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既然都是不規則排列,組成新的漢字,新的單詞,為什麼我們能輕而易舉的記住漢字,卻記不住單詞呢?
10
回覆列表
  • 1 # 尹焱焱

    不是一樣的。

    漢字是表意文字。表意文字是一種用象徵性書寫符號記錄資訊的文字體系,不直接或不單純表示語音。表意文字是一種圖形符號只代表語素,而不代表音節的文字系統。

    字母文字是相物件形文字的概念,它由象形文字發展而來,最初是把象形文字中簡單的“字”做為“字母”再進行組合成“拼音文字”。

    ——我們只是因為習慣性和潛移默化,習得母語更容易。認為學習外語難,是因為條件較差和不用功。如果稍微用功,學習外語也不會感覺難了。

  • 2 # 極限英語

    如果從書寫方式的角度來看,基本上是一樣的。

    我們通常把字母和筆畫放在一個比較單位上,把一個漢字和一個詞根或詞綴放在一個比較單位上。而同時把漢語和英語的詞作為一個比較單位。

  • 3 # 嚴師說字

    漢字的偏旁部首具有特定的意義,而英文26個字母只是個符號,沒有特定的意義!

    漢字的基本筆畫只有八畫(點、橫、豎、撇、捺、折、彎、鉤)。小學教材所列的其它筆畫是基本筆畫的合體筆畫。漢字筆畫最原始的意義,也就是本義,是建立在物理學的角度基礎上的,來描述物質形狀和運動特徵的。每個筆畫都有特定物理意義,不是隨意編制的。最初參照人的生長和發展規律來定義的。漢字八畫的理論基礎是《易經》,是人們對天地人研究的基礎上產生的。最原始的造字就是看天看地看自己,遠取諸物近取者身,最後用筆畫確定其表象,並引申其意義。八畫也有本義和演義(引申義)之分。下面簡單描述下漢字八個基本筆畫原始的物理運動的意義和引申意義,以及和人的發展生長規律對應關係。

    第一個基本筆畫點“丶”從,從物理學角度理解,只佔位置不佔空間;從人的生長曆程看就像人的生命開始,在高倍顯微鏡下,才可看到的精子和卵子結合成的受精卵;在漢字中起指示作用,指示人們心知肚明的事物,如犬中的“丶”指示跟在人一邊的狗,因犬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再如“主”中“丶”本義夂燈燭的發光火焰,這裡指示君主能給人們指引方向的明燈。

    太(臺tài)是由大和“丶”組合而成的字。大指人四肢張開之形,表示天大地大人亦大,其大無外;下面一點丶指示只佔位置,不佔空間,其小無內;所謂的太極,極大,極小。也可理解大生小,小變大;有的解讀丶指小孩子,大人生孩子,是自然界新陳代謝,自然更替的過程。物至極必更替的道理,古音“太”讀“替”。後依“臺”聲表示尊老之稱。如太上皇、太夫人、太師母等。太的本義為大中極大,小中極小。

    寸(存cùn)是由十、勾“亅”、點“、”組成的字。十指示人的十個手指;勾“亅”表示兩手相對的十個手指;點“、”指雙掌內側退十分(一寸為十分)之處為“寸口”,是中醫把脈的地方。借“存”聲來說明透過把脈,摸到脈搏跳動來說明人還存在,布指拿脈可以判斷人的存亡。寸的本義為距手掌十分動脈處的寸口。

    舟(周zhōu)是獨體文。舟的筆畫釋義為:撇點“ ”指示舟行的方向是向雙槳中用力小的一邊偏轉;撇“丿”表示有力的作用,槳向下向後用力;橫折勾“ ”是筆畫合體,就有複合意義,折“”表示舟的弧形結構,勾“亅”表示舟和水作相對運動;中間橫“一”指示水面,舟一部分在水面上,一部分在水面下;兩個捺點“”是二的變形,指示舟的雙槳。舟的筆畫是對舟的整體結構和效能的詮釋。借“周”的讀音來說明水環流於舟的周圍,也可理解為舟可週旋、周行。舟的本義為水上划行的小船。

    第二個基本筆畫橫“一”,從物理學的角度,表示水平位置運動或用力,引申為橫向、東西、水平的運動或受力;在人的生長過程中,人剛出生不能站立的、不能爬行,躺著就是“一”,如“子”中橫“一”表示橫躺著的嬰兒;“木”中的一橫“一”表示地面。

    上(示仰、是陽、shàng)的甲骨文和金文是畫兩橫“二”,下面的長橫指示參照的基準標準線或標準面,上面的短橫指示基準線上的高處。楷化後在基準線上加了一豎,指示垂直、縱向,這裡指示垂直指向高處為上。讀音是示(shi)和仰(yang)的切音(shi+yang),示是指示,仰指仰望,仰望看到的高處為上;或為是(shi)陽(yang)切,指示向陽的地方為上;也有說從“上中下”的發音過程中,舌尖的正好處於口中“上中下”位置。 作部首筆畫釋義為:豎“丨”指示垂直、縱向,這裡指示上頭;橫“一”指示上平面或高處的位置,作部首組成的常用字有卡、佔、盧、貞、滷、卓、點、桌、睿等。上的本義為位置在高處,與“下”相對,如樓上、上邊。

    大(擬聲或疊加切dà )從甲骨文、金文、篆書來看,是人站立的伸臂之形,應該是人剛會站立學走路的樣子,在大中橫“一”表示小孩伸臂是為了掌握平衡,有水平之意。是和描述人的初生狀態橫躺著的“子”、人會爬行狀態“兒”作比較,來說明站立行走長大了。破解古文不可憑想象下結論,要採用對比的方法。大楷化後意義發生了變化,就像“人”的甲骨文、金文均刻畫了一個人走路的側面像,楷化後是男人和女人的結合。同樣這個大也是在人字的變化中發生質的變化。大是“人”和“一”組成的字,筆畫釋義為:撇“丿”表示陰或女人;捺“乀”表示陽或男人;一橫“一”指示男人女人在一起結婚生子,標誌長大成人。讀音應是模擬幼兒學走步的聲音;或借“疊(dié )加( jiā )的切音(dié + jiā )”來說明兩人疊加重合就增大了。小是把男女兩人分開之意。大讀(dài )指撇“丿”捺“乀”為陰陽,陰陽結合為“乂”,中醫看病要陰陽平衡治療,一橫“一”表示平衡。借“戴”聲表示被人愛戴尊敬的成人,如醫生(大夫)、山寨頭領(山大王)。大(臺tài )通“太”更印證了是男女在一塊生了孩子為大、為太。大(疊加dà )的本義為兩人相加在一起的。引申為1.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物件,與“小”相對,如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如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如大局、大眾;4.用於“不”後,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如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如老大;6.敬辭,如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如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於“卿”之下,“士”之上;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如大概、大凡。大[戴 dài ]的本義為中醫依據陰陽平衡看病。引申為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大[ 臺tài ]本義為男女在一起生子。古1.通“太”、2.通“泰”。

    不(擬聲bù )“不”是酒杯的“杯”初文,一橫“一”表示杯子的杯口處於一個平面,看甲骨文 就是三角形“ ”,後用陶器製作,酒杯口為圓形,平視為平面,改為一橫;下面是“”,不是“小”字,是指酒杯的三足,指示杯子的形狀,酒杯上面的口大,杯子座小。後加歸類符號“木”成“杯”,最早杯子是木質的,就把不這個字空出來了做另作“否定”之用。 從放置穩定角度考慮,“上大下小”不如“上小下大”穩定,也就是倒置穩定,不就做否定之意,所以後造字“否”就是口在下,杯子倒置即否定之意。不 、否的聲音就是杯子倒置桌面快慢發出的不同聲音,用杯子倒置發聲來確定其不、否的意義;杯的聲音來源於喝酒碰杯的聲音。不、否、杯都是擬聲字。“不”是個偏旁部首字,有否定和環狀之意,如丕、坯、環、壞、懷、孬等。不的本義就是酒杯倒置,引申為1.否定,如不會、不大、不一定、不勾(不消、不夠、不到)、不才(沒有才能)、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2.兩者中既非這個也非那個,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覺;3.無須前面的先決條件而出現後面的行為和狀態 ,如不問而知、不寒而慄、不翼而飛;4.作為虛詞,表示缺乏或忽視某種行動 ,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5.用在疊用的相同的詞之間,前面常加“什麼”,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6.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如不客氣、不謝;7.用在動詞後,表示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結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辦不到; 8.用在句末,構成問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9.同“否”(fǒu);10.用來加強語氣,如:好不嚇人;用11.通“丕”(pī)。大,如“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

    第三個基本筆畫為豎“丨”,從物理學角度表示垂直、縱向、南北運動或用力;在人的生長過程中表示能站立的階段;在漢字中,如“木”中豎“丨”表示縱立的樹幹;如非中兩豎“”表示兩鳥縱向相對交配。

    王(往wáng wàng )甲骨文畫斧鉞(月)(鉞為刀刃是半圓形的兵器)形,表示操有殺罰之權者為王。篆文和楷書受易學影響,變形為“王”,王的筆畫釋義為:三橫“三”表示天地人,一豎“丨”表示上下貫通,會意為通天地人者為王,得天時、地利、人和者為王。借“往”聲表示王者得民心,天下歸往。王作部首的字有玉、主、弄、旺、枉、全、望、皇等,多與王的本義有關;作左偏旁“”的字有玩、環、玖、珍、琥珀等為玉的省形,指示與玉有關;兩王“”在字上的字有琵琶、琴、瑟等指兩玉相撞擊發出的不同聲音。王的本義是指因為自身修養和智慧以及能力非常之高進而被天下所有人推舉為最高管理者的人,稱之為王。引申為[ wàng ]古代指統治者謂以仁義取得天下,如王天下、王此大邦。[ wáng ]1.殷周時代對帝王的稱呼,如王公(天子與諸侯,泛指達官貴人)、王土(天子的土地);2.春秋時,楚、吳、越等諸侯國國君也開始稱“王”,戰國時各諸侯國國君普遍稱“王”,如王人(國君)、王女(古時封王者之女)、王政(國君的政令)、王妃(侯王、太子之配偶,帝王之妾,位次於皇后);3.從秦代開始,天子改稱“皇帝”,“王”便成了對貴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即諸侯王,如西漢初,劉濞被封為吳王、韓信先被封為齊王,後改為楚王;4.朝廷,如王庭、王廷(朝廷)、王役、王徭(朝廷的徭役);5.王朝,如王制(王朝的制度)、王靈(王朝的威德);6.首領,同類中最突出者,如擒賊先擒王、樂器之王、拜他為王、山大王;7.中國古代對祖父母的尊稱,如:父之考為王父,父之妣為王母,王父之考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為曾祖王母,曾祖王父之考,為高祖王父…。—《爾雅》;8.統治者,主宰者,如王化(以仁義治天下的教化)、王官(宗藩王府的小職官);9.冠軍,如拳王;10.姓。

    木(母mù 冒覆切)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樹木形,上為枝葉,下為樹根。楷書中中間一豎“丨”表示樹的垂直的樹幹和主根;撇“丿”和捺“乀”表示樹根,分佈於主根的周圍;一橫“一”表示地平面。借“母”聲表示木生火,木為火之母。上古用鑽木取火,母也是,女結婚生子為母。在中國的五行說中,東方屬木,木生火。又說讀音為冒(mào )和覆( fù )的切音(mào + fù )寓意冒地而生,長大覆蓋土地。“木”是漢字的一個部首。從“木”的字表示樹木或木器的名稱。因樹木種類繁多,所以由木作偏旁部首的很多,如末、未、本、術、札、朽等;還有木中豎“丨”改為“亅”表示相對之意,如殺、雜、條、親、弒、寨等。本義為樹木,如花木、木石(樹木與岩石)、木化石、木芽(草木的嫩芽)、木已成舟、木斧。

    申(身shēn)從甲骨文和金文來看並非閃電之形,而是種子生根發芽的狀態,篆書更像植物生根發芽破土而出。隸變楷化後,應是甲和由的合體,甲為植物種子生根,由為植物種子發芽,中間的“田”表示土壤,一豎“丨”向上凸出為發芽,向下延伸為生根,植物的生根發芽就是上下延伸的過程。申可寓意通天入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者為神,申加“礻”旁為神。借“身”聲說明植物的生根發芽類似人初生過程中的身體成長。申的本義為植物種子的生根發芽。

    第四個基本筆畫撇“丿”,從物理運動學的角度看,表示向下、向內用力或運動,引申為陰柔、女性等;在人的生長過程中表示會走路邁步的階段;在漢字人中的“丿”表示直立行走的人向前邁步下落的過程,後引申為女人;在才中“丿”表示樹根向地下生長。

    矢(示 shǐ )的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象箭矢之形。隸變楷化後,矢是由天和“丿”組合而成的字。天表示矢在天空中飛行;“丿”表示向下、向內或圓弧運動,如太陽的運動軌跡用“勿”中“彡”表示類似,這裡表示箭矢的拋物線運動軌跡。漢字的筆畫與物理學中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有著密切的關係。如“丿”表示向下、向內用力、作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力度減小(輕柔)等;捺“㇏”表示向外、向上用力、力度增大等。矢借“示”聲表示射箭要有明確的指示方向。矢作漢字部首的字有知、矩、短、矬、矮、稚等。矢的本義為在空中飛行的箭矢(古以竹為箭,以木為矢),如飛矢、矢石(箭和礧石,古代守城的武器)、矢人(造箭的工匠)、矢如雨下(箭像雨一樣射來,極言其多)、矢房(箭袋)、矢書(戰爭中用箭射至敵方的文字)、矢幹(箭桿)、矢鋒(箭的尖端)、矢鏑、矢鏃(箭頭)、矢刃(箭和刀,泛指兵器)。

    牙(擬聲yá)從金文、篆書字形上看象是上下牙齒交錯形。隸變楷化後,筆畫組合很好地反映出牙的結構。牙是由兩橫“二”、橫鉤“ ”、“亅”和“丿”組合的字。“二”指示牙有上下兩排;橫鉤“”表示弧形排列的牙橫向對稱;“亅”指示上下牙相對運動;撇“丿”指示向下、向內運動,這裡指大牙在後面咀嚼用的。讀音模擬大牙錯壓磨碎食物的聲音。牙是漢字的一個部首,與牙組成的字都與牙有關,如邪、雅、鴉、呀、芽、訝、蚜等。牙的本義為槽牙。

    勿(無wù)筆畫釋義為:“ ”是橫“ ”、折“ ”、彎“ ”、勾“ ”的合體筆畫。橫“ ”為東西,表示太陽從東方升起;折“ ”表示太陽從東向西的軌跡為圓弧;彎“ ”表示太陽從升到降運動的方向;勾“ ”表示相對運動即相對地球、相對每天做類似同樣的運動;三撇“ 彡 ”是三的變形,指示多,指示太陽週而復始,天天如此的這樣從東到西、從升到降、從有到無的運動。勿借“無”聲來說明太陽從有(日出)到無(日落)的過程。勿的本義是指太陽的運動軌跡。

    第五個基本筆畫捺“乀”從物理學角度看錶示向外、向上用力或指示其向外、向上運動;引申為剛強、男人等;在人的生長過程中和撇對應表示人學走路邁步的階段;在漢字“人”中的“乀”表示直立行走的人臺步走路的前行過程;後引申為男人,人是由撇和捺組合而成的,也表示為人是由男人“乀”和女人“丿”組合而成,男人支撐女人,後有撇“丿”支撐捺“乀”那就是“入”,有入贅之意,所以撇捺有引申男女之意。

    乂(宜)、爻(要)、刈(乂)第一個字是撇和捺相交,丿表示陰柔、女人,捺表示陽剛、男人;陰陽相交要恰當,男女結合要般配。所以,乂借“宜”聲表示陰陽結合,男女婚配要適宜,脾氣相投、門當戶對。可引申為治理得宜。乂有個兄弟爻,兩個乂上下組合的“爻”,天地萬物陰陽相交,揭示萬物之規律,可效天下之要,爻借“要”聲就是此意。在化學平衡理論中的電離平衡和易經中陰陽平衡是相通的。乂還有個兒子刈,是乂和刀的會意,乂是適時治理,刀是指用於除草的工具,總體表示適時治田除雜草,如“禾鋤日當午 汗滴禾下苦”中午鋤草可以把草鋤下曬死。

    八(擬聲bā )是由撇和捺組合而成的字,依人的四肢為參照,是人字的撇捺(撇為女人、捺為男人)分開之形。撇“丿”指示陰柔、女人以及向下向內用力,這裡指女人;捺“乀”指陽剛、男人、向外向上用力,這裡指男人。男女分開每人各有雙臂雙腿四肢,兩人合計八肢,來表示數字“八”。八在甲骨文中象兩人分開相背的樣子,所以八和其它字結合形成的字多數與分解、分散、相背有關,如分、公、其、只、六、關、丫、勻、冰等。讀音來源於男女分合之聲。

    又(右yòu)的甲骨文、金文、篆書都是象手向上抓東西之形。楷書為又,由橫折撇“丿”和捺“乀”結合的字。橫折撇“”表示手可彎曲握持,向內用力;捺“乀”表示可以向外用力。又得合意就是指手的靈活性,即可以向內用力,又可向外用力,還可彎曲握持東西。又和手的區別在於表現手的不同功能。借“右”聲來說明手分左右,呈對稱之形,右手優於左手。又是個偏旁部首字,與又結合的字多與手有關,如叉、反、支、友、勸、對、觀、歡、取、受、變等。又的本義是指能向內向外用力、能握持的手。

    夂(至zhì、終zhōng)是冬(凍dōng)和終(至冬切zhōng )的初文。從甲骨文看是手工繅絲(將蠶繭抽出蠶絲的工藝)最後結束的圖形,下垂的兩個小圓點表示抽絲最後剩餘的蠶蛹;金文 增加了繅絲纏繞蠶絲的圓輪工具(圖1);篆書開始分化為兩個字冬和終。增加“糹”旁表示終;增加冰旁“仌”為冬。分化後意義延續了夂的意義。隸變楷化後夂的意義更加證明了是蠶繭繅絲最後狀態。夂中撇“丿”指示柔軟的蠶絲,折“ ”指示圓或弧,這裡指示抽出的絲纏繞在圓形輪上,捺“乀 ”表示從蠶繭上向外抽絲,所以,夂為繅絲的過程。借“至”聲表示繅絲最後停止的狀態。《說文》解“從後至也”,也是到最後停止的意思。分化兩字後夂一般作偏旁部首,如處、各、條、備、復、夏、麥、路、絡等。冬下兩點由“仌”變兩橫“二”,最後變“ ”是受“易學”影響,兩橫“二”為陰,指陰間,由最初的兩個死的蠶蛹,到冬天的冰凌“仌”,再到陰間的兩橫“二”,最後楷化後的“ ”,這兩點是“二”的變形,並非“八”點。冬借“凍”聲表示一年中最後最冷的季節(冬季)。終應是至( zhì )冬(dōng )的切音(zhì+dōng )表示繅絲的最後停止狀態即終了。終延續了夂的本義,是夂的繁化,所以夂還讀“終”聲。

    第六個基本筆畫折“、、、”。從運動物理學角度,折表示圓或弧的形狀或運動狀態,由於折的形態校對,表現出來的運動狀態或形態也不一樣,但都有固定的指向。如豎折“”、撇折“、”,表示向下、向內凹陷的弧或圓形狀態或運動狀態,如凹中“”,發中的“”,女中的“”等;橫折“”,表示向上、向外凸起的弧或圓的形態或運動狀態,如圍中“”,又中橫折“”、夕中橫折“”均表示向上、向外凸起的弧形或圓形運動狀態。從人的生長過程看,就可以熟練走路,不僅可以走直路也可走弧形路或圓形路,按自己思路的運動階段。

    女(尼乳切nǚ)從甲骨文看象一個斂手跪著的人形,頭上插一簪子,形態矜持端莊。楷書受兩漢禮教思想的影響,楷化為“女”。女是由折“”、撇“丿”和一橫“一”組成的字,女的筆畫釋義為:折“”表示女子具有曲線美,柔情似水;撇“丿”指示陰柔、女性、向內用力,這裡表示溫柔的女性;一橫“一”指示女出嫁要從一而終。讀音為尼(ní)和乳(rǔ)的切音(ní+rǔ),尼指女人身體柔軟,乳指女人有哺育功能。女作偏旁部首常表示“中空”,如樓、偃、屢等。女、婦、妻、母、妾,都是指女性,各有不同的指向。女指未嫁女性,嫁人後曰婦、曰妻、曰妾,生子後稱母。婦借“附”聲強調婦是隨夫的附屬身份;妻借“齊”聲強調妻子與丈夫齊同的身份,把家庭治理得整齊乾淨;妾借“怯”聲指示立在妻子一邊不敢說話的小老婆;母借“模”聲指示生下的孩子模樣像父母,母以子貴。

    么(圓小切 yāo )從其甲骨文、金文的圖形來看,為還沒有吐絲的蠶的幼蟲,此蟲長大吐絲後就死。在古文中么通“夭”。夭是由大和“丿”組成的字,大為剛學會走路的幼兒,加“丿”表示頭下垂樣,死人特徵,指剛學會走路幼兒未成年就死,為夭折。夭和蠶的幼蟲最終結果意義相似,都是長大就死,所以夭借“么”聲,意義相通。么的筆畫釋義為:兩個撇折“”指示蠶幼蟲身上的多環狀節結構,點“丶”指示蠶的幼蟲長大後吐絲的口。么的讀音為圓( yuán )和小( xiǎo )的切音( yuán + xiǎo ),表示蠶的幼蟲體形為圓形的小蟲。么的本義為蠶的幼蟲。

    馬(擬聲mǎ)從馬的甲骨文和金文看,是個象形字,早期金文字形,象馬眼、馬鬃、馬尾之形。隸變楷化後變為“馬”,後簡化為“馬”。由繁體馬突出馬鬃“”中“三”指多鬃,“丨”指馬鬃從頭到背縱向排列;簡化後馬由“”變橫折“”突出馬頭凸起的弧形狀。繁體“馬”下的四點“灬”指示馬有四條腿;簡化後“馬”四點“灬”變為一橫“一”,突出馬蹄是單蹄類動物。豎折彎鉤“”沒有變化,指示馬賓士的動作。豎折“”指示馬的向下凹的馬背;彎鉤“”表示馬奔跑中,馬的前後兩馬蹄相對向內向下用力的過程。讀音模擬多馬在一起的嘶叫聲。馬是漢字的偏旁部首之一,如馮、馭、闖、馱、馳、駁、驢、駑、駛、駟、駙、駒、駐、駝等馬的本義為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單蹄食草大型哺乳動物。

    第七個基本筆畫彎“ㄋ、阝心”從物理運動學角度看,是無規則的曲線運動或曲線狀態。彎多數和鉤組成合體筆畫,突出說明彎有性對的運動特徵。彎表示人發展到可以按自己的思路運動自如的階段。如弓中彎“”指拉弓弦向外凸,心中臥形彎鉤“”表示心都向內,向著自己,乃中彎“”表示乳房外凸的曲線狀態。

    兒(二ér)繁體兒是由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篆書,經隸變楷化而來。繁體兒上面的“臼”是指嬰兒的頭囟門未合攏的,簡化後只留了下面的“兒”,來描述幼兒爬行狀態。筆畫釋義為:“丿”指示嬰兒的後退向下向後用力;“乚”指示嬰兒伏在地上爬行的動態過程。“兒”字僅儲存了孩子的爬行特徵,去掉了頭部蓋骨的變化。也能區別於“子”(即孩子的初生過程狀態,即只會躺著,不會爬行)。借“二”聲表示陰陽二者相交生兒女。天創造,地生養。兒作偏旁部首字有元、兄、允、充、兌、兗、黨、竟、競、兜、兕(肆sì犀牛)等。本義為指示幼兒的爬行狀態和過程。

    力(耒耜切lì)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耒耜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力的筆畫釋義為:橫折彎鉤“”表示向內彎曲的臂膀,或者拉車拉犁時弓起的身體;“丿”指示用力的方向,這裡指向自身方向用力。許慎的《說文解字》當時漢字還沒有筆畫定型,還是用古文字解釋,必然有他的侷限性。漢字楷化是質變過程,有的字的意義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力借“耒(lei)耜(si)的切音(lei+si)”表示用耒耜耕作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力”是漢字部首字,組成的有辦、勸、功、夯、務、加、幼、動、劣、劫、勞、助等。力的本義為力氣,如四肢無力、力人(力氣很大的人)、力盡神危(力氣精神都疲憊到極點)、力軟筋麻(力盡筋疲,筋疲力盡)、力盡(力氣用盡)、力竭(力氣用盡)。

    勹包(布交切bāo)是由撇“撇”和橫折彎鉤“”組成的,是“包”的初文,筆畫釋義為:撇“丿”指示向內向下用力,這裡指向內用力包裹東西;橫折彎鉤“”是筆畫合體,指示向內做相對圓弧運動,就是包裹東西的運動過程。後加“巳”繁化為包。“巳”是指未破殼的蛇卵,被包在殼內,寓意被包裹的東西就像未破殼的蛇卵樣,來完善勹的意義。後依據外包層的材質演化出胞、苞等。勹僅作偏旁部首。以“勹”為意符的字,多與包裹有關,如包、旬、匍、匐、勻等。讀音為“布(bù )交(jiāo )切(bù+ jiāo)”表示用布交紮在一起裹東西的過程為包。包的本義為用布裹東西的過程,如紙包不住火、包纏(包裹纏繞)。

    乃(擬聲nǎi)是奶的初文。從甲骨文和金文看是母親乳房圖形。隸變楷化後,用筆畫詮釋了乳房的發育特徵。“乃”是由撇“丿”和橫折彎鉤“ㄋ”會意而成的獨體文。“丿”表示向下、向內用力或運動,這裡指示乳房在哺乳期下垂;“ㄋ”是橫“一”和折“”、彎“”和鉤“”和合體筆畫,橫“一”表示橫向、東西運動或用力,這裡指示兩乳房橫置胸前;折“”表示圓或弧,這裡指示圓弧形的乳房;彎“”表示凸起或凹陷的弧形運動,這裡的外彎“”指示乳房生成奶汁的向外凸起運動過程;鉤“”表示相對運動,這裡指示對稱的雙乳。所以,乃為乳房的結構特徵。讀音是模擬嬰兒吃奶的聲音。後加女旁繁化為奶,強調女性特有的生理特徵。乃作偏旁的字有:奶、孕、仍、扔、礽等,都與女性生理特徵有關。乃的本義為女性哺乳期的乳房及生理特徵。

    第八個基本筆畫鉤“亅、、乛、⺄、ㄋ”從物理運動學角度看,是相對運動之意,和不同的筆畫組合表現不同的相對運動,或相對狀態。體現了物質的運動都是相對的概念。鉤表示人的思維和運動發展到相對高階階段,能從各方面平衡比較,優勝劣汰,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長(朝陽切cháng zhǎng)是長的簡化俗字。長的古文字像是一位長髮拄拐的老人。隸變楷化後,長體現了其意義,三橫“三”表示多毛髮;豎“丨”表示毛髮下垂;一橫“一”表示毛髮不僅下垂豎立的,也有橫至於頭頂的;豎鉤“”表示相對生長延長;橫八“”表示分合,指示毛髮分散於頭部也可辮在一起。簡化為長後,意義更加廣泛。,長是由“十”、鉤“”和橫八“”組成。“十”指示多,這裡指多種動植物;“”表示相對,這裡指相對本身、過去或其它同類;橫八“”表示分合,這裡指示向上下左右延伸增加。長的意義為多種動植物相對本身、過去或其它同類的延伸增大。借“朝(cháo )陽(yáng)的切音(cháo+ yáng)”表示植物朝陽的葉子都長(cháng)於背陽的葉子,光線強的長(zhǎng)得快;借“朝(zhāo)陽( yáng)的切音(zhāo+ yáng)”寓意朝(zhāo)陽升起萬物開始生長(zhǎng)。長的本義為萬物生長靠太陽的景象。

    才(屮栽cái )的甲骨文應是栽下的樹苗或植物的秧苗,開始生根返苗的階段。隸變楷化後,筆畫印證了其推斷地正確性。才是由橫“一”、豎鉤“亅”和撇“丿”組合而成的獨體文。“一”表示水平、橫置、東西等,這裡指示地面;“亅”表示垂直相對,這裡指示栽入地裡的樹苗要相對垂直於地面;“丿”表示向下、向內用力或運動,這裡指示樹根向地下生長。讀音是屮(cǎo)和栽(zāi )的切音(cǎo+ zāi ),表示栽下的樹苗或秧苗初生狀態。才的本義為栽下樹苗或秧苗初生狀態。

    買(埋mǎi )是由繁體“買”簡化而來。“買”是由網的變形“罒”和寶貝的“貝”會意而成的字。“罒”表示網羅市利,也就是購買便宜的貨物;“貝”表示古代貨幣,到秦朝廢除貝行錢。總體會意表示持貨幣去市場收購貨物。借“埋”聲表示購買貨物要有心計,會打埋伏,仰天報價,就地還價。1964年從草書的俗字中簡化為“買”。買是由橫鉤“乛”和“頭”會意而成的字。橫鉤“乛”是由橫“一”和鉤的合體筆畫,意義也是橫和鉤的雙重意義。橫表示水平、橫向、東西或橫向運動,這裡表示買賣要公平,鉤表示相對之意,所以橫鉤“乛”這裡表示做買賣要相對公平。“頭”表示買東西要有頭腦,會比較分析,貨比三家、價比三家,擇優而收買。買的本義為用錢購物,隱含購買過程中存在智慧的博弈。

    爾(兒ěr )是有撇“丿”、橫鉤“乛”和小會意而成的字。“丿”表示向下、向內運動或用力,還引申為陰柔、女人等,這裡表示向下,力小柔弱之一;“乛”表示橫向比較,這裡指同輩年齡比較;“小”表示小於自己,小於參照物。總體會意指小於自己的人。借“兒”表示和自己相比小的人稱呼。爾後加“亻”繁化為“你”。表示人之間的相互比較後的對稱。借“妮”聲表示從直觀上看比自己小的女孩,帶有親密感的人稱代詞。現在仍然沿用對男孩稱“兒”,對女孩稱“妮”。音源的遷移說明字義的變化。爾的本義是對比自己小的稱呼。

    角(較jiǎo 決jué)的甲骨文和金文看畫牛角之形。隸變楷化後,角是由撇“丿”、折“﹥ ”、牛的變形“ ”和橫折豎鉤“”組成的字。上短撇“丿”表示向內、向下用力或運動,這裡指示牛角攻擊其它動物,或鬥牛中,牛低頭用力;“ ”表示圓或弧,這裡指示牛角的頂端圓而尖;“ ”是牛的變形,指示牛;“”是橫、折、豎和鉤的合體筆畫,橫表示牛角橫生於牛頭,豎表示縱立於牛頭,折表示牛角截面多為圓形,鉤表示牛角對稱雙生。角借“較”聲表示牛角是用來鬥爭較量的;角借“決”聲表示牛角適用於比試決鬥的。角也是漢字的部首之一,如解、觥、觚、斛、觴、觸等。角的本義為牛角。

  • 4 # 吳山野士

    不一樣,但無論中文或英文都是有規則的組合,只是你對其中的規則缺少了解罷了。你容易記住中文是因為你隨時飽地都在接觸中文,而英文相對要接觸的少一些,所以你不容易記住英文單詞。如果你生活在其他語言環境中,你就會發現中文字不好記。道理是一樣的。

  • 5 # 詩哥杜士成

    愚之見,僅作參考。

    偏旁部首、橫折撇捺:是漢字的組合基本因素,是有規律有意義的,是倉頡之後智者智慧的結晶,是有一定規則的;

    26個字母:1.對於漢語來說,是認識漢字的前提,聲母韻母既有規律又有韻律。2.對於英語來說,從某種意義上說相當於偏旁部首、橫折撇捺,是組成單詞的基本要素。

    總之,單詞之組合如同漢字是有規律的,掌握規律淺顯易懂,容易掌握。多讀多寫多記,溫故而知新,受益匪淺。

  • 6 # 漢字先生

    英語: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26個

    漢字:點橫豎撇捺折 DHSPNZ 6個

    舉例:漢DDHZN 字DDZZSH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hone 7和iPhone 7 Plus,哪個更值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