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項德元138MM295
-
2 # 出差狂人
英雄氣短,窮途末路了。實力已經被消磨得差不多沒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項羽再牛逼哄哄,也總有打敗仗的時候。可惜就這一次失敗,他就玩完了。
楚漢之爭,有項羽在的地方,劉邦必敗。沒項羽的地方,劉邦必勝。我總感覺項羽是把精銳都聚攏在身邊,其他地方的部隊實力因此消弱。所以其他地方部隊守不住領土,紛紛戰敗。領土越少就意味著越難整合出精銳部隊。到了最後,項羽的部隊的戰鬥力下降,在垓下之戰無法翻盤也就是必然的結果了。
-
3 # 未來視度
霸王項羽是我們歷史上單兵作戰最牛逼的人,沒有之一,這最主要來源於他天下無雙的神力和力拔山兮的氣概;同時,項羽也是最早熟練運用騎兵戰術的統帥。他往往都能以少勝多,兩、三萬騎兵對抗二十萬大軍正常大勝。垓下一戰,夫人自殺,四面楚歌,項羽與楚軍沒有了戰鬥意志,累了,該歇了。
-
4 # 參見赫本大人
項羽在分封了十八路諸侯之後,天下並沒有得到安定,好多人都不滿足於項羽的分封,於是起兵反抗,劉邦也不例外,不甘寂寞的劉邦也從漢中打了出來,平了三秦,聯絡了許許多多的諸侯王。
當時正好齊地紛爭不斷,項羽剛出發到齊國的地盤,就聽見劉邦要來彭城了,項羽想著先平定了齊國,再來攻打劉邦,於是劉邦就乘機帶領56萬人攻打彭城,當時項羽不在,所以劉邦很快佔領了彭城。
但是佔領彭城後,劉邦並沒有像當初佔領秦皇宮一樣,約法三章。而是收斂項羽的財物,美人。日日飲酒作樂。項羽聽到後,果斷帶領精兵3萬,親自來攻打劉邦。
第二天早晨天剛亮,項羽的部隊就和劉邦的部隊打了起來,一直打到中午,劉邦帶領的各諸侯計程車兵都跑了,光在谷水和泗水中淹死的就不下十萬人。漢軍又跑啊跑,跑到睢水旁邊,又被楚兵擠下河去,這就又淹死了不下十萬人。
楚兵把劉邦圍了個水洩不通,但是此時天上大颳風沙,劉邦才得以逃脫。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雖然劉邦有56萬人,但是這56萬人沒有統一的意志,他們是來自於各個諸侯王的兵力,誰都不服誰,很難領導。再者,劉邦完全沒有做好抵禦項羽的準備,而是成迷酒色。所謂驕兵必敗,正是說的現在的劉邦。
再來看看項羽,此時的項羽,雖然只有三萬人,但是還是在事業的高峰期,還有很強的戰鬥力,這三萬人不同於劉邦的56萬人,可以說這3萬人全部都是項羽的嫡系部隊。是項羽的精兵。還有就是哀兵必勝,項羽計程車兵此時的心理就是這樣的吧。
至於說到了垓下之戰,就完全不一樣了。
垓下之戰的項羽,完全就是英雄末路了。當時所有的勢力都在劉邦的這一方。所有的部隊不再是來自於各個諸侯王,而是來自於劉邦。當時韓信,彭越,英布都完全歸屬於劉邦。此時的項羽對於劉邦來說,那就好比是秋風掃落葉。打敗它是何等的輕鬆。
並且在這個時候,項羽和他的部下也都失去了信心,他們連東山再起的信心都喪失了。有句話說的好,哀莫大於心死。恐怕說的就是垓下之戰的項羽吧。
所以綜上所述。應該能滿足題主所問的問題。
-
5 # 豫北老崔
楚漢爭雄現在依然是我們津津樂道的歷史,主要原因還是惋惜西楚霸王項羽被小混混劉邦打敗了,以致項羽無臉面見江東父老,在吳江自刎。
透過楚漢歷史我們不難發現西楚霸王項羽曾經以區區三萬人馬,還是連夜兼程就能擊潰劉邦五十六萬諸侯聯軍,為何垓下之戰不能翻盤?
彭城之戰劉邦戰敗是必然結果項羽殺害懷王以江南,劉邦以征討不義之臣的名義起兵,聯合各地諸侯共同討伐項羽。諸侯聯軍以僅僅八個月的時間佔領了楚國國都,各諸侯大擺宴席慶祝勝利,把遠在齊地的項羽拋在了腦後。
項羽馬上統領三萬大軍火速趕往彭城,由於項羽大軍對地形比較熟悉,加之楚軍各個視死如歸。而諸侯聯軍屬於驕兵,驕兵必敗是有道理的。
項羽為何垓下之戰無法翻盤兩次交戰楚軍計程車氣不同
彭城之戰楚軍是連連告捷的戰役使得楚軍士氣高昂,一路勢如破竹打贏了諸侯聯軍。
而垓下之戰楚軍是一路被劉邦陣營追著打,如逃亡一樣,加上糧草缺失,士氣怎麼可能跟彭城之戰計程車氣相同,楚軍士氣低落。
士氣不同,面對敵我雙方人數上的差距必定會心生膽怯,畏首畏尾,第一反應不是戰勝而是自保,目的都不相同了楚軍如何能以少勝多。
韓信領兵斬斷楚軍的左膀右臂彭城之戰以後,劉邦深知自己的軍事能力遠遠不及韓信,開始給予韓信更高的軍事統領權利,不在過問韓信的戰略部署。
雖然劉邦只給韓信老弱之兵,韓信憑藉自身能力擴大軍隊,戰力不俗。
韓信這支軍隊先後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可以說斬斷了楚軍的左膀右臂,以及楚軍的兵員補給。
加之彭越率軍短楚軍糧道,楚軍由於缺糧,連年征戰生出厭戰之情緒。
楚軍優勢盡失楚軍各種不利因素軍心已經渙散,可以說是軍已經不成軍。由於楚軍離鄉連年征戰故有思鄉情緒,情緒優勢不復存在。
漢軍跟楚軍形成了鮮明對比,漢軍兵多將廣,而楚軍兵少將寡,軍隊人數上毫無優勢。
漢軍士氣正盛,楚軍士氣低落,楚軍損失了士氣上的優勢
楚軍引以為傲的騎兵,漢軍也組建而成並戰力不俗,騎兵頭領也是驍勇善戰之將,楚軍喪失了兵種上的優勢。
各個方面對項羽不利,加上漢軍的四面楚歌,可以說讓項羽軍隊不戰自敗。
以韓信戰略部署,消滅諸侯以絕對優勢合圍項羽,就算項羽不敗在垓下,也會敗於別的地方。
項羽雖敗但霸王之名依然廣為傳頌,我不佩服項羽的能力,我佩服項羽沒把戰敗原因嫁禍給自己的女人虞姬。不說項羽的殘暴,霸王還是真男人也。
-
6 # 人文攝影師樂哥
中國歷史五千年,英雄人物輩出。而項羽更是在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可惜烏江邊自刎而死。
項羽少有鴻鵠志,秦始皇巡遊浙江會稽,項羽與其叔父項梁一起觀看,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年紀輕輕,就表現出了奪取天下,吞併八荒六合,囊括宇宙之志。
項羽戎馬生涯八年,大小凡70餘戰,無往而不勝,公元前207年,經過鉅鹿之戰,消滅秦軍推翻秦朝,建立西楚政權,定都徐州。
項羽的一生,經歷了鉅鹿之戰,彭城之戰,垓下之戰等三大著名的戰役。鉅鹿之戰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兵家典範,項羽由此一戰成名,併成為各路起義軍的統帥。也曾在彭城之戰中,半日之內,以3萬鐵騎,將劉邦56萬聯軍打了個稀巴爛,讓劉邦元氣大傷。
但是在垓下之戰的時候,他的10萬大軍在面對劉邦的40萬漢軍的時候,卻敗的非常徹底,無法重演彭城之戰的大逆轉。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地理環境不同。彭城之戰劉邦是趁機偷襲彭城,項羽遠在齊國出戰。而且劉邦佔領了彭城之後驕傲自大,放鬆了警惕。劉邦萬萬沒想到竟然項羽立馬率3萬精騎趕回,繞過漢軍的正面防禦從側面襲擊了聯軍,聯軍毫無準備猝不及防再加上形式混亂,指揮失靈,各軍自相踐踏,死傷無數,造成了全軍的崩潰。垓下之戰時項羽完全被劉邦圍困住。而且劉邦還又誘降了楚國的大司馬、九江統帥周殷。周殷反水讓項羽失去了後援,也讓劉邦如虎添翼。周殷與劉賈、黥布匯合後一起北上,順便還屠戮了城父,進一步清掃了本就孤立無援的項羽外圍。因此項羽必敗。
第二:部隊的戰力不同。打敗項羽的是項羽自己,而非韓信劉邦。垓下之戰時,當初和他一起過江的幾千江東子弟,已經快打沒了。當初的戰鬥決心沒了,戰力自然下降。相對於項羽來說,劉邦的軍隊更得民心,可以說是順應了天意的存在。所以項羽說,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劉邦敗了又能快速組織起隊伍,有源源不斷的兵源,支援他的人越來越多。
第三:手下大將不同。垓下之戰時,劉邦手下的大將韓信並不亞於項羽,另外劉邦手下還有蕭何、張良、陳平、彭越等謀臣武將。而項羽已經是眾叛親離。大量的部下都背叛了他,投降了劉邦,比如英布、大司馬周殷等。他的大將龍且也戰死了。項羽遭遇了太多的挫敗與背叛,已經是身心俱疲,沒有當初的豪情了。
因而總結來說,垓下之戰時項羽一敗塗地,實在是在天時、地利、人和方面都吃虧,故而輸的徹底,無法翻盤,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
-
7 # 天明來也
剛剛開始的時候項羽確實厲害,在爭奪天下戰爭中取得了很多勝利,但是也正是這些勝利讓他變得自大起來,本來在鴻門宴的時候就可以殺掉劉邦,但是他確放掉了劉邦,在後面爭奪天下時候產生了驕傲自滿,劉邦的實力越來越大,項羽的實力確幾戶沒有什麼增長,甚至還倒退,這也直接導致了後面的失敗!
很多朝代剛剛開始建立的時候不管是從什麼方面都是很強大的,但是往往經過不久實力就會下降很厲害,這也正是印證了: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
-
8 # 卷舒風雲潤天地
西楚霸王項羽曾以三萬人擊潰劉邦五十六萬大軍,為何垓下之戰無法翻盤?回答戰爭類問題自然要先了解一下時代背景。
彭城之戰背景項羽封分十八王之後,暗中命令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把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楚懷王(義帝)擊殺在江中。諸王中有很大部分原來只是諸侯手下將領,原來的諸侯看著手下人成了王,自己的領土還要歸他,估計沒人服氣,正好現在沒了共主,諸王就開始相互攻伐。齊國本就實力較強,而田榮是心氣高有本領的,很快兼併三齊,自立為齊王,並且授予彭越將軍印,讓他在梁地反楚,只分到三個縣的陳餘也不失時機的和田榮結盟攻趙,趕跑了張耳。
與此同時,劉邦在韓信的籌劃下暗度陳倉,很快兼併了三秦,控制了關中。西邊有劉邦,北邊有田榮、趙王歇、彭越、陳餘,先對付哪邊?張良把田榮、彭越反楚的文書送給項羽,盛怒之下的項羽選擇先北上攻齊,只封從前的吳令鄭昌為韓王,讓他來抵擋劉邦。
項羽的楚軍強大,田榮兵敗被殺,可是田榮的弟弟田橫立田榮的兒子田廣為齊王,收集幾萬殘餘齊軍又在城陽反了,因此拖住了項羽,這給了劉邦和韓信機會。
第二年春天,劉邦統率五路諸侯的軍隊,共五十六萬人,東進伐楚,趁項羽不在,攻下了項羽的都城彭城。劉邦有些忘乎所以了,漢軍進入彭城,搜掠財物珍寶和美女,成天宴飲吃喝。這時的項羽正帶領三萬精銳奔襲而來。結果很明顯了,項羽以三萬楚軍殺死漢軍十幾萬,逃跑的漢軍又有十幾萬被堵在了睢水,河水因此斷流,劉邦自己則上演了著名的幾次推親生孩子下車的戲碼。
彭城之戰項羽戰績輝煌的原因三萬楚軍殺死漢軍十幾萬,又逼十幾萬人跳河,聽起來不可思議,其實在情理之中。
其一、劉邦所率漢軍雖說五十六萬,但分屬幾路諸侯,在劉邦稱帝前,這些諸侯在位份上和劉邦平起平坐,劉邦充其量不過是他們的盟主,軍隊的指揮調動必然不是整齊劃一的。而項羽所帶三萬人是楚軍精銳,可以想象其中包括那最初的八千江東子弟兵,這些人久經戰陣,他們對項羽可以說有著不容懷疑的忠心。以這樣一支戰鬥力極強對基本可以說是雜牌混合軍團的漢軍,高下立判。
其二、在彭城的漢軍已經很腐化了,項羽的部隊卻抱著都城被人佔了的悲憤,所謂哀兵必勝,漢軍的失敗很正常。
其三、項羽楚軍的進攻速度極快,有突襲的意味。參考完顏阿骨打寧江州一戰以兩千五百人趁夜突襲打敗十萬遼軍,周武王軍五萬多牧野趁凌晨攻擊商軍十幾萬(七十萬我認為太誇張)大勝,三萬楚軍突襲擊敗五十六萬漢軍也不是沒可能。
其四、項羽能留大部隊繼續攻齊,只帶三萬回援彭城,除了這三萬人是精銳外,很可能這三萬人中騎兵比重不小,看記載中楚軍的攻擊速度也能推出這一點。精銳騎兵衝擊步兵,勝算是不小的。
其五、漢軍領兵的是劉邦本人,不是韓信,楚軍由項羽親自率領,無論是軍事指揮能力還是近身格鬥能力,劉邦顯然不如項羽。
有以上五條,彭城之戰的結局沒有懸念。
垓下之戰背景和過程鴻溝議和後,項羽真的開始撤軍,劉邦卻在張良、陳平建議下撕毀協議,攻擊楚軍,可是敗了。在許諾韓信、彭越等人土地後,韓信、彭越南下,劉賈、英布北上,五路大軍夾擊楚軍,垓下之戰開始。
彭城被灌嬰佔了,英布誘降了楚大司馬周殷,北上進攻城父,同時劉邦東進。形勢對楚軍不利,項羽率楚軍十萬退到垓下紮營。
漢軍以韓信親率的三十萬人為主力,孔將軍在左,費將軍在右,劉邦後方坐鎮,劉邦背後還有周勃和柴武的後備軍。韓信主力進攻誘楚軍追擊,左右兩翼包抄,誘敵的主力也轉身攻擊,楚軍在夾擊下退回垓下。
夜晚,韓信以“四面楚歌”瓦解了楚軍心理防線,項羽帶八百騎兵突圍。天明後,漢軍五千騎兵追擊。項羽途中受騙被漢軍趕上,突圍後身邊僅剩下二十八騎,寡不敵眾又不肯過江東,終於以一人之力殺漢軍數百後烏江自刎,八萬楚軍被全殲。
垓下之戰項羽失敗的原因其一、項羽真心議和,真的撤退卻遭劉邦背信,對垓下之戰沒能做應有的戰前部署,只能是打到哪算哪。漢軍由韓信領兵,佈局嚴謹,在優勢兵力情況下依然用計,進退得法。多數人有計劃的去進攻沒什麼準備的少數人,結果不言而喻。
其二、漢軍這次有統一指揮,由韓信的佈陣就能看出,有章法,而且強過楚軍。
其三、韓信和項羽相比,格鬥能力肯定不如,但智謀方面是勝出的。
其四、項羽策略失誤,在“四面楚歌”時選擇了帶少數人突圍。試想,此時宣稱家鄉被漢軍佔領,自己一群人是家鄉人民的唯一希望,必須去救他們,應該能激起不少人的鬥志,拿出當年“破釜沉舟”的那股勁,未必就不能突圍成功。
其五、漢軍彭城之戰敗得太慘,垓下之戰多少有點憋著報仇的意味,鬥志明顯和以前不一樣。
看這五條,漢軍的勝出是可以預期的。
兩次戰役對比其一、彭城之戰項羽有準備,劉邦準備不足,垓下之戰情況相反;
其二、彭城之戰漢軍沒有統一指揮,垓下之戰有;
其三、彭城之戰項羽對劉邦,垓下之戰項羽對韓信;
其四、彭城之戰楚軍有後援,垓下之戰孤立無援;
其五、彭城之戰項羽沒有失誤,垓下之戰有;
其六、彭城之戰楚軍沒有畏懼心理,垓下之戰有。
綜上所述,彭城之戰楚軍的優勢在垓下之戰中基本都轉為劣勢,所以項羽能在彭城之戰用三萬人打敗漢軍五十六萬,在垓下之戰卻不能翻盤。
-
9 # 一個人的歷史
彭城之戰是項羽在鉅鹿之戰後的又一個經典戰役,這時候的項羽和垓下之戰時的狀態和處境完全不同,劉邦方面的情況也差異很大。彭城之戰中,項羽能夠用三萬騎兵擊敗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
一、太順利的推進,讓劉邦放鬆了警惕和戒備之心。劉邦攻佔彭城的過程太過輕鬆,基本沒有遇到什麼抵抗,除了擊敗龍且的部隊算有點難度的硬仗外,似乎消滅項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因此他就沒有想到項羽會突襲自己,項羽的勝利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劉邦的鬆懈和自滿。
二、劉邦的部隊組成人員複雜,軍心不齊人心不聚。劉邦的部隊人數雖然多,卻是不折不扣的雜牌部隊,不僅有其它諸侯聯軍,還有一些缺乏戰鬥經驗的新兵,這些人各懷鬼胎,諸侯們只能敲敲邊鼓,看看熱鬧而已,讓他們真正給給劉邦賣命,還是省省吧。
三、項羽的能力超出了劉邦的想象。劉邦在鴻門宴時退卻示弱,因為當時劉邦的實力還很弱小,而項羽的兵力佔據優勢。因此當時劉邦只能示弱求存,接受項羽的安排。但是彭城之戰時,劉邦的底氣很足,放眼望去軍隊就像海洋一樣漫無邊際,還怕什麼項羽呢?可是這麼多人的作用就是插標賣首,項羽的部隊一個衝鋒,他們就不戰自潰了,很多人是自相踐踏而死,並不是項羽部隊殺死的。
到了垓下之戰時,情況又有了很大變化。首先劉邦的部隊已經不是烏合之眾了,他們在韓信的統領下成為了戰無不勝的精銳之師。儘管隊伍裡也有彭越和英布的部隊,但他們都受到韓信的節制而統一指揮。韓信、英布、彭越三人幹勁十足,因為劉邦已經正式承諾,消滅項羽之後和他們共分天下。項羽一方此刻則為疲憊之師,糧草不濟、人無鬥志,項羽自己也失去了銳氣,這樣的部隊從上到下都沒有了鬥志。垓下被圍時,項羽聽到了四面楚歌,內心徹底陷入了崩潰,後來他在烏江自刎正是他放棄的具體體現。軍無鬥志、將無戰心,失敗就是必然的事情了,即使是西楚霸王項羽也不例外。
-
10 # 依稀說史
項羽在秦漢之交前期簡直是無敵的存在。項羽多次以少數多,鉅鹿之戰以六七萬人的劣勢兵力擊潰了秦朝五十萬大軍。項羽進入關中以後,按照自己的意圖重新劃分天下。自己佔據西楚九郡,執天下牛耳。不久齊地發生了叛亂,為了維持正常秩序,項羽親自率軍前往征討。就在項羽在齊地征討之際,劉邦率領諸侯聯軍共五十六萬大軍攻佔了項羽的都城彭城。得到訊息的項羽立即決定把大部隊留在齊地,自己親率一支為數三萬人的部隊,回擊劉邦。最終項羽靠著三萬大軍擊敗了劉邦五十六萬諸侯聯軍。這樣的經典戰役在中國古代前所未有,後面極少出現。能和睢水之戰相媲美的也許只有昆陽之戰。用三萬軍隊短期內消滅劉邦五十六萬,讓人想都不敢想,但是項羽做到了。我們來一起看一看項羽是如何做到的。
1、項羽處於攻勢。項羽是一個極善進攻的將帥,他總能在進攻中找到機會。過度迷信於進攻的項羽相對來說不太注重防守。所以項羽每次打仗基本上都是以出色的進攻在第一時間擊敗敵人,不給敵人任何還手機會。一旦第一戰被項羽打敗,敵人則幾乎不可能轉敗為勝。
2、項羽出奇制勝。項羽打仗非常擅長出奇制勝。項羽的軍隊人數少,目標也小,不容易被發現。當項羽軍隊發起攻擊的時候,劉邦軍隊毫無知覺,被項羽打了個措手不及。初戰勝利以後,項羽就發揮了自己善於進攻的優勢,緊咬著劉邦不放,直到把劉邦咬死為止。
3、劉邦沒有準備。劉邦自恃有五六十萬大軍,而且項羽又遠在齊地,他認為項羽不會在短期內趕到。佔領彭城之後,劉邦也滋生了驕傲自滿的情緒,他甚至認為項羽不過如此。所以劉邦在彭城徹底暴露了自己好酒及女色的面目。劉邦的驕傲鬆懈直接影響了軍隊戰鬥力。當項羽打過來的時候,根本不能組織有效的抵抗。
4、劉邦內部不團結。當時劉邦雖然號稱五十六萬大軍,實際上是諸侯聯軍,漢軍人數並不多。當項羽打過來的時候,許多諸侯軍隊或者迅速潰敗,或者直接投降項羽,或者迅速撤出戰場,最後只剩下漢軍和項羽作戰。
5、兵種優勢。有學者分析當時項羽負責攻擊的三萬軍隊主要是騎兵,而劉邦的軍隊基本上都是步兵。彭城附近又都是大平原,在平原上一個騎兵至少可以對三到五個步兵,騎兵對步兵簡直是屠殺。這樣項羽軍隊數量上的劣勢得到一定彌補。騎兵的機動性強,可以任意攻擊劉邦的薄弱點。
6、士氣不同。楚軍屬於記著回家報仇計程車兵,他們在戰場也一直處於主動地位,所以楚軍計程車氣特別高漲。而劉邦軍隊進入彭城以後則瀰漫鬆散和驕傲的風氣,士氣相對低落。以復仇心切、士氣高昂計程車兵,進攻士氣低落、驕傲鬆懈計程車兵豈有不勝之理。
7、統帥素養。項羽的戰鬥力就無需多言了,劉邦的戰鬥力比起項羽自然差了不少。劉邦手下的所有軍隊,也不完全聽從自己。劉邦能直接調動的也只有漢軍,劉邦也不能依靠自己的軍事才華轉敗為勝。
綜合以上七點,項羽以少勝多也就在情理之中。項羽以進攻之師攻擊劉邦,取勝的機會自然更大。然而垓下之戰就完全不一樣。垓下之戰時,戰爭已經進行了四年多,無論是劉邦還是項羽都已經呈現出疲態,最終在最後一場戰役項羽敗下陣來。我們來一起看一下為什麼項羽有十萬大軍卻沒有最終發盤。
1、我們講過項羽善於進攻,卻不善於防守。項羽之前也不用防守。突然由進攻轉入防守,項羽一時習慣不了。項羽不習慣在防守中尋找機會,等他習慣的時候已經戰敗。
2、項羽面對的對手發生了變化。之前劉邦率領的是五六十萬諸侯聯軍,垓下之戰劉邦率領的全部是漢軍。這五六十萬都聽從劉邦的命令。被包圍在包圍圈中的項羽難以施展自己的優勢,項羽之前的騎兵優勢也不復存在。
3、對手主帥發生了變化。彭城之戰項羽面對的是劉邦,兩個人軍事素養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垓下之戰項羽面對的是兵仙韓信。韓信的軍事素養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超過了項羽,何況韓信還擁有五六十萬大軍,更何況韓信還有彭越、英布等人出色將領。一旦被韓信包圍,想轉敗為勝幾乎不可能。
4、項羽軍士氣低落。楚漢雙方已經打了四年,楚軍早就已經筋疲力盡。對於項羽來說情況更差,項羽更需要精力進攻。士氣低落的楚軍,已經沒有了昔日的鋒芒。劉邦則看到了勝利的希望,漢軍計程車氣已經超過了楚軍。張良利用四面楚歌徹底打掉了楚軍最後一點士氣,楚軍已經無心再戰,開始出現大量逃兵。這種情況下,項羽根本不可能轉敗為勝。
5、楚軍人才凋零。彭城之戰時,楚軍人才儲備豐富,龍且、鍾離昧、項聲、范增、周殷等人都還在。垓下之圍的時候,范增已經去世,龍且戰死、項聲不知所蹤、鍾離昧不被重視,周殷叛變。項羽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
6、項羽本人洩氣。項羽被包圍以後,尤其是出現逃兵以後,項羽就像洩氣的皮球,自己也覺得應該結束這一切。項羽不認為自己出現問題,而是上天要滅了自己,非戰之罪。所以項羽在烏江只求痛痛快快打完最後一戰,向天證明自己失敗是天意而不是人事。
垓下之圍和彭城之戰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在上升勢頭上的項羽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垓下之圍的項羽已經是強弩之末,沒有回天之力也屬於正常現象。借用一句古話;攻守之勢異也!
-
11 # 遙望燕園
經歷了鴻門宴上的死亡瞬間,劉邦倉皇逃回灞上,殺告密者曹無傷洩憤,而後拱手讓出富饒的關中之地,任項羽率軍浩浩蕩蕩地開赴關中。
項羽到咸陽,先屠城,而後殺秦降王子嬰,繼而焚秦宮室,掘秦始皇墳,掠秦之珠寶、美女後一路向東,意氣風發地回彭城去,衣錦還鄉做霸王。被禍害得滿目瘡痍的關中則丟給了秦的三降將,章邯、董翳和司馬欣,為破秦立下大功的劉邦則被趕到巴蜀。
去巴蜀稱王的劉邦心中不服,於是在巴蜀秣兵歷馬、選賢與能,光速提拔了國士無雙的韓信作為大將軍,並趁項羽東征齊地之際兵出三秦,奪了關中,而後繼續東略地。
漢二年,項羽正深陷齊地不可自拔,劉邦卻以為懷王發喪的名義糾結了五諸侯兵合計五十六萬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攻陷了彭城。
彭城是項羽自號西楚霸王時定的都城,是整個西楚的心臟,也是名副其實的四戰之地,所謂四戰之地,即項羽坐鎮彭城,向東南西北四方出兵,都能讓四方的諸侯國感到神兵天降的壓力,一句話,項羽定都彭城,看重的就是他打別人的方便。四戰之地是彭城的優勢,同時也是彭城的弱勢,項羽於彭城出兵打別人方便,別人來彭城打項羽也方便,劉邦正是瞧準了這一點,才敢長途奔襲來打彭城,當時的項羽正率精銳與齊國人周旋,彭城空虛,所以劉邦不費吹灰之力便攻下了彭城,並效仿項羽霸佔秦王室珠寶美人的樣子,霸佔了項羽的珠寶和美人。
當時的項羽正被齊國人折磨得焦頭爛額,聽說彭城已然失守,大驚。
彭城是項羽的都城,是楚國的心臟,是項羽稱霸的象徵,如項羽不能在短時間內奪回彭城,項羽必將威信掃地,失去稱霸天下甚至做一國之王的可能,這是意欲取秦始皇而代之的項羽所不能接受的。
於是,項羽當機立斷,只率三萬人馬火速回彭城,這三萬人馬是楚國精銳中的精銳,各個都是以一抵十以十當百的江東子弟,項羽就是要利用他們思鄉心切救家人於水火的心情,激發他們無上的戰鬥力,從而給在彭城立足未穩的劉邦以致命一擊,如這一擊擊中了,項羽就能像鉅鹿之戰那樣再次封神,如擊不中,項羽也只有認命這一條路可選了。
天佑項羽,劉邦攻陷彭城後志得意滿,終日在彭城大擺宴席與諸侯和諸侯兵吃吃喝喝,晚間又發揮他那好色的本性,與項羽的美人們激戰三百回合。
一個是不拿回彭城便無路可退的霸王,一個是志得意滿飄飄然的漢王,狹路相逢,毫無疑問,勇者勝,霸王扳回一城,劉邦落荒而逃。
時移物換,又過三年,到了漢五年,頑強的劉邦再次糾結了諸侯兵,把項羽圍在垓下,此時的項羽擁精兵十萬,卻再也沒像彭城之戰那樣逆風翻盤,反而被漢軍逼得走投無路,自刎於烏江岸邊,為何項羽沒能再次書寫戰神神話呢?
說起來也不難思量。
彭城之戰中,劉邦對諸侯兵約束力不足,史稱劉邦在彭城之戰中是“劫”五諸侯兵,諸侯兵與劉邦鐵定不是一心,而到了垓下之戰,劉邦則是“召”諸侯兵,諸侯已是劉邦的臣屬,就算有二心,也不敢像彭城之戰時那樣對項羽採取不抵抗的策略。此為其一。
其二,彭城之戰中,項羽的三萬精兵銳氣正盛,而劉邦的漢軍和諸侯兵則是沒什麼鬥志,因此項羽得以偷襲成功。但到了垓下之戰,項羽的精兵經過三年的戰爭已經疲憊不堪,劉邦的漢兵和諸侯兵眼看勝利在望則必然士氣大增,加之項羽這邊又缺乏糧草,劉邦那邊衣食無憂,數倍於楚兵的漢兵和諸侯兵自然輕而易舉地解決掉項羽了。
其三,無論是當年的鉅鹿之戰還是後來的彭城之戰以及最後的垓下之戰,項羽都有賭的成分在,行軍大戰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或許有人可以憑藉賭贏一次贏兩次,但終究不能靠賭贏第三次,項羽垓下之戰敗就敗在賭,一是賭劉邦會守楚河漢界之約,二是賭自己能憑八百勇士逃出生天,這種賭的態度,最終導致了項羽徹徹底底的失敗。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
-
12 # 君山話史
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在楚漢戰爭前期與後期,戰場形勢、雙方強弱格局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第一,楚漢戰爭前期,西楚霸王為什麼能以少勝多?首先,劉邦雖然號稱有五十六萬大軍,但這些軍隊來源極為複雜。劉邦出漢中以來,他先後擊破雍、塞、翟、西魏、殷五個諸侯王,趙國與彭越又前來歸附,因此,麾下的部隊,絕大部分來自收降納叛。這些軍隊並沒有一個充分的整合時間,各自為戰,指揮系統混亂,缺乏凝聚力。更重要的是,這些降兵對劉邦還談不上忠誠,只要形勢不對,一定會率先騷動。這種情況若出現在戰場上,將是非常致命的。大家試著對比東晉時期著名的淝水之戰,僅僅因為前秦軍隊的一陣騷亂,最終導致在兵力絕對優勢之下,滿盤皆輸。
當時秦末戰爭剛結束,項羽是個大神級的人物,由於他在鉅鹿之戰等一系列戰爭中的神勇表現,幾乎被視為不可戰勝的。儘管項羽只有3萬人馬,這卻是秦末戰爭中保留下來最精銳的部隊,久經戰陣,驍勇異常,對項羽也非常忠誠。當時的戰場是在項羽的地盤,項羽實際上有主場的優勢。項羽兵力雖然少,但絕對是有很強的凝聚力,而這點是劉邦收降來的那群烏合之眾所沒有的。
第二,垓下之戰,項羽為什麼沒法翻盤到了垓下之戰時,整個戰場格局已經完全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四年戰爭,劉邦已經完成對項羽的戰略包圍,韓信接連擊破魏、趙、代、燕、齊,劉邦又策反南面的英布,實際上已經對項羽集團形成了全面的包圍,同時,彭越還在項羽的後方搞破壞。
楚漢戰爭的末段,項羽已經沒有盟友了,孤家寡人。而劉邦的軍隊,在歷經四年血戰後,也不像剛開始時那麼鬆散。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韓信。項羽雖然虎威猶在,但漢軍中的韓信指揮作戰的本領並不在他之下。在垓下之戰中,韓信是發揮了重要作用。
可以說,韓信加速了楚軍的滅亡。他與項羽都堪稱史上之名將,然風格迥異,韓信以謀略勝,項羽以勇猛勝,兩人生平罕有敗績,如今兩強相遇,勢必要分出個高下,顯然,韓信棋高一招。韓信並不強攻,而是採取心理戰術,他讓士兵們在夜裡集體高唱楚歌。楚歌四起,隨風飄蕩在夜空中。西楚士兵聽之流淚,勾起大家思鄉的情緒,而且大家心裡也明白,西楚霸王已是窮途末路。
西楚軍隊的這種沮喪心理,是在楚漢戰爭前期所看不到的。同時,在楚漢戰爭四年裡,項羽最精銳的王牌部隊,實際上已經大部分被消滅了,不復有當年之勇。因此,以寡擊眾、以少勝多的神話難以重現。
回覆列表
要相信歷史,十根指頭有長短,山上樹木有高低,相信霸王的智慧和能力。那為何清代才女李晚芳題:羽之神勇,千古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