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戲迷擂臺聯播
-
2 # 晚清歷史影片
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後,蜀國徹底沒有了領頭人。假如說韓信這時在蜀國的話,那麼他會不會幫助蜀國統一三國呢?畢竟韓信作為軍事奇才,曾用2萬兵力打敗趙軍20萬。背水一戰更是十分有名。在當時如果劉邦沒有韓信,劉邦能不能打敗項羽,恐怕還不好說。
但是韓信如果處於三國時期,恐怕他很難發揮自己在楚漢之爭中的優勢。因為有以下幾點導致韓信恐怕無法發揮出自己真實的實力。
韓信領兵打仗在當時絕對是十分強勢的,但是他卻不會治國,如果將韓信放到蜀國,單從政治上方面上韓信肯定比不過諸葛亮,並且治理軍隊的韓信跟料事如神的諸葛亮相比基本也在伯仲之間。在當時,劉備去世時將蜀國的精銳消耗殆盡,並且這時蜀國已經彈盡糧絕了韓信也是沒有辦法管理如此破敗的蜀國。並且韓信還給自己招兵自己訓練士兵,並且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士兵們去應對如此強大的魏國,恐怕只能是以卵擊石。
在當時如果分配一個像蕭何一樣的人給韓信,恐怕還能勉勉強強說得過去。但是在當時劉禪十分昏庸,並且沒有任何能力,甚至韓信北伐之時,劉禪絕對能一直拖著韓信的後腿。甚至劉禪還可能會聽從小人的讒言,這時被誣陷的韓信恐怕連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了怎麼可能獲勝呢?。本來還韓信就跟諸葛亮相差不多,並且劉禪還不相信韓信那麼這樣的話,恐怕還行很難成功。
在當時,魏國的人才非常多,而司馬懿熟讀兵法,再加之當時蜀國的糧食供應不上,蜀軍要跑到很遠的地方作戰,本來就是遠道而來,就算韓信這時有再大神通,恐怕也難以打敗以逸待勞的魏國軍隊。在當時韓信面對紙上談兵的那些敗將,可以說是非常強勢,但是司馬懿可不是莽夫,他一定會躲在城裡不與蜀軍相爭,那麼蜀軍只得因為糧草供應不上退兵。並且在當時如果韓信僥倖贏了一場,那麼對於魏國來說也不算什麼,畢竟魏國當時國力雄厚,但是蜀國在當時如果打了敗仗,那麼說可能會直接被滅國。
並且在當時蜀國北伐,並不佔天時地利人和中的任何一條,並且在當時韓信跟魏國打個平手就算可以了,更不用提北伐成功的事了。並且劉邦跟項羽當時使實力相當,並且當時韓信用著天使地利,而項羽眾叛親離失去了很多人心,項羽又實行封王政策,所以導致的各地軍閥十分混亂,甚至很多軍閥都投奔了劉邦。所以當時項羽完全是眾叛親離,於是項羽的勢力變弱了很多,韓信可以勉強將其打敗,所以當時韓信幫助劉邦之時,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但如果韓信到了三國時期,沒有了任何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之一,並且東吳和魏國內部一直很穩定,人心也非常齊。所以當時弱小的蜀國根本不可能打敗他們兩個國家中的任何一個,更不用提統一全國了。
所以總的來說,韓信如果接受蜀國的時候,劉備還活著,而蜀國那時是最強盛的時期,那麼劉備跟韓信互相搭配,絕對會成功。因為劉備的領導能力非常強大,並且加強韓信的軍事才能,一定能夠統一全國。
所以說韓信在蜀國能不能統一天下,本來就是個偽命題,這好比關公戰秦瓊一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這樣設想也不一定符合當時的事實,但是這種設想也是最理想的。
-
3 # 何足道哉說歷史
韓信,一代軍事家,與張良、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大漢王朝的締造者之一。
韓信的軍事能力毋庸置言,在幾千年的戰爭史上都有一席之地。但軍事能力強不等於能夠做皇帝,所謂馬上得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被歐洲人號稱“上帝之鞭”的蒙古人,鐵蹄幾乎席捲了半個歐洲大陸,軍事能力之強無從其右。但統治國家卻糟糕得很,不到100年就被打回漠北吃砂子去了。
有一個歇後語說得好,韓信帶兵,多多益善。但人們從來沒想過,韓信如果成為一國之君會怎麼樣,或許參考五代十國軍人君王的互相攻伐、殘暴嗜殺就可知道。
每一個大一統國家的開創皇帝,不但要有較強的軍事能力,堅韌不拔的剛毅心志,剛柔並濟的御下能力,兼聽則明的包容豁達,健康強健的體魄,這些都缺一不可。
韓信呢?軍事能力或可等同於智商,但能成事,往往取決於情商、逆商,他還差得遠。千軍萬馬都打敗了,卻死於後宮婦人和閹宦之手,這本身也能夠說明問題。
-
4 # MOONLIGHT
韓信到三國也不能一統天下,原因在於韓信格局有限,野心不足。更何況三國英雄輩出,隨便挑出一個英雄都能比過韓信。楚漢之爭尚未分出勝負,手握重兵的韓信成為決定性因素,項羽和劉邦都想拉攏韓信,誰得到韓信,誰就能得到整個天下。就在此時,蒯通向韓信獻上三分天下之計,勸韓信儘早自立。首先,蒯通說自己學過相人之術,並說道:“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暗指韓信有帝王之相。然而,韓信錯過最佳自立時機,同時為自己被殺買下巨大隱患,他不願背叛劉邦,劉邦卻不念及韓信的功勞,先奪了韓信兵權,緊接著把他從楚王貶為淮陰侯,最後安排蕭何和呂后將韓信誘殺。
(1)劉邦評價,“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2)蕭何評價,“至如信者,國士無雙......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3)英布評價,“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餘不足畏也。”
顯然,從這些評價之中,大家可以看到一個公認的事實,即:韓信是超級軍事天才,是奪取天下的關鍵人物。所以,後世稱讚他為“兵仙”,用兵如仙,神出鬼沒,所向無敵!
韓信的軍事才華,體現在這麼三個方面,(1)練兵,韓信非常會練兵,能把弱旅變強軍,劉邦常把韓信練好的兵指揮權拿去,(2)用兵,韓信用兵神出鬼沒,經常以少勝多,(3)膽識,兵家要謹慎,但更要有膽量,韓信從一介白身,成為登臺拜將的大將軍,可見膽識不凡!
既然韓信如此之牛,那麼張良是如何評價的呢?關鍵只有四個字,如今人盡皆知!
西元前205年,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這就是彭城之戰,即:項羽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了劉邦主力。彭城之戰後,劉邦非常沮喪又惱火,就對張良說: “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意思是:誰能替我出這口氣,我就把關東讓給誰,誰可與共功?
於是,張良對劉邦說:“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矛盾);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利用)。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
由此觀之,張良對韓信的評價非常高,濃縮起來,只有四個字,即:獨當一面!在張良看來,當時之名將,唯有韓信能辦大事,獨當一面,其他樊噲、周勃等都不行!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典故“獨當一面”的由來!如今,這一典故人盡皆知,卻鮮有知道,是張良評價韓信之語!
-
5 # 二郎神發大財行好運
韓信軍事指揮才能優秀,這點毋庸置疑。他指揮漢軍大小几十戰,全部勝利。最後垓下之戰逼得項羽自刎,自己也被劉邦封為齊王。
但是他的政治頭腦不行,被蕭何騙到宮中殺死。
放眼三國,能一統天下的只有曹操。劉備,孫權實力遠不及中原。曹操政治,軍事,文學都實力過硬,韓信與他相比,只有軍事才能可以與曹操媲美,政治,文學都不如曹操。即便如曹操這樣牛的人,也是隻能統一北方。韓信綜合實力比不過曹操,所以不能統一三國。[呲牙]
-
6 # 竹影臨風
從古至今,凡成大事者必須佔三個條件,天時,地理,人和。韓信只所以能在漢初聞名於天下,一個對他最有利的條件是他遇到了一個能用他且用對地方的人。一個再有本事,有能耐的人,如果沒有人欣賞你,沒有人重視你,沒有一個很好的平臺叫你表現自身的優點,照樣是一棵被人踩在腳下的小草,默默無聞不說,也許還要遭到別人的凌辱甚至踐踏。就象他初到項羽營當執戟郎一樣。其次還遇到了蕭何這樣能識千里馬的伯樂。如果沒有蕭何的鼎力舉薦,照樣是萬土一塵,難有發光點。再一個好運氣是遇到了張良這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這就象洪水來了,韓信可以是中流抵桂,而張良恰是這個立柱的人。一個人要取得舉世的輝煌,一個最大的因素就是要有一個精誠團結的團隊。這就應了那句老話,一個好漢三個幫。還有一句老話叫物是人非事事休。且不說韓信永遠到不了三國,即使到了三國,在那樣一個群雄林立,縱橫家遍天下的時代,也不可能統一天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侷限性,漢初的戰略用在相距四百年的漢尾未必適合。兵者詭道也,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何況水無常行,兵無常勢。連諸葛武候那樣的能人只佔了冰山一角。更別說韓信了。還是那句老話:"物是人非事事休”。所以說韓信即便到了三國,也是不能統一天下的。
-
7 # 六朝觀察使
不能。
三國時期戰亂紛紜,考驗的不只是戰鬥力。
韓信自己都說自己能將兵,不能將將。他能力太單一,更適合當一個元帥。而不是政客。
放到三國,韓信的戰力大概只相當於孫策呂布之流。
-
8 # 歷史是個大葫蘆
韓信肯定是無法統一天下的,如果只憑借他一個人來說,不管是在楚漢爭霸中還是在三國裡,都不行。
楚漢爭霸時,如果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估計這輩子都不會出頭。
而且劉邦能夠統一天下,雖然韓信居功至偉,但是“漢初三傑”缺一不可,只有韓信一個人的話,恐怕劉邦還鬥不過項羽。
放到三國裡,憑韓信自己的本事那就更沒有戲了,他沒有任何背景,在那個崇尚門閥的時代,韓信空有一身本事,想要一統天下就如同痴人說夢一般。沒有背景就無立錐之地,無立錐之地就沒有兵,沒有兵你讓“多多益善”的韓信拿錘子統一天下!
但是韓信其人,又是那麼的出眾。韓信是西漢開國功臣,作為軍事天才,他就是為戰爭而生的。我想他的軍事典故已無需過多贅述,單單那句“多多益善”的千古名言,就已經足夠給我們以震撼了。可以這樣說,韓信放在古今整個世界的歷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天才中的天才。
這樣的人傑,如果是生在三國那個風起雲湧的時期,被埋沒的可能性是沒有的。
最大的可能性是韓信會投靠曹操。韓信是喜歡權勢的,所以他才會一開始投靠了當時霸氣側漏的項羽。同樣的,在三國裡,他也一定會投靠勢力最強大的曹操。那麼這樣一來,歷史必將改寫,韓信一定會助曹操統一天下。
以秦漢的慣例統一北方的曹操,在得到漢獻帝的那一刻,一定以為他自己離一統山河的偉大功績只差一步之遙,他也只需要學習始皇和劉邦那樣,出兵南征傳告天下國家就能完成一統。
重要的是曹操的優勢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直接代表了漢庭,南方勢力本來應該擁護中央,表示歸順,至少劉璋劉琮是如此做的。
曹操也是這麼想的,但是也萬萬沒想到,劉備、孫權兩個豎子居然不服,聯合反抗曹操的統一,這才有了直接導致三足鼎立的赤壁之戰的大敗,曹操還差點丟了小命。
如果當時有韓信在,這一幕就必將會改寫。
我們可以看看韓信的戰績,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
這樣的天神,必然不會在以多打少的赤壁中敗北,導致曹操南征失敗。更不會有後來孫劉繼續聯合,吞併南方北抗曹操。
韓信是有忠心的,雖然因為貧寒出身讓他對權利地位有些急功近利,但是他對劉邦從沒有過不臣之心。
曹操這樣的梟雄,是能容納韓信的,因為韓信也不像荀彧那樣,堅持門閥士族,這才惹惱了曹操。布衣出身的韓信,壓根不可能會在士族階級這個問題上和曹操唱反調。
所以他會和曹操相處的很好,毫無疑問,韓信會幫助曹操,開創不世功業。
但是歷史上是不存在假如的,我們也只能透過自己的想象,串聯起那些英雄人物,然後在那些風雨飄搖的崢嶸歲月裡,想象一下歷史帶給我們的震撼和輝煌……
-
9 # 國內ERP專題
這個沒有回答沒有統一的答案,需要同時具備幾個因素
01出山的年代如果出山的年代在三國鼎立形成之前,平定董卓、袁紹這些地方割據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在三國鼎立形成之後,這就難說了。
魏有郭嘉、賈詡、司成懿這樣的謀士,賬下猛將如雲
吳有周瑜、魯肅、張昭這樣的名士,有名的將領也不少
蜀有諸葛亮、龐統、五虎上將
以上所列出的謀士,相比韓信,能力不會差多少。
02跟隨哪位主公曹操如果跟著曹操,成功統一中國的可能性最大,畢竟天子在魏,出師有名,而且曹操一直有統一中國的志向。綜合國力也雄厚。
但是有一點,在秦未年代,韓信在水軍方面的才能並沒有顯示出來,所以,即使有進韓信,赤壁之戰也未必能拿下週瑜所在東吳。
加上韓信的政治能力不高,能否在曹魏集團立足,無法確定。
孫權孫權在年輕時,最能容忍的是部下的個性,所以,韓信在吳立足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孫權佔據東吳並不是以統一中國為目標,只想稱霸江東。割據一方。透過孫權與魯肅塌上對話便可知。而且他的第三方力量左右了三國鼎立的趨勢。
劉備劉備到是有匡扶漢室的理想,無奈實力太弱,原本打算攻下西川后,分別從漢中和荊州兩路夾擊曹魏,收服江北。無奈孫權想把這三足鼎立之勢維持下去,趁關羽攻打樊城之際,從後路包抄關羽,最後殺害了關羽,導致劉備這一戰略無法實現。
即使,韓信跟了劉備也無法改變關羽的性格,破壞了孫吳聯盟(拒絕和親,得罪東吳)。假如關羽不是剛愎自用,對於當時劉備團隊裡,似乎沒有更合適的人選。如果是韓信駐守,估計劉備也不放心,畢竟荊州的戰略地位太重要了。
所以,即使韓信在三國,也無法在三國鼎立之際統一中國。如果到了司馬篡權的時候,蜀和吳都爛得不行了,那是可以的。
-
10 # 乖乖155831563
這個問題就有點難回答了,主要是韓信在那個國家,要是韓信在魏國自然能統一天下,魏國實力雄厚,面積也大,無疑是具備統一天下的第一個國家。要是魏國任用韓信,不出三年遍可一通天下。
要是在蜀國 ,即使韓信是兵仙,想要一通天下,也是難上加難 ,畢竟三國前期,魏國人才濟濟,就算是打贏幾場勝仗,但是也不會傷魏國根基,而且魏文帝曹丕一定會任用司馬懿這個老狐狸,可能韓信也會像諸葛亮一樣功敗垂成,畢竟司馬懿能屈能伸,不是韓信所遇見的將領所能比的。而且吳國還有陸遜這樣的帥才,吳國水軍可以說是天下無敵,要不是後期人才凋落,晉滅吳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要是韓信在吳國,吳國基本不具備統一天下的實力,但是自保有餘。
-
11 # 正乃多事之秋
不能,他沒有稱霸的野心,這點從他不聽蒯通的勸說就可以看出來。亂世應用王霸之道,而韓信卻抱著腐儒之學不放,身上還有一些士大夫的傲氣,瞧不起人,身邊沒個知己,到死連個朋友都沒有,這樣一個獨行俠到哪裡也就只能幹個將領,沒有太大的前途。
想當霸主的人有兩條必須具備:一是有宏圖遠志,二是籠絡人心,知人善任。縱觀史記全篇,我們沒看到韓信有什麼宏圖之志,司馬光說他只有市井之志還真符合他,這也就不難理解他為何不願意聽蒯通三分天下了。韓信被降淮陰侯,有一次去樊噲家拜訪,樊噲對於自己曾經的上級畢恭畢敬,可韓信卻說我幾天怎麼都到了和樊噲這種人為伍的境地了!可想而知樊噲當時的心情。項羽敗亡後,其手下將領鍾離眛因素來與韓信關係很好,就來投奔韓信,可是韓信卻為一己之私把鍾離眜人頭交給劉邦,這樣一個心高氣傲、賣友求榮的人在任何一個朝代都很難有什麼大前途。
-
12 # 夏帆說史
這是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又有點意思的問題,就像有人說張飛打岳飛打得滿天飛一樣!
韓信在秦末漢初最大的對手就是項羽,那時項羽所領導的楚軍橫掃天下無敵手,收拾秦朝就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前期項羽還常聽謀士范增的話,加上他勇冠三軍的軍事統帥能力,因此起初進展很順利,但漸漸的他聽不進去范增的建議,一意孤行,隨性而為,考慮事情沒有遠見,對潛在的對手防範不足。在識人用人方面更是考慮不周,因此項羽做一個將才綽綽有餘,但做軍事統帥則謀略不足。而韓信的軍事謀略能力則長與項羽,所以這是韓信能戰勝項羽的地方。但韓信最終輸在更加陰險的劉邦手中,這說明他身上是有致命的弱點的。
但反觀三國時期,可以說優秀的謀士遍地都是,無論是曹魏集團,劉備的蜀國還是孫權的吳國,都有很多非常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士,所以以韓信的才能未必可以在三國的群雄中佔得便宜,更別說一統三國了。所以我認為以韓信的能力想在群雄逐鹿的三國佔得一席之地是很難的!
-
13 # 子不語do
筆者認為不可能!
原因有三點:1. 三國時代,能人輩出。這些人最後都聚集在以曹、劉、孫為首的三大集團之中。所以,那個時代是集團與集團之間的綜合較量。
雖然以韓信的軍事水平,在三國時代也是數一數二的。但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以一己之力對抗一個集團,是不可能取勝的。
項羽就是一個例子。
楚漢初期,項羽麾下也聚集了范增、陳平等謀士。但是他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許多人轉投劉邦。最後的局面就是,項羽憑著個人的力量對抗劉邦集團。
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2. 要統一天下,考驗的不光是統帥的軍事素質,還要有一定的領導力,會識人、用人,善於籠絡人心。除此之外,統帥還應當具備高超的政治手腕,能夠駕馭自己的臣下,讓他們死心塌地跟著你。(曹操、劉備都是此中高手)
3. 韓信的出身不具有優勢。漢朝歷經四百多年,漢室正統的觀念,早就深入人心。所以劉備憑藉“皇叔”的身份,打著恢復漢室的旗號,身邊很快就聚集了一大批人。
孫氏兄弟能夠打下江東,割據一方。有一部分原因也是憑藉其父孫堅的威名,才有那麼大的號召力。
劉表、劉璋都是漢室宗親,袁術、袁紹也是貴族之後。
高貴的出身,讓他們具有天然優勢,自然一呼百應了。
群雄當中,出身最差的就是曹操了。
但是曹操雄才大略,是天生的領導型人才,帝王術玩得溜溜轉,政治謀略是韓信所不能比的。
-
14 # 肖廣大
三國中,曹操佔領的北方經濟、人才最為雄厚,又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為天時。江東吳國經歷孫堅、孫策、孫權三世的勵精圖治,也是兵強馬壯,人才濟濟,憑長江天險的地利優勢,令只習馬戰不會水戰的曹操赤壁之戰大敗而歸,再也無力南征而統一天下了。蜀國的劉備憑藉仁厚愛人,從販履織蓆的卑微之人成為一國之主,也非等閒之輩。
三方各佔天時、地利和人和。統一天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曹操,人稱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劉備,曹操指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而,完全不把四世三公的袁紹之流放在眼裡。孫權,曹操評價,生兒當生孫仲謀。可見三人都是不世之英雄。
魏、蜀、吳三國互為鼎立,相互牽制。
假使韓信為曹操主將,只怕韓信難有成為主帥的機會。曹操生性多疑,“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討董卓,滅袁紹,徵烏桓,殺袁術,摛呂布,戰張繡,破擊馬超,蕩平北方,南征東吳,哪戰不是親自掛帥?如果大權旁落,曹操挾漢天子以令諸侯的號令誰還聽,到時號令沒人聽,反過來有異心之人來個“清君側”,曹操及整個家族都有性命之憂。
再讓韓信來到江東孫權的名下。吳國地處南方,船多馬少,俗稱
-
15 # 六六談古今
咱們先說下韓信所處的時代劉邦之所以能統一天下,是靠眾人之力。劉邦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而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所以說劉邦奪得天下,不是韓信一人之功。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取得了關鍵性的作用,也跟他所處的時代有關。這三國有三場經典大戰,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我們以此把三國分為前中後期。如果是在後期,我認為韓信是很有可能一統三國的。要想成大事,要麼自己打造一個團隊,要麼自己加入團隊。三國中能成就一番事業的有劉備,曹操,孫權三個陣營!在前中後期,曹軍和孫軍陣營已經趨向成熟。所以我覺得韓信來到三國,要想一統天下就要加入劉備的陣營。因為這樣成功的機會一定會大很多。三國後期名將凋零,魏國和吳國能在軍事方面和韓信有比較的大將可以說沒有。如果韓信在蜀國為將,他統領大軍北伐。姜維,魏延,王平,關興,張苞輔助。諸葛亮,蔣琬,董允負責後方。那麼韓信就不怕後方糧草供應和後援士兵問題。韓信用兵多多益善,比較靈活,喜歡誘敵示弱,聲東擊西,斬首降敵。所以韓信打仗是兵力越來越多,在三國後期魏國和吳國的將領會被韓信吊打。
-
16 # 不懂卻仍然痴迷
我提出的設想是讓韓信與曹操,劉備,孫權爭奪天下進而統一,我個人認為是不行的
原因
一、東漢末年統治階層大部分為士族(名門世家),進入仕途的方法是舉薦制,韓信是寒門(草根平民)出身,沒有政治號召力,反觀劉備(皇叔) 曹操(丞相)的先天政治基礎祖父曹騰在東漢是地位顯赫的宦官,父親曹嵩,官至太尉,孫權(三代治理東吳有深厚的地方政治基礎)
二、有人會說黃巾起義是一個入仕途的方法,但是招兵買馬要錢要威望的啊[流淚]而且韓信性格方面也不能為主公,韓信為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餬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百度百科簡紹)
曹操和孫權就不說了,先說情況和韓信差不多的編草鞋的劉皇叔,他有一點特長是無人可及的,逢人就哭,為了收買人心連唯一的兒子都丟(把趙子龍的忠心收的滿滿的),個人魅力夠強,才能把張飛關羽忽悠過來組成了劉關張小隊,張飛家賣豬肉的把家產變賣了有了拉隊伍的錢
-
17 # 老王講史
導語:韓信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輔佐劉邦擊敗項羽,可以說是西漢建國的第一功臣。但是就是這樣一位軍事奇才,在幫劉邦奪得天下後卻遭人猜忌,死於長樂宮。提起韓信的死,人們都感到惋惜。如果把韓信放到三國時期,韓信能一統天下嗎?我的答案是不能。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1. 韓信有足夠的才能但是太傲
韓信確實是一個軍事奇才,在軍事上的成就放眼整個西漢建國功臣,幾乎無人能夠超越。但是過高的榮譽也讓韓信變得非常高傲。韓信和劉邦在討論帶兵能力時,劉邦問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韓信說最多十萬。而後劉邦問韓信的帶兵能力,韓信回了一句多多益善。這句話充分說明韓信在帶兵上根本就沒把劉邦放在眼裡。
縱觀三國,唯一能夠與韓信完美媲美的只有關羽。關羽天生的傲氣,在他眼裡三國時期沒人是他的對手。這點與韓信倒是有幾分相似。但是關羽最後的下場我們都知道,敗走麥城後被孫權的人所斬殺。因此,韓信如果到了三國時期,遭遇很可能與關羽相同。
2.韓信在軍事上是天才,但卻是官場上的“低能兒”
韓信在軍事上的成就確實非常高,帶兵沒有打過敗仗,是著名的常勝將軍。但是韓信生來是一個粗人,不懂得官場之道,這也是後來韓信被殺的一個關鍵原因。
但是三國時期,如果想生存下去,拼的不僅僅是實力更是謀略。韓信雖然有軍事上的謀略,但是在官場中他的軍事謀略就顯得蒼白無力。把韓信放到三國時期的任何一個陣營中我感覺都不會被認可。大家想,如果連一個固定的陣營都沒有,韓信拿什麼去一統天下呢?
總結:韓信雖然是一代戰神,但是他卻並不是完美的。把韓信放到三國時期對於不懂的官場之道的韓信來說就是一種折磨。他估計連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更不要說統一天下了。
-
18 # 那年的兄弟123
我認為這個問題沒法回答,這問題就像現在的遊戲一樣,什麼現在的一千現代化士兵能不能抵擋古代10萬大軍的衝鋒。一個人的成功由個人能力,社會背景等各方面因素決定色。是個複雜的系統。這些因素缺一不可,甚至一個偶然的時間都可能導致歷史的改變,比如韓信如果沒有受到胯下之辱還能不能發奮圖強作出自己的一番事業。或者楚漢相爭之時韓信如果當時選擇了幫助項羽亦或歷史是另一番景象。
答案回到問題本身,假使韓信以一名成熟將才的身份回到三國。能否一統天下?我的答案是否定的,首先韓信是一名將才,而非一位政治家,他的長處在於將兵多多益善。而這種長處在兩國之間區域性的戰爭上或許會把握住一些機會。但從長遠看來決定兩國成敗的依然是綜合國力,綜合國力差距越大戰術的安排越顯次要。三國之中以魏最強,吳次之,蜀國最弱。開始諸葛亮提出了連吳抗曹的戰略部署,無疑是非常正確的。也正因為兩國的齊心合力才有了赤壁之戰的輝煌。之後三國休養生息,各自發展國力。如果一直維護這種平衡那是很好的,但是劉備確擅自伐吳打破了這種平衡。蜀國本不具備伐吳的實力,貿然出兵自然失敗。還消耗了兩國的實力。給魏國得以各個擊破的機會。所以韓信在三國能不能統一天下是顯而易見的,以他的的性格不是一個政治家,猶如寡斷,目光短淺。更不懂馭人攻心之術。哪裡比得上曹操,劉備,孫權這些政治家。
回覆列表
我認為不能
只以韓信的才能來分析。
韓信在劉邦手下能充分施展他的軍事才能,是因為劉邦給了韓信自由施展的空間。
劉備那裡能夠享受這種待遇的只有關羽。不要指望韓信能夠坐鎮荊州,充其量韓信只能輔佐關羽。以關羽的性格,韓信也就和在項羽那裡差不多。
韓信勸諫關羽不會有任何效果,等韓信發覺關羽必將失敗之後,韓信也就離開關羽到曹操那裡去碰下運氣了!
如果劉備對韓信態度好點,韓信跟著張飛還是會不錯的。韓信的那些謀略很能吸引張飛。張飛被韓信的才能折服之後,肯定會向劉備大力推薦韓信。
在諸葛亮和龐統之間,韓信一般會選擇龐統。龐統也會比較認可韓信的軍事才能。
劉備因為受到龐統的影響,所以比較能發揮出韓信的才能。
但是劉備不可能能給韓信有多大的自主權,充其量也就是替代魏延鎮守漢中而已。
荊州重地肯定還是交給關羽,上庸等要地肯定還是交給義子劉封。按照劉備這種安排,荊州的丟失還是必然的。
如果韓信鎮守漢中,劉備東征也就不會帶上韓信了。劉備在夷陵還是會遭受慘敗。
如果韓信當初沒有鎮守漢中,而只是個一般的將領。只要韓信別像趙雲那樣勸阻劉備伐吳,劉備很有可能會帶上韓信。
如此一來,劉備只要能聽從韓信的建議,就不會遭受夷陵的慘敗。要是劉備連韓信的建議也不聽,那就沒有辦法了!
很有可能夷陵之戰還會取得勝利,然後繼續向東吳推進。此時曹魏一方不能再坐視不理了,必然會採取行動。
不管曹魏是出兵東吳,還是曹魏攻打劉備,劉備都會和孫權達成協議和解。
夷陵之戰結束後不久,劉備就離開人世。這時候是後主劉禪繼位,整個蜀國的大權都在諸葛亮手中。
因為諸葛亮和韓信存在著根本分歧,所以諸葛亮勢必要打壓韓信。韓信的軍事生涯,也就基本上和魏延差不多了!
能否統一,不在於將領,而在於君主!
故韓信到三國中也不可能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