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頭哥Black

    沒有為什麼這一說。錦衣衛本來就是明朝二十四衛之一。算是明朝正常的行政機構標誌。是朱元璋做龍椅以後才用錦衣衛做些特務的事情,後來因為錦衣衛做的過火了。朱元璋還撤銷過一段時間的錦衣衛。後期又恢復了編制。直到永樂時期錦衣衛指揮使紀綱謀反,朱棣覺得還是太監更忠心。因為太監是皇帝的家奴,最多貪財,卻不會謀反。隨而建立了東廠,用來壓制錦衣衛。雖說廠衛一家,但因為掌管東廠的廠督是司禮監秉筆太監,日夜陪伴皇帝左右。所以東廠權利更大些。雖說錦衣衛有不好的名聲。但錦衣衛的建立確實皇權統治鞏固的表現。而且在邊境刺探軍情的錦衣衛密探也不在少數。總得來說還是看皇帝,弘治時期錦衣衛指揮使牟斌帶領的錦衣衛就很低調。若是皇帝昏庸或者胡鬧的話比如成化和正德,錦衣衛胡作非為的事情就會多一些!

  • 2 # 穿插游擊隊

    說起錦衣衛,你應該不陌生。錦衣衛和東廠、西廠一起構成了影視劇中,明朝宮廷三大“男團”。在我們的印象裡,錦衣衛是一個特務機構,錦衣衛官員身穿飛魚服,腰佩繡春刀,神出鬼沒而且手段殘忍。他們的出現,往往伴隨著陰謀、告密和殺戮,讓人不寒而慄。

    為什麼明朝會突然出現錦衣衛這種“特務”機構呢?還有,錦衣衛和東廠、西廠到底是什麼關係?

    下面為你介紹的這本《錦衣衛》會給你答案。這本書的作者易強,是一位歷史作家。在這本書裡,他不僅詳實地介紹了錦衣衛產生髮展的歷史脈絡,而且,他把錦衣衛看作是一種明朝皇帝的“專制資產”,這也是本書最大的特點。在作者看來,錦衣衛是明朝皇帝為了維護專制統治而創造的一種特殊資產。由於歷代皇帝,對這筆資產的打理方式不同,導致這筆資產產生的“專制收益”、耗費的“專制成本”也是不一樣的。透過這種思路,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在中國古代專制權力向頂峰爬升的過程中,除了國家公權力系統,在權力的灰色地帶,明朝皇帝是怎麼強化統治的。

    接下來,我們就看一下,為什麼明朝會出現錦衣衛這種“專制資產”?這種資產在明朝不同皇帝手裡是被怎麼被打理的,會產生什麼不同的“專制收益”?這項“專制資產”又讓明朝耗費了什麼“專制成本”?

    第一部分

    為什麼在明朝會出現錦衣衛這種“專制資產”呢?

    根本的原因我們都知道,明朝皇帝設立錦衣衛,是為了強化自己的專制統治。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錦衣衛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它的誕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而且,在錦衣衛設立之初,它乾的可不是大家印象中那些刀口舔血的活兒。它的出現,要提到一件乍聽沒多大關係的事情,禮儀制度。

    讓我們回到明朝正式建立的四年前,1364年。這時的朱元璋還是眾多爭霸者之一。幾年前,他提出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到1364年,朱元璋的勢力越來越大,他感覺時機逐漸成熟,於是走出了成為皇帝的第一步,稱王。當時,朱元璋的勢力範圍主要在今天的江蘇、浙江、江西一帶,地理範圍屬於古代的吳國,所以,朱元璋被手下擁立為“吳王”。 這個時候,正是各方爭霸角逐的關鍵階段,但朱元璋稱王不久,卻提出,要建立一套嚴明的禮儀制度。這個節骨眼上,朱元璋為什麼要把心思花在禮儀這種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呢? 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首先,朱元璋認為,要想取得爭霸戰爭的最後成功,除了拳頭要硬,旗號也要正當。這樣才能把自己的隊伍和其他起義者區別開。朱元璋打的旗號,是要把蒙古人趕回北方,把漢人的地盤奪回來,重建華夏秩序。什麼最能代表漢人,當然是漢人的禮儀文化。所以,透過建立禮儀制度這個辦法,朱元璋想在道義方面佔據高地,為自己的軍事行動賦予更強的正統性和合法性。同時,吸引更多人投誠,繼續壯大隊伍。 除了名頭上的東西,朱元璋也認識到,“禮儀”有很多實用的功能。在中國古代,禮儀就意味著秩序,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代表著穩定和有序。我們可能覺得朱元璋是個大老粗,出身貧苦人家,給地主放過牛,還在寺廟當過和尚,當皇帝后也是非常野蠻。但朱元璋對於禮儀的實用功能看得很清。在一次退朝後,他跟左相國徐達說:元朝為什麼會天下大亂?就因為紀綱不立,主弱臣強,法度不行,人心渙散。所以,朱元璋就提出“正紀綱”“立禮法”“定名分”“明號令”,要建立一支精幹的官僚隊伍和軍事隊伍,來鞏固、擴大自己的事業。

    禮儀制度除了能重建社會秩序,朱元璋還看到了更深刻的利害關係。前面說了,朱元璋是被手下擁戴為王的。打天下的時候,大家是兄弟,但建立王朝之後,雙方的關係就得發生變化了。他們成為君臣,有了上下之分。這個問題從朱元璋稱王開始,就一直困擾著他。比如有的人會居功自傲,不在乎君臣的尊卑關係,還有人會覺得自己獲得的職位與自己做出的貢獻不相匹配,對朱元璋的分配不太滿意。我們知道,朱元璋生性多疑,遇到這樣的事情,他也很苦惱、很焦慮。所以,朱元璋提出,要效仿五代十國的周世宗,在艱苦的創業期,仍然努力重修古禮,恢復漢人傳統。借這個機會,朱元璋迫使臣子們接受並尊重自己的地位。

    既然這件事情這麼重要、這麼緊迫,那必須要有專門團隊負責,錦衣衛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不過,錦衣衛的這個名字的出現還要到十多年之後。朱元璋首先設立的,有兩個機構,一個叫拱衛司,一個叫儀鸞司。它們就是錦衣衛的前身。

    先說拱衛司。這個機構的主要職能是陳設儀仗,也就是負責國家大型活動的各項相關事務,比如懸掛旗幟、擺設禮器,提醒皇帝和百官穿什麼禮服,使用什麼禮儀,很像是現在慶典公司做的那些事情。1368年,朱元璋已經掌握了半壁江山,奪取天下,勝利在望。所以,他在南京的南郊祭祀天地,正式登基為帝。這個重要的儀式,就是主要由拱衛司操持的。

    錦衣衛還有一個前身,叫儀鸞司。這個組織設立稍晚一點,它的職能偏向於安保工作。比如,朱元璋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賀的時候,儀鸞司官員就分立兩側。皇帝出行的時候,他們也會跟隨左右。因為這是一群為皇帝貼身服務的人,所以招募比較嚴。文獻記載,儀鸞司官員中有一種很重要的官職叫“天武將軍”。他們的選拔標準包括:身材高大、長相精幹、沒有體臭、勇敢而且有武功,底子乾淨,沒有犯罪記錄等等。

    但是你想,皇帝出行其實不只需要安保,也需要儀仗;舉行慶典的時候,不只需要儀仗,也得配置安保。所以,慢慢得,拱衛司和儀鸞司這兩個部門就融合成一個組織,錦衣衛就誕生了。這樣說來,錦衣衛天然扮演兩種角色,保安隊和儀仗隊。在平時,錦衣衛的工作還包括馴養皇帝出行時所需的大象、御馬等。

    正因為錦衣衛和皇家威儀、皇帝安全這兩件最重要的事情掛鉤,所以錦衣衛的地位和待遇,也是其他部門不能比的。

    就拿錦衣衛的衣著配飾來說,“錦衣”二字就能看出他們的衣著華麗。還有不得不提的兩樣東西:飛魚服和繡春刀。受影視作品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這兩樣東西是錦衣衛的標配。其實,並不是所有的錦衣衛成員都能擁有飛魚服和繡春刀。這兩樣東西象徵著皇家的榮耀,是需要賞賜的,穿戴、佩戴有非常嚴格的規定。根據史料記載,只有重大活動,像是皇帝祭祀和出行時,飛魚服和繡春刀才會出現。電影裡錦衣衛穿著飛魚服、提著繡春刀出去砍人,是不現實的。

    錦衣衛的特殊地位,不僅體現在衣著配飾上,也體現在待遇上。比如,明成祖時期錦衣衛將軍每月可以領取“祿米”,也就是那種用作俸祿的粟米100升,其他編制中類似等級的軍士每月只有60升。還有,錦衣衛晉升機會也更多。比如,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一次性就提拔了128位錦衣衛將軍。其他的臣子很疑惑,明仁宗解釋,這些人為我們朱家效力,時間長的三四十年,短的也不下二十年,頭髮都白了,也沒有犯過什麼大錯,做皇帝要講人情啊。

    從這兒,我們就能看到錦衣衛與皇帝之間的密切關係,他們在明朝權力系統註定不一樣。但如果說花那麼大力氣養這麼一大幫人,只是幹著儀仗、保安工作,未免也太浪費了。我們知道,錦衣衛後來涉足的領域越來越多。那錦衣衛是如何轉型的?

    第二部分

    接下來,我們就看一下,老朱家歷代皇帝握著錦衣衛這筆鉅額“專制資產”,他們會做哪些投資,能拿到什麼收益?

    當皇帝的第一要務是什麼?當然是坐穩皇位。只有皇位穩固,才有機會談別的。所以,明朝皇帝拿錦衣衛做的第一項投資,就是監督群臣,也就是讓錦衣衛扮演起“特務”的角色。

    話說朱元璋當了皇帝后,不僅沒有坐享洪福,反而越來越焦慮。他在想,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那些人會不會也想當皇帝?退一步說,就算我在位期間,他們不敢耍什麼花招,等我的子孫即位後,這些功臣們會不會仗著自己位高權重,萌生謀逆之心呢?就算一切都好,沒人敢覬覦皇位,那大臣們會不會動壞心思,相互勾結、中飽私囊、貪汙受賄呢?

    朱元璋想來想去,覺得國家官僚系統裡的人都靠不住,還是得靠自己的私人班子來監督大臣。於是,錦衣衛就派上用場了。

    錦衣衛涉足司法領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有一件事情很關鍵。朱元璋身邊有一個官員,叫胡惟庸,他很有才幹。早年,胡惟庸曾經在太常寺任職,太常寺這個部門的職責是“掌祭祀禮樂之事”,也就是說,在前些年確立禮樂制度的事情上,胡惟庸貢獻過自己的力量。再加上胡惟庸很會辦事,久而久之深得朱元璋的歡心。胡惟庸的官也越做越大,甚至成為宰相。

    只可惜隨著胡惟庸權力上升,他變得不再謹慎。比如,有時遇到生殺予奪的大事,他不報告朱元璋自己就處理了。還有內外各部門的奏章,他都先拿來看,只要是對自己不利的,胡惟庸就扣下不上報朱元璋。有的人為了加官晉爵,紛紛討好胡惟庸。一次,人們發現胡惟庸老家的井裡,突然生出石筍,也就是一種石灰岩,人們就爭相獻媚,說這是祥瑞之兆。甚至,他們還說,胡惟庸家的祖墳上,晚上都有火光,照亮夜空。胡惟庸聽了更加自負。朱元璋對這些事情也並不是不知道,只是在一直忍著,等找個機會好好收拾他。

    終於,有一年,占城國進貢。占城國的大致位置相當於今天的越南中部。外國來朝,這是非常重大的事情,但胡惟庸卻沒有報告朱元璋。按照古代禮制,這明顯是僭越。這事很快就傳到朱元璋耳朵裡。再加上,有人舉報過胡惟庸暗通北方的蒙古、東邊的倭國,也就是當時的日本。裡裡外外合計起來,胡惟庸的大限算是到了。

    朱元璋大怒,從他稱王開始,他就特別重視皇帝個人的權威,當初在創業期間忙著搞禮儀不就是為了這個。所以,他絕不能容忍臣子的僭越行為。而且胡惟庸早年在太常寺任職,他對禮樂制度的事情很清楚。既然這樣的話,胡惟庸明知故犯,僭越禮制,就更不能被朱元璋容忍。借這個機會,朱元璋打算好好整肅一下官僚隊伍。最終,因為胡惟庸的案件,前前後後有三萬多人被株連。

    胡惟庸案和其他的案件有很大不同。明朝以前,比較完善的司法系統已經形成,皇帝的確可以干涉案件審理,但會面臨官員的阻力,說皇帝您做了不該操心的事情。在明朝的時候,也有“三法司”,也就是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對於大的案件,這三個機構要相互配合,刑部負責審理,都察院負責糾正,大理寺負責駁回,這樣可以儘可能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但胡惟庸案,朱元璋完全跳過三法司,親自操刀處理。

    透過胡惟庸案,朱元璋不僅打擊了功臣系統,而且藉機調整了國家權力機關。比如廢除宰相制度。要知道,宰相職務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胡惟庸因此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位宰相。另外,以後明朝皇帝也能更加明目張膽地干涉國家司法事務。比如,有一種叫詔獄的特殊機構,在明朝很活躍。詔獄,字面意思就是皇帝親自下詔定罪的案件,涉案的都是高階官員。

    既然是皇帝親自過問督辦,那具體的事情誰來做呢?當然就是錦衣衛。由於他們有皇帝撐腰,三法司無權過問,所以他們審判官員的時候,那叫一個狠。詔獄有一個別名叫“天牢”。“天牢”不僅意味著這是上層人士才有資格進的監牢,也意味著,只要進去就會升天,很難活著出來。史料記載,詔獄的刑法極其殘酷,比如上夾棍、剝皮、斷脊、刺心等等,想想就讓人冷汗直流。

    就這樣,錦衣衛這個儀仗兼保安隊,慢慢地也提供起監視、調查、抓捕、審訊、行刑一條龍服務。他們被朱元璋寄予厚望,權力迅速膨脹,透過捕風捉影、偵查告發,幫皇帝清洗了一大批權臣,逐漸消除了朱元璋的許多後顧之憂。

    皇位穩固了,皇帝不必過分擔心大臣謀權篡位,那錦衣衛還能幹點什麼呢?前面說了,明朝皇帝總是信不過政府系統,覺得有些官員消極怠政,有的官員中飽私囊。所以,皇帝們經常派自己的私家班底錦衣衛插手各種政府事務,這正是錦衣衛帶給明朝皇帝的第二項收益。

    比如,在第五任皇帝明宣宗時期,錦衣衛就幹起了類似於警察的工作,抓捕盜賊。一年,大運河封凍,從南方來的官員、商人和普通百姓只能走陸路。明宣宗擔心他們被強盜搶劫,就把身手不錯的錦衣衛派去抓捕盜賊。還有官員建議,應該在強盜出沒頻繁的地方,每隔6裡或10裡,設定錦衣衛的辦事點。後來,錦衣衛不僅在京城附近抓捕盜賊,業務區域還擴充套件到四川、湖廣、江西一帶。

    除了監視群臣和抓捕盜賊,錦衣衛甚至還參與外交事務。比如朱元璋統治後期,錦衣衛就招待過西北方來的進貢者。一次,遼東地區俘虜了一名朝鮮間諜,押送到京城後,朱元璋也交給錦衣衛處理。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北方是蒙古人。元朝滅亡、蒙古人退回北方不久就分裂了,其中有一支很強大,叫瓦剌。明朝最重要的外交物件,就是瓦剌。由於錦衣衛中不少人是掌握多門外語的外族人,所以,錦衣衛在外交事務上就顯得很活躍。比如,在明朝在第六位皇帝明英宗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虜。後來,出使瓦剌的錦衣衛把明英宗的口信帶回國,說國家不能一日無君,皇位要由他的弟弟來接掌。

    你看,錦衣衛作為皇帝的個人工具,他們的權力不是政府系統賦予的,而是皇帝特許的。他們作為皇權的觸手,伸到國家權力系統的各個角落。我們在看到錦衣衛飛揚跋扈的時候,不要忘記,它的背後,其實是皇權的不斷膨脹。

    前面說了,錦衣衛是皇帝的私家班底。這樣的話,錦衣衛不僅可以代表皇帝在臺面上跟大臣掰手腕。背地裡,錦衣衛還能作為“工具人”,滿足皇帝的各種特殊需求。這是錦衣衛帶給老朱家的第三項收益。

    比如,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跟大臣關係不太好,錦衣衛就經常會扮演打手的角色,給大臣打板子。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是個財迷,據說,他讓人在皇宮內刨了個大坑,然後把搜刮來的財富都放進去。這個時候,錦衣衛的第一要務是幫皇帝四處攫取財富。明朝第十位皇帝興趣太廣泛,比如喜歡豢養男童、養珍禽異獸、玩軍事遊戲,錦衣衛就得跟著皇帝搞角色扮演。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就是那個最後在煤山上吊死的崇禎皇帝,因為對朝臣充滿猜忌與怨恨,錦衣衛成為他洩私憤的工具。

    看起來,朱元璋留下的這筆資產,的確給老朱家帶來很多便利。不過,既然是資產,有收益,那就必然有成本。

    第三部分

    最後,我們看一下,錦衣衛這種專制資產,會讓明朝揹負什麼樣的成本。

    最直接的一項成本,是沉重的財政壓力。 錦衣衛相當於是在國家正常的秘書、司法、軍隊系統外,皇帝又搞了一套私人班子。而且因為他們為皇帝直接服務,所以皇帝在他們身上花錢,就更不吝嗇。朱元璋統治後期,錦衣衛的規模迅速壯大,比如,在洪武二十四年,錦衣衛增加了馴象、屯田、馬軍左、馬軍右4個千戶所。聽名字你就知道,他們主要負責給皇帝養馬、養大象這些。在明朝,一個千戶所有一千一百多人。增加4個千戶所,會給財政增添明顯的壓力。發展到後來,這種情況更加嚴重,錦衣衛至少下轄17所,也就是接近兩萬人。而成為錦衣衛成員,他們的田賦可能會減半,這相當於吃飯的人多了,交糧的人少了,財政負擔進一步加重。 除了日常俸祿,按照習慣,錦衣衛只要立下微末的功勞,比如抓了兩個盜賊,看在皇帝的面子上,也得給賞賜。每到這個時候,負責管錢的戶部官員心裡都在滴血。如果遇到大型工程動工,情況更嚴重。當紅錦衣衛高官一般都會奉旨督造,這時,他們不僅可以利用機會向戶部索要更多銀子,還能收取鉅額賄賂,而且在工程完工之日,他們往往還會加官晉爵。 由於錦衣衛是個肥差,很多權貴人家,甚至皇親國戚都想擠進去,分享權力和財富,這就給官僚系統造成很大幹擾。這是錦衣衛帶來的第二個專制成本。 在任的錦衣衛官員會提拔自己看好的下級,或者把自己的親屬拉入錦衣衛系統。前面說過,錦衣衛官員的選拔是很嚴格的。但是,因為有這層原因,兵部在選人的時候,迫於錦衣衛官員的壓力,不得不降低考核標準。到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的時候,錦衣衛甚至一度取消五年一次的軍政考選。其結果是,錦衣衛系統和官僚系統進一步混亂。 而且,錦衣衛還會成為,皇親國戚、勳臣子弟的養護所。靠著父輩在錦衣衛當差的功績,這些人會在錦衣衛系統裡混個編制。後來,皇帝也把錦衣衛的一些職務,作為一種賞賜,透過這種利益共享的方式來穩定朝綱。

    有了好吃好喝好前途,錦衣衛就一定會聽話皇帝的話嗎?

    這就要說到錦衣衛給明朝帶來的第三項專制成本,加重了皇帝的管理負擔,加劇了國家的權力鬥爭。

    明成祖朱棣很喜歡一位錦衣衛官員,他叫紀綱。每當遇到比較敏感又有油水的案子,都交給紀綱處理。只不過,紀綱越來越驕橫。一次,一名宦官激怒了朱棣,皇上下令用“棄市”的刑罰處死他,也就是在大眾集聚的鬧市,執行死刑。紀綱這時動了壞心思。他先把這位宦官邀請到自己家,用酒肉招待他,告訴他,只要把錢都交出來,就一定會請求皇上赦免他的罪行。等他把這位宦官的錢財榨乾了,紀綱就挑個日子在街市上把他處死。而在此之前,處死這位宦官的報告早就呈給了皇上了。紀綱還曾經偽造詔書,勒索過食鹽、牛車,甚至官府的船舶。後來,他竟然收藏龍袍、王冠,在家裡要求別人稱呼自己萬歲。甚至,他還養了很多亡命之徒,囤積了許多刀甲弓弩。只不過,他再怎麼算計也算計不過造反起家的朱棣。沒等紀綱起事,朱棣就把他剷除了。

    雖然朱棣的生命沒有受到傷害,但這件事情讓朱棣對錦衣衛也產生了嚴重的不信任。要想皇位穩固,他必須要想個辦法,讓錦衣衛能為自己所用,又不會背叛自己。怎麼辦呢?他打算找到一些可以信賴的代理人,幫自己盯著錦衣衛。你肯定想到了,這就是離皇帝最近的那群人,宦官。其實,明成祖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他就很擅長使用宦官,在建文帝身邊安插人手,刺探情況。東廠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設立的。所以,我們有的時候感覺東廠的權力更大,無比威風的錦衣衛竟然在宦官面前哆哆嗦嗦的。這就是因為,東廠的出現原本就是為了監督、制衡錦衣衛的。

    錦衣衛是皇帝培植起來的,皇帝都會對他們不信任,那我們試著想一下,是不是有朝一日,皇帝連東廠也會不信任呢?

    確實是這樣。遇到這種情況,後代皇帝就如法炮製,再培植一股勢力。明朝第八位皇帝,明憲宗就設立了西廠,讓他寵信的宦官監視東廠、錦衣衛以及百官。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又設立了一個內行廠,偵緝範圍更大,除了監視錦衣衛、東廠和西廠,還監視普通的臣民。

    你看,在追求集權的驅動下,明朝的國家肌體變得越來越臃腫、病態。對於國家系統來說,錦衣衛本來就是個腫瘤,不屬於的正常軀體,而宦官的加入無異於增生了新的腫瘤。錦衣衛、宦官和各個派系的大臣糾纏在一起,給明朝統治造成巨大的專制成本,加劇了明朝滅亡。

    明朝是被李自成滅掉的,很多士大夫說“明不亡於流寇,而亡於廠衛”。這當然是士大夫在努力撇清自己的責任,但這句話不斷被人引用,我們也能感受到作為皇帝的權力工具,錦衣衛和宦官群體,給老朱家帶來多大的專制成本。

    總結

    最後,我們來算一筆賬,如果錦衣衛是一皇帝的專制資產,那這筆資產帶來的收益和成本,哪個更大?

    由於這筆資產是皇帝的私產,所以收益和成本問題,會受到皇帝個人價值判斷和統治能力的直接影響。明朝前期的明太祖和明成祖是明朝的奠基人,他們的能力很強,在當時,國家的穩定存續也是皇帝的第一要務。所以,錦衣衛在他們手裡,能較好地發揮穩定統治秩序、鞏固皇權的作用。但老朱家的天下坐久了,錦衣衛就慢慢成為皇帝滿足個人慾望的工具。同時,皇帝為了鞏固權力,啟用了宦官群體,用來對沖錦衣衛帶來的不確定性。但這卻加重了明朝王室的負擔,擾亂了政治秩序,加劇了明朝的衰落。到這個時候,專制成本已經超出了專制收益。

  • 3 # 白羽居士

    在我們看到電影、電視劇中對於明朝的錦衣衛的評價時,往往有一個常用的名詞來形容這個機構“惡名昭彰”。那麼這個獨特的機構為什麼能夠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一直存在,而沒有被取消,自然是有著其存在價值和意義。這個對明朝政治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力的機構並不是以其殘酷就能簡單的說明情況。

    一些現代穿越類小說《步步生蓮》、《官居一品》、《錦衣當國》、等穿越小說中,主角往往都控制錦衣衛系統為跳板,進而成為手握重權的存在。白羽最愛的《慶餘年》中,現代穿越者葉輕眉就幫助慶帝一手打造了這個特刑機構,其子範閒也利用這個機構在慶國世界中呼風喚雨,因此透過對明朝錦衣衛的設立背景和職責的瞭解,可以分析出錦衣衛的政治生存的變化,對今後的繼續解析《慶餘年》中的鑑查院系統起到一定幫助作用。

    一、 錦衣衛的建立背景

    自從人類社會樹立王權的那一天起,專制就成為了皇權的代名詞。如同許多勵精圖治的開國皇帝一樣,明太祖的治國理想也是使自己的臣民“有城廓之可守,田土之可耕,城市之可利,婚姻仕進之可榮。”在老朱看來,去完善和鞏固一個由“小農經濟”決定而產生的封建社會形態,是他的理想目標。

    然而,歷史的發展並不像封建帝王們所期望的那麼完美。人民或多或少在意識和行為上的反抗,總是使得封建帝王們非常焦慮。同時,封建帝王們需要依靠刑罰和特殊手段來不停地修補底層群眾在反抗過程中對專制體制撞擊所造成的裂隙。

    就當時的社會環境來看,北方還有大批蒙元的殘餘勢力,剛剛平定的南方還有不少地方豪強並不認可貧民出身的朱元璋,就連京師也不平靜。

    明史記載:太祖行京城中,聞一老嫗密呼之為老頭兒,因大怒,亟傳令五城兵馬司總,諸軍至,曰:“張士誠小竊江東,吳民至今呼為張王。今朕為天子,而此邦居民呼朕為老頭兒,何也?”即命籍沒民間甚眾。”

    好嘛,老朱長著一張正宗的豬腰子臉,被一箇中年婦女喊了聲“老頭”居然很不開心?事後還動用了五城兵馬司,搞出這麼大陣仗,不知道的還以為張士誠從陰間殺回來了,不禁讓手下有種殺雞用了牛刀的錯覺。

    看來這個“大腳馬皇后”的傳說,還真不是小說家的杜撰。如果說民間的小活動讓明太祖有些許煩惱,然而隨著政局逐步穩定,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就開始顯得較為突出。那麼加強中央集權、樹立皇權的絕對專制權威才是明太祖最迫切的渴望。

    此時的大明朝堂之上,以李善長為代表的淮西功臣集團同劉基為首的浙東集團鬥得不可開交。而在外領兵打仗的將軍們也恃功而驕,一定程度上抵制朝廷的詔令,這一切也加重了朱元璋的猜忌和疑心。

    朱元璋其實也曾試圖效法“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勸退手下的驕兵悍將們,但除了老實人湯和看穿了他的用意而告退之外,其餘的勳戚們把杯中的酒喝了,兵權是堅決不交的。平日裡倚仗軍功更加多行不法。於是洪武年間大案迭起,“胡惟庸案”、“郭桓案”、“藍玉案”中,七八萬人被蔓瓜抄牽連丟掉性命,明朝初年的功臣集團基本被一網打盡。

    二、 錦衣衛的設立

    一般情況下,位於高高在上的皇帝而言,他所得到的資訊在經過龐大地官僚體系層層塗抹和粉飾之後,已經與事實真相相距甚遠了。從明朝的政治設計來看,由都察院派遣御史,由通政司直接上奏和六科給事中在對六部的監理過程中能夠傳遞大部分政務資訊。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全部的問題。 這是由於以都察院、六科給事中、通政司為主體,由普通官僚組成的專職的資訊蒐集體系對於幅員遼闊的明王朝來說,區區的數百人所能發揮的作用很是有限。

    大量的社會弊端和各級官員的不法行為或出於私情或出於其它官僚階層內部原因而被隱瞞,無法如實上達於皇帝面前。如此長久以往地發展下去,其結果就是官僚體系徹底腐朽而導致統治體系的垮塌。

    所以,精明的朱元璋就把建立錦衣衛這個特務體系提上日程。在朱元璋處心積慮幹掉了宰相胡惟庸之後,直接對六部等級和對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為核心的司法監察體系進行了一系列嘗試性地機構調整。直接目的在於將行政權、司法權、監察權全部收歸於皇權的掌控之下。

    在廢除丞相制度之後,對下情的瞭解程度才是皇權能否得以擴充套件的關鍵因素。如果廢除丞相制度是擴充套件皇權的第一步驟,那麼瞭解和監視下層的情報工作,就成了第二步驟的指導原則。被朱元璋時常掛在嘴邊的“察微”,就是為特刑機構就是其具體化的物質準備。擴充套件資訊來源渠道對位於統治體系最高層的皇帝來說就顯得有特別的意義。

    洪武十五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被平定。朱元璋一看,時機成熟了。四月,明太祖取消親軍都尉府和儀欒司,改置錦衣衛。在七至九月重定科舉取士的政策,並從吏部選拔的三千七百多人中選出優秀者授官。十月,罷御史臺,設立都察院。十一月,以邵質、吳伯宗、宋鈉、吳沈四人為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

    據《明會典》、《明史》所記載,錦衣衛首要職責為“凡朝會、巡幸、則具鹵簿儀仗,率大漢將軍(共一千五百七名)等侍從扈行。宿衛則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籍、視牲,則服飛魚服、佩繡春刀,侍左右。”此外,還擔負“盜賊奸究,街塗溝洫,密輯而時審之”的職責。錦衣衛下領十七個所和南北二個鎮撫司。中、左、右、前、後五所領軍士,分為十個司:鑾輿、擎蓋、扇手、施節、幢幢、班劍、斧錢、戈戟、弓矢、訓馬。六個親軍所,其職為分領將軍、力士、軍匠。

    錦衣衛有南北兩個鎮撫司,南鎮撫司設立稍早,掌本衛刑名,兼理軍匠(先進武器的研發和製造)。北鎮撫司則主要負責偵緝任務和掌管詔獄。也就是說,錦衣衛中真正擔負偵緝等特刑任務的是其實是北鎮撫司。

    如果對照《慶餘年》的鑑查院體系,朱格領銜監察百官的一處,資訊彙總和整理的二處,負責收集敵國情報的四處,黑騎大軍為主力的五處,擅殺暗殺的六處,案件調查的七處都屬於的北鎮撫司。由費介負責開發製造軍器和毒藥的三處和負責宣傳公關、法律事務的八處屬於南鎮撫司。

    從各大處的排名來看,帝王們對六部衙門及其高階官僚更是監控的重點目標。在此過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皇權滲透到行政、監察、立法的各個方面中去。錦衣衛(鑑查院)的成立,正是皇權向行政、司法、監察領域進行深入和掌控計劃的一部分,是帝王對王朝的官僚體系實施有效監控的一個過程。

    白羽點評:中國曆代的統治者在鎮壓一切暴動和反抗,維護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保障其所制定的統治秩序中,非常注重以嚴刑峻法作為手中首選的工具。無論是錦衣衛還是鑑查院,對於統治者來說,皇帝個人的操守在直接影響統治秩序的同時,也制定廠衛等特刑機構的行為範疇。像洪武、永樂這樣的專制君主利用錦衣衛進行偵緝及加強中央統治,加強皇權的需要。像宣德、成化、弘治那樣的守成之君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維護皇權現有水平和平衡政治體系上,像正德、萬曆、天啟為代表的恣意胡為的君主,則更多出於個人目的而濫用皇權。假若皇權為虎,則廠衛便如其爪牙,反對皇帝濫政的官民人等必定成為利爪之下的犧牲品。

  • 4 # 季我努學社

    明代的錦衣衛初設於洪武朝,全稱為錦衣衛親軍指揮使司,是天子諸衛之一。太祖朱元璋最初設立錦衣衛,專司鹵簿(即皇帝儀仗)。是時明初得國,天下未定,太祖以亂世宜用重典,以錦衣衛稽查官民,有罪即下獄,自此,錦衣衛始參與刑獄事。洪武二十六年,太祖以天下基本安定,朝廷宜實行寬政,曾下令焚燬錦衣衛刑具,詔令內外刑獄均由三法司審理。

    朱元璋

    建文朝錦衣衛並無太頻繁活動,但之後的永樂朝錦衣衛又在朱棣的手中復起。明太宗永樂皇帝比較重視錦衣衛,引以為心腹爪牙,錦衣衛分南北兩鎮撫,南鎮撫管理本衛刑獄兼管軍匠,北鎮撫則掌詔獄,使用嚴刑峻法,稽查官民,同時負責收集民間情報,算是明代的特務機關。

    錦衣衛的長官為指揮使,永樂朝首任指揮使為紀綱,就是一個酷戾之人。其下設同知、僉事、鎮撫司鎮撫等官,並有官校。錦衣衛不像其他衛所額員有限,它為了便於偵查活動,遂僅一衛,但屬下頗眾,並一直在發展,到明武宗正德朝時,錦衣緹騎人數達五、六萬人。明中期以後,又多有勳戚子弟入錦衣衛,最多佔額達數千人。

    朱棣

    不過逮至明中葉,東廠、西廠先後設立,錦衣衛的勢力較以前有所下降。東、西廠與錦衣衛有時聯合行動,共同承擔稽查百官的職責,但其內部有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兩廠一衛即是皇帝耳目,又是一種平衡手段。

    電影《錦衣衛》劇照

    值得注意的是,錦衣衛直接聽命於朝廷,獨立於帝國正常的司法體系之外,是明代帝王極權的有力工具。錦衣衛幾乎參與明代絕大部分涉及高官、謀反的答案,也以手段酷烈著稱,其中不乏很多冤獄。不過,國家有監察和情報機關本身沒有錯誤,只是錦衣衛是極權時代的產物。

    以上是我的回答,請老師及同學們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張廷玉:《明史》

    《明實錄》

    白壽彝:《中國通史》

  • 5 # 方捲毛

    題主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明朝時期,所設立的錦衣衛該承擔怎樣的職責?

    大家都知道錦衣衛,在各大古裝劇中是經常出沒的,這些人都是飛簷走壁,以一敵十的高手。

    明朝的錦衣衛初設於洪武朝,全稱為錦衣衛親軍指揮使司,是天子諸衛之一,這個機構是皇帝的直接力量,主要是蒐集情報,完成一些不為人知的任務,也是皇帝的暗衛之一,保護皇宮的安全,專屬皇帝調遣,也只聽皇帝一個人的命令。

    錦衣衛的前身是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來改制成為錦衣衛,首領被稱為“錦衣衛指使”一般是皇帝親信的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錦衣衛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在內,並且對他們進行不公開的審訊。

    錦衣衛可以理解為國家特務情報機關,起初朱元璋建立錦衣衛是為了鞏固大全,駕馭那些心懷不軌的臣子,正是這些錦衣衛的存在,可以說是令明朝許多大臣們談虎色變。

    錦衣衛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有自己的監獄,被錦衣衛抓進北鎮撫司,那可就回吃盡苦頭,令牌一出,誰敢不給面子。

    在明初四大案中,錦衣衛是相當的活躍,錦衣衛的可怕之處在於,他們不受司法機關的管轄,可以自己抓捕犯人,並審判判刑。

    不過這支本來看似前途無量的機構,因為朱元璋後來認為錦衣衛濫用職權,將其廢除。

    後來在朱棣繼位之後,又重新設立了錦衣衛,一直到後來南明朱由榔的指揮使被殺,錦衣衛才算是正史退出了歷史舞臺。

    清朝也曾經設立過錦衣衛,不過僅僅存在一年就消失了。

  • 6 # 鹹魚專撕雞

    作為明朝的特色統治標誌,一日明朝一日錦衣衛,明朝不滅錦衣衛不絕。

    錦衣衛是直接受控於皇帝的機構,可以直達天聽,明面上負責皇帝的儀仗、保衛工作,暗地裡掌控著偵查、逮捕、審問的職責。

    錦衣衛可在皇帝的命令下,跨越任何行政機構,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更可以進行不公開的秘密審訊。

    錦衣衛巨大的權力本身就是對明朝法制系統的破壞,同時還會滋生腐敗。明成祖朱棣時期錦衣衛就成了朱棣排除異己的工具,面對忠於前任皇帝朱允文的大臣,在朱棣授意下錦衣衛都指揮紀綱進行了一系列栽贓迫害。

    巨大的特權使紀綱肆意妄為,在抄了原晉王、吳王家產後,紀綱私自帶走了兩王衣袍、王冠在自家穿王袍、大擺筵席當自己是王肆意炫耀,後來被告發,朱棣當天就將紀綱處以磔刑。

    紀綱案使明朝皇帝警惕,後來就設立了和錦衣衛對立的東、西廠以達到平衡權力,方便皇帝統治。

  • 7 # 蘭州李永平

    錦衣衛為國家特務情報機關,朱元璋建立錦衣衛是為了鞏固自身統治利益,駕馭那些心懷不軌的臣子,正是這些錦衣衛的存在,可以說是令明朝許多大臣們談虎色變。錦衣衛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有自己的監獄,可以獨立辦案,凌駕於其他國家機構之上。

  • 8 # 青瓷雅居

    前蘇聯在斯大林時代的“內務人民委員會”乾的事情基本上就和“錦衣衛”一樣了。後期“錦衣衛”還成了明朝蔭封制度的重要組成。安插了大量“閒人”。動不動就蔭你兒子,孫子一個錦衣衛百戶。錦衣衛是有明一代控制和迫害大臣的工具。

  • 9 # 3654541

    錦衣衛是由拱衛司變化而來的,再之後又將其改名為親軍都尉府,專門管理著皇帝的儀仗和侍衛。當時的朱元璋,為了能夠保住自己的地位,於是重新建立了一個軍事機構,稱就是錦衣衛。他們這些人的責任就是掌直駕侍衛,巡查或緝捕人員。他們這些人只聽皇上的命令。所以當時錦衣衛的首領是皇帝的心腹。當時的朱元璋還將偵察,審問諸如此類的這些權利,全都交給了錦衣衛。那個時候,錦衣衛也成為了一個獨立成朝堂之外的機構,但後來朱元璋為了鞏固朝堂,將這個機構又廢除了。在明成祖朱棣上位以後,因為是篡位,所以心裡非常的不安,於是就又恢復了錦衣衛這個機構,以此來保護自己的安全。

    當時錦衣衛的權力只在皇帝之下,他們只要有懷疑的人就可以隨意逮捕。不管他當時是在朝廷裡擔任什麼職位,只要惹到錦衣衛,就沒有好的下場。錦衣衛他們這些人還可以,隨意的公開審訊之後處理掉他們。所以除非有皇帝的命令,否則很難有人活著走出錦衣衛的大牢。

    錦衣衛除了這些以外,他們的主要職責還要替皇帝收集情報,策反敵軍的將領等等,但是這些事她們做的卻非常少,他們這些人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朝廷內部的政治鬥爭之上。

  • 10 # 煮酒君

    有關明朝的影視劇中,往往少不了錦衣衛的身影。錦衣衛往往處在暗處,非常神秘,他們是皇帝最信任的耳目,是安插在各種隱秘之地的特種人員。對外戰爭中,他們蒐集了大量情報,而他們的首領——指揮使甚至擁有逮捕任何人並進行不公開審訊的權力。

    那麼,明朝為什麼要設立錦衣衛,錦衣衛的職責是什麼呢?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推行了很多嚴苛的法令來穩定社會秩序。然而,貪汙腐敗等現象還是在私下進行著,加上胡惟庸案、藍玉案等大型的"疑似"謀反事件,株連其中喪命的人以萬計。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文武百官的控制和鞏固新生政權,朱元璋設立了錦衣衛。

    洪武十五年(1382 ),朱元璋正式設立錦衣衛,並賦予他們巡視宮廷、守夜值宿;偵察百官、緝捕不臣;掌管詔獄、審訊處決等職權。為了能夠更加簡潔明瞭地辦事,朱元璋還設立"南北鎮撫司",授權錦衣衛可以跳出司法機構的限制,獨立行事。

    錦衣衛進行監視大臣的任務,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宋濂的故事了。宋濂是開國元勳、朝廷重臣,他出身貧寒,性格非常質樸,朱元璋問他的事情他都如實回答,即使是家事也從不隱瞞。他曾經對別人說:"君猶父也,天也,其可欺耶?"

    有一天,朱元璋問他:"昨日飲酒否?座客為誰?饌為何物?"宋濂如同往常一樣誠實地回覆後,朱元璋大笑著說:"卿飲時,朕令人視之,果如卿言,卿信不欺我。"宋濂在家中飲酒,朱元璋派人去監視,甚至有傳言說,朱元璋讓監視者把宴會的圖畫畫成了畫給宋濂看。這一行動,很明顯就是錦衣衛所為。

    洪武二十年(1387 ),朱元璋漸漸發覺錦衣衛開始濫用職權,仗著皇帝的信任而胡作非為,於是他便下令燒燬錦衣衛的用刑器具,將他們所抓的犯人移交司法機構,將錦衣衛的權力回收,並交還給三法司等相關部門,正式廢除了這一制度。

    明成祖時,篡逆稱帝的朱棣面臨著朝野內外的巨大輿論壓力,於是恢復了錦衣衛,又將詔獄之權盡數交給北鎮撫司。錦衣衛的權力不斷擴大,成為皇帝最為依仗的機關。後來,朱棣認為總部設定在宮外的錦衣衛排程不夠方便,加上自己對宦官的信任,便在宮內設定了東廠,一方面,這也能夠起到監視和節制錦衣衛的作用。

    此後,錦衣衛和東廠開始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對立時期,二者被並稱為"廠衛"。不過隨著劉瑾、魏忠賢這樣權勢滔天的東廠統領出現,錦衣衛逐漸式微,在鬥爭中處於下風,甚至時不時會附庸東廠以求自保和發展。

    南明永曆十五年(1661),明朝最後一任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在"咒水之難"中死於緬甸軍之手,宣告了明朝錦衣衛制度的正式滅亡。清朝的錦衣衛則只存在了一年,便被"鑾儀衛"所代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曾紅遍網路的“犀利哥”現在生活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