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而在歷史小白眼中,明朝卻被吹上天。甚至充滿意淫成分
5
回覆列表
  • 1 # _afiniafi_

    以前比較少提及明朝,就是因為明朝是大一統王朝裡最為腐朽的。道理很簡單,我們評價一個王朝合格與否,第一要素就是~~這個王朝對待底層百姓的政策如何。好的政策,自然是修生養息,促進社會發展,人口數量增長。而若上層特權階級只顧少數人的利益,忽視底層百姓的生存,則土地兼併、流民四起的狀況必然層出不窮。而明朝恰恰如此。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哀民生之多艱”,“載舟覆舟”的勸諫都是對底層百姓關懷的體現。但明粉的鼓動者,丟掉了士子文人的這個底線!

    喜歡明朝的狂熱明粉,絕大多數是不學無術之徒。這些人被有意的誤導,以為明朝是一個清明進步的封建王朝,以為明朝仍舊如唐宋一般處於世界領先的位置。其實,若要給明朝冠以“最”字,當之無愧的是“最腐朽的大一統王朝”。原因如下~~除了封建王朝都有的弊端,明朝還有其它封建王朝不具備的幾個特點:1.最瘋狂完善的特務機構。2.最完整、持續時間最長的宦官專權。3.對待士子文人最暴戾的手段。4.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皇帝怠政。5.人數、封號最多的皇室宗親及他們的相關俸祿。以上五點,都需要對底層百姓的殘酷剝削才有可能維持!所以我說,明朝百姓是大一統王朝裡最為可憐悲慘的!而《那些事》的寫手明月卻視而不見,喪失了“以天下為己任”的文人應具有的起碼良知和底線!

    至於“骨氣”,明朝又的確擔當不起。明粉們的“不稱臣不和親不納貢守國門死社稷”,用錯了物件。1.“不稱臣不和親不納貢”~大一統王朝裡,明是最幸運的。因為沒有統一的北方遊牧民族政權。也先、俺答都只是一部,但都差點攻陷北京。此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不值一曬!2.“守國門死社稷”~朱棣是因為北京是其老巢,當然比南京安全,故而不會坐南。崇禎可是議和南遷的想法、行動均實施了,但被“憤青”般的大臣發現阻止。而最後崇禎的自盡,是明粉們故意忽略了當時的形勢。如果瞭解李自成對待朱氏皇族的血性手段,正常人都不會抱有任何幻想。所以崇禎不得不死,但的確可悲。再考慮到崇禎的優柔寡斷猜忌反覆本末倒置,實稱不上明君,這與“死社稷”的大無畏的英雄主義也相差太遠!

    而若將明朝與當時的歐洲作橫向比較,則會發現~鄭和下西洋之後的歐洲,開始了全面的反超。此時的歐洲,在完成文藝復興的鋪墊之後,文人的思想全面解放。隨之而來的科學理論、人文思想全面爆發,哥白尼、伽利略、笛卡爾、培根等一大批至今仍閃爍耀眼光輝的大家,創造了影響至今的成果。西方在劃分其近代發展歷史的時候,往往分為文藝復興、宗教革命、科學革命、工業革命等幾個階段。這幾個階段,很顯然有著前後繼承的關係。而對近現代最為重要的科學革命,其發生、發展階段,普遍認為時間界定是1550年~1700年。正是這個階段所奠定的科學革命,才有後來的一大批科學巨人、科學理論的誕生,並最終促進了工業革命,產生了現代的科學成果。

    所以,西方說到對中國的反超,明確的時間指向是明朝!明清對近代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若刨根問底,明的責任還要大一些。清末無論怎樣,畢竟有洋務運動留下的工業基礎,尤其派出的留學生對民國和新中國更是做出貢獻!這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也算是為科學發展的系統性、繼承性做了一個註解。清承明制,那明做了哪些呢?明初殉葬又啟!八股文的禁錮之害自不必說。而起於宋末的裹腳在明完成!此時的歐洲,文藝復興,對教權的抗爭,思想的解放,一幕幕上演!1486歐洲發現好望角。1492美洲大陸。1494,天主教教皇亞歷山大六世頒佈劃界令,沿北美東海岸,西歸西班牙東歸葡萄牙。 1520武宗在江南廣索民女激起民變。麥哲倫穿越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海峽。1543世宗差點被宮女勒死,而哥白尼也是這年見了上帝,但《天體執行記》也終見天日。 1609~1619開普勒提出行星運動定律。 1609伽利略製成第一架天文望遠鏡,並發現木星四顆衛星。同年測試光速,未成功。 1620斯涅爾發現折射定律。 1628哈維發現血液迴圈。 1632伽利略提出相對應原理……還有很多人文科學方面的發展,還有培根笛卡爾等閃耀影響至今的大家,這些都是與明朝同時代!正是這些大家及其理論的奠定,才有後來的牛頓等科學家的成就。所以,一向傲氣的牛頓才說“站在巨人肩膀上”……從此,歐洲發展的車輪無法阻擋!

    正是基於上述原因~於我們自己的歷史比較,明朝弊端太多。於世界範圍比較,被西方超越~所以,歷史學者一般都會認為,明朝的“昏暗腐朽”的定性,是準確的。

  • 2 # 多行莫問

    哪個朝代都有黑暗面,明朝的好比壞多多了,你這種靼子奴才後代是看不到的,選擇性失明而已,鬧饑荒吃人這種事,餓你十天你連史都吃,不要為了黑而黑,公正一些,大明是我漢人最後一個朝代,社會開放思想自由,資本主義萌芽初現,奈何天災人禍被李自成所滅,靼子喊著為崇禎報仇的口號竊了中國體,繼而開始了一個最垃圾最窩囊最噁心的朝代,清朝,直到近代才由孫中山先生驅逐韃虜恢復了中華,孫殿英民主英雄炸了慈禧的墳狠狠替漢人出了口惡氣,現在你們已經基本沒了自己的文化被漢人同化,以前的是就不想追究了跟你們無關,但是還老出來黑我大明黑漢人就是不要civilian了,一句話,大明再不好,也比靼子清強萬倍,跟粉不粉無關

  • 3 # 惟願盛世大中華

    明帝國時期科學技術彙總

    明帝國時期中國科技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在造船、天文、醫學、數學和化學及農學等,均對世界產生莫大貢獻。

    明帝國初期,中國造船科技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明朝建造的船設計精良,裝備齊全,最大的船能夠長約147米,闊約60米,能夠容納1,000名船員,且最大的船能有9個桅杆。相比數十年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所乘坐的船隻長約30米,四個桅杆比較,可以見到明初科技的先程序度。中國發明的羅盤亦於此時傳入歐洲,使歐洲人能夠像鄭和一樣去新大陸。

    明帝國中晚期的科學技術出現了新的進步,科學著作眾多,倒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方以智的《物理小識》、程大位的《演算法統宗》、吳有性的《瘟疫論》、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這些明朝科學家幾乎都是明帝國有功名計程車子。而1637年,宋應星在《論氣·氣聲》中對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作出了合乎現代科學的解釋,認為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或急速運動衝擊空氣而產生的,並透過空氣傳播,同水波相類似,與現代理論非常相似。方以智則在《物理小識》中提出:“宙(時間)輪於宇(空間),則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提出了時間和空間不能彼此獨立存在的時空觀。在《物理小識》中正確地解釋了蒙氣差(即大氣折射)現象。民間光學儀器製造家孫雲球製造放大鏡、顯微鏡等幾十種光學儀器,並著《鏡史》。從這些來看,明帝國的科技在當時來說是作了很多的改進,有很多的突破。

    而日用品也有科技上的突破,如於謙作的《詠煤炭》說明了明帝國時期煤已經十分普遍。

    而明帝國皇家宗室在科技上也有極大的貢獻,明宗室朱載堉在世界上第一次正確地提出了十二平均律,並在數學、天文學方面亦多有建樹、貢獻;明帝國初年,周王朱橚眄把四百餘種植物種於府內,並讓王府畫工將植物繪圖編製成書,名為《救荒本草》,對災時的濟民很有幫助。《救荒本草》共記有植物414種,並詳細描述了各種植物的形態、產地、生境、可食用部位和食用方法,是生物學歷史上的重要書籍,亦是明帝國農學上的一大突破。明帝國中晚期的軍事科技也有所進步,各種新式火器大量湧現。西方的佛郎機火炮迅速在中國使用。還有一些專門的火器論著出現,如茅元儀所著之《武備志》。這些火器在對抗倭寇及荷蘭時起了極大作用。

    明帝國末期,隨著耶穌會傳教士的到來,在他們傳播教義的同時,也大量學習了中國的科學技術。例如徐光啟就曾與利瑪竇合譯了幾何原本,史稱“西學東漸”和“東學西漸”。

    明帝國在軍事科技方面也做了不少改進,例如明帝國初年已經普遍裝備了火銃槍,還出現威力巨大的火炮。除此以外,各類彈道研究都很快得到發展。而日本要到17世紀才認識大炮,直到明治維新前大炮仍然依賴進口。

    大明帝國疆域圖(1433年)

    下面便是明帝國部分科技貢獻彙總

    天文方面

    公元14世紀的《白猿獻三光圖》載有132幅雲圖,並與氣候變化聯絡起來,絕大部分與現代氣象學原理相一致。而歐洲要到公元1879年才出現只有16幅的雲圖。

    1383年,明帝國首先於南京設京師觀象臺,為首個明觀象臺。

    1439年,張儀建造了渾天儀,並置於京師。渾天儀是根據學說渾天說用來展示出天體在天球上的各種運動及測量黃道及赤道座標差的儀器。

    1442年,明帝國於北京設立了首個北京觀象臺

    1607年,李之藻完成了《渾蓋通憲圖說》,是用作介紹天象的。

    1634年,明帝國建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天文望遠鏡,名為筩,其意思為筒,而天文望遠鏡外形如筒一般。

    1634年,在禮部尚書徐光啟的領導下,明帝國完成編纂《崇禎曆書》,共46種,137卷。書中採用第谷創立的天體系統和幾何學的計算方法,亦對哥白尼的學說做了介紹並大量引用其在《天體執行論》中的章節。

    數學及物理方面

    1450年,吳敬完成了《九章演算法比類大全》

    1584年,朱載完成《律呂精義》

    1592年,程大位完成《演算法統宗》,是最早記載使用珠算計算方法計算平方和立方

    1606年,徐光啟與利瑪竇合譯了幾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根據歐洲人克拉維斯《實用算術概論》與中國程大位的《演算法統宗》重著,並完成《同文算指》

    於1637年,宋應星對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作出了與現代相似的理論,認為聲音是由急速移動撞擊空氣或物件振動而產生,聲音則則是透過空氣來傳播的,同現代理論非常相似同年,方以智提出了時間和空間不能獨立存在的時空觀念。同年,方以智解釋蒙氣差(現稱大氣折射)現象。

    醫學方面

    1406年,朱棣編成了《普濟方》,是一本關於方劑嘅醫學文獻,由明周定王朱橚、教授滕碩及長史劉醇編輯。

    1567年,在寧國府太平縣試行痘接種方法來預防天花疾病,後來更加傳入歐洲。

    1596年,李時珍完成《本草綱目》,一部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

    1601年,楊繼洲完成《針灸大成》,後來由靳賢補輯重編,

    1617年,陳實功完成《外科正宗》,共四卷。

    1624年,張景嶽完成《類經》,張景嶽的代表作之一,繼隋朝楊上善的《太素》,又一個對《內經》進行全面研究的著作。

    1641年,吳遊性完成《瘟疫論》,又稱《溫疫論》,是中國首部研究急性傳染病的醫學書籍。

    農學方面

    1376年,俞宗本完成《種樹書》,解釋如何種樹、種樹須知等

    1406年,朱橚完成《救荒本草》,是一部植物圖譜,救荒本草描述了植物的形態,展示了明朝當時植物分類的概況

    1511年,明帝國開始種植玉米

    1547年,馬一龍完成《農說》

    1582年,番薯傳進明帝國,使人口開始爬升。

    1596年,屠本畯著完成海洋生物主題書《閩中海錯疏》,本著記述明帝國福建沿海多種水產動物的形態、生活環境、習性和分佈

    1608年,喻仁和喻傑合作完成《元亨療馬集》,是明帝國獸醫學書籍中內容最豐富、流傳最廣的一部獸醫著作。

    1617年,趙蛹完成《植品》

    1628年,徐光啟完成《農政全書》,這部書總結了中國古代許多農業生產的經驗和技術,並引用了古代著作和文獻多達三百多種。

    地理方面

    1425年,鄭和航海圖完成,原載於明茅元儀編《武備志》卷二百四十。

    1536年,黃衷完成《海語》

    1565年,胡宗憲完成《躊海圖編》,主要記錄中國與日本的海上交通及於南韓抗倭的歷史

    1602年,利瑪竇進獻《坤輿萬國全圖》,圖中包括歐邏巴、利未亞(即非洲)、南、北亞墨利加、墨瓦蠟泥加(即南極洲與澳洲)。此圖在晚明的地理著作中得到了大量應用。

    1639年,顧炎武始著《肇域志》,他於此年開始大量搜尋史籍、實錄等資料。

    1640年,徐宏祖完成《徐霞客遊記》,是中國著名旅遊家、地理學家徐弘祖的旅遊日記,記錄了他曾到訪的地理等資料。

    化學和化工方面

    1521年,四川嘉州建成明帝國首個石油井

    1596年,發明火爆法採礦技術

    1596年,李時珍於《本草綱目》記載了約二百七十六種無機藥物的化學性質,及蒸餾、蒸發、昇華等科學技術。

    1637年,宋應星於《天工開物》,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鉅著,有人稱它為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天工開物中,宋應星把鉛、銅、汞、硫等元素看成基本物質,而它們所產生的物質看作洐生物質,產生了類類現代化學元素類概念。

    方以智研發了燒焦炭的方法。

    天工開物

    軍事方面

    1372年,製造碗口銃,相對於手銃來說銃身比較重,外形與口徑都比較手銃大,必須架在木架上射擊

    1377年,製造手銃,形體較輕,口徑比較小,可以安裝入木柄以持以使用,類似手槍

    14世紀,製造火龍出水

    1453年,製造銅火銃,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管形火器

    1524年,製造佛朗機炮,原本由歐洲葡萄牙傳入的一種早期的後填裝滑膛加農炮

    1549年,製造水底雷,為世界上最早的水雷。水底雷以木箱作為雷殼,油灰粘縫,以下面的繩索連線鐵錨、控制深度,再以人手操縱擊發,比較歐洲製造及使用水雷早了逾200年。於抗日援朝時,明帝國海軍使用了水底雷一舉擊沉日本一艘大型戰艦,為世界歷史上首次使用水雷取得實際戰果,比較日俄戰爭中的水雷戰爭早近3個世紀。

    1558年,製造較西番尤為精絕之鳥銃,是以火繩作為點火裝置來擊發的火器

    1580年,戚繼光自制自犯鋼輪火,功能類似地雷

    1590年,製造水底龍王炮,為世界上最早的水底定時爆炸物。水底龍王炮以牛脬作為雷殼,內裡安裝有黑火藥,以香點燃作為引信,憑藉燃燒時間來定時引爆水雷。

    1621年,出版茅元儀《武備志》,此書由兵訣評、戰略考、陣練制、軍資乘、佔度載五部分組成,於清乾隆年間被禁。

    1637年,製造混江龍,與艦船直接接觸而引發爆咋。

    製造鐵殼地雷,為世界上最早由鋼輪壓火擊引發爆炸的鐵殼地雷。鐵殼地雷被明朝陸軍廣泛地裝備,並且於江浙地區多次使用其以重創倭寇;歐洲到18世紀後才有類似的武器。

    Kuga銃:三管騎兵銃,用以伏路極便,緣其體短,可心藏匿,可以多放,手不離刀,急則可以當盾格鬥,遠近俱堪殺敵,又可自衛。

    製造虎蹲炮,長2尺,頭由兩隻鐵爪架起,外形像似蹲臥之虎。於開火前,需要先裝填5錢重的鉛彈或者石子上百枚,再使用一個重30兩的大鉛彈或者大石彈壓頂,於發射時,大小子彈一同飛出,殺傷力驚人。該炮重量輕,體積小,尤其適合於騎兵使用戰馬直接馱帶,由此催生了明帝國陸軍騎炮兵,也是世界歷史上首支騎炮兵,領先了歐洲約200年。

    三桅炮船:仿製荷蘭戰船,巨型,水師主力,身高大,首昂尾翹,航行迅速,不懼風浪。樹3桅,主桅高4丈,船長20丈,艙5層,船面設樓高如城,可容300人,配紅夷炮8門,千斤佛郎機40門。

    吳三桂於1642年(崇禎十五年)捐紅夷大炮一尊,名曰定遼大將軍,此炮採用鐵芯銅體鑄炮法,在當時世界上屬於領先的地位。

    《神器譜》,明,趙士楨,書中記載了明末軍隊使用的各式武器,顯示了明帝國先進的火器製造水平。

    坤輿萬國全圖

    那些肆意抹黑汙衊明帝國時期的中國沒有科技貢獻的,可以來好好看看學學歷史常識。

    在2016年7月14日,中科院經過3年多的層層遴選,共遴選出88項中國古代重大科技成就,面向全社會進行了權威釋出。這88項科技成就中,明帝國時期的中國獨佔6項。

  • 4 # 相關人士82208362

    黑暗昏庸早天怒人怨了,政治腐敗,皇帝昏庸,壓迫人民,試問那個朝代沒有?那個朝代不死人?有的話跟我說說,讓我也漲漲見識這麼牛的朝代怎麼就滅了。選擇性忽視和片面的證據又能說的了什麼?反而出現了一些系列中興,大治,還出了一些忠臣能臣,還能有空去北韓打倭寇,我就納悶了,腦子是個好東西,好像有些人數人都沒有,眼睛是個好東西,好像有些人都沒長,尤其是這個最,有點誰有權利這麼說?

  • 5 # E3nnn

    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提到明朝洪武廢相,對比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認為明的政治制度“惡化”,導致此後近六百年明清的君主專制。從客觀角度講,君主專制受個人因素影響較大,遇上太祖、永樂、康熙這樣雄才大略帝王於國於民是好事,如遇上庸才,整個國家發展就要受阻礙。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政治體制儘可能地保證了家天下的長命百歲,達到了朱元璋最根本的目的。但如果說最黑暗昏庸,應該不是明。

  • 6 # 朔風飛揚鐵甲依然在

    提問傾向性太嚴重了!你這個問題就是為了黑而黑!我不知道你抱著什麼扭曲的心理!我不是明粉,也不是滿遺或者明黑,我只喜歡用事實來說話!我因為說過袁崇煥的無能而被罵為滿遺,也因為說過滿清喪權辱國而被罵成明粉!我覺得所謂明粉和明黑或者還有滿遺,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一事無成充滿怨氣的社會底層噴子,藉此來發洩不滿!還有一少部分是漢奸幕洋犬,為了它們洋爹賞給它們狗糧而肆意挑起中國社會的矛盾,其心可誅!

  • 7 # 霜之哀傷73

    中央集權走向頂峰,思想專制走向頂峰,拒絕與其他文明交流,故步自封,抱殘守缺,社會失去活力與創造力。這些都是一個王朝黑暗的表現。一個王朝,一個民族,他的經濟再發達,軍事再強大,只要上述問題存在,就是黑暗的,是倒退的,是沒有持續發展能力的。其實,中華文明真的在宋亡於元的時候就已經是一直走下坡路了,民國曾有曇花一現,可惜被打斷了。沒辦法,可能是中華民族的命吧。

  • 8 # 曲麟澔

    不管怎麼說,明朝都是漢人最後一個王朝,對於一個漢族人來說,對比滿清,情感上總要偏向於大明一些。不是激發民族矛盾,不要站在現在的角度看過去問題,在當時,後金的的確確是“外族”。確實滿清留下比明朝大很多的疆土,但就當時來說,我們確實亡國了。難道假如日本人進來了,帶進來30多萬平方公里,那也是有功的了?

  • 9 # 萬萬萬萬萬萬萬

    應為明朝不慣著士大夫,朱元璋殺盡天下貪官,剝皮實草,官僚地位是數千年以降最低的。官僚都是文化人啊,有水平點的文化人都是官僚。朱棣誅方孝儒十族,號稱殺盡天下讀書人的種子。明朝帝王鮮有慣著文人腐儒的,所以被天下文人罵,地位怎麼會高?所以,宋朝一直被文人歌頌,為什麼?因為宋朝不殺士大夫,文人地位畸高。所以,大家都懂得了

  • 10 # 徘徊的狼3

    居然有人說明朝君主專制,我就納悶了。君主專制能專制出三楊?專制出張居正?人都是普通人,不能黑鍋全讓姓朱的背吧。難道是正德讓知府貪汙?嘉靖讓邊軍殺良冒功?崇禎讓老百姓沒飯吃?

  • 11 # 西——門

    這個問題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如果以現代的標準來評價的話,我覺得請朝更的加違背歷史發展的潮流,更加的黑暗,殘暴。從政治制度上對比,明朝的內閣制度對皇權更有約束力,某種程度上實現了自古文人一直嚮往的與天子“共治”天下的夢想,當然治理的效果好壞另當別論,但是文人士大夫的權力相比清朝,那強的不是一星半點,清朝的文人奴性更重,完全喪失了文人之風骨。皇權的專制達到了頂峰,人民更加的愚昧。其實我覺得評價明清兩朝的感觀,參考一下外華人在當時的遊記更有客觀性。畢竟當時到中國的外華人,沒有華人的歷史包袝或某種偏愛,情懷之類的,所以評價記敘更加容觀。值得參考吧。這些在百度都可以搜到,大家不妨看一看。

  • 12 # 儒客非儒客

    謝邀!這是個複雜的問題,不能用簡單的最黑暗昏庸來定義。如果從專制封建制度的加強,皇家監察機構的發達,宦官政治的影響以及儒家思想的左翼化來看,也許明朝是黑暗。如果從皇帝個人的僻好、怠政、懶政的角度來看,也許明朝是昏庸的。但是,從皇帝、太監、士大夫三角政治的平衡執行,一個最高統治者幾十年不上朝,但政權穩定、政事不廢;面對皇權淫威、閹黨專恣,士人堅守,大臣盡忠,以及國家繁榮,民間資本主義萌芽不斷催生等情況分析,明之朝不失其強、其功、其可愛!這也許這就是歷代的真實之處、可愛之處!

  • 13 # 倪說歷史

    提問者顯然並不太瞭解目前學術界關於明史研究的最新進展,因為目前並沒有什麼歷史學家認為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昏庸的朝代。

    明朝的歷史長達277年,存在的時間之久,在中國歷史上也僅次於唐代。在明代,一方面傳統農耕經濟達於鼎盛,君主專制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商品化浪潮席捲全國,反傳統思想風起雲湧,新經濟、新思想、新生活構成社會的主色調。

    明初,太祖和成祖為加強皇權,穩定社會秩序,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以建立朱家王朝的長治久安。他們對國家機構進行大幅度改革,在中央廢除丞相,權分六部,設內輔官(內閣制度),建立新的中央輔政制度;在地方設立南北直隸、十三布政司和都司(行都司),強化中央集權。明初還大力弘揚程朱理學,休養生息,輕賦薄徭,使社會秩序趨於穩定,經濟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明初歷經太祖、成祖,至仁宗、宣宗時,弼成一個新的傳統盛世。明初的發展,奠定當時的中國在世界的強國地位。鄭和下西洋以其龐大的船隊和先進的航海技術,將海上絲綢之路從印度半島延伸到非洲東海岸,開闢亞非之間的交通網路,顯示了明朝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明中期,社會生產蓬勃發展,在農業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基礎上,白銀日趨貨幣化,農業生產漸趨商品化,農民紛紛流入城鎮,從事商品生產,一批工商業市鎮迅速崛起。私人海外貿易日漸興盛,並迫使明廷在隆慶年間開發海禁,新的生產組織方式在江南一些工商業城鎮破土而出,傳統經濟結構內部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明後期的社會,統治集團也更加腐朽,統治階級內部派系林立,爭鬥不休,使統治力量嚴重削弱。專制統治已難維持高度的集權統一,對社會的控制力日漸鬆弛。從而為農民起義和清軍入關奠定了基礎。

    總體上看,明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劇。

  • 14 # Wangda9062

    那是因為明史是清朝政府編寫的,想想清朝皇帝們乾的那些屁事兒,文字獄一直持續近200年,很多歷史中的真實都被“大清朝三大勞模皇帝康,雍,乾”給滅了。想看真明史,去看北韓,越南等國曆史記載的吧!

    註明,漢唐宋明以漢人正統自居的王朝史官是很歷害的,皇上打個嗝放個屁都會記錄下來。至於滿清麼,呵呵!

  • 15 # 阿七的醉

    首先說,明朝肯定配不上黑暗昏庸這四個字。

    首先,明朝前期的時候首先是全國gdp佔世界第一。

    其次,對於農業的大力支援,開墾荒地。

    第三,在軍事方面,明朝的軍隊強大,甚至到明後期也有萬曆三大徵這樣的征戰。

    第四,就不說舉世聞名的鄭和下西洋了。

    第五,對於外來事物的接受程度,當時的廣州,貿易發達。

    第6,對於世界貢獻了大量的經典,現在的四大名著,除了紅樓夢,均成書與明朝,

    至於明朝所謂的昏庸,我想多是因為對於知識份子的不夠重視,因為朱哥開朝就下規矩,不立相,並且宦官和錦衣衛當道,知識分子實力太差。

    不過,有利有弊嘛。

    以上

  • 16 # 手機使用者53944786709

    是不哦明朝黑暗的,都是睜眼瞎,一個朝代發展到最後,肯定逐步的僵化保守,所以才會被推翻,明朝當時是世界最強大國家,百姓相對太平了多少年,尤其朱元璋,反腐抓的好,百姓可以直接押著官員告狀,這是民主的雛形,航海技術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所以後來有反清復明,而沒有反民國復清,即使張勳搞次政變,終究也沒多少人響應,清朝完了幾乎沒軍隊為他們賣命,可見清朝早已失卻民心

  • 17 # 狂想的蘆葦1

    唉,看了許多回答,有說好的,有說壞的。我覺得必須說說我的觀點。我的觀點是什麼?那就是沒有觀點?哈哈 開個玩笑!

    老子云: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好壞的評價都是基於某個立場來評價的。基於科技發展的立場,明朝前期的技術確實領先於世界。單就鄭和的船就足夠說明問題了。基於人性的立場,明朝的人命確實不是回事,無論是朱元璋大殺功臣,還是東西廠大造冤獄,都說不上好。基於社會發展的立場,明中期以後的海禁,使得朝廷和民間固步自封,失去了進取心,且扼殺了資本主義萌芽,自然不好。基於政治清明的立場,朱元璋雖然痛恨腐敗,但有明一代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甚至腐敗更盛。基於文化發展的立場,雖然有許多清流、腐儒限制了文化的發展,但出了王陽明這樣的一代聖賢,繼而有了儒釋道三教歸一,且鑿開了君權神授的裂縫,後又出現了明末三大家這樣的人物,其影響不亞於文藝復興。基於制度的立場,就傳統的皇帝勵精圖治而言,確實出現了許多昏君,但明朝的內閣制卻是制度的偉大創新,若沒有滿清的鐵蹄,任其發展下去,內閣制會發展到三權分立或君主立憲也未可知。基於軍事的立場,明前期軍力自然沒得說 明後期則由於腐化和腐儒的作用,軍力羸弱,許多新式武器都沒能得到重視,其戰法沒有更新,自然也是不好的。基於經濟的立場,明前期的經濟實力也沒得說,後期即使皇帝打仗沒有錢,那些大臣、地主、商人的錢卻是很多的,且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這就說不清好壞了。

    還可以找出很多角度、立場來評判,結論自不相同。這樣的話,明朝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所以,我沒有結論,也無法有最後結論,只能遵循馬克思的說法: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所謂的好壞都是今人依據自己的立場、觀念、價值標準看的。這樣不是一個讀史的好態度。以史為鑑可以見興替。我們需要的是從歷史發展中看到現代社會發展的來源和必然性,進而推斷未來發展方向,而不是簡單評判好壞。

  • 18 # 扣毛

    那不是歷史學家眼中,那是高曉松和袁騰飛眼中,至於羅胖子不提也罷。

    任何一個對持續幾百年王朝的單一武斷性評價都是低階的,反動的,惡趣味的。

    不是蠢就是壞!在歷史學界一個持續僅僅四年的後漢王朝就可以作為一個課題研究多方面,何況是一個持續時間近三百年的王朝呢?

    歷史學家首先的職業道德就是不能包含個人情感,哪怕研究殺人魔王歷史學家也只是研究客觀事實,定性是政治家的事。歷史讀得多的人往往謙虛,因為他會感到自己的面對浩如煙海的史籍時的那種無力,而不會想答主這樣以“小白”來稱呼別人。

    所以綜上所述,題主要麼不超過高中文化水平,要麼就是別有用心

  • 19 # 兮兮說事兒

    現在人們對明朝的評價極為極端,有人認為,明朝非常偉大,比如經濟發展很好,科學技術,文學藝術也達到了巔峰。還有人認為,明朝是黑暗的朝代,廠衛制度可以隨意殺人,中央集權讓所有人都成為了奴才,還有就是明朝皇帝都很荒唐,有幾十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還有喜歡自己出去打仗的明武宗朱厚照等等。

    這些說法都沒有錯,但是都是割裂的看整個明朝的歷史。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這個人本質不錯,他在當皇帝之前,僅僅是一個乞丐,險些餓死。後來因為趕上元末農民起義,他投靠了郭子興,最後奪得了天下。他知道元朝是怎麼滅亡的,就是貪汙腐敗,壓榨老百姓,所以他特別討厭地方官員。因此,他就想限制地方官員的權力,不然他們在盤剝敲詐百姓。怎麼辦?他就實行恐怖政策,只要地方官員有貪汙行為的,就殺頭。然後還把權力收歸上來,廢除了宰相制度。

    朱元璋

    可是,當皇帝權力過大之後,面臨的問題就是,國家發展是否順利,要看皇帝個人的才能。朱元璋沒問題,他的兒子朱棣也沒問題,可是後面的皇帝,長於深宮之中,成於婦人之手,就有問題了。他們不知道民間疾苦,也不知道該怎麼治理國家。因此,就開始做荒唐的事情。而且,權力集中之後,皇帝就特別好怕自己的大權旁落,他們就發明廠衛制度,監視所有的官員和百姓。這些制度久而久之,就成了惡法,沒有監督,就胡作非為。

    但是,明朝也有好的一面,就是經濟發展快,文學藝術成就高,這其實都是民間自發的行為,也是歷史發展到明朝這個時期,生產力提高之後出現的。但是這幾個方面成就高,不能掩蓋明朝皇權制度的專制性。應該分開來看。

  • 20 # 歷史謎中謎

    說明朝昏庸過於籠統過於片面,其實恰恰相反,明朝是真實強大,真實昌盛的時代,雖然政治腐敗、但是人民生活相當富裕,即使在國力衰弱的時候也能打贏日本。不像清朝那樣虛假的盛世,只有朝廷的粉飾,人民窮的要死,軍隊也相當無能,康熙時期上萬清兵打不過幾千人的俄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世民厲害,還是朱元璋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