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原上牧馬
-
2 # 一老沈一
這個問題,如果用一句話來回答,就是時代不同了。
“時代不同”的第一個不同,是讀者的需求和消費文化產品的渠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武俠小說是中國文學的一個特殊範疇,淵遠流長,可追溯到漢代的《遊俠列傳》等。
從上個世紀初開始,形成了由舊武俠和新派武俠構成的“百年武俠小說史”的熱潮。20世紀40年代前,是其第一個黃金時代——“百家爭鳴期”。這個時期裡,作品以描寫俠客義行為主。不過,受到了文壇“正統”人士的猛烈抨擊。武俠小說的第二個黃金時期,是由梁羽生、金庸、古龍三巨頭撐起的新武俠“巨星時代”。
這個武俠小說的“百年盛世”,其實是和文學作品的“供求關係”緊密相關的。20世紀初,中國剛剛從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走出來。民眾普遍的文化水平不高,能接受教育的,也基本是以中國古典文化為主要內容,接觸西方文化較少。這種情況,決定了文化受眾的很大一部分,尤為鍾愛具有明顯中國古典色彩的文學作品。這樣的需求,是武俠小說形成先後兩個高潮的“買方市場”推動力。
另外,在20世紀初開始往後的很長時間內,文化傳播的主要平臺,是紙質的報紙和書籍。為了吸引讀者,擴大銷量,當時的華文報紙基本都開闢了小說連載的專欄。經過不少報紙的嘗試,發現連載武俠小說更能博得讀者眼球,於是紛紛效尤。
梁羽生和金庸都是在這種“買方市場”的強大吸引力下開始寫作武俠小說的。1953年,梁羽生開始在香港《新晚報》連載《龍虎鬥京華》。1955年,金庸在《香港商報》連載《書劍恩仇錄》。二人都是一炮打響。金庸由此一發而不可收。特別是在1959年,他開辦了《明報》,為了苦撐局面,更是每天一邊寫社評,一邊寫武俠小說連載。最繁忙的時候,金庸同時寫著五六部武俠小說。用他的話說,每寫完一篇,下一期的故事如何發展都不知道,還要戰戰兢兢地防備著不要把不同的故事寫串了。就是在這樣的“供求關係”下,眾多的武俠小說精品誕生了。金庸1958年在報紙上連載他的第四部作品《射鵰英雄傳》。當時的香港,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爭相買報閱讀,不看這個連載的“簡直是笑話”。
然而在上世紀70年代以後,原來的武俠小說的忠實受眾慢慢在老去。新生代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的內容已經與以前大不相同,所接受的文化資訊面大開、文化資訊量大增,武俠小說迅速成為他們可選擇的眾多文化產品中的一種——消費群體分化了。
同時,特別是上世紀70年代以後,文化傳媒也迅速多樣化,特別是電視的普及和後來的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人們的精神消費和關注點也不可比擬的多樣化了。武俠小說的傳播,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也許是因為這樣的變化吧,金庸在1972年創作了《鹿鼎記》之後,就毅然封筆了。古龍堅持的時間長一些,1985年出版了《大武俠時代》。但實際上,自1979年的《英雄無淚》之後,古龍的武俠小說創作即已進入衰退期,後面的作品多為代筆,質量大不如以前。
“時代不同”的第二個不同,是小說創作的作者不同了。在武俠小說的第一個黃金期,先有“南向北趙”(向愷然和趙煥亭),又有還珠樓主、王度廬、白羽、鄭澄因、平江不肖生、朱貞木等。第二個黃金期,則主要有梁羽生、金庸、古龍。這些武俠小說作家,大都有良好的中國古典文化的功底,非常適合寫作以民國以前為社會背景的武俠小說。
特別是金庸,他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加越女劍)等一系列作品中,都浸潤了濃烈深厚的中華文化。翻開他的任一作品,易經八卦、奇門算術、佛教道教、醫藥經絡、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滿目皆是,信手拈來。他小說的章回題目都非常講究,往往連起來是一首詞或詩,如《天龍八部》的回目連起來就是五首詞。翻開金庸的小說,馬上就會浸淫於浩瀚的中華傳統文化之海,這是他的小說受到無數讀者追捧的重要原因。
再往以後的文學作品的作者,其文化積澱的組成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那些武俠人物和事件,已經不是他們爛熟於胸的東西,不寫這樣的故事就是必然的了。
按照我個人的觀點,馮驥才1984年發表的《神鞭》,屬於新時代背景下的武俠作品。二月河的清帝三部曲,雖不是寫武俠,但其所具有的文化厚度以及故事風格,是頗與金庸相似的。姚雪垠的《李自成》完全難以望其項背。
每個時代,會有那個時期最出色的文學樣式。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等,各領風騷數百年。當下的人,古詩詞修煉的再好,恐也難以逾越當年的頂峰。武俠小說亦如是,它屬於它應有的年代。這也是文化的進步表現之一吧。
-
3 # 小孔若水
個人覺得,其實這個問題就比較白痴。我很懷疑提這個問題的人,是否認真讀過武俠小說沒有,瞭解武俠小說沒有。事實上,若沒有影視的翻拍小說,現在的人,有幾個知道金古小說。小說是否優秀不是由是否為人熟知而衡量的。個人比較喜歡看武俠小說,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小說與作者,比如臺灣的孫曉所著《英雄志》,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這部小說非常了不起。再如內陸的鳳歌,著有山海經系列,也是非常優秀的,特別是氣勢磅礴,浩瀚遼闊的崑崙,而寫作能力不錯的女作家也有滄月,所著的《聽雪樓》系列雖不如男子的大氣,卻也非常精彩。該系列最後一部《忘川》更是6年磨一劍。滄月未夢,六年忘川。當然其他非常優秀的作家和小說還有許多,就不一一舉例了。
而武俠小說給人再無經典的原因,無非是它的沒落,並非不夠優秀,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使它再無像上個世紀那般被影視翻拍無數,故而影響甚微。現在的人們的需求也不一樣,不再對武俠那麼痴迷,自從世紀初的仙劍開創仙俠電視劇開始,武俠的沒落已經是無可避免,盛極必衰。就如同當年香港的殭屍片何其火熱,最後還是無人問津。
所以,優秀的武俠小說有,只是你不夠幸運,沒找到而已
-
4 # 燈小杯
金庸古龍作品代表著武俠小說時代的巔峰,他們兩人既是集大成者,也是終結者,所謂巔峰之後即是衰落,這是任何事物也不可避免的結局,金庸古龍把武俠小說該有的該探索的該體現的,全都挖掘光了,後來者已經不可能超越他們了。
不過金庸古龍之後,還是有許多新生代的武俠小說作家,著名的比如《四大名捕》溫瑞安,《大唐雙龍傳》黃易,包括馬榮成漫畫《風雲》,這些人的作品同樣驚豔,自成風格,但是到了他們這裡,武俠的概念已經有所模糊了。就像我之前說的,金庸古龍已經挖掘了武俠小說可以體現的一切,後來者為了出頭採用了其他元素和新型筆法,如此以來他們的武俠小說反而不再像是武俠小說了。
像溫瑞安,他的作品中部分偏向金庸風格,部分偏向古龍風格,構建江湖體系之餘不忘搭建朝堂體制,看似十分全面,但是都無法超出,武功體系以及不少角色人物頗有超現代主義,甚至連外星人都加了進來,已經不能算是純粹武俠了。
黃易作品,同樣是深受金庸古龍影響,既有歷史滄桑感,又有江湖豪爽氣,黃易文筆優美,文風華麗更是不在金庸古龍之下。不過黃易作品頗多異世,穿越,玄幻色彩,想象力豐富,而且內容很多都是比較黃,所謂黃易,黃色易懂嘛。。。。
馬榮成的《風雲》大家也都很熟悉,第一部還算是武俠,第二部就玄幻了,第三部就神話了。。
所以說,金庸古龍之後,純粹武俠已經沒有生存土壤了,後面的作品只會夾帶新生的玄幻,穿越等元素才能擁有生命力,這或許是純粹武俠的死亡,又是武俠的新生,不過可惜的是武俠之後就不會再作為主題存在,而是以一個元素的形式存在了。
-
5 # 鬱濃
因為時代不同了。
就說以前80、90年代吧,很多人喜歡看武俠小說的,我個人也是,原因是什麼?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人們的娛樂方式太少了,尤其是比較安靜的娛樂方式。那時候,電視節目不夠多,節目新意、精彩度也低,都不夠看的。而那時慢慢推及大眾生活的“影碟機”,也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輕鬆配備,機子錢、電費、買碟錢都要算算;有不少家庭,黑白電視都還沒換彩色的,換電視、買碟機,這影視裝置要花不少錢,都捨不得買了。
沒有手機,固定電話也少。人們異地聯絡,還經常需要寫信。交通不方便,交通工具也不先進。外面哪有什麼娛樂消遣的法子?真的很少。
於是,找來找去,看書,是不錯的打發時間的方式。但有的經典書籍、某某專業書籍、某某文學作品看了覺得晦澀難懂,或者不夠“勁”(刺激)啊,學歷不高、文化修養不高的,對它們的興趣很難持續。最後,有了,武俠小說,有趣又好看,內容通俗易懂,手捧一書“愛學習”的樣子正能量滿滿,既能打發時間,又能娛樂精神世界,噢耶!
現在,這種娛樂方式不行了。供人們選擇的娛樂方式太多了,人們的心情也浮躁不安,沒有幾個人喜歡捧一部武俠小說(含手機版)看一個下午,或連續看幾個小時。對了,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好像時間不夠多,總不能支援看書。當然了,現在還是有很多愛看書的人,但他們大多數都是奔著“學習、擴大視野、長見識”等目的去看書的。看武俠小說,學不到什麼,文學性真的很低,四大名著、什麼世界文學名著的文學性分分鐘鎮壓武俠小說。也有很多“正統”的文學家都批評過武俠小說,就不再嘮叨了。
所以說,時代變了……人也變了……物,也多多少少要變……唉,難免。
-
6 # 財智成功
時代改變了。
傳統的武俠已經沒落,一招一式間已經跟不上科技的發展,文化的需求。
新的玄幻小說已經崛起,更有各種仙俠、魔幻、科幻、末世文大行其道。
遠比武俠世界更加宏偉炫麗。
更能滿足讀者的想象力和代入感。
那麼,落後的東西,自然就沒落了。
就跟京劇一樣,看的人少了,自然有流行歌曲來替代。
現在的網遊,將來一定會被虛擬現實遊戲替代,時代,總是要進步的。
-
7 # 榮譽利劍
因為套路太深了!金庸和古龍的小說有一定的情節。其他小說都是套路:從小父母雙亡,性情高傲,遇到女扮男裝的武林世家小姐,第一次復仇被打入絕地,或是懸崖或是孤島,遇到奇遇武功大進,二次復仇中迷藥或春藥之類,❌❌第二女主角,然後又忽然有奇遇,從此天下無敵,秒殺仇人,然後娶幾個美女過上沒羞沒臊的幸福生活,大結局。太他媽套路了。情節有80%以上雷同。寫小說都不動腦,這樣情節還有什麼發展?另外近幾年網路小說大行其道,情節新穎,誰還看老套狗血劇情的武俠小說啊!
-
8 # 歐美星雲
金庸、古龍之後,仍然是有優秀的武俠小說作家。有名成家的溫瑞安、有黃易,沒有成名成家,但是作品比較優秀的還有不少。不過,武俠小說整體的大沒落,卻是不爭的事實。
武俠小說為何會盛極而衰,走向沒落呢?這方面的研究其實比較多,今天我這裡提一下自己的觀點。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現代武俠小說的興起,就是緣於一起偶然的傳統武術擂臺賽,梁羽生寫了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龍虎鬥京華》,之後金庸加入,大批臺灣作者下海,武俠小說在港臺作者的引領下,紅火了三四十年。
隨著金庸、梁羽生封筆,古龍仙逝,武俠小說只剩溫黃支撐,在港臺整體沒落,由此走向了下滑的不歸路。
興起於港臺,衰落於港臺,這就是古俠小說的興衰。
為什麼會這樣?我覺得原因還是港臺的人數太少!全盛的時期,全民都看武俠小說,一切都還好說,隨著各種娛樂方式的崛起,讀者群一分流,剩下的讀者,就不足以支撐武俠作者繼續創作下去了,最後自然是惡性迴圈。武俠小說的火種,就這樣斷了。
溫瑞安還好,黃易第一本武俠作品,直接就被退稿,後來寫玄幻小說紅了,才能出版。後來臺灣還有一些不錯的武俠小說作者,比如寫《英雄志》的孫曉,但是在臺灣那個狡小的市場,寫武俠小說連混口飯吃都難,自然沒有幾個人再寫。
武俠小說興起於港臺,衰落於港臺,那大陸呢?
金庸寫完《鹿鼎記》封筆,封筆於1972年,古龍仙逝於1985年,70年代末期作品已經有些下滑。在大陸開放武俠小說之前,武俠小說就已經走下了巔峰。進入內陸之後,武俠小說雖然也興起了閱讀熱潮,實際上早期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非常低,普遍被認為是低俗作品,雖然也有全庸等人開始武俠小說的創作,整體來說還是報著撈一把的態度來寫,並非真的愛好武俠小說,水準也不是特別高。
新世紀以來,大陸那些讀著經典武俠小說長大的年輕人,有一些開始進行武俠小說的創作,水準其實還可以。有文化、有熱情,這些人如果穿越到武俠小說的鼎盛時期,一直堅持創作,成就未必就在金古之下。不過各種娛樂方式發散,還有網文的崛起,武俠小說已經不受歡迎,不僅無法吸引更多高水準的作者進來,部分已經在裡面寫、水準又還可以的作者,也沒有堅持進行高強度的創作,自然是難成大家了,最後泯於眾人。
說到底,武俠小說在大陸,就沒有成過氣候。
-
9 # 顧哥玩武俠
瞧這問題問的。古龍1980年代去世,到現在“之後”只有三十年,金庸現在仍然健在,還談不到“之後”。這半個多世紀哪裡來的?如果是以二人出道時間為起點,到現在倒夠半個多世紀了。但當他們出道的時候,他們的名聲遠沒有今天這麼響亮,作品也不算十分出彩,之後不斷面世的精彩紛呈的武俠小說多了去了,怎麼可以說“再沒有出現優秀的武俠小說”呢?
先說兩個深受新老武俠讀者喜歡的、名聲不遜金古的作家——溫瑞安和黃易。前者的《逆水寒》、《說英雄誰是英雄》等至今是很多讀者心中的經典;後者的《尋秦記》和《大唐雙龍傳》等,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風靡進入二十一世紀,尤其值得一說的是,溫、黃兩人的作品直接影響了很多2000年以來網際網路上崛起的武俠寫手們,當然古龍的影響同樣有,而且更大更多就是了。作為大陸新武俠和網路武俠閱讀主力的80、90後們,可以舉出很多他們喜愛的作品,顧哥就此藏拙,還是幹個老武俠人該乾的事——翻翻老黃曆。
溫、黃之外的優秀武俠小說也可以稱得上車載斗量,顧哥就不一一列舉,僅列個港臺武俠老作者的人名單好了。出道時間在金庸之後的,香港有黃鷹、西門丁,梁羽生出道比金庸早,但在金庸“之後”也有不少優秀武俠小說如《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等問世,倪匡的出道時間比金庸晚,但武俠小說基本在平均水平,特點不清晰,所以顧哥沒算在內。臺灣古龍之後則有云中嶽、柳殘陽、司馬紫煙、高庸、慕容美、蕭逸、東方英、秦紅、上官鼎、陸魚等人,都可以拿出一兩部有特色的優秀作品,而在古龍“之後”仍有優秀小說問世而出道在前的臥龍生、司馬翎、諸葛青雲也可以算在其中。
-
10 # 東嶽老九
倒也不是套路的原因,只是格局的不同,金庸古龍兩人封筆末期,那個時間段,武俠還是挺火的,但後來武俠作者黃易寫出來一種格局更高的武俠,可以理解為玄幻小說的開山作,加上那個時間段,網路文學的初步興起!
大家隨便從網上找一本,都可以看到類似於圍攻光明頂,武林大會這樣提人情緒的故事,而且節奏比金庸古龍的更加爽快,並且可以飛天有地,天崩地裂,格局放大了很多倍,使這類高武武俠成了介於武俠與神話之間,玄之又玄的一個題材,更加吸引人。這是一個方面!
除此之外,雜誌期刊的退步,導致武俠小說被埋沒,沒了期刊的宣傳,一本直接出版在冊的,如果不是特別口碑,很難被人知道。
從而導致了給想寫武俠的新人作者們,一個較高的門檻,通俗點就是寫武俠,難出名,難賺錢!所以那個時期,武俠作品銳減!
上述都是表面原因,其實最主要的,現代咱們許多人,文學素養普遍下降,已經寫不出金庸古龍那種知識量豐富,又具有俠氣的文學作品,描繪出來的作品,沒有江湖氣息,無病呻吟比較多。只能說時代不同了,武俠走向了落寞!
這幾年網路文學的黃金時代來臨,發展的非常迅猛,但同樣網路文學的競爭增大,通常要日更六千到萬字,情節根本做不到仔細琢磨,更有甚者,直接抄襲他人作品!
最近曝光的幾個比較大的抄襲事件,已經暴露了網路文學的弊端,久而久之,也是網路文學最大的敵人,發展到最後,可能會讓讀者一聽到網路文學,就立馬會說老套,廢柴逆襲,千篇一律的無腦小白文等等!
所以預測,過幾年,網路文學會進行一次蛻變,逐漸的出現一些新題材,並且讀者的口味也會提升,那時候就是無腦小白文的末日到來!一些確實有功底的作家會浮出水面!
此外,網路上一些都市類涉黃涉政,靈異類鬼怪迷信等,都應該會清除,事實上,現在起點已經被舉報,下架了百餘本小說了!
-
11 # 姑蘇201287091
我以前也以為金庸的小說 也就老了讀一讀打發時間 直到我同學推介他的小說 我挑了一部最熟悉的射鵰英雄傳 因為小時候港劇的記憶 真的妙趣橫生 滋味無窮 。接下來笑傲江湖 天龍八部 連城訣 現在在看鹿鼎記 金庸小說有空真的要好好品味趁年輕讀一讀 會給你帶來正確的人生觀 價值觀 讓你知道這個世界是如何的 絕不是茶餘飯後的閒談如此簡單
-
12 # 又見葉飄零的飄零驛站
古龍1985年逝世,金庸1972年封筆,這兩位新派武俠的大宗師親自把武俠推上了巔峰,又親自把武俠終結,雖然之後還有溫瑞安和黃易等人,但確實沒再出現過可以和金古比肩的武俠小說家,也沒出現過可以和金古優秀作品相媲美的作品了。
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為什麼金古之後武俠就開始沒落了,就沒有那麼優秀的武俠小說家和武俠作品了?
金庸和古龍可以說已經把武俠寫盡,莫說後人,單就金庸和古龍,兩人不斷創新,到最後也是無力再有新的東西出來。
金庸有十四部作品,題材各異,古龍更多,包括自己口述他人代筆的,有七十幾部,除去早期比較差的作品,也有包括《絕代雙驕》、《武林外史》、《大旗英雄傳》、《多情劍客無情劍》、《風雲第一刀》、《楚留香傳奇》系列、《陸小鳳傳奇》系列、《歡樂英雄》、《七種武器》系列、《三少爺的劍》、《白玉老虎》、《蕭十一郎》、《圓月彎刀》(後面是黃鷹代筆)等諸多作品,後來的武俠小說作者想要在武俠上超越這兩位的,恐怕是沒有了。
-
13 # 難得糊胡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金先生就是其學習之典範。中國上下五千的歷史金生了然於胸,天文地理倶知十之八九,從古至今各種名著野史習得瓜滾溜熟。在寫作中各種典故信手拈來,在武俠功夫上的淵博知識和創作技巧,現在再難以找出第二人。古龍先生是酒仙,可與李白齊名,往往是大醉之後如天馬行空,黃河之水滔滔不絕,一本小李飛刀躍然紙上。是不同於金生的又一武俠巨匠。現代的網路小說傳播快,資訊流量大,阿貓,阿狗都可以胡說一番,反正有人給銀子。那個人不人,鬼不鬼的盜墓筆記大行其道,實際上是人性道德的墮落,是文化歷史的倒退,是當代社會觀的悲哀。時代在前進,真正的文學在倒退,還有誰能創作出金先生的成年童話呢?
-
14 # 軒轅境飛
在改革開放初期,由於資訊和娛樂業尚不發達,武俠文學受到普遍歡迎是可以理解的。時至今日,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需求進一步得到滿足,為各種休閒趣味的群體提供了應接不暇的可選內容,以古代生活為背景過於脫離時代和生活經驗的武俠文學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
15 # 翱翔也如龍
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在問題,不是沒有優秀的武俠小說,而是該說沒再出現這樣現象化的小說。之所以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武俠小說作為一個新事物橫空出世。就像尋秦記剛出來的時候,心想臥槽還可以這樣,現在。。。穿越重生,變獸變貓,你還有那麼強烈的感覺嗎
-
16 # 88錦衣夜行88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任何形式的文學題材,最多隻能各領風騷數百年,比如唐詩宋詞元曲,古人己寫至窮盡,後人再努力,也不可能超越。而武俠小說這種文學題材,從民國時期至八九十年代,金古己至高點,後人很難超越。還不如另闢蹊徑,源於人類喜新厭舊的情節,所以玄幻穿越和重生等等題材才會應運而生,迅速吸引了渴望新感覺新事物的新人類。而武俠小說的結局自然可想而知。
-
17 # 小樂桃的煩惱
金庸古龍那個時代還沒有網路,全靠自己慢慢寫出來的,他們是用心創作。而現在基本都是網路小說,追求的是利益。網上寫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要有速度,作者每發一章下面粉絲就催著要下一章,要是寫的速度慢了基本就沒人看了,這樣快速寫出來的作品能有多好?當然也有好的網路小說,只不過名氣沒有金庸古龍大
-
18 # 蜜果果寶寶
開始寫玄幻小說了呀,大師在前無法超越,就另闢蹊徑呀。當年古龍想要超越梁羽生等人還不是從日本偵探推理小說裡汲取營養,所以他的小說懸念設定感很強,金庸先生的作品將故事與歷史大事件、歷史大脈絡結合,所以頗有氣勢恢宏之感。一直以來覺得古龍似精緻小刀取其精巧,金庸似黃河奔流取其大氣渾厚。後人難再取路,就再尋方向咯。
-
19 # 我在哪一角落裡患傷風
其實就是審美疲勞了,就像80-90年代香港流行過的武俠電影風潮一樣,金庸古龍可以說把武俠小說寫到了極致。在武俠這個框框裡,童話,神功,奇遇,倫理,色情,等等都涉及到了,再往後的武俠小說其實都是模仿而已,無論情節文風還是人物設定。我認為見好就收才是金庸的高明之處。一直到武俠電影和電視劇在90年代達到頂峰,可以看看那時拍的武俠電影,什麼鬼怪神幻都出來了,一個人一掌可以拍爛一座山,這麼拍下去已經找不出什麼新意,觀眾也不買賬了。慢慢地香港警匪片開始吃香了,武俠電影都沒什麼人看了,何況武俠小說?內地起步比香港晚很多年,所以2000以後內地也迎來一波武俠風潮,到現在最賣座的還是武俠電影嗎?就算是內地一年都沒幾部武俠電影了。
-
20 # 蕭十一瀾
古龍金庸黃易之後,優秀的武俠小說還是有的,但是確實不能和金庸古龍的『射鵰』三部曲,『鹿鼎記』,『笑傲江湖』,『天龍八部』,『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系列,『武林外史』,『陸小鳳』,『絕代雙驕』等等精品相媲美。
個人覺得是個“土壤”的問題,當年金庸古龍梁羽生的小說,是明報等媒體的金牌欄目,每天一文,連載數年,看客們人手一份,互相傳看,街頭巷尾,熱議不休……
而現在,傳統的紙媒紛紛死去,時代節奏也日新月異,再想回到那種黃金年代是萬萬不可能的了,沒有了土壤,再好的種子也發不了芽。
回覆列表
金庸、古龍堪稱中國當代的文學大師,他們將武俠小說引入了經典文學的殿堂。60後、70後、80後許多朋友都是伴隨著武俠小說,伴隨著對俠的嚮往成長起來的。
全庸的十五部武俠小說,深受海內外讀者的喜愛,小說中塑造了眾多的人物,郭靖和黃蓉,楊過與小龍女,令狐沖和任盈盈,問天下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隨!喬峰、段譽、虛竹的行俠仗義,張無忌的快意恩仇,石破天的絕世神功,韋小寶的精明豔遇。令讀者與書中的人物產生了共鳴,為他們的命運而悲喜。
古龍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己成為中國人的口頭禪。他塑造的小李飛刀、陸小鳳、楚留香等眾多形象早已深入當代人的精神生活。古龍本人也可稱為一代大俠,江湖文豪,他自己風流倜儻,嗜酒如命,最後在豪飲後走完了短暫而燦爛的一生。
金庸、古龍之後,雖然也出現了大量的武俠小說作家,但再也沒有大師級人物出現,小說的內容、情節也再無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