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瑞光影
-
2 # 瘋遊世界計劃
如果你問是不是必須,我必須要告訴你,不是必須的。好繞嘴啊。。。
理由如下:
首先告訴你後期是幹嘛的。第一種是前期沒拍好(曝光,構圖等),通過後期調整。第二種是藝術創作,希望達到現實環境帶不來的心裡的畫面,有點像是印象派。
那麼接著往下說,不後期行不行,行!
攝影本身也是藝術創作的一種,每個人對作品本身都有著不同的理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你認為自己拍出來的東西符合你的創作本意,符合你的要求,那就是完全不用後期。
可能有人會說,攝影作品本身而言不就是要曝光準確,對焦準確,構圖無誤嗎?這種所謂標杆是對一張照片的基本評定標準,如果你追求的是大眾眼中的審美,可能多數作品就需要你去調整後期。這就跟唱歌一樣,跑不跑調是衡量歌曲的基本因素,那左小祖咒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聽呢?(沒聽過左小的自己百度)
所以說,後期絕對不是必須的,因人而異。甚至攝影圈子有一個派別就是遵循著打死不後期的態度去的,就要真實。某種意義上來說,拋棄後期也使得他們往往有著過硬的攝影技術。
現在的人啊,過於依靠後期了,曝光白平衡亂調一通,嘴裡說著回去拉一下就好了,我真是沒辦法苟同。
以上,希望可以幫到你
-
3 # 任偉攝影
數碼時代對照片進行調整是必須的,我拍攝時一般爆光減0.3-0.7級曝光這樣細節保留比較充分,後期對亮度,對比度,色彩,清晰度進行調整,這樣畫質比原片要提升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但後期也不能過度,否則會感到不真實,一般進行簡單輕微的調整即可!
-
4 # 樂山樂水317317
我喜歡不經過後期技術處置的!山水風光,人物和突發事件的抓拍,雖然說,畫面可能有些凌亂,有稍微瑕疵,但是確實是自然的體現,原汁原味,看起來會更加親切和耐人尋味。
-
5 # 一點智趣
從目前的拍攝流程來看,後期是比較大的幫手,不過要糾正一點,後期並不是彌補前期拍攝的不足,而是幫助照片整體錦上添花。但是在新聞攝影中,後期是不允許的。
對於後期的問題,有這麼幾種拍攝的思路:
1,星空星軌的拍攝,最好通過後期來呈現。星軌的拍攝需要進行長時間曝光,現在星軌的拍攝多為多張拍攝進行合成,一張拍攝也行,但是難度較大,並不實用,所以通過後期,可以合成出比較完美的星空和星軌,這時候就是前期和後期相互配合。
2,人文的拍攝,後期也要幫忙。不過人文的拍攝中,後期的裁剪會幫助很大,因為都是瞬間的拍攝,在構圖上難免不是那麼完美,這時候就需要後期裁剪、曝光調整來把粗糙的畫面變得精緻起來
3,風光的後期。因為拍攝風光大多使用RAW格式,這個格式嚴格意義上不是圖片格式,而是一個大的資料包,因此如果不進行後期,這個格式展示出來的圖片灰濛濛的,但是不是拍攝的問題,而是這個灰灰的圖片中包含了極其豐富的顏色資訊和各種層次,通過後期軟體來把這些顏色完全的釋放出來,這是後期的作用,但是前期的拍攝曝光、畫面都要基本的正確,不能完全過曝和沒有細節,後期只是幫你把房子裝修的更加精緻。如果你想住在毛坯房裡,當然也沒有人管你咯,所以,後期不是必須的,但是是會錦上添花的。
4,新聞拍攝中不允許後期
-
6 # 超奇Lee
我想沒有任何一條規定說明攝影一定要有後期,我不是很明白樓主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不過今天還是想來分享下我自己的觀點。攝影是七分拍三分修,所以說拍攝的重要性還是顯而易見的。後期對於攝影來說無異於是錦上添花,但並非必須。
現在很多新入行的攝影師往往重視後期修圖,而忽視了攝影的基本功,這就好比說一個小孩還沒有學會走路就要開始跑,基礎不紮實是出不了好作品的。
在平時我也會去查閱一些好的攝影作品,其實我發現很多優秀作品並沒有過多的後期痕跡,反而是那些質樸真實的作品更能打動人,而有些了過多的後期還會掩蓋作品本身想要傳達的意義和真實性。
所以說攝影並不一定要有後期,還是應該提升自己的攝影水平,打好堅實的基礎才更重要,而後期若是沒有我不是不可以,但有的話可以更好,讓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同時可以彌補拍攝時由於外界環境造成的不足。
-
7 # 漠之影
自從有了攝影,就有後期製作。不是必須,你拍的照片和你拍攝時的感覺一樣嗎?不一樣的話,還是適當的做後期處理,只是不要太過份。
-
8 # 耄耋一隻眼
適當的攝影的後期製作,是提高攝影的效果,彌補拍攝的不足。過度的後期製作會改變攝影的自然屬性,達到自然不可為的效果。不管是菲林時代還是數碼時代都有後期製作,後期休整。
-
9 # 幸福照相館
攝影后不後期取決於用途,你想記錄自己的生活,旅行,那後不後期你說了算,如果給客戶拍,尤其拍女士,不後期一般客戶會不買賬噢,尤其雜誌封面這種,你敢不後期,看下次別人敢不敢找你,而且即使是你追求自然,有時候照相機沒還原當時的場景,你可以後期拉回來,尤其是曝光,拉一兩檔對照片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給你看看原片和後期的差別
-
10 # 非洲腹地攝影紀實
那是必須的。
攝影本不分前期、後期,原則上要求攝影師從拍攝開始,一直到拿出作品,才完成一個攝影的過程。所以早期攝影師必須會拍照,也必須會暗房。可以說膠片時代後期在廣義上說就是指暗房,相對於暗房,現場拍攝就是前期。隨著攝影的發展,暗房技術更加專業,再加上攝影師更多的關注於去現場拍攝,很多攝影師都疏於暗房,因此暗房,也就是在一定層面說的喑房就更加專業化了。
攝影進入數碼時代後,暗房變成了明室,人們更加容易控制和掌握影像,越來越多的攝影師都選擇自己在計算機上(明室)透過Ps等軟體調整自己拍攝的照片,再加上數碼照片先天的成像軟、灰,因而,數碼攝影時代的後期更加重要。
還是看一下膠片時代,暗房師在“後期”發揮的巨大作用。
這是一張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照片,是攝影家謝海龍拍攝的希望工程,被稱為《大眼睛》也為《我要上學》,照片影像清楚,光影控制準確,尤其是前景的2個男孩子黑暗而又模糊不清的頭影更加強調了主人公蘇明娟那雙碩大的眼睛,正是這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產生的張力影響了社會,貧困地區孩子上學的問題被社會廣泛關注,產生了巨大的社會作用。
而攝影家拍攝的影像是這樣子的,見下圖:
原始影像明視訊記憶體在拍攝瑕疵,照片的下部曝光過度,影像不完整。下面是時任中國青年報攝影部的專業暗房師張左老師對其調整、糾正的過程。
比較一下二者的差別,感覺暗房是不是和拍攝一樣重要?張左老師是不是很NB喲?後期是不是不可缺少哦!
再看一下數碼攝影時代,張左老師對後期怎麼說?
年初的時候,他去看了攝影家朱憲民在國家博物館的攝影展,看到了朱公的代表作《中原黃河人》。片中舉著碗喝粥的老大爺,身上的襖子一層層的特別清楚。他一看就明白,這肯定是電腦調了色後,彩噴出來的——90年代初,他曾做過這片子,“靠手工做,是做不出這個效果的。”
-
11 # 手機攝影藝術
前期是創作 後期是加工;前期是主體,後期是輔助;前期最重要,後期不可無;前期是關鍵,後期是保障;前期是藝術,後期是技術;前期須投入,後期可輕重;前期愈重視 後期漸漸少;理想攝影師,一下就成功。
-
12 # EPNF鄒謙
如果你只是拍照,OK,是否後期,隨你,但如果你要拍攝能稱之為作品的照片那麼後期是必然的,而且是越專業的器材和攝影師越會進行後期!如果有人還認為照相機快門按下去那一刻記錄到的是最真實的場景的話那你就是大錯特錯了,現代數碼攝影的主流儲存格式為RAW,它為了更多地儲存現場細節和拍攝效能而犧牲了色彩,所以不論是尼康的NEF還是佳能的CR2又或者是哈蘇的DNG和大疆的log原片都會發灰,但是它們保留了所有的資料供你後期調整儘量還原現場色彩和進行二次創作,而膠片時代更是如此,顯影定影的時間,藥水的配比等等都是在對底片做後期,沒人會蠢到認為拿個底片就能叫攝影作品了吧!如果你說我不用RAW格式,我只用JPG直出,那麼很不幸他不但會喪失拍攝時的細節而且直出的照片也不能100%還原,而且如果你要參加大賽,對不起,幾乎所有的正規大賽都需要你提供RAW格式的原片。所以不存在是否後期,只存在是否有過度的後期!
-
13 # 洛桑雲丹杆言杆攝
後期是攝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在膠片時代也有後期。那時候教暗房技術。到了數碼時代稱為後期。但後期永遠是為攝影前期服務的,千萬不要本末倒置,讓攝影前期變成為後期服務的,也就是說攝影必須偏重攝影前期,後期只是彌補和修飾的一種手段。所以攝影前期就像一位40歲的女士,攝影后期就好比化妝。有時候素顏也會清新靚麗,但經過化妝後會更加美麗動人。白如果身體本身有缺胳膊少腿等缺陷,在強大的化妝後期都無法讓有缺陷的人變得正常。
-
14 # 7攝影
後期是很有必要的 現在單反相機為了獲取較大的寬容度 拍出的照片 對比度都比較低 照片比較灰 黑的地方不夠黑 高光的地方不夠亮 ,最基本的後期就是提高對比度,還有對曝光度的較正,大部分紀實類作品後期調整也就這兩步,其他的就是藝術後期調色了 比如黑白 褪色 單色等等 根據作者的想法對色彩進行二次修改 達到某種預期的藝術效果 ps lr 這些軟體還是要掌握的。
-
15 # 網際飛俠
後期,會讓攝影更加完美。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吧。利用的是飛思Capture One軟體。
Capture One後期處理,冰島草帽山大變身!
Capture One 是處理RAW檔案的有力工具。這是我在冰島拍攝的草帽山。飛思IQ260拍攝,35MM鏡頭。當時天下著小雨,矇矇亮。ISO140,F11光圈,使用百諾大師ND256濾鏡,曝光時間60秒。
原片比較灰。不要拍,寬容度越高的相機,拍出來的RAW格式越灰。我們後期的過程,就是要把藏在raw格式內部的顏色,細節,層次給展現出來。
按照飛俠分析的流程,首先是自動A,畫面好看了一些。
繼續調整"顏色工具條"中ICC預設、色溫。
調整"曝光工具條"中的整體曝光,飽和度、高光、陰影等調整。
鏡頭校正
現在畫面變成了這個樣子,越來約有大片範兒來吧。
接下來,進行區域性曝光和區域性顏色的調整。這個是後期調整的核心內容。
首先看天空,我打算讓天空層次變得更加豐富。透過本地調整,對天空部分增加一個圖層,用“坡度遮罩”對天空進行選取,對天空進行減少曝光操作。
對水面增加一個圖層,透過“繪製遮罩”,把水面部分選區,提亮操作。
整個畫面的調整差不多了。先看看對比圖吧!
最終的效果。咋樣?層次豐富,畫質完美。這就是Capture One軟體的魅力。簡單、實用、高效、畫質出眾。
用Capture One來處理一張圖片,就是這麼簡單。一分鐘,可以搞定。
-
16 # 佳圖視覺
啥是相機的寬容度?簡單的說,相機的寬容度就是影象明暗細節的容納能力。就風光攝影來說,相機的寬容度還是很重要的。透過電腦後期,可以把藏在RAW內部的顏色、細節和層次展現出來。
現在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圖一,是一張嚴重欠曝的圖片。長城,山體漆黑一片,基本沒有細節。尼康D800E拍攝。
我透過PHOTSHOP ACR軟體來進行暗部提亮,然後整體稍加修飾,看看最終效果吧。
能把藏在暗部的細節展現出來,很重要!
圖二:這是一張嚴重過曝的圖片,大面積天空慘白沒有細節。飛思IQ260拍攝。
針對這個圖片,我使用飛思的Capture One軟體來處理,主要是亮部的壓暗,然後整體修飾一下。
能把藏在亮部的細節展現出來,更重要!
當然,對攝影來說,前期的拍攝最重要,前期拍的越好,後期越省力,畫質也更好。
最後再來看一個案例,飛思IQ3 一億畫素。
透過這幾個案例的說明,大家是不是對相機的寬容度,有了一個直觀的瞭解呢?
當然,我們攝影,不是為了把廢片變好片,而是要讓你的作品好上加好。如果你的相機寬容不夠高,也是有方法可以幫你來解決的。比如使用使用GND濾鏡和包圍曝光,亮度蒙版等。
比如這個案例:天地光比太大,先包圍曝光三張。
後續來一個曝光合成,完美吧?
-
17 # 村裡來了照相的
世事無絕對,沒有必須一說的。
首先,攝影你要先看是什麼攝影,攝影的種類很多,有人像攝影、風光攝影、人文紀實攝影、體育攝影、新聞攝影等等。那麼,這些攝影都需要後期嗎?顯然不是的,比如風光、人像,基本都需要後期,只有後期,才會使人更美、景更漂亮。當然也有例外,我曾經聽過臺灣王寶國老師的一堂課,他講得就特別好。他在拍照時,絕對不用後期的,他會研究拍攝影最佳時機、地理、天氣等因素,利用攝影技術、利用各種攝影器材進行拍攝。比如,拍照時他會先決定整體曝光的時間,然後,再對天空測出比暗部大約亮了多少檔,而這是必須有紮實的攝影知識和經驗才能做到的。因為天與海有明顯的一條分界線,而越靠近海平面的天空越接近太陽昇起位置,亮度也越亮。然後利用專業濾鏡,對接近海平面天空減多一點光亮,對較高位置偏暗的天空減少一點點的光亮。比如,為了要達到天空流動的雲彩及海水拍打的霧化效果,使用專業濾鏡增減檔,經過長時間曝光後,因為海水的霧化更能襯托出岩石的立體層次感,而天空原本細條形的彩雲,也會因為長時間曝光而形成流動又擴散的效果。這樣拍攝得到的作品,根本不需要後期處理。
再有紀實攝影、新聞攝影,這些追求最真實的狀態,反而不要求照片顏色要特別豔麗,也不要求後期處理,當然也有可能會做一簡單的提亮、壓暗等操作。
實際上後期之所以這麼廣泛應用,主要是數碼時代了,有些影友將作品的好壞完全建立在後期調整上,那麼長期下去是得不償失的。在拍攝的時候,要努力做到你摁下快門的瞬間,你的作品就已經定型了,這就要完全靠你的技術把控能力了,也只有這樣,攝影技術與能力才會越來越好。
-
18 # 子意
後期處理是攝影的一部分
經常看見有人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群裡發片交流時說‘我這是原片”似乎很自豪。如果這些朋友是想炫耀下自己的前期拍照技術,我就是曝光控制的好,構圖嚴謹,透過前期完成的問題我都做的很好,發張原片給大家看看,這沒有問題,但要是把原片當作品拿出來展示,那是對攝影的理解有偏差,充其量也不過是個業餘攝影師。
會拍照只算玩了一半攝影,攝影就必須要後期,從古至今都是!即使是從前的膠片時代攝影,也是需要後期的,只是這個後期很多不是拍攝人完成的,而是在暗房裡完成的,在那個沒有電腦的年代,由暗房師完成細緻入微的後期工作。很多人可以接受簡單的調整對比度飽和度色彩,不能接受移花接木,乾坤大挪移,認為那種是造假,欺騙。其實在膠片時代已經有暗房高手可以透過底片拼接遮擋遮蓋等方法去完成移花接木的後期了。攝影這門技術剛出來的時候只是技術不是藝術,攝影師只是個拍照的。而如今攝影已成為一門藝術,攝影師就如同畫家,而相機和PS是手中的畫筆。照片此時展現的就不再是眼中之境、而是心中之境。
以上三張是歷史上有名的膠片作品,畫面中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根據政府要求刪除了旁邊人物。以下是本人作品,拍的是大周村,當時霧很大,無法拍清晰,只有通過後期調整 ,還原山村景色。後期製作是追求完美的一種實踐,願意多花一些時間去達成自己想要的效果。只有在做“後期製作”的時候,你可以非常仔細的去審視你的作品,知道自己哪裡沒有到位,而不只是拍完就算了,對自己說下次會更好,然後不斷的去犯同樣的錯。所以,後期製作不僅是追求完美的推手,也可以視為未達標準的一種救贖。
-
19 # 色瀾
艾瑪,看答案咋都來勢洶洶的樣子。
我覺得糾結於這個問題的人,本來就有點把攝影這個事情看的有些上綱上線。
你出了片,覺得很舒服很好,那幹嘛再後期?
你出了片,發現構圖有點不舒服,曝光有點不準,那幹嘛不後期?
真要嚴肅來講,攝影本身就有後期屬性。
數碼時代,每家機器成像調教的就不同,尤其色彩方面,都有明顯的風格傾向,也就是所謂的直出圖片,同樣的靜物,不同器材出來的圖絕對不一樣。
膠片時代,洗片手法本來就是一個後期的過程,更因為多是手工操作,更是獨一無二的後期手法。
所以這個層面上講後期,我個人覺得真的沒必要糾結要還是不要後期這個點上,而是看你需要不需要。
但是澄清一點,我覺得後期只是在原圖基礎上做一定程度的美化,最佳化啥的。
但是那種p天p海p空氣的就有點不好接受。就是原圖沒有的東西,給你找素材拼接進來,這種圖片做商業用途我覺得無所謂,但是以攝影作品來說的話,我覺得是有點接受不了。
-
20 # 一輪明月亙古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在已進入數碼時代,照片軟體的後期功能那麼強大,為什麼我們不使用呢?
在膠片時代,因為後期製作並非那麼方便,所以攝影師們追求一次成片,這對前期技巧要求很高,很多大師即使不做後期也可以獲得很高質量的片子,比如佈列松先生但並非現在並非所有人的技術都能達到一次成片的水平,並且,再厲害的大師也有失誤的時候,如果這種失誤出現在機會只有一次的場合,那麼就放棄這張片子了嗎?如果這張片子通過後期可以救回來,你還會輕易放棄嗎?
答案是當然不會,攝影本身就是為了記錄美好,前期和後期都是攝影的一部分,個人認為兩部分佔比七三開。
這是一位學員旅遊時所拍的照片這張照片可能因為相機引數設定的問題,色彩昏暗,飽和較低,天空有一抹晚霞,但並不明顯,可這位學員透過自己的後期處理,讓自己的旅行照片變得意境十足
值得注意的是,本張照片被裁剪為16:9橫畫幅,適合展示風光。
裁剪又稱為二次構圖,透過材料操作,往往能把我們的廢片起死回生。
所以,我覺得,後期還是有必要的,當然我並非反對一些可以一次成片的高階老法師,但那畢竟是少數。
回覆列表
是的,攝影必須要後期。
最初的膠片攝影需要透過暗房把曝光好了的膠片透過化學反應沖洗出來你才能看到所成的像;現在的數螞相機只是把成像的步驟簡化了,在你不知不覺的時候就能立竿見影,由此就帶來了你的這個問題。
攝影后期不是做與不做,而是你想讓誰來做。對電腦知識匱乏的影友從心理上就已經排斥了後期,但並不代表他們的作品沒有後期,只是他把後期交給了機器;如果自己來製作後期,那麼一張數字底片RAW的可發揮性就好比一隻母雞的幾十種做法一樣,你想吃啥口味?隨你。 當然,如果你想用胡蘿蔔做出口水雞的味道也是天方夜譚。
你與攝影只差拿著相機走到那兒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