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狄飛驚

    題主這是兩個問題:1、陳橋兵變是趙匡胤有預謀的策劃,他的成功是一種必然(至少成功機率極高),當時的後周只有趙匡胤擁有兵變成功的絕對實力;2、功高蓋主未必一定政變,這要因時因人而異。

    1、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及其成功的必然性。這個必然性不需要大篇幅介紹兵變的具體過程,因為兵變主要靠軍隊,只有在軍隊中擁有威望、人脈和力量才能確保兵變成功。所以,我們只需要看一看後周世宗柴榮去世後,禁軍中高層將領構成情況:

    殿前司的中高階將領清一色是趙匡胤親信,副都點檢慕容延釗雖不是義社成員,但趙匡胤對他一向“以兄禮事之”,兩人關係十分親密。

    侍衛親軍司的情況略微複雜,正副長官李重進、韓通資格比趙匡胤老,跟他是敵非友,加上侍衛親軍司兵多將廣,若是有所圖謀,他們將是最大的敵人。

    但侍衛馬步軍都虞候韓令坤是趙匡胤的少時玩伴,兩人關係非同一般;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馬軍、步軍左廂都指揮使趙彥徽、張光翰雖人在侍衛親軍司,卻身在曹營心在漢,早已暗中投靠趙匡胤,李重進、韓通對此並不知情。

    對付李重進和韓通這兩個敵人,趙匡胤也有妙計。恭帝剛繼位,李重進就被調任淮南節度使,移鎮揚州,雖仍兼任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卻失去了對禁軍的指揮權,這其中很可能有趙匡胤的謀劃;韓通則是勇猛有餘,謀略不足,剛愎自用,關鍵時刻不足為患。

    這樣看來,整個禁軍80%以上的中高階將領已被趙匡胤直接或間接控制,這為他成功實施兵變奠定了基礎,也為和平奪權提供了可能。

    2、功高蓋主未必一定政變,因時因人而異。

    在和平年代,即便是功高蓋主的將領也很難發動政變且成功,因為造反成本太高,還不如各安其位,大家放著好好的安逸日子不過,誰願意冒著掉腦袋的危險跟你造反。

    亂世就不一樣了,反正都是拎著腦袋打仗,隨時可能掛了,還不如冒一次險,成功了就是開國功臣,死了也不可惜,成王敗寇而已。何況敢帶頭兵變的大多都是有實力的,也會瞄準時機,成功機率比較大,造反成本相對較低,五代十國就是如此。

    看看下面這幅圖便知道五代有多少人兵變奪位成功了(標X號表示兵變奪位):

    五代十國時期,有的是疑心較重的皇帝猜忌功高震主的部將,搞得人家不得不反,有的是權臣功高蓋主,面對比較虛弱的君主,自己產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無論哪種原因,造反的人都不願意找硬茬,而是專挑軟柿子捏,還要找合適的時機,比如“主少國疑”(年幼年輕的皇帝缺乏威望和經驗)或國內政局混亂之時,趙匡胤就是如此。我相信如果柴榮健在,哪怕趙匡胤立下再大功勞,他也不敢對皇位有所企圖。

  • 2 # 置身黑白的精彩

    首先,是必然的,這是太祖精心策劃導演並主演的一場戲

    其次,功高蓋主之後是否會政變,要看當時的環境和個人的選擇。歷史上例子很多,五代十國時期尤為多

    我們都知道,宋太祖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演了一場戲,這場奪權大戲不僅載入史冊,而且留下了眾多精彩的故事情節,讓我們驚歎太祖皇帝不僅文成武治,還有極強的導演天賦

    而這場戲中,如黃袍加身、陳橋兵變作為現場環境描述都已經廣為流傳了,這讓我們驚歎太祖的“導演”能力。於此同時,他的個人演技也是非常精湛的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場戲的故事情節是有多精彩,演員演技是有多優秀吧!

    劇組集結完畢,陳橋舞臺準備就緒

    “來來來,演員到影視城集合啦!”遼兵入侵,趙匡胤奉命前往平亂,大過年的二話不說,立馬收拾好包袱上路了。中途有個休息點,叫做陳橋!

    “燈光、音響、劇務都到位了嗎?”副導演趙匡義(他弟弟)緊張的準備著當晚的踐行酒宴

    而導演趙匡胤因為忙碌了好久,喝的有點多,就沉沉的睡去了

    還好,他睡覺前安排了一個宣傳導演,此時這個人的任務已經保質保量的完成了

    此人便是苗訓,擅天文精謀略,軍中地位頗高。他在這一天大肆宣揚,在天上看見了兩個太陽,但是除了他以外誰都沒看見,由於他這一搗鼓,一時間滿城風雨,大家議論紛紛,是不是預示著改朝換代了(宣傳的不錯,加盒飯!)

    到了晚上,喝醉的趙匡胤呼呼大睡,等待著他的戲份

    早已到位的男配角們也都躍躍欲試

    而副導演趙匡義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儀容儀表,正在練習義憤填膺,握拳怒吼狀

    一件黃色特製服裝也提前藏在了某處

    大戲即將拉開序幕!

    高潮迭起的劇情對白

    突然有人提議:“幼主孱弱,我等拼命殺敵,他知道麼?他能信任我們嗎?不如我們先立點檢(趙匡胤)為天子,然後再北伐!”這大義凜然的表情,以國家發展為己任的精神,讓在座的群眾演員都激動了起來,紛紛入戲

    這一提議得到了大家的熱烈掌聲,並伴隨著幾乎一致的口號:“好,就這麼辦,就這麼辦!”

    於是,群情激憤的一眾演員來到了搭好的戲臺,趙匡胤帳前,開始情願。

    本來,此事就因該告一段落了,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趙匡胤必然驚恐不迭,栽倒在眾人眼前,再被眾人扶起,強行拉扯著讓他穿上那件黃色戲服,趁他整理表情準備大怒的時候,齊刷刷的跪下山呼海嘯般的喊“萬歲”

    此時,趙大明星則應該嘆口氣,再次推阻,反覆幾次後,勉強答應。

    可是,趙匡胤演戲的功底實在太過強大,他還有其他的設計,這樣的橋段騙騙自己就好了,他還想再演一會,好好過把癮!

    正當大家坐等趙匡胤出來就位的時候,副導趙匡義出來了,說:“太祖,不,點檢喝醉了,不省人事現已酣睡”

    這是演的哪一齣?

    歎為觀止的精彩劇情

    “明明你導演的讓我們找你,你咋還睡了?”不解的眾將和趙匡義大眼瞪小眼,隨即一名副導安排的男配角站了出來,大聲說道:“我們要擁立點檢做天子,你塊讓他出來見我們啊!”

    緊接著,群演們開始鬧事,大呼小叫“軍中決定了,就要擁護他”“天子之位,非點檢不可”云云

    趙匡義調整氣息,厲聲正色道:“造反的事情,咱們做不得啊!”

    雙方開始爭執起來,又一個重要演員出現了 ,他拔刀相向,並拉著其他人抄傢伙,意思是你趙匡義不答應,我等就要動手了!

    動靜鬧得很大,但趙匡胤卻似乎一點都沒聽進去,因為他還在“酣睡”,當晚的所有情節控制都在副導趙匡義手中。

    將士持續逼宮,趙匡義也“扛不住”了。隨即他對諸將領說道:“好吧,改朝換代雖為天命所在,實際上是惹您所想。但你們要答應我一件事,各回軍營後,勢必約束好諸軍,不得縱容士兵搶掠,只要都城人心安定,國家也會安定,你們也可享有榮華富貴!”

    “好演技!”這一出讓人不得不拍案叫絕

    何出此言呢?

    趙匡義大義凌然,為國為民,並不因為自己是未來的皇族就沾沾自喜,反而是正直忠勇體恤百姓。並在最後提出“你們老老實實,大家一起發財”的動員

    群演們很入戲,霸刀拔劍一氣呵成,似乎是練過;最後也都一致認可副導的“即興”表演。

    趙匡胤呢,更是老練,自始至終他都沒出現過,深藏功與名。意思是自己對這一齣戲不知情,和我沒關係。

    就像現在幕後出錢炒作的明星一樣,看起來很可憐很無辜,被趕鴨子上架一般,實際上操控的就是他自己

    等會,還沒完呢!

    陳橋大戲完美殺青

    天才演員趙匡胤終於要登臺了

    第二天,醉眼朦朧中,他“醒”了過來。看到帳前的這一切,先是表示吃驚,然後是短暫的沉默(醞釀表情和情緒並等待其他演員的動作)

    謹記著,幾個演員麻利的將早就發到手中的小黃褂往他身上一披,就山呼“萬歲”

    陳橋兵變的大戲,徹底進入高潮並伴隨著落幕

    緊接著他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他躲了躲腳:“罷罷罷、你們這些人貪圖富貴,立我當天自,我不當也不行了。哎,你們這些人啊!只是我若發出號令,大家願意聽從嗎?”

    眾演員齊呼早就排練好的臺詞:“唯命是從,絕對服從!”

    話說到這裡,導演組的人心裡樂開了花,終於殺青了!

    從構思到籌劃到準備到結束,一共用了12年啊,終於在這一天結束了。

    而這場戲也堪稱是經典

    不是我貪圖富貴,是你們這些將領;不是我要兵變,是你們在搞陰謀;不是我要謀反,是你們逼我的。總結一句話就是:“我趙匡胤真特麼的窩囊,被你們脅迫當老大不是我的意思!”

    被迫出演最後一場戲

    而後的故事,我們不多說,太祖皇帝確實雄才大略,統一了國家重新建立大一統王朝宋朝

    並且,他再次導演了“杯酒釋兵權”的歷史大戲,堪稱是心理博弈的扛鼎之作

    演員兼導演趙匡胤同志,的確很有才華

    只是,常在河邊走,總會溼了鞋

    正值壯年的導演趙匡胤,在與副導也是弟弟趙匡義的一次喝酒後,就突然暴斃了

    有人懷疑是副導覬覦導演的位子,也想當老大

    而且史書記載,導演總是在人前人後誇副導演,又是長得帥又是有能力的,將來必定當導演

    而且導演兄弟倆的老媽也曾說,要求導演不幹了以後讓副導演幹云云

    看樣子,這個副導演的水平也不錯啊!

    但至於這是不是一場戲,或者確實如此,我們已經無從知曉

    不過綜合多個史料來看,的確趙匡胤很有可能是被趙匡義謀殺的

    一代明君就此落幕,卻留下了他精湛的演技傳於後世,一如後來的宋徽宗、欽宗二人以及跑回來即位的高宗,都是演技派的代表

  • 3 # 有得觀史

    周世宗死後,他的兒子繼位,年齡只有七歲,政局不穩。公元960年春節,大年初一,傳來訊息說,大遼聯合北漢大舉入侵,宰相範質經過商議後派趙匡胤帶兵迎敵。初三,趙匡胤帥大軍到達陳橋驛。手下兵士說,少主年幼,將士們出生入死,也沒人記得,不如擁戴新主。於是發動政變,趙匡胤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黃袍加身,當上了皇帝。

    這麼看,陳橋兵變似乎是偶然發生地事情。但後來研究發現陳橋兵變疑點太多:

    一是軍情十萬火急,趙匡胤帶兵到離京城二十里的陳橋轉一圈,軍情就突然消失了。

    二是到了陳橋,夜裡趙匡胤睡了,軍士們要兵變,找趙匡胤商量,可趙匡胤怎麼也叫不醒,如果不是裝睡,怎麼可能?

    三是政變偶然發生,那黃袍是哪裡來的,又不像魔術師會變,即便是魔術師能變,也要事先準備道具。

    疑點還有很多,專家綜合分析給出結論:陳橋兵變就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大戲,根本不是偶然發生的。

    陳橋兵變既非偶然,那必然性又在哪裡?

    五代十國,54年之間先後換了14位皇帝。真是“皇帝輪流做,今天到我家”,只要有兵權誰都可以爭,皇帝寧有種乎?周世宗雖然是一代英主,但英年早逝,繼位的兒子只有7歲,跟本保不住皇位。當週世宗偶爾發現“點檢做天子”的木牌時,把當時做點檢的張永德解職,換上了看似沒有基礎的趙匡胤,並用限制點檢調兵權的方法加以制約,但根本無濟於事,最終被新點檢趙匡胤破局,發動兵變奪了後周皇權。

    在那個強權政治的年代,沒有趙匡胤陳橋兵變,也會有張永德兵變,又或是李重進兵變,兵變必然發生,皇權旁落就是周世宗的宿命。

  • 4 # 晉朝隱士

    從趙匡胤的選擇來講肯定是必然事件!站在趙匡胤的位置,即使自己不想反,手下的兄弟們肯定都會希望你反,這樣他們也可以跟著升官發財,這也是之所以有黃袍加身這一典故的原因,只要有一個人有了這個想法,其他人肯定是一拍即合。而且在當時的條件下,只要舉兵造反,失敗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而一旦成功所獲得的利益確實非常之巨大的,從今天的風險與收益的關係來看,收益遠大於風險,只要這樣的機會存在,就一定會有人願意去做,而擺在趙匡胤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個機會,所以他必然會選擇陳橋兵變。

    但如果是從具備陳橋兵變的條件來看就是一種偶然性事件了,所以在中國歷史上也僅僅發生了一次,從今天的風險收益模型來看,這屬於遠遠偏離風險收益曲線的點事件,所以發生的機率很小,屬於偶然性事件。

  • 5 # 張慶東字恕鳴文化原創

    趙匡胤和“陳橋驛兵變”即有他的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首先說其偶然性:是趙匡胤擁兵“戍邊”,位居“後周主”一人之下,面對年幼的後周主,出現“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那也是順理成章的了。再來說其必然性:在“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不堪的時期。以立足“主統”中原為主的經過的“五次政權更替與交換”。史稱“五代”。先後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以這“五代”為中心的華夏大地上,還有很難統計的“走馬燈”小朝廷。在中國南方和北方河東等地區“雄居”,“燕過留影”割據有:吳、前蜀、後蜀、南唐、閩、楚、北漢、南漢、南平、吳越等“十個政權”。史稱“十國” 。因為是一個時期的共同並存 ,史學界概定為“五代十國”。這些“代、國”的更替必然性體現在三大方面:一是掌握有絕對的兵權;二是身居絕對的要害位置;三是有絕對高的支援率。這三點趙匡胤都完全具備,並且是後周主柴榮的“託孤之臣”。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篡後周建立“大宋王朝”,結束“五代十國”開啟一統河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0—6歲孩子如何進行英語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