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心理問題早點去看心理諮詢能更快更好的解決。花錢少,時間短,效果好。 有些心理問題積累太久,很容易發展成心理疾病。到時候再去解決,花錢多,時間長,效果還不好 為什麼問題輕時不解決,非等嚴重了才去解決呢?
4
回覆列表
  • 1 # 廣西小利

    誤區一心理諮詢就是聊天

    心理諮詢不同與一般意義上的聊天,儘管心理諮詢的方式主要是談話,但心理諮詢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有社會學、醫學等方面的知識,有嚴格科學的理論體系和操作規程,從而達到解決心理問題的目的,幫人解除心理危機,促進人格的發展。這完全不同於朋友聊天、親友的勸解安慰、老師的教育、領導的思想政治工作。

    誤區二誰都能當心理諮詢師

    如同誰都不能隨便開汽車一樣,心理諮詢師應經過嚴格的訓練與考核,取得管理部門的許可證才能上崗。按照發達國家的要求,一名合格的全資心理諮詢師應基本具備心理學、醫學博士學位,經過嚴格的實習訓練,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透過認證資格考試,在上級督導老師的指導下才能獨自開業。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目前尚沒達到發達國家的要求,差距非常的大,只能降低標準啟用一些熱愛心理諮詢並基本具備心理諮詢素質的人才,逐步培養心理諮詢高階專業人才,爭取早日與國際標準接軌。

    誤區三我的心理素質好,不需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的作用和任務不僅僅是解決你的心理危機和一大宗的心理問題。無論你多麼的堅強、聰明、正直、熱情和博學多識,你都不可能十分的瞭解自己,你需要從其他人那裡瞭解自己。你不可能每時每刻的反省自己,也不可能始終站在局外人的立場審視自己。從別人那裡瞭解自己可能得到錯誤的暗示。心理諮詢是一面比較標準的鏡子,可以不變形的從各個角度正確瞭解自己。正確的瞭解自己可以揚長避短,促進人生髮展與成功。

    誤區四心理諮詢師能看透我的想法,知道我的過去和未來

    有人犯把心理諮詢簡單化的錯誤,也有的犯把心理諮詢過分複雜化和神秘化的錯誤.個別人把心理學等同於神秘學說,如同算命先生、占卜、特異功能等,現在市場上有利用電子計算機打著心理測驗的幌子進行騙人,有的人故意讓心理醫生去猜測自己的心理活動,並以此來衡量心理醫生的水平高低等等。心理醫生除了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與一般人不同外,並無其他特別之處。心理醫生有經過訓練的良好觀察力,知道心理活動科學規律並有非常客觀的邏輯分析能力,可以判斷某些潛意識的心理活動,但這一切都必須來自真實、客觀、全面的資料。心理醫生自己不能、也不能借助高科技的儀器瞭解到具體的想法。最先進的測謊儀也無法測出具體的思維細節,人們對大腦的認識遠遠落後於對最最複雜電子計算機的認識,心理世界的複雜程度不是現代人所想象的。對待心理諮詢必須有科學的思想。

    誤區五去做心理諮詢丟人

    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許多客觀因素的限制,人們對自己的心理世界還不太瞭解,許多人還分不清“神經”與“精神”、“精神”與“心理”以及“思想”區別。對心理諮詢的懼怕與懷疑可能源於對“精神病”的無知,去心理諮詢怕被當成“精神不正常”看待,心理問題當成“心理病態”、“思想問題”。有時可能輕微的心理問題不加以科學解決,造成最後發展成重型精神病。“捂”著、“瞞”著的讓心理問題任其發展,實在悲哀。心理諮詢是促進人的成長與發展的最佳途徑之一,是預防心理障礙有效方法,是提高生活質量實現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心理諮詢的最基本原則裡面包括“絕對保密”,你可以把內心世界坦誠給心理醫生,心理醫生會給予精心的維護保養。心理諮詢將使你遠離愚昧及封建迷信,接受現實、挑戰自我。認為“看心理醫生丟人”的人是軟弱的人,是不敢接受自我與現實的人,其心理也不太健康。現代有進步思想的人已經毫無顧慮的走進心理諮詢室,充滿信心的走向成功的未來。

    誤區六心理諮詢不應該收費或少收費

    心理諮詢是助人的事情,是為了幫助人們解除心靈的痛苦,是做善事,而且沒有多大的成本,所以不少人認為應該是不收費的。現代人儘管理論上知道時間和知識是有價值的,但由於這些是無形的東西,加上內心深處傳統思想影響,許多人需要心理諮詢,但是卻不願付費。國外心理諮詢是非常昂貴的消費,中國的收費卻很低廉,以至許多心理醫生不能以此為生,成為影響中國的心理衛生事業發展的原因之一。

    誤區七心理諮詢應該一次解決問題

    許多初次心理諮詢的人都幻想心理醫生能夠一次把自己長期的壓抑與痛苦一掃而光,撥開心靈迷霧,遠離煩惱與困惑,重見真我的藍天,還我輕鬆心情與振奮的鬥志。然而心理醫生不是什麼神仙,更無什麼超出常人的功夫,“解鈴還須繫鈴人”“神經”心理諮詢是正常緩解心理壓力與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好辦法,幾乎每個人一生中都需要心理諮詢,但現實中還有不少網友對心理諮詢存有一些認識誤區。

    在中國心理諮詢相對來講還算剛起步,無論是從事這項事業的人,還是廣大需要心理諮詢的民眾都需要有一個相當長的認識與接受過程。不可否認的是心理諮詢有廣大的市場與美好的發展前景。毫無疑問,健康的心理對個人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講都是非常重要。

  • 2 # 紫芸萱

    很多人都覺得去做心理諮詢就證明自己是一個心理有問題的人!所以一說做心理諮詢就很排斥,甚至有人把心理有問題的人都視為神經病!其實不是這樣,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存在心理上的問題,只是有些人會調節,而有些人容易陷入心理盲區鑽牛角尖,最終造成抑鬱,多疑,狂躁!在自己無法緩解這些問題的時候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你走出困境!心理諮詢不僅僅是緩解壓力,還有很多的用處,現在比較常用的還有兒童心理諮詢,職場心理,社交心理,可以說心理學是廣泛的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不能以為做個心理諮詢就是有病,誰沒病,想想自己有沒有喜歡反覆洗手,過度的要求完美,出門後總覺得門鎖沒有鎖,孩子有沒有不愛與人交往,甚至有些嚴重的比如家庭暴力,虐待小動物,這些都是心理出現問題的表現!在我們成長的環境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的解決長期以往就會變成嚴重的心理疾病!就像家裡的垃圾桶不及時清理就會滋生細菌影響我們的健康,所以綜上所述,適當的心理諮詢就是清理心理垃圾的舉動,我們該接受而不該扭曲這種行為!

  • 3 # 莊周夢蝶

    誤解之一就是過度依賴、相信心理醫生,把他當成了救世主,心裡有一點波動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找心理醫生傾訴。其實心理醫生只能起到舒解、傾聽的作用,真正治癒你的,是你自己。你必須要相信自己,要善於自我剖析。經歷的多了,你真的會發現,一切,只能靠你自己解決。

  • 4 # 霍體清

    人們對心理諮詢有哪些誤解?

    心理諮詢是一個新興的職業,無論是從業人員,還是普通的老百姓,都存在這一些誤區,導致影響了這一行業的健康發展。

    從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有的認為心理諮詢就是聊天,沒什麼用,聊天誰不會,幹嘛要花錢去聊。還有的認為諮詢就是說話,說話不該這麼高費用,不理解心理諮詢是一個高技能的工作,對心理諮詢師的要求很高。有的認為我既然花了錢,你必須讓我康復,而忽視了自己努力對症狀緩解的作用。

    一些從業人員對雖然有心理諮詢師從業資格證書,但也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造成諮詢效果不好,如有的諮詢師認為,來訪者有症狀不用去理會,慢慢就好了,聽著好像對,但是作為很痛苦,很害怕的來訪者來說,根本做不到,並且越這樣感覺症狀,越害怕,越嚴重。有的諮詢師過分強調來訪者自身的能動作用,而忽略了諮詢師自己對問題具體分析,給出合理建議的作用。

  • 5 # 友益多

    有些人由於被心理諮詢師誤導認為透過心理諮詢就能搞定抑鬱症,說什麼心病要靠心藥治即靠心理醫生或心理諮詢師來治。殊不知,輕度或個別中度的抑鬱症透過心裡諮詢可能會消除(看患者配合程度,且時間長),但多數中度和所有重度單靠心理諮詢是搞不定的,因為心理疾病已產生生理疾病如失眠,內分泌失調,頭昏眼花,腹瀉等,因此我倡導的是綜合治療法即: 看精神科醫生並吃藥+看心理醫生(合格的心理諮詢師)+做七個動(心動主動行動運動活動互動胃動)。堅持不懈的動加上吃藥和心理諮詢,三管齊下,才能有好的療效。要不復發,就要一直動(既使好了也要動,以避免復發,因複發率太高,70%左右,因為認為好了就不動了,結果又漸漸凍住了)。

  • 6 # 善本無界

    有以下幾點常見誤區,

    <心理諮詢就是聊天罷了,沒啥作用>?

    就像趙本山那樣,簡稱話聊,結果最後自己也抽了過去。

    心理症狀改善並非立竿見影的。

    就像看大病一樣,需要一定時間的治療,

    才能有所轉。

    而不是你頭痛,吃個止痛藥,那麼簡單。

    心理諮詢就像減肥一樣,基本沒有速成的方法。

    心理諮詢師以中立的、包容的、尊重的態度面對一些似乎難以啟齒的心理困擾。

    更看重的是共情的傾聽和有深度的反饋,這是沒有接受訓練的人很難做到的。

    <心理諮詢師可以看穿人的內心>?

    當然,他會敏銳地從你的片言隻語中,瞭解到一些普通人所察覺不到潛意識。

    <做心理諮詢,意味著自己是神經病>?

    “你神經病啊”,是人常用的罵人的話,

    是人都害怕被別人當成神經病,

    這也反映了人們對自己失控的恐懼,以及對被運離人群的強烈焦慮。

    生活裡,有大多數人是偷偷摸摸地去做心理諮詢的,生怕別人會知道,哪怕是自己的親人。

    跟得了性病,極其相似。

    真正神經病人,都在醫院接受治療,

    而你只不過心理有點亞健康,別太大驚小怪的。

    總體來說,心理諮詢並非萬靈藥,

    很多時候沒那麼神奇,

    他也只是掌握了一些面對痛苦的正確態度和方法,

    透過時間和精力的付出,來解決痛苦。

  • 7 # 六咖物語

    在中國目前心理健康還沒有真正被中國接受,就是覺得心理有問題也會因為隱私的緣故不會去檢查,中國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有待提高。

  • 8 # 影像茶屋

    誤解一:腦袋有問題

    這是對心理諮詢最常見的誤區。當我們說“心理諮詢”時,要分清兩個概念,即“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心理治療”針對的是我們常說的精神病人,如患精神分裂、抑鬱症、焦慮症的病人。但是“心理諮詢”的物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正常人,就是你、我、他。只要我們在生活、學習、工作、婚戀、人際交往、個人成長等方面遇到困惑、難題時(即一般心理問題,如因家庭糾紛、就業迷茫、個性衝動等引起的內心矛盾),自己不能很好地調整心態、緩解情緒,就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其實,心理諮詢是正常緩解心理壓力與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好辦法,去做心理諮詢並不代表你“不正常”、“思想有問題”,也並不“丟人”。相反,現在很多思想進步、開放的人已經毫無顧慮地走進心理諮詢室來促進個人成長。

    誤解二:一眼看穿我

    幾乎每個心理諮詢師或學心理學的人,都被問過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你是不是看一眼就知道我在想什麼?實際上,心理諮詢師並非“讀心神探”,不可能在不瞭解你的情況下知道你的所思所想。

    由於心理諮詢師接受過系統而科學的知識、技能培訓,他們瞭解人的心理、行為活動規律,加之長期諮詢實踐累積的經驗,心理諮詢師確實有更良好的觀察力、邏輯分析能力。對人的情緒和語言透露出的心理狀態更敏感,而這些都是基於客觀、全面的材料才能作出判斷的,並不能說“一眼看穿”而把問題簡單化、神秘化。

    誤解三:心理諮詢就是聊天

    表面上看,心理諮詢的主要方式就是諮詢師和來訪者的面對面談話,但這個聊天過程並不是隨意、漫無目的、“張嘴就來”的。 相比於家人勸解、朋友安慰、領導教育,心理諮詢師的“聊天”更專業,也更有針對性。一般來說,心理諮詢師初次接觸來訪者時,首先會詢問來訪者的主要困惑,再瞭解他的一般情況(如家庭、工作、生活、學業、人際關係等等)。對來訪者有了大概印象以後,針對某些人,諮詢師還會使用一些量表、測評來評估來訪者的主要心理問題,並初步診斷,然後制定諮詢或治療方案,而每一次的諮詢都是有目的的,都是要解決一個或多個問題的。

    諮詢師並不是人人都能做。他們首先要有深厚的心理學理論知識,為了和各行各業的來訪者建立關係,其他領域的知識也要有所涉獵。此外還要熟悉各種心理干預技術,同時還必須有更強大的內心、健全的人格,能透過自我疏導,以更好地接受別人的“心理垃圾”。

    需要提醒的是,當出現自覺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時,首先要到醫院相關科室做身體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重症的精神病需要在精神科醫師的指導下用藥治療,不能只靠單純的心理諮詢,若治療不當,很容易延誤病情,造成嚴重後果。

  • 9 # 心理諮詢師大盟

    1. 有“病”才去心理諮詢

    很多人覺得去心理諮詢的人都有“病”,會被人指指點點,而自己只不過是情緒不好,但還是個正常人,所以不需要去心理諮詢。

    當然,是否選擇心理諮詢是每個人自主的選擇。但有必要澄清的是,心理諮詢能在很多地方幫到我們,例如職場關係、婚戀關係、親子教育、情緒問題等。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問題,而處理好這些問題,可以幫助我們輕裝上陣,開足馬力經營自己的人生,而不被這些問題拖累。

    2. 心理諮詢師會“讀心術”

    的確,被一個陌生人看穿內心是一件沒有安全感的事情。但實際上,心理諮詢師並不能“讀心”,而只能依據你願意讓他看到的東西開展諮詢工作,換句話說,最瞭解我們的人永遠是我們自己。

    3. 心理諮詢師會替我解決問題

    很多人帶著具體的生活問題來見諮詢師,比如“是否應該和女友結婚”“該辭職還是創業”等,希望諮詢師給出一個萬全的解決方法。但心理諮詢師不可以這樣做,心理諮詢師會和你一起針對問題進行探索,而最終的決定則需要你來自主做出。

    4. 請心理諮詢師“說服”或者“分析”別人

    這樣的願望可以理解,但心理諮詢的物件是來訪者本人。

    5. 心理諮詢就是情緒安撫,沒有其他用

    很多人覺得心理諮詢就是找諮詢師安慰一下自己,沒有其他用。這樣的看法並不準確,傾聽是心理諮詢的必要部分。此外,諮詢師還會和來訪者一起探索,覺察自己的模式,進而做出有利於自身成長的改變。

    大家對心理諮詢存在誤解,至少說明心理諮詢的宣傳和科普還是有不到位的地方。我也希望自己能在這方面有所貢獻,使心理諮詢幫到更多人。

  • 10 # 英語老師Sue

    誤區一:腦袋有問題

    這是對心理諮詢最常見的誤區。當我們說“心理諮詢”時,要分清兩個概念,即“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心理治療”針對的是我們常說的精神病人,如患精神分裂、抑鬱症、焦慮症的病人。但是“心理諮詢”的物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正常人,就是你、我、他。只要我們在生活、學習、工作、婚戀、人際交往、個人成長等方面遇到困惑、難題時(即一般心理問題,如因家庭糾紛、就業迷茫、個性衝動等引起的內心矛盾),自己不能很好地調整心態、緩解情緒,就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其實,心理諮詢是正常緩解心理壓力與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好辦法,去做心理諮詢並不代表你“不正常”、“思想有問題”,也並不“丟人”。相反,現在很多思想進步、開放的人已經毫無顧慮地走進心理諮詢室來促進個人成長。

    誤區二:一眼看穿我

    幾乎每個心理諮詢師或學心理學的人,都被問過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你是不是看一眼就知道我在想什麼?實際上,心理諮詢師並非“讀心神探”,不可能在不瞭解你的情況下知道你的所思所想。

    由於心理諮詢師接受過系統而科學的知識、技能培訓,他們瞭解人的心理、行為活動規律,加之長期諮詢實踐累積的經驗,心理諮詢師確實有更良好的觀察力、邏輯分析能力。對人的情緒和語言透露出的心理狀態更敏感,而這些都是基於客觀、全面的材料才能作出判斷的,並不能說“一眼看穿”而把問題簡單化、神秘化。

    誤區三:心理諮詢就是聊天

    表面上看,心理諮詢的主要方式就是諮詢師和來訪者的面對面談話,但這個聊天過程並不是隨意、漫無目的、“張嘴就來”的。 相比於家人勸解、朋友安慰、領導教育,心理諮詢師的“聊天”更專業,也更有針對性。一般來說,心理諮詢師初次接觸來訪者時,首先會詢問來訪者的主要困惑,再瞭解他的一般情況(如家庭、工作、生活、學業、人際關係等等)。對來訪者有了大概印象以後,針對某些人,諮詢師還會使用一些量表、測評來評估來訪者的主要心理問題,並初步診斷,然後制定諮詢或治療方案,而每一次的諮詢都是有目的的,都是要解決一個或多個問題的。

    諮詢師並不是人人都能做。他們首先要有深厚的心理學理論知識,為了和各行各業的來訪者建立關係,其他領域的知識也要有所涉獵。此外還要熟悉各種心理干預技術,同時還必須有更強大的內心、健全的人格,能透過自我疏導,以更好地接受別人的“心理垃圾”。

  • 11 # 大地諮詢

    估計一般人對心理諮詢的誤解還是很多的,對心理學的認知應該比較狹隘,集中在精神病,抑鬱症這方面。有這種心理是因為人的僥倖心態,總以為自己能調理好,或者不會像那一方面發展。和人的身體狀態一樣,小病熬成大病,大病熬成重病。還有一個觀念,他們認為在這一方面花錢是不值的,沒有在這方面花錢的意識。總的來說對心理疾病的危害認識不到位

  • 12 # 心理諮詢師王建芳博士

    誤區一:看心理醫生是很不體面的事情;

    在許多人眼裡,來詢者往往怕被別人認為患了精神病或是被當作怪人,去諮詢就是有見不得人的隱私或思想道德品質有問題,表露出情感的困苦是軟弱無能的表現。因而不少人寧願飽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也不願去求助於心理醫生。

    其實在人們眼裡的心理障礙、“隱私”等,在心理諮詢師看來往往就是大眾較普遍的心理障礙和癥結。諮詢師不會取笑你,併為你在心理保密。因而來詢者丟下包袱、充分信任諮詢師是診療的關鍵所在。在心理學界常引用這樣一個故事:一對西方男女青年約會,男方遲到了,當問及原因,說是去看心理醫生耽擱了時間,女方不但不責怪,反而更欣賞他,因為一來表明他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二來他有向上的精神,有改變生命質量的強烈願望,不願混混沌沌虛度一生。在中國,同樣的情形,女方則可能猜想男友是不是精神病人,會不會遺傳,我還跟他談下去嗎等問題。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認知,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誤區二:把心理學當作“算命學”

    有一則故事,兩個久未見面的老同學不期而遇,其中一個知道對方是心理醫生,就讓他算一算自己現在心中想些什麼。其實許多來詢者也有類似的心態。他們不願或羞於把自己的內心活動吐露出來,在他們看來,反正你是心理醫生,簡單說幾句,你應該能猜出我心中想些什麼,要不你就沒水平。可心理醫生並不是算命先生,他也沒有什麼特異功能,能看穿人的內心世界,他只是應用心理學現象及規律,對諮詢者提供的足夠資訊(病史)進行合理分析,再進行認知和行為、心理治療。詳盡地提供病史,才能幫助醫患雙方共同找到疾病的癥結,才能保證醫生作出正確的診斷,否則治療就會南轅北轍。

    誤區三:對心理諮詢抱有過高期望

    許多來詢者把心理諮詢神化,好像諮詢師應無所不會、無所不能,好似一個開鎖匠,什麼樣的“心結”一下子都能開啟,常常來診一兩次,沒有達到所希望的“晴空萬里”的心境,便沒了下文。

    其實心理諮詢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心理干預是一種很艱辛、漫長的治療過程,心理疾病常與諮詢者的個性有很大的關聯,就像一座冰山,積封已久,沒有強烈的求助、改變願望,沒有恆久的決心與之抗衡,是難以冰雪消融的,所以來諮詢時應該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誤區四:把完善自我的責任推給諮詢師

    張先生受到婚姻問題的困擾,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工作大受影響。諮詢兩次後,問諮詢師:“我覺得您說得非常有道理。如果早做諮詢就不會鬧成今天這個樣子了,現在真是進退兩難啊!您經驗豐富,見這種事多了,您說我到底離婚好,還是不離得好?”

    諮詢師語:像張先生這樣需要諮詢師幫忙做決定的人確實不少。但是心理諮詢師是“助人自助”的職業,就是幫助你跨越心理障礙,達到心理成長的目的,然後自己作正確的決定。人的一生中會遇到無數左右為難的事情,我們不能總靠別人來左右自己的人生,透過心理諮詢,找到自己心理的盲點,使自己的心理成長起來之後,是要靠自己來做決定,並且承擔相應的責任。

    心理諮詢師如果幫助來詢者作決定其實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減少了麻煩的心理分析過程,但是如果心理諮詢師這樣做,雖然迎合了來詢者的心理需求,卻嚴重違反心理諮詢原則!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就像小學生,如果家長經常幫助他寫作業,這個學生是斷然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另外,如果諮詢師經常幫助來詢者出主意、做決策,還會使來詢者產生心理諮詢依賴。不利於來詢者個人成長。

    心理諮詢師只起分析、引導、啟發、支援、改變認知、助來詢者人格成熟的作用。“救世主”只有一個,就是自己,只有改變自己、戰勝自己、再塑自己、最終才能超越自我。

    誤區五:心理諮詢等同於思想工作

    來詢者中另一個極端的認識,是認為心理諮詢沒多大用處,無非是講大道理。因而忽視或未意識到情緒問題也是需要治療的疾患。

    一女孩因強迫觀念痛苦異常來就診,家人反對並干涉:你就是想不開,想開點就是了。病人得不到家人的理解支援,內心絕望,從而影響到治療的連續性和效果。其實,心理諮詢作為醫學中一門分支科學,有著嚴重的診療程式,它們可有交叉,但不能等同。思想工作者是說服對方服從、遵循社會的意識形態、道德標準、社會規範及集體意志。心理諮詢則是運用諮詢技巧、心理分析等手段尋找心理障礙的癥結,予以診斷治療。諮詢師持客觀、中立的態度,而不是對來詢者進行批評、教育。這需要諮詢雙方共同努力去戰勝疾患,還有一些心理疾病是在腦內一些生化物質改變的基礎上發病,單純心理疏導是很難達到治療效果的,需要結合藥物治療,如治療內源性抑鬱症,決不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取代的。

    誤區六、心理諮詢就是聊天

  • 13 # 般若成空

    1.認為只要心裡諮詢,自己的事情就會得到解決,其實心裡諮詢只不過是心理專家,給你理順思路,解鈴還須繫鈴人。

    2.心裡諮詢起不到作用,心裡諮詢時要如實的說明,並儘可能的把事情得來龍去脈描述清楚。

  • 14 # 覺心悅境

    很多人認為心理有病的人才去做心理諮詢,但實際是:心理諮詢是面對正常人出現心裡衝突後,自己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而去尋求最捷徑的心裡疏解辦法。

    如果一個人精神狀況真的到了神經症,精神病等病態的心裡疾病時,心理諮詢是不能單獨解決問題的。

    必須等患者病情穩定以後,心理諮詢才可以介入。

  • 15 # 熊貓咪皮卡丘大神

    過去一二十年,提到“心理諮詢,心理問題”這些字眼時,總會引起別人多想,有色眼光。認為這是羞於開口,很私密的事情,所以常常不願面對。

    隨著社會的開放和發展,越來越多人的人對“心理學”有了多的認識和理解。也有更多的人願意剖析自己,願意諮詢醫生以求得幫助。這其中,最大的誤解是大家把心理醫生等同於內外科醫生了,認為諮詢,檢查,或者治療後就會痊癒。殊不知,最好的醫生是自己!專業的心理醫生可以幫助你找到根源,分析問題,耐心引導,治療解決。但最終,最根本的一點還是你自己!

    有一個詞叫“心魔”,說的就是我們心裡的另一個“我”,總是負面,消極,抵抗的“我”。心理問題會伴隨終身,這個問題解決了,可能還會遇到下一個問題。所以,我們需要時時與那個“我”溝通,博弈。好比我們看到自己從小到大的好朋友現在過得很好,有豪車豪宅,內心產生了嫉妒惱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調節心態,和“嫉妒惱恨的我”溝通,這個人不是你的好朋友嗎?難到你不希望好朋友能有好的生活,而是希望對方過得很慘?如果現在角色置換,你的好朋友也這麼想你呢?你的好朋友沒有優點沒有努力嗎???我們需要假想很多問題,一一解答,讓自己明白一件事,不要總想著,為什麼發達的不是你???你怎麼不想為什麼我們生在和平年代,生在能吃飽穿暖的中國,而不是三四十年代,而不是貧窮不堪的衣索比亞???

    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推翻,都可以反問。每個人的選擇和經歷不同,所以結果也就不同。我們要誠實地面對生活,接受生活的平凡和不同。

    心理諮詢不是可怕的,它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改善自己。它能幫助我們,治癒的卻是我們自己。

  • 16 # 木槿心理

    1.誤解一:心理諮詢就是“精神有問題”、“腦袋有問題”

    2.誤解二:“諮詢師能看穿我”“諮詢師都會催眠”“諮詢師都會讀心術”

  • 17 # 曇花教主

    誤區1,認為心理諮詢師是專聊自己的隱私,暴露自身的問題。

    誤區2,價格貴,約300元一1000/小時,不值得花錢,認為用其他方式可排解心理矛盾。

    誤區3,諮詢行業良莠不齊,不能完全信任。

    誤區4,認為去找心理諮詢就是心理有病的人,不願正視自己。

  • 18 # 鬼司馬

    心理諮詢本質是諮詢者向心理學導師訴說自己心中困擾尋求解決方法,初發點是好的,然而諸多人對心理諮詢有誤解。

    一/以為心理困擾真能透過心理諮詢治療解決

    心理學並不能解決所有人的所有心理困擾,社會的問題說白了就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就是人心的問題。對不同的心理諮詢者,有不同的開導方式,儘量疏導也許能做到,完全根除來訪者的煩惱就看個人造化。

    我的心理啟蒙導師有位女學員,有八年抑鬱症病史,不開心時就嚎啕要自殺,家人都不敢跟他吵架,擔心一不開心她就想不開。遇到老師之前,這位女學員一種在公立醫院看心理醫生輔以藥物治療。這位女學員聲稱所有的不開心都是抑鬱症引起的。

    然而溝通完之後,我的導師對她的家人說:“她的抑鬱症是家庭教育引起的。她已經26歲了,可是居然不能接受延遲滿足,要什麼東西立刻就想要,如果不能滿足她,她就會吵鬧崩潰。是個學霸,然而不知道自己學習的目的,學習不僅沒有使她快樂反而成了枷鎖。除了教科書之外沒有看過其他類目的書籍。平時沒有任何愛好與特長,生活無趣。家裡太驕縱她以至於她缺乏共情能力,總是向朋友索取關愛呵護與陪伴,但是卻不能做到互相關心禮尚往來。即使朋友正在加班或者心理狀態很不好也麻煩別人當自己的情緒垃圾桶,麻煩朋友也懂得禮尚往來也不懂得感恩,導致朋友們一個個離她而去。發起脾氣來不管不顧不照顧任何人的感受,即使是對親戚朋友家裡人都咄咄逼人說髒話,以至於身邊人都不願意和她相處。你們一直讓她飄浮在空中,而現在,她需要降落,需要紮根於現實生活。進了家門,你們會百般遷就她,但是出了社會,是不會有人遷就她的。她到現在都還靠著你們養,對工作和生活都毫無熱情,你們以為是在幫她,實際上是害她現在你們的女兒問我為什麼她總是感到不開心,我告訴她,開心不會是永恆的,喜怒哀樂是人生常態,如果你要保持每一秒每一刻都開心,這不是心理學諮詢師能解決的。你們的女兒需要重塑三觀,重塑人格,就像教育一個3歲的孩子那樣重新開始。”

    有些人的心理問題是不能透過諮詢就解決的,重塑三觀,重塑性格,如同剔骨再造,而且對方已經是個成年人,如果完全讓心理諮詢師幫忙,花費巨大不說還會耗盡一位導師的精力。

    二/心理諮詢師水平參差不齊遇到差的會誤人子弟

    這一點實話實話,不論什麼行業,從業者的能力都分高低。就拿上面我的啟蒙心理導師的女學員來講,這位女學員遇到我導師之前去過多家公立私立醫院,當時面對她的困擾,好多位心理諮詢師給出的意見是她缺愛,缺少愛情與友情的呵護。

    她信以為真,於是向男朋友索取更多關愛,也多次麻煩女性朋友,結果是,失戀之後又失去了朋友。導師給我們上課時說到此處下了這樣一個論斷:只要是個人都缺愛,要麼親情淡薄,要麼情場失意,要麼損友多。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莫要強求,追尋自己不可能得到的東西會產生諸多煩惱,發大願必有魔考,我們人類需要學會面對現實,沒有莫強求,平常心,多看自己有的,少追求自己得不到的。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許多人認為心理諮詢師能為你提供得到某些人某些事的辦法,這是謬論。人生本來就很難圓滿,這是事實也是規律,違背規律,不會有什麼好結局。許多困擾來自妄念,妄念早就妄人。失望失意時也要學會自負盈虧。

    遇到能力強的心理諮詢師會讓你面對真實的世界從真空的世界走出來,走出溫室。而水平一般的導師會讓你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結果如同那個女學員,眾叛親離。

  • 19 # 蘇晟相術

    心理諮詢在西方很普遍,在我們中國一旦有心理問題,他本人並不認為是一種病,除非發展的比較嚴重,對家庭對社會造成危害了,才進行心理疏導,往往效果並不理想。當今社會,資訊比較發達,生活節奏加快,30歲到50歲為高發人群,為什麼說呢,因為到了這個年令,事業進入高潮期,高負債,婚姻,養兒都成了這個年齡段的人們每天要面對的問題,生活壓力非常大,假如不及時調整心態,很容易被壓垮,思想崩潰,走向極端,使人每天看上去神神叨叨,煩燥,易怒,並且極容易對生活失去信心,嚴重者有厭世,自殺的傾向,其實這就是一種抑鬱症的表現,必須及時找心理醫療師進行心理疏導,否則後果很嚴重。所以說無論哪個年齡段的人,一旦有想不開的事,不要鑽牛角尖,一定要找心理醫生,透過聊天、心理輔導等其它比較有效的方式,幫患者及早走出生活的陰影,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心,這才是我們最想看到的。大家說是不是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放學“拖堂”被家長衝進教室罵,該不該放棄這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