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一碗香茶館

    雍正是位有作為、敢擔當、勇創新的帝王,是位想幹事、能幹事、能幹成事的帝王。他的十三年承上啟下,把他老爹康熙留下的爛攤子整治地井井有條,給兒子乾隆攢下一個好家底。應該說,他的作為不遜色他爹康熙,比他的兒子乾隆強。

    一是能力強。雍正上位後,始終牢牢把控著權力,沒有出現專權和皇位受到威脅的問題,穩穩地駕馭著政局。為掌握實情,建立密摺制度,賦予中下級官員直接奏報的權力,暢通了皇帝獲取真實情況渠道,遏制了大臣欺上瞞下習氣,同時也起到了群臣之間相互制約之效。為提高辦事效率,設立軍機,架空內閣,集中皇權,大事由皇帝和極少數的大臣決策。推行“改土歸流”的制度,把土司酋長世襲改為由政府任命流官來管理,收回了土司們的特權,強化了祖國的統一。頒佈了攤丁入畝的政策,使百姓負擔的賦稅更趨合理,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吸取老爹康熙教訓,建立秘密立儲制度,確保了皇權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二是力度大。雍正做事一向力度大。追討國庫欠款就是例證。上任伊始,就向欠國庫錢的王公大臣們開炮,他下令:“凡是康熙朝寬宥者,我一個都不寬恕!”並表示無論是誰絕不姑息,不但追繳,還要嚴肅處理。對欠款最多的、跟自己不錯的原先管過內務府的老十二胤裪,命其拍賣家產還賬,爵位從多羅郡王降成固山貝子。欠錢僅次於胤裪的老十胤,直接抄家,並圈禁。對此,老十三來講情,他說:“爾若不能清查,朕比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查,朕必親自查出!”大家知道,雍正與老十三交好、也最器重他,為此差點翻臉。足見雍正只講工作,不講情面。

    三是工作勤。雍正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真的做到了。他非常勤政,在位十三年中,幾乎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的覺。一年之中,只有生日、過年等為數不多的幾天裡才會休息。十三年間,在奏摺之中批寫了一千多萬字的批語。召見大臣7200多人,其中文官5800餘人,武官在1400多人,這個數字是相當龐大的,因為不是集體會見,而是單獨召見。

    四是生活儉。雍正一生生活比較節儉、簡單。沒有像他的兒子乾隆那樣好大喜功,講排場,算是比較低調的。相對來說,他也沒有那麼大興土木修建很多的離宮別苑,也沒有後宮佳麗三千,更沒有像乾隆那樣六下江南,耗費國家錢財。

    五是成果豐。雍正統治的十三年間,沒有大的天災,百姓生活安穩富足。沒有出現大奸大惡大貪的權臣,對外用兵比較順利,獲得了幾次輝煌的勝利。工農業生產發展穩有升。國家財政收入增長明顯,國庫從康熙晚年的七百多萬兩劇增到五千多萬兩。以反貪為突破口的吏治整頓成效顯著,大批貪官汙吏打下去,大批清廉能臣用上來。國家治理井井有條。

    當然,雍正也是有缺點的,一是疑心過重,在他手下做官要謹慎加小心,一旦被猜疑,結局將十分悲慘。他的功臣像年羹堯、隆科多等都死於非命。二是冷酷寡情,對待他的對手,尤其是當初和他爭奪皇位的兄弟,老八、老九死的都很悽慘。還搞了文字獄,製造了不少冤案,死了不少人。

    總的來說,雍正是個相當不錯的帝王。做到了自詡的“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勇於向既得利益集團開炮,破除陳規陋習,強力改革推新,大膽啟用新人,勤政工作為民,在位十三年國家建設欣欣向榮!

  • 2 # 太乙伏魔錄

    雍正是我非常喜歡的皇帝之一,原因在於在其位謀其政。我非常討厭人們過度解讀他的私生活,事實上他的私生活足夠坦蕩,卻因政治問題被胡亂抹黑。

    我常想我們如何評價一個皇帝,無外乎是政績和他留下的遺產。顯然雍正給了數一數二的答卷。嚴懲貪腐、廢除賤籍、攤丁入畝、設立軍機、甚至允許外華人通商,這種得罪士族、福利國家的改革他敢做,像是一個真正的孤者一往無前。留下了什麼遺產呢?填補了父親的虧空,為他那不成器的兒子留下了足夠的揮霍餘地,然而嘔心瀝血卻罵名一片。比較開心的是,近兩年因為故宮的宣傳,他一些可愛傲嬌的語錄,cosplay的小愛好,第一個穿上洋裝的皇帝(cosplay),對鼎力支援自己的十三弟令人瞠目結舌的好,以及藝術家般的審美,讓他不那麼妖魔化。我始終喜歡他,因為作為皇帝,無愧於天地,投身於百姓,唯一的就是他繼位的合法性竟然可以抹去他一切的用心良苦。

    這本書主要著重在於他繼位合法性的猜測,作者立場偏向於不合法。我不排除,因為康熙的兒子們每一個都各有千秋,然歷史無法假設,因為無法假設,所以並不知道十四爺是否會是好皇帝、八爺能給大清王朝帶來什麼影響。但用盡手段,不論光彩與否,他都成為了戰役的王者。極端的個性使他的愛恨過於分明,恨的人想盡辦法、不髒自己手地排擠、支援自己的人他愛到深刻。至少對年羹堯和隆科多,有那麼一刻他是真心感恩的。我常想同樣手段不那麼正大光明的朱棣為何人們詬病少,而做出同等重要貢獻的他卻飽受詬病。

    我想是他那坑爹的兒子!還是等下一部吧,其實我覺得這本書寫的很好,但因為立場不同,我也可以說服他,比如他說十四阿哥是康熙沒有說明的繼承人,讓他建功立業是為了讓更多人信服,可我認為繼承人不可能被派出打仗,況且泰山祭天都交給老四做了。我總覺得這個曖昧的證據,哪怕還殘留很多還是因為不確定性,而難下結論。

  • 3 # 房產專家大兵哥

    雍正皇帝在位13年,是“康乾盛世”中承上啟下的一位皇帝,雖然在位時間比較短,但是功績顯著!康熙晚年由於決策上的一些失誤,造成了九子奪嫡。雍正繼位之初,可以說還是暗流湧動的。

    雍正皇帝繼位後實行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頓吏治、改土歸流、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廢除賤籍、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些改革加強了皇權,加強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提升了公平公正,減輕了人民負擔,客觀上促使了人口的增加。

    軍事上設立“軍機處”,掃平羅布藏丹津。為清朝後期的安定奠定了基礎。

    生活上,雍正崇尚節儉。在位期間沒有去過一次承德避暑山莊,沒有下過一次江南,這和他的兒子六下江南形成了鮮明對比!

    雍正重農抑商,這是他在位期間為數不多的敗筆。包括實行嚴格的“海禁”,在全世界都開始實行遠洋貿易的時候,“海禁”也使中國錯過了擁抱海洋的機會。

    不過也有人認為雍正皇帝很殘忍,發明了“血滴子”這種兵器,當然這種只是電視劇裡的情節,我們無從考證。

    雖然也有過錯,但總體來說功大於過。我們可以評價雍正是一位勤政的好皇帝!

  • 4 # 何員外是

    雍正十三年基本平定西北國家基本無戰爭百姓安居樂業,又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避免了皇位爭奪的巨大內耗,經濟上有長足的發展國庫大大充盈,為康乾兩朝銜接非常重要階段。但雍正刑法過於嚴苛而且文字獄頻發,而且雍正幻想長生不老一直服用丹藥結果反而讓自己早亡。可以說他一生功大於過,三七開

  • 5 # 鄧大鵬

    雍正他是一位明君,但不是一位仁君,為了維護自己的天下,不惜大開殺戒,製造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種駭人聽聞的滅人慘案。而他自己又不用因為殺人而負擔任何的法律責任。同事製造了血滴子,專門殺害同他作對的人。雍正總體上來說,對於推動大清的經濟發展有一定的助力作用,維護清廉方面也可圈可點。

  • 6 # 耀光勵志正能量

    雍正帝在位十三年,每天處理朝政的時間超過十二小時,平均每晚只睡四五個小時。而且生活儉樸不好奢華,對人對事都很認真,就是批閱奏摺都是一筆一劃認真批寫,據說他每天批奏摺寫下的字高達幾千上萬字。但是也因為他的認真,就顯得睚眥必報,雍正帝性格上也有剛愎自用的缺點,所以在處置朝政上難免留下殘暴的不良影響。加上他性子急燥,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反而會好心辦壞事,留下喜怒不定的印象。

    總的來說,雍正帝在位十三年,功大於過。他的勤政是清王朝所有皇帝中頂尖的一個,他儉樸和不好色不貪享受也是清王朝所有皇帝中排名靠前的。雍正帝繼位時康熙帝留給他的是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國庫存銀不足七百萬兩的爛攤子。到他傳位給乾隆時,國庫存銀已有五千萬兩。雍正朝是康乾盛世當之不愧的承上啟下者。

  • 7 # 孤影不行

    雍正十三年,是清朝轉危為安的十三年。。自康熙後期,外有拉藏汗等人在西北作亂,內有吏治腐敗國庫虧空。在繁華背後,是入不敷出的窘境和民不聊生的困境。

    雍正登基後,重新整理吏治,懲治腐敗。貪官汙吏紛紛落馬,雖然被人說是抄家皇帝,卻也是有聲有色風生水起。西北擾亂被擊退,國庫豐盈,雍正登基時國庫存銀不過百萬,去世時已然千萬級別。

    另外,雍正本人,也是一個有性格的皇帝。不同於歷代帝王硃批,不過是知道了同意之類的官話。雍正硃批,動輒幾百幾千字,批覆成了雍正與大臣交流溝通的途徑,嬉笑怒罵都活在紙上。雍正心裡藏不住話,也受不得委屈,面對流言蜚語,別人躲避不及,他非要刊行一個大義覺迷錄,一字一句的和清朝噴子們掰扯,頗有愛豆親自下場斯比的風範。

    雍正此人,有恩必報,有仇必報。十三弟十六弟十七弟等人倍受恩寵,而八九十十四弟等人卻境況堪憂,一切都是直來直去

  • 8 # 古曲古風

    雍正在位十三年,勤政愛民、整飭吏治、崇尚節儉、整頓財政,基本上消除了康熙時期留下的弊端,雍正一朝吏治清明,後世有“雍正一朝無貪官”的說法。但人無完人,雍正為了加強皇權,大肆殺戮,大興文字獄,設立粘杆處(血滴子),實行海禁,等等都是他在位時期的敗筆。

    勤政愛民、整飭吏治

    雍正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在位十三年,堅持每日親自批閱奏摺,每天批閱奏摺高達一千多字,平均每天睡眠時間只有四小時,簡直就是一個工作狂。

    雍正是清朝唯一一個為貧苦農民百姓利益著想的皇帝,推行攤丁入畝政策,改變過去按人丁、地畝雙重徵收標準,減輕了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負擔。

    鐵腕反腐,他像朱元璋一樣,大刀闊斧整頓腐敗官場,推行養廉銀,任用清廉官吏,軟硬兼施。

    崇尚節儉、整頓財政

    雍正一生生活比較節儉、簡單。在位期間沒有大興土木修建離宮別苑,也沒有像其他皇帝那樣後宮佳麗三千,更沒有像乾隆那樣六下江南,耗費國家錢財。

    清理錢糧虧空,是雍正帝關注的另一重大問題。他即位不到一月,就將此事提上日程,併成立了專門審查錢糧奏銷的機構——會考府,由怡親王允祥主持。同時,他還令允祥管理戶部三庫,以整頓財政。

    對官吏實行“養廉銀製度”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政策,既增加了財政收入,又有助於廉政。

    雍正帝用了很大精力,實行民間禁銅的政策,以保護保護錢法的需要性。

    加強皇權,文化專制

    為了加強皇權,設立“軍機處”。軍機處的大臣由雍正親自挑選,並由內閣大臣兼任,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

    雍正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重用十三阿哥胤祥,囚禁反對自己繼位的八爺黨成員,並對康熙時期已經被囚禁的大阿哥、二阿哥進行更加嚴格的看管。同時將功高蓋主的年羹堯刺死,將恃寵而驕的隆科多幽禁致死。雍為了淨化輿論,大興文字獄,導致很多人被誅殺牽連,諸如:汪景祺、查嗣庭、陸生楠等,最為轟動的當屬呂留良案,呂留良被開棺戮屍,兒子、學生也被一併死刑。嚴格海禁,重農抑商

    雍正認為與外國通商會流失子民,所以他嚴格實行海禁政策,不許中國商人出洋貿易"海禁寧嚴毋寬,餘無善策"。對旅居國外的商販和勞工也頗為苛刻“逾期不歸,甘心流移外方,無可憫惜,不許其復回內地”,為清末閉關鎖國埋下了禍患。

    雍正過分重農抑商,他認為農業是國家的根本,如果農民都去經商,那麼務農的人就少了,國家的根基就斷了,所以極力限制農民經商。他還認為開礦"斷不可行"。因為也會使一部分農民流失,導致土地荒蕪追求,而且礦工聚集到一起容易惹事生非,造成社會混亂。

    總的來說,雍正是個相當不錯的帝王。做到了自詡的“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勇於向既得利益集團開炮,破除陳規陋習,強力改革推新,大膽啟用新人,勤政工作為民,在位十三年國家建設欣欣向榮!

  • 9 # 李碧蘿歐巴

    雍正是清朝第五皇帝 在位十三年載 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整頓機構並對史記一系列改革 加強了西南少數名族的統治 為天下百姓免於水火之中。維護了天下的安寧 不僅如此還整頓了財務管理。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雍正在位七年 還出兵進清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雍正一朝,整頓吏治,在中央創立密摺制度監視臣民,並廢除議政王大臣會議,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而且改善秘密立儲制度,這樣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改革維護了品民利益。維護了政治的穩定 實行新政者必將得罪大部分即得利益者,雍正是個好皇帝,只不過受社會根本性質所限,然而真正能做到不為自身利益考慮的官員少之又少,故使雍正成為了孤家寡人,至於歷史上對他的負面傳聞也大概來源於此吧。雍正是個好皇帝。但沒什麼野心 有可能順勢。心繫天下安寧。

  • 10 # 肖申克的舅爺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雍正在位十三年,是清王朝承前啟後的十三年,對於清王朝,這是重要的十三年,但對於中華文明來說,這十三年卻起到了倒退作用。

    正面作用。

    1,康熙一輩子豐功偉績。滅鰲拜、撤三藩,收臺灣、打葛爾丹、抗沙俄。這一切基本定義了中國的版圖,直到現在,中國領土也是以康熙時期的定義為基礎。但這一切又讓國庫空虛,老百姓也漸漸貧苦。雍正上位之後,整頓吏治,發展經濟,國家有錢了,老百姓日子也開始好過了。

    2,雍正能當皇帝確實不容易,九子奪嫡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但雍正開始,建立新的立儲制度,大清之後再沒有奪嫡之爭。穩定了朝堂,減少或者遏制了黨爭。

    這兩項是我心中雍正在位十三年所做出的貢獻。

    反面作用。

    1,雍正在位期間,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整頓吏治時,得罪了天下的讀書人,抹黑雍正的民間野史流傳到現在。但這也能反映出,雍正對於讀書人的迫害程度。迫害讀書人,就是在摧毀文化,遏制文明的發展。所以,從這點來說,雍正對於中華文明發展是有反面作用的。

    2,雍正在位期間,重農抑商,直接扼殺了中國工業的發展。與歐洲的發展開始出現了斷崖式的差距。這為後來的中國百年屈辱埋下了伏筆。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對於大清朝和當時的百姓來說,雍正是好皇帝。但對於中華民族的歷史程序來說,雍正是有反面作用的。

  • 11 # 福子說歷史

    清世宗憲皇帝愛新覺羅·胤縝,是康熙帝的第四子,45歲登極,在位13年,年號雍正,又被稱為雍正帝,被認為是清朝十二帝中性情最為暴戾手段最為殘忍的君主。關於他的繼位,無論是史學界還是民間近300百年來從未停止過議論和爭論,呈現出多種版本的傳說和故事,人們對此事的過度關注極大地抹殺了他的政績,加之雍正帝在位時間相對於康熙帝和乾隆帝少了幾十年,因而,大家津津樂道的是“康乾盛世”,忽略了其中起了很大作用的雍正一朝的功績,這也算是宮廷鬥爭遺留的最大禍患吧。

    雍正帝盛年登極,年富力強,學識廣博,閱歷豐富,剛毅果決,頗有作為。康熙帝政尚寬仁,而雍正帝則繼以嚴猛,在位13年,他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改革,可謂大刀闊斧,快刀斬亂麻。

    整頓吏治。康熙晚年,身患中風,標榜寬仁,吏治鬆弛,貪汙腐敗,已然成風。雍正在長年皇子生活中,對父皇晚年弊政看得較為清楚,因而一繼位,就連續頒發11道諭旨,懲治貪汙受賄,澄清官員隊伍,只一年,被革職查抄的各級官吏就達數十人,其中有很多是三品以上大員。

    攤丁入地。這是一項重大的賦稅改革。中國自古就有人丁稅,成年男子,不論貧富,均須繳納人頭稅。雍正實行改革,將人丁稅攤入地畝,按地畝之多少,定納稅之數目。地多者多納,地少者少納,無地者不納。是謂"攤丁入地",一舉取消了人頭稅。這項措施有利於貧民而不利於地主,是中國財政賦稅史上的一項重大改革。耗羨歸公。中國古代以銀、銅為貨幣,徵稅時,銀兩在兌換、熔鑄、儲存、運解中有一定損耗,故徵稅時有一定附加費。此項附加費稱"耗羨"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縣徵收,作為地方辦公及官吏們的額外收入。耗羨無法定徵收額,州縣隨心所欲,從重徵收,有的抽正稅一兩、耗羨達五六錢,人民負擔甚重。雍正實行"耗羨歸公",將此項附加費變為法定稅款、固定稅額,由督撫統一管理,所得稅款,除辦公費用外,作為"養廉銀",大幅度提高官吏們的俸入。這樣,既減輕了人民負擔,又保證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說:"自行此法以來,吏治稍得澄清,閭閻鹹免擾累。"

    創立軍機處,推廣奏摺制度。明代權力集於內閣,故有權相產生。清雍正把權力進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創立軍機處,作為皇帝的秘書班子,為皇帝出主意、寫檔案,理政務,"軍國大計,罔不總攬"。其特點是處理政事迅速而機密。軍機大臣直接與各地、各部打交道,瞭解地方情形,傳達皇帝意旨。此機構存在200年,直至清末。與創立軍機處伴隨的是推廣奏摺制度。由於以前的官文書批轉手續繁複,且經多人閱看,時間拖延且難於保密,而奏摺則向皇帝直接呈送,直達皇帝本人。雍正擴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摺的人數,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時反映情況,報告政務,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員們相互監督,皇帝得以瞭解他們的賢愚、勤惰、政績、操守。

    改土歸流。中國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土司制度,其職務為世襲,僅名義上接受清朝的冊封。土司們生殺予奪、驕恣專擅。這種制度妨礙了國家的統一和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雍正即位後,廢除了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許多土司,改成和全國一致的州縣制度。"改土歸流"是一場嚴重的鬥爭,許多土司武裝反抗,雍正堅決派兵平定。在平叛戰爭中雖然也累及無辜,給少數民族造成傷害,但從長遠來說,"改土歸流"是進步的措施,打擊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據和特權,對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有利。

    我總是願意這樣猜想,假如雍正帝如乾隆一樣是20歲繼位的話,假如雍正帝在位的時間也是60年的話,他的功績該不會遜色於康熙和乾隆吧?他比其父皇康熙嚴猛、果決,比其兒子乾隆理性、 勤勉,但可惜,天不假年,在政績初見成效之時,猝然離世,讓人倍覺惋惜。

  • 12 # 尊重歷史

    雍正在位只有十三年,但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制度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他實行的攤丁入糧、耗羨歸公與養廉銀,奏摺制度與軍機處,秘密立儲,改土歸流,除豁賤民,設立駐藏大臣制度,都成為清朝一代不可移易之法。他的政策自然含有消極與積極兩方面的後果,不過積極意義更大。

    他的許多政策是直接或間接地解決農民生產生活問題的。攤丁入糧、耗羨歸公,適當減少加耗的同時,也糾正徭役不均的偏向,令富人增加賦稅而減輕貧民負擔。這些政策的執行,國家收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能及時徵收。這是用調整地租再分配辦法,強令富人支援國家,而削減國家對貧民的壓榨,以利貧苦農民維持生產和生活。攤丁入糧制度實行後,政府不再需要嚴密控制人口,取消戶口編審制度,放鬆了對人民的人身控制。政府又打擊不法紳士,取消、限制他們的法外特權,平民從而少受他們的侵凌,這樣就有利於發揮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除豁賤民,更是對這部分人的生產力的解放。所以雍正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調整國家與勞動群眾、地主與佃農的矛盾,或多或少地有利於勞動群眾,可提高生產力和改善生活。

    雍正改革政策的實行,使他的政府成為相對廉潔的高效率的政府。雍正清理虧空,實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製度,打擊了貪官汙吏,養廉銀保證官員生活過得去,令他們不敢以身試法,故而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吏治,使雍正朝成為清朝吏治最好的時代之一。軍機處設立和奏摺制度完善化,加上雍正的勤政,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政事能得到及時處理。秘密建儲制度確立,使清朝以後再沒有出現儲位鬥爭,有利於政局的穩定。各項財經政策的實行,賦稅收入有保障,國庫充盈,國力強大,促進了清朝的強盛。

    雍正時期對邊疆的經營,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青海蒙古族地區、西藏地區是卓有成效的。統一行政制度,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有利於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總之,雍正這些措施解決了一些社會積弊,有利於社會生產發展,增強了國力,使清代沿著康熙時期發展的軌道向前推進,為日後乾隆時代的發展開闢了道路,從而出現康雍乾三朝盛世,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晚期的一個繁榮時代。雍正的一系列定製,穩固了清朝的統治。

    就雍正個人講,不必過分糾纏於他的品質問題,他所進行的政治鬥爭是必要的,他的一系列的社會政策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他的政治活動,又同他的才能、性格、作風息息相關。沒有他的才華,沒有他的剛毅性格,沒有他的雷厲風行的作風,也就沒有他那個時代的政治。雍正時代的政治深深打著雍正個人的烙印。對雍正政治的肯定,同樣也是給予他的褒揚。總之,我們認為雍正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傑出的帝王之一,他的改革事業值得後人重視。

  • 13 # 暮登天子堂

    我是杭州刺史,我來回答。

    翻開整個中國古代史,我們不難發現,每一個王朝無不“鑑於往事”,而每一個王朝又重蹈前朝的覆轍,無不亡於腐敗,中國歷史似乎形成了一個怪圈,或曰社會腐敗的週期律。腐敗增加了國家的管理成本,削弱了政府對社會的控制力,嚴重的腐敗會導致官逼民反。腐敗是時代的毒瘤,是歷史的沉痾。對腐敗的危害性,統治者並非沒有一定的認識,歷朝歷代的反腐倡廉的思想和實踐源遠流長,肅貪措施不斷完備,中國古代盛世之出現,往往就是和敢於整治貪腐密切相聯絡的。固然,由於歷史條件和古代社會的社會性質制約,歷朝歷代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腐敗的問題,但是卻給我們留下了不少值得借鑑的歷史經驗。

    雍正皇帝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會發展出現停滯的形勢下登上歷史舞臺的,當時政治腐敗,官場黑暗,社會矛盾尖銳等,這種狀況為雍正皇帝提供了施展抱負和才幹的機會。他有步驟地進行了多項重大的改革,高瞻遠矚,在他當政的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就立即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來扭轉社會的頹勢,透過設會考府,清查虧空,國庫儲銀就由康熙六十一年的八百萬兩增至五千萬兩,這種效果非常明顯,國庫存銀充足從而為國家的建設提供了條件。嚴厲懲貪,打擊官員的經濟犯罪,使官場的風氣為之一變,無官不清有點誇張,但懲貪卻是起到了非常顯著的效果。

    雍正朝歷時既短,且處在康、乾盛世之間,這種處境使得學界長期以來對雍正朝不夠重視,相關研究較為薄弱,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對雍正朝的相關研究才逐漸受到重視,雍正朝的治國方略、用人政策、政治思想等相關專題研究不斷拓展和深入。但是,對雍正時代的廉政建設的系統性的研究還不夠,未能細化和深入。

    雍正皇帝是在康熙後期社會各方面矛盾比較尖銳的歷史條件下繼位的,當時社會矛盾尤其是官場的貪汙腐敗橫行,如錢糧虧空嚴重、耗羨率很重等,雍正皇帝由於本身的才能、性格和四十多年的皇子生涯的歷練,即位之初就立即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改變這種局面。透過設會考府,清查虧空,國庫儲銀就由康熙六十一年的八百萬兩增至五千萬兩,這種效果非常明顯,國庫存銀充足從而為國家的建設提供了條件。嚴厲懲貪,打擊官員的經濟犯罪,使官場的官風為之一變,無官不清有點誇張,但懲貪卻是起到了非常顯著的效果。透過耗羨歸公,一方面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使耗羨率非常高降到了極低,另一方面,透過這些耗羨銀兩來彌補地方的虧空,用耗羨銀設立養廉銀,給廉潔的官員以補助,從而使官員廉潔得以有所憑藉,提高了官員的收入,一定程度的遏制了官員的貪腐。無論是從人才的任用還是監察制度,如密摺制度和觀風整俗使的設定等,其根本出發點只有一個,改變官場的貪汙腐敗現象,把國家治理好,這些種種措施和實踐都是雍正皇帝在這個出發點的指導下的一種大膽嘗試,而且歷史證明這種嘗試還是頗有成效的。正如清代著名歷史學者章學誠所說:“我憲皇帝澄清吏治,裁革陋規,整飭官方,懲治貪墨,實為千載一時。彼時居官,大法小廉,殆成風俗,貪冒之徒,莫不望風革面,時勢然也。”

    康熙和乾隆兩朝的歷史地位已為世人所公認,即所謂的“康乾盛世”。在這兩個功勳卓著的帝王之間,雍正朝的時間只有 13 年,不及前後兩朝時間的九分之一,但其歷史作用卻是不容忽視的。康熙後期出現的一些弊政,若不是經過雍正朝的大力改革和整頓,清朝可能就會較快地衰落,而雍正朝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又為乾隆朝的興旺發達和清朝的長遠發展創造了條件。日本歷史學者佐伯富說:“諺語云,王朝基礎多奠基於第三代,雍正帝正是清入關後第三代君主,有清二百數十年的基礎磐石,即為雍正所奠定。”這個說法可以說一點也不為誇張。

    雖然雍正朝的一些廉政方面的實踐是比較成功的,但是這一系列的措施沒有形成長

    遠的制度延續下去,當然這一方面和每個君主的個人風格有關,乾隆即位後就不全是按

    照乃父的一些制度來治理國家的,最重要的一方面是這些改革、措施,比如說嚴厲懲貪,

    密摺制度,觀風整俗使等這些都沒有形成長效機制,沒有從制度上規定這些好的措施在

    清朝一直實行下去,雍正皇帝的繼任者乾隆皇帝還算是個有作為的皇帝,大部分時期還

    是比較好的,但是到了乾隆後期,清朝的矛盾就危機四伏,清王朝離衰落之期就不遠了,

    乾隆去世四十年後就發生了鴉片戰爭,之後接二連三的戰爭、割地、賠款,清朝就在這樣的情形下走完了最後一百年。這就是整個古代社會的“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規律。當然這個我們也是不能苛求古人的,畢竟在我們這個自古以農業興起的民族骨子裡都不太重視法治和制度,根本談不上要求前人能夠超越時空的侷限來按照後人的構想來治理社會。但是,我們作為 21 世紀的現代人畢竟有這個條件,能夠從容的實現“法治社會”,透過法律來治理國家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透過加強制度建設來開展廉政反腐敗工作。

    尤其是像清朝雍正皇帝即位前後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由於統治者的主觀原因和歷史發展的必然性等造成了這段時期的官場貪汙腐敗橫行,社會矛盾尖銳,這樣就客觀上需要一個像雍正這樣的君主:有著豐富理政的經驗,做事堅決果斷,並且有著深厚的文化修養。雍正皇帝即位後,改革的重要和關鍵領域就是大力整頓官場,嚴懲腐敗,設定會考府,彌補虧空;耗羨歸公,設養廉銀;密摺制度和觀風整俗使的設定等,透過這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後,清朝政治煥然一新,為康乾盛世的繼續向前發展奠定了基礎。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雍正皇帝即位是當時時代的必然,正是雍正皇帝扶清朝大廈之將傾,清朝的國祚延長了 190 餘年。

  • 14 # 齊君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自然有他的發光發熱的閃光點,比如我們所常說的“康雍乾盛世”康熙平定國家大事,而到了雍正治世,如果沒有雍正勤政的話,根本就沒有後來的乾隆盛世,所以雍正是一個很至關重要的人物,甚至根本就不次於他爹康熙,所以雍正是我非常佩服的一個人。

    (影視劇中的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在這13年裡,每天勤政,將大清國庫充盈,完全解決了康熙時期入不敷出的隱患,而是因為有了雍正皇帝的勤政,才能有後來不肖子孫乾隆的揮霍生活,同時雍正維護了清朝統治,將所有黨爭黨派趕盡殺絕,以免禍亂朝綱,雍正皇帝是一個極為優秀的人物,雍正皇帝勤政、生活節儉、而且沒有他兒子好大喜功打腫臉撐胖子的毛病,非常務實,在雍正皇帝的13年裡,將大清朝推向巔峰。(影視劇中的雍正皇帝)

    唯一一點弊端就是壓制文化和大興文字獄以及絕斷中國與世界的發展,當然這麼做是為了維護清朝統治,壓制文化和大興文字獄是為了維護滿人在中國的統治地位,雖然也有相應的缺點,但畢竟都是人嘛!人類歷史上沒有完人,而且雍正皇帝也得遵從祖制,畢竟政治暗流湧動很複雜他們主要的任務就是維護穩定,如果貿然解開海禁或者接收新思想的話,肯定會造成國家混亂社會不穩定,所以這麼做也是能理解的,總結雍正皇帝在整個中國帝王史上算是很傑出的皇帝,甚至根本不次於他的父親康熙。(影視劇中的雍正)

  • 15 # 雲天0420

    。雍正雖然在位短短的十三年,但是在他實施的改土歸流和攤丁入畝的新政,有利於加強西南少數民族的控制,讓無地、少地的農民有了生活來源促進了人口增長。同時在朝廷內部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並對皇位繼承透明化。這些措施的實施革除了康熙王朝的眾多積弊,為弘曆登基掃清了障礙。為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礎。雍正王朝雖然短暫,但是它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我認為沒有雍正王朝的十三年,就沒有乾隆王朝的輝煌六十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了乾陵,還有別的帝陵沒被盜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