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馬出山記
-
2 # 歲痕星火
我的記憶中,年味最濃的事情是在農村串人戶。那時是八十年代末,初一二的,村裡的一大群人,從村頭走到村西,大家熱熱鬧鬧地談天說地,一般年長的,德高望重的走在前面中間,對張家長李家短的品頭論足,當然僅限於那些在村裡有些出格的行為。這些就是鄉村的最樸素的輿論場,沒有偏見,卻帶著明顯的風向標。如果誰家被指責了,很難在大傢伙面前抬起頭,後面不自覺的糾正,否則會被指著鼻子說的。
走到某戶人家房前,主人家會熱情地端出長條凳,遞香菸,奉上茶水,捧出瓜子糖。大傢伙圍坐一圈,聊聊主人家的收成,家裡娃兒讀書情況,聊聊老人的健康等等。很多時候還會對大門兩邊的春聯進行品評。那時文盲比較多,一些人將廚房的春聯貼到了堂屋,甚至有的人將六畜興旺貼到了正大門,惹得大傢伙前俯後仰的笑,差點笑岔了氣。春聯都是手寫的,哪些字寫得好,哪些醜,都在談論之列。有個小孩書沒念幾年,字寫得好,春聯上龍走蛇舞,贏來一片稱讚,在鄉里,名聲大振。
那時候,農村還沒電視,小孩們跟在大人們身後,蹦蹦跳跳,唱唱鬧鬧,一邊是湊熱鬧,一邊是去吃瓜子糖。同時,也受到了大人們的影響,端正自己的行為,學到了禮儀常識。領頭的常常像說書人一般,吹三國裡的英雄豪傑,談西遊途中的妖魔鬼怪,侃水滸裡的梁山好漢。這些鄉賢土秀才,普及歷史文化,讓很多的老少爺們著了迷。
農村一年四季都很忙,過年才會有難得的清閒,也難得大傢伙聚在一起。那時沒有文化傳媒,沒有麻將撲克,沒有手機電視娛樂消遣,但大家都在過年中笑呵呵的。大家盼著過年,開心的過年,到處是人影,到處是笑聲,到處是鞭炮聲,我覺得那時的年味最濃,最值得懷念。
-
3 # 六月麥田Y
拜年,是我記憶中年味最濃的一件事情。
在我的老家,拜年是要磕頭下跪的。大年三十晚上,穿新衣,吃餃子,之後就要去爺爺奶奶家,叔叔伯伯家拜年啦!
拜年的儀式是這樣的,一般有老人的家裡,要先進主屋,主屋正對門的牆上有一幅巨畫,大多是偉人像,也有人家掛一幅氣勢磅礴的山水畫,我們把它叫做“中堂”,中堂下的矮櫃上,點著香,供著供品,那是先人的位置。一進門,先給先人磕頭,磕完頭後再給按輩份給爺爺奶奶叔叔嬸嬸磕頭。
拜完年,重頭戲才能開始,這也是我們這幫孩子熱衷於拜年的最大原因。磕完頭爬起來,拍拍腿上的土,我們就立在原地眼巴巴的候著,大人們這時就會笑盈盈的端來糖果,瓜籽,還和著花生,核桃,棗類,豆類……簡直是個聚寶盆哦,看的我們眼睛都直了,全都下意識的撐開衣服口袋,讓大人往裡裝。
最讓人驚喜的是發壓歲錢的環節,大人們會根據我們年齡大小或親疏程度,發放不同額度的壓歲錢,大多是一元兩元的新錢,圖個喜慶,我最多的時候“掙”過5元錢,是爺爺給的。
對於拜年,我們相當敬業,儘管天寒地凍,一家都漏不了,記得有一次,母親給我做的新鞋小了,夾著腳疼得厲害,我硬是一瘸一拐的堅持著拜完了所有的人家。[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
物質匱乏的年代,過年是相當有意義的,等同於我們的生活水平從溫飽一下子奔向了小康。好日子誰不快活?
現在,條件好了,年味也就談了,我們不再向往新衣,不再向往美食。拜年時,也很少下跪磕頭了。但我們仍熱衷於過年的那種氛圍,一大家人和和美美,團團圓圓,也挺好的。
又要過年了,想想就開心![撒花][撒花][撒花]
-
4 # 叢輝
我記憶中最具年味的是團拜,單位每年初一,都會邀員工初一到單位參加團拜,有時候可以帶家屬,領導給員工拜年,大家彼此拜年,非常有儀式感,團拜的時候,我會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被很多人關注,好開心,好有存在感。
-
5 # 樂痕無限
記憶裡年味濃的事比較多,過了臘八就是年,籌備年貨不得閒。攤完米黃做豆腐,豆腐做了去熬油。蒸了饃饃炸油糕,買來紅紙寫對聯。除夕之夜要熬年,正月初一拜先輩。初二女兒把家還,初五破五趕窮年。初六小年再熬夜,正月十五鬧秧歌。年味濃應該是體現在這將近四十天的諸多事件之中的!如果非得說出之最,我覺得要數鬧秧歌,雖說是十五鬧秧歌,但是其實排練在臘月,展示從初一就開始了!時間之久,氛圍之濃厚,熱鬧之程度,參與人數之多,投資之大,應該都是之最!所以年味之最濃當屬秧歌!
-
6 # 小週週生活日記
在我的記憶中年味最濃的是:過年的那種期待!1:記得從臘月初十開始,農村的年就開始啦。每天村裡不斷地會傳出豬的慘叫聲,孩子們嘻戲打鬧搶豬尿泡的事。殺完豬意味著年已經來了,廚房裡漂出奶奶豬肉的香味,蔓延在周圍的百米之內……
2:臘月二十開始奶奶爺爺每天去鎮上採購過年的食材。每天去鎮上採購一些,今天買乾果,後天買調料…剛開始的時候買的耐放的食材,每天爺爺奶奶回家都會給我分一點點,嚐嚐鮮,過過癮。然後趁我不注意,偷偷藏起來,放的遠遠的,藏的高高的,要不就是沒到過年,被我吃完了。
3:臘月三十是最熱鬧的一天,這一天在外地打工的人都會急急忙忙的趕回來,迎接去世的長輩過年。家裡的婦女們開始煮肉、蒸饅頭、包餃子、拌冷盤。男人們貼對聯,接紙,準備過年啦!
4:我最期待的是初一,每年奶奶或者媽媽會把給我買的新衣服給我,試完疊好,再試再疊,連我自己都記不起來試了多少次,可就是等不到天亮穿新衣服,那麼著急沒有辦法形容。初一的早晨,每家的小孩會去走親訪友的拜年,可以掙不少壓歲錢。然後每個人湊一起比比誰的壓歲錢最多,甭提有多興奮啦!
-
7 # 湘黔梅子
記憶中年味最濃的是鞭炮和壓歲錢還有新衣服。因為小時候家庭條件有限,只有過年才有鞭炮放,過年才有壓歲錢,過年才有新衣服
-
8 # 青藜
吃年夜飯,啥菜都有,一桌滿滿的,熱騰騰的,貼上對聯,放鞭炮,煙花,小孩的火箭,鞭炮,收到大人們發的紅包,親戚朋友來拜年,到親戚朋友家串門。
-
9 # 本科畢業的放羊娃
在我的記憶中,年味最濃的當然是在老家過年了!我老家是甘肅天水的,我們老家過年在臘月初就開始準備了,因為我們是在農村,到年底時外出打工的都回家了,我們會去趕集,兩千米的集市上熱鬧非凡,人山人海,賣爆竹煙花的,賣瓜果蔬菜的,賣想要啤酒的,賣肉的,賣禮品的,各色各樣。有年邁的老人,有體胖的中年,有健碩的青年,有很酷的少年,還有頑皮小孩,街上燈紅酒綠,堪比城市璀璨霓虹!臘八要煮臘八粥,表示迎接外出回家的親人,臘月二十三廚房送灶神,要給灶神做散飯,老人們說要用散飯黏灶神的嘴,到玉帝那裡不能告狀,當然這是傳說,也是我們老家的習俗!除夕夜我們要去接祖宗靈魂回家團圓,給他們都寫了新的牌位,接他們回家和我們一起過年!初一早上迎喜神,全村人一起去,鞭炮齊鳴,鼓聲震耳,激動萬分!每天早晚我們還要去廟裡燒香,有兩個廟,一個在村子裡面,一個在山上,人來人往,碰面招呼,非常親切!接下來的幾天就開始走親訪友,都住在附近的村子,非常方便,村裡裡我們每家每戶都要去串門喝酒吃肉,一直到正月十五才慢慢結束,期間各種節目在廟裡演出,老人的廣場舞,年輕人的嘹亮歌聲,小孩子的校園舞蹈,萬分精彩,各領風騷!我記憶中的年味就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這才是真真的年味,年味十足啊!
-
10 # 中子彈XZZ
是除夕夜的“雪打燈”,初一早踏雪去拜春!
《借雪拜春》
中子彈
小雪花、飛呀飛,
一片一片落小院,
瀟瀟灑灑來拜年,
擷一朵、給老爸,
遞在手裡當爆竹,
拋上夜空綻禮花。
小雪花、飛呀飛,
一片一片吹農家,
扭扭揑揑來赴宴,
逮一朵、送老媽,
化成水粉染支梅,
印在紙上剪窗花。
小雪花、飛呀飛,
一片一片溜閨房,
羞羞滴滴來道喜,
捕一朵、逗小妹,
對著鏡子挽蝴蝶,
插到頭上開絹花。
小雪花、飛呀飛,
一片一片聚村頭,
蹦蹦跳跳來看戲,
抓一朵、哄小弟
扔進烤爐一聲吼,
吃到嘴裡爆米花。
-
11 # 我就這樣36
我是80後,我記得小時候過年穿新衣服,一定要等到初一的早上,早早的起來換上新衣服,從裡到外都是乾乾淨淨的。晚上和小夥伴一起放噗辣雞,挺短的那種,抓上一小把,在衚衕裡邊跑邊放,一路的煙火。還有全家一起看春晚,零點煮餃子裡面還有面條,媽媽說是餃子是銀碗,麵條是金條,吃了一年都發大財。現在結婚了,覺得過年就是花錢的年,受累的年,男人們的年,女人們該上班的上班,休班時還得忙活,三十初一還得包餃子,孃家送禮生怕你花多了錢,過的太辛苦,臨走還回給個大紅包給孩子壓歲錢,婆家你買的再多都覺得是該孝敬的,欣然接受,換不回個好話。過年時都好些年沒看過完整的春晚了,孩子小要睡覺,男人們趁過年休班聚在一起打牌,自己一個人看也沒意思,過年過年,過一年老了一歲,父母也老了,生怕他們老了生病,現在都我不想過年。不好意思,大半夜的回答這個問題我又傷感了。
-
12 # 嫁到河南的湖北佬
我記性裡年味最濃的是媽媽做的年夜飯和一家人坐在一起說話聊天,還有爸媽和鄰居們一起打通宵的撲克牌。還有正月初一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小時候父母親都右手一隻鴨左手
-
13 # 絕版的你絕版的我
年越來越花哨,可年味越來越淡。
第一,穿新衣服。有一件新衣服,那是讓人能高興至少半年的事情。
第二,可以吃好吃的。平時不太吃的各種零食和肉類等,在春節都來嚐到。
第三,訪親訪友。平時見面少,春節可以見見面,聊一聊。
第四,放煙花放炮仗,這是男孩最愛。
現在吃穿住用不愁,限制又那麼多,難怪春節變成了—種空洞的儀式。
-
14 # 使用者6641241489
每一個人對年味的“品嚐”不同層次,對過年的氣氛看法不一。這並不奇怪的!我有我的“品味”。童年時光的年,是一掛“小洋鞭”的滿足;
少年時的過年,是一桌美味佳餚的歡喜;
中年時的過年,是能不值班在家的願望;
老年時的過年,是全家團圓在餐桌把酒言歡。
-
15 # z運冰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大家一年的奔波忙碌中,年也漸漸的到來了。
還記得在農曆十二月初八時,也就是臘八時,家家戶戶都少不了喝臘八粥。在那一天中,大家都漸漸拿出自己屯的年貨出來了。孩子們也期待著一學期的結束。年,也就漸漸地開始了。
時光的腳步總是那麼快,就到了年三十。我看著大人們將對聯貼到外門,意味著對新年的期待。還會將“福”字倒貼門上,意味著福進門來。這一天對於父母來說是最忙碌的一天。一大清早,他們就準備著今天所需的材料。
大人們忙碌著,我們也不能清閒,幫忙打打下手。年夜飯中少不了年糕,比起買的,自己做的最好吃。於是我就準備好麵粉、雞蛋、肥肉、南瓜、糖,將它們柔和在一起,捏成一個團,再給大人們下鍋炸。這樣就意味著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高。
在這一天鍋子和砧板作文https://www.zuowen8.com/幾乎沒有空的時候,剁東西的聲音,炒菜的翻炒生,整個屋子都飄滿了魚肉菜香。讓人感到熱鬧與喜慶。
臨近黃昏,外公會擺好桌子來拜神和祭拜祖宗。會在桌子上擺好雞、魚、肉在正中間。後面擺上三碗米飯。最後就是三杯酒。前面左側會在勺子上點好油燈,正中方會上三炷香。祭拜完會將酒灑到地上。
正當我們在玩耍中,一聲“開飯了”使我們回了神。全都在家中坐好,盯著桌上那十道菜蠢蠢欲。擺在最中間的是羊肉火鍋,意味著紅紅火火。旁邊還會有紅棗桂圓烏雞湯,意味著富貴。它的對面有一盤筍子炒肉絲,意味著節節高升。一盤扣肉,意味著團團圓圓。
接下來我們會全家團聚圍著電視看春晚,並在這中途中,長輩們會給我們壓歲紅包和祝福語。我們都一個個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顏。
午夜倒計時,家門外爆竹聲響起,濃濃的年味飄逸在心頭
-
16 # 月夢秋心
隨著年歲的層層增長,心裡對過年的那種期盼和渴望似乎越來越淡。儘管每到年底大街上依舊彩旗翻飛,大紅燈籠高掛。但是,站在行色匆匆的人潮裡,面對著一張張枯燥麻木的臉,心裡悵然若失。總覺得過年的氣息在我們的身上慢慢淡去。免不了一遍遍的在心裡哀嘆:真是小二黑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吶。在我們這代人的記憶裡,也許年味兒最濃的那段歲月還是在我們的童年。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過年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一件大事了。穿新衣,戴新帽,兜裡的花生糖果塞得滿滿的,左手揚著紅包,右手舞者煙花,屁顛屁顛的跟著大人一起走人戶,串親戚……那時候,過一個年,要興奮滿滿的一個月。現在細想起來,年味兒最濃的恐怕要數臨近年末的那幾天了。在我們老家,真正的過年其實進入臘月就已經開始了。進入臘月,供銷社開始按指標供應各種年貨,今天發蘋果,明天發白糖,後天發花生,再往後發粉條,黃花,耳子……年貨到了供銷社之後,各單位統一派人去領,領回來之後再按人頭分發到各家各戶。分年貨時候,我們已經放了寒假,每天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供銷社,去供銷社看初到的年貨,去供銷社看興高采烈絡繹不絕的領年貨的人。儘管知道那美美的年貨沒自己的份兒,但是即便是過過眼癮,心裡也還是覺得無盡的歡喜。母親從單位領回來的東西一般都是立即鎖進櫃子裡讓大將軍把門,一直要等到臘月二十幾才拿出來。在我們老家有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的規矩。一般到了臘月二十七八,出門的也不走了,回家的也都回了。所以,二十五六的樣子家裡的人就要推湯圓,炒花生,釀醪糟,做一些過年的具體準備了。我記憶最深的就是臘月二十九晚上炒花生的那一幕了。那時候夜裡的天冷,為了禦寒,工作一天的父親總喜歡在晚上喝幾杯。我們平時吃飯都快,往往是三下兩除二,吃完了各自出去找人玩兒。可是,到了那天吃完飯沒有一個下桌的,我們坐在八仙桌上大眼瞪小眼,眼鼓鼓地盯著父親吱吱地喝酒。期間,媽媽一次次地催促我們早點去睡,可是我們都熟視無睹,充耳不聞。父親似乎看透了我們的心思,故意把酒喝得很慢,把嘴匝巴得很響。好不容易熬到父親喝完酒,母親收拾停當,從櫃子裡拿出那包花生。原本昏昏欲睡的我們幾個頓時精神抖擻,眼睛一亮,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刻馬上就要降臨了,我們的目光齊刷刷地落在母親身上,唯恐落下每一個精彩的細節。父親趁著酒興對母親說,你去灶下傳火,今年的花生我來炒。我們幾姊妹哇的一聲拍手尖叫起來。父親平時不下廚,但是其深諳烹飪之道。平時講起烹飪技法來那是口若懸河,頭頭是道。尤其是酒後,能吹得人雙腿發軟,兩眼發綠。今天高手出手,當然值得我們滿懷期待。父親脫衣挽袖的功夫,我們幾姊妹已經在灶頭上伸長脖子圍了一圈。母親在灶下傳火,那紅紅的火光照耀著母親寬大慈祥的臉堂,讓我覺得十分溫暖。大鍋燒熱,父親用手試試火候,然後倒進半臉盆河沙,用鏟子不停地翻炒起來,待河沙被炒得發紅,水汽炒幹,父親抬手把一旁的花生倒進鍋裡,然後雙手握鏟,再一次把頭埋進水汽裡用力翻炒起來。隨著鏟子攪拌河沙的沙沙聲,以及花生受熱爆裂的噼啪聲,花生的焦香開始慢慢揮發出來,濃濃的年味兒也從土灶間冉冉升騰,盤旋,徘徊,漸漸地充斥著整個廚房,豐富著我兒時多彩的記憶……幾十年過去了,當年我們一大家子圍著灶頭炒花生的那情景始終在我心頭反覆縈繞,揮之不去。後來,每當與朋友下管子喝酒的時候總喜歡點一盤花生下酒。但是,總覺得那花生嚼在嘴裡怎麼也不是當年那個味兒。於是禁不住與朋友聊起我們家過年炒花生那些過往瑣事。席間,無不一唱三嘆,感慨萬千。流年似水。我知道,即便是再美的食物,如今我是再也嚼不出當年的那股子味兒了。我更知道,當年就好比是一罈美酒佳釀,放在心裡愈久彌香。
-
17 # 霍俊祥
節前即景素描
春節將到
漂泊的心啊
開始加速地蹦跳
盤算著
採購的禮包
苦尋著
緊俏的車票
幻想著
插上一雙翅膀
飛回家鄉的懷抱
向至親父老
盡一點
久違的孝道
春節將到
年邁的老人
總在不住地嘮叨
遠嫁的大女兒
日子過得好不好
當兵的小兒子
脾氣還暴不暴
上學的外孫
個頭高不高
雖然
電話中早已知曉
可終究抵不過
那燦爛的
音容笑貌
春節將到
村頭一片紅火熱鬧
如山的年貨
擋不住豔陽高照
大聲的叫賣
比不過震耳的鞭炮
小夥的夾克
掩不盡姑娘的紅襖
唯有那思親的情愫
像錢江的怒潮
將平日的腐陋與虛誑
拋卻到
雲外九霄
-
18 # o夏祭o
小時候覺得,過年是記憶裡最美好的一天 穿新衣,戴新帽、包餃子 蒸年糕、打燈籠、放鞭炮 而如今的年味像是淡了很多 搶紅包、看春晚、打麻將 有些家裡乾脆春聯也不貼了 讓人不禁感嘆,年味都去哪了?
-
19 # 孤九
對於我來說大概就是和我爸一起貼春聯吧,每到大年二十九三十的時候,我便和我爸一起貼春聯,從屋門開始,先貼對聯,再貼橫批,然後是在門旁邊貼上福字,最後就是大門。整個過程我都覺得我們之間特別默契。貼完之後,大紅色的對聯讓這個年味更加的濃郁。
-
20 # 白衣女俠
記憶中,年味最濃的是年前的大掃除,粉刷牆壁,燒豬肉,炸丸子,炸麻花,炸麻葉,炸大豆。
是大年三十,媽媽熬好漿糊,爸爸整整齊齊的貼好對聯。
是媽媽按老家習俗,在除夕晚上鍋裡煮上一顆豬頭,香味瀰漫,平時食物匱乏,大年那天拼命吃的我們,被燻到想吐。
是大年夜的旺火,和萬家燈火。
是跟小夥伴們一起,走街串巷,衣服口袋裡裝滿糖果和花生瓜子,一起看春晚,一起迎新年。
是窗外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是廣場上五顏六色的煙花。
是大年三十的“翻身烙餅”,是大年初一早上的“撈元寶”。
是街上熱鬧的鑼鼓聲,和喜慶的秧歌,還有踩高蹺,舞龍。
那些,都是兒時的記憶。
回覆列表
96年那年七歲,過年一直停留在96年到2001年,年味最濃的時候,每天都渴望過年。
最濃的事情便是凌晨一點到早上五六點,過年時別人家響過的鞭炮,我們一群小夥伴去撿裡面沒有響過的鞭炮。
那時候鞭炮就是全部,撿到的鞭炮掰開之後,將裡面的火藥收集起來,然後製作各種玩具槍的火藥。
濃濃的年味總是有小夥伴的參與,如今鞭炮也不放了,那群人也不見了,大年三十到初一隻是處於冷冷清清中。[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