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婭說塔羅

    1、首先要學會轉移你的關注力,有爭執了,儘量規避;

    2、得接納老人的狀態,可能是比較難解決的;

    3、儘量避免少接觸問題的源頭,安撫好自己的狀態;

    4、表明態度即可,不做無謂的爭執;

    5、多出去走走,你的世界大了,那眼前的事情就好了;

    6、如果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狀態,建議找心理醫生。

  • 2 # 新使用者1335446677asdf

    小鳥都會長大,也會離巢的。記住了,堅持就是勝利,堅持等到你長大 可以飛翔那一天 就離開這個暴躁的地方。

  • 3 # 陽光明媚93617

    不是慢慢抑鬱,應該是生來就抑鬱!我爸就這樣,但自己總會長大會離開那個家,他總會老去,和他打交道的時間會越來越少,所以何必去和他計較?以前再兇,再怎麼暴躁,現在每次帶孩子回去看他也是普通的老頭一個。所有這些並不影響我的人生觀,為人處事的態度。知道他之前的所作所為是不對的,所以更讓自己傾心傾力去經營好自己的家,避免成為他那樣的人,讓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所有經歷過的也不影響我現在對他的態度。人老了,爪牙也收起來了,父母子女緣淺,當年對自己的態度不好,也不一定就沒有隔輩親?過去就過去了,讓他享受當下的兒孫繞膝,天倫之樂何嘗不是件也讓自己快樂的事情?

  • 4 # ANAN朵朵

    看到你的問題我很心疼,我兒子跟你一樣,我是個急躁的媽媽,他爸爸是個暴躁的爸爸,我覺得我兒子就活得小心翼翼很不開心。

  • 5 # 使用者8588510095194

    溝通,溝通,如果他講理!

    如果他不講理,找到他底線,別去觸碰!

    多運動,交朋友,看書,讓自己的精神充實起來就好了!

    還有一招,快快長大,好好唸書,你懂的

  • 6 # 90年媽媽321

    我也有個暴脾氣的爸爸。但是在我爺爺去世之後我憂鬱了。那時候的我還在讀書,離不開那些讓你憂鬱的人的景。讓自己憂鬱其實是語言資訊以及那些觸景傷情引起的比較多。唯一的方法是遠離它,說逃避也好。只要不見到不接觸,你的內心就會隨著時間慢慢平靜下來。但是輕微的憂鬱還是會有點的,就看這個人的自控能力了。

  • 7 # 這位也是割韭菜的

    我幾乎是從下被打到大,平均3天一次,不管暑假還是上學。

    在我面前打我媽,抓住頭忘地上撞(我媽已經去世)

    做錯一點事情,都會膽戰心驚,每天日子都是提心吊膽,夢裡都會驚醒。

    整個人到現在30歲了。還是很瘦,我總懷疑,情緒會影響到胃和腸的吸收。

    平時會莫名的憂鬱,對生活沒有激情,習慣了窮,也不再害怕窮,慢慢也甘於貧窮。

    整個人不自信,特別敏感自卑。。還特別欺軟怕硬。

    最可怕的是,我有了孩子以後,我也像他了,總是忍不住打孩子,我很害怕,我擔心這種狀況像病毒一樣傳承下去。。。

    我現在看了一些佛經之類的書,感覺有點幫助,如果我好轉了,再聯絡您

  • 8 # 一天一天養孩子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不能因為是人家的爸爸,就隨心所欲亂髮脾氣,兒子可以試一次比爸爸還爆,看看爸爸會怎麼辦?

  • 9 # 娜小妞妞圍兜兜兒

    能有這種想解決的想法,我覺得很好,因為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首先你要確認自己的年齡,如果你還是未成年,靠自己還不能獨立生活,首先肯定是需要依靠父親,在他發脾氣的時候,以你對他的瞭解,應該知道什麼方法可以讓他冷靜,最壞的情況是就算你不能讓他冷靜,但你可以不和他正面衝突,這種情況最起碼要堅持到高中畢業,上大學後你就可以自己打工掙錢,相對來說對自己的人生有較多的主導權利了。如果你已經是個參加工作的成年人了,那就可以完全主導自己的人生了併為之負責,你可以多學習多看書,看看社會上性格開朗且謙遜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向他們學習,慢慢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 10 # 睿淇在西北

    很慶幸自己的爸爸和藹可親,從不對於我們姐弟三人發脾氣,雖然在電視裡看過脾氣暴躁的人,可作為孩子已經抑鬱了,看看心理醫生吧,多結交朋友,可能心情會好點。

  • 11 # 娛樂影視打卡

    陳小春應採兒脾氣暴躁火辣,卻有個呆萌的兒子小小春。兩個朝天椒生了一個小甜椒。這恐怕是最好的案例了。你既然無法改變你爸爸的火爆脾氣那麼就適者生存,改變你自己吧。我的爸爸也是火爆脾氣,我們那叫麥秸火脾氣。我媽就說我爸脾氣像鞭炮,點著了就一定要噼裡啪啦的放一陣,等他放完了啥事沒有了。你也別抑鬱了,他發他的脾氣你別管他就是了,這叫以靜制動。

  • 12 # 肖肖31380341

    離遠點過自己的日子,如果爸爸歲數大了每月定期去看看,有時間多掙點錢萬一爸爸腦梗了可以請人看護治病。這種脾氣爆的爸爸你天天在身邊他反而煩,而且脾氣爆的上了歲數最容易腦梗中風

  • 13 # 美麗果醬

    你好,可以說我們同命相憐了,我的爸爸脾氣也極其暴躁還有一定程度的焦慮症和抑鬱傾向,不得不說,這和他年輕時候的經歷,受過的挫折和傷害不無關係。再加上我爸性格本身就脆弱敏感,而他的原生家庭更是問題百出,我的爺爺大男子主義傳統古板,我的奶奶農村出身,大字不識,性格脾氣乖戾極端,不明是非等等,所以我們一家人可以說脾氣都暴躁,性格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

    不知道你爸爸是否酗酒,我爸爸40歲左右時候經常酗酒,撒酒瘋,回來和家人吵架,鬧得一家人不得安生。在不喝酒的時候如果事情做的他不滿意,他不容許插嘴頂撞,一定要發脾氣。這麼多年,我是怎麼做的呢?青春期時候的我就是硬碰硬,和他爭誰對誰錯,制止他的不當行為,保護好媽媽,他揚言打我罵我我都不曾退縮,火藥味極其濃烈。後來長大了,雖然脾氣還很暴躁,但是我會冷處理了,就是不理他。

    你可以在他平時心情好的時候和他多相處,溫柔以待他,多多關心他,並含沙射影的告訴他這個家庭的底線,不可以隨便對家人發洩脾氣,不可以隨意傷害家人,這樣你是不會原諒他的,如果他再控制不住脾氣就把你想說的話也發洩出來,再不濟,冷處理,冷淡他不理他,慢慢自己心情就會緩解。

  • 14 # 音樂之聲possiblle

    有一個表弟,其父脾氣暴躁,我們看著那娃可憐,但其父雖然文化不高,但能力超強,買房子,掙錢,給初中畢業兒子安排工作,樣樣都不差。孩子,因得過病,腦袋反應遲鈍,父親也經常嫌棄,罵他。但是,他從來不頂嘴,不吭聲,其父親也就不說了。所以,我覺得,脾氣暴躁的人,只有比他更有能力,才能讓他服帖。你要是抑鬱,那他更生氣。要麼離開他,不住一起,幹自己事業,只有自強,才能對付一切。

  • 15 # 苓希說

    要懂得調整自己的情緒,畢竟你不能永遠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我的爸爸脾氣倒是還可以,可是我小的時候,媽媽卻很暴躁,那個時候,我每天都生活在巨大的壓力和恐懼之中,因為稍有做不好的地方,就會被媽媽打罵,那時我甚至想到了自殺。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明白的就越多,現在,我自己結婚生子後,終於體會媽媽當時那種心情。面對生活和孩子,她每天累的不行,脾氣也很差。現在她老了,反而對我們越來越珍惜和疼惜。所以,想想以後,走出來,就好了,生活總有不如意,我們要學會自我安慰,自我調整,自我樂觀。祝你早日擺脫困境,早日重獲幸福

  • 16 # 福永

    很簡單,讓他做事情就可以了;

    很重要,必須在潛意識中解決;

    可以假象一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是他小時候的真實寫照;

    現在只要勸他耐心地做好“一件事情”就好,那就是:“耐心做好每一件事情,包括繫鞋帶這樣的小事”;

    這樣一來,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治好他的暴躁脾氣,之所以用“神不知鬼不覺”這個詞,就在於要在“潛意識”中解決,尤其不能讓他感覺出來“你是幫他治病”。

  • 17 # 木木160967298

    理解,我直到參加工作,父親才不動手打我了,而且我還是個女的。他老人家脾氣急暴躁,吃飯不小心掉一塊菜他就瞪眼拍桌子,下一次就一巴掌拍上了,不然就一腳踹上了,所以一面對他就有點緊張,那時候就想自己有個家多好,所以小時候的我敏感,自卑,沒安全感,結婚前照的相都沒笑臉。後來有了自己的小家慢慢好了,父親年齡也大了脾氣也改了許多。你也會慢慢好起來的

  • 18 # 使用者2120936404586

    雖然這麼說不合適,但為了你自己,自私一點講,你只能不在意他,不認可他,把他排除出自己的心裡範圍外,當作一個無關緊要的人,才能重塑自己的人格。我就有一個這樣的媽媽,抱怨,記仇,自私,謹慎,嘮叨,經常崩潰。人性的弱點在每人身上都多少會有,父母也一樣是普通人。我很失望這樣的人是自己的媽媽,但我堅決不要成為這樣的人,我就是一直無視她,才快樂成長起來。反過來,你強大後,才能包容他們,保護他們。

  • 19 # 清水咖啡

    不知道樓主多大年紀,你能說出“慢慢抑鬱”,就還沒有到抑鬱的程度。

    脾氣暴躁一方面是人性,天生就這樣,還有一部分是生活造成的,爸爸的爆躁行為,肯定有原因,如果你能認真對待,本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去思考,一定能找到辦法化解的。

    他是隻對你的所做所為爆躁還是對所有事情的態度都一樣?

    如果對所有事情態度一樣,那你要多關心關心爸爸,大部分父母都是寧願自己扛下所有的生活重擔,也不願子女操心,所以會壓得他失去了耐心,看看你能不能幫上忙,或者尋找別人的幫助。

    如果爸爸只是對你暴躁,那你就要好好反思了,他肯定是看不慣你的某些行為,每個人的為人處事方式不同,儘量做到有所溝通。

    其實脾氣爆燥的人還好,能表達出來,儘量避免正面衝突,畢竟你是小的,對待父母除了孝還有順,不是太大原則上的問題就順著點,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家和才萬事興。

    希望樓主能多點理解和思考,做出改變,是時候你來罩著父母了。

  • 20 # 熊媽VS熊寶

    這個就有點問題了,爸爸還是去看看心理醫生吧,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對孩子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加油吧為了孩子,努力變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360重灌系統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