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菜九段的酒

    九段道場

    備受矚目

    菜九段獨挑學界,不讓假史成永遠

    八卦楚漢:呂后處心積慮殺韓信

    來自專欄九公茶坊

    為你朗讀

    4 分鐘

    八卦楚漢:呂后處心積慮殺韓信

    韓信之死人們都會讓劉邦擔責,以為呂后不過是執行劉邦的旨意。很少有人會想到是呂后要殺韓信,而且處心積慮。

    人們可能會認為呂后與韓信沒有交集,怎麼菜子會有這樣想法呢?因為根據韓信的發跡軌跡,呂后還真有理由對韓信有怨氣,而且會怨氣沖天,怒火中燒,焚燬一切,韓信就是呂后怒火中燒的犧牲者。

    這要從韓信加入漢陣營說起。

    韓信在項羽那裡兩年多,也沒有受到重用,職務是郎。故而亡楚歸漢到劉邦陣營另尋出路。根據韓信入漢“未得知名。為連敖”,表明韓信沒有一下子加入到劉邦的主體,但加入了呂澤部,連敖即為呂澤部特有。象韓信這種沒有來歷的人,一上來就任此職,又像極了劉邦的做派———你原來是什麼官銜,加入時仍然是什麼官銜,大概連敖一職,與郎相當。

    但是韓信是奔劉邦來的,他的飛黃騰達就指望劉邦了。所以有訴求的韓信很快就找到劉邦,經過交談,深得劉邦賞識,“上拜為治粟都尉”。這裡不討論韓信拜大將的真偽,就這個治粟都尉是個負責軍需的副部級以上高官,也肯定脫離了呂澤體系。雖然劉邦、呂澤不分彼此,畢竟韓信是從呂澤處投奔到劉邦處的,然後又風生水起,地位高出呂澤,呂后心裡不爽也正常。韓信從呂澤處起步超越呂澤的事發生在擊齊的時候,韓信只是漢軍一路的統帥,當時呂澤也參與了擊齊,有可能還是整個滅齊戰役的漢方總指揮。最後韓信厚顏無恥地向劉邦申請了齊假王,劉邦居然也就封韓信為齊王。

    戰爭期間呂后在項羽處當戰俘,天下平定後,知道了這裡面的狗屁倒灶,心裡肯定不爽。呂澤作為劉邦的鐵粉,對待遇沒有任何想法與不快,但呂后不樂意啊。她要替大哥出頭,討還公道,於是韓信那個楚王就在呂后的妒火中燒給燒掉了,正好劉邦對韓信也不爽——你不能這樣違規討要王位啊。既然呂后說韓信有反意,索性就此拿掉你那個王。所以在廢除韓信王位的過程中,沒有人立功受獎,韓信除了不當王之外,也沒有受到什麼嚴厲的處罰——你不應該當王也當了幾年,現在受點委屈吧。人生就是個平衡市嘛。

    本來呂后把韓信從王位上拉下來也就安逸了。不料呂后兄呂澤居然意外戰死,緊接著劉邦啟動了廢除太子的行動,這就動了呂家的乳酪,在呂家總動員及眾大臣的反對下,劉邦的目的沒有達到,反而徹底得罪呂后了,呂后的矛頭就對準劉邦了。她可能已經暗下決心,一定要以呂易劉,讓老劉家的江山轉到呂家來。

    呂后當然不可能直接對劉邦開戰,她要窺測時機。陳豨之反,劉邦出征,韓信沒有跟隨,讓呂后發現這是個好機會。這個陳豨原來也是呂澤拉到劉邦陣營的,最後成了劉邦的鐵桿,也飛黃騰達了。其實陳豨對呂澤沒有任何不利,但呂后可不管這些,乾脆把陳豨與韓信打成反革命集團,這樣縱然奈何不了陳豨,至少可以幹掉韓信。

    而且幹掉韓信太有必要了。這個韓信被廢除王位後,一直嘰嘰歪歪,怨天尤人,極有可能在以呂易劉的過程中鬧事,如果出現那樣的局面,想壓制韓信,難度還不小。但打成反革命集團就不一樣了。所以呂后編造了韓信謀反的罪名與事蹟,並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一下子就把韓信拿下並處死。韓信傳記裡的謀反事蹟漏洞百出,不值一哂,但不妨礙呂后以此除掉韓信。

    作為劉邦集團的中堅,韓信處於極度無害的境界,根本不可能有任何謀反實力與企圖,既不是劉邦防範的物件,更不是劉邦欲除之而後快的物件。何況劉邦與韓信的投緣關係,大致融洽的交往,除掉韓信也間接打擊了劉邦的勢力。所以呂后殺害韓信的行為極其無理極其迅速,就象是迅速造成既成事實。結果木已成舟,劉邦回來,不管其內心世界是什麼打算,也只有徒喚奈何了。更不幸地是,劉邦還因此背上了殺功臣的黑鍋,留下永遠的罵名。看來呂后打擊劉邦的目的,永久地實現了。各位看官,琢磨琢磨,是不是這個理。

    1.韓信罪名根本不成立

    2.人是呂后殺的,鍋要劉邦揹著

    3.韓信知道是誰要他的命

    4.呂后不是第一次對韓信發難

    5.劉韓關係的裂痕

    6.韓信死於劉韓關係裂痕被利用

    7. 處死韓信是呂后對劉邦的報復與反擊

    8.呂后讓劉邦吃蒼蠅

    9.韓信之死表示呂后在劉呂鬥法中贏了一局

    10.韓信死難簡單總結

    11.題外話 韓信死案讓人相信世上真有報應

    與此八卦相關的拙作有《略論漢定天下過程中的呂氏武裝》《雜議呂澤》《呂澤問題從頭說》《漢孝惠帝的身世成謎》《清理陳豨亂象》及專著《淮陰侯列傳考察報告》(2017年東南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定名為《拷古筆記——淮陰侯韓信歷史真相大揭秘》,下同)。欲研讀詳細,可以查詢看看。

  • 2 # 使用者9450977780495

    韓信平時作派不說道,至少劉邦枕邊人之態度,劉邦最清楚。因此讓韓信跟著走(可能有保“三傑"之意)他不肯,怨誰。

  • 3 # 墨水湖畔

    韓信極有可能是被冤殺的。理由如下:

    1.關於韓信的歷史記載,主要依據司馬遷的史記。距離韓信被殺,才60餘年。司馬遷如果寫韓信是被冤殺,對於漢朝皇家顏面是莫大的侮辱。

    2.韓信對於年輕時給他飯糰的婆婆,一飯之恩,湧泉相報。在項羽派謀士武涉勸韓信自立時,韓信拒絕道:“漢王對我有知遇之恩,漢王把自己吃的分給我吃,把自己穿的衣服送給我穿,對我言聽計從。不忍背棄。”所以,一個重情重義知恩圖報的人,不會輕易謀反

    3. 韓信如有謀反之心,在謀反的眾多異性諸侯王裡,以韓信的謀略,他不會選擇實力最小的陳豨。像彭越,英布,盧綰等,擅於帶兵又勢力龐大,他可以選擇他們來聯合,這樣成功的機會更大。

    4.蕭何殺韓信之後,為求自保,馬上讓曹參誣陷自己貪汙,以此自敗名節,消除對劉邦的威脅。最瞭解情況的蕭何,如果知道韓信是因為想要謀反被殺,罪有應得,他不應該這樣驚恐。之所以這樣,他知道韓信是功高震主,被冤殺的。同為漢初三傑的張良很快就功成身退,韓信被殺後,他知道下一個可能就是自己。

    5.隨著劉邦老去,皇位馬上就要易主。呂后做事果斷,手段狠辣,從她把劉邦的寵妃做成人彘就可見一斑。此時殺韓信消除後患,是他和劉邦要剷除異性諸侯和有謀反威脅的功臣的必走的一步棋。

    6.從劉邦得知韓信被殺,既喜又憐,可見其心,似乎早有準備。

    韓信想要自保,太難。其軍事才能太傑出,只要一有帶兵的機會,就有可能無人能敵。從楚王被貶淮陰候,韓信當面說出了: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統治者很難容他。此時,他想學張良隱退,已經不可能;學蕭何自己誣陷自己,則會正好給他們藉口殺自己。韓信當時想到的辦法,就是裝病,遠離政治,然而終究還是沒有躲過。

    或許僅有的辦法,只能學習唯一逃過朱元璋沒有被殺的那個功臣,裝瘋。

    韓信之死,既是韓信的悲哀,更是漢朝得悲哀。如果韓信仍然帶兵,漢朝豈能要犧牲無數無辜的女人和親來換取60年的苟全?

  • 4 # 真誠地看著你

    說韓信謀反,被冤枉的可能性略大。因為他已經錯過了反漢的最佳時機,不太可能這麼傻。

    韓信的死,可能更多的還是因為性格。居功自傲,容易得罪人。

    1、楚漢戰爭期間,韓信趁著獨自領兵在外,劉邦與項羽苦戰之機討要齊王的封號,這在劉邦心中埋下了不喜的因素。

    2、漢朝撤異姓王,韓信被剝奪了齊王封號改封侯,發表了不合時宜的言論,給了別人殺他的藉口。(也就是他的牢騷話沒把握尺度,被人引申成對漢朝不滿要造反。)

    韓信要想活也簡單,就是在楚漢之爭結束之後就主動請辭,不參與政治鬥爭,安穩當個富家翁。如果想繼續領兵,則主動申請去戍邊,遠離長安這個政治漩渦。

  • 5 # 劉豫州

    韓信的死其實和他的性格有關。劉邦能當上皇帝,可以說韓信的功勞是最大的。韓信打仗確實厲害,但為人處世就不行了。韓信最大的缺點就是太自傲。有一次劉邦問韓信他可以帶領多少兵馬,韓信說最多十萬。劉邦又問韓信能帶多少人馬,韓信說多多益善。劉邦本來是一個無賴,人們都不願意惹他,所以聽到的都是些奉承的話。現在韓信說他只可以領十萬人馬,他心裡肯定是不願意的。韓信的死的確是呂后害死的,其實是劉邦讓呂后殺的,包括劉邦封的十個異性王,都是劉邦害死的。韓信要想保命,只有改變性格。其實每一個皇帝都希望自己的下屬不如自己,劉邦也不例外。

  • 6 # 楓葉滿山4

    簡單的回答:韓信的功高蓋主,引起了劉邦和心腹謀士的猜忌,劉邦分三次削奪了韓信的兵權,最後收回了大將軍印綬。最後被逼欲起事洩密而被殺,總的來說韓信的死是必然,是冤殺,縱不謀反也走彭越之路。韓信的初心並沒有要造反,為報劉邦知遇之恩可謂盡心盡力。所謂”君疑臣必死,功高蓋主,必不長久。”狡兔死,走狗烹”。之類的話是對古代帝王真實的寫照。韓信是在劉邦數次”修理”後,才萌生反意的。但無論韓信反與不反,結局是”必須得死,劉邦才能睡安穩覺。韓信行軍打仗多多益善,但搞政治是不行的。他如果想保命,張良就是很好的例子,解甲歸田,雲遊天下,可惜他放不下功名利祿,最終被蕭何呂雉給害了。而劉邦驚喜之餘曰:孤可以高枕無憂了”。當然韓信想活命的方法很多,就憑韓信腦袋瓜子不可能沒有生路,可是有太多的放不下,才被冤死。謝謝邀請,不在贅述,類似問題我已回答過了。

  • 7 # 動呲打呲1111

    到底是咎由自取還是冤殺其實並不好定論。韓信帶兵打仗那是沒的說,可為人處世方面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如果皇帝想讓你死,不論有多高的功勞都得交腦袋。其實韓信想要活命的方法有很多種,最簡單的,拿一大筆錢解甲歸田,富甲一方,可惜他不願這麼做,也不甘心這麼做,最終死於呂后之手。

  • 8 # 心靈能量源

    個人認為韓信被冤殺的可能性大,原因有以下幾點:

    韓信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早年韓信落魄到吃不上飯的時候,曾經有個洗棉絮的老婦,可憐韓信,一連幾十天把自己的飯分給韓信吃。

    漂母分飯圖

    韓信承諾以後會重重報答她。

    可老婦人不求回報,何況當時也看不出來韓信未來會有回報的能力。

    等到後來韓信立下大功,劉邦封韓信為楚王韓信派人找到那個老婦人給予她千金重賞。

    影視劇中韓信謝漂母

    這是其一。

    在韓信如日中天的時候,他甚至可以決定楚漢戰爭是劉邦勝利還是項羽勝利。他麾下謀士蒯通建議韓信趁機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但韓信心中記念劉邦對他的知遇之恩,沒有聽從蒯通。

    這是其二。

    這兩件事都可以證明韓信是知恩圖報的,他不願背叛劉邦。

    韓信只求裂土封王

    史記的記載可以看出,韓信的野心最多隻是要求裂土封王而已,並沒有一統天下,當皇帝的野心。

    因此我個人認為韓信是被冤殺。

    影視劇中的韓信

    韓信如何做才能保命

    至於韓信怎樣才能保住性命,我認為他如果聽從蒯通,三分天下,不打敗擊殺項羽,是可以保住命的。

    只要韓信不徹底打敗項羽,劉邦忌憚項羽,還指望韓信幫他對付項羽,怎麼可能殺他。

    項羽也是個只求裂土分邦的主,沒有統一天下的志向,他也不可能跟劉邦聯合對付韓信。

    總的來說,如果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韓信就能保住自己性命,享有富貴。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 9 # W一家之言

    司馬遷距離漢初的時間不算遠,只有短短几十年,其真實性應該是可以作為依據的。從史記記載來看,韓信的死有死有餘辜的理由。可是司馬遷只會記載史實,具體劉邦和呂后的真實心理是怎麼想的,卻又不是幾個字就能知道的。我想應該也有狡兔死走狗烹之嫌,這個就只能靠後人的猜測了。

    要說韓信怎麼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倒也簡單。可以放棄兵權閉門謝客,也可以裝瘋賣傻自廢武功,或者乾脆大門開啟,一舉一動都暴露在眾人視線中。只要能做到這些,劉邦看在韓信功勞上還是能給他留條命的。

  • 10 # 記錄怪咖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韓信談不上被冤殺,因為他最後確實造反了,這個是事實,既然造反了,最後被秘密處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也不能說韓信是咎由自取,因為誰也無法預料到將來的事。

    我們以局外人的角度,去客觀地分析韓信,應該怎樣做,才能保住性命。

    01.韓信是被逼反的,既不能說他是咎由自取,也不能說是冤殺。

    我們縱觀韓信的一生,早期落魄,中期實現自己的夢想,後期謀反被殺。他的人生,有過高光時刻,也有過人生低谷。真要客觀地概述韓信的一生,老爹能想到的,只有一個詞:悲劇。

    韓信投靠劉邦後,被劉邦拜為大將軍,將所有的軍隊,都交給他指揮。韓信也沒有辜負劉邦的信任,一舉平定了齊地、趙地,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夢想,指揮千軍萬馬,征戰沙場。

    劉邦統一天下後,封韓信為楚王。這個時候的韓信,無疑是人生最為得意的時候,功成名就,裂土封王,衣錦還鄉。

    在中國歷史上,功高震主的功臣良將們,似乎都難以擺脫,被君王所猜忌的結局。韓信亦是如此,稱帝之後的劉邦,想法設法地削弱韓信的勢力。韓信從楚王被貶為淮陰侯,最後被變相地軟禁在洛陽,在劉邦的眼皮子底下。

    在經歷了這麼多的變故之後,韓信暗中和陳豨密謀造反,趁著劉邦去平定陳豨的叛亂時,想要率領奴僕們攻打皇宮。沒想到訊息走漏了,被蕭何誘騙至宮中,秘密處死。

    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彊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因此,韓信不能算是被冤殺的,因為他最後確實是謀反了。但,也不能說他是咎由自取,因為即便是韓信,也不能預料到將來的事。只能說韓信的死,是個悲劇,令人感嘆。

    02.韓信怎麼做,可以保住性命?

    我們做回事後諸葛亮,來分析下,韓信怎麼做,可以保住性命。

    老爹認為,可以這樣:

    第一,主動放棄兵權。

    劉邦為啥猜忌韓信?因為韓信這個人,帶兵打仗特別厲害,如果造反,恐怕沒人能夠平定叛亂。那麼,我們就主動放棄兵權。以退為進,咱手裡沒有兵權,這樣多少能夠打消劉邦對自己的忌憚。

    第二,主動放棄權力。

    放棄兵權後,還不夠,我們還得放棄封王的權力。咱就跟劉邦表明自己的意思,我們只做名義上的封王,不掌握實權。手中沒有任何權力,劉邦就沒啥好擔心的吧。

    第三,到了封地後,當甩手掌櫃。

    做到前面的兩點,劉邦的心裡,還是有點擔心。我們到了封地後,還得擺出啥事都不管的樣子,整天忙於瑣事。最好做幾件敗壞自己名聲的事情,比如霸佔老百姓田產之類的。總之,讓自己失去在老百姓中的聲望。

    做到以上三點,或許就能保住韓信的性命。但是,如果劉邦對韓信殺意已決,那就真沒辦法了。怎麼做,你都得死。

    參考文獻:《史記·淮陰侯列傳》

  • 11 # 國史記聞

    在很多情況下,“咎由自取”和“冤死”似乎也並不是對立的,畢竟作死的人不一定真的該死,作死致死可能是冤死。

    韓信的死就有咎由自取的成分。他與漢高祖劉邦結下樑子的一個重要導火索就是他在平定齊國的過程中,執意使用暴力方式,導致了謀士酈食其被殺。隨後,韓信又給劉邦寫信,請求被封為“代理”齊王。此時的劉邦正處於極端不利的情況下,想要拉攏韓信繼續給自己效忠以打擊項羽,就不得不答應韓信的請求。這是要君之罪啊!皇帝最討厭的是什麼?臣子不忠以及受到要挾!

    韓信此時功高震主,掌握著天下精兵,還要挾劉邦,那麼劉邦只能選擇暫時的隱忍,等待日後的報復了。這就是韓信咎由自取之處。

    但是,韓信最終是以謀反之罪被處死的。他有兵權的時候不謀反,偏偏要在被軟禁之時發動叛亂,可信嗎?後世史書把韓信之死的責任全都推到了呂后和蕭何身上,經得住推敲嗎?所以,韓信之死,應該就是冤死。

    韓信要保命確實有很多辦法,比如前面的王翦,後面的湯和,以及裝啞的楊信、裝傻的弘晝等等。但韓信如果向這些人學習,就不是頂天立地的耿直大漢了,就不是一個純粹的韓信了。

  • 12 # 牡丹梅花鑫森淼

    看《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的死不完全是冤殺。

    韓信功勞太大,打敗魏王豹,平定魏國、代國,一個早晨消滅趙國二十多萬軍隊,殺趙國成安君,活捉趙王歇,燕國不戰而降,項羽派龍且救援齊國,也被韓信打敗,齊王田廣逃走,齊國被韓信拿下。

    韓信請求劉邦允許他做代理齊王,劉邦大怒,但劉邦這時候自顧不暇,他和項羽相持膠著,而且還用得著韓信,又怕韓信會謀反,所以,劉邦聽取張良和蕭何的意見,封韓信為齊王。這時候的韓信對劉邦並無二心。

    項羽因為和劉邦僵持不下,龍且戰敗,項羽也怕韓信,所以他派武涉勸韓信自立為王,說天下形勢取決於韓信支援誰,韓信如果支援劉邦,項羽必敗,如果韓信支援項羽,劉邦必敗,如果韓信自立為王,則天下會三國鼎立,三分天下。武涉還勸韓信,說劉邦是一個毫無信義、不可信任的人,打敗項羽,劉邦下一個就會來消滅韓信。韓信沒有聽武涉的勸告。

    齊人蒯通扮作看相術士也勸韓信自立為王,說韓信功勞太大,楚王和漢王都不可能容得下他,只有自立為王,楚王和漢王才奈何不了他。蒯通兩次勸韓信,韓信都沒有聽。

    劉邦對韓信從來沒有放心過,幾次剝奪韓信的兵權,還抓捕過韓信,韓信確實不該對劉邦心存幻想。韓信的聰明才智讓劉邦害怕,只有除掉韓信,劉邦才能踏實睡覺。

    韓信確實為難,如果反,這不是韓信的初衷,他只指望建功立業,能夠得到劉邦的重用和尊重,他的最高理想不過是封王封侯。韓信的功勞遠遠超過其他人,但劉邦並沒有對韓信另眼相看,韓信很失望,也知道劉邦忌憚他,韓信鬱悶不樂,最終萌生了反叛的思想,他準備和陳豨裡應外合反叛劉邦。後來陳豨果然反叛,韓信準備配合陳豨叛亂,襲擊呂后和太子,韓信有個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打算殺了他,這個家臣的弟弟告發韓信謀反。所以呂后和蕭何設計謀殺韓信。

    韓信用什麼方法才能保命呢?

    一,聽取武涉和蒯通的意見,項羽、劉邦兩不相幫,趁早自立為王,這樣劉邦和項羽還真的奈何不了他。如果是這樣,那天下形勢就是三國鼎立。韓信臨死前後悔沒有聽蒯通的話。

    二,學張良、范蠡隱退,放下對劉邦的幻想。既然看透劉邦,既然失望,在韓信做齊王的時候都沒有反,等建國以後再反,已經失去了最佳時機,反而壞了他自己的一世英名,還連累家族宗親全部被殺。

    《史記》作者司馬遷這樣評價韓信: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己哉,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徙,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司馬遷的意思是:如果韓信能夠學道家的謙恭退讓,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或許可以保全自己。他對漢朝的功勞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這些人相比,後世子孫也會祭祀不絕。可是他沒有這樣,在天下已經安定後,還要圖謀叛亂,以致於宗族被誅滅,不也是應該的嗎?

  • 13 # 竹影臨風

    兵聖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之死,歷來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那他到底是咎由自取還是被錯殺冤殺呢?我認為二者兼有。為什麼這麼說,先說說他咎由自取表現在什麼地方。其一寸功未立便受君主最大規格的大禮參拜而不知謙讓,心安理得而受。豈不知這是桀驁不馴的劉邦礙不過舉薦人蕭何的情面而做的表面文章。其二鋒芒太露,滅魏徇趙,助燕定齊,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逼霸烏江。諸如此類,豈不知君主愛才是真,豈容你踐越自身。換句話說,你都比老大能了,還要我老大做什麼?這恐怕就是所謂的功高震主。其三,禍從口出天下太平了,自然沒了你的用武之地,削奪兵權也罷,降職封候也罷。一切順其自然,方保無虞。而他卻報怨連天,大放厥詞: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江山定,臣不用。這是一個對主人毫無用處的人所能說的話嗎?更何況他早種惡因五件,己有定格。欺天活埋生母為一;高臺受拜欺君為二,問徑砍樵夫失義為三,贊尿誘霸王裂孩為四,瞞天欺地逼霸烏江一死為五。可謂咎由自取,死有餘辜。

    再說他的冤,首先肯定他不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有一定的道德底線,懂人情世故。受胯下之辱能選擇隱忍不言,處亂世不入盜寇之列,受人之食許以湧泉相報,范陽辮士蒯通和霸王謀土武涉勸其自立而能以劉邦有“知遇之恩.賜衣分食之德,能納已見為由毅然推過可渭重情重義知恩圖報之人,未能善終,委實很冤。

    至於自保,司馬千《史記》之中的平價或許有效: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代己功,不矜其能。什麼意思,就是讓韓信學道家的謙恭禮讓,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才能。只可惜這樣的金玉良言對恩怨無分死去的韓信來說,早己聽不到了。

  • 14 # 歷史評說

    對於漢初三傑之一兵仙韓信的死,很多朋友都覺得扼腕嘆息。可是我要說的是不作死就不會死,韓信的死就是自己造成的。他的被誅殺有很大程度是咎由自取的。

    作為劉邦曾經登臺拜將的大將,韓信和劉邦之間出現隔閡的一個重要事件,韓信逼封齊王事件

    韓信利用已經和齊國達成和平協議,齊國整個國家已經放棄抵抗的情況之下,依然對齊國採取雷霆一擊,徹底攻滅齊國。

    為了平定齊國的反抗勢力,韓信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而與此同時,劉邦正處於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在戰場上對項羽壓制,急需韓信表明立場,對項羽實時打擊,以緩解劉邦所面臨的壓力。

    在這種情況之下,做屬下的要求自己的老闆給自己升職加薪,從一個小馬仔直升成為重要分公司老大,這在做主公的人眼裡就是一種要挾,沒有一個主公能夠忍受自己手下的小弟這種赤裸裸的要挾。雖然劉邦最終看似非常豪爽的把假字都去掉了,直接讓韓信一步到位,成為了真齊王,可是兩人之間的矛盾就此結下了。

    其次,韓信放棄了求生的機會

    對於手握重兵的韓信來說,在楚漢相爭中,對於韓信最為有利的情況,就是擁兵自重,自成一派,成為一股楚漢雙方都不能得罪,都要積極拉攏的力量,而不是輕易地倒向任何一方。

    畢竟無論是楚還是漢,他們的實力都遠大於韓信,其中任何一方被消滅掉,勝利者反過手來送韓信一首涼涼易如反掌!其實這種情況很多人都已經看出來了,甚至連項羽都這麼認為。

    他曾經派武涉勸韓信自立,告訴韓信,其實他就是爭奪天下的勝負手,他如果在楚漢之間選邊站,那麼另外一方必敗。而韓信傾向的劉邦,是一個毫無信義的男人,劉邦可以依靠韓信消滅項羽,也可以在消滅項羽之後,找個理由消滅韓信。

    可是我們的兵仙韓信並沒有被他打動,戲劇性的是楚漢相爭以及韓信最後的人生結局,完全印證了武涉的話的正確性。這是韓信第一次放棄了,在亂世中求生的機會。

    韓信手下的謀士蒯通也曾經勸過韓信,他認為韓信功高震主,無論是劉邦還是項羽都容不了他,只有自成一派,劉邦和項羽都得拉攏他,只可惜韓信沒有聽取他的意見。

    其實在這個時候的韓信很尷尬,他本人沒有稱王稱霸的想法,只是他處於這麼一個顯眼的位置,他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只能扯起大旗,成為當時的第三股勢力。

    只可惜韓信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他幫助了劉邦,但是劉邦打心眼裡並不信任他。韓信的軍事能力太強,以及他曾經有要挾主公的行為,這使得劉邦對他如鯁在喉。所以在建國之後,劉邦一直在想方設法削弱韓信的實力。

    韓信從高高在上的楚王被髮落成為了淮陰侯,他不得不和他一直看不起的樊噲為伍。劉邦對他的種種不信任,以及種種屈辱,使得韓信的心徹底涼掉了,這才有了暗中密謀造反的事情,最後被蕭何騙至宮中,秘密處死。

    所以綜上所述,兵仙韓信的被殺,從他趁亂要挾劉邦就已經埋下了伏筆,而且韓信既不願意獨立建國,又不願意在建國後激流勇退,以應對皇帝的猜忌,戀權戀錢,這就導致了他的死亡。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韓信的死咎由自取。

  • 15 # 蟻史為諫

    答:韓信是被冤殺的,也咎由自取;韓信如果提早造反將有一線生機,諾要保住性命唯有功成身退。

    為什麼說韓信是被冤殺呢?我們看看韓信是怎麼死的。

    據說,陳豨與韓信密謀造反,陳豨起兵引劉邦親自帶兵攻打;韓信在內帶領家丁攻取皇宮;陳豨於公元前197年造反,劉邦也確實親自帶兵攻打。而韓信在動員家丁造反時就走漏風聲,被呂后與蕭何騙到宮中殺害。

    功高震主。

    韓信的人生是很勵志的,沒有發跡前受胯下之辱,發跡後感恩為他送飯的婦女。

    在項羽手下沒有受到重用,於是韓信投靠了劉邦;在漢軍中由於蕭何的極力推薦終於被拜為大將軍。

    從此百戰不殆,成為了“兵仙”;先是暗度陳倉佔領關中之地、收服魏國、打敗趙國迫使燕國投降,之後聽從謀臣蒯徹的話攻滅齊國。

    最後是四面楚歌,垓下悲歌;搞定霸王項羽之後全國基本統一。劉邦的天下有一大半是韓信打下的(功高震主名符其實)。

    不進則亡。

    打敗齊國時是韓信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因為天下有可能三分,只要韓信自立為王。

    韓信佔領齊國時,項羽正圍困劉邦於滎陽;雙方實力不相上下都奈何不了對方。

    項羽也在進步,他派武涉去勸說韓信(無果)。

    謀臣(蒯徹)用算命的方法勸說韓信“望大王的面相只能是諸侯而且有危險,而看您的背像則貴不可言”,意思是如果韓信背叛劉邦則可以三分天下平起平坐,現在韓信功高震主以後必定被殺。

    韓信試探劉邦,派人向劉邦要了一個“假齊王”,但是劉邦在張良的提醒之下直接給了一個真齊王的稱號。

    這次韓信沒有背叛劉邦自立為王,蒯徹看穿一切離開了韓信;韓信失去了一個稱王的機會也向死亡邁進了一步。

    平定天下,連連降級。

    垓下悲歌,西楚霸王一世英名落的個自殺的下場。韓信在漢朝中功勞最高,但是在打敗楚軍之後劉邦第一件事就是奪取了韓信的兵權。

    由於齊國土地富饒再讓韓信做齊王劉邦不放心,所以將最難搞的楚國封給韓信;韓信有齊王改封為楚王。

    後來項羽的舊部,韓信的好友(鍾離昧)投靠韓信(住在韓信家中)被告發;韓信被抓之後又被降級也淮陰侯。

    劉邦兩次奪取韓信兵權,又將韓信一再降級放在眼皮底下監視。這就註定了韓信的結局,如果君主不信任你,只有死才能讓能他徹底放心。

    唯有放棄一切才能保全性命。

    范蠡和文種輔佐勾踐用20年的時間臥薪嚐膽,最終滅了吳國。范蠡在功臣名就之時選擇了離開;傳說他帶著美女西施隱居陶地,後來又成了當地首富。

    在他走之前給文種寫了一封信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多麼痛的領悟,文種放不下現在擁有的一切榮華富貴最終被勾踐送去見了先王。

    韓信打敗齊國之時沒有聽從謀臣的建議,那麼就只能在滅楚之後放棄一切隱居山林;功成身退是解決功高震主的唯一辦法。

    韓信只懂打戰不懂政治:有實力而沒有稱王之心,功高震主而又放不下已有富貴;所以韓信被冤殺是理所應當的咎由自取的。

  • 16 # 南方鵬

    韓信是被冤殺的,功高震主而又開歷史的倒車想回到分封制,被一心想要把國家變為家天下的劉邦所不容,衝突不可避免,作為建漢的大功臣,常情而論,要求裂土分封實在不算過份。可惜碰上歷史潮流而受忌。雖然裂土封王不可能,但如果韓信做得夠好,苟全性命於太平時節,還是有可能的。

    韓信若是想不死,只有自己放棄封國,學張良稱病不出不問世事。但這不像他的性子,何況以這種方式自保,對劉邦有用,對呂后必然沒有用。或者對自己狠一點,放棄封國後回朝,學孫臏裝瘋賣傻,只是這樣活著,對韓信來說可能比死了更糟。那麼,唯一的轉機就是聽從武涉和蒯通的勸說,不助劉邦滅項羽,自成一家,平衡天下,只有挾寇自重,才有活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芹菜缺鈣後對生長髮育有什麼影響?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