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社會我亮哥
-
2 # 先讓三招
南宋朝偏安江南一隅,加之外患有很嚴重,北邊有諸多政權,如遼,夏,金,蒙古都在虎視眈眈,後期蒙古不斷崛起,蒙古想攻打宿敵金國第一次沒有成功,只好拉盟友了,選定了南宋,一開始,南宋持反對態度,因為政權的存在本就需要各方勢力牽制,如果滅掉其中一個,難保另一個不在背後爆菊花。經不住蒙古一再慫恿,南宋有非常仇視金國,就同意三p,同時也親手毀掉了自己的北方一大屏障,當時蒙古不是滅一個金國那麼簡單,最後才意識到唇亡齒寒的道理,當了個免費的打手,一步錯,步步錯。
南宋軍事制度是募兵制,(在冷兵器時代募兵制太起前了,也太文明瞭)因為宋朝生產力較高,人們從事生產創造出來財富也很高福利,於是,在這種情況下,軍隊必須以很高代價才能吸引百姓參軍,所以,宋朝每年光軍費開支就佔了很大一部分,宋仁宗時期,光陝西一省的軍費開支就高達2000萬貫,在戰爭時期高達3300萬貫,這樣巨大軍費開支,有多少朝代可以受的了,為了緩解朝廷財政壓力,大量發行會子,導致會子和銅錢匯率很低,於是爆發嚴重通貨彭脹,就這樣君主不無能,軍心民心官員同德,還可以和蒙古剛幾十年,當時宋朝就一個可當大任宋孝宗,可惜還是處處受以經退位高宗牽制,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
3 # 趙裔史臣
這個方向的問題我曾經關注過一段時間,並且寫過幾篇相關文章。
如題主所問,如果南宋君臣一心,共同抗擊蒙古,會有勝利的可能嗎?個人認為不是有可能,是完全可以成功!
理由有兩個方面,一是地形,而是人。
先說地形。蒙古汗國崛起後,大舉向周邊擴張,包括金國花剌子模這樣的強國都灰飛煙滅,而南宋卻可以抵抗蒙古衝擊達半個世紀之久,這絕不是偶然。
南宋疆域相對於大一統王朝而言實在太小,就連北宋也只是她的三分之二,疆域小注定沒有大的戰略縱深和長距離的戰略緩衝,按說難以抵抗蒙古鐵騎的衝擊。但是南宋的“萎縮”卻是實實在在的好事。首先,國境線後退,讓出了中原地區黃淮等地的平原,秦嶺淮河成為邊境線,正所謂據險而守,中印邊境戰爭後解放軍放棄藏南平原佔據北部的高地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山脈和河流對於遊牧民族的騎兵而言基本等於天塹,配合守軍的協同,基本等於無解。
封建時代,疆域小意味著土地少,土地的多寡決定著政府財政收入的高低,但是南宋一直以來都大力發展商業和對外貿易,貿易收入佔到整個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這對於一個農業帝國而言不可想象。但正因為有了這樣的雄厚財力,南宋可以不計較土地的得失,從而從容設險。
而南宋境內基本都是高原山地丘陵,不適合農業發展的同時,對於蒙古騎兵而言基本等於夢魘。名將孟拱針對蒙古在國內設定了三道防禦線,從長江向南延伸到廣西境內。成為蒙古大迂迴戰略的剋星,所以蒙哥會死在重慶釣魚城下,忽必烈在樊城襄陽城下耗了五年之久。
所以,儘管南宋不如其他國家疆域廣闊,但是崎嶇的地形成為蒙古鐵騎的天塹。這就是蒙古人能橫掃金國花剌子模等,卻遲遲拿不下南宋的原因!
地形的延伸是氣候,因為南宋比蒙古靠南,所以蒙古大軍每向南一步,就要承受溫度升高的痛苦!炎熱帶來瘧疾等傳染性疾病,對於習慣了在蒙古高原玩耍的蒙古人而言,這種痛苦是巨大的!而蒙古西征基本是在一個緯度作戰,溫差不大,且地形平坦,所以蒙古騎兵無解!
除了地形,人的因素不可不察。這裡的人包括兩個方面,即南宋方面和蒙古方面。如果說地形尚能幫助南宋反敗為勝,那麼人的因素就是徹底終結了南宋的氣數!
先說南宋方面,其實在人的因素上優勢很大,除了經濟重心南移後人數多於北方,還有大量北方人不斷從金國等北方國家陣營裡跳到南宋這邊,這些人被統稱為“歸正人”,這些人最終成為決定南宋成敗的關鍵。
按說人家千里來歸,無論主動投靠還是被逼無奈,但終歸是成了自己陣營的人,不應該區別對待,但南宋的統治階層給了他們非常特別的待遇。無論是之前身居何職,在我這裡就得安心打工,換句話說,歸正人從來不受南宋朝廷的重視,這讓越來越多的歸正人寒了心。
除了不重視,南宋政府還喜歡折騰,比如權臣賈似道推出的“打演算法”。賈似道嚴格意義上算不上奸臣,作為當時南宋朝廷呼風喚雨的人物,他的責任重,不得不做出一些改革,而一改革就會觸動權貴的利益,招致報復和詆譭!比如他推出的公田法和打演算法。他的本意是從權貴手中奪取土地等資源用於抗戰,但很多事走著走著就變了味,特別是打演算法。就整作為原來金國的將領,是著名的水軍將領,投向南宋後防守襄樊,成為忽必烈的有力對手。但是就整和長期鎮守襄樊的呂文煥不和,呂文煥又是賈似道的親信。打演算法一出,呂文煥就準備給就整來上一下,加上就整平時也有不少瑕疵,所以就整心一橫投降了忽必烈,這讓忽必烈瞬間擁有了強大的水軍,宋蒙之間的天平開始傾斜!
除了南宋君臣不和,君臣的眼光也是有問題的,聯蒙滅金是對的,很多人說唇亡齒寒,但是當時的情況下金國就是一隻喂不飽的餓狼,都快滅國了還想著在南宋的四川建立根據地,而且宋金還是世仇,所以南宋的做法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滅金後的端平入洛,一心想要迅速收復失地,跑馬圈了很多無險可守的平原,將南宋的不足暴露無疑,直接導致了宋蒙戰爭的提前開戰!
而蒙元方面,問題似乎更多,成吉思汗在世的時候四個兒子是四把利劍,讓所有敵人膽寒,但是這種威力隨著成吉思汗的故去而逐漸消弭,隨著四大汗國的依次建立,汗國內部的矛盾隨之激化,且本部之間也矛盾重重,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戰爭打了五年,這是延續南宋國運的好機會!
蒙古的整體實力因為不斷內耗而虛弱,至第三次西征失敗後就再也無力西征,這種政權註定是無法長久的。但是因為南宋不斷的昏招,導致國家的最終覆滅!
-
4 # 執酒慰風塵
南宋軍民抗擊蒙古的例子不再少數,在最後左丞相陸秀夫背末帝趙昺跳海而死的時候,十萬軍民亦殉國,可見南宋軍民還是團結一心的。
但宋朝的官員制度是有問題的,自趙太祖開國的“杯酒釋兵權”以來就重文抑武,武道在宋朝非常低迷。
而且就當時而言,蒙古騎兵實在是難以企及的大山,軍民一心只會延緩宋朝亡國而已,不可能有勝利的機會。(南宋出了類似位面之子劉秀人物除外。)
事實也確實如此,宋朝是所以蒙古征服的王朝裡最後滅國的,這點值得所有人尊重。
-
5 # 華哥雜談
歷史沒有假設,否則社會發展就沒了規律,任何歷史事件的發展都變成偶然性了。
宋朝的歷史有很多巧合,比如說北宋開國皇帝太祖死後,皇位傳到他弟弟太宗一脈,到了南宋開國皇帝高宗,他沒生兒子,又把皇位傳回了太祖一脈。最重要的是南宋有健忘證,不懂得大國制衡,比如說北宋時,宋金遼三國對峙,結果宋金聯合把遼給滅了,強大的金朝順勢滅宋,弄出個“靖康之恥”,到了南宋時,蒙古崛起,宋蒙金三國對峙,宋蒙聯合把金給滅了,同樣強大的蒙古兵指南宋。
歷史悠久的兩宋王朝,戰略上可謂極差,本來勉強三國鼎力宋朝還有爭取強大的機會。實際上宋朝經濟相當發達,算GDP的話,不弱於漢唐等大一統王朝,只是沒有把經濟實力轉化為軍事實力。整個宋朝,雖然南宋也有岳飛等“中興四將”,但總體感覺是軟綿綿的。
當然了,如果南宋君臣一心,勵精圖治,強大國防,打敗蒙古完全有可能的。一是因為南宋雖弱,但弱在綜合國力,經濟還是很繁榮的,具備振興的基礎,關鍵是要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二是蒙古雖號稱強大,實際上也有著運氣的成分,當時世界上確實沒有象樣的對手。
回覆列表
完全可以。
無論從經濟、科技、文化上宋都遠遠高於蒙古。軍事上也各有優勢,蒙古騎兵在草原上機動性很強,戰鬥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但用在征服南方的攻城,騎兵的優勢就不能顯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