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武暢通

    套用了那句有名的: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

    也許這就是命運的弔詭之處吧。

    正確的時間遇見,合適的心境相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在此之前,我覺得讀《曾國藩》、讀《胡雪巖》的人都是一些成功學的擁躉,是老氣橫秋、世俗功利,善於鑽營人心的俗人,我一個在波詭雲譎的央企中一路升遷的老鄉,他告訴我他讀了7遍胡雪巖,通讀《曾國藩》更加加深了我這個印象。

    所以一貫自詡為文藝的人(這文藝往往是幼稚和無知的代名詞),我是不會給大家安利成功學,安利心靈雞湯諸如《一個人走的路》之類書的,更不屑介紹這種我認為經世致用的俗物、地攤上的網紅, 比如《曾國藩》、《厚黑學》,但也許是真的因為到了平和的中年,剛好有新世相的推薦,就去讀了《曾國藩的正面和側面》。

    讀完後,迫不及待向大家介紹這本年輕時不屑讀的《曾國藩》了。我想很多人會像我一樣誤解了曾國藩。

    讀完後,第一個感受是,“我一直以為……” 其實真的害人不淺,他是一種思想上的懶惰, 這種惰性讓人刻板,一直抱著一種成見而不自知, 沉浸在自己的想象當中,那一刻自己挺像個巨嬰的。

  • 2 # 資治通鑑學習讀書會

    很簡單,少年正是一個美好的年紀,很少有人能靜下來讀歷史,更多的是去體驗外面的精彩世界。都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探索外面的世界,總覺得自己還年輕。而坐下來讀一讀曾國藩,普通人對他的瞭解僅僅侷限於曾國藩家書,也只是大略的看一看而已,並沒有心思去真正地沉下心來去研究他。普通人總覺得他是一個迂腐的官場人士,大部分人對他都不感興趣。

    但是真正走向社會,等待社會拼搏了許多年以後,經歷了各種殺伐決斷,經歷了各種愛恨情仇,就會有這樣一個平靜的心境。此時去讀曾國藩,這個時候才發現這樣的人,從他的點點滴滴中與我們在社會上打拼時的為人處事不謀而合,他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鑑的地方,這個時候人們才不會發現,可能更符合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軌跡,可能更符合我們大多數人想要的那種人生的處事方式。

    但是這個時候,自己已不再年輕了,人生已經沒有回頭路,只能從中品味自己過去的成敗得失。

  • 3 # 舊巷深處

    曾國藩,原名曾子城,晚清時期的名臣。

    其年幼時勤奮好學,並在成年之際便封侯拜相。曾國藩有一套自己的家訓之法流傳於後世,並被譽為“千古家訓之首”。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這十六字家訓。

    深入研究曾國藩家訓思想的內容, 我們從中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一、容人達人“在自修處求強, 在勝人處不求強”

    這是曾國藩的自強理論。一個人想要提高自己, 需要強大自己的內心,比如增強自身的道德、才幹,從而在事業中獲得成績, 而不是把心思用在嫉妒別人, 打擊別人上。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把精力放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才能本領上, 而不是琢磨如何對付別人, 這才是正確的發展之道。

    二、胸懷浩大:富貴功名人世浮榮, 胸次浩大真正受用

    一個人必須要有博大的胸懷,這不僅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人生環境, 而且會帶他身心的愉悅及健康。

    曾國藩在同治三年在家書中勉勵弟弟要在胸懷寬廣方面下工夫, “富貴功名, 皆人世浮榮, 惟胸次浩大真正受用。”說道功名利祿,試問誰不喜歡? 但是真正能夠得到富貴的畢竟是少數, 大多數得不到。對於一些痴迷者, 或許將此認定為一生憾事, 也有的人為了財富不擇手段。曾國藩的智慧告誡他們, 功名富貴乃是身外之物, 得到之前覺得它千好萬好, 得到之後才知道, 其實不過如此, 而且還有許多隨之而來的麻煩事。

    三、當難讓功:有難先自己當, 有功先讓人享

    有難先自己當, 有功先讓人享, 這既是曾國藩的治軍之道, 也是他的為人之道。

    有一次,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作為主攻功下了安慶, 但在曾國藩上表對此戰論功行賞時, 卻把首功讓給了胡林翼和綠營首領多隆阿。後來在攻打南京的時候, 曾國藩又勸他的弟弟,不要一個人攻打而獨貪大功。

    這樣的認識和做法蘊藏著多麼非凡的智慧, 在功名利益之前能做到這些又需要多大的胸懷。

    每個人都有實現人生價值的需求, 但是作為領導者實現自身價值的前提是先幫助別人實現人生價值, 凝聚團隊的力量。在競爭激烈的今天, 人們為了自己的目標利益經常不擇手段。這種在困難面前的“擔當”精神, 在利益面前的“謙讓”品質, 正是我們當代每一個人都必須要學習的。

    小結

    (曾國藩)

    曾國藩獨特的人生哲學不僅凝結著曾國藩的獨特智慧, 而且體現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民族精神。如果可以將曾國藩其獨特的人生哲學應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相信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啟示和思考。

  • 4 # 遠來的歌

    謝邀。這個解釋並不需要什麼高深的理論——只有肚裡沒有多少乾貨,也缺乏深入淺出說理能力的人才如此故弄玄虛以掩飾自己的無能。少年不讀曾國藩,讀懂已不再少年。其實豈是這件事!魯迅先生對他的兒子周海嬰說:許多的事情在你沒經歷之前,我對你說千萬句你也不懂。許多的事情你經歷了之後,我一句也不說你也都懂了。——高爾基說:生活是最好的大學,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 5 # 細說簡史

    在晚清時期,出現了四大中興名臣,一度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清王朝。在這四大中興名臣中,左宗棠太狂,常以諸葛亮自比;李鴻章太圓滑,左右逢源,步步高昇;張之洞太自愛,寫得一手好文章,事事顧全自己的名聲;曾國藩近似聖賢。少年不讀曾國藩,讀懂已不再少年,這句話我深有感觸。

    千古一人

    1、曾國藩之所以被稱為“聖人”,是因為古代有所謂“三不朽”,也就是所謂的“立功立德立言”。站在清政府的立場上看,曾國藩這三點都做到了:首先,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是為立功;其次,曾國藩留給外人一副謙謙君子、注重德行的印象,是為立德;第三,曾國藩承襲了桐城派的文脈——桐城派被視為清代中後期文壇的正宗。換句話說,曾國藩被人稱為聖人的原因是:有功勞、品德好、文章好。

    2、這是站在清政府的立場上而言的“聖人”。後世對曾國藩的評價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但是這樣近似聖賢的一個人,在他的前半生卻更像一個“庸人”。在“成事”這個層面上,曾國藩堪稱鶴立雞群,千古一人。可以說為將為相為師,立功立德立言,為當時已經腐朽不堪的大清續了幾十年的命,在當時內憂外患無比艱難的背景下還做成了很多大事,殊為不易。

    3、更難能可貴的是,曾國藩留下的很多書札、家訓、日記、家書,都是給子孫後人看的,所以言語之間透著一股子真誠,在大白話之間講透“成事”的關隘,實為難能可貴。儘管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但在這個浮嘩的社會,曾國藩的很多思想反倒更顯珍貴。和他同朝為官的左宗棠時常譏諷曾國藩“欠才略”,他的學生李鴻章也曾直言不諱的說他“儒緩”,意思就是說他做事反應太慢,梁啟超評價他說:“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

    勤奮好學

    1、曾國藩的天資在和他同檔次的大臣、豪傑之中,的確算不上拔尖,甚至是有些平庸的。關於曾國藩的“愚笨”,我們都聽過“樑上君子怒罵曾國藩”的故事。小時候曾國藩在屋裡背書,恰好屋裡有個“樑上君子”想趁著曾國藩背完書休息後偷點值錢的東西,但未曾想到曾國藩這一篇文章翻來覆去讀了十幾遍也背不下來。這位小偷忍無可忍,跳下來大罵:“這種笨腦殼,還讀什麼書!”罵完將曾國藩所讀的文章從頭到尾一字不落的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2、這個故事雖然是笑談,做不得真,但曾國藩的天資不出色卻是真的,但他之所以能夠被稱為“完人”,不是因為他的天資,而是因為他的努力和進取。曾國藩的天資不出色彷彿遺傳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曾麟書就考了17此秀才才勉強考中。曾國藩也差不多,前後考了七次,到了21歲才以倒數第二的成績考中秀才,23歲中舉,27歲殿試,位列三甲42名,這個成績實在稱不上出色,13中秀才,15中舉人的張之洞相比了,就是和他後來的學生李鴻章相比也是遠遠不如。真實的曾國藩:30歲之前是庸人,30歲之後是聖人。

    修身治國

    儒家最高理想講究的是“修齊治平”,曾國藩難得在這四項上都幾乎完美。修身,曾國藩每天都會反省自己的錯誤,幾乎將自己變成了聖人;齊家,曾國藩一生多半時間都在外征戰,但也沒有忘記家庭教育,曾國藩不光自己功成名就,自己的兄弟、子孫都取得了令人側目的成就;治國,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平天下,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之亂,挽救清王朝於危難間。

    結語

    曾國藩是清朝中晚期的中流砥柱,但他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天縱之才”,甚至還有些“駑鈍”。從他曾國藩的身上我學到了只有像他一樣深沉厚重的人,知道要下“笨”功夫,這才是人生真正的“捷徑”,也是後人應該學習的。

  • 6 # 濤說精彩歷史

    活了61歲的曾國藩,是人生上,幾近完美的成功者。他是晚清名臣,名載史冊;他建立湘軍,滅長毛,建立安慶內軍械所,爬到了無數人一輩子夢想企及的高度。他還功成身退,讓子孫富貴滿堂,留下了受益無窮的句句名言。

    比如:

    如凡事留餘地,雅量能容人。

    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後可以持久。

    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太多太多。

    您對曾國藩感同身受,想必過來血氣方剛的年輕時代,進入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成熟階段。

    (曾國藩)

    時局艱難用到曾國藩所處時代很恰當,外有列強入侵,內有長毛起義;曾國藩全力施展才華有多有掣肘,上有滿清貴族的不完全信任,下有當時清軍的戰鬥力低下;

    在這種情況下,他只用十年建湘軍,平太平天國、捻軍,這可謂為統治者力挽狂瀾;然後成功擺脫頂層領導的猜忌之心,榮歸故里,福及子孫。晚年又主持洋務運動,建立安慶內軍械所,順應了時代發展。

    可以說,在無奈的現實前,曾國藩做了最好的選擇;讀懂曾國藩,實際也讀懂了他的內斂。這種感覺,是少年很難有的。

    第二、但是,從歷史研究角度,不易太拔高曾國藩的歷史地位。

    晚清歷史上有很多更值得關注的民族英雄,如林則徐、馮子材,如戊戌六君子;這些人儘管失敗,甚至身首異處,但面民族危難、國家危難不閃不避,做到了“苟利益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他們失去了眼下的成功,卻被後人鳴不公,更被歷史銘記,某種意義上,他們也是成功者,是不會被人們忘卻的成功者。

    (林則徐雕像)

  • 7 # 從歷史中學管理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繞不開的一個人物,他的功績使清廷續了幾十年國運這個我們大家都是知道的。題主出發的角度是“少年不讀曾國藩,讀懂已不再少年”就和“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曲中人”一個意思。為什麼很多人再有了年齡的累積和閱歷的增加後會有如此嘆喟呢,更多的是感同身受帶來的。

    曾國藩是有本事的,要不然毛主席也不會作出“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公”這麼高的評價。

    但相比於曾國藩立下的功勞,他的人生經歷更能讓我們這些普通人產生強烈的共鳴,甚至可以從他成長的經歷上找到很多自己當年甚至現在的影子。

    曾國藩的人生是可以一分為二的,丁憂前的曾國藩和再次出山後的曾國藩

    丁憂前的曾國藩講究每一個人恪守自己的本分,講究克己復禮,追求文死諫,武死戰,所以他對自己要求很嚴格,這無可厚非,可他卻也用這種高要求去要求別人,這就難免讓人覺得很不舒服。咸豐皇帝讓他提點意見,他還真提,提了也就罷了,那意見還提的字字戳心,一把就把領導得罪了。對同僚也是如此,不符合他那一套道德標準的,直接打報告給皇帝,將對方革職查辦了。對下屬呢,辛辛苦苦打了勝仗,也不肯為他們謀取更多的好處,異常的嚴苛,最後鬧的大家都不待見他。那個時候的曾國藩是真的很鬱悶,從他的書信來看,多少次想要尋死的心都有。

    1856年,轟轟烈烈的天京事變,讓朝廷覺得太平天國不過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於是曾國藩越發不受待見,灰溜溜的回湖南老家丁憂守孝去了。

    曾國藩把在家守孝這兩年,自稱為“大悔大悟”之年。

    “昔年自負本領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人家不是。自從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後,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幾分是處,故自戊午至今九年,與四十歲前迥不相同。”這是曾國藩在“大徹大悟”之後的日記所寫內容。

    從此以後,曾國藩做事開始變得圓滑起來,再次出山之後正式開始了他“內聖外王”的修行。

    再出山,曾國藩已經是脫胎換骨,變了個人。不再給人難堪,面對皇帝的瞎指揮,他不再是直言拒絕,而是玩起了太極,找各種藉口去迴避,甚至有些藉口還很荒唐。別人給他送禮,他也不會不收,也不會全收,拿一小點意思意思,也不會去參別人一本。求同僚幫忙,即使後來用不上了,之前允諾的意思費照樣分文不少。太平天國打下來之後,湘軍瓜分了天京的金銀珠寶,朝廷找他要銀子,他拿不出,還因此賞賜降了一等。

    一個人的精神境界想要上個層次,僅僅往外求,即透過各種各樣生活方式的改變來逼自己改變,不是根本性的方法。根本性的方法,是向內求,使內心的容量變得充分放大。

    我們之所以能夠對曾國藩感同身受,因為我們看到了自己年輕時曾國藩的影子,一樣的理想主義,也用自己內心的標準去要求別人,甚至還因此跟人起衝突,也讓自己遭罪。可是現實世界是複雜的,每個人的經歷感受都不一樣,每個人面對現實世界所看到的也不一樣,怎能用一套標準去要求所有人呢?水至清則無魚,正是由於各式各樣的人才組成了這個真實的活生生的世界。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我們的本質,都是自己的英雄。在生命中很多日子裡,不得不被或主動看清自己平凡小弱的事實,但在真相之後,我們依舊緊握夢想,勇敢地追求更好的自己。這件事本身,就充滿了意義。而曾國藩的傳奇經歷,就是為羅曼羅蘭這句名言做出的最好註腳!

  • 8 # 小蘇說影事

    曾國藩的心靈雞湯和成功之路已經被翻爛了,其實想學曾國藩最主要的就是做好六個字:準備大器晚成。曾國藩是標準的先成家後立業的代表。他的成功之路也只有一個字:挺。

    曾國藩的成功之路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所以千萬不要被他本人迷信,如果想學學做事,個人建議可以先從彭玉麟以及曾國荃開始學。像曾國藩和胡雪巖的層面就比較高一些,不太適合被大眾接受。彭玉麟,字雪琴,號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陽縣(今衡陽市衡陽縣渣江),生於安徽省安慶府(今安慶市內)。清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書畫家,人稱雪帥。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大清三傑,與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並稱中興四大名臣,湘軍水師建立者、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封一等輕車都尉。

    雖然彭玉麟的職務與曾國藩平起平坐,但是基本上彭玉麟一生都把自己當成曾國藩的學生,而且彭玉麟一生只為做事,不為做官。所以要踏踏實實做事,首先向彭玉麟學習。而曾國荃雖然不如曾國藩出名,但是他的外號曾九帥可不是隨便叫出來的啊,畢竟也是歷經了各種戰爭,但是曾國荃的具體操作要比曾國藩高,所以曾國荃更是一個實幹派。

    曾國藩從吉安之役中,看到了九弟曾國荃倔強不屈的性格和帶兵打仗的才能,認定他是個可以擔當大任的人物。自此以後,曾國藩就把曾國荃率領的吉字營湘勇看作是自己的嫡系部隊,處處予以照顧。曾國荃果然不負兄長的厚望,作戰勇猛,攻無不克。

  • 9 # 媚之夭夭

    少年不讀曾國藩,讀懂已不再少年,何解?

    這個問題非常好!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曾國藩大致經歷!

    從曾國藩的從政經歷來看,用“大器晚成”來概括最恰當了!儘管官至大學士,出任過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太子少保!但是都來之不易!也就是說,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了才能夠領悟曾國藩的成功之道,才能夠體會成功的艱難艱辛!年少時,只看到曾國藩風光的一面,何曾著重細讀曾國藩的失敗,失望,失助的經歷?!

    只有經歷了世事,洞察了世事,在讀了曾國藩後才知道:一個人的成功確實千辛萬苦!

    一,為了籌軍餉,曾國藩把貪官奏請銘刻於鄉賢祠堂!

    在衡州團練時,曾國藩招了不少兵!

    兵多了,要吃要住要軍餉!可是朝庭沒有軍餉撥下來!

    問上司?自己想辦法!

    向當地富賈鄉紳號加捐餉,幾乎沒有動靜!

    那麼多兵要開銷,曾國藩急得紅眼了!

    後來彭玉麟說有個戶部候補外郎,願意捐十萬兩銀子,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把他的祖父要銘刻於鄉賢祠堂!

    曾國藩通過了調查,這個人的祖父曾做過湖北巡撫,是一個大貪官!

    經過一番權衡,為了手下這些兵能夠繼續練下去,為了日常開支,曾國藩不得不做了違心之舉!

    這就說明:為了籌軍餉,是多麼的艱難!

    二,為了團結,曾國藩向左宗棠示弱!

    大家都知道,曾國藩和左宗棠同為晚清中興名臣,也各立不朽之功,其實曾國藩對於左宗棠是有大恩的!

    左宗棠想入仕,多次應試是名落孫山!就是四十多歲了仍是一個秀才!

    曾國藩知道左宗棠有才幹,也想幫他,就向當時的湖南巡撫駱秉章推薦了他!左宗棠才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幹!所以說,曾國藩對左宗棠是有知遇之恩的!

    可是,隨著靖巷兵敗,直到金陵攻克,左宗棠一直在上奏參曾國藩!

    得知左宗棠回湖南,曾國藩就想去拜訪修好關係!

    沒有想到左宗棠吩咐下人不讓進!

    最後,曾國藩進去了,還叫左宗棠幫他寫一副字:

    敬勝怠,義勝欲,

    知其雄,守其雌。

    其時,曾國藩的官職比左宗棠大!但是大徹大悟的曾國藩願意放低身價跟左宗棠示弱,修好關係!

    這也是曾國藩不想湘軍內訌,才如此!也說明一個人成就事業不容易!

    三,曾國藩成功路上,飽受很多失敗,但是貴在堅持和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其實,曾國藩人生的成功,是經歷了很多的失敗。甚至是打擊的!

    靖巷失敗,很多人懷疑曾國藩的能力!

    攻下金陵後,面對同僚的參本,兩後嚴厲問責!

    功成名就,強制裁軍的落寞!

    幾個兄弟跟著自己上戰場,客死他鄉……

    面對朝廷的猜忌,曾國藩的彷徨……

    曾國藩果然是曾國藩,一路堅持一直默默地承受,隱非常人所忍!終成大器!

  • 10 # 匹夫之責

    一.我的愚淺之見是,人本來"少不更事",應多養心學習請教,但曾國藩先生

    卻偏要從人的初始童心入手人有早成而少後憂,而且不以人之貴賤區分對待。

    但這實際也是人類史上常有的。

    二.現在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了,逐漸講科學育人,如人的少年時期儘量先有良好的身心培養,打好人的理性功能的基礎培育。(不揣淺陋,不當指正。)

  • 11 # 鬼谷子思想

    人到最後都會活成自己曾經討厭的那類人。在套用一句比較流行的話: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正確的時間遇見,合適的心境相逢,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讀過曾國藩的都知道曾國藩一輩子強調勤與恆,他強調做官要五勤,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他的五勤之道是為官之道,同時也是為人處世之道。 他同時強調恆。舉讀書一例,他推崇“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都是徇外為人”,他甚至要求每天都堅持固定的日程。

    40歲之前的曾國藩(年齡是個大概)成就不突出,用現在的話說屌絲一個,後來屌絲逆襲成功。做到很多自認為很有能力的人做不到的事情以及達到的成就,放在今天來說那也是值得效仿的,一個小時候被看作笨蛋,完全是靠刻苦勤奮走出來的,天分對他來說比較遙遠。

    有人說他是一個劊子手,有人說他是古今第一完人。是的,曾國藩就是一個完人,從他經歷和作為他確實可以成為我們現代人的榜樣。所以有人說他是平庸男人的撫慰劑。他經歷的彷徨,掙扎,憤怒、挫折等等,我們也不都在經歷著嗎?你有抱負、有理想、有闖勁、想打下一片天、可有不甘心、可有放棄。看曾國藩是怎麼熬過來的。

  • 12 # 龍脈文化雲

    與這句話有點關係的還有另外一句:少不讀《西遊》

    為什麼少年時代不適合閱讀《西遊記》呢?

    因為從表面上看,這部古典名著是一部神話小說,講的是打怪升級的故事。又是大鬧天宮又是西天取經,還碰到各種神仙各路妖怪,九九八十一難,好不熱鬧。

    在沒有生活閱歷的年紀,很容易就把它當成故事看了。只注意情節,體會不到其中的深意。

    其實《西遊記》講的不只是取經打妖怪這麼簡單,它的價值不是故事本身,還是寓意我們每個人都像是孫悟空一樣的英雄,年少懵懂時叛逆,所以要做齊天大聖,要改變世界,要把天宮都翻個個兒。等遇到挫折,遭遇事情之後,才開始在“五行山下”反思自己的過往,真正思考人生。

    最終走上升華人生境界的征途。

    面對曾國藩這樣一個聖人,也是一樣的道理。

    很多人都把他和另一個聖人相比——王陽明。後者時超級神童,但是一生遭遇坎坷,九死一生,是從無數個劫難和委屈中爬出來的。

    曾國藩則資質平平,小時候甚至還有些智力低下的傾向,賊背詩那個段子大家都聽過。但是也正因為他沒有不能跟人拼天賦,就只有拼努力了。曾國藩的前半生幾乎毫無波瀾,甚至顯得很平庸,不過是一個京城的小官,該走關係還得上門打點。

    傳說他曾經因為要打點各路神仙,自己好幾年的薪俸都不夠還債。

    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很平凡,甚至還有有些笨的人,用自己超人的毅力和努力,一步步登上了人生的巔峰,成為一代聖賢。

    年輕的時候,很容易被“天才模式”所打動,而且大多數人都渴望這樣的路徑,渴望自己是個天才,一鳴驚人。只有有一定閱歷之後才會發現“平平淡淡才是真”。天才是天生的,天賦是學不來的,我們普通人很難做王陽明,但是曾國藩絕對是可以複製的。

  • 13 # 畫家畢波
    這個標題有點俗套。套用了那句有名的: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

    也許這就是命運的弔詭之處吧。

    正確的時間遇見,合適的心境相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在此之前,我覺得讀《曾國藩》、讀《胡雪巖》的人都是一些成功學的擁躉,是老氣橫秋、世俗功利,善於鑽營人心的俗人,我一個在波詭雲譎的央企中一路升遷的老鄉,他告訴我他讀了7遍胡雪巖,通讀《曾國藩》更加加深了我這個印象。

    所以一貫自詡為文藝的人(這文藝往往是幼稚和無知的代名詞),我是不會給大家安利成功學,安利心靈雞湯諸如《一個人走的路》之類書的,更不屑介紹這種我認為經世致用的俗物、地攤上的網紅, 比如《曾國藩》、《厚黑學》,但也許是真的因為到了平和的中年,剛好有新世相的推薦,就去讀了《曾國藩的正面和側面》。

    讀完後,迫不及待向大家介紹這本年輕時不屑讀的《曾國藩》了。我想很多人會像我一樣誤解了曾國藩。

    讀完後,第一個感受是,“我一直以為……” 其實真的害人不淺,他是一種思想上的懶惰, 這種惰性讓人刻板,一直抱著一種成見而不自知, 沉浸在自己的想象當中,那一刻自己挺像個巨嬰的。

    說實話,和很多偽文青一樣,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一樣,一直覺得曾國藩是一個沒有民族大義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漢奸劊子手,是一個陰謀家,是權謀的代名詞,是不屑於讀的。但讀完這本書之後, 真心發現曾國藩對於現在焦慮浮躁的華人,甚至是年輕90後,都完全配得上一個正面榜樣。

    甚至你會發現其實很多流傳至今的人生哲學智慧,包括我自己,有些竟然也也來自曾國藩。 他可以說是真正的金句大V,篇篇10萬+。

    當然本書作者認為曾國藩之於我們最大的意義是, 曾國藩是庸人的楷模,一個資質平庸的人,他以自己的實踐證明,一個普通人可以透過"笨拙的努力",在意志力的推動下可以達到什麼樣的高度。

    曾國藩這個曾經的憤青,40歲以前的LOSER,後來成就內聖外王偉業的人究竟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

    所謂:“ 結硬寨,打呆仗”是湘軍的基本戰術,曾國藩是一個“守拙”的人,從不相信取巧的事物,湘軍開到新地,無論寒雨,立即挖壕溝,一道加一道。直到讓這個城市水洩不通,等到城內彈盡糧絕,然後輕鬆克之。

    他的這種笨拙,也體現在他的領導力上,對,他喜歡用 笨人,做笨事。在處理湘軍內部關係的時候,也是兩個字---“拙誠”,在不少人心中,包括我自己,曾國藩往往是權謀的代名詞,但其實是個誤區,他的名言“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正是他領導力的源泉。

    這句話,曾經給了我無限的勇氣。因為我覺得自己也是個笨蛋,是一個想透過勤奮改變命運的笨蛋。曾國藩是所有勤奮的笨蛋的撫慰。

    曾國藩一輩子強調勤與恆,他強調做官要五勤,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他的五勤之道是為官之道,同時也是為人處世之道。 他同時強調恆。舉讀書一例,他推崇“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都是徇外為人”,他甚至要求每天都堅持固定的日程。這點像大作家村上春樹的每天跑步十公里,也像KEEP健身的"自律給我自由”,也和一萬小時理論異曲同工。

    里爾克說過:挺住意味著一切, 尼采說過:凡事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強大,曾國藩說:打落牙齒和血吞。

    一直被包裝成成功學鼻祖,其實他的人的人生經歷十分坎坷,他一生被五次羞辱,他經常打敗仗,在長沙,他打落牙齒和血吞,甚至自殺過好幾次,直到40歲才迎來轉機。

    他的人生足矣演繹人生是一場長跑這一哲理。我想哪裡有苦熬,哪裡就有曾國藩的迷弟、迷妹。不管你是考研的畢業生,還是苦逼的創業者,甚至我們這種人到中年的LOSER.他的經歷,讓我們緩解下焦慮,讓苦熬的人看到光亮。

    以上這些,笨拙、真誠、耐心、恆心、勤勞、自律,不足以成就這個內聖外王的曾國藩。早年的曾國藩是一個典型的憤青,是一個眼裡揉不得沙子的人 ,是一個懷著強烈道德優越感的人,是一個認為罪人皆醉我獨醒的人,是一個如果那時候有朋友圈,我估計是一個朋友圈裡沒人給他點讚的人,直到他因為父親去世家居兩年大悔大悟 。

    他讀了<莊子>,他認識到這片土地上真正的強者,是表面上看起來柔弱退讓的人,他認為表面的和光同塵,柔弱退讓才能順利透過一個個困難的隘口。

    於是他在復出之後,他與世界和解 。他變成了一個可以理解世界規則的人,可以理解人性弱點的人,他放下身段與高傲,他務真求實,從道德制高點走下來,腳踏實地,不激不隨 。

    在這種和光同塵中,他做到莫忘初心。這個時候我的腦海裡冒出的確實羅曼羅蘭的那一句:“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

    是的,曾國藩就是一個英雄,這也怪不得大家都覺得曾國藩牛逼了,他確實可以成為我們現代人的榜樣。所以有人說他是平庸男人的撫慰劑。他經歷的彷徨,掙扎,憤怒、挫折等等,我們也都在經歷著。

    除了以上這些啟示,本書還透過曾國藩的家書、筆記詳細還原了曾國藩的一些其他細節,也算是立體地介紹了曾國藩的正面和側面吧。這不是一個謎一樣的老頭呢。

    希望你也能拿起這本書, 其實,曾國藩是無法安利的。

  • 14 # 午夜夢醒18

    少年時靠課本的有限歷史知識、只知道曾國藩是漢奸、滿清的走狗、鎮壓太平軍的劊子手。特別是南京屠城,對孕婦剖腹取嬰兒的殘忍手段,是他指揮的湘軍所作的最令人不齒的行為。成年後,方知曾國藩是一代名儒。

  • 15 # 檸梔0472

    少年不讀曾國藩,讀懂已不再少年,何解?

    這個問題非常好!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曾國藩大致經歷!

    從曾國藩的從政經歷來看,用“大器晚成”來概括最恰當了!儘管官至大學士,出任過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太子少保!但是都來之不易!也就是說,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了才能夠領悟曾國藩的成功之道,才能夠體會成功的艱難艱辛!年少時,只看到曾國藩風光的一面,何曾著重細讀曾國藩的失敗,失望,失助的經歷?!

    只有經歷了世事,洞察了世事,在讀了曾國藩後才知道:一個人的成功確實千辛萬苦!

    一,為了籌軍餉,曾國藩把貪官奏請銘刻於鄉賢祠堂!

    在衡州團練時,曾國藩招了不少兵!

    兵多了,要吃要住要軍餉!可是朝庭沒有軍餉撥下來!

    問上司?自己想辦法!

    向當地富賈鄉紳號加捐餉,幾乎沒有動靜!

    那麼多兵要開銷,曾國藩急得紅眼了!

    後來彭玉麟說有個戶部候補外郎,願意捐十萬兩銀子,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把他的祖父要銘刻於鄉賢祠堂!

    曾國藩通過了調查,這個人的祖父曾做過湖北巡撫,是一個大貪官!

    經過一番權衡,為了手下這些兵能夠繼續練下去,為了日常開支,曾國藩不得不做了違心之舉!

    這就說明:為了籌軍餉,是多麼的艱難!

    二,為了團結,曾國藩向左宗棠示弱!

    大家都知道,曾國藩和左宗棠同為晚清中興名臣,也各立不朽之功,其實曾國藩對於左宗棠是有大恩的!

    左宗棠想入仕,多次應試是名落孫山!就是四十多歲了仍是一個秀才!

    曾國藩知道左宗棠有才幹,也想幫他,就向當時的湖南巡撫駱秉章推薦了他!左宗棠才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幹!所以說,曾國藩對左宗棠是有知遇之恩的!

    可是,隨著靖巷兵敗,直到金陵攻克,左宗棠一直在上奏參曾國藩!

    得知左宗棠回湖南,曾國藩就想去拜訪修好關係!

    沒有想到左宗棠吩咐下人不讓進!

    最後,曾國藩進去了,還叫左宗棠幫他寫一副字:

    敬勝怠,義勝欲,

    知其雄,守其雌。

    其時,曾國藩的官職比左宗棠大!但是大徹大悟的曾國藩願意放低身價跟左宗棠示弱,修好關係!

    這也是曾國藩不想湘軍內訌,才如此!也說明一個人成就事業不容易!

    三,曾國藩成功路上,飽受很多失敗,但是貴在堅持和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其實,曾國藩人生的成功,是經歷了很多的失敗。甚至是打擊的!

    靖巷失敗,很多人懷疑曾國藩的能力!

    攻下金陵後,面對同僚的參本,兩後嚴厲問責!

    功成名就,強制裁軍的落寞!

    幾個兄弟跟著自己上戰場,客死他鄉……

    面對朝廷的猜忌,曾國藩的彷徨……

    曾國藩果然是曾國藩,一路堅持一直默默地承受,隱非常人所忍!終成大器!

    由此可見:讀懂了曾國藩,才知道人生的閱歷多麼的可貴!才知道一個人的成功是要堅持不懈!才知道一個人的成功多麼的不容易!

  • 16 # 和光同塵WZX

    閱世明人,人生至理!

    人活著,終生應該讀兩本書。

    一本是無字之書,閱人,閱世,閱萬物;

    另一本書,便是幾千年積澱下來的文化經典,比如《論語》《道德經》《詩經》《史記》等等,那一本都值得你用生命去品味去頓悟!

    那麼,閱人,尤其是歷史上那些活得智慧,慎終如始,德才兼備,並最終成就大業,人中君子之人。

    比如曾國藩,歷史諡號“文正”,中國歷史上能諡號“文”字的上下五千年,也不說十幾個人,可見,其歷史評價之高!

    這樣的人生閱歷和處事經驗,如同一部傳世的經典名著,唯有有一定精神層次和豐富生活閱歷之人方可以讀懂領悟!

    一部經典好書,包括閱人閱世的無字之書,也有“女為知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之規律!

    緣分和機遇是否到位?也是重要條件,不是誰什麼時候都可以讀懂的!

    這就是“少年不讀曾國藩,讀懂已不再少年”的主要內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絕境之後一定可以逢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