能平定這場戰爭。
後來,果然赫昭抓住了賊首麴演,並將他殺掉後,把屍體拖出來展示,就這樣,麴演的合夥人全都散走了。很快,反叛的各縣和胡人也都臣服了赫昭他們。此後赫昭鎮守河西十幾年都相安無事。
大司馬這個伯樂發現了赫昭的能力,所以他舉薦赫昭守住曹魏儲糧重地,陳倉道口。而蜀國諸葛亮這邊派了重量級人物魏延去奪取這個糧道,魏延素有良謀,而且極善用兵,小小陳倉對他來說應該不在話下,但這次他吃虧了,因為守城將士是赫昭,所以他的多次進攻都被打退,無論如何都沒能次下陳倉。因為這一次沒完成任務,魏延還差點被殺掉。
後來諸葛亮親率大軍打陳倉,一打聽才知道是赫昭在守城,當時他就害怕了,他知道赫昭守城是個厲害角色,所以他派赫昭的老鄉去當說客,想說服赫昭投降,但赫昭忠貞沒有投降,還回話叫人去攻城,他會死守。最後諸葛亮在損失慘重,且赫昭病重的情況下才攻破了城。而這也成為赫昭一生最光榮的戰功。戰後,皇帝還親自接見了他,並賜他當了候爺。
這個無名小將終於在後期風光了一回,為家族帶去了榮譽,而他也是一位比較可惜的將領了,在對的時機卻沒遇見對的人,還沒能發揮完自己全部的才幹就去世了。更難得的是,他死時還告訴兒女們,要節約點葬他,不要很風光,破財的搞排場,人活著的時候有住的,死後就沒有了,所以,薄葬就行了。
小結:筆者認為,按小說《三國演義》中去排名武將的地位本來就是錯的,在這一亂世時期,本來就不可能存在單槍匹馬與敵作戰的。像呂布的“人中呂布”的美名雖然在正史中也有記載,但從來沒有過他與任何良將單獨PK的事蹟,所以呂布很大可能出名是因為帶了一支幷州勁旅,這支勁旅英勇善戰,“陷陣營”成為三國第一軍陣,這與呂布的訓練肯定也是脫不開關係的。
因此,三國武將孰強孰弱是不好分辨的,在正史中常常以“成王敗寇”來定個強弱,似乎勝利的一方他就一定有高強的武藝,孰不知戰場如商場,在對弈博殺間是受多方因素影響的。
而在三國亂世中,最難得的是忠義之臣,關羽為什麼受曹操敬重?並不是因為關羽武藝高強,而是他為人忠義,這在亂世中可以說是一股清流。就連劉備在這一塊兒都及不上關羽,呂布雖然被人罵作“三姓家奴”,可他好歹也只是屬於不孝,而劉備則不同,他先後投陶謙、得徐州、投劉表、得荊州、投劉璋、得西川,幾乎每一次投奔別人,他都是最大得利者,難道這一切都是巧合?我看未必,其中必有手段。
讓我們再回到郝昭身上,他本身武藝不俗,又深有謀略,能以幾千兵馬抵抗住諸葛亮的大軍,可見此人能耐之大,而他更難得的一點,在絕境之下他也沒有想過變節投降,這樣的人足以堪稱三國名將,然而由於他沒有後臺,又是後起之秀,自然為人所不知,排不上名將榜單了,不得不說非常遺憾。
-
6 # 馨悅經典
這是按正史說還是按演義說呢?
按正史來說吧!
正史中有一武將很低調,估計很多人都沒聽說過,但是武藝高強,差點殺了馬超!此人姓閻名行字彥明!
《魏略》記載:行嘗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撾超項,幾殺之。錦馬超險些喪命,是不是大跌眼鏡?
-
7 # 老四娛樂搞笑
臧洪,字子源(一作子原),廣陵郡射陽縣人,太原太守臧旻之子,說到臧洪,陳壽在《三國志》、範燁在《後漢書》裡,都曾用大篇幅描寫過他的事蹟和才華。《三國志》對臧洪的描寫是“體貌魁梧,有異於人”,說他不僅才略智數超絕於時,而且雄氣壯節,有扶世濟民之志,徐眾說他“其恩足以感人情,其義足以勵薄俗”。
-
8 # 一壺清茗品春秋
三國時期名將薈萃,武藝高強的更是比比皆是,每個人都能如數家珍,呂布、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典韋、許褚、黃忠等等,要說不出名的,就只有網上風靡一時德曲阿小將。
據《三國志》中原文記載:“慈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孫策帶領韓當、黃蓋等人,與太史慈相遇,孫策與太史慈獨鬥,兩人勢均力敵,相鬥五十餘合,但孫策所帶的韓當、黃蓋等十三騎,始終未見上前相助。所以,讓讀者們浮想聯翩,這十三騎在哪?當然是因為受到了曲阿小將的阻攔。曲阿小將以一己之力阻擋韓當等十數人,即使是虎牢關前的呂布也無此勇,故有曲阿小將乃三國第一猛將之言。
在《三國演義》描寫中曲阿小將更是膽氣頗豪,在太史慈披掛上馬,綽槍出營時,大叫“有膽氣者,都跟我來!”。只有曲阿小將說,“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與太史慈一道迎戰孫策。明知二人面對十三名猛將,凶多吉少,依然慷慨同行,既有對太史慈膽氣佩服,也有對自己武力的自負。
當然,也有說法或者電視上,都是孫策與太史慈兩人決鬥,曲阿小將和十三將沒有出手。但史書的語焉不詳,正給了我們
遺憾的是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都沒有曲阿小將名字的記載。
-
9 # 回望歷史的青年
關羽是三國名將,貴為五虎上將之首。刀斬顏良如探囊取物,三國志很少寫這樣的場面,對關羽殺顏良卻很是渲染: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可見關羽是一個極有本領的人。
不過龐德卻不懼怕關羽,按理說龐德也是名將,只是未遇對手。昔日曾是名將馬超的智囊,馬騰被曹操殺害後,西涼軍合共二十萬兵馬,進軍長安。鍾繇不敵馬岱而進長安城堅守,當時城固而不能攻下,龐德向馬超獻策:“長安城堅固不能攻下,城裡的水屬鹼性而不能進食,城中也沒有柴。如今圍城十天,可使士卒和平民饑荒,只要我們收兵,長安城自然就會攻破。”及後鍾繇派人出城砍柴打水,五天後馬超軍又來犯,收人歸城,鍾繇又閉城不出。三更時分城門被大軍火攻,鍾繇弟鍾進趕至救援,措手不及而被龐德斬於馬下。龐德斬下城門鎖和軍校,放大軍進城,鍾繇退守潼關。
如果說鍾進名氣太差,可另外幾個人太厲害,當時曹操要收降龐德,於是就讓自己的大將車輪戰龐德:龐德無懼逐一與張郃、夏侯淵、徐晃、許褚四將單挑,四將少則數合,多則戰至五十合後退還,並稱贊其武藝。曹操很想得到龐德,商議怎樣令他投降,賈詡建議賄賂貪得無厭的楊松,並詐敗引龐德入我軍營寨,在夜更時分突襲營寨,龐德必會失敗。事情和賈詡部署一樣,張魯看了楊松的書簡,說龐德被曹操賄賂,張魯憤怒誓要斬龐德。閻圃勸諫,張魯責令龐德:“你明天不贏的話,你就要被我斬。“龐德抱著悲痛退下。第二天,許褚詐逃,龐德追至,但中了陷阱掉進坑裡被活捉。曹操親自鬆綁招降,龐德回想張魯的不仁而投降。
可見龐德很了不起,因此對於關羽,龐德一直不服氣。要領兵討伐關羽,很多人對曹操說龐德兄長及舊主在劉備那裡,不能派龐德,防止他投降。龐德聞之,免冠頓首,流血滿面而告曰:“某自漢中投降大王,每感厚恩,雖肝腦塗地,不能補報;大王何疑於德也?德昔在故鄉時,與兄同居,嫂甚不賢,德乘醉殺之;兄恨德入骨髓,誓不相見,恩已斷矣。故主馬超,有勇無謀,兵敗地亡,孤身入川,今與德各事其主,舊義已絕。德感大王恩遇,安敢萌異志?惟大王察之。”
於是曹操讓龐德追隨於禁出戰,可惜于禁掣肘,致使後來有水淹七軍的敗績。龐德被擒,關羽愛惜是個漢子,要收降龐德,龐德大罵。結果龐德為關羽所殺。曹操聞知此事甚為傷悲,為之流涕,封其二子為列侯。後來曹丕更是加封龐德。
-
10 # 不沉的經遠
三國裡不出名武藝卻不錯的武將不少,王朗、李嚴、諸葛尚就是三例。
王朗
說起王朗,大家可能都只記得他在兩軍陣前被諸葛亮活活罵死,然而人家當年也是一條好漢。在孫策奪取江東打到會稽時,會稽太守王朗引軍出戰,在兩軍陣前王朗和太史慈鏖戰一番。結果還是因為程普和周瑜兩人率軍從刺斜殺來,和太史慈前後夾攻,王朗寡不敵眾才敗退回城。
太史慈也是一員勇將,曾經和孫策、張遼、程普等人戰平,遇到王朗激戰一番以後卻無法將其擊敗,最後王朗還能從包圍圈裡突圍而走,可見他的武藝是相當不錯的,即使不如太史慈,也相差不遠。
王朗兵敗後不肯在孫策手下當官,輾轉來到許昌,最後成為曹操的大臣,一直做到司徒。不過他最為人熟知的事蹟還是被諸葛亮罵死,可謂有點悲劇。
李嚴
李嚴在蜀漢後期地位雖然高,但是一直沒上過戰場。不過他還是劉璋手下時也風光過一次,曾經和黃忠大戰四五十個回合不分勝負。最後諸葛亮還給了一個評語:“不可力取”。
黃忠此時年紀雖大,但是武勇不減當年。在之後的漢中之戰時,黃忠也是表現出色,擊敗張郃,陣斬夏侯淵,一人獨佔張郃、徐晃兩人打上大半天也沒事。
李嚴能和黃忠戰平,他的武藝也可以說非常驚人了。即使在整本《三國演義》裡能做到這個的都不多,即使保守估計,他的水平至少不弱於張郃等人,可以算一流高手了。
諸葛尚
諸葛亮的孫子諸葛尚出場是在蜀漢末期,當時僅有19歲,但是表現非常驚人。在綿竹之戰時,諸葛尚力敵鄧忠、師纂,將他們殺的大敗而回。
鄧忠也不簡單,他曾經和姜維打過一次,兩人戰了三四十個回合不分勝負。姜維認為他的槍法沒有破綻,不可力敵,可見鄧忠的武藝和姜維相近。
姜維在三國後期也是頂級的武將,曾經和他戰平的,除了鄧忠也只有鄧艾。而鄧艾還和文鴦交過手,兩人打了五十多合未分勝敗,武藝也是相當。
但是相比年僅19歲諸葛尚,姜維等人顯然也要略遜一籌,諸葛尚即使放在三期前期,也是足以和關張等人媲美,只可惜生不逢時,沒有機會能表現自己。
-
11 # 江南懟帝
馬岱,馬超的弟弟。他最早是跟隨著馬騰一起進京做官的,也就是在曹操的手下做事情的,但是那個時候的馬超面對著曹操以朝廷的,名義的徵召是不同意的,這樣其實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這樣的舉動也就讓他馬超成為了曹操必須要除掉的一個勢力了,看來這個時候的馬超也是明白這一點的,所以他就在西涼發動了造反的行動,這樣也就激怒了曹操,也就讓在京城的馬騰的宗族都被曹操殺掉了,但是這個馬岱當時的運氣是比較好的,因為有事情外出沒有在家中,也就躲過了這場殺戮了。
這個時候的馬岱自然就是化妝逃走了,從此之後也就跟著他的哥哥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了,馬岱這個人的性格和馬超是決然不同的,他是一個做事小心謹慎的人,而且遇到事情的時候也是能夠冷靜果斷的,所以對於馬超的行動也是有過很多次的勸諫的,但是馬超終究還是不能夠打敗曹操的,所以哥倆在兵敗無奈的情況下也就投降了漢中的張魯了,但是做為一個外來者,自然是不能夠被當地的大家族接納的,所以他們也就只能投靠當時已經佔據了益州的劉備了,就這樣他們也就成為了蜀漢政權的重要將領了。
後來他也就開始了跟隨著諸葛亮開始了北伐,他可以說是參與了諸葛亮在蜀漢政權時期的所有的軍事行動的,由於這個人的性格謹慎,而且作戰的時候是非常勇猛的,所以他也就被諸葛亮重用了起來,將他任命為先鋒大將,這可是可以獨自領兵的將領了,可以說對於他的能力諸葛亮是絕對的信任的,後來他更是被諸葛亮安排進入魏延的部隊擔任他的副手,這也就是後來他能夠斬殺魏延的一個關鍵因素了。
真是因為這個人的小心謹慎,而且諸葛亮也是看得出這個人的忠心和能力是沒有問題的,所以才會將他安排進入到魏延的身邊,估計諸葛亮也是沒有想到除掉魏延這個想法的,但是他卻是自己作死,這就怪不得他留下的這個後手了,當年他的希望也就是這個馬岱能夠在順利的接受這支部隊的了。可以說這個人奮鬥一輩子,也在戰場上浴血奮戰,但是最後卻是因為誅殺了自己的頂頭上司而一舉成名了。
-
12 # 泠朔
三國民間流傳有二十四名將。這二十四人可以說是三國武將一群武藝出眾的人。但是三國難道能打的,武功高的就二十四個嗎?答案是否定的。三國描寫了上千人,武將好歹也有幾百個,說厲害的只有二十四個,確實不可能。而之所以這二十四人能排在一起是因為這二十四名將裡面都是我們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人物。那那些不為大家所熟知的武將就不厲害,武功不高嗎?沒人敢這麼說。凡事沒有絕對的。那麼今天就來列幾個沒在排名中,武功還很不錯的武將。
文鴦原名文淑,原著中沒有字,但是歷史上字次騫。要說《三國演義》後期誰武功第一?姜維遇到這位也要靠邊站。他《三國演義》中最有名的戰績就是《文鴦單騎退雄兵》。很有前期趙雲的感覺。因此人們又給他起個綽號叫“小趙雲”。其實歷史上,文鴦才是趙雲的原型。七進七出真正是文鴦幹過的。羅貫中給趙雲編故事的時候也是參考過文鴦的事蹟。
原著中“萬夫不當之勇”最後一次出現,就是出現在文鴦身上。而三國後期只有他擁有這個詞彙,可想而知羅貫中很看好他。原著中使槍和鞭,可以說是鞭槍雙絕。給人一種《水滸傳》中病尉遲孫立的架勢。雖然和鄧艾貢獻了後三國回合數最多的單挑,五十回合。但考慮到在樂嘉城中從傍晚殺到天亮,一直沒有停歇,早已精疲力竭,而鄧艾相對於文鴦是精力充沛的。然而最後文鴦衝開魏兵,百員魏將追襲卻沒有鄧艾,似乎看出鄧艾不敢追擊文鴦。五十回合也是鄧艾下風。要是文鴦一開始遇到鄧艾,說不定可以速敗鄧艾。而原著中鄧艾能幾十回合戰平姜維。那姜維應該也只有速敗的份。所以,文鴦在三國後期武力值第一應該是沒有爭議的。但是他由於出場不多,又是讀者不太關注的三國後期人物。所以並沒有併入二十四名將之列。
王雙字子全。在張郃無人匹敵的年代,在魏國能和張郃匹敵的人物也就只有王雙了。原著中王雙身長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使六十斤大刀,騎千里徵宛馬,開兩石鐵胎弓,暗藏三個流星錘,百發百中,有萬夫不當之勇。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王雙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技能全面,除了主武器大刀之外,還會使暗器。羅貫中為了突出王雙的神勇,不惜重墨描摹。形容王雙“身長九尺”。三國中八尺的很多,但是九尺身材的也就那麼幾個。足見王雙的與眾不同。“虎背熊腰”三國猛將的標配。馬超,許褚等虎將都有這樣的描述。而且這個形容在王雙之後再也沒出現過。可以說虎背熊腰三國後期只有一人擁有,王雙也是最後一個擁有這個評價的人。使用六十斤的大刀,大砍刀有斤兩。形容力量大,而且全書特別形容過武器有重量的一隻手都數的過來,王雙就是其中之一。暗藏流星錘。在我們的印象中,有用過流星錘暗器的全書只有兩人,一人是馬超,另一個就是王雙。王雙都能和馬超扯上,可以看出羅貫中塑造王雙絕對是用心了。
王雙是諸葛亮二出祁山時遇到的曹真手下頭號先鋒。來勢太兇。雖然砍死兩個無名下將謝雄和龔起。但是這兩個人的官職是裨將軍,並且可以和諸葛亮坐在同一個帳子面對面,要知道王平也是裨將軍。那麼這兩個人的水平自然不會很弱,但是能被王雙幾回合幹掉,直接讓諸葛亮都怕了。王雙再一次挑戰的時候,諸葛亮直接排出王平,張嶷,姜維三員大將一起出戰。這也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唯一一次,連張郃都享受不到這樣的待遇。最後王雙用流星錘打傷張嶷,三人撤退,最後回報形容王雙“英勇無敵”。要注意“英勇無敵”這個詞,全書就出現過三次,一次呂布,一次馬超,最後一次就是王雙了。把形容金呂布,銀馬超的詞彙用在王雙身上,說王雙不猛都沒人信。諸葛亮屢次認為魏延可以正面對抗張郃,但是王雙一出來,諸葛亮連提都沒提魏延,還是授意魏延突襲殺死王雙的。諸葛亮何等眼力勁,他敢讓魏延屢戰張郃,卻不敢讓他去戰王雙。恐怕在諸葛亮的心裡,魏延也不是王雙的對手。只是王雙出場兇猛,然後快速落幕,可以說出場極短。所以二十四名將沒有他也正常。但是不可否認王雙確實是一員猛將。
諸葛尚諸葛亮的孫子,三國後期曇花一現的人物。要說三國後期文鴦武力值第一,那麼第二就要屬這位了。他之所以能排第二,是因為他在正常情況下打敗鄧忠和師篡聯手。而鄧忠曾經和姜維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而他打敗鄧忠和師篡兩個人,足以見得他的厲害。
徐質姜維和司馬昭對峙在鐵籠山的對手。一人快速擊敗廖化和張翼,讓一般先鋒不行,主將會親自上的姜維決定用計除掉他,雖然不知道姜維和徐質孰高孰低,但是徐質讓姜維犯怵倒是真的。
李嚴字正方。他從來沒有上過戰場,但是武力值不容小覷。首次出場和黃忠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要知道黃忠是蜀漢五虎上將之一,雖然年老,但是戰鬥力驚人。能和黃忠打平手,並且讓諸葛亮評價“只能智取”。來看四五十回合絕對不是李嚴對黃忠的極限。只是他在諸葛亮北伐時長期鎮守後方,所以表現機會不多。
關平大家都知道關羽的義子。關羽有屬於自己的一支軍隊。裡面有關平,周倉,廖化等組合。這支隊伍除了關羽以外,關羽手下第一大將其實是關平。沒有點實力關羽不會讓他做大將,另外,關平的武藝肯定有關羽指點。最能證明關平武藝的是當時龐德抬棺材決死戰的時候,是先和關平交手的,關平和龐德打了三十回合不分勝負。雖然只打了三十回合,但是從後面的表現來看,三十回合完全不是關平對龐德的極限。所以,關平也是一個高手,只是經常被我們忽視。
鄧忠鄧艾的長子。一出場就和姜維交上手,以至於姜維認為是鄧艾而全力以赴。兩人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最後逼的姜維詐敗用箭,被鄧忠躲過,然後鄧忠用槍刺姜維被姜維夾住槍,最後鄧忠棄槍而走,這場單挑告終。貢獻了三國後期最精彩的單挑,也是三國最後一場精彩單挑。能和三國後期武力擔當的姜維平手的人,都是有能耐的。
淩統字公績。孫權最器重的年輕將領之一。和甘寧有仇。雖然武藝展示不多,但是展示了幾次還是武功很不錯的。在甘寧百騎劫魏營之後,張遼挑戰,淩統去大戰張遼,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後來又和樂進大戰也是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張遼可是水平不弱的人物。淩統能和他平手,實力自然也不差。
陳武字子烈。東吳戰將。前期是孫策手下猛將,後來隨著江東人才不斷湧進。導致他出鏡率很少。但是羅貫中沒有忘記他,前期在東吳那一波將領中像潘璋,徐盛,丁奉等人中,也就只有陳武有一個外貌描寫。既然羅貫中給了他一個外貌描寫,肯定有與眾不同的地方。果然,他人生的最後一戰,羅貫中給他選的對手是龐德,夠看得起他。和龐德兵對兵,將對將的混戰很久,龐德竟然沒把陳武怎麼樣。要不是袖子被樹枝纏住,龐德恐怕奈何不了陳武。所以陳武能和龐德大戰良久,也是武功不錯的。
華雄最後一位要提華雄。雖然他被關羽斬殺。不得不說華雄實力還是很強的,只是遇到實力更強的關羽。兩天之內連斬鮑忠,祖茂,俞涉,潘鳳,這斬將速度還是很快的。和呂布搶功勞呂布沒說什麼,也可以看出呂布對華雄實力的認可。關羽能溫酒斬華雄,可能並不是華雄實力不行,而是華雄兩天斬四將,有點飄了,有點輕敵了。另外透過羅貫中給華雄的外貌描寫,狼,虎,豹等猛將標配字眼都給華雄按上。這樣的待遇也只有馬超,張飛等人才享有的描寫,華雄全有。要說華雄不厲害還真沒人信。能把這樣的華雄斬殺,說明關羽更厲害。
以上就是不在傳統意義上的二十四名將中,但是武藝也很厲害的人物。這裡只列舉十個。相信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
-
13 # 古梁鏞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以《三國演義》為參考。
三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一段非常特殊的時代,當時中原混戰,諸侯並起。群雄爭霸,合縱連橫。文臣武將,各領風騷。
三國這個時代大舞臺出現了很多英雄人物,雖然千百年過去了,時至今日,他們依然站在多彩閃光燈下面,被後世人不斷演繹,而在舞臺角落的無名之輩,很多如歷史的細沙一般,消散於過往的煙雲風雪間。
小哥今天介紹的這位,正是這樣一位名聲不怎麼響亮,但是在《三國演義》舞臺上,以戰績而言,他是最為輝煌的一位人物。
東吳馬忠力克蜀馬忠是個非常非常平凡的角色,因為他的官職非常低,是東吳將軍潘璋部下司馬,司馬是個什麼樣的官職呢?據《後漢書》記載,馬忠的這個司馬職位,可享受俸祿200石,可以說是個非常小的軍官,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小官,卻讓蜀漢五虎上將裡面的兩虎折在了他的手上,同時也曾擊敗關興、張苞這樣的蜀漢年輕一輩翹楚。
馬忠克關羽
《三國演義》描述,當關羽走麥城後,被伏擊,“正走之間,一聲喊起,兩下伏兵盡出,長鉤套索,一齊並舉,先把關公坐下馬絆倒。關公翻身落馬,被潘璋部將馬忠所獲。”
很多人都認為是潘璋捉住了關羽,其實不然,真正抓住關羽的,是馬忠,同時關興、周倉等都被馬忠擒獲。
馬忠克黃忠
關羽去世後,黃忠跟隨劉備參加《夷陵之戰》,黃忠曾豪言壯語要為關羽報仇雪恨,結果在戰鬥中被馬忠射傷。
忽然狂風大起,忠急退時,山坡上馬忠引一軍出,一箭射中黃忠肩窩,險些兒落馬。
最終,老將黃忠中箭後,因傷口嚴重感染,最終不治而亡,馬忠這個小人物又害了一位五虎上將。
馬忠戰敗關興、張苞
兩軍混戰,馬忠“縱馬來取關興”,又被張苞帶救兵夾擊,張苞與關興一起追馬忠,馬忠又在糜芳、傅士仁的支援下與關、張二人混戰,最後兵力上佔優取勝 。
關興和張苞的武力值是非常高的,結果小將馬忠居然絲毫不懼二將,最終將兩人打敗。
透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的出,馬忠這個人確實不簡單,擒獲關羽的時候,關羽人困馬乏心神憔悴,又被他以陷進困住,這都可以理解。射傷黃忠的時候,黃忠年老,又在亂軍之中,沒有提防被馬忠暗箭傷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馬忠多次和關興、張苞廝殺,除了勇氣可嘉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本身武功不弱。
所以說,馬忠絕對算是是三國不太出名,但是戰績卓越,武功高強的一個人物。
-
1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三國時期,謀臣如雲,武將如雨,但並不是所有武將都那麼出名,三國時期就有不少武將,非常低調,本身不出名,但是武功卻很歷害。
以下逐一作出說明:
1、徐榮
徐榮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將,是董卓手下最勇猛的武將,沒有之一,在正史中,徐榮的武功及軍事能力強於呂布,而且徐榮的戰績是董卓手下最強的將領。
徐榮兩次擊敗孫堅,打得孫堅四處逃竄,第一次徐榮與孫堅在梁地交戰,徐榮擊敗了孫堅,並生擒了潁川太守李旻,第二次孫堅在梁東又被徐榮擊敗一次。
要知道徐榮是整個董卓軍中唯一擊敗過孫堅的,而董卓手下的胡軫、呂布都被孫堅擊敗,就連董卓本人也被孫堅擊敗,而唯有徐榮擊敗孫堅,這本身就是武力強勝的證明。
徐榮在董卓死後投降漢朝,後因李傕、郭汜之亂時,被王允和呂布派出抵禦,因部將反判,寡不敵眾被殺。
2、麴(同曲)義
麴義原本是冀州牧韓馥的部將,後與韓馥不和,袁紹為了驅逐韓馥,結交麴義,麴義便投降袁紹,麴義之勇猛位列河北名將之首,曾協助袁紹擊敗匈奴單于於夫羅,袁紹早期擊敗公孫瓚主要依靠的武將就是麴義,所謂的河北四庭柱完全不如麴義。
麴義是先登死士的首領,在界橋之戰和龍湊之戰中憑藉勇猛和武力擊敗了公孫瓚的大軍,斬殺公孫瓚大將嚴綱,為袁紹贏得了戰爭,因為恃功自傲,後期被袁紹殺害。
3、陳到
陳到是劉備帳下白毦兵的統領,是劉備真正的精銳護衛部隊,諸葛亮曾經在給諸葛瑾的信中提到過白毦兵,說白毦兵是西方上兵,以一當十的部隊,劉備在夷陵之戰中一路逃回,很大程度是陳到率領的白毦兵的功勞。
陳到這個人非常低調,作為劉備的保鏢隊長,甚至連名字都極少提到,為了就是保護劉備,陳到的很多事蹟在三國演義中被安排給趙雲,其實陳到的武力不亞於趙雲。
4、棗祗
棗祗是曹操手下的羽林監、屯田都尉,雖然棗祗的最大功勞是為曹操提倡了屯田制,但是棗祗的武功並不低,曹操徵徐州時,陳宮聯合呂布背叛曹操,而棗祗是當時的東阿縣令,為曹操保住了一座城池。
並且棗祗多次擊敗呂布的攻擊,東阿城始終沒有被呂布攻下來,其武功足以抵抗呂布。
5、臧霸
臧霸是曹魏名將,18歲時因為父親被陷害帶著十幾個食客劫了牢獄救了父親,殺死太守,幾百個縣役卒因為害怕臧霸之勇,讓臧霸成功逃離。
黃巾起義時,臧霸歸屬陶謙,後來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人聚集了一批人,成為獨立的諸侯,一方勢力,臧霸曾經答應送給呂布一些輜重物資,後來又沒送,呂布就帶兵親自討伐臧霸,被臧霸擊敗,徒勞無功。
後來臧霸又與呂布一起抵禦曹操,曹操在下邳擒殺呂布後,臧霸失敗逃亡,後來投降曹操,逐漸又成為獨霸青州、徐州一帶的勢力。但在名義上歸屬曹操,實際上是半獨立的勢力。
臧霸隨曹操參加了一系列的軍事行動,官渡之戰時臧霸為曹操守住青州防線,參與討伐昌豨叛亂,陳蘭梅蘭叛亂,多次同曹軍討伐孫權,曹操死後,曾隨曹丕南征孫權,率五百輕船及萬人敢死隊大破吳軍。後被曹丕剝奪獨立軍權及地位,在朝中任職。
-
15 # 歐巴甘納賽
不出名武藝不錯的武將我看下有幾個,關平,高覽,閆行,鄂煥,馬岱,傅儉,文鴦,王雙,徐質,孫禮,陳武,管亥,高順,張任,鞠義,臧霸,牛金,張燕,這些吧,還有很多不一一例舉了
-
16 # 溪水西流
臧霸:和樂進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原書中這樣描述:“...于禁、樂進雙戰呂布不往。操望北而 行。山後一彪軍出:左有張 遼,右有臧霸。操使呂虔、曹洪戰之,不利...”。
武安國:與呂布戰到十餘合,後不敵受傷。
高順:呂布手下文有陳宮,武有高順;他所統率的部隊非常精銳,號稱“陷陣營”,當初張遼和臧霸是他的部下。
張任:數次與張飛戰十餘回合不分上下,最終是在諸葛亮設計下被擒住。
何曼:身高九尺五與曹洪戰平兩個時辰,被曹洪拖刀計所殺。
-
17 # 王司徒軍武百科
作為將軍,所謂的“武功”從來不是個人拼殺的能力,那不過是《三國演義》裡的虛構描寫罷了,“武功”這個詞向來形容的是“以戰爭獲得的功勳、功績”。
三國時期那堆明星戰將們沒一個靠陣前單挑獲得“武功”,他們靠的是指揮與戰略,勇氣與智慧。
當然,也有一些“武功”並不彰顯,以至於《演義》懶得寫,正史不多提的戰將。
比如魏輔國將軍鮮于輔,這是雜號將軍中最強的了。
《演義》把他當龍套和空氣,就連正統的史書《三國志》,也僅魏書的《武帝紀》和《公孫瓚傳》,蜀書的《後主傳》等細節中提到。
更別提那些遊戲、漫畫了,這麼大個活人,楞是出不來場,存在感極低。
但鮮于輔真的很差嗎?這可是曹魏集團幾代老臣,有名的邊將。
曹操在建安十二年“奏封大功臣二十餘人,皆為列候”,這其中就有鮮于輔。
與之並列的全都是曹氏集團的強力選手,比如夏侯惇、曹仁、曹洪、李典、樂進、于禁、徐晃、賈詡、張遼、張郃、荀彧、荀攸、郭嘉……
這幫人裡有個弱的麼?能躋身其中的鮮于輔豈能是泛泛之輩?
輔國將軍雖然是個雜號將軍,但魏晉時期地位並不低,三國那會兒吳國陸遜、蜀國董允都是輔國將軍。
鮮于輔是曹操擊公孫瓚時收穫的降將。
劉備還在織蓆販履的時候,鮮于輔就已經在幽州牧劉虞的手下作戰,是騎都尉鮮于銀的手下,鮮于銀又是護烏桓校尉閻柔的手下。
(其實鮮于銀和閻柔也都是《演義》所忽略的狠角色,他們常年都在守備塞外民族)
劉虞主張對異族懷柔,極為放縱遊牧民族,所以很多時候純靠這些猛將鎮場子。
鮮于輔因為能力非常不錯,因此得劉虞看重,成為了從事。(漢代刺史的佐吏)
後來劉虞被公孫瓚殺死,鮮于銀、鮮于輔推舉閻柔為烏桓司馬,閻柔拉來一大幫鮮卑、烏桓人。
雙方在潞河北邊大戰,公孫瓚大敗,漁陽太守鄒丹被當陣斬殺,以下4000兵馬覆沒。
鮮于輔隨後帶著烏桓、鮮卑等7000騎兵,一路向南奔襲,他要接回劉虞的兒子劉和。
劉和當時在袁紹那裡,很快袁紹大將鞠義的大軍也倒了,雙方用10萬大軍趟平了公孫瓚,斬首2萬多級。
鮮于輔在這十萬大軍中不見得能完全做主,但他非常有威望,帶頭衝鋒,所到之處的城池紛紛殺掉了公孫瓚的官員,然後加入鮮于輔的麾下。
鮮于輔搖身一變“幽州聯軍總司令”,追著公孫瓚砍。
沒多久,公孫瓚被聯軍KO,鮮于輔也等於統轄了大批原公孫瓚的土地。
不願當還不行,官民們大力推舉鮮于輔當領袖,代行太守的職責。
後來曹操不有個徵烏桓、破鮮卑,在成山幹掉東吳海軍陸戰隊的田豫麼?
田豫也是漁陽人,他當時在鮮于輔手下做事,做了太守府的長史(相當於秘書長)。
隨著曹操和袁紹的鬥爭愈演愈烈,鮮于輔坐不住了,他決定找個厲害的主公依附。
因為田豫的勸說,鮮于輔最終帶著領地歸附了曹操。
曹操非常高興,白得幽州大批土地,還得到一員猛將,幸甚至哉!
於是,鮮于輔被封為建忠將軍,負責都督幽州的軍務。
這是很高的待遇了,曹老闆非常看得起鮮于輔。
實際上,這會兒的鮮于輔只能算是對曹操低頭臣服,他仍然是一個大軍閥,武功卓絕獨霸邊塞,曹操只能穩住他,卻不能得罪他。
沒兩年官渡之戰爆發,鮮于輔跑到前線去找曹操,要求參戰。
曹操沒答應,封了他一個亭侯以示安撫,在他看來,鮮于輔守住塞外,安安穩穩不讓遊牧民族進來才是最重要的。
官渡之戰勝利後,曹操高興的拉著鮮于輔道:“袁紹送來公孫瓚的人頭的時候,我都以為自己要完蛋了,結果如今卻他完蛋了,這是天意,也是你等的功勞啊!”
(如前歲本初送公孫瓚頭來,孤自視忽然耳,而今克之。此既天意,亦二三子之力。)
直到曹操消滅袁譚勢力,先後攻破平原國和南皮城後,鮮于輔才真正的歸降了曹操,成為其手心裡的大將。這年是建安十年。
但鮮于輔降曹卻受到了烏桓人攻擊,“三郡烏丸攻輔於獷平”,要消滅鮮于輔。
這是怎麼回事呢?
當年袁紹的兒子袁尚敗走,他跑去幽州找到了自己的兄弟,袁紹封的幽州刺史袁熙。
然後這哥倆又跑到柳城投奔了蹋頓。
蹋頓是什麼人?這是一代梟雄,那會兒草原上最強大的人。
東漢末年的烏桓人非常強橫,遼西丘力居有5000個部落,遼東蘇僕延有1000個部落。
丘力居的侄子蹋頓更是厲害,他“總攝三王部”,才智過人異常驍武,對漢朝虎視眈眈。
“二袁”希望藉助烏桓人的力量攻打漢朝,這與蹋頓心思不謀而合。
於是,蹋頓藉口幫助袁尚,不斷的南下侵略,擄掠走幽州10萬人口,甚至還有不少是主動跟著袁尚走的。
蹋頓手下的人口最後膨脹到30多萬,史書形容其“蹋頓兇桀,公據遼西之土”。
鮮于輔雖然因為劉虞的關係,與塞外民族關係不錯,但他也明白塞外都是些怎樣的虎狼之輩。
所以他才沒有跟著袁熙,依然堅定的站在曹操這邊,為大漢作屏障。
在這種情況下,鮮于輔面臨的壓力非常之大,他的軍隊成了曹魏北方的防線,苦苦支撐著塞外異族和“二袁”瘋狂的打擊。
建安十二年,曹操鉚足了力氣,出動大軍征討烏桓。白狼山一戰,曹軍在劣勢情況下亮劍,張遼陣斬蹋頓於馬下。
鮮于輔這會兒才得以鬆口氣,他也因此成為曹操最看重的將領之一。
沒有鮮于輔前期拼死擋著,哪有曹操在後方積蓄力量,一舉討伐了烏桓的不世之功。
三國那些“名將”們窩裡橫都厲害得不行,這個七進七出,那個威震華夏,然而誰當真及得上鮮于輔這種沒有赫赫之功的鎮國邊將?
曹丕代漢後,這位魏文帝也非常看重鮮于輔,將他封為虎牙將軍,封縣候,位特進(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之下),殊榮無比。
黃初四年的時候,鮮于輔被魏文帝派到蜀國,勸降諸葛亮和蜀國投降,沒能成功。
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
鮮于輔回國後,被文帝封為輔國將軍,這是他人生的最高峰。
後來劉禪滅亡時,把自己五花大綁,拖著棺材投降,他居然也想到了鮮于輔勸降的這段往事。
他在降表中寫道:“每惟黃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將軍鮮于輔,宣溫密之詔,申三好之恩,開示門戶,大義炳然,而否德闇弱,竊貪遣緒,俯仰累紀,未率大教。”
-
18 # 再言春秋
引言
提起三國,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名揚後世的謀臣武將。
而相比謀臣而言,縱橫沙場的武將或許更被人們所關注。畢竟,對三國感興趣的人絕大多數都是男性。而那些武將更能與男性的荷爾蒙形成良好的契合。
分析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名”這個東西非常的虛妄。什麼叫有名氣,什麼叫做沒名氣,這種概念真的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答案。
因為名氣不像數學公式,會有一個量化標準在那裡。歷史人物的名氣則不然,對於某些人這個人可能會沒什麼名氣,而對於另一部分人可能會很有名。
也就是說相比五虎上將、五子良將、江東虎臣這些人,在小說中缺少“特寫”的那一部分,但卻真實存在且在歷史上有一定影響力的人。
趙雲的映象:陳到陳到是一個被《三國演義》忽略了的人物。與五虎上將的名氣相比,陳到的名聲真的不值一提。
可真正瞭解“三國”的人都知道,《三國演義》中的趙雲並非歷史上真正的趙雲,他是融合了多個歷史人物的事蹟創造而成的。而陳到與文鴦就是提供素材的重要人選。
陳到有多牛呢?大家知道蜀漢軍事集團有一個特種大隊叫白毦兵吧。這是蜀漢軍隊精銳中的精銳,由大量的少數民族組成。其戰鬥力在整個三國中都可以排的上號。
如果僅論衝陣能力和機動反應能力,他絲毫不比曹魏集團的虎豹營差。這支部隊除了負責作戰之外,裡面最為精銳的部分還被用作劉備的安保部隊,在當時蜀漢集團管他們叫做“上兵”。
而陳到就是這支白毦兵的負責人。他也曾經長期和趙雲一樣給劉備當超級保鏢,其資歷和戰鬥力,在蜀漢集團都是“僅次於”趙雲一級的人物:
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隨先主,名位常亞趙雲,俱以忠勇稱。建興初,官至永安都督、徵西將軍,封亭侯。
河北勇將:麴義麴義這個人有沒有名氣,真的不太好評價。如果把他放到《三國演義》裡面,這是一個缺少特寫的人物,與那些名將相比絕對算不上有名。
可如果把他放到揚州評話上來說,這又是一個大牛人。是張國良先生口中的河北四庭柱一正樑中的正樑。
不過我們也知道,揚州評話給很多三華人物都重新賦予了生命,什麼北地槍王張繡,刀祖蔡陽啥的。不過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麴義在真實歷史上的確也挺牛的。
大家都知道東漢末年有一個叫公孫瓚的人。劉關張三人曾投奔過他,趙雲也曾是他的手下。這哥們手底下有一支特種部隊叫白馬義從。
聽這個名字大家也知道,這是一支騎兵,且是騎白馬的騎兵隊伍。騎兵的重要性和戰鬥力在中國古代那是不能被質疑的。而公孫瓚這支白馬義從還是騎兵中的騎兵,可這支部隊偏偏敗給了麴義:
紹令麴義以八百兵為先登,••••••義追至界橋;瓚殿兵還戰橋上,義復破之,遂到瓚營,拔其牙門,營中餘眾皆復散走。
可惜的是,這位老哥後來居功自傲被袁紹給處死了。一代驍將,沒有死在戰場上,也是很可惜的。
第二強的義子:劉封三國時候不少人都喜歡認乾兒子,當然也有不少人喜歡當乾兒子。比如說三國最強武將呂布,其愛好之一就是給人當乾兒子。
不過要說起來,乾兒子裡面也有很多優秀的人物。比如說曹操的義子曹真、曹休、秦朗,關羽的義子關平,這些都是勇將。當然了,他們的名氣也都很大。
可在我看來,他們的勇武還真比不過那個勇武之名不如他們的劉封。當然了,劉封不是名氣不如他們,可這些人卻都是以勇武聞名,而劉封卻是以不救關羽而聞名,這性質不一樣。
但事實上,劉封的勇武只在這些人之上,不在這些人之下:
太祖在漢中,而劉備棲於山頭,使劉封下挑戰。太祖罵曰:“賣履舍兒,長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黃鬚來,令擊之。”乃召彰。彰晨夜進道,西到長安而太祖已還,從漢中而歸。彰須黃,故以呼之。
由此可見,在曹操眼中,劉封應該是和曹彰一個水平線的。那曹彰是什麼人,是足以媲美一代三國名將的人,他的驍勇就算是許褚也難以匹敵。
劉封能在曹操心目中有如此重要的位置,他的戰鬥力可見有多強了。應該也是可以媲美一代三國勇將的人了。
結語在歷史隱秘的角落中,名氣不大卻能力超強的人比比皆是。即便是三國時代這種謀士武將也不在少數。
在謀士中,有因為英年早逝,而留給世人可以記住的事件太少如戲志才;有因為政治的站位,而讓很多人不願彰顯其名聲如董昭。
至於武將,三國時期勇大於名的就更多了。除了我們說到的陳到、麴義、劉封外,夏侯尚、祖茂、軻比能也都是相當有戰鬥力的。
-
19 # 人生萬味
陳到陳叔至,劉備的警衛隊長,三國演義裡面有些事情是他做的。
作者把他和趙雲的事情合到一起按到了趙雲頭上
回覆列表
這個題目的含義就是在三國演義範圍內,武功要好,就是武力值要高,別的都不重要。看武力值主要還是要看跟名將單挑的回合,或者是殺掉多少個偏將,或者雖不對應將領,但需要有陣仗中明確的像典韋這種,比如,以雙手提軍人擊殺八九人,這樣明確的殺人記錄。含混的說帶團隊一個衝鋒把別人的團隊打跑這種不算武力值,這是將兵的能力。另外不能光憑長相就想象,另外對陣必須是名將,如果打敗了2、3個不知名的角色這種在三國中很普遍,另外自身必須是籍籍無名,像李嚴其實就已經是名將了。
認真梳理了一下,全三國演義這樣的武將真的不多,有孫禮、何曼、管亥和楊任四名。
一、孫禮孫禮出場於三國演義第95回失街亭一章。是曹睿派去支援曹真的副將,和辛毗一起帶5萬兵,另一隻支援軍是主力,是司馬懿和張郃。張郃顯然是武將,司馬懿是軍師。辛毗是原來袁紹的謀士,這樣就烘托出孫禮的地位,是和張郃對應的。
從此孫禮就參與了曹魏整個遏制諸葛亮六出祁山的過程,後期他是作為郭淮的副將,一會守箕穀道,一會守斜谷,一會屯糧運糧,一會趁夜偷營,一會保雍城,一會救武都,一會襲劍閤,一會據北原,期間還向曹睿打過曹真的小報告,更有意思的是有一次張苞為了追他,不小心連人帶馬掉入山澗而死!最後奉令屯兵五丈原,直至諸葛亮星落,之後他也從三國演義中消失了。整體絕對不是一般的龍套。
那麼他的武力值表現在哪裡呢?他在祁山之西給曹魏做運糧官時,諸葛亮向大家打聽他,“其人如何?”有魏人曰:此人曾隨魏主出獵大石山,忽驚起一隻猛虎,直奔御前,孫禮下馬拔劍斬之。從此封為上將軍,乃曹睿心腹。
寶劍是用來防身的,並不適合斬虎,從文字上看斬的很輕鬆,並不是隨便一個武將都可以用劍殺虎的,可見其人勇武。諸葛亮由此判斷出,怎麼能讓這麼能打的一個武將來運糧呢?“此是魏將料吾乏糧,故用此計,車上裝著必是茅草引火之物,吾平生專用火攻……”
二楊任楊任只存於三國演義第68回曹操平定漢中一章,和楊昂、張衛一起,是張魯的大將。先是在陽平關拒張郃和夏侯淵,晚上和楊昂一起去劫寨,殺的曹兵大敗。後來他和楊昂一起追殺曹操,中途敵不過許褚,被許褚救走。他和楊昂一起也敵不過夏侯淵和張郃。後來曹操採用誘敵之計,他勸楊昂不要去追,楊昂還是去了,被張郃兩回合殺掉。最後他像一個保家衛國的將軍一樣,獨自一個人在南鄭紮營力拒曹操、張郃、夏侯淵。與夏侯淵發生了單挑:
楊任自挺槍上馬,與淵力戰三十餘合不分勝負,淵佯敗走,任從後追來,被淵用拖刀計斬於馬下。
夏侯淵一代名將,能與夏侯淵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其實還能繼續打,使用拖刀計的意思就是我一時半會勝不了你,所以只好用計策。所以楊任的水平,應該是至少不次於李典、于禁、樂進之流的,大概就是跟夏侯淵平齊。而且大家想想楊任,一個人抗巨曹,提槍上馬,義無反顧,是多麼的英勇,又多麼的悲壯。
三、管亥管亥出現於第11回劉備北海救孔融。他是黃巾賊黨,也就是農民起義軍。圍北海向孔融借糧1萬石。中間還挺熱鬧的,太史慈也是在這個時候登場。因為太史慈總遠遊,孔融總給太史慈的老母親送糧食蔬菜,聽說孔融被圍,老母親就讓太史慈來幫孔融。孔融讓太史慈找劉備搬救兵,太史慈突圍,控弦八面射之,賊不敢近。
管亥的武力值如何?先是一刀輕鬆劈死了孔融的部將宗寶,這個時候還看不出他的勇武。
救兵來後,雙方列陣,管亥一個人面對劉備、張飛、關羽、太史慈……書中這麼描寫:
管亥忿怒直出,太史慈卻待向前,雲長早出。兩馬相交,眾軍大喊,數十合間,青龍刀起,劈管亥於馬下。
數十合?沒錯。關羽的交戰記錄,與黃忠戰百餘合,與龐德戰百餘合,與許褚戰八十合,剩下的包括華雄、顏良、文丑、許褚+徐晃這些名將,就都不超過十回合。其他的車胄、王忠、蔡陽、孔秀、韓福、孟坦、王植、卞喜、秦琪、蔣欽、楊齡、夏侯存、成何,就是一刀。
數十合我的理解,是一定大於三十合的,羅貫中在全三國演義的描寫,只一合、不三合,二三十合,在我印象裡,這是惟一的一次數十合。所以,這一仗要是管亥先跟太史慈打,勝負還真不好說。絕對武力值爆表的農民起義領袖。
四何曼這個人我估計我要是不說,就誰都不知道。不過你們看,絕對一點都不牽強。
故事的背景是這樣的,發生在第9回,三讓徐州的過程中。陶謙把徐州讓給了劉備就死了。這個時候,曹操就想來打徐州。荀彧就勸他,說徐州由劉備守著得民心,不好打。曹操這個時候就說了他的真實想法,不打?那我的兵總不能就坐這裡待著幹吃糧吧?荀彧就說我們去打陳地,使軍就食於汝南、潁川。黃巾餘黨農民軍的地盤,他們搶了很多東西,我們就去搶他們。
於是,這股農民軍的首領叫何儀和黃邵,可是這都不重要,且看:
陣圓處,一將步行出戰,頭裹黃巾,身披綠襖,手提鐵棒,大叫:我乃截天夜叉何曼也!誰敢與我廝鬥!
你看,還有綽號,三國演義武將很少有綽號的,飛將軍呂布、錦帆賊甘寧……
這邊是曹洪提刀步出,兩下廝殺四五十合不分勝負,曹洪詐敗,何曼趕來,用拖刀計,砍中何曼,再補一刀殺死。
感覺拖刀計就是給不能取勝的名將用來下臺的。
曹洪的四五十合(而且還能打)是什麼概念?曹洪,南郡之戰與甘寧戰二十餘合,敗走;與韓當戰三十餘合,也敗走,之後與馬超戰四五十和,刀法漸亂……
而馬超呢?二十合敗張郃,八、九合敗於禁。
何曼也太低調了,他的武力值,絕對是介於曹洪、韓當、于禁這一水平與馬超等這一水平之間的,關鍵就看發揮了。他叫截天夜叉,其名一點也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