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父母年代記憶
那我就站在大家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作為一個沒有讀過史書和研究過各種典籍的普通人來講只要宣傳1-2個正面事件就可以捧起一個英雄。
1、他在所有人都打敗仗的時候打贏了一場仗,還間接乾死對方首領。
2、清修明史裡對他高度評價同時也是為了貶低崇禎。可以了可以了這波很秀了,大家記住這2個點,形象就很鮮明瞭。其實袁這個人有兩面性,野戰無能(當時有客觀條件可以理解)政治幼稚,加上稍微有點自負,於是他的死不可避免。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是不是正派反派其實沒這麼分明,如果硬要有個標準就只能看當時這個人做事的出發點和做事的結果是不是符合價值觀“標準”了。
-
3 # 周朝文DMU
不是。
網上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袁崇煥矯詔殺了毛文龍,是造成滿清入關的主要原因。袁崇煥的做法,是幫了滿清的大忙。袁崇煥才是漢奸,袁崇煥被崇禎帝極刑處死,是罪有應得。
我認為,毛文龍的存在,對阻擋滿清入關所起的作用,是極為有限的,甚至有可能是相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毛文龍的作用。
毛文龍被很多人吹上了天,覺得他就像是一道安放在滿清和明朝之間的鐵閘,甚至有人說他是“海外長城”(陳良訓:“日所恃海外長城者,非毛文龍者乎?”)。但究竟其發揮的作用有多大呢?
毛文龍是在明朝遼東失陷以後,逃脫回來,在皮島一代經營起來的。由於登萊巡撫袁可立對他的嘉獎和縱容,因此他在皮島自行發展起來,形成了軍鎮。
毛文龍在皮島的軍鎮,在抗擊滿清中,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
事實上,由於毛文龍並沒有和滿清有過正面交戰,只是利用詐降滿清(後金),不斷誘捕滿清的官員,或者透過一些小規模的衝突,讓他自己具有了很高的名氣。至於滿清此後大規模入關過程中,毛文龍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因為沒有實戰,因此並不能做明確的斷定。所謂“長城”“鐵閘”一說,也只是一些形容詞而已。
毛文龍的軍隊,雖然號稱十萬,但實際上只有兩萬人是真正的軍隊,其餘都是老百姓,因為軍隊數量其實是有限的。在和滿清大兵團作戰的時候,不一定能發揮多大的作用。
同時,毛文龍本人謀略有限,只能算個地方土匪,並不是帥才。毛文龍的那些部下,後來在抗清中也沒有發揮什麼作用。反而是他們多次在滿清和明朝之間搖擺不定,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另外,皮島又在海中,一旦滿清大規模進攻的時候,從海中運動到陸地上,再行組織對抗滿清軍隊,其實是很費事的。遠不如山海關這樣擺放在陸地上的關隘能發揮作用。
所以說,毛文龍真正能發揮的作用,是極為有限的。
二、毛文龍的危害。
毛文龍在抗擊滿清中,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但是其危害卻是非常明顯的。
一是毛文龍瞞報軍餉,給明朝造成了沉重的負擔。毛文龍瞞報軍餉的方式,有誇大人數,還有誇大戰功。本來只有兩萬的人馬,誇大到十多萬。要知道,明朝最終之所以滅亡,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沒錢打仗了。到處都是軍隊,到處都在要錢。這些錢,只能從老百姓身上搜刮。對老百姓搜刮得越多,他們越痛恨明朝,越要向農民起義軍靠攏。所以,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才會多次死灰復燃,綿延不絕。
二是毛文龍不服指揮,影響整個軍隊的協同作戰。毛文龍在皮島期間,與很多頂頭上司發生過矛盾,先是與熊廷弼,後來與袁崇煥。中間他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得力於袁可立。而且袁可立還對他多有褒獎(“海外”)。但是他依然不服袁可立的指揮。袁可立護著他,他卻不聽袁可立的,最終造成袁可立兩頭受氣而被撤職。
毛文龍這種不服指揮的特點,將來在協同作戰中,顯然是非常有害的。
三是毛文龍腳踏兩隻船,非常可怕。毛文龍之所以能夠做大,滿清之所以沒有著意打他,就是覺得他可以爭取過來。而他正是利用這一點,不斷對滿清偷襲得手,以此向崇禎帝邀功。他這種騎牆作風,一旦滿清的勢力變大以後,他肯定就是投靠滿清。從毛文龍後來手下的作風,就可以看出這一點。曾經是毛文龍手下的孔有德,甚至因此最後被滿清封王。毛文龍要是活著,他大約也會走上孔有德這樣的老路。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對毛文龍過於誇大,既不符合歷史事實,同時也有違人倫公德。
-
4 # 凹凸花開
對滿清來說,吳三桂才是滿清入關的第一大功臣,吳三桂打開了山海關,滿人才能入關。 其實多爾袞自己也沒有想過能入主中原,定都北京。 而吳三桂放滿人入關不是要做漢奸,而是當時的北京有鼠疫,崇禎在北京的最後20萬精銳結果染上了鼠疫,沒了戰鬥力,人也死掉很多,讓李自成打進了北京。 吳三桂本來是想讓滿人進京染上鼠疫再一舉擊潰滿人的主力,結果滿人在北京實行了滿人和漢人分居的政策,而且鼠疫再滿人入關的時候居然沒有了,所以才有了清朝的事情。
出生於廣東東莞的袁崇煥,雖然是個中過進士的文官,但是擔任了明朝末年薊遼總督,在明清迭代的恢弘曆史大幕下,一躍成為舞臺上的主角。他是抗清名將,幾百年來又是最具爭議的明末將領。歷史對他的評價總是飄忽不定,改來改去,透過對袁崇煥的評價,歷史——這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形象躍然紙上。
這些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袁崇煥的深入研究,袁崇煥的光輝形象大幅度下降——有人說這是翻案,其實是還原——袁崇煥的歷史地位因為清代中期乾隆皇帝的吹捧而抬高,現在又開始降低,這種工作是還原,不是翻案。袁崇煥在明末到清中期這150年,一直是以一個誤國庸臣、甚至是“賣國賊”的形象,直到乾隆之後才搖身一變,成了民族英雄。民族英雄由掀起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大規模文字獄的乾隆來親自發掘出來,這件事本身就很詭異。乾隆抬高袁崇煥地位的目的,是想說明崇禎不是個好皇帝,他導致亡國是歷史必然,說明上蒼已經不眷顧他了,老天要清朝主宰天下。這是乾隆的邏輯詭計。認認真真讀明末清初一百年內的史書,不讀乾隆後的清修明史,就會知道袁崇煥的真面目了。
-
5 # 英語老師老陳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袁崇煥這個人的情況。
袁崇煥,(1584年至1630年),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明朝末年薊遼督師,曾中進士。後來透過自薦的方式在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後來,又得到明思宗朱由檢器重,然而最終被皇帝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在他被處死後,明朝百姓真香搶食他的肉。
袁崇煥是一名抗清名將。他戎馬一生,為守衛明朝東北邊疆抵禦清軍進攻,立下了赫赫戰功。他被朱由檢處死,是因為遭奸佞陷害,造成千古奇冤。、
滿清入關並不是袁崇煥的過失。崇禎二年1629年10月。皇太極率大軍避開袁忠煥的防地,從蒙古繞道入關。由於薊州一線邊防鬆弛,使得清軍輕易攻破。閆忠煥得知清軍入關的訊息心急如焚,立即輕率精銳部隊,馬不停蹄,付金師救援。他們趕到北京城外與圍攻廣渠門的清軍交鋒,一場惡戰清軍敗退。
袁忠煥是一位民族英雄,卻死於效忠的君主。袁崇煥被處死,實際上是崇禎皇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
綜上所述,袁忠煥並不是滿清入朝的第一功臣!他是一位民族英雄,而不是叛徒。
-
6 # 臨淵飛龍
對於袁崇煥我一直想找機會說一下他,縱觀歷史可說袁崇煥絕不可能是漢奸,更不可能是滿清入關的功臣。如何客觀的看待袁崇煥,我覺得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去分析。
第一,關於如何看待當朝修前朝歷史的問題。客觀來講,當朝修前朝歷史,確有粉飾自己的嫌疑。但縱觀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有比官史更準確的歷史記載嗎?更何況,我們不能低估歷代史官的職業操守。這以司馬遷等著名史官由為代表。因此,讀史必以官史為藍本,存疑去偽,不能全盤否定。認為清修明史不可信的論調,太過武斷。
第二,關於如何看待乾隆為袁崇煥平反的問題。很多非議袁崇煥的人,均以敵人為他平反,他肯定就是敵人的邏輯來定論的。我認為這是極其荒謬的。我們要看乾隆為袁平反到底為了什麼,其本質是什麼。其實細看乾隆這段時期的歷史,我們發現他不僅僅為袁崇煥翻了案,還翻了很多案,甚至還包括公認的抗清英雄史可法,稱他為“忠正”。我們也很容易發現這些被翻案的人共同點都是對當時的朝庭忠誠。由此可見乾隆為袁以及史可法等平反,本質上為維護清朝統治,極力宣揚忠君的目的。這也就有了乾隆將洪承疇等列為二臣的行為,皆是為了宣揚要學史可法,袁崇煥等做忠臣,不要學洪承疇等做二臣。
第三,關於皮島的作用和毛文龍的關係問題。現在很多人包括一些專家,認為毛文龍被殺,皮島就失去了作用。這實際上是巧用了偷樑換柱的方法,把毛文龍被殺,與皮島的作用混為一談。皮島對於當時的後金,具有地域優勢,戰略位置明顯。但我們不能認為毛文龍被殺,皮島就完了,就失去作用了。實際上毛文龍是1629年被殺,而皮島被清軍攻陷是在1637年。也就是說,毛文龍被並沒有馬上使得皮島落入清的手裡,反而它還繼續發揮作用近8年之久。毛文龍被殺與皮島作用實際關聯,更不能把這當做袁幫清的事實來定論。以我所想,以袁崇煥的戰略眼光,如果給他時間,完全可以將皮島打造成第二個寧遠城。可惜崇貞沒有給他機會,歷史也沒有如果,袁在1630年便被處死。
第四,關於毛文龍被殺的原因。客觀來說,毛文龍對以皮島為支點的東江鎮的形成,是有巨大功勞。但毛在當上軍鎮總兵官後,開始持功自傲,早在天啟年間,對毛的質疑聲便非常多,主要是濫殺難民及俘虜假冒戰功,虛領軍餉。而他自己則設官職,任親人,積極做商貿活動,販賣軍馬在內的禁物,對清的遷製作用極度弱化,嚴然一個獨立小王國。本質上是基本不受中央管制的地方軍閥。其秉性氣質與後來的吳三桂相仿,不過是弱化版的吳三桂。我想基於毛文龍的所做所為,其被殺的主要原因,是袁崇煥想整治軍紀,立威所致。
第五,關於袁崇煥的定罪是否成立。崇貞給他的罪名主要是三條,一擅殺毛文龍,二與清庭議和,三市米資敵。這第三條現有歷史記載,出處不同,結果也不同。有些書記載,有些沒有。這些罪狀粗看,確是那麼回事,但細看分析,確只能得出三個字“莫須有”。從擅殺毛文龍來看,這難道不是崇禎自己許諾的先斬後奏嗎?更有尚方寶劍在手。只能說袁的做法觸動了崇禎那顆脆弱的多疑的心。從與清庭來看,明眼人都知道,這是皇太極與袁崇煥互相拿不下對方而用的緩兵之際,一方積極備戰,一方努力加固城防積極堆塔。這是和嗎?說和的人真令人可笑。至於市米資敵,在那樣的環境下,為了軍餉,朝庭又沒錢,你能怎麼辦,只是無奈之舉。諸君難道沒有看到毛文龍也有販賣軍馬資敵之事嗎?
綜上,我認為袁崇煥的的確確是被錯殺在歷史的長河裡,歷史的真相也大抵應該如此。碰到沒有明君之度,沒有明君之才,沒有明君之能卻想做明君,且多疑的崇禎,這是袁崇煥的悲劇,也是崇禎的悲劇。我沒有說是大明的悲劇,因為此後還有機會給大明翻身的時機,但都被崇禎的性格能力一一揮霍了,這是題外話。透過歷史的長河,我彷彿看到了一位青年小吏,在邊關危機之際,滿懷一腔熱血,孤獨一人往關外勘察地形,豪言:“只要能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人便能守住山海關”。幾年後,也是他固守孤城,面對遍野鐵騎,與將士歃血盟誓,視死如歸,以一城擊退強敵,這是怎樣的豪邁與忠誠......“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這是他在獄中的絕筆,這大概也是他一生的寫照吧!
-
7 # 川娃子123
這種說法完全就是網上黑袁崇煥的一類人標新立異的觀點而已。
明末的風雲變化,研究了一大批慷慨悲歌的英雄人物,而袁崇煥正是其中的一位。
自薩爾湖之戰過後,明軍在東北的防線面臨徹底的崩盤,一失於撫順、清河,努爾哈赤非常驕亢,薩爾湖之戰明軍陣亡的四萬五千餘官兵,他們的血水還未乾,之後 又失手開原鐵嶺,特別是因為朝廷的黨爭讓熊廷弼去職後,十天之內居然連連失去遼陽和瀋陽兩大重鎮,速度之快讓人瞠目結舌,
面臨強大的敵軍,地方城池的守軍主將不知道固守以躲避鋒芒,反而盲目出戰,導致遼東上百座城池接連淪陷敵手,直到在寧遠才實現努爾哈赤進攻的急剎車。
寧遠之戰防守的勝利讓當時整個明朝中央非常興奮,明熹宗感嘆“八年來賊始一挫,深知中國有人矣”。袁崇煥出現的太晚了,如果他及早的出現在遼東戰場,後來的歷史也就改寫了,努爾哈赤梟雄一世,在遼東屢屢得手,直到在寧遠受大挫,之後皇太極在寧錦又再次受挫,鎩羽而歸,這樣的一個人怎麼可能成為滿清入關的功臣呢。
何況袁崇煥死時才是崇禎三年,十四年後清朝才入關,之後將近20年才徹底定鼎天下,所以說 關於“袁崇煥是滿清入關的功臣”一說可以休矣。
-
8 # 東宮彧卿
可以肯定的說不是!只能說一個作死的英雄遇上一個操蛋的皇帝,這個事在我看來只能這麼總結了。
崇禎和袁崇煥之間的故事也是這麼一個非黑即白的臉譜化的故事。
最初,崇禎殺袁崇煥,定的罪名並沒有直說袁崇煥謀逆,但是字字句句都在暗示天下人說袁崇煥可能和清軍有不正當的關係和往來,暗示說袁崇煥有重大謀逆嫌疑。
諭以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命刑部會官磔示,依律家屬十六以上處斬,十五歲以下給功臣家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產兄弟於二千里外,餘俱釋不問。”(《崇禎長編》卷三十七,崇禎三年八月癸亥,汪楫本)
於是當世者看到的兩張臉譜,一張是袁崇煥的惡,一張是崇禎的明。這是一個明君殺奸臣的劇情。
但是到了張廷玉等人參與修《明史》的時候劇情又發生了轉變,因為清朝不承認自己覆滅了明朝政權,還哭祭崇禎,所以袁崇煥的死不能記在清朝身上,也不能說成崇禎是昏君,那麼就拉出魏忠賢奸黨餘孽來當反派,於是臉譜變成了崇禎的庸,奸黨的惡,袁崇煥的冤。
方崇煥在朝,嘗與大學士錢龍錫語,微及欲殺毛文龍狀。及崇煥欲成和議,龍錫嘗移書止之。龍錫故主定逆案,魏忠賢遺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勳、史褷輩謀興大獄,為逆黨報仇,見崇煥下吏,遂以擅主和議、專戮大帥二事為兩人罪。捷首疏力攻,褷、弘勳繼之,必欲並誅龍錫。法司坐崇煥謀叛,龍錫亦論死。三年八月,遂磔崇煥於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煥無子,家亦無餘貲,天下冤之。《明史》
而到了清末,為了革命,梁啟超把袁崇煥樹立為民族英雄,把他寫成了當時大明王朝唯一值得期待的救星。於是這樣的說法傳播開來。劇情再次變化,這次的臉譜變成了崇禎的庸,皇太極的詐,袁崇煥的冤。
梁啟超:“若夫以一身之言動、進退、生死,關係國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於古未始有之。有之,則袁督師其人也。
尤其是到了金庸先生的手裡,把民間傳說寫進小說,更大範圍的流傳開來。因為崇禎是漢人的皇帝,所以不會背最大的黑鍋,扮演最壞的那個人。那麼最壞的人就當然由韃子皇太極來演。
到了前幾年《明朝那些事》大熱,當年明月再次把劇情寫成了崇禎是正,袁崇煥是狂,毛文龍是冤。洗白了崇禎,將袁崇煥的死變成了咎由自取。
那麼這些臉譜不斷的變換著,到底哪一張更接近事實真相?
我可以在提供一個版本,這個板塊裡。崇禎是嗔,袁崇煥是權,毛文龍是狂。
簡單說一下,整個事件中最關鍵的兩個點,也就是崇禎殺袁崇煥的兩大罪狀是不是站得住,那麼要看一個是毛文龍該不該死,一個是要看袁崇煥該不該和清軍私下有接觸,甚至是議和。
第一,毛文龍該不該死,我個人覺得,殺了是有點過份,但是毛文龍可不是當年明月筆下的大英雄加小白兔。這貨完完全全就不是個省油的燈。
談遷《國榷》:“將東江偏隅果足懾建虜之魄乎?曰:非也!皮島去建虜較遠,牽制本影響,而建虜善疑,得略為瞻顧,或未即決計而南響也。”“漸驕恣,所上事多浮誇,索餉又過多,歲百二十萬,兵二十萬,朝論多疑而厭之,以身握重兵,又居海島,莫能難也。”
《李朝實錄》:“蟄居孤島,徒事張皇。”“今則徒享富貴,無意進取。識者皆憂其終不利於中原,而為我國之深患。”“有同群羊之見猛虎”。
孟森《明史講義》:“毛文龍東江之兵,始以朝廷無的餉而藉口通商,以違禁物與敵為市,敵乃大得其助,而崇煥治兵,請管東江之餉,而文龍拒之,以與敵通市為利,又不欲以領餉而暴露其兵額也。崇煥斬文龍,編制其兵,核實其餉,東江正可有為,乃身即被戮,毛兵亦無所依賴,自相屠殺,相率降清。論者又以此為崇煥之罪,不以為殺崇煥者之罪,至今尚糾紛不已,是用揭之。”
毛文龍有功不假,但是過錯也絕對不少。當年明月說毛文龍不費大明一分糧餉,軍功甚隆,舉足輕重的說法大多來自董其昌和錢謙益這樣的文人的記載,而真正支援毛文龍最多的軍政大員袁可立對毛文龍其實是既倚重又無耐。正面評價上報朝廷,負面評價都寫在自己的筆記裡。
袁可立:“奴酋逆天順犯,於今七載。賴毛帥倡義,屢獲奇捷,大張撻伐之氣。據所報功級解驗,前後大小三十餘戰,斬首共一千九十七級數逾,上捷者共五次,總獲器械、弓箭等件共五萬。當我聖主宵旰之時,人心危懼之日,海外有此奇功,其應陛應賞應恤之官兵相應敕部,行巡按御史覆勘,再為議序,以候俞旨施行。
袁可立:“不交一鋒,致奴死二萬餘人,馬三萬匹,其數終有不可考。”
明朝末期國家財政有多緊張,軍餉的籌措有多難,這個不用我說了吧,毛文龍獅子大開口年年索要遠超自己實際部隊人數的糧餉,不給就不聽指揮,給了也不完全聽指揮。
面對這麼個冒功貪餉,又不服從指揮,甚至為謀求私利,和清軍偶爾眉來眼去的貨色,袁崇煥殺他是有些輕率,但並不算張揚跋扈,自毀長城。
所以說,袁崇煥對毛文龍的做法可以說考慮不周,手腕不夠高明。但是絕對不能說是國賊。
至於和清軍的打打談談,有私下合議的舉動。就牽涉到了崇禎的做人和當時的國家形勢。
都說明朝晚期,官員無能,都是誤國之人。崇禎說“朕非亡國之君 臣皆亡國之臣”,但是實際情況真的就是他說的這樣麼?為什麼整個北京城破的時候沒有人為大明王朝,為崇禎殉國。為什麼崇禎死後大臣連給他收屍都不願意。為什麼到了南京那邊還有闔門殉國的忠臣。真的是北方沒有一個忠臣良將麼?崇禎自己就完全沒有責任?
我們先看看孫承宗這個明末能臣和崇禎的關係,前面的分分合合不說,就只看最後這一段關係
先前高第盡撤寧錦防線,右屯、大淩河等城被毀,孫承宗派人對其進行重新修築,但不久之後清軍卻突然來圍攻。孫承宗趕赴錦州,派遣吳襄、宋偉前往救援,而遼東巡撫邱禾嘉多次改變出師的日期,導致吳襄、宋偉在長山被清軍大敗。十月,祖大壽投降,大淩河剛被修好就被損毀。朝中大臣於是責怪孫承宗修復舊城導致失敗,喪師辱國。孫承宗於是以病請辭。孫承宗又上書邊關政務共計十六件事,但朱由檢見書後卻不採納。孫承宗於是在高陽城居住七年,朱由檢屢次召用,孫承宗全都拒絕。
再看孫傳庭,
楊嗣昌對孫傳庭的意見置之不理,孫傳庭對此不勝憂鬱重重,以致耳聾。第二年,明廷調孫傳庭總督保定、山東、河南軍務,孫傳庭立即上疏請見皇帝,但因楊嗣昌的百般阻撓而未成。孫傳庭心中慍怒,引病告休。但楊嗣昌仍不放過,言孫傳庭稱病乃推託之舉。崇禎帝大怒,將孫傳庭貶為平民後,又將其禁囚,以待判決。
在孫傳庭下獄的三年期間,熊文燦、楊嗣昌在鎮壓起義軍的戰爭中連遭敗績,闖王李自成在河南打開了局面,擁兵數十萬,第二次包圍了開封。在這種形勢下,明廷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再度起用孫傳庭為兵部右侍郎。崇禎帝親臨文御殿詢問孫傳庭有關鎮壓起義軍的方略,並設宴款待,為他壓驚,嗣後即速命孫傳庭率禁衛軍馳援開封。
崇禎十五年(1642年)五月,李自成第三次包圍了開封,崇禎帝連催孫傳庭火速出關入豫。孫傳庭則上疏回覆:“兵新募,不堪用”。但心急如焚的崇禎帝不加理會,只是逼迫孫傳庭儘快救援開封。孫傳庭只得起兵馳援,於九月底進抵潼關。
起義軍繳獲了孫傳庭的帥旗,士氣大振,一鼓作氣,乘勝攻破潼關。孫傳庭與監軍副使喬遷高策馬大呼,戰死陣中。但是孫傳庭的屍體一直未找到,以至後來崇禎帝對其下落產生了懷疑,始終未追封加諡於他。
再來個陳新甲,
崇禎十五年,崇禎帝密使他與清兵圖和議,一日,馬紹愉從邊關發回議和條件的密函,陳新甲置於案上,其家童誤以為是《塘報》,交給各省駐京辦事處傳抄,事起洩露,群臣譁然,新甲不引罪,反自詡其功。崇禎更加憤怒。給事中馬嘉植又彈劾新甲。崇禎十五年七月二十九日將陳新甲下獄,新甲從獄中上書乞宥,崇禎不許。新甲只得賄賂高層,給事中廖國遴、楊枝起等多方營救,大學士周延儒、陳演亦大力援救,拒不聽。刑部侍郎徐石麒曰:“人臣無境外交。未有身在朝廷,不告君父而專擅便宜者。新甲私款辱國,當失陷城寨律,斬。”九月二十二日斬於市。陳新甲既死,明朝喪失最後一次議和的機會。
這下多少清楚了一點崇禎是什麼樣的人吧?用得著大臣的時候,一臉急吼吼的模樣,但是用誰疑誰,完全不聽前線意見,常有急功近利的指令干預將領。對大臣也是用你的時候千般許諾,一旦出事,就立馬翻臉不認人,先殺人後把自己的黑鍋讓大臣去背(參加陳新甲案),崇禎一朝十七年居然有五十相,一不合心意就貶官殺人換內閣。
總之就是個急功近利,不信任,不放權,瞎指揮,不擔責任的壞領導。
官員們有很多奸佞之臣是一方面,但是崇禎也助長了整個朝堂的不正之風。讓天下尤其是北方大臣徹底寒心。當時糧餉不足,連年饑荒,內憂外患,還要兩面作戰。遼東前線能和清軍合議,騰出手裡先解決內憂是不是好事?崇禎自己也想過要和清軍議和,所以袁崇煥私下和清軍接觸並非是罪大惡極,是鑑於當時實際情況做出的選擇,但是這個事情能做,但是又不能說。關鍵是崇禎的為人和態度。以至於最後李自成主動和崇禎議和,請求關內為王,甚至願意受封之後去遼東前線,但是崇禎太愛惜名譽,不肯自己先吱聲,滿朝文武鑑於孫承宗,孫傳庭和陳新甲的例子,誰也不肯做主動提出來並一再勸諫這種給崇禎臺階下的舉動。
殺袁崇煥真的就是崇禎覺得袁崇煥是騙子甚至是叛徒麼?其實不是,清軍殺到北京城下,他不肯承認自己在京師以北的關防上用人失察,面對清軍圍城這麼丟人的事,殺袁崇煥一是找人頂黑鍋,一是發洩這種屈辱。
所以崇禎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袁崇煥只是做了些邊關大將該做的應變,即使有越權和跋扈,但是罪不至死。毛文龍死得有些冤枉,但是也是咎由自取。
-
9 # 粵講粵事
我認為,袁崇煥不但不是滿清入關第一大功臣,相反他還是阻止滿清入關的民族英雄。具體跟大家分析一下。
一、袁崇煥簡介袁崇煥,明未名將,廣東廣州府東莞縣人(今廣東省東莞市),35歲時考中進士,早期在福建邵武知縣,後來官至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督師薊、遼,並多次擊敗後金軍的進犯。
天啟二年(1622年),袁崇煥往京城覲見明熹宗朱由校,後被破格在兵部任職。不久之後,廣寧被後金軍攻陷,於是朝廷商議派人鎮守山海關。袁崇煥得知後,隨即一個人往關外查閱地形。回朝之後,袁崇煥上言稱:“只要能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個人就可以鎮守山海關。”朝中大臣考其才能,破格提坺其為兵備僉事,督關外軍,袁崇煥也不負所望,經過多年經營,安撫軍民及整備邊防,功勞顯著。
二、袁崇煥兩次抗金大捷1、寧遠大捷
天啟初年,孫承宗(薊遼督師)與袁崇煥鎮守寧遠。袁崇煥任右參政(布政使的下屬三品官員),後孫承宗被罷免。
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得知孫承宗被罷免,於是率領大軍抵達寧遠,袁崇煥寫下血書,與諸大將士盟誓,以死守城。
當時,努爾哈赤將抓到的明朝百姓放回寧遠,並讓其勸袁崇煥投降,但遭到袁崇煥的拒絕。 於是努爾哈赤舉大軍進攻寧遠城。袁崇煥讓手下將領指揮西洋巨炮,炮轟後金軍,金軍連續攻城兩天,損失慘重,後下令退軍。 寧遠保衛戰勝利後,升袁崇煥為右僉都御史。
2、寧錦大捷
天啟六年(1626年)三月,袁崇煥擔任遼東巡撫。次年正月,皇太極同意了袁崇煥的請和,征討朝鮮。袁崇煥趁機派人修繕錦州、中左、大凌三城。
同年五月,皇太極從朝鮮退兵後直抵錦州。袁崇煥讓手下大將率領精銳騎兵繞到大軍後面決戰,另派遣水軍從東面進行牽制,後金軍又分兵來攻寧遠,但袁崇煥率眾將士堅守寧遠城而不破。
金軍隨從寧遠撤退增加對錦州的攻勢,但仍舊無法攻克,後金軍撤兵,史稱“寧錦大捷”。
三、袁崇煥之死寧錦之戰後,袁崇煥因為魏忠賢讓他的黨羽彈劾袁崇煥不救援錦州,袁崇煥辭官回鄉。
天啟七年(1627年),明熹宗駕崩,明思宗朱由檢即位並設計將魏忠賢除去,袁崇煥得以重新被啟用,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和天津軍務。
崇禎二年,袁崇煥以東江毛文龍雖然能牽制後金軍,但但耗錢糧實在太大,請求讓朝廷派人來管理毛文龍部的軍餉,袁崇煥與毛文龍產生積怨,後毛文龍被袁崇煥設計擅自斬殺。
同年,金軍越過薊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煥忙率兵護衛京師。袁崇煥駐軍城外,與後金軍鏖戰,互有勝負。袁崇煥又派遣手下將領率領部下轟打金營,後金軍撤退,京都解圍。
金軍退兵後,朝中大臣卻有很多人認為是袁崇煥放清兵入關,朱由檢對此也很懷疑。此時後金軍也設計離間,同年十二月,袁崇煥被判入獄。
之後,魏忠賢遺黨以袁崇煥擅自與後金軍議和、及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定袁崇煥死罪,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
四、總結經上分析,袁崇煥絕不是放滿清之關的奸臣。而是愛國英雄、民族英雄和抗金功臣。所謂的袁崇煥放滿清入關,是被朝中大臣特別是魏忠賢遺黨所陷害。
-
10 # 苔花綻放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這首詩,是明末儒將,袁崇煥,臨刑前所做。詞藻雖不華麗,但情真意切的悠悠衷心,撲面而來,讀罷令人唏噓感慨。數日後,袁崇煥,被押赴刑場,萬剮凌遲。當時北京,萬人空巷,爭食其肉。唾罵之聲,亙古未有。就這樣,一代愛國將領,被他深愛的人民,被他傾盡心血保衛的人民,拋棄了。
當時的百姓都認為,他是引清軍入關的首罪之人。直到,看到他的這首詩......。
袁崇煥做了哪些事情,讓人們對他如此懷疑呢?
1、清軍繞道奔襲北京。袁督師,立即入京勤王。沿途遭遇敵軍,竟然沒有立即投入戰鬥。而是緊緊的跟隨敵軍,遊而不擊,一直來到了北京城。這一策略,大體上可能是要依託北京城,採用炮擊等守城策略,避開野戰,消耗敵軍數量。可這一策略,怎麼看,都像是他帶領後金軍,妄圖誘開城門。
2、北京保衛戰,竟然偷殺了抗金名將,滿桂。這本是一個疑案,後世很多人都懷疑。沒有理由啊,戰鬥如此吃緊,居然還能逞一時之氣,撲殺大將。但依我看來,這是有可能的。滿桂和袁崇煥素有矛盾,滿桂多次違反袁崇煥指令。而袁某人向來,有仇必報,而又膽大妄為。對滿桂起殺心,早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而袁崇煥辦事不計後果的個性,一旦有機會,定然不放過。在戰事緊急時,下令炮擊滿桂。況且,當時很多人做證,這種事,人們一般情況下不會妄議的。
3、擅殺皮島總兵,毛文龍。毛文龍駐紮在皮島,就像在後金身後,安下了一顆隨時引爆的定時炸彈。有毛在,則後金不敢輕易全力進攻大明。若毛不在,後金再無後顧之憂,大明長城完全暴露在了後金的鐵蹄之下。毛文龍這麼重要的人物,居然被袁崇煥擅殺。從此,明帝國失去了最後的優勢。
綜上所述:袁崇煥應該不是漢奸,但他很多自毀長城的做法,真的是滿清入關的第一功臣。
回覆列表
明末一位悲情的民族英雄、一代抗清勇將袁崇煥忠心報明、英勇抗清,最終含冤被殺飲恨九泉,他決不是滿清入關的第一功臣,而是明未死的最悲慘的名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