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馮老漢1

    毒辣要有資本,他們都是成功人士以後才變得心黑手辣的,一是為保護自己的政權的需要,二是他們的權力到達了頂峰,可以為所欲為,目空一切了

  • 2 # 御指點江山

    自古以來做好人和好皇帝是很難兼得的,當時普通人要想富貴,做官是一項好的選擇,而且很多開國功臣確實罪有應得,因為想造反,開國大臣能力都及其的突出,文治武功。比如多多益善的韓信,他就曾經勾結匈奴謀反,彭越不聽話被殺。陳平蕭何就懂得自保。

    在加上統治者會管理人才,漢高祖說:“運籌幃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定國安邦、安撫百姓、供應軍需、保證糧道暢通,我不如蕭何;統領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精英。但是我會使用他們,這就是我奪取天下的資本。

    而且統治者壞那就辭職不幹了,也沒那麼容易,朱元璋時有個大臣想辭職,是透過裝瘋賣傻才得以逃過的。

  • 3 # 寰宇新史野

    首先.他們是開國大帝,追隨他們就會成為開國元勳

    其次,他們有籠絡人心的方法,想別人之所想,給別人只所得

    再次,其實劉邦朱元璋們並非真想殺手下,有時是為了王朝統治,為時局統治鋪平道路

  • 4 # 普渡閒人

    一個能成大事的人,都是城府極深的,劉邦、朱元璋在起兵時,都是禮賢下士的人物,把自己性格中的陰暗面隱藏了起來,不是沒有人看到,張良、陳平、蕭何、劉基等聰明人未必不知,但中國的讀書人都是為了入世而讀書,在亂世不能達到直接做官的目的,就只能透過輔佐明主來實現自己的功成名就的想法,雙方為了共同的目的通力合作,建立了不世之功,至於共享福,就算了吧,這時候,稍仁慈一點的君主削功臣的權,好好養著,這個結局不錯;趕上狠一點的,狡兔死走狗烹,也只能認命!

  • 5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能夠在封建時代,成為一個集團的領袖,必然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質。劉邦、呂雉包括朱元璋,他們都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領袖,為什麼他們能成為領袖呢?他們擁有毒辣的手段,為何還有那麼多人甘心跟隨他們呢?

    其實毒辣與否是相對來說的,我認為劉邦就是一個比較有人情味的君主,除了異姓王之外,他並沒有殺掉多少功臣。呂后之所以對戚夫人如此殘忍,那也是被戚夫人給逼的。至於朱元璋,的確有些殘忍,不過也是有他自己的目的。

    那麼他們的手下,是怎麼評價他們的呢?他們身上有哪些特殊的氣質,使得那麼多人甘心跟著他們的呢?

    01首先,他們能在關鍵時候做決斷。

    做決斷這件事,看似比較簡單,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因為你不是在過家家,每一個決斷,都有可能決定集團未來的生死問題。

    伴隨著責任越來越大,其實領導者做決斷的水平,也就越來越經不起考驗。手底下那麼多兄弟,都在等著領導的一聲令下,而這一個命令,是最拿捏不準的。

    劉邦就比較善於做決斷,比如說天下諸侯都不敢進攻咸陽的時候,劉邦得知先入關中者為王的訊息以後,想都沒想就決定要去關中。要知道,跟其他諸侯比起來,當時的沛公劉邦還是個不起眼的角色。可是這次露臉,讓大家終於認識到了這個人物。這一次的選擇,對劉邦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選擇。因為進入關中以後,劉邦就可以在天下最富有的地方稱王,想想也覺得開心。

    再比如說選擇韓信做大將軍的事情,劉邦看蕭何如此誠懇地推薦韓信,便知道韓信不簡單。他並不瞭解韓信,但是他將韓信封為大將軍,將軍隊都交給韓信來管理。

    換成其他領袖,誰敢在這個時候,將韓信封為大將軍呢?這豈不就是把自己和兄弟們的身家性命,都交給了一個陌生人嗎?劉邦敢於做出這樣的選擇,所以他才能做領袖。

    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史記》

    同樣的道理,朱元璋也善於決斷。在打下金陵城以後,朱元璋想都沒想,就決定在這裡建都。為什麼呢?因為這裡的地勢非常好,易守難攻不說,而且可以操控東南。

    北方還是元朝的天下,而南方有陳友諒在西南,張士誠和朱元璋在東南。朱元璋想要藉助金陵的地理位置,扼斷東南,的確是一步好棋。可金陵城就在張士誠的眼皮子底下,所以一般人還真不敢在這裡建都。

    02其次, 他們手裡有足夠的資源。

    就算你再有領導能力,想要成為領袖,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你的兄弟們總不能跟著你喝西北風吧?所以你必須要有一定的資源。不管是物質還是戰略資源,手頭上總要有點東西才能出來混。

    劉邦剛起義的時候,什麼都沒有,那麼他是靠什麼資源吸引大量人才跟隨的呢?其實很簡單,他靠的是身邊這幫鐵桿發小。有這幫人在身邊,劉邦自然就有了領導人的風範。劉邦的發小是劉邦幾十年玩下來的好朋友,這就是劉邦最好的資源。這些人雖然魚龍混雜,可就是全都跟劉邦穿一條褲子。這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因為不是誰都能積攢這麼多人脈的。後來劉邦的勢力越來越大,手裡的錢財兵馬也就越來越多。像張良、韓信這樣的高階人才,也就願意加入劉邦的陣營。因為他們覺得那個時候的劉邦,已經具備了跟項羽爭奪天下的資格,自然可以吸引更多人才。

    呂后就不用說了,她完美地繼承了劉邦留下的所有資源,所以她也是手握各種人力物力。那麼這些大臣自然也就願意跟著呂后混了。

    至於朱元璋,其實他的情況跟劉邦十分類似。最初朱元璋真的是什麼資源都沒有。自從他娶了一個有資源的老婆馬皇后以後,他的情況就不一樣了。

    後仁慈有智鑑,好書史。太祖有劄記,輒命後掌之,倉卒未嘗忘。子興嘗信讒,疑太祖。後善事其妻,嫌隙得釋。太祖既克太平,後率將士妻妾渡江。及居江寧,吳、漢接境,戰無虛日,親緝甲士衣鞋佐軍。陳友諒寇龍灣,太祖率師御之,後盡發宮中金帛犒士。嘗語太祖,定天下以不殺人為本。太祖善之。---《明史》

    馬皇后是起義軍領袖郭子興的義女,從而朱元璋有了成為郭子興心腹的機會。從此朱元璋可以享受郭子興集團的所有資源,那他手底下的這幫兄弟也就看出了朱元璋的未來,所以願意跟著他。

    03再者,他們以大局為重,不以個人好惡判斷事情。

    任何一個領導,如果只是在乎自己的得失問題,不管大局的話,那麼這樣的領導,肯定不會有多少人願意跟隨。

    相反一個領導,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事先想到的是全域性問題,那麼自然會有不少人願意跟著這樣的領導。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史記》

    因為大家會考慮這個領導,在關鍵時刻,會不會在乎所有人的利益。領導個人的利益,只關乎他一個人,而集團的利益卻涉及到了集團內部所有人。

    比如說劉邦這個人,他進入關中絕對不是為了他一個人的利益,他那幫兄弟都得了不少好處。可是在赴洪門宴的時候他卻只能自己去承受,因為只有他能夠挽救自己的集團。如果集團都被項羽給毀了,那麼他這幫兄弟也就都不會跟著他幹了。所以劉邦必須要以大局為重,不可能自己帶人逃走,這麼一來項羽可能會將他這幫兄弟也給剷除掉。呂后當然有自私的一面,她將自己家族的人都封了侯爵甚至王爵,但是這阻礙不了呂后是一個顧全大局的人。在對匈奴問題上,呂后繼續沿用和親政策。百姓們使用的錢幣問題,呂后也做了不少改良。

    朱元璋相對來說自私一點,不過是在建立帝國以後,為子孫謀私利。對他自己來說,其實還是比較顧全大局的。

    總結:最重要的,當然是要估計手下人的利益。

    天下大事,莫過於一個利字,所謂名其實也是利的一種。不圖名不圖錢的人,他們為什麼還要跟著你打天下呢?

    所以說作為一個領導,一定要充分為手下人的利益著想。比如說給手下人的工資高一點,福利好一點,年底再發個大紅包做年終獎,那手下人肯定來年還願意跟著你幹。

    做企業不是講情懷的地方,員工們就是想要獲得更多利益才會在這個企業。你作為老闆非要跟員工將情懷,不談工資的話,那麼這種企業也走不遠。

    參考資料:

    《史記》

    《明史》

  • 6 # 幻化成蝶hzy

    首先他懂得怎麼樣用人。怎麼能籠絡人心。 怎麼用利益驅使他們幫自己完成任務。給他們利益最大化。這樣他們才不肯為我們辦事。

  • 7 # 快樂一大把

    無非是名和利。熟讀天下書,賣與帝王家。這是封建社會的必然產物。

    現代人從中學到:得與失中掌握好平衡。進退中把握好分寸。

  • 8 # 十五秒影視

    在封建時代,為什麼這麼毒辣,還都能成為這個時代最優秀的領袖,這麼多人心甘情願的跟隨他們。

    一、在關鍵時刻做決斷,敢於承擔政治風險,此為智慧勇敢

    二、手上有一定的戰略物資,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此為品德

    三、以大局為重,不以個人好惡判斷事情,帶領好頭,此為公平

    最後那麼試問願意跟你乾的人除了情、義,當然更多的莫過於一個利字,不圖名不圖利為生命要跟著你打天下呢?

    比如說給手下人的工資高一點,福利好一點,年底再發個大紅包做年終獎,那手下人肯定來年還願意跟著你幹。

    做企業不是講情懷的地方,員工們就是想要獲得更多利益才會在這個企業。你作為老闆非要跟員工將情懷,不談工資的話,那麼這種企業也走不遠。

    所以在任何情況下組成的利益團體,如果你想得到上級的絕對信任,方法很簡單,那就是組成利益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為你總不能害自己吧?

    總結一點:善於用人,得民心者的天下!士為知己者死

  • 9 # 快樂從苦做起

    劉邦,呂雉,朱元璋,能得天下說明他們是得民心的,所以都為他賣命,他們的毒辣都是成為天下共主以後體現出來的,劉邦,朱元璋殺的都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沒打下江山以前,還是和藹可親的,呂雉幫劉邦穩固天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劉邦死了以後她又為了穩固她兒子的天下又毒辣了一次,雖然他們毒辣但穩固了天下,把潛在的天下大亂的威脅清除掉了,老百姓能過上太平幸福的生活,還是得民心的,為了子孫後代,為了太平生活,還是要犧牲一些東西的,秦檜隨壞不得民心都有一批好朋友為他赤膽忠心,腦幹塗地,更何況這幾位得民心的英主呢?

  • 10 # 老陳雜談

    開國皇帝對用人之術都比較擅長,雖然他們做事情都比較毒辣,但是他們也會有很多人追隨。不毒辣的人是做不成皇帝的,比如項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的仁慈在那些精通於權術的官員心理一文不值,反而像劉邦、呂雉、朱元璋這樣的掌權人會被更多的權臣所敬仰,跟著毒辣的掌權人才能發揮出他們的才能。

  • 11 # 虎哥143993466

    筆者認為:這首先要看當時的時代背景。劉邦,呂雉起義造反是處於秦二世時期,秦始皇長期的暴政使得底層民眾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到秦二世胡亥時朝庭重用奸相趙高霍亂朝綱,人民生活更加艱難,逼迫各地農民紛紛造反起義,這一時期,形成了主要以劉邦,呂雉為一集團,項梁,項羽,範曾為另一集團的兩大農民起義軍。兩大農民起義軍以排山倒海之勢,所向披靡,克服種種困難打敗官軍,進而佔領咸陽,攻入長安,推翻了胡二世殘暴的朝庭政權,繼而,劉邦,呂雉所率領的起義軍又徹底戰勝了項羽所率領的農民起義軍,至此,劉邦,呂雉起義軍完全掌控全國,劉邦稱帝為漢高祖。再看朱元璋率領農民軍起義時的時代背景:朱元璋起義時正值以蒙古人為主要統治的元朝末期,元朝腐朽的統治集團把華人分為三個等級,一等人為蒙人,二等人為滿人,三等人為漢族人,無論從政治上經濟上對漢人實施極其卑劣的壓榨壓迫政策,迫使中原和南邊漢民族紛紛揭杆而起,元末形成了主要以朱元彰,陳友諒,張士誠為首的三大農民起義軍,朱元璋的起義軍經過北伐攻入元大都,徹底推翻了元朝的統治,繼而戰勝打敗陳友諒,張士誠所率領的起義軍,自立為王,建國號為大明,稱帝,為明太祖。

    縱觀劉邦,朱元璋都是在前朝極其腐朽的歷史背景下,歷經磨難,建立政權,都知道政權皇位的來自不易,為了鞏固自已的統治地位必然對其皇權威協者釆取了極其毒辣的手段來確保自己的皇位穩固。劉邦,呂雉以殘韌的手段殺死了漢開國第一功臣韓信,繼而平叛滅彭越,等等。朱元璋則為了鞏固皇權對其功臣更加釆取了殘酷絞殺的手段,大肆誅殺功臣,建立了讓人談虎色變的皇家特務組織,東廠,西廠,錦衣衛,特務遍佈每一個角落,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普通黎民百姓稍有言失皆召來橫禍,輕則杖刑鞭打,重則入獄甚至丟命。製造了太多的人間冤屈。至於說為什麼劉邦,呂雉,朱元璋為什麼那麼毒辣還有那麼多人死心塌地為其賣命,則主要是在建立政權的前期。

  • 12 # 谷老師

    劉邦,呂雉,朱元璋這麼狠毒,許多文臣武將為他們賣命,原因是:

    第一,這些文臣武將懷著崇高的理想,就是救民於水火,為萬世開太平,面對秦末的暴政,廣大人民餓死累死,蝕骨遍野,生靈塗炭,英雄人物振臂一呼,天下雲集響應,這反映了一個時代的要求,反映了廣大人民的願望,有識之士找到了合格的領袖,他們必然共襄義舉,共創偉業。

    第二,領袖人物有超常的人格魅力,對廣大的民眾和士兵有凝聚力,對文臣武將有吸引力,指導他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實現改朝換代。

    第三,勝利後,有些文臣武將居功自傲,貪汙腐敗,受到應有的懲罰,這本身就是合理的。

    第四,有些文臣武將沒有過錯而被殺,這是權力鬥爭的結果,其他文臣武將無法干預這種結果,只能默然是指。

    第五,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任何人都無法與皇權抗衡,面對皇帝濫殺的淫威,只能戰戰兢兢,朝不保夕,僥倖活過一生。

  • 13 # 花落__若相惜

    帝王奪取天下之前,對百姓,士兵,將軍,文臣,武將都是能寬容對待,得天下後,怕這些有功之人居功自傲,威脅自己的皇位,藉著猜測,小錯誤來處處打壓,甚至找藉口處死,劉邦成功就位後,將原來老不下多數逼著謀反,或猜你要返,在殺功臣,如很冤的韓信,但是有一點,他們對士農工商很支援,因為本身出身市井,只民間疾苦。呂后雖然將戚夫人做成人彘,但是很愛戴百姓,輕繇薄賦,與民生息。

  • 14 # Hai子君

    市井無賴形容劉邦剛出道時勉強對,但恰恰是目光深遠和非常懂政治才當上了皇帝。

    目光深遠包括:起義的時間不早不晚;及時與項梁聯手;佔領咸陽後沒有馬上享樂;和秦人約法三章;斷棧道迷惑項羽;中期一直維護自己形象;拉攏韓信、陳平、隨何、彭越、英布等當時各路文武。

    至於政治方面:先封外姓王,保持穩定,又利用各候的力量擊垮各個外姓王,蕭何做為優秀的政治家一直牢牢的被劉邦控制。

    劉邦算是最有爭議的一個皇帝,即有“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譏諷,又有“英雄天子漢劉邦”的讚歎。但是從項伯、呂馬童、英布、韓信、陳平這些曾經替項羽效力的人叛變項氏的事實來推斷,劉邦豈能是無能之輩,感覺上誅殺韓信和彭越讓劉邦的名聲損失了不少。

    呂雉在劉邦去世後,聽從劉邦的安排,先是讓曹參當丞相,曹參死後讓王陵當丞相。後來因為一些原因,王陵被迫辭職,呂雉外戚集團開始成形。但在這期間,呂后沿襲與民休息的國策,施行漢朝初年的無為而治的政策,在朝政上鼓勵生產,修改了漢朝律法,提倡勤儉,以農為本,逐步放鬆經商的管制。在對外上,劉邦死後,匈奴曾經試探漢朝,但呂雉忍下了匈奴的侮辱,維持住了和親的政策,避免了一場兵災。

      怎麼看呂雉在太后這個位置上乾的都不錯,但怎麼就又讓人們對其充滿爭議呢?

      呂雉的手段

      呂雉之所以充滿爭議,就是呂雉的一些作為,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對待戚夫人的“人彘”刑罰,並讓自己的兒子漢惠帝去看,導致漢惠帝受到心靈重壓,並最終早逝。另外對待漢廷建立過程中的功臣,呂雉不僅聯絡蕭何殺了韓信,在彭越被流放時,先是答應了彭越的求情,轉眼就向劉邦建議殺掉彭越。

      在後來執掌權利後,呂雉不斷的打壓劉氏宗族人員,軟禁劉肥,迫使劉肥割讓封地給呂雉的女兒才得以脫身,而趙王劉如意更是因為戚夫人的抱怨而招致殺身之禍。漢惠帝劉盈去世後,呂雉開始扶植呂氏宗族,大量的呂氏宗族人員開始登上高位,這與原本的保皇黨產生了衝突,並在呂雉去世後爆發衝突,呂氏被屠戮一空。呂雉二十歲時遵從父親的安排嫁給了大自己十五歲的劉邦,而劉邦好交際,結婚後經常應酬,又不耕種,呂雉卻自食其力,從一個富家小姐變成了一個從事農耕女織的妻子。在劉邦犯罪逃亡後,呂雉還負責給劉邦送吃食。

      楚漢戰爭開始後,呂雉被項羽扣押三年,在這三年的時間裡,她堅強的挺了過來,回到了劉邦的身邊,但此時劉邦有了戚夫人,呂雉雖沒有被廢,但也並不受寵。後來戚夫人爭奪太子之位,呂雉在張良的幫助下成功穩住了兒子的太子之位。

      可以看出呂雉在成為太后之前,經歷過了無數的困苦磨難,但她憑藉著自己的堅強和智慧成功挺了過來。經歷過折磨和困難,呂雉的內心也必然不會像自己二十歲時嫁夫一樣天真爛漫,面對困難時,她一定會盡一切手段方法排除風險和阻礙,在針對自己的對手時,呂雉手段暴烈,但歷史上發生這種爭鬥時就是這麼的酷烈,趙惠文王餓死自己的父親趙武靈王,唐太宗殺了自己的哥哥弟弟,武則天更是殺了自己的親身女兒。呂雉在對待劉邦的女人時,除了曾和自己爭奪太子位的戚夫人,其他都放回到了她們自己兒子的封國頤養天年,這麼看來呂雉還不算太過滅失人性。

    歷朝歷代的君王都下達過養老政策,卻唯有朱元璋把它上升到了國家政治的程度,不僅下令全國各級行政機構建設養老院,還多次親自去巡視。養老,是國之大事,畢竟每個人都會有老去的時候,大家都希望辛勞一生,能夠在晚年放下負擔幸福快樂,平民百姓出身的朱元璋顯然更能理解百姓的訴求。

    養老

    一、國家保障房和養老院

    《明太祖實錄》:上念京畿民庶之眾,鰥寡孤獨無依者多,舊養濟院隘不足容,命於龍江擇閒曠之地,構屋二百六十間以處之。這是洪武七年八月,朱元璋下的指令,要求在南京城外設立保障房試點工程,其目標是“不使一夫一婦不獲其所”。

    讀到此,我們就覺得很親切了,這不就是老有所養,少有所依,居有其屋嗎?衣食住行是每一個人生活所必須的東西,但由於災荒、戰亂等原因,大明建立的時候,許多百姓被迫顛沛流離,這樣簡單的要求也成了一種奢望,朱元璋此刻感嘆到“民生多艱”,便想弄出一個讓全天下百姓都能一起共享安樂的太平盛世。

    朱元璋下令“天下郡縣立孤老院”,針對的群體和政策保障是:凡鰥寡孤獨篤疾之人,貧窮無親屬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應收養而不收養者,杖六十。若應給衣糧而官吏魁減者,以監守自盜論。

    養老院和保障房面向的物件又分為退役傷殘士兵和平民百姓,對於前者,那些都是為了打下大明江山立下赫赫功勞的勇士,而後者是構成社會的基石,都是不能忽略的物件。

    二、失敗的保障房

    朱元璋的想法是非常不錯的,充分體現出了作為一名古代君王的先進思想,在整個封建時代,他對於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視程度都是位列前茅。但顯然,這些政策受到時代的影響,都面臨巨大的困難。

    其中,最主要的困難是這五點:

    1、由國家進行供養,時間長了,對地方財政是個極大地挑戰;

    2、容易滋生一部分人的懶惰情緒,他們的存在無疑違背了保障房設立的初衷;

    3、隨著規模的擴大,對土地資源是個考驗,有的縣城為了達成朝廷指標,連官府都給改成了養老院;

    4、房價上漲放在哪個時代都是問題;

    5、朱元璋看到試點工程的成功,就打算全國生活困難的人民都過上政府供養的日子,推行一段時間後,當時的生產力就無法滿足這樣的模式了。

    但值得肯定的是,他為後世提供了經驗參考,為推動社會福利制度的完善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愛民舉動也得到了民眾的認可和熱愛。

  • 15 # 經典守望者

    玫瑰雖美多有刺,河豚極鮮有劇毒。但是明知如此,還是有很多人躍躍欲試。這主要是因為只要掌握到了毒辣之人的底線,那麼就可能遊走在危險紅線之外,從而取得最大的利益。

    劉邦雖然誅殺異姓王,但是卻保留了大量的功臣集團。他的紅線就在於不要有謀反之心,只要能夠對江山忠心耿耿,劉邦就不會動他。呂雉雖然誅殺了戚夫人,可卻是因為趙王劉如意對於太子劉盈的皇位構成直接威脅。所以兒子就是呂后的紅線。朱元璋殺人如麻,他的紅線是最低的,第一是不能貪財,第二是不能攬權。所以大量的功臣都達不到他的要求,因而被誅殺。但是,在朱元璋早期,他把自己掩飾的很好。禮賢下士,獎罰公平,英明果斷,厚待屬下。所以很多人是受騙才對於朱元璋忠心耿耿,誰也想不到朱元璋在晚年會如此狠毒。劉邦能夠聚斂人心是因為他從來不吝惜權位、金銀。對於投降之人和潛在的盟友,無論王侯都可以封賜。呂后很大程度上也是沾了劉邦的光,繼承了劉邦的威望和百官的擁戴,所以身邊才會有重臣跟隨。

    所以說,在對待一國之君時,只要不踩到他們的紅線,一般不會有性命之憂,他們的狠毒只會對付與自身有嚴重利益衝突的人。當然,也存在朱元璋這樣的很善於偽裝的殺人狂,但畢竟是少數。

  • 16 # 音樂小妖

    在古代的歷史上,鳥盡弓藏這個詞可以說發揮的淋漓盡致,不論是劉邦、呂雉還是朱元璋,一個個狠辣無比,可是在他們建功立業的路上,卻依然有無數人前仆後繼的為他們賣命,這是為何呢?

    大家也知道鳥盡弓藏這個詞,但是卻沒有想過,在飛鳥還沒被獵殺光之前,弓箭依然在發揮著他最大的優勢。

    也就是說不到最後一刻,你都不知道自己會是最被藏起來的弓,還是一起坐在飯桌上品嚐鳥肉的朋友。

    劉邦在自己事業的低谷,無視了韓信的各種頂撞,直接給予了其大將軍的名號,從此才有了大漢王朝的天下。

    可以說韓信從頭到尾都是目中無人的個性,不論是剛追隨劉邦的時候,還是整個天下都已經平定的時刻,韓信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本心,也就是看不起任何人。

    這個獨立特行的特點,讓劉邦在看到韓信的第一眼,就不想再看對方第二眼了,但是為了自己的江山,為了自己的事業,無奈的收回了自己的不爽。

    並且把手中的大權直接交到了韓信的手上,可以說在韓信追隨劉邦之後,他們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劉邦無數次的對韓信極度不滿。

    可是為了自己的事情,只能一步一步的忍讓,連韓信最無理的要求,異姓王也給予了對方,也就是說韓信最終的後果其實就已經註定了,不是對方容不下你,而是自己要作死。

    同樣的道理,朱元璋在自己打天下的時候,自己的手下是什麼樣子,早就已經一清二楚了,整個天下如果不是哪些貪官汙吏,怎麼可能會有如此多的百姓活活餓死,最終走到一條反抗元朝的道路。

    所以朱元璋對於貪官汙吏幾乎就是零容忍,因為他明白這一切都是自己的根基,一旦突破底線,自己的大明王朝也許就跟元朝一樣,很快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可以說所以跟隨劉邦、呂雉、朱元璋一起創業的人,他們自己也有取死之道,也許自持功勞,所以認為這個江山可能有自己的一半,於是各種的突破底線。

    問題底線就一定有個底,當底線被突破的時候,所謂的人情與功勞就沒有什麼用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這些人跟隨著劉邦、朱元璋等人一起幹這種掉腦袋的事,可能早就已經把生死看淡了。

    或者用富貴險中求更直接一些,這些人都不是傻子,自從跟隨劉邦等人一起創業,就已經想到了將來的結局。

    但是人總是報有幻想,總以為自己不一定是最倒黴的那一個,或許自己就是最特殊的一個。

    在跟隨著劉邦等人一起創業的過程當中,他們也學會了試探,畢竟都是從無到有,自己並不比劉邦、朱元璋等人少什麼,只是運氣差一點而已,假如自己把握住自己的運氣,或許能跟劉邦、朱元璋換換位置呢?

    正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所以才會有了無數次的試探,看似簡單的挑釁,其實只是在作死的邊緣瘋狂試探。

    畢竟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自己已經作了大半輩子的死,現在的情況已經比當年好多了,既然自己作死可以得到自己所想要的結果,哪麼再作一回又如何。

    萬一要是成功了,說不定劉邦的江山就會姓韓,朱元璋的江山也會姓胡,然後我們就看到了劉邦、呂雉、朱元璋毒辣的一面。

    或許不是他們毒辣,而是這些人沒有分寸而已,我們只是看到了這些人死心塌地的為他們賣命,但是卻很少有人看到這些人瘋狂的在作死的邊緣相互試探呢?

    畢竟都是從一無所有發展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早就已經知道所謂的天子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所以為了自己野心,可能就會近一步,但是劉邦、呂雉、朱元璋等人又不傻,你只要敢往前走一步,哪怕碰個邊,結果就能看到他們的毒辣。

  • 17 # 葉子寫實

    要知道一個政治高手絕,應該是恩威並施,恩怨分明,對手下的人不僅要表現出友好仁慈的一面,更要有很辣的一面,也要讓下面的人有忌憚之心,只有這樣才能讓手下的人臣並服。

    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就是說當你的職位越高時,度量就要越大。作為一個帝王其度量就要更大,要有能夠容得下天下的胸襟,古代那些著名帝王都是如此。

    拿劉邦來說,他之所以能夠得到眾多人的擁戴,就是能容下別人的缺點,用人之長,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得以發揮自己的才能,這也是劉邦能夠逆轉局勢戰勝項羽的重要原因。

    在《史記·陳平世家》,陳平起初是魏王豹的謀士,看到項羽強大又投靠項羽。在項羽處一段時間,發現項羽自身有嚴重的帝王政治缺憾,在一次出出錯後,趁機逃到了劉邦的地盤。陳平為人刻薄,貪財貪利,劉邦的很多舊故都不喜歡他。夏侯嬰、灌嬰等曾經在劉邦的面告陳平的狀,說:“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事魏不容,亡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平,反覆亂臣也,願王察之。”列舉了陳平的幾宗罪狀。名聲不好,和嫂子有姦情。陳平自幼父母雙亡,是他的哥哥把他撫養成人,他和嫂子有姦情,其為不孝。陳平剛出世時是魏王豹謀士,不能重用,他就改投了項羽;如今又來投劉邦,說明陳平這個人不講忠義。劉邦不計前嫌用了陳平, 他卻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就這些事實來說,陳平真的不是什麼好人,就是放在現在這樣的道德水準也是被人摒棄和厭惡的。

    面對這樣的人,劉邦和常人不同,他先叫過來陳平詢問,要陳平陳述了其間的原因。在知道這些真相後不但沒有苛責,反而更加信賴。才有了後面陳平六出奇計,在劉邦最危難的時候,幫助劉邦渡過難關扭轉戰局。

    呂雉雖然很辣,殺韓信、剁彭越,並殺了劉邦的幾個兒孫。對待劉邦的那些舊臣如夏侯嬰,周勃,陳平等卻是很好的,而在國家的大政方針以及民生上也一直延續了漢初時的政策,使得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國家進一步富強起來。劉邦的這些舊臣對呂雉是有所畏懼的,其實也是有幾分敬重的。

    同樣是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在明朝建立後,殺了很多功臣,他也深知到民間的疾苦,對對老百姓也卻是十分體恤的,才能夠使經過多年戰亂之後,明朝的經濟得以迅速的恢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家手機廠商的產品讓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