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懷孕後就經常做血常規。
6
回覆列表
  • 1 # 腎上線

    血常規報告怎麼看?

    大家平時上醫院看病做檢查,其中,血常規就是很常見的一種。但血常規中有很多專案,包含各種眼花繚亂的指標,經常上上下下的箭頭直看得人頭暈。

    下面我們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血常規怎麼看。

    其實作為普通非醫學群眾,我們只要抓住三個主要指標可以了,哪三個?

    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

    1、白細胞

    白細胞是我們身體的防衛兵,經常在前線跟各種細菌、病毒等"壞蛋"作戰。因此,當病菌入侵時,我們的白細胞會亮紅燈,這是機體的一種保護反應。

    也就是說白細胞有問題(升高或者降低),表示有病菌感染。

    在有感染症狀時,醫生透過對白細胞的初步分析,判斷是不是需要抗菌的藥物幫助身體共同消滅這些外來入侵。

    當然還有一部分白細胞嚴重異常,不是病菌引起的,而是跟血液系統疾病相關,這類比較少見,通常還伴有其他嚴重表現。

    2、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就是我們常說的血色素。

    這一項可以反映我們是否貧血。

    一般女性110g/L,孕婦100g/L,男性120g/L以上。

    低於下限高於90,表示輕度貧血;90-60是中度貧血;60以下是重度貧血。

    慢性腎衰竭的患者通常會伴有腎性貧血,需要促紅細胞生成素的治療,應用這個藥品的患者,血紅蛋白水平應該保持在100-120g/L,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FDA)於07年釋出風險警告,高於這個值會增加死亡風險。

    3、血小板

    血小板是我們機體凝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血小板最直觀的反應就是,當我們身上被劃一個口子,血一般馬上就會被止住,就有血小板的功勞。

    血小板正常是100-300(單位是*109/L)

    由於免疫病、血液病和使用一些藥物如阿司匹林,都可能導致血小板減少,透過這個檢查就能反應出來,早發現可以避免出血導致的問題。

    另外在一些免疫病和血液病會出現血小板升高,因此血小板升高也需要警惕。

    血常規專案很多,不同情況下醫生還會藉助血常規中其他指標進行分析。

    但作為普通人,會看這三項,基本就足夠了,因為一般這三項沒問題,不會有大的問題。

    如果血常規這三項有問題,通常會需要其他檢查進一步分析,

    比如如果血紅蛋白低,表示有貧血,為了分析為什麼貧血,醫生會要求進一步查血清鐵、鐵蛋白、維生素B12等這些貧血專案。

    當白細胞有問題,醫生可能會再查C反應蛋白、血沉等看看感染程度。

  • 2 # 天頓圖書

    血常規檢查是醫生診斷病情的常用輔助檢查手段之一,是對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這三個系統進行檢測與分析,這對了解疾病的發展程度有很大幫助。

    透過血常規篩查檢測是否有貧血、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白血病、等和血液有關的一些疾病。血常規檢測結果是否準確跟進食是沒有關係的,因此血常規檢查不需要空腹。

    三分類血液分析儀將白細胞分為三大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中間細胞)。

    五分類血液分析儀同時可把中間細胞分為(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單核細胞)。

    一、紅細胞系統(反應供氧狀態)

    紅細胞在常規化驗英文常縮(RBC),呈中央凹圓餅狀,直徑均為9微米,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血細胞。紅細胞富含血紅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紅色,透過血液運送氧氣的最主要的媒介。

    紅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的含量減少到一定程度時,稱為貧血。紅細胞大量被破壞可引起溶血性黃疸。血紅蛋白中有鐵元素,所以貧血的人宜多吃鐵含量豐富的食物和蛋白質,從而達到補血的作用。

    1. 血紅蛋白(Hb)

    妊娠中期和後期由於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釋。老年人由於骨髓造血功能逐漸降低,可導致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減少。

    2. 紅細胞(RBC)

    紅細胞(RBC)↑↑:多常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等,另外還有某些腫瘤及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3. 紅細胞比容(HCT)

    紅細胞所佔全血的百分比就是紅細胞比容。HCT 的測定有助於瞭解紅細胞的增多與減少,臨床上常用於瞭解脫水病人的血液濃縮程度,作為計算補液量的參考。

    HCT 降低與各種貧血有關,因為紅細胞體積大小不同,紅細胞比容的改變並不與紅細胞數量平行,需同時測定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濃度,並用於計算紅細胞各項平均值才有參考價值。

    4. 紅細胞平均體積(MCV)

    紅細胞平均體積(MCV) ↑↑:常見於大細胞性貧血(營養不良,葉酸,維生素B12缺乏)。

    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

    這 3 種平均值,是根據紅細胞數、血紅蛋白測定和紅細胞比容結果計算出來的,對貧血的鑑別有一定的價值。

    5. 紅細胞體積分佈寬度(RDW)

    紅細胞體積分佈寬度反應外周血紅細胞體積異質性的引數。簡而言之,是反映紅細胞大小不等的客觀指標。一般透過RDW和MCV這兩個引數進行貧血的形態學分類。

    二、白細胞系統(反應免疫狀態)

    1. 白細胞(WBC)

    白細胞生理性 ↑↑:妊娠期(特別是妊娠 20 周後),新生兒及激烈運動過後,冷熱水浴後、紫外線照射、婦女月經期和排卵期、情緒激動。

    白細胞病理性↑↑:常見於急性細菌性感染、嚴重組織損傷、惡性腫瘤、大出血、中毒等。

    2. 中性粒細胞

    3. 淋巴細胞

    4. 嗜酸性粒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①變態反應(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食物過敏、過敏性肺炎、神經血管性水腫等);②面板病(牛皮癬、溼疹、皰疹樣皮炎、黴菌性面板病等);③寄生蟲病(鉤蟲病、絛蟲病等);④血液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⑤X線照射後、脾切除、傳染病恢復期等。

    三、血小板系統(反應凝血狀態)

    血小板它在正常血液中有較恆定的數量在止血、傷口癒合、炎症反應、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過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減少容易造成出血,但是血小板過多不易於血液流動,容易造成血液凝固,進而發生血栓的機會增加。

    總結

    綜上所述,所謂的升高和降低常指顯著的變化,輕微的變化多則沒有診斷意義,如有不適需及時就醫。

    臨床常見典型血項組合(分辨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①白細胞↑中性粒細胞↑中性百分比↑淋巴細胞↓淋巴百分比↓【細菌感染】

    ②白細胞↑中性粒細胞↓中性百分比↓淋巴細胞↑淋巴百分比↑【病毒感染】

    當今「三素一湯」氾濫的時代,透過檢查血常規分辨機體是否屬於細菌感染,是否可以避免用到抗生素,尤為重要。

  • 3 # 血液病醫生李文雨

    血常規就是透過血細胞分析儀,對人體外周血中血細胞的數量、形態和比例進行檢查的一種方法,要想看懂血常規化驗單,首先要明白各種血細胞的數量、形態、比例正常範圍是多少。

    第一項,人體的白細胞數量,要看看檢測值是否在正常範圍之內,如果白細胞數量增高,往往見於各種炎症性疾病,細胞數量減少可見於病毒感染、腫瘤患者接受放療化療以後,以及骨髓出現骨髓抑制的時候。

    第二項,紅細胞的數量,紅細胞數量減少常見於各種貧血性疾病,紅細胞數量增多可見於慢性缺氧性疾病以及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第三項,血小板的數量,血細胞數量減少可見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也可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血小板數量增多常見的原因就是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 4 # 三叉神經專家蔡醫生

    血常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幾乎來醫院就醫、有抽血的專案的患者都會有血常規這一項,等到拿結果的時候,看著血常規化驗單上密密麻麻的字和數字,分開來每個都懂,和在一起就不知道它的意思,只能看著數字後 ↑ 或 ↓ 的箭頭乾著急。今天,我們就來以下面這張化驗單為例講講血常規化驗單該怎麼看。

    其實,血常規化驗單很好看,把它分為3大部分,紅色的那部分是白細胞,黃色的那部分是紅細胞,藍色的那部分是血小板。

    白細胞

    大家常聽到的“血象”指的就是白細胞,白細胞主要看是否有感染的情況,著重看3個指標: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淋巴細胞百分比。

    教大家一個簡單的口訣:如果白細胞低,淋巴細胞高,可能病毒感染;如果白細胞高,淋巴細胞正常,可能是細菌感染。中性粒細胞通常隨著白細胞變化而變化。

    看看這張化驗單,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低,淋巴細胞高,考慮病毒感染。在疫情期間,很多新冠肺炎患者的血常規檢查單上都能發現淋巴細胞百分比的增高。

    提醒大家一點,如果只有白細胞低的情況,可能提示你的免疫力低,身體不能更好的抵抗感染,這個時候就要注意了。

    紅細胞

    紅細胞主要看是否有貧血的情況,著重看2個指標:紅細胞、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運輸氧的特殊蛋白質,是評價一個人是否貧血的一個重要和常用指標,血紅蛋白低,即考慮貧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臨床意義相同。

    這張化驗單上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均低於正常值,考慮貧血。

    血小板

    血小板這部分主要看機體的止血功能怎麼樣,只要看血小板這1個指標就行。

    血小板太低,易出血;太高,易形成血栓。

    這張化驗單上血小板低於正常值,有出血的風險,而且有傷口的話,血液凝固的時間也會比正常人長。

    綜上所述,這張化驗單的人有出血風險、貧血、病毒感染等情況。

  • 5 # 肝膽外科崔醫生

    其實看血常規是一件有技巧的事,抓住技巧,分3步看,很多異常或者是疾病都是可以自己做出判斷的,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該如何看血常規的化驗單,以便大家日後可以簡單的給自己或者家人看看有無明顯異常情況,判斷健康,指導生活。

    當拿到血常規報告單時我們要關注哪些內容呢首先來說,我們要大致瞭解血常規裡面包含了哪些內容,能夠指導哪些方面的疾病異常,也就是有目的有依據的進行解讀。血常規大致分為貧血指標、感染指標、凝血指標,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血細胞、白細胞還有血小板,而其他那麼多專案多是這三個指標的子集或者是輔助專案,這樣就比較好理解了,簡單分三部分。(血細胞)紅細胞這一部分主要的看有沒有貧血、有沒有紅細胞異常方面疾病,這裡麵包括的專案主要有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以及紅細胞壓積,當然還有一些小專案,對於非專業血液科醫生是無需掌握的,我們平時關注有無貧血也只是關注這幾個專案,而大家瞭解這三項是足夠了。有沒有貧血我們該如何判斷呢

    1、首先,如果是單純的體檢的話,發現這幾項有異常,我們要按以下思路進行考慮,首先要看血紅蛋白,這也是最基本的專案,因為是體檢,所以每年都會檢查的,所以基本上是不會出現明顯異常的,如果有明顯異常那就說明不是個好預兆,因為如果一年內血紅蛋白下降的很多的話,可能是腫瘤、潰瘍出血、婦科出血等失血性疾病,是一定需要進行進一步檢查的,但是如果血紅蛋白比上一次相差不是很大,僅有10以內,那麼基本上不會有很大的問題,畢竟與檢查的儀器以及患者不同的狀態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血紅蛋白在100以下,那就要好好查詢一下自身有無導致出血的疾病了,除了上面所說潰瘍出血、婦科出血或者是腫瘤出血以外,最主要的是看看自己有麼有痔瘡、千萬不要小看痔瘡,我的一個病人來住院,入院檢查發現血紅蛋白只有50多,比正常差了一倍多,但是患者自己就知道是痔瘡惹的禍,經常出血,但是就是不想處理,這是很不正確的想法,血紅蛋白這麼低,是會影響到全身的供氧供血的,患者是會有渾身沒勁、面色蒼白愛睡覺等表現。

    2、如果血紅蛋白降低的話,可以關注一下紅細胞壓積這一項,如果這一項也低的話,是可以輔助證明有貧血的情況的,但是這隻針對於普通人,對於一些大手術術後或者是外傷的患者的話,如果血紅蛋白降低,而紅細胞壓積升高了,也是存在貧血的,只是血液被濃縮了,需要進行補充。

    3、當然紅細胞計數也是這樣的道理,比較好理解,紅細胞計數減少可能存在貧血、紅細胞被破壞等疾病。

    關於感染指標白細胞這一組,我們該做一下了解

    1、現在不少人都是知道白細胞升高是存在感染的情況,這樣說基本上是正確的,白細胞計數升高是代表有細菌感染,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細菌性感冒、細菌性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以及胃腸道炎症等,而一般情況下白細胞是不會升高很明顯的,差不多都在10左右,如果白細胞升高到了10幾個以上,那麼說明感染的情況還是蠻重的,這時的患者應該是有比較明顯的症狀的,如發熱,比如說一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可能會出現白細胞10幾個的情況。

    2、但是不要光看白細胞的計數,要看中性粒細胞的比率,如果中性粒細胞的比率是升高的,既可以增加細菌性感染的證據,但是大家不要以為白細胞升高才是細菌性感染,白細胞降低的話,也可能是細菌性感染的可能,但是一般情況下代表感染是很重的,就好像體溫一樣,體溫升高大家覺得是存在感染性疾病,但如果體溫降低的話,那麼則是重症感染的表現。

    3、因為除了細菌性感染以外,還有病毒性感染、寄生蟲感染等,這類感染的話,白細胞一般是不會升高的,可能是正常也可能是降低的,但是中性粒細胞不會升高,一般會降低或者正常,而淋巴細胞或者嗜酸性粒細胞是會出現升高的,這就要說一個大家質疑的事了,有人質疑為什麼孩子感冒了卻要查血常規,這是因為血常規是可以基本判斷出是病毒性感冒還是細菌性上感的,以便指導用藥。

    關於凝血方面,血小板並不是唯一的血常規中有一項重要的指標就是血小板,那麼血小板到底有哪些作用與危害呢,血小板簡單的講就是給我們止血的物質,不小心割了手指,血小板就會來到這裡止血,所以說是個好東西,但是這個血小板升高的話,就不是好事了,因為太多了血液就會黏稠凝固,該出現血栓性疾病了,所以說多了不是好事。一般來說,血小板減少可能是原發性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但是這些骨髓抑制性的疾病一般都會合並三系的減少,也就是血細胞、白細胞以及血小板都減少。而血小板升高的話,除了見於血液疾病以外,還可能是存在急慢性的感染性疾病。
  • 6 # 左撇子說醫

    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讓我告訴你如何一分鐘看懂血常規化驗單!

    當我們去醫院看病時,不論是什麼疾病,現在基本上醫生都會讓患者先做一個血常規檢查。但是當我們拿到血常規化驗單,看到上面二十幾項的檢查專案,是否有點眼花繚亂,不知道看哪些指標呢?特別是還有一些升高或者降低的箭頭,到底代表什麼意義呢?現在就讓我這位檢驗科的醫務人員告訴大家如何在一分鐘之內看懂這份血常規化驗單。

    ●首先,當我們拿到血常規化驗單時,先看上面有沒有箭頭,如果箭頭是向上的,顏色一般是紅色的,那就代表這一個專案是升高的;如果箭頭是向下的,顏色一般是綠色的,那就代表這一個專案是降低。不論升高也好,降低也好,這都是不正常的,都不在參考值範圍之內,就說明這個指標出現了異常。

    ●其次,當我們看到血常規化驗單時,我們可以將上面的檢查專案分為三大塊,也就是可以分為白細胞系、紅細胞系和血小板系。而在這每一大塊之中包含許多專案,作為我們普通老百姓,我們只需要留意一些重要的專案,並不需要每一項都去了解,即使是臨床醫生,也不會每一項都會去認真分析,只需要看重點的,除非是臨床症狀與檢測結果不符合,才需要分析每一項都意義,下面我就跟大家說說應該怎麼看。

    第一 ,先看白細胞系

    大家拿著血常規化驗單一起來跟著我看,在這個白細胞系中包括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淋巴細胞計數、單核細胞計數、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嗜鹼性粒細胞計數這幾個專案。在臨床上透過分析透過分析它們的數值變化以及比例變化,比如是升高或者是降低,就可以知道我們的身體是否存在感染、炎症等問題。

    比如大家最經常碰到的,發燒感冒到底是細菌感染引起的,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呢?只需要看白細胞總數,以及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的比值或者比例就可以知道了。如果白細胞的總數是升高的,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而淋巴細胞比例降低,那麼就是典型的細菌性感染;如果白細胞的總數是在正常範圍內或者降低的,而中性粒細胞比例降低,淋巴細胞比例增高的,那麼就是典型的病毒性感染。

    第二、再看紅細胞系

    紅細胞系主要包括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血紅細胞壓積、網織紅細胞等專案。透過分析這幾項的檢查,可以瞭解我們的身體是否存在貧血、貧血嚴不嚴重、需不需要輸血等。只要細胞計數、血紅蛋白、血紅細胞壓積這三項中的其中一項低於正常值,都可以說明體記憶體在貧血。

    但是貧血的嚴重程度,一般是按照血紅蛋白的高低來分的,當血紅蛋白為90g/L~120g/L時,是輕度貧血;當血紅蛋白為60g/L~90g/L時,是中度貧血;當血紅蛋白為30g/L~60g/L時,是重度貧血;當血紅蛋白低於30g/L時,是極重度貧血。大家不妨看看血常規化驗單上面的血紅蛋白數值,按照上面的數值就可以知道自己如果存在貧血的話,就知道貧血的嚴重程度。

    另外,在紅細胞系中還包括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這幾項,我們可以透過這幾項的數值變化來了解到底是屬於什麼型別的貧血,比如是缺鐵性貧血、鉅細胞貧血,還是溶血性貧血等。

    第三、最後再血小板系

    血小板系主要包括血小板計數、血小板壓積、血小板分佈寬度等專案。在這幾項之中我們只需要重點留意血小板的數值變化就好了。如果血小板的數值偏低,就會影響到我們身體正常的凝血功能,那麼如果受傷了,我們身體的凝血、止血功能就會出現問題,那麼就比較難止血。另外,如果血小板的值太低的話,比如少於50×10^9/L以下的話,那麼就容易有出血傾向,一些黏膜組織就會出血滲血,這個時候太低的話,就需要輸注血小板了。但是如果血小板數值偏高的話,那麼我們的血液就會處於高凝狀態,血液流動慢,就非常容易引起血栓。

    總而言之,當我們拿到血常規化驗單時,就按照我上面說的一步步去看,那樣就變得簡單多了。當然了,有時候血常規化驗單的結果並不是那樣理想化的,因為疾病是不斷變化的,這就容易造成一些結果資料並不是像上面所說的那麼理想化,比如很多時候,細菌性感染與病毒性感染是一起的,如果單單依靠血常規化驗單來看的話,那就需要豐富的臨床經驗,這還需要結合其他的檢查,比如C反應蛋白檢查。

  • 7 # 健康之初百科

    血常規是對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紅細胞、白血胞、血小板這三個系統的量和質進行檢測和分析。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具體他們代表著什麼?

    紅細胞引數

    紅細胞總數(RBC)和血紅蛋白總數(HGB或Hb)

    RBC

    男性的正常值範圍是(4.0~5.5)*10^12/L,

    女性的正常值:(3.5~5.0)*10^12/L;

    HGB

    男性正常值範圍:120~160g/L;

    女性正常值範圍:110~150g/L。

    貧血:

    成年男性Hb<120g/L(女性<110g/L)為貧血。

    輕度貧血:Hb>90g/L小於正常值;

    中度貧血:Hb在60~90g/L;

    重度貧血:Hb在30~60g/L;

    極度貧血:Hb<30g/L。

    血小板

    血小板計數的正常值為(100~300)*10^9/L,主要是看凝血功能,血小板降低可能會導致凝血功能障礙,偏高可能是感染激發的。同樣也是輔助出血性疾病的診斷、瞭解骨髓增生情況、手術前準備等常用指標。血小板總數增多多見於骨髓增生性疾病、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大出血等。

    白細胞

    成人白細胞的正常範圍是(4.0~10.0)*10^9/L。中性粒細胞佔白細胞總數的50%~70%,通常白細胞數高於10*10^/L成為白細胞增多,低於4.0*10^9/L稱為白細胞減低。白細胞數在生理或病理情況下均有變異。

    白細胞包含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如果紅細胞和血小板都正常,主要考慮一下3種情況:

    1、白細胞在(10.0~30.0)*10^9/L之間,可能是細菌感染。比如肺炎、泌尿系統感染等,白細胞總數上升,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其他的白細胞比例相應下降。

    2、白細胞數超過30.0*10^9/L時,紅細胞以及血小板都減少可能是血液性疾病,需要做一個血液塗片可以來幫助判斷。

    3、白細胞數超過50*10^9/L,惡性血液病白血病的可能非常大,會超過90%。

    另外,中性粒細胞升高可能是細菌感染;

    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升高可能是病毒感染;

    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高可能是過敏或寄生蟲。

    美好生活源於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專業媒體!

  • 8 # 漫話健康圈

    大家好,我是漫話君,很高興為您解答!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進醫院無論什麼疾病還是體檢,都會做三大常規檢查,分別是血常規、尿常規和大便常規,雖然每個人都按照醫生要求去做了,但是當拿到結果的時候腦子裡還是存在著一些問號,這些化驗單的數值分別都代表著什麼?今天,漫話就跟大傢伙一起聊聊其中的一項血常規,應該怎麼去看!

    血常規的內容

    首先,我們先拿到一份血常規的化驗單,如下圖所示,給人整體感覺就是密密麻麻二十多項指標,還有一些上升或者下降的箭頭,這些分別都是什麼意思?

    其實,雖然測的指標有20多項,但實際上醫生一般關注的其實指標基本就只有4項,分別是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一般看這4項指標,就能夠明白機體都有哪些症狀出現。

    1.紅細胞計數

    紅細胞計數是血常規關注的第一項指標,一般紅細胞計數在男女性別是有一定的差異,男性為4.0~5.50×10^12/L,女性為3.5~5.0×10^12/L,當紅細胞計數出現差異的時候,提示機體出現異常。其中在檢測值有上升的箭頭,代表的是紅細胞計數高於正常值,提示機體有可能出現心臟病、嚴重燒傷,脫水以及休克等疾病;當出現向下的箭頭時候,提示紅細胞計數低於正常的紅細胞數,提示機體可能出現貧血、出血等症狀。

    2.白細胞計數

    血常規的第二項指標是看白細胞計數,一般正常人的白細胞水平在男女之間也存在不同,其中男性為4-10×10^9/L,女性為4-10×10^9/L。白細胞過高或者過低,一般提示機體出現感染、炎症;同樣的,當白細胞檢測值後出現上升的箭頭時候,提示機體可能出現了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疾病,而白細胞檢測值出現下降箭頭的時候,則提示機體可能出現由於病毒性疾病所致以及造血功能出現障礙、化學藥物引起骨髓造血功能障礙等。

    當然,白細胞又可以細分為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三大類,在血常規中,這三種細胞也有相應的正常指標範圍值,當出現上升或者下降的箭頭時候,應當要警惕相應的疾病;就比如說當淋巴細胞出現上升的箭頭的時候,可能提示機體出現急性感染。

    3.血小板數量

    血小板的作用可以加速凝血,當身體出現傷口的時候,血小板聚集在傷口處,可以達到止血的效果。那麼當血小板升高的話,則說明機體有出現出血、貧血和手術等症狀;當體內血小板減少的時候,則代表著體內凝血功能不好,有可能出現的症狀就是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和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異常等。

    4.血紅蛋白

    血液中除了上述提到的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另外一種成分就是血紅蛋白,其在體內的主要功能就是運輸氧氣,進行氣體交換。如果血紅蛋白出現異常,則有可能會影響體內的物質代謝以及出現一些呼吸系統相關症狀。一般血紅蛋白在體內有所不同:其中男性120~160g/L(克/升)、女性110~150g/L、新生兒170~200g/L。當在血常規中出現上升箭頭的時候,提示有可能是酸中毒、大面積燒傷、嚴重性嘔吐等;當出現向下箭頭的時候,則提示血紅蛋白低於正常值,這種情況多見於一氧化碳中毒,或者是貧血、缺鐵、維生素B12缺乏等;而孕產婦則應該更加關注血紅蛋白指標,孕產期間,有可能會出現貧血的症狀,在懷孕期間,要持續不斷地為胎兒提供氧氣,因此血氧含量會持續升高;當血紅蛋白出現下降的時候,則提示可能氧氣運輸出現障礙,需要警惕孕產期貧血症狀的發生。

    血常規的正常

    其實一般我們看血常規,只要上述幾個指標是處於正常值或者有輕微的波動,其實也顯示機體是一個比較正常的,基本上是能夠排出一些基礎性疾病,同時,我們拿到血常規的時候,臨床醫生不僅僅是看一項指標,如果出現比較典型的疾病,有可能會出現好幾個異常值,因此,看血常規掌握以上要領,基本上是能夠看懂的!另外,如果對於檢查單存在疑問的,可以大膽的諮詢醫生,相信也能夠得到準確的回答!

  • 9 # 小醫話健康

    血常規檢驗單的數值正常情況下是在參考範圍裡面的,如果出現了異常情況就不在參考範圍裡面,如果紅細胞數值出現了下降就說明可能出現了貧血等情況;如果白細胞數值增多了,說明體內有炎症;血小板主要是顯示人體凝血和止血的功能,血小板高的凝血功能就比較好。

  • 10 # 愛學習的靈魂

    孕婦的化驗中血常規是抽血必查項。

    是為了檢視孕婦體內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要是紅細胞低,就說明貧血,就需要加強飲食中的含鐵量食物,比如黑木耳、牛肉、紅豆等,必要的時候還需要吃補血藥。

    因為在還懷孕的過程中,由於小寶寶要吸收媽媽身體裡的營養,他不會缺鐵,只要他缺,他就會向媽媽“要”,所以,媽媽要定期檢查,發現貧血及時處理。

    總之,孕媽媽定期體檢是很重要的。

  • 11 #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

    全血細胞分析(血常規)無論在體檢還是疾病篩查中都是必查的一項化驗,但是當我們看到檢驗報告單時,或許還不知其中的醫學指標所代表的臨床含義。下面對其中的常見指標進行介紹。

    紅細胞:如果測得周圍血中紅細胞數量比正常減少,人們習慣上稱其為貧血。 貧血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昏、氣短、食慾不振 、乏力等一系列缺氧症狀。

    血紅蛋白(HB):看HB降低程度,可分清貧血的程度:輕度為男性<120 g/L、女性<110 g/L ;中度為<90 g/L;重度為<60 g/L;極重度為<30 g/L。

    白細胞:①中性粒細胞增高主要見於身體化膿性細菌感染;減少見於使用某些藥物、某些疾病如流感、放射線照射、風溼類疾病、某些血液病等多種原因。②淋巴細胞增多見於某些病毒所致的感染,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結核,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等。減少主要見於接觸放射線及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強的松等。

    血小板:主要功能是止血。血小板減少主要引起面板黏膜的出血、女性月經過多等,嚴重時可引起咯血、消化道出血、腦出血等。血小板增多主要見於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各種原因引起的繼發性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減少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各種血液病致血小板減少、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繼發血小板減少。

  • 12 # 醫藥好媽媽

    大家好,我是一名醫藥工作者,也是一名媽媽。現在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去醫院看病,最常規的檢查就是血常規。面對血常規單上一系列的名詞術語,對於一名普通患者來說很難理解。但是要想看懂血常規化驗單,其實很簡單,主要看數值後面的箭頭,箭頭如果往上就是證明該項指標升高了,如果往下,就表示該項指標減低,升高降低都是不正常的表現。

    下面我將和大家分享一下血常規中各項常用的指標的情況:

    血液由血漿和細胞兩大部分組成。血漿有水分,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激素等,而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粒細胞,淋巴細胞,血小板等。血常規檢查的內容通常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血紅蛋白等。

    1.白細胞,白細胞是血液組成的重要部分。每個年齡階段,白細胞的正常範圍值是不一樣的。想要知道白細胞檢查結果是否正常,只需看化驗單上的數值是否在後面參考值的範圍內,如果沒有向上或向下的箭頭出現,表示白細胞在正常範圍之內。白細胞包括:

    1)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在白細胞中所佔的百分率最高,它的數值增減是影響白細胞總數的關鍵。中性粒細胞增加可見於急性和化膿性感染性炎症,中毒包括糖尿病酸中毒及鉛汞中毒等,以及急性大出血、白血病、大手術、大面積燒傷等。

    中性粒細胞減少,可見於一些特殊的感染,比如病毒感冒,病毒感染,傷寒副傷寒以及應用一些藥物後如解熱鎮痛藥、部分抗生素、抗腫瘤藥等。

    2)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在機體的免疫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淋巴細胞增多,可見於各種傳染病及血液病。比如小兒常見的水痘,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等。

    2.紅細胞。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有形成分。紅細胞在骨髓內生成。紅細胞的異常情況,包括紅細胞增多,紅細胞減少。

    3.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是紅細胞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要用於診斷某些血液系統疾病,並且能更好的反映貧血的程度,數值越低,貧血越嚴重。

    4.血小板。血小板計數是研究止血和凝血障礙的重要指標。尤其對於出血性疾病,血小板計數是必不可少的檢測專案。正常人每天的血小板計數也有波動。

    血常規檢查在臨床的診斷應用中非常普遍,透過血常規的檢驗結果,我們能更好的指導臨床用藥。比如白細胞升高加上臨床表現,如果考慮為細菌感染,則需要用抗生素來治療。如果白細胞計數正常,淋巴細胞計數偏高,只是輕微的感冒症狀,則沒有必要用抗生素來治療,只需抗病毒治療即可。

    每個人每次生病的症狀,病情輕重都不同。每次血常規檢查,化驗結果也不同。本次血常規化驗結果只能作為本次的參考指標。

  • 13 # 醫學微視

    體檢結果分為定性檢驗結果和定量檢驗結果,這兩種解讀是不一樣的。

    定性檢驗,就是對被檢查無進行質的檢查,其結果通常顯示陽性和陰性,化驗單上通常用“+”表示陽性,“-”來表示陰性,如果我們化驗單上顯示“+”那就表示該項不正常,如果顯示“-”,則表示沒有發現異常,這就是定性檢查。

    定量檢查是指檢查專案有一個正常值的區間範圍,比如肝功能正常值為0-40U/L,如果超過這個值,其旁邊就會出現一個向上的箭頭“↑”,說明肝功能增高,低於這個值則會有一個向下的箭頭“↓”,說明肝功能降低了。

    有的體檢中心可能會用驚歎號、星號、或者塗黑來表示,這是因為不同體檢報告、不同體檢單位呈現方式不一樣,但都會有個明確的標識。

    不想看到體檢報告裡面有“+”、“↑”、“↓”、塗黑等標識出現,那就努力保持健康吧~

    【體檢結果該怎麼看?】

    主講人:王瑩——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健康體檢中心副主任 副主任醫師。

  • 14 # sqcdc

    血常規是最基本、最一般的血液檢查,也是醫院就診最常見的檢查專案,特別是住院病人必查血常規。那麼拿到手裡的血常規化驗單應該怎樣看?各專案的臨床意義又是什麼?對於不懂醫學的人還是有很大困難的,不過我們不妨做一下簡單瞭解。

    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共同組成,血常規檢查主要是看血液裡面的血細胞數量的變化,來判斷人體健康狀況和診斷疾病,臨床主要看的檢查專案有白細胞(WBC)計數及分類、紅細胞(RBC)計數、血小板(PLT)計數;血紅蛋白(Hb)含量。

    其中白細胞計數及分類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血象”檢查,白細胞計數(WBC) (單位:10^9/L)正常值為4-10×10^9/L,新生兒1.5-2.0×10^9/L。白細胞數量升高常見於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特別是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多提示有細菌感染、淋巴細胞比例增高多見於百日咳、病毒感染、寄生蟲病;白細胞計數減少常見於病毒感染、傷寒、副傷寒、瘧疾、嚴重敗血症、藥物和射線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等;嗜酸細胞比例升高常提示寄生蟲感染和過敏反應。

    紅細胞計數(RBC) (單位:10^12/L)正常值是男4.0-5.50×10^12/L,女3.5-5.0×10^12/L,新生兒6.0-7.0×10^12/L。嚴重脫水和缺氧可使紅細胞計數升高,如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小於正常值見於貧血、出血。血紅蛋白濃度(HGB) (單位:g/L) 正常值是:男:120-160 g/L,女110-150 g/L,新生兒 170-200 g/L。血紅蛋白濃度減少臨床可診斷為貧血。

    血小板計數(PLT) (單位:10^9/L)正常值是男:100-300×10^9/L,女:100-300×10^9/L,新生兒100-300×10^9/L。臨床上血小板計數減少較血小板計數增高臨床意義大,可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藥物過敏性血小板減少症,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藥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進等。

  • 15 # 青蓮3892

    謝謝邀請答題。血常規是指血液的一般常規檢驗查。血常規可以對人體外周血中紅細胞和白細胞數量和質量進行化驗檢查。具體專案包括: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測定,白細胞計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在進行白細胞分類的計數時,還必須同時注意觀察血塗片中,紅細胞和白細胞的形態有無異常,某些情況還應注意,有無異常的細胞,如白血病細胞或寄生蟲如瘧原蟲,微絲蚴等。

    成年男性的紅細胞計數為4.0~5.5*10^12/l血紅蛋白數為120~160g/l,成年女性是3.5~5.0*10^12/l,血紅蛋白數為110~150g/l.新生兒紅細胞數為6.0~7.0*10^12/l,血紅蛋白數為170~200g/l。血紅蛋白,紅細胞數出現異常可以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增多。是指單位容積血液中的紅細胞數及血紅蛋白數量高於參考值高值。可以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相對性增多,是因為血漿容量減少,使紅細胞容量相對增加,見於嚴重嘔吐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尿崩症,甲狀腺功能亢進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由於血漿中水分丟失,血液濃縮所致。第二種情況為絕對性增多。臨床上稱作紅細胞增多症,是一組由多原因引起的紅細胞增多的症候群,按發病原因可分為繼發性和原發性兩類,後者系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繼發性的紅細胞增多症是非造血系統疾病,發病的主要原因是血中促紅細胞生成素增多。而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是一種原因未明的,以紅細胞增多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目前認為是多能造血幹細胞受累所致,其特點為紅細胞持續性顯著增多,全身總血容量也增加,白細胞和血小板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多,本病屬於慢性和良性增生,但具有潛在惡性傾向,部分病例可轉變為白血病。

    第二種情況是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少,單位容積迴圈血液中紅細胞數,血紅蛋白數量及紅細胞比積低於參考低值,通常稱為貧血,以血紅蛋白為標準。

    第二大類是白細胞計數和白細胞分類計數,迴圈血液中的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等五種。白細胞計數是測量血液中各種白細胞的總數,而分類計數則是將血液製成塗片,經過染色後在油鏡下進行分類,求得各種型別的白細胞數的比值,由於外周血中五種白細胞各有其生理功能,在不同病理情況下,可引起不同型別的白細胞發生數量或質量的變化,故分析白細胞變化的意義時,必須計算各型別的白細胞的絕對值,才有診斷參考價值。

    成年人白細胞數為4-10*10^9/l

    新生兒白細胞數為15-20*10^9/l

    六個月到兩歲白細胞數為11-12*10^9/l,通常白細胞數目高於高值稱白細胞數目增多,低於低值稱為白細胞減少。白細胞數在生理或病理情況下可有變異,由於外周血中白細胞的組成,主要是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尤其是以中性粒細胞為主,故在大多數情況下,白細胞的增多或減少,主要受中性粒細胞的影響,因此,白細胞的增多或減少,通常就與中性粒細胞的增多或減少有著密切的關係,各種型別白細胞變異的臨床意義如下:中性粒細胞是從骨髓中造血幹細胞增殖分化而產生的,他的生存受到各種因素的調控,中性粒細胞增多的情況可以提示,一生理性中性粒細胞增多,在生理性情況下,外周血中中性粒細胞數存在個體差異,一日之間也有波動,下午較早晨為高。飽餐,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高溫或嚴寒等,均可使白細胞暫時性升高,新生兒,月經期妊娠五個月以上及分娩時也均可以升高,生理性增多都是一過性的,通常不伴白細胞質量的變化。因女性的中性粒細胞增多,可引起中性粒細胞病理性的因素很多,大致可歸納為反應性增多和異常增生性增多兩大類,反應性增多是機體對各種病因刺激的反應。可見於:一,急性感染或炎症,二,廣泛的組織損傷或壞死,三,急性溶血,四,急性失血,五,急性中毒,六,惡性腫瘤。中性粒細胞減少見於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統性疾病,物理和化學因素,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功能亢進,以及其他。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變態反應性疾病,寄生蟲病,面板病,血液病,某些惡性腫瘤,某些傳染病以及風溼性疾病,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常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高嗜酸性粒細胞綜合徵。嗜鹼性粒細胞增多,見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症,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後

    淋巴細胞增多見於病毒感染,如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熱等,也可以見於百日咳桿菌,結核桿菌,霧氏桿菌,梅毒螺旋體等的感染,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傳染病的恢復期,組織移植後的排斥反應,移植物抗宿主反應,或移植物抗宿主病。血常規可以提示很多問題,以小見大,片葉知秋。

  • 16 # 普外科曾醫生

    第一,血常規查什麼

    血常規主要查三個指標,白細胞,血紅蛋白和血小板。白細胞代表炎症指標,血紅蛋白代表有沒有貧血,血小板參與止血過程,血小板太低容易出血。

    第二,各種正常值

    大家估計很難記住這些正常值,我建議大家對著血常規的報告看,血常規上面都標註了正常值範圍。

    第三,各種指標異常代表什麼意思

    白細胞異常:

    白細胞增高常見於細菌感染,白細胞越高,代表炎症反應越厲害,還有一個指標,中性粒細胞比值,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也代表炎症反應。一般白細胞數目下降見於病毒感染。所以,感冒的患者驗一個血常規,可以區分是細菌感染還是普通的病毒性感冒。病毒性感冒不需要吃抗生素。

    血紅蛋白異常:

    血紅蛋白降低多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貧血,失血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等。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去查清楚貧血的原因。

    血小板異常:

    血小板降低也可見於失血,骨髓造血功能異常,白血病,化療等等。

    血小板降低有出血風險,容易出血不止,所以如果血小板降低是很危險的。

    當然,我只是泛泛而談,對於普通人已經夠了,血常規裡面還有好多其他的指標,例如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紅細胞比容等等。

  • 17 # 骨科木匠劉醫生

    新的一天又來啦,小木匠又來回答醫學問題了,喜歡小木匠的話,請關注我吧進醫院90%以上的患者只要涉及到抽血檢查,一般醫生是必開血常規檢查的,然而大部分疾病都不能只靠血常規來診斷,我們心中不禁會產生疑問,雖說血常規只要十幾塊錢,科室究竟血常規結果能告訴我們什麼,醫生這麼喜歡開這個檢查,到底值不值這個錢?

    血常規是最基本的血液檢查,是住院三大常規中必須要有檢查(血常規、大便常規、尿常規),血液是由液體(血漿)和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等)組成,血常規是就是從人體靜脈血中抽取一定的血液標本(單做血常規就需要消耗2ml左右),透過觀察數量變化及形態分佈,判斷疾病。

    具體的血常規能提示何種疾病呢?

    血常規三大塊:分別是白細胞、紅細胞(含血紅蛋白)、血小板

    上圖中白細胞計數以下到紅細胞計數之前都是白細胞的相關分類和計數。

    首先看白細胞計數

    白細胞增多:常見於細菌感染、嚴重組織損傷、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白細胞減少:常見於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學損傷、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進等。

    接下來就是白細胞分類(這個分類一般只有醫生才能分得清)

    嗜酸性粒細胞(E):增多:常見於過敏性疾病,寄生蟲病,某些面板病(如溼疹、牛皮癬等),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2)減少:常見於傷寒、副傷寒早期、大手術、燒傷等應激狀態及長期應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後。

    嗜鹼性粒細胞(B):增多:常見於白血病、某些轉移癌、骨髓纖維化、急慢性血液病、脾切除後及鉛、鋅中毒等;(2)減少:無臨床意義。

    淋巴細胞(L):增多:見於某些病毒或細菌所致的傳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藥物反應、變態反應、溶血性貧血等;(2)減少:見於淋巴細胞破壞過多(如 X 線照射、化療、應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或淋巴細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單核細胞(M):增多:常見於感染、血液病、膠原性疾病等;(2)減少:無臨床意義。

    再看紅細胞這一塊(含血紅蛋白)

    增多:(1)嘔吐、腹瀉、多汗、多尿、大面積燒傷均可導致紅細胞增多(這個主要是水分丟失多了,相對的紅細胞沒丟失,其在血液濃度就上升了)(2)絕對增多: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沒有丟失水分的情況下的增多);(3)代償性增多:缺氧。

    減少:常見於缺鐵性、溶血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及急慢性失血等。(貧血主要看這個)

    最後看血小板

    血小板是有凝血功能的,血小板增多和減少都有一定的意義

    增多:常見於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後、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

    減少:常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等。

    尤其是在外科:血小板低了手術是無法進行的,一切開面板就會猛冒血,出血性休克會危及病人生命的

    所以可以看到血常規能提示很多情況的疾病,是一項基本檢查,但是隻是提示疾病的方向,真的要明確診斷還需要結合其他檢查。

    補充一些常見的知識。

    大部分感冒發熱的去醫院就診,醫生必開血常規,主要是醫生能夠在血常規上區分是細菌性的還是病毒性引起的,可以針對性的用藥,尤其是現在抗生素管理愈來愈嚴格,對廣譜抗生素會逐漸限制(因為會造成耐藥細菌,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超級細菌)。如果是細菌感染的,就用抗菌藥,如果是病毒感染的可以用抗病毒藥(不過病毒性流感有自愈傾向,一般醫生是看症狀輕重才決定是否需要用抗病毒藥物)。

    而住院病人都需要做血常規,因為患者一旦能夠達到住院的病情的話,就需要做個系統篩查,而血常規能夠提示這麼多問題,可以有效的排除某些和提示醫師的一個疾病診斷思維,提示醫師縮小疾病範圍,而進行針對性確診性的檢查,所以說小小血常規蘊含大學問。而不是盲目所有的檢查都做一遍,我大概估算了一下,醫院所有的檢查專案費用加起來全部做完的話不低於十萬。所以簡單的血常規,實際上是給病人省錢的,給醫生診斷提示的。

    另外,大部分內科疾病,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都會伴隨消瘦,貧血等,需要做血常規評估貧血程度,需不需要藥物干預,一些化療病人會造成白細胞降低,更需要不斷複查白細胞,來評估化療安全性。而外科病人血常規檢查更加重要了,醫院早已規定,無血常規結果,手術不予安排手術,因為外科手術會涉及感染、創傷、血小板凝血等一系列的問題,而血常規能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這十幾塊的血常規還是很值的。

  • 18 # 平陽府中醫

    分享一下如何粗略看明白血常規報告。

    首先來看看一下血常規檢查單都有哪些內容

    這張報告單因為患者是急性炎症,同時查了C反應蛋白。一般的血常規不包含此項。

    數值一大堆是不是有點頭理不清頭緒,不用急,通常只需要重點關注圖中的三個區域即可。

    血常規主要包含: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其他引數檢查。

    拿到一張檢驗報告主要看兩個資料:結果,參考區間。結果是被檢測人的血液樣本數值,參考區間是正常範圍內的數值,結果過低或者過高就值得關注了。

    這裡我自己總結了一首歌訣幫助快速熟悉各個板塊代表的意義:

    感染血液白細胞,貧血與否紅細胞,凝血要看血小板,其他引數分類觀。

    白細胞

    白細胞升高: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絕對值、百分比升高;這個通常見於細菌感染。當白細胞升高過多,高於參考範圍數倍,要警惕白血病等。

    白細胞減少可以見於長時間使用鎮痛藥、抗生素,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等。

    淋巴細胞升高可見於病毒感染。

    單核細胞升高可見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咽痛經過常規治療緩解仍不明顯,見到該指標升高時,要重點排除該疾病。

    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可見於過敏。

    紅細胞

    紅細胞升高,可見於燒傷、脫水等出現的血液濃縮,缺氧等。

    紅細胞及其所含血紅蛋白減少,可見於各種原因的出血、生成減少的貧血等,需要及時查明原因。

    血小板

    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凝血和止血,減少常見於血小板減少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大出血等。升高過多會使血液高凝,容易形成血栓,無論栓在哪裡後果都會很嚴重。

  • 19 # 倩Sur

    如何從血常規裡看出貧血? 我們可以直接看血紅蛋白濃度一欄(Hb)。對於不同人群,血紅蛋白低於一定水平才能診斷為貧血。

    具體標準為:6月~6歲兒童Hb<110g/L;6~14歲兒童Hb<120g/L;成年男性Hb<130g/L;成年女性Hb<120g/L;孕婦Hb<100g/L。但是在小範圍內波動是沒有關係的。 什麼情況下是嚴重貧血呢?如果低於標準下限,但Hb>90g/L,就是輕微貧血;Hb在60~90g/L範圍內就是中度貧血;Hb在30~50g/L之間就是重度貧血;Hb低於30g/L就是極重度貧血。

    從血常規看出感染 血常規中白細胞是臨床中評估感染的最簡便指標。大多數細菌感染的患者都會出現白細胞增高血象,伴有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白細胞就像衛士一樣維護我們的免疫系統,所以,面對細菌感染,白細胞當然會迅速增加來清除致病菌。 有時候病毒感染也會導致白細胞升高,比如乙腦/風疹/EB病毒。有些免疫力很差的患者,比如艾滋病患者,可能發生嚴重感染後也不會出現白細胞升高,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失靈”了。 如果血常規不太容易判斷是否感染,但患者症狀確實有感染可能,也可以檢查CRP(C反應蛋白)和PCT(降鈣素原),輔助診斷病情。

  • 20 # 憶途813

    血常規是現在醫院裡最經常用的輔助檢查之一,一個小小的血常規可以反映多個方面的問題,比如血液系統疾病的初步診斷或考慮的方向,比如判定某些疾病有沒有累及血液系統,還能對很多疾病的預後好壞提供參考。那麼,如何簡單的看懂血常規報告呢?

    首先我們將血常規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白細胞系,白細胞是體內的清除抗原的細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見的白細胞有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一般來說,如果白細胞增高伴隨中性粒細胞增高,一般見於急性感染,如果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多見於過敏。白細胞伴隨淋巴細胞高多見於病毒感染等。白細胞降低的病人抵抗力低,極易合併感染,需要格外注意。

    第二部分為紅細胞系,多看血紅蛋白的數量,血紅蛋白是臨床常用的反映貧血與否的指標。一般情況下,成年男性低於120g/L,成年女性低於110g/L,妊娠期婦女低於100g/L,則為貧血。貧血可由多種原因引起,比如缺乏鐵、維生素b12等微量元素或維生素,免疫系統疾病累及血液系統也會導致貧血的表現,消化道慢性失血或者急性大出血時血紅蛋白下降的程度和速度是判斷病人預後的重要因素。紅細胞計數增高可見於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疾病。

    第三部分看血小板,血小板是體內起到凝血和止血作用的物質。臨床常見的是血小板減少的表現,患者表現為各個系統的出血,比如面板淤點淤斑,月經增多,牙齦出血等,嚴重時會導致重要臟器出血或者腦出血,甚至危急生命。血小板增多時容易形成血栓,也應引起注意,常見於血小板增多症,或者其他血液系統疾病。

    總之,血常規可以反應很多血液的問題,每一個臨床醫生在能夠獨立處理病人之前,學會讀懂血常規都是基本功。以上也只是對血常規做了一下簡單的分析,血常規能反映的問題絕不僅僅是這些,臨床應用多變,側重點也不同,需要加以注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小孩子特別內向,不敢跟別人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