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哥說史

    為什麼秦朝會被稱之為大秦帝國。在秦朝之前是經歷了四百餘年的戰亂時期,時政是極為混亂。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諸侯並立期間的討伐,戰爭多得數不勝數,而經歷了四百餘年的亂世在最後被秦國所終結,而且在始皇帝嬴政建立統一天下之後也廢除了分封制,開啟了封建王朝的統治,而秦朝也被後人們稱之為大秦帝國,不過較為可惜的是它僅經歷了二世便直接滅亡。

    那為何秦國會如此快的滅國,其實只要結合當時的時政我們便不難發現問題所在,以下三個原因就是筆者所作出的總結。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秦國雖然一統天下,但是他對其餘六國的百姓時常壓迫民不聊生。秦始皇嬴政他的功績無人能敵,除去橫掃六國統一天下之後他還把天下的文字所進行統一,然後修建車道,統一衡量單位,而秦始皇所做的這些無疑都是中原政權民族發展的一大跨步,但是他除了有這些利於民族發展的政績之外,也有著十分殘暴的一面。

    秦始皇在完成統一六國之後便一味的追求長生,還有大興土木彰顯自己的政績,為了長生不老他派人去四處求得長生藥,然後又因為有人散佈謠言說他時日不多,導致直接坑殺和他謠言有關的一些方士,導致天下儒生對秦始皇極為反感,然後他又大興土木修建自己的宮殿還有之後的陵墓,直接奴役六國百姓讓他們當做奴隸為他修建行宮,其中的殘暴手段讓當時剛結束戰亂的六國百姓民不聊生,對秦始皇也有著極大的怨言。

    第二個原因就是秦朝內部的權力失去制衡,導致朝政不穩。秦始皇死後秦朝上演了假傳遺詔的事情,公子扶蘇直接被逼死,胡亥作為二世皇帝登基稱帝,當時在朝政之上文官勢力,宦官勢力,還有武將勢力一直互相制衡的局面直接被打破,支援扶蘇的蒙氏家族也就是武將勢力直接被盡數坑殺,而以李斯為代表的文官勢力也在不久之後被趙高陷害,而從此時開始就是宦官趙高執政的局面,讓很多士族都極為不滿。

    第三個原因就是胡亥即位之後與秦始皇的殘暴相比,有之過而無不及。作為二世皇帝胡亥可以說是完全繼承了秦始皇所有的缺點,而他的優點卻一點都沒有繼承,當時的丞相李斯提議到如今的天下剛剛結束戰亂應該休養生息而不應大興土木奴役百姓,但是當時的胡亥卻一直秉持著自己父親的遺志想要把行宮修建起來,而且他為了快速的完工直接大量的奴役百姓,如果有違背者當場斬殺,這讓當時的六國百姓們都紛紛避難,之後沒有什麼辦法才選擇揭竿起義反對暴政。

    所以結合以上幾點,筆者認為秦國之所以只經歷了二世而亡也不是全無道理,秦始皇在位的時候雖然他的手段也極為殘暴,不過是他橫掃六國建立的秦朝,當時六國的百姓都威懾於他的手段,對於大興土木也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到了胡亥的時候他們自然少了許多恐懼,這時的胡亥應該聽取李斯的建議停止修建行宮休養生息,但是他卻一心想要完成父親的遺志,而且更是變本加厲,聽從宦官趙高的建議導致天下百姓怨言更加深重,最後迎來的是天下百姓的反對。

    其實如果我們細細琢磨,就會發現這一切的原因都離不開趙高這個人,這和嬴政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當時的趙高已經犯下了必死之罪,不過嬴政對於趙高還是偏為喜愛最終選擇了留下他,可是秦始皇卻未曾想過趙高在他活著的時候不敢有太多想法,但是在他死後趙高居然敢直接篡改遺詔,然後把處於滅亡邊緣的秦國直接推入了被滅國的深淵,如果秦始皇知道最後的結局,當時一定會很後悔留下趙高吧。

  • 2 # 指點知史

    與趙高沒有多大關係,即使沒有趙高的“指鹿為馬”,秦國也會在秦二世滅亡。原因很簡單:秦二世胡亥生性殘暴,又好大喜功,對忠臣諫言仍不聽從,反而動不動就將其殺害。對姐妹兄弟更是心狠手辣,要麼車裂死,要麼斬首死,手段極其殘忍。

    胡亥殘殺兄弟姐妹,隨意誅殺大臣,對忠臣進言不聽眾,自已又貧圖享樂,好大喜功。這種種原因最終導致了秦國必定滅亡的結果,而趙高則是在這基礎上順水推舟加速了秦朝的滅亡而已。跟“指鹿為馬”關係不大。

  • 3 # 小龍女5505

    秦朝歷經二世而亡與秦朝鉅奸趙高的“指鹿為馬”有著重大的關係,正是趙高的專權亂政、指鹿為馬殘害忠臣、欺君罔上、最後還犯上弒君,最終導致秦朝僅歷經二世就身死國滅,落得遺臭萬年。

  • 4 # 歡橙的故事菜園

    如果沒有趙高這個人,秦朝也長不了,只是應該不會亡那麼快,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苛政是秦國夭亡的主因。秦國自孝公啟用商鞅變法,興於“以法治國”,透過嚴刑峻法,國家經濟軍事實力空前增強,通過幾代國君勵精圖治,終於滅掉六國,完成一統。而法家治國方略在完成一統後,出現種種問題,顯得不合時宜。嚴苛的法律,在戰時可以提高社會體系運轉效率,和平時期卻激化了階級矛盾,導致民怨沸騰。陳勝吳廣起義緣由是“失期當斬”,即便沒有趙高,可以設想法家這套治國理念早晚會把秦國推向深淵。

    二、趙高亂政加速秦朝滅亡。趙高是典型陰謀家,透過假傳遺詔,逼死公子扶蘇和手握重兵的將軍蒙恬,借胡亥之手在朝廷為非作歹,清除異己,導致秦國人才損失殆盡。後期起義勢力起來了,武將只有章邯可用。

    三、胡亥暴政勝過始皇帝。胡亥也是趙高一手培養起來的暴君,對胡亥的人格養成影響深重。胡亥不顧百姓死活,繼續強徵民力,嚴刑峻法戕害民眾,終於讓底層民眾尤其是被武力征服但並未心服的六國人民忍無可忍,揭竿而起。

    由此可見,秦國不長久是其治國方略與時代變化格格不入所致,趙高的亂政加速了滅亡程序。

  • 5 # 歷史摸黑人

    秦亡於二世,與趙高的指鹿為馬有關係但是關係不大。

    秦亡於二世,是秦國政體所致,趙高等人只是加速了這種滅亡。秦起家於商鞅變法,商鞅之法適合是將國家打造成一個戰爭機器,所以始皇帝能奮六世之餘烈,終滅六國完成天下一統。但是天下一統後,始皇帝並未讓天下臣民修養生息,而是北卻匈奴,南並百越,中修長城與阿房宮,造成天下苦秦久矣。始皇帝雄才大略,想要在其一世完成天下完定,終將黎民百姓拖入水深火熱之中,另外兩個相似的皇帝一個是漢武帝,一個是隋煬帝,都是好大喜功,造成百姓無法生存。所為官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百姓無法生存之時便是他們反抗之日,所以才有陳勝吳廣振臂一呼,天下萬民皆雲從響應,吹響了覆秦的號角。二世和趙高無法觀察到帝國的根本變化,只是愚昧的執行秦始皇的政策,導致秦國越來越亂。

    如若秦二世可以像劉邦一下執行黃老之道,垂拱而治使百姓修養生息,我相信趙高就是指鹿為蛇都不會導致秦朝的滅亡。

    趙高如若能執行始皇帝的遺詔,讓扶蘇即位,那秦朝真有可能像後續王朝一樣延續百年以上。然而歷史不能假設,只能接受,從始皇帝死後來看真為始皇帝惋惜,一代天驕,最後落得個與死魚為伍,披荊斬棘創立的秦帝國在他死後戛然而止。尤如一到流星從天空劃過,讓人佇立良久。

  • 6 # 晴空莽莽
    秦王朝的覆滅導火索

    公子扶蘇輕生自盡。史料記載扶蘇是秦始皇二十多個兒子中最為賢能之人,“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有儲君之風範,因為焚書坑儒事件與始皇帝意見不合,被派往北邊同蒙恬一同戍邊歷練。

    因為遠離政治中心,在始皇帝病重暴斃之時皆不在場,趙高同李斯合謀立胡亥為二世,並且偽造遺詔扶蘇蒙恬自裁。公子扶蘇生性仁慈甚至軟弱,愚忠愚孝,當即自殺。

    宋代蘇過《思子臺賦》“昔秦之亡也,禍始於扶蘇。眇斯、高之羸豕兮。視其君猶乳虎。曾纊息之未定兮,乃敢探其穴而啖其雛。”秦二世胡亥作繭自縛

    得益於趙高李斯的扶持,二世胡亥得以繼位,終日沉迷享樂。秦朝開始用重刑酷吏,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賦稅沉重頻繁徭役,百姓疾苦人人自危。朝堂之上因為趙高排除異己,處處誹謗忠臣,二世誅殺統兵大將蒙氏兄弟,自毀長城,使得滿朝文武離心離德,軍心渙散。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統治者無才無德,宦官權勢滔天,朝野一片黑暗,百姓疾苦無人理會,民怨沸騰之下紛紛揭竿而起,秦王朝統治岌岌可危!

    趙高“指鹿為馬”小插曲

    李斯起先與趙高合謀,後來被陷害,臨死前切身體會到秦王朝命不久矣。

    “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麋鹿遊於朝也。”

    趙高一介宦官之身,蠱惑二世,在李斯死後順利當上丞相,決斷朝中大小事宜。為滿足自己的掌控欲,特意的朝堂之上指鹿為馬,群臣攝於趙高的淫威,堂堂帝王迷糊求卜問卦,被玩弄於鼓掌之中。

    天下大勢

    起義大軍勢如破竹,威逼咸陽。趙高密謀弒君篡位,殺害二世,在前去請回子嬰登基時被殺身死。西楚霸王項羽大軍入咸陽滅秦,屠城,火燒阿房宮。唐代杜牧寫到“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秦王朝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後記

    秦亡於二世,主要原因在於公子扶蘇早死,趙高把持朝政權傾天下,排除異己,殘害百姓,一首推動了秦王朝的覆滅,開啟亂世。“指鹿為馬”只是這過程中的小插曲。

    假使公子扶蘇未死,以之賢能登基為帝,定然不容趙高亂世,仁德廣佈於世,外有大將蒙氏兄弟、王翦等人守土衛疆,盛世可期,秦王朝又怎會二世而亡呢!

  • 7 # 李澤俊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秦朝的滅亡?跟趙高有直接的關係嗎?

    我認為,秦朝滅亡有客觀必然的原因,就算沒有趙高也一定會滅亡。有了趙高,只是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秦朝建立以後,強枝弱幹,秦軍的大部分兵力都不在國內,都被派到了邊塞。

    比如,蒙恬的30萬大軍一直在北方警惕和抵擋匈奴,南方則派遣了50萬大軍進攻百越。

    如此一來,秦軍的主力基本上都在咸陽之外,這就導致陳勝吳廣起義以後,秦朝根本就沒有主力部隊去進行鎮壓,非常的被動。

    最後只能靠著章邯把咸陽附近工地上的役夫集合起來,並釋放了一批罪犯,才能勉強抵抗起義軍。

    但隨著章邯的戰敗,這批秦軍的主力全軍覆沒後,秦朝就失去了最後的希望。

    可以說,在軍事管理上,秦始皇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第二點,秦滅六國以後,天下已定,和平來臨,但秦始皇並沒有及時調整國家的治理政策,仍然以秦國軍事化的方法來治理國家,沒有讓老百姓休養生息。

    他繼續以嚴刑峻法和苛捐雜稅的暴政對待六國,比如,在北方攻打匈奴,在南方攻打百越的同時,秦始皇同時進行大規模基建,修建阿房宮、修建驪山陵墓、修建長城、修建四通八達的高速道路等。

    全國的男子都被徵集為民工,去全國的工地服役,這種政策,使得整個國家都受不了,必然會暴動。

    第三,秦朝的法律嚴峻殘酷無比,按理說,時代變了,法律也要跟著變,但秦朝法律卻非常僵化,絲毫沒有彈性。

    比如,陳勝吳廣起義和劉邦起義,都是因為秦朝的法律太嚴苛,只要遲到,不管任何原因都要被斬首。這種嚴刑峻法,把老百姓逼上絕路,不反都不行!

    第四,秦始皇雖然是一代雄主,但他在確定接班人的問題上,不清晰,不果斷,不確定,這就讓秦二世胡亥有機可乘。

    最終,胡亥聯合趙高和李斯,用以一份假詔書逼太子扶蘇自殺。

    如果秦始皇能夠儘早的把繼承人確定下來,並且給予絕對的信任,扶蘇就絕對不會被派往北方去做監軍,只要扶蘇在咸陽,秦朝的政權過度就會平穩,也就可以避免後面的種種亂局。

    所以,秦朝的滅亡是由秦始皇的政策所決定的,有沒有趙高的存在,秦朝都會滅亡。

    趙高只是在那個時間做了那件事,加速了清朝的滅亡而已。

  • 8 # 文青聊史

    我字多,看我!就算沒有趙高也會有李高、張高,並且秦國的滅亡是多個原因造成的,每一條都比“指鹿為馬”嚴重!

    以秦國當時的情況來看,趙高的指鹿為馬並不是秦國滅亡的主要原因,可以說這個故事是反映了當時秦國朝廷上下的不一心和一些官員的醜惡嘴臉,為了攀上趙高這顆大樹甚至違背自己的良心,可見朝廷內部官員的腐敗,也看出趙高專權的肆意妄為。

    為何說趙高的指鹿為馬不是秦王朝滅亡的原因?因為當時的秦王朝已經積弊太深,趙高的指鹿為馬跟這些弊端相比,就如同小巫見大巫一般,那麼具體有哪些方面呢?

    不近人情的法治

    陳勝吳廣本是被押往長城的罪犯,但是因為大雨的原因並不能準時到達,按照秦國當時的法律來看,罪犯理應被全部處決,最終陳勝吳廣起兵抗爭。

    大雨是天災所致不是準時到達很正常,因為這屬於不可抗力並非人為,但是陳勝吳廣卻因此起兵抗爭,可見並非是他們二人太過“玻璃心”而是最終一定會死為何不拼死一搏?

    抗爭是要付出代價的,很大機率就是被平定然後被處決,在歷史上無論哪次百姓抗爭都是在走投無論的情況下造成的,而陳勝吳廣僅僅因為下雨不能如期到達而開始抗爭,可見當時秦國的法律何等的不近人情,就算有天災人禍只要觸碰了法律的底線,那麼就一定要受到懲罰。

    由此得知法治雖然可以讓秦國在短時間內就強大起來,但是代價也是頗大,並且統治者在統一天下後並沒有重視這些矛盾,所以矛盾不斷激化,秦國自然難以長存。

    武將為官武力執法

    秦國軍隊的戰鬥力確實可以說是七雄之最,但是秦國在統一天下後就不得不面臨一個情況,就是疆域擴大而官員數量不夠,這一點在後世元朝也得以體現,最終的結果就是以武將為官鎮守其他地方。

    自古文武分兩家,文官治國,武將打天下,而秦國因為缺少官員就讓武將來管理一個地方,而在歷史上能文能武的將軍實在是少數,而武將自然是不懂得該怎麼執法再加上秦國統一天下自然蔑視其他國家人民,所以武力執法的事情時常有之。

    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我們依舊以陳勝吳廣起義為例,因為他們二人的起義算是為後來的起義拉開了帷幕並且象徵著秦國已經開始走向滅亡,這是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的記載,各地的百姓紛紛處決當地官吏來響應陳勝吳廣起義的號召,並且就算有秦國官吏想要投降但是依舊得不到原諒,可見當時百姓對於秦國官吏是何等恨之入骨。

    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秦國的滅亡已是必然,百姓自古都是國家的重中之重,而在秦國統治下的百姓吃不飽穿不暖,並且朝廷內部對此不聞不問只顧得內鬥,可見秦國的腐敗是從上到下的。

    徭役過重百姓不堪重負

    一個國家在吞併另一個國家後都是需要休養生息一段時間,這不僅僅是為了擴充軍隊同時還為了國家可持續發展,一個國家尚且如此那秦統一六國更應該如此,但是秦始皇卻並沒有如此做。

    在秦統一之後的第二年秦始皇就開始外出巡遊,這是非常消耗錢財和人力的,具體可參考乾隆就因多次下江南而導致國家國庫空虛。秦始皇外出的消耗最後自然是由百姓承包,並且因為匈奴和百越,前前後後共調動八十萬大軍,這其中的軍費明面上是秦始皇出,但最後還是百姓買單。

    這種種原因自然使國家難以快速運轉起來,但是為了國家的發展,自然要加重百姓的徭役,而一個國家滅亡的前提幾乎都是由百姓民不聊生最終反抗統治者所造成的。

    政治腐敗宦官當權

    這一點從趙高指鹿為馬中就能看出一二,多數官員為了可以榮華富貴甚至可以違背自己的良心將鹿指為馬,可見這些平時這些受人尊敬的官員已經沒有了當初做官的初心,如果把一個國家比作機器以百姓為基礎的話,那麼這些官員就相當於核心,但是現在核心都已經敗壞了,國家這個機器自然難以運轉。

    結語

    從這些原因中可以看出趙高的指鹿為馬只是反映了朝廷內部腐敗,除朝廷內部之外秦國還存在多方面的問題,並且這些問題大多還是從前朝遺留下來的,如果繼位者對此進行改革或許還有補救的辦法,但是無奈秦二世胡亥本就是趙高的傀儡,最終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最終致使秦國僅兩世就走向滅亡。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秦國的滅亡雖然跟趙高有很大的關係,但是跟趙高的指鹿為馬實則並無太大關聯。

  • 9 # 春秋奮羽

    歷史長河,源遠流長,這個問題讓我來!

    實際上,秦王朝的覆滅絕不是一個快速的“暴斃”,其本身依舊符合中國古代集權王朝的生命週期規律,是一個老邁王朝的壽終正寢。對這個問題大家可能有個誤區:秦還真不是“二世而亡”。秦前前後後有著6百多年曆史,不算短命國家,只是秦國極速擴張的極盛只持續了十幾年,然後隨之滅亡連本都沒剩而已。

    秦在滅六國、之後,幾乎在基本制度、治國理念上都沒什麼變化,流通文字和貨幣、“度量衡‘等也都基於秦地,甚至國號、國家機器和皇帝都是同一個。所以不能把秦朝”那小几年從“秦國”歷史上分出去單獨看。

    那麼回到題主的問題:秦朝的滅亡和趙高的指鹿為馬有什麼關係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指鹿為馬的故事:

    指鹿為馬的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當時的趙高已經當上了丞相併且朝中大小事都有他做主,這個權利是皇上自願賜予的。有一天,他牽了一頭鹿走進宮殿說:“啟稟聖上,微臣想把這匹馬送給聖上。”這時,群臣和秦二世都看出了這是一頭鹿,這時,趙高想讓群臣發表意見,群臣中出現了分歧,一部分人說這是鹿,另一部分說這是馬,說這是馬的人佔大多數,明白人當時都看出了這是趙高想看看自己的話算不算數,對這個動物是鹿是馬的裁決權到底在誰手上。就算皇上說這是鹿,也可能沒有用。但秦二世選擇了沉默,最後如何結束書中並沒有說,但說這是鹿的大臣都被迫害了。

    這個故事可以直接反映出趙高在宣示自己的權力,透過這個事件,大部分大臣當然都選擇了服從趙高,告訴了大臣們誰才是真正的權力擁有者。秦二世繼續花天酒地,不問政務。

    而秦二世胡亥的這種狀態有人曾說明過。

    李開元教授曾經提到,正因為目睹了他父親嬴政征服六國過程中大量的殺戮和殘忍,造成了年幼的胡亥一種極其強烈的恐懼和依賴心理。他把人生看成白馬過隙般的短暫,在有限的生命中,如果不及時行樂,那麼很可能就會痛苦地結束。於是一個躲避在趙高巨大身影之下,得過且過的皇帝形象就這樣形成了。那麼,秦朝滅亡和指鹿為馬有什麼關係呢,上述的事件,只是趙高對皇上和大臣的一種試探,宣告自己的權力,然而秦朝滅亡與此聯絡不大。秦二世昏庸也不是拜他所賜。縱觀歷史,秦朝滅亡原因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1、秦朝用冷冰冰的法家思想作為統治思想,雖然有利於實現六國人民一視同仁,但是卻在統一之後沒有放寬刑罰,依舊實行嚴刑峻法,這讓老百姓難以忍受,陳勝吳廣也因此起義。

    2、法家思想的效忠基礎是權力和暴力,它認為下層對上層的效忠是基於上層的“勢”,上層基於“勢”再用“術”和“法”加以統治,就可以行程穩固的上下關係。這種基礎和後世用儒家思想在思想根子上實現的忠君愛國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在嚴刑峻法的壓迫和沒有形成效忠慣性的情況下,再加上兩代君王都不是安定之君,最終造成了二世而亡。

    3、秦始皇本身的原因也很突出,他很多行為是為了江山鞏固和天下一統,這沒問題,但是他在天下初定的情況下,就搞各種大工程,北築長城、南征百越、修馳道、興巡遊,還大興土木,這違背了當時求安定的民心,所以濫用民力也是一大原因。

  • 10 # 情義無價品歷史

    我是情義無價,分享問題看法。

    序言:

    秦朝,算得上是一個偉大的王朝,第一個實現了全國各民族的大一統。秦朝的快速滅亡,如果追究責任的話,趙高是首惡。

    一、沙丘之變,秦朝走向滅亡時轉折點。

    秦始皇最後一次出巡,死在了沙丘,召集跟隨的宰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安排後事,遺囑讓公子扶蘇接班。沒成想,趙高與李斯、世子胡亥密謀,不但篡改了遺詔,還假詔賜死了扶蘇,並逮捕了與扶蘇一起戍邊的大將蒙恬。

    沙丘之變,本來可以避免。李斯是這裡面的關鍵人物,他當時如果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心,被趙高蠱惑,趙高和胡亥是玩不了更改秦始皇遺詔的事情。自然,秦朝也就是另一個結果。

    胡亥成功登基當了皇帝,重用本來就是他老師的趙高。趙高從小照顧胡亥,教他知識,照顧他的生活,深得胡亥信任。這次,胡亥在他的幫助下當了皇帝,因皇位來路不正而極度心虛,更加地依賴趙高。

    二、殘殺皇親、大臣,掃除專權障礙。

    胡亥,原本是秦始皇的幼子。自幼母親死的早,秦始皇對他格外溺愛,養成了一個癲狂自大、貪圖享受的性格。他當皇帝的目的,就是為了享受,根本就沒有治理國家的思想意識和責任觀念。所以,為了自己能夠自由自在地玩,就儘可能地把權力放給了趙高,做到了言聽計從。

    趙高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他為了進一步擴大、鞏固自己的勢力,達到專權的目的。藉助胡亥的心虛心理作用,忽悠胡亥剷除皇權威脅,在胡亥授意下,殺害了胡亥的十幾個兄弟姐妹,又趁勢對意見不一致的蒙恬、蒙毅等政治對手進行了清除。

    與此同時,幫助胡亥上位的李斯,也未能逃過算計,在趙高的陰謀一下,被滿門抄斬。這樣,趙高在朝堂之上,真正做到了一手遮天,沒有了任何阻擋。同時,他也把自己的親信安排到了一些關鍵崗位,控制了胡亥獲得外部資訊的渠道。

    李斯的死,對趙高來說,等於是為他日後謀朝篡位,消滅了最後一個阻礙。

    三、指鹿為馬,趙高公開侮辱胡亥智商。

    胡亥本來就是一個不無學術的公子哥,當皇帝也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無窮貪慾。他登基以後,也學著秦始皇到處巡遊,圖虛名。

    只是,秦始皇是真正的辦事,督查各地政務。胡亥卻是四處遊山玩水,大耍威風,耗費國力,勞民傷財。本來,秦朝嚴重的徭役賦稅,讓老百姓的生存已極度艱難。胡亥為了自己的驕奢淫慾,無度浪費,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加大稅負,逐漸把老百姓逼上了造反的絕路。

    指鹿為馬,是趙高玩弄權術、威懾群臣的一個手段,也是把胡亥當作一個廢物的策略,目的就是讓百官懼怕自己,讓胡亥喪失自我,為自己篡位奪權鋪路

    不久,趙高殺死了胡亥,扶子嬰當傀儡皇帝,意圖來個禪讓,未想到反被子嬰殺死,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秦朝的統治,也在洪大的農民起義下迅速覆滅。

    由此可見,一個皇帝,自己不管朝政,把權力交給別人當家做主,自己的事情都不上心,別人怎麼可能會為你負責。

    俗語說,自己的老婆自己不疼,讓別人疼,那還是自己的老婆嗎?自然,老婆就會變成別人的,家也就敗了。

    結語:

    指鹿為馬,在痛斥趙高專權、貪婪的罪惡之時,也反應了胡亥的愚蠢、無能,更表達了他們沒有國家責任的醜惡本性。這樣的統治,不滅亡,天都不會答應。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一個朝代或者一個企業,接班人培養是一個重要的系統工程。秦朝的快速滅亡,秦始皇自己沒有做好接班人培養,也是存在失職的。

    作為現代人,學習歷史,就應該吸取教訓,如何經營好自己的家庭、企業,需要智慧,更需要責任心。

  • 11 # DrkaKnight

    歷史的趨勢就是這樣的,沒有趙高還會有王高和李高,但是秦統一6國後,還用以後爭霸天下的法律就不太合適了,那套法律只適用於戰時。和平時期應該實行仁政,這也是秦國為什麼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一吧

  • 12 # 紅燒西瓜

    上問侍臣:“創業與守成孰難?”房玄齡曰:“草昧之初,與群雄並起角力而後臣之,創業難矣!” 魏徵對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於艱難,失之於安逸,守成難矣!”

    上文講述一個簡單的道理,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秦朝之所以能夠在戰國七雄之中脫穎而出,取得天下,就是因為秦國找到了打江山的辦法。秦王手下的商鞅韓非李斯都是當世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秦王用嚴苛的法政集中了全國的所有實力,打了一片江山。這個辦法打“創業”時有多麼好用,歷史已經給了我們答案。但是,再用嚴苛法政來守江山顯然是行不通的。

    漢朝文章《過秦論》中認為不施仁政是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十分擔心六國殘餘勢力死灰復燃繼續沿用苛政,將六國貴族強行遷移,收繳各地武器熔鍊銅人,不斷修建工事,民不聊生。傳說“孟姜女哭長城”就將秦始皇暴戾一面凸顯了出來。

    父親這一輩的政治基礎可謂是糟糕,如果當時擁有政治遠見、為人寬厚的扶蘇繼承皇位,可能會力挽狂瀾也說不定。但趙高家假傳聖旨,逼死長子扶蘇,扶持胡亥登基,可以說秦朝的滅亡跟趙高的掌權有著重要原因。

  • 13 # 李時針的時針

    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個人的總結,我將秦國的二世而亡主要歸結於兩個方面:(1)秦國社會文化環境造就了暴君胡亥;(2)暴虐無道的胡亥針對秦國人才的大肆屠殺;秦國特定的文化環境養成了胡亥暴虐的性格,暴虐昏庸的胡亥無比信任奸臣趙高,做出“指鹿為馬”這等令人調笑皆非之事。他們大肆誅殺秦國的良臣賢將,使得秦國人才凋零,最終走向滅亡之路。下面我將分別闡述這兩點方面原因:

    秦國社會文化環境造就了暴君胡亥;

    胡亥出生時,距離秦國一統天下僅有十年,正是秦國馬力強勁,勢頭正猛之時。那時的秦國法家思想正在大行其道,秦國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統一戰爭。胡亥從出生開始就受到法家思想的浸染。隨著秦國統一戰爭的勝利,始皇之心也日益驕固,法家思想中的積極方面被慢慢摒棄,刑法嚴苛,橫徵暴斂卻在日益加劇。胡亥常伴父親左右,耳濡目染之中,皇權至上,唯我獨尊的觀念已深入胡亥內心。

    人之初,性本善,胡亥學壞長歪他的老師趙高難辭其咎。始皇嬴政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讓趙高當胡亥的老師。趙高出身於一個罪犯家庭,從小就被處以宮刑,是一個身心備受摧殘,對社會充滿負面情緒的人。他雖精於律法,有一定的才華,可他性格陰暗,又攻於權術,傳授給胡亥更多的是法家學說之中最負面、最暴虐的內容。趙高對胡亥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推行的是愚民政策,而胡亥成了第一批受害人。秦始皇三十四年,下達焚書令,百家學說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十八歲的胡亥失去了接觸百家學說的機會,他不聞《詩》、《書》,思想禁錮在法家學說的圈子之中,無法集眾家之所長,在嚴刑酷法,殘忍暴虐的路上越走越遠。

    在如此社會環境之下成長起來的胡亥,最終又被扶上了皇帝的寶座,成為了一名暴虐無道的昏君,大秦帝國也在他的治理下開始風雨飄搖。

    胡亥自毀長城,對秦國人才大肆屠殺;

    胡亥成長的社會環境惡劣,本就是一個無寸功於秦之人,卻在趙高的鼓動之下,透過“沙丘政變”,使得胡亥最終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自“沙丘政變”開始,趙高、胡亥對秦國人才的屠殺就未曾停止。

    首先他們為了順利取得皇位,趙高師徒夥同李斯發動了“沙丘政變”,他們更改始皇遺詔,賜死扶蘇與蒙恬。扶蘇見到遺詔之後,拒絕了蒙毅“復請”的建議,拔劍自刎,唯一有望收拾始皇留下的爛攤子的帝王之才,以此種方式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文韜武略的蒙恬、蒙毅兄弟也死在了趙高的手裡。

    趙高師徒自知王位來路不正,又殺害了這麼多大臣恐宗室成員不服,於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又將屠刀揮向了宗族重臣,宗室成員亦被斬殺殆盡。

    趙高為進一步掌握權力,他進言胡亥:

    “先帝臨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為非,進邪說。今陛下富於春秋,初即位,柰何與公卿廷決事?事即有誤,示群臣短也。天子稱朕,固不聞聲。”於是二世常居禁中,與高決諸事。——《史記》

    胡亥與群臣隔絕,只和趙高商議天下之事,趙高成功將胡亥與眾臣之間的聯絡切斷,為進一步架空胡亥、掌握大權做好了準備。

    隨後趙高繼續抓權,收拾李斯、馮去疾、馮劫等人,清除了這些重臣之後,趙高的權利基本已到極點。他為了驗證群臣是不是都順從於他,一手策劃了“指鹿為馬"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進一步清理了朝堂上不順從他的人,為他的叛亂掃清了道路。

    時針有話說

    一般來講,滅亡朝代的共同特性就是君主昏庸暴虐,統治之下,民不聊生。朝堂之上,佞臣橫行,忠臣殞命。從小接受法家思想並在奸佞小人趙高的“諄諄教誨”之下成長起來的胡亥成為了一名昏聵的君主,他百分百的信任趙高,將秦帝國的人才例如:扶蘇、蒙恬、蒙毅、馮去疾等人葬送掉,並且還將自己宗族勢力斬殺殆盡。如此一番操作下來,朝堂之上已無良臣賢將為君主分憂解難,任趙高胡作非為,趙高權利一手遮天,宗族內部也無人可以制衡趙高。

    站在權利頂峰的趙高欲將魔爪伸向胡亥,朝堂之上出演了一出“指鹿為馬”的鬧劇。此事件客觀的來講,為秦王朝的滅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自此趙高進一步剷除異己,禍亂朝綱,最終殺害胡亥。

    後續子嬰雖繼位之後一舉剷除了趙高,但面對的亦是朝內無賢臣良將,天下烽煙四起的困局,迴天無術,秦帝國滅亡已不可挽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少個夫妻每天在吵鬧中度過,或者你是不是感覺婚姻就是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