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木派

    能不能結合一幅作品談談什麼是美術語言,你覺得呢?

    通俗來說,我覺得透過看作品就能瞭解到作者所表達的意思,傳達的精神,這就是美術語言。

    如這幅作品

    一家三口在家看電視,電視畫面上有一輛救護車,一個戴口罩的人,就聯想到是與當下的疫情相關。可以想像到一家人響應號召,宅在家並關心著疫情的發展,心繫著疫區的人和事............

  • 2 # 一壺濁酒一身塵

    可以。但是這種理解作品,感受作品意境的能力,是建立在個人藝術修養上的。

    比如你熟知中西方美術史,各個流派的特徵,特點,每個流派代表人物的思想,代表作,不同畫種的表現技法,技巧……這些都是個人藝術修養,你認知這些,熟悉這些,在你看到一副畫時,才能看的明白,看懂一幅畫,才能知道作者想要表達什麼,作者當時是一種心態。如果沒有這些,想看懂一幅畫,多數是扯淡。最多會說一句,這幅畫畫的真像!

    以梵高為例,以前我看不懂,什麼用生命在作畫,跳動的筆觸,狂熱的生命……所有這些都很茫然,後來瞭解了梵高的一生和他所處時代背景特徵,以及印象派的思想和跳脫的表現,才明白梵高作品中的思想和意境。

  • 3 # 愛蓮堂人周如水

    周如水中國山水畫作品《橫塘如帶障底田,十景名今久不全。只有菜花秋稼好,黃雲黃錦似當年》

    作品描述:

    根據清人陳慶之詩意創作,繪述了當時仙潭的十景塘的樣子:“橫塘如帶障底田,十景名今久不全。只有菜花秋稼好,黃雲黃錦似當年。”有大片油菜花如雲錦綢緞的佈滿山村的田園地頭,錯落有致的民居樸實、古韻。作品採用工寫結合的藝術手法,表現古鎮仙潭十景塘的古村山水,畫面空靈通透,山石、樹木虛實相間,俊逸秀美,恰好是南方山水的固有特色。

  • 4 # 墨淡花開

    美術是一門造型藝術。包涵範圍很廣,有繪畫、雕塑、工藝設計、建築藝術等多種門類,這些無論是哪種藝術形式,都是以視覺感官加以呈現。而這些多樣的表現方法就是指美術語言。它不同於其他語言,最大特點就是直觀。今天就一幅油畫具體談談什麼是美術語言。

    這幅畫就是《格爾尼卡》,有西班牙著名畫家畢加索的完成。這幅畫表現的是二戰時候德國法西斯納粹分子忽然發動空襲,轟炸了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炸死很多無辜平民。

    轟炸後的格爾尼卡鎮

    畢加索義憤填膺,用六週時間完成了這幅作品,這是一個巨型壁畫,他想透過這幅畫,讓全世界看到法西斯的惡行!還有當時無辜平民的悲憤和驚恐!表達了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這些情感是怎麼透過這幅畫表達出來的呢?

    作品《格爾尼卡》

    首先畫面色彩,一般人想來要想表現被轟炸的悽慘場面,應該有鮮血般的紅色吧,然而這幅畫沒有,是用黑白灰的色彩,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的報紙就是這種顏色,報紙是傳達新聞的喉舌,作者想用這種顏色來表達一種無聲的控訴!而且黑白灰也是壓抑的顏色,代表了當時局勢的險惡。

    然後畫面構圖,畫面並沒有畫出寫實連貫的場景,而是幾組分塊構成,幾種三角形的疊加,使之均衡,構圖很飽滿。

    再看畫面造型,初看雜亂無章,誇張變形。然而仔細分析畫面,就會發現畫面中人物、動物,表情、動作都刻畫的很到位,傳達出恐懼、驚慌、絕望等多種情緒。使人聯想到轟炸到處殘垣斷壁,人們無助地四處逃散,仍然擺脫不了死亡的悲慘場面。

    最後看錶現手法,出現在畫面上的每樣東西都是具有象徵性的,比如牛很冷漠的表情,象徵了殘酷的法西斯;抱著已經死去孩子的女人,眼睛畫成了兩滴眼淚的樣子,象徵苦難的平民,地上躺著的死不瞑目的戰士,象徵沒能保護國家的遺憾等等。畫家採用了象徵性的表現手法,表現了悲慘的人民和冷酷的戰爭,激發世界人民對納粹分子的憤慨!

    作品區域性圖

    一幅畫無論內容是什麼,必須具有色彩、構圖和點線面造型,這些就是美術語言。如果運用得當,就會表現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使人產生某種精神共鳴!

  • 5 # 畫羽梵飛

    美術語言是繪畫者透過畫面所傳達給看畫者的,它或是一種情緒,或是一種品味,或是一種意境,或是一種感悟。不論是什麼,能感受到繪畫者繪畫語言的觀眾一定產生了審美共鳴,從而在感情上高度認可作品,並認可繪畫作者。

    美術語言有很多種表達形式,可以透過很多繪畫中的介質來承載。有時候不同畫種顏料本身的屬性也決定了繪畫的美術語言。有質感的油畫顏料,更方便表達激情。薄而透明的水彩畫顏料比較適合小清新的風格。蠟筆的粗糙鮮豔表現童真,彩鉛的細膩逼真表現微妙的情感變化等等........

    這不是一副很有名的作品,但卻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心。相信很多為人父為人母的人都會有和我一樣的感受,有時候成年人的世界裡,天真爛漫是顯得如此的彌足珍貴,我們學會了生存的技能,賺足了房貸車貸的錢,變得世故老練,所謂的成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卻唯獨不知道去陪伴身邊的小天使,唯獨忽略了作為父母來說最珍貴的禮物和最短暫的時光—好好陪孩子成長!

    我看見北極熊背後的那條拉鍊,眼淚就不自覺的流下來了。孩子心目中的美好或許需要成年人犧牲時間,但是哪怕只要是一點點,相信孩子一定都會報以最熱烈的鼓掌和最開心的蹦跳,然而我們每個父母都捫心自問一下,花時間陪陪孩子我們有做到嗎?

    美術語言給人思考,給人啟迪,給人感悟,我在這幅畫裡感受到了純真和純粹。羞愧的同時經常會用這幅畫來鞭策自己,一定不要做一個讓孩子心涼的父母。我想這就是美術語言,它無聲但是永遠是那麼的有力,那麼的強大!

  • 6 # 江上俠chenxiliang

    這是個美術理論問題。不妨看看一些美術書,看看電腦上的美術網站,人家是怎樣欣賞,評價作品的,掌握一些術語。自己再來欣賞一幅作品,會怎樣評價,水平會逐步提高。

  • 7 # 福藝堂老志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凡高(荷蘭後印象派畫家)的作品一一《星夜》

    整個作品以藍色為主給人以陰沉沉的感覺。畫面中用短線條表現的村莊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好象沉睡在大山懷抱之中,它與天空粗擴彎曲的線條產生了強烈的對比,天空中旋轉翻騰的筆觸像一個個漩渦讓人感覺平靜中又有神秘不安的感覺,特別是村莊前面的樹畫得象黑色的火舌一般增加了畫面不安之感。黑色與白色對比與運用賦與了無窮的想象力。透過畫面可以看到當時畫家心情憂鬱,並不開心。

    畫家用色大膽,色彩對比強烈,筆觸有力清析,作品具有驚人的視覺衝擊力和吸引力。

    好了懷著激動的心情欣賞了世界大師作品,除了驚歎還有什麼呢一一向大師致敬!

  • 8 # 羊鈦白

    我經常給我的學生說要去感受美術語言,我們看到舞蹈,音樂,包括我們說的話,都叫做溝通方式,那美術語言是我們和畫筆,畫布這些無生命體溝通的一座橋樑,這樣說比較通俗,所以我們就會看到每個藝術家畫出來的畫都不一樣,如果單一的分析一幅作品繪畫語言就會稍顯枯燥,可以結合這幅畫的歷史和作者的生活環境,創作動機等等。

    那比如賞析一下倫勃朗的(夜巡),著名的古典油畫作品,現在看到的作品是被裁減過的。

    《夜巡》是倫勃朗最著名也是給他帶來太多麻煩的一幅作品。倫勃朗因為它引起了一場訴訟,在創作和經濟上蒙受了巨大損失。

    這是當時阿姆斯特丹射擊手公會請倫勃朗畫的一幅生活群像畫。畫家沒有按傳統肖像畫的風格逐一畫出每個人的肖像,而是描繪了射擊手們執行任務前即將出發的情節。畫幅中央柯克隊長(也有研究者認為這是畫家自己)正同他的副手邊走邊交談著,其餘的人顯得相當散亂,左邊一組有人在舉旗,也有人在擦槍,右邊有擊鼓的人也有正在準備武器者。為了使畫面在內容上協調,畫家別出心裁的在一群男人們中間安插了一位看熱鬧的小姑娘,讓她完全沐浴在一束亮光中,顯得特別突出。倫勃朗在這幅畫中把眾多的人物、不同的情緒動態,變化多樣的光線、色彩的冷暖,豐富的空間層次等統統進行了恰當的處理,讓他們組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它不是一幅簡單的肖像畫,而是一幅有意義的風俗畫。

    然而這幅藝術佳作卻得不到射擊手們的認同,他們拒絕接收這件作品,最後甚至訴諸法庭。倫勃朗的生活也因此產生重大轉折,從此他很少收到別人的訂單,又因為他不善理財,平時不惜錢財收集名畫,所以很快變的窮困潦倒。

    這幅畫原名並非“夜巡”,原畫表現的是白天,因長期掛在廚房受煙燻導致整幅畫顏色變黑使人們誤認為是夜間從而誤稱其為“夜巡”。

    《夜巡》是倫勃朗最著名也是最引起爭議的一幅作品。這幅畫背後的傳奇故事和這幅名作一樣引人注意,發人深思。這幅畫是當時阿姆斯特丹的射擊手公會16 名軍官(一種武裝保安組織)向畫家訂做的一幅集體肖像畫。

    據說當時的每一個軍官都拿出了100個荷蘭盾,希望畫家能把他們按照各自的身份和軍階都正面畫在畫上,集中放在一個層面上。可是畫家徹底打破了這種平衡,他選擇了一個以兩個隊長為首領的緊急集合的場景,畫上的人物被放在了不同的空間層面上,有先後主次之別,甚至有的被放在陰暗的角落中,有的只呈現區域性。畫作完成後,射擊手公會拒絕接受,要求畫家按照他們的意思進行修改,畫家拒絕修改,認為畫家有權對自己的作品做作出完工與否的決定,雙方爭執不下,鬧成僵局。最後訴諸法律,畫作遭到退定,畫家退還了訂金。這件事給倫勃朗帶來了極大的傷害,他名譽掃地,成了阿姆斯特丹最不受歡迎的畫家,訂單稀落,弟子也不再登門,經濟名畫檔案越來越困難,最終宣佈破產,搬到了貧民區,直至在貧病中去世。這幅畫是畫家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整個改變了畫家的以後生活,也從中折射出了藝術家在忠於藝術和滿足世俗需求中出現的差異和無奈。

    畫面採取的是近舞臺劇的形式,隊伍紛紛湧上街頭,畫中兩位身著不同服裝的人走在隊伍的前列,構成了畫面的中心。他們一個身穿黑軍服,頭戴黑禮帽,披著紅披巾,一個穿著黃色軍服,戴著黃色的帽子。

    二人正在沉著鎮靜地商議問題,準備對整個隊伍的行動作出決議。其他隊員跟在他們身後,有的手持長槍,有的揮舞旗幟,有的在互相議論,隊伍出發時的緊張氣氛躍然紙上。在人群中還有一個形象鮮明的小女孩,夾雜在人群中驚慌失措的樣子,是整個畫面的意外插曲,其實有人認為她是光明和真理的化身,是喚起人們反抗異族統治的光榮記憶。不過整個畫面除了兩個隊長和那個小女孩外,其他人物都被安排在了暗色調的中、後景中,光線明暗對比強烈,人物主次分明,畫家著意留出了大量黑色的空白,給人留下想象的餘地。

  • 9 # 純手繪畫子沐

    美術語言是指造型藝術的基本構成因素,如點、線、形狀、色彩、結構、明暗、空間、材質、肌理等,以及將造型元素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樣統一、比例、對稱、平衡、節奏、對比、和諧等。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是透過美術語言創造的,我們只有瞭解了藝術語言才能更好的欣賞藝術作品。只有學會運用藝術語言才能創造藝術形象,傳達社會意識,表現審美理想。

  • 10 # 藝術傳播

    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溝通交際的重要工具,顧名思義繪畫語言就是畫家藉助筆、 刀、 墨、紙、 顏料等材料工具透過色彩、線條、塊面、明暗、肌理等視覺形式,把自身的思想認知及對客觀世界的感受傳遞給觀眾的一種特別的方式方法。以下圖挪威畫家蒙克的《吶喊》為例:扭曲的線條,誇張近於恐怖的色調嚴重變形的人物形象構成了整幅畫。《吶喊》是表現主義繪畫的代表作品。生命的脆弱,家庭的衰亡,孤獨、驚恐、絕望,長期困擾著蒙克,他過的非常壓抑。在《吶喊》中,蒙克所用的色彩與自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關聯。沒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實性:藍色的水、棕色的地、綠色的樹以及紅色的天,但都被誇張得富於表現性。全畫的色彩是鬱悶的:濃重的血紅色懸浮在地平線上方,給人以不祥的預感。它與海面陰暗處的紫色相沖突;這一紫色因伸向遠處而愈益顯得陰沉。同樣的紫色,重複出現於孤獨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頭部,則留在了蒼白、慘淡的棕灰色中。畫中沒有一處不充滿動盪感。天空與水流的扭動曲線,與橋的粗壯挺直的斜線形式鮮明對比。整個構圖在旋轉的動感中,充滿粗獷、強烈的節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傳達著那一聲刺耳尖叫的聲音。蒙克以視覺的符號來傳達聽覺的感受,把悽慘的尖叫變成了可見的振動。這種將聲波影象化的表現手法。將那由尖叫所產生的極度的內在焦慮,轉化為一種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他將其畫面上的情感表現幾乎推向了極致表現方式上卻極度誇張,展現出了他自己的感受。

    《吶喊》描述的是一天晚上,蒙克沿著海邊便道散步。作者又累又病,日落時分,雲被染得紅紅的,像血一樣。蒙克停靠在欄杆上,疲累難以言說。他感到一聲刺耳的尖叫穿過天地間;作者彷彿可以聽到這一尖叫的聲音。蒙克停在那裡因不安而顫抖著。這樣的恐怖與絕望,最終爆發為一種孤獨可怕的生命的吶喊。畫作上,沒有任何具體物象暗示出引發這一尖叫的恐怖。畫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他似乎正從人們身邊走過,將要轉向那伸向遠處的欄杆。他捂著耳朵,幾乎聽不見那兩個遠去的行人的腳步聲,也看不見遠方的兩隻小船和教堂的尖塔。這一完全與現實隔離了的孤獨者,似已被他自己內心深處極度的恐懼徹底征服。這一形象被高度地誇張了,那變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完全是漫畫式的。那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使人想到了與死亡相聯絡的骷髏。這簡直就是一個尖叫的鬼魂。濃烈的色彩紅、黃、藍、綠的構成與大膽扭曲的輕重有致、緩急有序、長短粗細有別的線條運用令人震撼,畫面呈現出高度的透視技法。吶喊的人物全身震顫著,面色慘黃,驚恐的眼神透出萬般的失落與迷茫。血紅色的背景,動盪、急劇變化的線條是不可能取自於現實的,它來自於蒙克孤獨和恐懼的生活經歷。

  • 11 # 生活很有料

    名家繪畫各種書籍裡都有註解,我不在複述!

    下面是我畫的一幅作品,純粹個人喜好!不喜勿噴!

    下面我淺談下自己多年來的一點淺薄認識!

    首先、不管什麼美術作品都脫離不了點、線、面,和 三大構成“色彩”,“平面”,“立體”!

    脫離基本元素的美術作品是不存在的以上就是基本語言。

    其次是創作語言,創作語言可以是畫者自身融匯基本元素形成的獨特表現手法和技巧,然後透過自己的美術技巧把自己的想法,想彰顯的主體,意境,透過巧妙構思在載體上表達出來。

    美術技法有很多種,筆者根據自己的作品做下簡單交底。

    以下繪畫構思是由點及線到面再到立體空間,融匯自己2015年繪畫時的心境的一種抽象表現。

    大部分畫家都跳脫不了自我,技法可以不同,形式千變萬化,構圖可以更改,不變的是畫者的底蘊,感情,和融匯在畫裡的自我!

  • 12 # 宮春虎畫馬

    答,關於徐悲鴻先生的奔馬圖談談自己的理解,

    馬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點題材,自唐代起就專門成科了,曹霸,韓幹,張萱,韋偃,閻立德,閻立本昆仲韋無忝等等都是畫馬高手,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曹霸與韓幹,

    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雲:

    詔謂將軍撫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龍形,是曹霸追求的馬的造型,也就是,細長型。

    韓幹,則一反常態開創了身軀粗獷短闊,四肢瘦勁韓式馬,這種剽悍的韓式馬極大的提升了駿馬勇猛無敵的氣勢,進而襯托出了統治者的強大。

    近代徐悲鴻的馬變形為身軀高長,骨骼清奇,肌肉凸起,鬃尾如炬如旗,鐵蹄錚錚所向披靡。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清以前馬的表現形式為工細筆法,三礬九染。

    徐悲鴻先生則完善了粗筆簡約的寫意畫馬法,

    寥寥數筆,形神兼備,生氣瀰漫,躍然紙上,催人奮進,這就是美術語言的力量。

    您覺得呢。

  • 13 # 慧眼識大家

    我其實並不是很喜歡趙之謙寫得很認真甚至帶點裝飾性意味的正體書,或許這正是被康有為詬病為“氣體靡弱”之處。但我又極喜歡他那種打通篆隸草的作品,尤其是稿草或大字行草,當然是結構極盡變化而又厚重整飭的那種。趙之謙《章安雜說》中所言“書以不學書不能書者為最工”,說明他的終極追求是質樸自然,而並非那些規正而帶巧飾的正體。以其55歲之壽,他的理想可以說沒有完全實現,或在實現的過程中。其自嘆“有志未逮”,或也正指其此。

  • 14 # 木頭人吳萬卿原創文化

    藝術作品是運用藝術表現形式展示作品內涵與風骨及外延並蘊含獨特寓意。而該作品就是在自然基礎上進行的巧雕藝術,七分天成,三分雕鑿,同時賦詩相得映彩,天人合一,化腐朽為神奇。

  • 15 # Du快樂源泉

    關於美術語言

    1.我認為美術語言,是一種透過藝術的表達或者經過感受而得出的,它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就比如一幅畫和一張照片,照片是透過照相機把這個真實的世界完完全全的拍攝下來,得到的只是一張和現實一模一樣的照片,如果繪畫也和照相機一樣把物體一模一樣的畫下來的話,我們稱之為“死板”。這樣的畫面沒有美術語言,沒有感受,沒有透過主觀處理。

    2.我們都知道沒有透過主觀處理的畫不是一張完美的畫,任何一張好的畫面,它都是透過我們的藝術思維去主觀處理過。就好像你擺一堆物體在那裡寫生,在現實的情況下你幾乎看不到他的變化,這是你就會想到近實遠虛,近大遠小的方法去處理。

    3.繪畫不僅要看造型、比例、機構、空間、黑白灰,還要有藝術手法的處理,例如畫面上的節奏、肌理、對比、和諧等這些都是一幅完美畫面不可缺少的。我們透過自己的美術語言去表達它,每個人對畫面的感受都不一樣,所以也就形成了即使是畫同一幅畫也會出現不同的畫面。透過自己的藝術手法去處理自己的畫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這就是美術語言。

  • 16 # 桃繪美工

    齊白石的蝦,栩栩如生,情趣盎然。懂得筆墨也善於操縱筆墨的齊白石,他在下筆畫蝦時,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筆痕表現蝦的結構和質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筆法描繪蝦鬚和長臂鉗,使純墨色的結構裡也有著豐富的意味,有著高妙的技巧。 ( 白石翁畫蝦,乃河蝦與對蝦二者愜意的“合象”。——李苦禪) (蝦的精神狀態,蝦的有彈力的透明體,蝦在水中浮游的動勢。把藝術造型的“形”“質”“動”三個要素完滿的表現出來,這樣豐富的內容,齊白石先生用的是及簡練的筆墨,不能多一筆,也不能少一筆,一筆一筆可以數得出來。

  • 17 # 安之書藝

    畫家都有一幅代表作,比如我們常常能聽到的鄭板橋的竹子,徐悲鴻的馬和齊白石的蝦,被大家所熟知。那麼這些代表作究竟好在哪裡呢?

    首先我們來欣賞鄭板橋畫的竹,鄭板橋一生雖不說是大富大貴,但是也算一帆風順,前半生的他中了進士,也做了知縣,一生清廉。但是到了後半生卻不如意,被罷了官,從此過上了賣畫的生活,這個時候他所畫的竹子才慢慢受到時人的喜愛。

    他畫的竹子造型疏朗,筆力清勁。鄭板橋畫的竹子有一個特點就是畫面中竹子多了沒有混亂之感,少了沒有單調之感。

    鄭板橋刻意把竹子畫出清瘦之感,纖瘦的竹子卻長的又長又直,體現了竹子的品質,這也是鄭板橋的品質。以竹子自我比喻,他曾經在自己的畫上提過一首詩: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可以說竹子的品質和他是一體的。

    他畫竹葉,創濃墨葉面、淡墨為葉背的畫法,畫出了竹子無畏無懼的精神,積極樂觀的風貌,畫出了竹子的高風亮節,這也是鄭板橋畫竹的特色。

    徐悲鴻畫馬一直被書畫界推崇,他不僅在水墨畫上有著深厚的造詣,在油畫上也有自己的建樹。他畫馬的一大特點就是中西繪畫技法相結合,首先在馬的造型上,比例準確,將西方的寫實融入到畫中,創造出了全新畫風。

    徐悲鴻在畫馬的時候,用到了明暗對比,黑白虛實處理的恰到好處。在馬的神態上寥寥數筆勾勒出馬的精神狀態。不論眼和鼻子還是耳朵和嘴的細節處理,不但用筆精到而且形象真實。

    徐悲鴻的馬既有寫實主義的格調又有傳統筆墨的韻味。墨色單一但是不失層次感,強化了馬的立體感,在馬的形體塑造上,結合西方的光影效果,馬的軀幹和肌肉表現真實,線條粗狂有力,馬的整體身形矯健俊美,畫出的馬具有力量感。

    齊白石和徐悲鴻不同,齊白石沒有接受過西方的透視寫實訓練,卻能把蝦畫的形神兼備,這是白石老人的藝術特色。

    彷彿一提到齊白石的名字,大家認為他只會畫蝦,對此白石曾無奈地說:予年七十八矣,人謂只能畫蝦,冤哉!可見白石老人畫蝦的影響力。

    白石老人的蝦表現出筆墨技巧,一種墨色多種變化,把蝦畫出了形神兼備的效果。他把蝦的活潑靈動和極敏感表現的恰到好處。

    幾筆深淺結合的墨色表現了動感和神態,蝦的眼睛誇張又不是法度。淺墨畫出了蝦的質感,尾部只用幾筆就勾勒出真實的透明度,畫面中群蝦嬉戲,毫無紊亂之感,疏密結合得當。蝦的觸鬚彷彿隨著水流在波動,畫面雖然沒有描繪一筆水流,但是白石老人的蝦好似在水中一般,富有生命力,水墨功夫到了這種境界,非一般人所能為之。

    從鄭板橋到徐悲鴻再到齊白石,我們欣賞了大師的藝術作品,感受畫面中帶來的那種生命力,顯示了畫家本人精妙的藝術表現手法。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藝術語言,這些畫作為他們的代表作,給欣賞者帶來了美的享受。

  • 18 # 書畫之藝

    藝術的楔合,有人能把蘇軾的寒食帖理解為一部圓舞曲交響樂。正如一些學院派用西方繪畫建築理論來研究中國的書法,對比張猛龍碑的點畫結構就能完全楔合西方抽象派印象派野魯派的繪畫構圖與風格表達。在空間佈局,點畫向背取捨以及精神藝術層面上都有相通的地方。我想無論東方西方,古典與現代以及文化藝術門類之間都有楔合的之處。這就是莊子說的,道無處不在,道在屎溺。道在屎溺還有一層道理在最下面存在於庸俗之中,正如醫生化驗排洩物便能知臟器功能,知微知著。書法是文字藝術表達的形式之一,它與詩詞歌賦,音樂曲藝及舞臺影視藝術一樣能達人的思想與情感。詩詞中意象同樣可以融入書法,正如毛澤東的詩詞與書法一樣能表達出他的偉人氣質。功夫在詩外的意思是詩人情志需社會的磨礪體驗,吸收學習,困盹求索的過程積累,精神思想有時只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亢奮與頹廢壓榨出油滴。學習理解見識閱歷都能提高人的性質,只追求形式與技巧不增加其他方面的修養。就不會與更高道與情楔合,不能感染更多的人。追求的再精與極致更多的也只是囿於匠人層面。

  • 19 # 美噠vlog

    首先是很有興趣回答這個話題

    1,美術的基本語言元素是:點、線、面、體、明暗、結構等

    2,體現物體本身的凹凸起伏,肌理、褶皺等其它現象。

    3,一副好的作品,結合以上的基本元素,無論是色彩還是素描,都離不開美術的根基語言就是,明、暗、灰、陰影、高光,五大調子體現出物體整體的質感。這才是美術語言的根基呢!

  • 20 # 德九州

    能稱之為一幅好的美術作品,必然有它要表達的語言和情感!

    美術語言是表達藝術家反映生活,對生活和環境的感悟,藝術家的藝術素養及塑造藝術形象所使用的表現手段,也是構成藝術作品形式的物質手段。是有不同的風格構成的。

    有寫實的,誇張的,隱喻的,印象等形式。我以

    宋生羅先生在疫情期間創作的作品為例:

    1.《春風拂面》作者以寫生寫實的表現形式,把春日的海棠花層層疊疊描繪。有盛開的,有含苞待放的,色彩鮮明,嬌豔欲滴,春日的氣息撲面而來。幾隻歸燕匆匆忙忙,像極了我們盼望疫情好轉的心情。

    2.《春江水暖》春江水暖鴨先知。一支傲然的桃花朵朵盛開在江邊,筆墨剛勁有力。一隻孤鴨站在石上眼裡飽含熱切的希望,深情注視。有沒有我們站在陽臺上,默默注視鶯飛草長,卻不能親近的感覺?

    3.《荷塘清暉》題記:秋水塘幽香自遠。荷葉雖然將老去,然風韻猶存。一隻蜻蜓立在張揚豔麗的蓮花上。蓮蓬已成,新葉才發。一切那麼生機盎然。有的在付出,有的在堅持,勝利屬於我們!

    宋生羅,筆名善濟,字鏞,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河南省書協會員,中國書畫創作院特聘教授,河南南陽師院環境與藝術學院特聘教授,北京燕山書畫院特聘畫家,青島九州美術館畫家團成員。2019年,作品先後在吉爾吉斯斯坦國家博物館展出,並參加了在捷克共和國舉行的《彩墨印象》作品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朝是部落聯盟還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