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兮日常搞笑
-
2 # 王年平
人的壽命伴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只會越來越長。這是一定的,無可非議的。
你看現在的人們普遍都知道養生,都知道鍛鍊身體,都知道營養。醫院的治療水平也日益提高。人們能不長壽嗎?
-
3 # 網線遊
目前很多技術使得人類的壽命得到了延長,人們現在越來越長壽,但是現在很多人還是在考慮人是否透過現代技術得到永生。
有一些權威的研發人員給出了一些說法,它認為只要特定的技術得到發展,人類的壽命才能不斷延長,首先是生物技術,例如干細胞療法、增強自噬、藥物以及免疫療法等。這些都是屬於生物技術中對人類壽命起到至關重要的技術。
他們認為人類的壽命取決於宿主,即人類的軀體,只要能讓宿主不斷的得到發展,人的壽命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延長。
還有就是奈米技術,奈米可以透過我們的面板進入人體,所以在細胞和分子水平可以進行修復人類的身體,來讓一些特定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療。很多人肯定也生物導彈,它可以追蹤人體內的有害物質,從而清除人體內的物質。
而奈米技術可以研發出奈米機器人,有人曾說奈米機器人可以進行人類各種疾病的治癒,讓一些傷口可以在幾秒鐘內進行癒合,人類的壽命也將達到幾百歲。目前科學家已經根據分子病理學研發出了各種各樣的奈米機器人,透過清除有害物質,修復受損細胞來改善人類健康。
機器人,目前已經有不少人開始使用機器軀體,比如一些仿生肢體,這樣一些癱瘓的人類可以得到和正常人一樣的功能,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一種生命的延續。
當然如果可以,人工智慧研發的機器腦模型也是可以替代人腦,當然人工智慧這塊還是有待繼續研發。
基因治療,很多人認為基因治療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一下人類的家族病和遺傳病,透過修復劣質的基因讓人類的後代越來越優質,當然也可以增強我們某方面的基因,讓人可以更長壽更健康的生活。
還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了全腦模擬和思維模擬,透過模擬技術將思維複製到新宿主體內,當然這樣做的缺點就是如果原始大腦繼續存在,則第二腦也具有單獨存在的權利,這樣雖說是同一個人的思維衍生出來的,但是長期下去,也會產生分歧。
總的來說,在生物技術方面,科學家在基因治療和相關研究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各個國家都在研發各種相關技術。他們都想透過技術來扭轉我們目前的衰老情況,又想增強或者取代我們的器官,因為這樣可以讓人類的壽命得到有效的延長。
技術沒有終止的那一刻,只要生命不止,思維還存在,那麼人類的科學進步就會一直在前進。
-
4 # 國際觀察
有一些權威的研發人員給出了一些說法,它認為只要特定的技術得到發展,人類的壽命才能不斷延長,首先是生物技術,例如干細胞療法、增強自噬、藥物以及免疫療法等。這些都是屬於生物技術中對人類壽命起到至關重要的技術。
他們認為人類的壽命取決於宿主,即人類的軀體,只要能讓宿主不斷的得到發展,人的壽命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延長。
還有就是奈米技術,奈米可以透過我們的面板進入人體,所以在細胞和分子水平可以進行修復人類的身體,來讓一些特定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療。很多人肯定也生物導彈,它可以追蹤人體內的有害物質,從而清除人體內的物質。
而奈米技術可以研發出奈米機器人,有人曾說奈米機器人可以進行人類各種疾病的治癒,讓一些傷口可以在幾秒鐘內進行癒合,人類的壽命也將達到幾百歲。目前科學家已經根據分子病理學研發出了各種各樣的奈米機器人,透過清除有害物質,修復受損細胞來改善人類健康。
機器人,目前已經有不少人開始使用機器軀體,比如一些仿生肢體,這樣一些癱瘓的人類可以得到和正常人一樣的功能,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一種生命的延續。
當然如果可以,人工智慧研發的機器腦模型也是可以替代人腦,當然人工智慧這塊還是有待繼續研發。
基因治療,很多人認為基因治療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一下人類的家族病和遺傳病,透過修復劣質的基因讓人類的後代越來越優質,當然也可以增強我們某方面的基因,讓人可以更長壽更健康的生活。
還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了全腦模擬和思維模擬,透過模擬技術將思維複製到新宿主體內,當然這樣做的缺點就是如果原始大腦繼續存在,則第二腦也具有單獨存在的權利,這樣雖說是同一個人的思維衍生出來的,但是長期下去,也會產生分歧。
總的來說,在生物技術方面,科學家在基因治療和相關研究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各個國家都在研發各種相關技術。他們都想透過技術來扭轉我們目前的衰老情況,又想增強或者取代我們的器官,因為這樣可以讓人類的壽命得到有效的延長。
技術沒有終止的那一刻,只要生命不止,思維還存在,那麼人類的科學進步就會一直在前進。
-
5 # 啊山0v0
人的壽命當然變長了。 在歐洲資本主義興起以前,世界各地區的人口平均壽命都很短,到18世紀,歐洲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條件有所改善,歐洲人口的平均壽命開始有了顯著的提高。到19世紀中葉,歐洲的平均壽命超過了40歲。到20世紀末,發達地區人口的男女平均預期壽命分別達到71.1歲和78.7歲,男女平均預期壽命最高的日本已分別達到76.8和82.9歲。 發展中國家過去在殖民統治和封建統治下,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口平均壽命提高十分緩慢。自20世紀50年代起,隨著殖民統治和舊封建制度的崩潰,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平均壽命有了迅速的提高。在20世紀末期,世界人口男女平均壽命分別達到63.3歲和67.6歲,欠發達國家的男女平均預期壽命分別為61.8歲和65.0歲,最不發達國家人口的男女平均預期壽命也上升49.6歲和51.5歲。
-
6 # 家庭養蘭正能量
隨著科技的進步,物質生活的提高,人類的壽命是會越來越長壽的。也許在將來,透過我們的努力,可以做到永生,最起碼思維會得到永生。
-
7 # 無知小文盲
壽命問題是一個受人關注的話題,目前來講,醫療水平落後的地方,壽命會隨著醫療水平的改善而得到提高。就好比古人平均壽命四十多歲,但是一些人可以活到八十多歲,原因有很多,打仗和醫療水平是古時候壽命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比如現在這個疫情在古代就是瘟疫了,會大面積的人口死亡,可是你看我們國家的死亡率3%,這得益於現在醫療水平的提高。
不過就算醫療水平再怎麼提高,也無法突破人類壽命的極限,畢竟年老體衰身體各項指標都會不停的退化,死亡終究會降臨的。
提高壽命的方法
1.保護環境
環境是人生活的在外環境,如果空氣等汙染嚴重,那人體會在環境中獲得大量的有毒物質,致使身體病變,惡化。
2.多鍛鍊
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體質,增加提抗力,可以看看,沒有哪個百歲老人是躺出來的。
3.合理的飲食
多元化飲食有利於人體獲得多樣化的營養物質,避免因過量或者缺乏攝入而導致疾病。
4.讓人生充滿意義
肉體死去,精神長存
-
8 # 微眼看世界1
由於現代生活水平,醫療條件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了。我國現在的平均壽命已經比解放初期高了很多就是很好的說明。從1990年到2000年,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提高2.85歲,達71.4歲,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歲,比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高7歲。
-
9 # y雯雯小可愛
還是要看自己的吧.客觀的因素還是主觀上的因素比較重要.你自己不想活了.那還怎麼辦啊?人的生命在長其實也就是生命.有的人也許活了很長時間,但真正為的也許只有一瞬間而已.
時間並不重要,生命才重要的.
人的壽命其實很短的.一個人活到70歲,出去睡覺還有一些聊天,吃飯等事情,其實他真正的在做事的不過30年而已.
要是可以一直認為自己明天就將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或者,也許就不會在乎自己活的長短了.
-
10 # 使用者9663652134283
在一定的生活條件下是會的,而且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跟從前相比對於一些疾病的治癒也更容易,但是對於人而言,人的壽命會變長但是也不會長到超越現實的界限,這跟人的生活以及各種身體機能等因素有關
-
11 # 三炮談農業
不會的,據統計,現在的人沒有以前的人長壽,有很多原因,生活科技發達了,生活質量卻顯得很糟糕,而且現在的人很多都有壓力,有了壓力,心態就不是特別好,據說,我們的身體和心情好壞,有一定關係的
-
12 # 依舊8609
科技會使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但是不是現在,以目前的科技,還不能做到,就連乙肝現在都還沒辦法治癒,更何況是壽命延長呢?
-
13 # 龍峰yylm
人的壽命會不會越來越長,真正來說取決於你的善根福德,宇宙唯一的真理就是因果律,首先說說人從出生開始的經歷:
人生有八苦: 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復記憶,事實上,十月胎獄之苦,且不必說,即出生之際,一個六磅八磅重的嬰兒,透過狹窄的生門,這痛苦已非言語所可形容。脫離母體之後,為外界灼熱或寒冷的空氣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來提去,這對嬰兒細嫩的肌膚而言,其痛苦較皮鞭抽體尤有過之。嬰兒出生後呱呱大哭,實是肉體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二、老苦:唐人詩云:“公道人間惟白髮,貴人頭上不會饒。”老,是任何人無以避免的。韓愈祭十二郎文雲:“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四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使天賦過人,或攝生有術,到了七十歲八十歲,上述現象總會發生。又何況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數十年之後,除了生理機能衰退外,因過去勞苦積累而貽留的腰痠背痛風溼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難以忍受的痛苦,至於衰老對於女人,則更為殘酷,因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著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眉皓齒,傾城傾國而雞皮鶴髮,老態龍鍾,固然使人感慨,但誰又能逃出這個老的公例? 三、病苦:人自呱呱墮地之日起,就與病結下不解之緣。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潰瘍肺結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壓心臟病,也許有人說,科學進步,新藥日出,只要有錢,何愁治不好病?其實不然,特效藥固然層出不窮,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見,如小兒麻痺症,癌症,在近年來日漸增多。進一步說,即是藥物能治癒身體上的疾患,但由於社會競爭劇烈而致精神緊張憔慮所引起的神經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鬱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豈是藥石所能奏效的? 本來四大假合之身,難免有寒熱失調的時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時間還好受,倘長年纏綿病榻,日與藥物為伍,這種痛苦,豈可言喻? 四、死苦:一部鋼鐵鑄成的機器,其壽命也不過由數年到數十年,一個血肉之軀的人,到底能支援多久?秦皇漢武求長生之藥,只留下千古笑柄。蓋宇宙永珍,生住異滅,週而復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壞,法爾如是,安有例外?佛經上說,非想非非想天,壽長八萬四千大劫,但報終仍當墮落,不出六道輪迴。 既然如此,則死之於人,也就不足為異了!無奈“壯志未酬身先死”,每一個死者都有他尚末完成的壯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時死前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離,呼吸困難,心裡有千言萬語,一句也說不出來。這時嬌姿稚子,環繞榻前,生死離別,悽慘無比,尤以將死未死之際,這一生所作所為,善善惡惡,一一自腦海映過。對於那些善的,無愧於心的,會感到欣慰寧靜,但對那些惡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將會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這時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獄相見,神識受業力牽引,墮入惡道,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人之痛苦,尚有甚於此者乎? 五、愛別離苦:語云:“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生死離別,人間慘事,青春喪偶,中年喪子,固然悲痛萬分,即使不是死別,或為謀求衣食,或因迫於形勢,與相親相愛的人生離,也將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父子,近如夫婦,亦難得終身相守,又何況其他呢?萬法無常,愛別離之苦,是誰也無可避免的。 六、怨憎會苦:和愛別離苦相對的,是怨憎會苦。意氣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愛人,恩愛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歡的子女,或生離,或死別,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語言乏味;或利害衝突,兩不相容的人,偏又聚會在一起。像這些可厭可憎的人,能夠終身不見,豈不眼前清淨?無奈社會上人事問題,繁雜萬端,“不是怨家不聚頭”,在某些形勢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隨形,好像再也沒有分散的時間,這豈不是令人苦惱萬分? 七、求不得苦:想獲得某一件東西,經濟力量達不到;想謀求某一個位置,僧多粥少謀不到。甲男愛上了乙女,乙女卻屬意於丙男。自己的志趣是做計算機行業精英,但為了吃飯卻不得不委曲在網咖做侍應生。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說求不得,即使第一個願望求得,第二個願望又立即生出來。山谷易滿,人慾難平,誰會感覺到自己一切都滿足了呢?不滿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豈不苦惱? 八、五陰熾盛苦: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陰熾盛,四大不調,而有疾病之苦。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想陰熾盛,想相追求,而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諸苦。行陰熾盛,起造諸業,又為後來得報之因,且因行而遷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識陰熾盛,起惑造業,三世流轉,而有生死之苦。 佛教中有時又把苦分為苦苦、壞苦、行苦的三類。 苦苦:是我們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經中既使沒有指出,我們也是認為是 苦的,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變的痛苦、死亡的痛苦; 由社會環境引起的愛別離苦:即親愛的人不能廝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 能如願;怨憎會苦:是怨家路窄,低頭不見抬頭見。以及五蘊熾盛苦:即五蘊身 心不平衡的痛苦。 壞苦:是指我們通常快樂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來看,我們所謂的快樂受並 非真正的快樂,其實質也是痛苦的。例如我們飢餓時想吃,吃飽了就覺得快樂, 但如果繼續吃下去,還會覺得快樂嗎?身體髒了,洗澡覺得快樂,但長時間在水 裡泡著覺得快樂嗎?無聊時看電視覺得快樂,但沒日沒夜的看下去覺得快樂嗎? 由此可見我們的所謂快樂,是因為我們有了某種慾望之後,透過外境的刺激得到 滿足心理上出現暫時的平衡,於是我們覺得快樂,然而吃飯的實質並非快樂,倘 若吃飯的實質是快樂的話,無論吃多少都應該覺得快樂,然而事實不然,當我們 帶著強烈的慾望吃饅頭時,吃一個、兩個、三個感到快樂,吃到四個、五個、六 個時,你會發現此時已由原來的快樂轉變為痛苦了。吃飯是這樣,世間上一切通 過慾望得到的快樂莫不如此,因為這種樂受能變壞,因此稱為壞苦。 行苦:行,是遷流變化義。世間一切都是無常變化,這乃是宇宙人生之規律。 但世人不識這種規律,追求永恆:希望身體永恆、家庭永恆、婚姻永恆、事業永 恆、人際關係永恆、愛情永恆,事實上世間沒有一樣永恆的東西,世事無常,美 好的事物往往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由於我們的認識與世間的事實——行,相 違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總之,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
現在是佛法中的末法時期,人的壽命是在遞降。積德行善每一天,自然老來有福,壽命長。
-
14 # 一個無聊透頂的人
當然會啊。近現代國外人口老齡化問題還不夠嚴重?科技水平醫療水平提高,再加上營養豐富養生知識普及,社會又比較和諧,也沒有什麼天災人禍什麼的,肯定會變得越來越長的。
-
15 # 退之317
人的壽命會越來越長,這已是被歷史文獻記錄所證實了的。原因是醫學的興起與發達,使人的健康得到了保障,像以前大溫疫現象發生的機率越來越小;“我運動我快樂”的理念越來越被大眾認同;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像以前大饑荒而餓死人的事情越來越少;人的自我保護自我防護意識以及尊重科學的思想深入人心,已經不會再出現迷信丹藥煉丹而致死,同時發生迷信求神巫導致治療的延誤至人死亡的事情不會發生了;人們有病就求醫的觀念越來越明確;國家健康養生方面的宣傳力度年年加大,同時醫療制度改革惠及民生,使百姓看病難問題得以解決;政府的幫扶政策加強,使患重症患者不用擔心無力救治了,故醫治得到保障。所以說人的壽命會越來越長。
-
16 # 小東紀實
關於人類壽命會不會延長的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東。專注生物醫藥前沿科普科學家曾經以為,122歲高齡辭世的法國老太太讓娜·卡爾芒代表了人類壽命的極限。研究數千名義大利百歲老人健康狀況後,美國研究人員預言,作為一個物種,人類壽命尚未達到頂點,會逐漸延長。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分析義大利居住的全部3836名百歲老人資料,發現當他們年滿105歲後健康狀況惡化和死亡風險加劇的趨勢有所減緩。“隨著衰老,人們健康惡化和死亡風險加劇的趨勢會越來越快,但活到一個極端年齡後,不再變得更糟,”研究參與者之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統計學教授肯尼思·瓦克泰說,“情況沒有變得更好,只是停止變得更糟,趨於穩定,被稱作平臺期。”
研究人員關注同年代出生老人的死亡率,發現隨時間推移,死亡率呈現輕微下降。這意味著,相比以前出生的人,後出生的人會活得稍微長一些。瓦克泰說:“在105歲以上老人身上所見緩慢但顯著的(健康)改善給人希望,即人類壽命固定期限尚不可見。”
相關論文由美國《科學》週刊刊載
人類的目標是永生。並且升級身體的功能,比如大腦的功能、身體適應不同環境的功能。永生之前的目標是長壽,因為科技的原因,可能20年後每過一年,人類的壽命就會延長一歲。
如今地球上只有極少地區不能溫飽,但基本算已解決了全人類溫飽問題,幾千年前的人會覺得不可能實現,但現在確實是實現了。
現在不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了,只有小規模的衝突。算是解決了戰爭問題。
溫飽和戰爭解決後,人類一定會追求健康和長壽,終極目標是永生。現在每天都有新的科研成果出現,而且越來越快,指數性增長。
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時張朝陽說“我們可能永生。未來的世界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包括奈米技術等等,所以我們這代人真的有可能是永生的,所有的疾病將會被治癒,在未來的30年。”
孫正義:“未來預防措施將會非常先進,不會出現交通意外,人們也不會生病。”
永生計劃在2012年3月在莫斯科舉行的“全球未來2045年國際會議”上,由俄羅斯媒體大亨德米特里科夫提出的。該計劃將人類思維移植進機器身體中,以實現長生不老。同時該計劃又名為“阿凡達”計劃,目前已有超100名科學人員加入。
作家、發明家、谷歌未來科學家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相信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醫療手段能夠推動社會進步,這也是他所認為的奇點:在某段時間,電腦會在思想上超越人的大腦,使人類能夠到永生。他預言,這種技術會在2045年出現。
至少未來人類壽命會大大延長,現在養生追求健康的意義是活的越久,能延長的壽命越久。不用活到超級人工智慧出現,不用等到奇點發生。只要努力活得久,就能因為科技延長壽命,延長到讓能趕上永生計劃實現。
延年益壽離不開健康飲食和積極運動。基因、信仰和結婚也會影響到壽命,除此之外,影響壽命的因素還有不少。美國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弗裡德曼和萊斯利•馬丁經過二十年的研究,從研究物件多如牛毛的生活習慣中總結出一些影響壽命的決定性因素,並發表新著《長壽工程》。該書列出了“長壽關鍵要素排行榜”。
第一名:人際關係。
研究表明,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遠遠超乎想象。人際關係可能比水果蔬菜、經常鍛鍊和定期體檢更加重要。哈佛大學醫學院一項對268名男性進行跟蹤調查發現,一個人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就是和別人的關係。研究還發現,常與朋友小聚適度飲酒者比滴酒不沾者更長壽。
第二名:性格特徵。
弗裡德曼在研究中發現,在性格方面,百歲老人至少有三大共同點:其一,生活態度積極,大多數性格外向、樂觀隨和,笑對生活,廣泛社交。這些老人善於公開宣洩自己的情緒。其二,責任心強。責任心是直接關係到長壽、婚姻幸福和賺大錢的一大重要性格特徵。無論是孩提時代的責任心還是成年期的責任心,都是長壽的最好指標。責任心越強,越有益長壽。其三,積極看待衰老。研究發現,對衰老持積極態度的老人壽命延長7.5年。
第三名:職業生涯。
工作對長壽的重要性大大超過人們的想象。失業、工作不穩定及工資過低都會殃及健康。與同事及上司的關係是否融洽也會明顯影響健康狀況。偶爾拍點馬屁有益健康。事業成功有助於長壽。乏味的工作會增加心臟病風險。據研究,人們臨死前最後悔的事就是過勞工作既迫害健康又得到應有的回報。反之,如果真正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有意義的工作,勤奮努力反而有益長壽。
第四名:生活細節。
一些生活小習慣直接關係到是否能夠長壽。保證足夠睡眠和美滿和諧的夫妻生活;不拖欠債務;與人為善,多點寬容。另外,保持年輕的心態也有助長壽。研究發現,看上去更年輕的人更長壽。目前是否擁有年輕的心態和行為,決定30年後是否會早亡。
第五名:戒除不良習慣。
很多人認為,戒除抽菸和酗酒等生活習慣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然而多項研究發現,長命百歲與快樂生活具有很大的交集,在很大程度上“相互重疊”。因此,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和延年益壽,應該積極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第六名:與健康者為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經常與誰在一起也關係到是否能長壽。弗裡德曼表示,群體特種決定個人生活型別,朋友的生活習慣會直接影響你的生活習慣。要想健康,就應該經常和生活方式健康的人
-
17 # 時光派
這裡是一個梳理、思考、輸出抗衰老內容的團隊人均學術論文閱讀機器,感興趣的盆友可以聯絡小助理(fudan246)與我們交流~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或許會發展出成熟、穩定的,突破人類壽命天花板的黑科技。但就目前的人類壽命資料統計看來,答案可能是:平均壽命能有所增長,最大壽命(longevity)不會增加。
且有大量研究資料表明,人類壽命是有上限的,且就在100出頭附近。
所以也就是說:“越來越多人有機會活到100歲,但幾乎不太有人活到115-120歲。”
首先看一下,我國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的預期壽命曲線:
該圖來自世衛組織(WHO)釋出的《中國老齡化與健康評估研究報告》,紅色折線(包括虛線延長線)表徵1950~2050年間,中國新生兒(年齡1歲以內)的預期壽命。
我們可以看到,預期壽命值(縱座標為年歲,右側Age in years)從1950年起一直在增長。
中國的新生兒預期壽命,在1950年為44.6歲,到2015年增長為75.3歲。
預期壽命是啥意思,意味著什麼?
預期壽命為:(用人話說)在此刻,根據大環境估算,某人這輩子還能活多少年——這叫此時的預期壽命。
一個新生嬰兒還有一輩子可以活,預期壽命40歲(1950年)說不過去呀!這是由於當時的經濟條件、醫療衛生等大環境因素,影響了新生兒的存活(例如感染、營養不良)。
所以新生兒預期壽命的增長過程,也能反映出公共衛生的進步,WHO還估計,2050年中國新生兒預期壽命將到達80歲左右。
不僅在中國是這樣,縱觀某些西方國家1個多世紀的預期壽命曲線,和我們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下圖是一些歐洲國家(包括北歐)1850~2015年的預期壽命曲線:
橫座標為被統計的樣本的年齡區間(x <1 為新生兒群體),可見在1940~1949年之前,新生兒的預期壽命都不及兒童(6<x<10),直到1950年開始,新生兒才真的算“站在了預期壽命的頂點”。
資料來自:比利時,丹麥,英格蘭和威爾士,法國,冰島,荷蘭,挪威,瑞典
除了大環境改善使得新生兒預期壽命“變正常”,一個多世紀的預期壽命資料還能帶給我們什麼資訊呢?
上圖的曲線橫跨100多年,都最終匯聚於一點:x位於101-110之間,y無限趨近0 的位置。這說明,無論時代怎麼變,人類中運氣最好、生存最久的那個人,年齡都是100歲左右(包括110+歲的長壽老人,也被認為在這個點附近)。
這說明:人類的壽命是有上限的,而且就在100出頭的附近。
不信咱們再把各個時代、各個年齡段的人拎出來,看他們的預期壽命增長情況。
不同年齡段(不同顏色的柱狀圖)的預期壽命;(<1為新生兒)
該圖是前文提到的歐洲國家(包括北歐)一個多世紀以來的預期壽命圖,可見,雖然新生兒預期壽命有非常顯著的增加(“翻倍”形容不為過),但中年(比如51-55歲粉色圖)、老年群體的預期壽命增長比較小,超高齡(100歲、110歲以上)群體的預期壽命沒有增長。
我們已經說了,新生兒預期壽命反映社會環境的改善,要看人類的壽命是不是在一步步突破、越來越長,應當看中年、老年人的預期壽命。但事實是,這些人的預期壽命不隨時代改變。
這種現象叫做“世代壽命趨同”,它表明人類的最大壽命有一個平臺,無論哪個年代的老人,最大的年齡都是那麼多——而根據人類壽命資料進行計算,這個“最大壽命平臺”約115歲,與目前生物學的推測是一致的。
有的人會問:百歲老人越來越多要怎麼解釋?他們難道不是人類壽命持續增長的證據?
百歲老人,其實就可以看做當代最幸運、最長壽的人,其壽命約等於他們那代人的最大壽命(longevity),如果人類的壽命不存在一個上限,或者目前我們還遠未觸達這個上限(例如150歲是自然老死的年齡的話),各個時代的長壽老人的壽命應該有不同,呈現出,越接近現在,長壽老人壽命越長的情況,那麼我們就能相信在未來,這批壽命的先鋒還將繼續帶領我們衝擊壽命“天花板”,總有一天我們的子孫會活到150歲。
然而~首先我們可以從前面的圖總結出,每個時代活到110+的人都非常少,其次我們可以從記載的百歲老人的資料(由於他們受大量關注,很容易查到這些老人的年齡)發現,目前的百歲老人和以前的百歲老人年齡都差不多是105~120歲,並沒有增長。
現在,全球年紀最大的百歲老人,日本老奶奶田中健今年117歲,但她並不是歷史上最長壽的老人(相傳是一名名為卡爾芒的法國婦女,1997年去世,終年122歲)......從卡爾忙到2020年,大量百歲老人被研究、被採訪,他們並沒有超過卡爾芒,甚至也沒有超過117歲。
很多人把平均壽命、預期壽命的增加誤解為人類最大壽命的增長,認為我們的壽命是一直“進化”的,到下個世紀將突破120歲、150等等......現在想必你也明白了,新生兒的預期壽命增加是因為環境改善,而高齡、超高齡人群的預期壽命並不大增加。而平均壽命的增加,是由於社會老齡化的加劇,導致整個社會年紀大的人越來越多。
此外,百歲老人群體在壯大,是因為生育率下降、出生率減少,社會老齡化加重,從而讓更多人有機會活到接近我們壽命瓶頸(115歲左右)罷了。並不是什麼進化得更長壽的證據。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提高生命的質量,比“不在內行卻總被震驚體引著走”幻想我們這代會被饋贈120歲壽命,從而不珍惜時光要務實多了。
回覆列表
那是一定會變長的:在歐洲資本主義興起以前,世界各地區的人口平均壽命都很短,到18世紀,歐洲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條件有所改善,歐洲人口的平均壽命開始有了顯著的提高。到19世紀中葉,歐洲的平均壽命超過了40歲。到20世紀末,發達地區人口的男女平均預期壽命分別達到71.1歲和78.7歲,男女平均預期壽命最高的日本已分別達到76.8和82.9歲。 發展中國家過去在殖民統治和封建統治下,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口平均壽命提高十分緩慢。自20世紀50年代起,隨著殖民統治和舊封建制度的崩潰,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平均壽命有了迅速的提高。在20世紀末期,世界人口男女平均壽命分別達到63.3歲和67.6歲,欠發達國家的男女平均預期壽命分別為61.8歲和65.0歲,最不發達國家人口的男女平均預期壽命也上升49.6歲和51.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