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顓與

    第一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結髮妻子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雖然位高人尊貴,但是她生性簡約,崇尚節儉,不喜歡鋪張浪費,長孫皇后反對自己的親族之人在朝堂之上任重要官職。

    李世民喜愛長孫皇后,因此經常就想封其族人官職土地,不過都被長孫皇后一一婉拒,因為她不希望出現外戚專權禍亂朝政的局面。她不僅要求李世民降低她哥哥的官職,還請求她哥哥主動向皇上請求降職,就連臨死之際都在告誡李世民要防範外戚專權。

    不得不說長孫皇后實乃有遠見且限量恵德之人,有了這樣的妻子,夫復何求?!

    第二位要說的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第二任皇后陰麗華。

    陰麗華當上皇后之後,並沒有恃寵而驕,她生性恭謹節儉,不喜歡古玩珍品,奢侈物件,性格仁慈溫和,心胸開闊,深得百姓愛戴和喜歡。

    劉秀去世之後,陰麗華被尊為皇太后,在這期間她還做了一件頗有建樹的事情,就是給皇帝劉莊冊立了朝中一位功臣的小女兒作為皇后,而這位皇后,就是歷史上被尊稱為賢后典範的明德皇后。

    最後一位要說的,便是明朝的馬大腳馬皇后。 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對這位結髮妻子很是疼愛感激,當即冊封她皇后。

    但是馬氏當上皇后之後,並沒有驕奢貪圖安逸,一如既往的簡樸過生活。馬皇后生性仁德,待人慈善,幫朱元璋把後宮管理得僅僅有條,而且也時常輔助朱元璋處理國家大事,能娶得這樣的妻子,實在是朱元璋的福氣了。

    眾女賢德,個個都有國母風範,體恤百姓體恤夫君,而眾夫亦是人中之龍,均有志氣,善治天下。如此一來,也就有了我國曆史上的幾大盛世,實乃國幸民幸

  • 2 # 寶媽生活熱點實錄

    竇 漪 一 漢文帝的皇后

    衛子天 一 漢武帝的皇后

    長孫皇后 一 唐太宗的皇后

    馬氏(大腳 )一 明太祖的皇后

    別得不大清楚了報歉哈!

  • 3 # 閒史

    俗話說,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賢淑的女人,而很多明君背後也有一個賢后。中國歷史上賢良的皇后有很多,比如西漢文帝劉恆的皇帝竇漪房、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皇后陰麗華、隋文帝楊堅的皇后獨孤伽羅、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無垢、宋哲宗趙煦的皇后孟氏、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馬秀英等等。

    賢后很多,但要說成就了自己的夫君,當首推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馬秀英,如果沒有馬皇后,可能就沒有之後的大明帝國。今天我們來看看馬皇后跌宕起伏的一生,看看她是如何成就自己的夫君的:

    嫁給朱元璋

    1332年,馬皇后出生在安徽宿州一個富豪家中,母親在馬皇后未滿一歲便去世了。後來,她的父親因殺了人,為躲避仇家,而不得已將馬皇后託付於自己的摯友郭子興。後來馬父死在了外面,郭子興很喜歡這個乖巧的女孩,便將她收為義女。

    後來,郭子興起兵討元,奪取了濠州城。走投無路的朱元璋前來投奔郭子興,因作戰勇敢,有勇有謀,很快便在郭子興軍中嶄露頭角,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

    郭子興很喜歡自己的義女馬秀英,一直想給她物色一個好夫婿,有勇有謀的朱元璋便成了他的不二人選。

    賢妻助夫得天下

    下嫁朱元璋後,朱元璋有如神助,表現愈加亮眼,這使得郭子興很忌憚他,便從中作梗,處處刁難朱元璋。為緩和義父和丈夫的關係,馬秀英拿出自己的傢俬,去討好郭子興的夫人和寵妾,請她們在郭子興面前為朱元璋求情,但收效甚微。

    有一次,朱元璋犯錯被郭子興關在小黑屋,不給飯吃,馬皇后從廚房偷得剛出鍋的炊餅,為防被發現,愣是將滾燙的炊餅放在懷裡帶給了朱元璋!

    後來朱元璋拉出來單幹,在和陳友諒的對峙中處於下風,各級官員都想棄城而逃,又是馬皇后站了出來,力挽狂瀾,拿出自己的私財,安撫士卒,保住了朱元璋的根據地!

    因為朱元璋草根出身,沒有多少文化,所以馬皇后更是在起義的過程中教給朱元璋很多治國理政的大道理。

    朱元璋統一天下後,為肅清朝野中的隱患,經常對臣子兵戈相向,而馬皇后從中積極調和,沒有馬皇后,天性多疑敏感的朱元璋肯定會製造更多的冤假錯案。

    女人天性好爭風吃醋,感性大於理性。但馬皇后卻是個例外,馬皇后在朱元璋宮中已貴為皇后,但朱元璋及諸皇子的膳食穿戴都依然由她親自操辦,甚至朱元璋和其他妃子之間心生嫌隙,她也從中調和。真可謂是母儀天下,後宮典範!

    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來看看後世對這位皇后的稱讚:

    後仁慈有智鑑,好書史。後勤於內治,暇則講求古訓。母儀天下,慈德昭彰。 ——《明史》她總舉止從容,並沒有疾言遽色。的是國母風範。 ——蔡東藩

  • 4 # 它說我的名字重複了

    1、竇漪,從地位低下的侍女躍為漢文帝皇后,又親歷“文景之治”,身為漢景帝母和漢武帝祖母得享高壽,史稱竇太后,為歷史上最幸運的女人之一。

    2、陰麗華,管仲之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第二任皇后,劉秀愛陰氏,然聽陰氏之見先立郭氏為後,終於還是廢了同樣患難以共的郭氏,匡扶陰氏為皇后。

    5、長孫皇后,北魏拓跋氏的後代,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史上著名的賢后,生性節儉、深明大義,唐太宗開創李唐江山和“貞觀之治”,與長孫皇后的賢淑是分不開的。

    6、唐憲宗李純郭貴妃氏。郭子儀之孫女,唐朝中後期影響最大的賢后。

    7、孟皇后,孟氏宋哲宗趙煦的皇后孟氏,賢淑溫婉。

    8、孛兒貼,為鐵木真先後生下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四個兒子,都是剽悍善戰的武士,成為成吉思汗征戰四方的得力助手,自己也為蒙古帝國的興起起到了關鍵作用。

    9、馬皇后,史稱馬大腳,是明太祖朱元璋患難與共的皇后。

    10、明成祖朱棣皇后徐氏,徐達之女,先於朱棣葬於長陵,明十三陵之第一陵。

    11、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清太宗皇太極、順治、康熙三代皇帝,臨事處置沉靜果斷,並無個人野心私慾,而且以身作則、嚴於律己,不掌控朝政,一到皇帝親政了就退居幕後。孝莊太后盡力教養幼主,護衛著愛新覺羅政權避過了重大的風險和暗礁,是大清王朝達到盛世的彼岸。

  • 5 # 凌煙閣論史

    以成就自己夫君角度看,賢后當首推隋文帝的文獻皇后獨孤伽羅。

    獨孤皇后名伽羅,是北周大司馬、河內公獨孤信之女。獨孤伽羅14歲的時候,其父獨孤信替她挑選了北周柱國大將軍、隋國公楊忠之子楊堅當老公。

    獨孤皇后是怎麼成就了隋文帝的?我們分為幾個方面說。

    一、促成大事:獨孤皇后是楊堅的主心骨,促楊堅成大事,取代北周

    北周宣帝宇文贇在位時,對楊堅的疑心很大,幾次欲動殺機。楊堅為了保命,只好請求出鎮外地。

    580年5月11,宇文贇到了彌留之際,他召見內官劉昉、顏之儀,想向他們託付後事,但已說不出話。劉昉見靜帝年紀幼小才7歲,而楊堅是楊皇后的父親,聲名顯赫,於是和幾位內官議定邀請楊堅輔政。楊堅竟然堅辭不接受,劉昉就對他說:”您如果想幹,就趕快上任;如果不想幹,我就自己幹。”楊堅這才答應。

    很快宇文贇就死了,北周的朝政被楊堅控制了。但是,楊堅在是否取代北周的事情上,猶豫不決。

    還是在這個5月,楊堅自己感覺心裡惴惴不安,就在一天夜裡召見太史中大夫庚季才,問道:“我平庸沒有才能,卻得到了輔佐幼主的重任。從天時和人事兩方面來看,你以為會怎麼樣呢?”庚季才回答說:“天道精微奧妙,一時難以觀察出來。我只從人事方面來預料,覺得符命徵兆已定。我即使說天時和人事都對您不利,您難道還能夠效法堯帝時代的許由,逃往箕山,洗耳於潁水,而讓天下嗎!”楊堅沉默了一會,然後說:“事情確實像你所說的那樣。”

    最後,還是楊堅的夫人獨孤伽羅促使他做了最後決定:“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事已至此,騎虎難下,努力做吧。楊堅終於下定了決心,在公元581年代周而立隋。

    二、一夫一妻:與楊堅約定成為一夫一妻制的皇帝,史上絕無僅有;限制後宮,也保住了楊堅的健康

    《隋書·文獻皇后傳》記載,獨孤伽羅十四歲嫁給楊堅,婚後夫妻恩愛,共同發誓 “無異生之子”,也就是說,楊堅所有的兒女,必須都是獨孤伽羅所生。後來的歷史果然如此,楊堅信守諾言,五兒五女全都是與獨孤伽羅的生的。這在古代帝王史上,楊堅與獨孤氏是惟一的一對了。

    獨孤皇后能如此要求楊堅,而楊堅也能做到,有兩個關鍵因素在發揮作用。

    第一,是獨孤氏顯貴而有實力的家庭背景。

    獨孤皇后出身於鮮卑貴族,獨孤伽羅的父親,是西魏八柱國之一,關隴貴族集團的核心人物獨孤信。獨孤信生有七個女兒,老大嫁給北周明帝,封明敬皇后;老四嫁給唐高祖李淵的父親李丙,追封元貞皇后;老七就是獨孤伽羅,嫁給隋文帝,封文獻皇后。一門出三朝皇后,政治地位可見一斑。

    楊堅的父親楊忠是獨孤伽羅的父親獨孤信的老部下。獨孤家族地位如此高貴,自然強化 了獨孤伽羅的自信和驕傲。正是有了這種強勢的背景,獨孤伽羅才敢在新婚之際提出 “無異生之子”的要求,而楊堅也並無反對意見。

    第二,獨孤皇后個人能力超強。

    前面說了獨孤皇后促成楊堅成大事。取得天下後,獨孤皇后依舊在政治上為匡扶楊堅。

    據史書記載,獨孤皇后愛讀書,有見識。每次隋文帝上朝,她必與之並輦而行,至殿閣而止,派宦官跟隋文帝聯絡,“政有所失,隨則匡正,多有弘益”。所以,開皇年間的最高政治決策,很難分得清哪些是隋文帝的主意,那些是獨孤皇后的的主意,因此,宮中將他兩人同尊“二聖”。後來,唐高宗時期,武則天與高宗也合稱二聖,這是在步隋文帝與獨孤皇后的後塵。這樣的政治能力和水平,當然讓隋文帝敬重。

    獨孤皇后的個人能力,不僅表現在朝堂上,還表現在後宮中,在後宮則更加強悍。隋文帝偶然間偷偷臨幸以為宮女,獨孤皇后知道了大怒,竟然趁隋文帝上朝時,把這個宮女打死了。隋文帝知道後,非常生氣。但面對這麼強悍的老婆,楊堅也只有認輸的份。

    管住了後宮,實際對楊堅的健康是有益的。獨孤皇后死後,隋文帝就整天和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在後宮裡泡著了。這個宣華夫人陳氏是南陳後主的妹妹,容華夫人蔡氏也是南方人,這樣兩個溫婉柔順的南方美女和剛毅強悍的獨孤皇后形成鮮明對比,讓隋文帝不能自拔,醉生夢死。

    後宮的約束沒有了,不到兩年,隋文帝就病重了。

    三、約束外戚,輔政為公:在朝政上以公心為首,助楊堅得人心

    隋朝是楊堅以外戚身份奪過來的,這一點獨孤皇后也很明白,她嚴格約束外戚。一旦外戚犯罪,反而要從重處罰。

    獨孤皇后有一個表兄叫崔長仁,犯罪當死。本來,以皇后的身份,按照當時的律法和習俗,可以要求皇帝予以赦免。但獨孤皇后說:“國家之事,焉可顧私!”堅決主張把崔長仁斬首。這種不縱容外戚,自覺維護皇權的態度,絕對是賢內助的風範,給隋文帝大大地加分。

    獨孤皇后在行事上還厲行節約。開皇初年,突厥和隋朝互市,出售一筐明珠,要價八百萬錢。有人勸獨孤皇后買下來。獨孤皇后說:“非我所須也。當今戎狄屢寇,將士疲勞,未若以八百萬分賞有功者。”這話多麼漂亮,為隋文帝贏得眾人歸心。

    獨孤皇后不僅不愛這些高檔首飾,甚至連基本化妝品都很少。據《北史·隋文帝文獻皇后 傳》記載,隋文帝合藥,需要胡粉一兩,跟獨孤皇后討要,沒想到獨孤皇后一直素面朝 天,竟然沒有。

    在朝廷制度上,獨孤皇后也能嚴格約束自己不開干預朝政的頭。當時,有關部門根據《周禮》建議,百官之妻的命婦頭銜由皇后授予。但獨孤皇后拒絕了:“以婦人與政,或從此漸,不可開其源也。”如果讓皇后冊封命婦, 恐怕會開了婦人參與國政的口子,以後就可能發展到幹權亂政的程度,所以萬萬不可。這種覺悟,不是一般人所能有。

    結語:獨孤皇后成就了隋朝,也最終為隋朝覆亡埋下隱患

    獨孤皇后有膽有識,有很高的政治才能,識大體,隋朝的建立、興盛都有她不小的功勞。

    但不得不說的是,隋朝的覆亡也是她種下的因。因為她自己堅持樸素、一夫一妻,所以對奢侈浪費、娶好幾個老婆的太子楊勇大為不滿,直到用枕邊風把楊勇廢掉,立了他所喜歡的楊廣,因為楊廣跟她一樣樸素節儉,跟她一樣堅守一夫一妻。後來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楊廣把隋朝毀了。但這個責任其實也不能全怪獨孤皇后,當時的楊廣的確是很好,畢竟她沒有預見未來的能力。

    與其他幾位著名皇后比,如陰麗華、長孫皇后,獨孤伽羅對楊堅的“成就”作用更大。因為其他賢后都是在皇帝建國後發揮出了一定的“坤道”作用,而僅僅在促成建國這一項上,獨孤皇后就蓋過其他賢后。

    (完)

  • 6 # 歷史哆唻咪

    長孫皇后(601~636年),本姓拓跋,後改姓長孫,小字觀音婢。其先世曾為北魏、北周大臣,直到其父長孫晟時,仍為隋右將軍。由於後出身於宦門家庭,少好讀書,“喜圖傳”,素有教養,因而事理,明禮法,有智謀。

    13歲嫁與李世民唐高宗武德元年被冊封為秦王李世民妃。武德九年6月,玄武門之變發生後,被冊封為太子李世民妃,同年8月,李世民繼位,是為唐太宗,旋被立為皇后。貞觀10年病逝,享年36歲。高宗上元元年上尊文德順聖皇后

    自與李世民結髮起,遭逢隋末唐初亂世,備歷艱難,對於成就李世民的人生功業多有裨益,功不可沒,所謂“古者創業之君,必得賢后以為內助,共定大業”,長孫皇后也。

    玄武門之變

    在這場攸關李世民生死成敗的政變中,長孫皇后與李世民互相配合,彼此砥礪,並且利用其特殊角色,在特殊環境下積極奔走,多方斡旋,為李世民最終贏得政變的勝利發揮了特殊而難替代的重要作用。

    1、緩和與後宮的矛盾,減輕來自後宮的壓力

    據《舊唐書》記載: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生有四子,除三子李玄霸幼年夭折以外,長子建成作為太子留守京師協助父皇處理軍國要事;次子李世民則統帥大軍征戰在外。因“太宗功高既高,隱太子猜忌滋甚。”於是,兄弟之間圍繞爭奪皇位繼承權展開激烈鬥爭。隨著高祖四子齊王元吉勢力進一步向李建成集團的靠攏,他們緊羅密佈地在朝廷大臣、高祖妃嬪及地方勢力中爭取同盟者,並且“日夜譖訴世民於上。”,挑撥高祖同李世民的關係,以致使高祖出現一段時間地冷落和排斥李世民。

    對此,身在宮中的長孫氏處處謹慎從事,贏得高祖的信任,爭取諸妃嬪,拼命發展勢力。由於她“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法”,且善解人意,故在秦王集團與太子集團劍拔弩張之時,她“孝事高祖,恭順妃嬪,盡力彌封縫,以存內助。”很快得到了許多嬪妃的理解和同情,高祖也在經常稱讚秦王妃“賢惠”,同時嘉獎李世民。

    2、參與玄武門之變,親慰勉之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在長孫氏之“內助”和其他文臣武將之“外援”下,於長安玄武門設計斬殺其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在事變之中,長孫氏“引將士入宮授甲後,親慰勉之以鼓舞士氣。”使將士群情激奮,士氣高漲,為打敗太子集團奠定了基礎。

    由此可見,長孫皇后不僅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內助夫君,戰勝政敵, 為“貞觀”政權的醞釀和建立立下了特殊的功勳,而且對“貞觀之治”局面的出現引起了重要的作用。

    諫諍之風

    虛化納諫唐太宗迥異於古代其他政治家的突出品格,“聽斷不惑,從善如流,千載可稱,一人而已。”貞觀年間, 諫諍者之多,範圍之廣為歷史所罕見。諫諍者中既有文臣武將,也有一般官吏和宮闈嬪妃,而長孫皇后則是其中頗具影響者。

    1、以史為鑑,敢於直言進諫

    太宗曾有一駿馬,“無病而暴死”。太宗因之遷怒養馬宮人,“將殺之”。於是,長孫皇后勸諫道:“昔齊景公以馬死殺人,晏子請數其罪雲:‘爾養馬而死,爾罪一也;使公以馬殺人,百姓聞之,必怨吾君,爾罪二也;諸侯聞之,必輕吾國,爾罪三也’。公乃釋罪。”然後意味深長地說:“陛下嘗讀書見此事,豈忘之邪?”太宗聽後幡然醒悟。

    此後,太宗經常採納大臣建議“問及民間疾苦,政事得以無遺誤。”長孫皇后透過犯顏直諫以補太宗之闕,使其“裨益弘多”且十分感激。以致於太宗在大臣房玄齡面前稱讚道:“皇后庶事相啟沃,極有利益爾”。

    2、以進諫,護諫臣

    貞觀六年三月,魏徵於朝堂激烈頂撞太宗,使太宗難以下臺。回宮後,太宗生氣地說:“會須殺此田舍翁。”長孫皇后“問為誰”?太宗回答說:“魏徵每庭辱我。”於是“後退,具朝服立於庭”。由於朝服是皇后“受冊、助祭、朝會大事之服也”,所以,宗“驚問其故”,長孫皇后說道:“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賀!” 短短數語,婉轉策略,太宗頓時轉怒為喜。從此,對待魏徵更加信任和器重。

    長孫氏巧妙地開導和曲筆阿贊,是唐太宗茅塞頓開怒氣頓釋,從而避免了魏徵身首異處的厄運,更加堅定了其進諫的決心。作為唐初諫臣之佼佼者魏徵,數犯龍顏,所諫前後二百餘事,皆為太宗採納。正如太宗所講:“貞觀以後,盡心於我,獻納忠黨,安國利人,成我今日功業,為天下所稱者,唯魏徵而已。”

    3、諫諍補闕,死而後已

    貞觀十年七月,譽為“貞觀賢相”的房玄齡因小事得罪了唐太宗,太宗盛怒之下讓他停職,且歸第閒居。儘管此時長孫皇后已經病入膏肓,危在旦夕。但對這位跟隨唐太宗幾十年的“勳舊”,卻一如既往,念及在懷。向太宗哭諫:“玄齡事陛下最久,小心謹慎,奇謀秘計,皆所預聞,竟無一言漏洩,非有大故,願勿棄之。”時隔不久,太宗果然召玄齡回宮,恢復其官職。

    即便是在彌留之際,也多次叮囑太宗曰:“但願陛下親君子,遠小人,納忠諫,屏讒言,省作沒,止遊畋。妾雖沒於九泉,誠無恨。”以上臨終箴言,令太宗深有感觸,他立志使“君臣上下,各盡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決不以“直言忤意,輒相責怒。”

    貞觀時期所形成的臣僚敢言直諫, 君主從善如流之良好政治風氣和激濁揚清, 政治清明之良好政治環境, 應該說是與長孫皇后的積極努力和促成分不可的。

    防範外戚

    歷史上,由於外戚臨朝專政而導致江山更易,社傾覆的例子並不鮮見,“世家貴戚,舊號難理,漢、晉以來,不能禁御。”長孫皇后自幼飽讀詩書,深諳歷史,對此認識極為深刻。著文“論駁斥漢明帝馬皇后,以後不能抑退外戚,令其當朝貴盛,乃戒其龍馬水車,此乃開其禍源而防其末事耳”,因而,長孫皇后不僅以身作則,而且嚴格要求其家族成員。臨終前夕,長孫皇后仍言辭懇切地叮囑太宗不要讓其家族成員擔任要職,她說:“妾之本宗,幸緣姻戚, 既非德舉,易履危機,其保全永久,慎勿處之權要” 。

    以其胞兄,長孫無忌為例。“少與太宗友善” ,“識量宏遠……才資文武”,” “英冠人傑” ,身歷從晉陽起兵、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 的所有重大事件,是唐朝的開國元勳,以至於唐太宗有“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 的感慨,被太宗視為有“佐命之功” 。惟其如此,所以太宗擬任命長孫無忌為宰相。

    對此,長孫皇后多次表示反對,並以西漢外戚干政的後果說服太宗打消固有想法。 但是太宗並未採納,任命長孫無忌為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右僕射。無奈之下,長孫皇后又私下仰求其兄長孫無忌辭職。在這種背景下,太宗不得已,改授長孫無忌為職位雖高卻無實權的開府儀同三司。

    據《舊唐書》記載:時後兄無忌夙與太宗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勳,委以腹心,出入臥內,將任之朝政。後固言不可,每乘間奏曰:“妾既託身紫宮,尊貴已極,實不願兄弟子侄佈列朝廷。漢之呂、霍可為切骨之戒,特願聖朝勿以妾兄為宰執。

    在長孫皇后和李世民相繼逝世之後,身為託孤重臣的長孫無忌,果然和親外甥、繼位之君李治,走到 了國舅權重、皇權式微的老路里,不得善終。不難想象,如果沒有長孫皇后的堅決請辭,長孫無忌的畫像,還能不能在李世民的凌煙閣裡,高懸於功臣之首

    作為長孫皇后,能如此深刻地認識到外戚勢力對政治的惡劣影響,能清醒地牢記漢之呂,霍等徹骨之戒,能堅持自見努力抑制外戚勢力的膨脹,在歷史上實為罕見。她以非凡的政治才能和豁達的風度,為促進“貞觀”時期統治集團的穩定和社會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

    崇德尚儉

    1、言行舉止,必循禮則

    貞觀六年,太宗與長孫皇后所生女兒長樂公主將下嫁長孫無忌之子長孫衝,親上加親,復以“太宗特所鍾愛”,於是,太宗“敕所司資送倍於長公主”。魏徵以古禮制諫阻唐太宗,長孫皇后聽後不但毫無怨言反而稱讚到:“嘗聞陛下敬重魏徵,殊未知其故,而今聞其諫,乃能以義制人王之情,真社稷臣矣!”,並立即“遣中使貲帛無白匹,詣徵宅賞之。”鼓勵魏徵“常秉此心,勿轉移。

    2、慈悲為懷,和睦後宮

    作為皇后,正位中宮,具有位居宮廷妃嬪之上的特權,但長孫皇后並不恃權驕人,而是把自己置於普通宮人之中,關心體貼他們的疾苦。 唐太宗有一女名豫章公主,不幸早年喪母,長孫皇后以母相待,“收養之,慈愛逾於所生”;再如長孫皇后對患病的妃嬪極為體恤,也被宮中傳為美談,“妃嬪以下有疾,後親撫視,棳己之藥膳以資之,宮中無不愛戴”。除此之外,長孫皇后曾著《女則》十卷,錄古代婦女善事以自檢。改變了武德年間宮廷混亂,妃嬪傾軋的糜爛之風,為貞觀政權營造了良好的宮廷環境,解除了太宗施政的後顧之憂。

    3、憂尤儉約,儉薄送終

    身為一國之後,長孫氏並沒有窮奢極欲,揮霍浪費,“憂尤儉約,凡所御服,取給而已。”在他沉珂重病之時,向唐太宗表示:“妾生既無益於時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聖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但請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須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則是不忘妾也。妾生既無益於時。”這對當時上自勳戚下至士庶風行的厚葬,無疑是一種警示。長孫皇后至死不忘貞觀政局的穩定,昭昭之心,天日可表。

    縱觀長孫皇后短暫的一生,實乃令人稱讚。她身為皇后,一國女主,位尊而不驕扈,富貴而不奢侈,受寵而不忘形;她內助太宗,成其大業;敢於直鑑,拾遺補闕;寬厚明達,賢惠善良;約束外戚,以身作則;她對貞觀諫諍之風、崇德尚儉之風等政風的盛行及貞觀政局的繁榮穩定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於家則相夫成就蓋世英明,福及子孫;於國則佐君成就千秋大業,恩澤天下。此女中千古典範,今猶可效。

  • 7 # 蕭蕭風

    1、竇漪,先後扶持了漢朝3個有名的君主,更是歷經了“文景之治”的盛世。,促進漢朝逐漸強盛。身為漢景帝母和漢武帝祖母得享高壽,史稱竇太后。

    2. 孝衛武皇后衛子夫,她能非常妥善的處理事務,將後宮管理得井井有條,成為漢武帝的賢內助。而且她還重視人才,有引賢之功。衛青、霍去病,霍光都離不開衛子夫的推薦。使得衛青、霍去病擊敗匈奴,開拓漢朝疆域,助漢武帝創立強漢。霍光輔佐幼主,建立孝宣中興。衛子夫舉薦之人對漢代孝武、孝昭、孝宣三朝做出了巨大貢獻及深遠影響。

    3.陰麗華,劉秀嘆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她雅性寬仁、有母儀之美、性賢仁,宜母天下。她不僅協助劉秀創立了宏偉的基業,對兒子的教育也很重視,除了個別兩個,其他的兒子都是歷史上賢明的君主。

    4.武明皇后婁昭君,北齊奠基人高歡的妻子。在未出閣時,偶然看到在城上服役的守門小吏高歡後,很是吃驚,說:"此人就是我的丈夫"。從此之後私奔跟隨高歡,多次出謀,協助高歡開基創業。後來又三為太后,奠定了北齊王朝。

    5、文獻皇后獨孤氏,她很有政治才能,協助楊堅開創隋朝基業。她沒有私心,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楊堅最厲害的賢內助。每當與隋文帝議論國家大事,看法往往不謀而合,十分一致,故而宮中稱為二聖。

    6、竇皇后,與唐高祖李淵生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及平陽公主五位子女,皆為大唐天下的奠基者。

    7、長孫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史上著名的賢后,生性節儉、深明大義,唐太宗開創李唐江山和“貞觀之治”,與長孫皇后的賢淑是分不開的。

    8、唐憲宗李純郭貴妃氏。郭子儀之孫女,她一生歷經唐朝七代皇帝,其中五朝極盡尊貴,是所謂七朝五尊。是唐朝中後期影響最大的賢后。

    9、孟皇后,孟氏宋哲宗趙煦的皇后孟氏,賢淑溫婉。她一生經歷曲折,受挫於哲宗、徽宗兩朝。靖康亂後,能以民族大義為重,兩次垂簾聽政,對於南宋政權的建立,穩固南宋形勢,起到了重要作用。

    10、孛兒貼,為鐵木真先後生下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四個兒子,都是剽悍善戰的武士,成為成吉思汗征戰四方的得力助手,自己也為蒙古帝國的興起起到了關鍵作用。她為人賢明,幫助成吉思汗創立大業。

    11、馬皇后,史稱馬大腳,是明太祖朱元璋患難與共的皇后。她仁慈有智鑑,好書史。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冊封她為皇后,對她十分信賴,多次聽從她的意見寬免大臣過錯。因此有人將她與唐代的賢后長孫皇后相提並論。

    12、明成祖朱棣皇后徐氏,徐達之女,先於朱棣葬於長陵,明十三陵之第一陵。她美麗與聰慧並存,號稱‘女諸葛’.她在朱棣奪位道路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她孕育了皇太子→朱高熾.朱棣很愛她,終其一生,只有徐氏一位皇后!她一生簡樸,史稱正是她和朱元璋的馬皇后的勤儉之風影響了明代後宮的政治,終明之世,儘管有時政治極度黑暗,但從未有過後宮干政的局面。

    13、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清太宗皇太極、順治、康熙三代皇帝,臨事處置沉靜果斷,並無個人野心私慾,而且以身作則、嚴於律己,不掌控朝政,一到皇帝親政了就退居幕後。孝莊太后盡力教養幼主,護衛著愛新覺羅政權避過了重大的風險和暗礁,是大清王朝達到盛世的彼岸,培養出了我們都很羨慕的千古一帝康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助,有必要升i9嗎,如果升還需要換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