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廚輝哥
-
2 # 小葉子F
地鍋雞是一道傳統名菜,地鍋菜起源於蘇北和魯南交界處的微山湖地區(徐州地區)。以前,在微山湖上作息的漁民,因船上條件所限,往往取一小泥爐,爐上坐一口鐵鍋,下面支幾塊乾柴生火,然後按家常的做法煮上一鍋菜,鍋邊還要貼滿面餅,於是便產生了這種飯菜合一的烹調方法。地鍋菜的湯汁較少,口味鮮醇,餅借菜味,菜借餅香,具有軟滑與幹香並存的特點。如今,有廚師將傳統地鍋菜的製法加以改良,從而推出了地鍋雞、地鍋魚、地鍋牛肉、地鍋三鮮、地鍋豆腐、地鍋龍蝦等地鍋佳餚。
我做的這個算不上正宗的地鍋雞,因為是用煤氣做出來的,雖然是這樣但是味道真的很棒,湯汁濃稠,餅子彈牙勁道,解解饞還是不錯噠。
食材明細
土雞、土豆、豆芽、香菜、蔥、乾紅椒、花椒、孤僻、香葉、蒜苗、大蒜、菜花、鹽、老抽、白糖、雞精。
1、土雞讓人剁好,飛水後洗淨
2、準備好乾料
3、配菜
4、起油鍋,下乾料爆香
5、加入雞塊翻炒至金黃色
6、加入老抽
7、加開水,一次就要加夠水,沒過雞塊,蓋鍋蓋燉20分鐘左右
8、加入洗淨的蔬菜燉一會
9、和好的麵糰,需要在準備材料的時候就把麵糰和好醒發著。
10、等蔬菜都稍微斷生的時候加入鹽和白糖翻炒均勻,然後用手揪適量麵糰按扁貼在鍋的周圍,直到全部麵糰都弄完,然後蓋上鍋蓋一直中火燉就行了
11、直到麵餅蔬菜都熟了,加入雞精,香菜和蒜苗
12、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13、出鍋
-
3 # 白雲私廚
導讀:地鍋雞的詳細做法,一鍋的好味道,讓你在家就能做
每年在我家裡過暑假的時候都特別熱,不開空調根本就坐不到屋裡。但是如果每天開空調的話,又特別費電,因為白天的時候家裡只有我一個人。所以放假的時候我就和媽媽商量說,我想到姥姥家裡去過暑假。姥姥家在山區,那裡住的人家不太多,但是樹木特別的多,遮住了太陽,所以就算不開空調,也會有一陣陣的涼風撲面而來。而且環境還特別的好,風景如畫,非常適合夏天去避暑。好不容易等到了暑假,我回到家中準備好,就踏上了去姥姥家的路程。
姥姥看見我之後,直說我現在怎麼這麼瘦了,一定要做些好吃的給我補一補。我聽了可是特別高興的,因為姥姥做的飯非常好吃,在周圍的人家裡都非常出名。以前每一年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嚐到姥姥的手藝,這一次在姥姥家住這麼久,我想我一定會吃過癮的。姥姥每天都會為我準備各式各樣的菜餚,所以我每天吃飯的時候都忍不住把舌頭給吞掉,實在是太好吃了。不過要說起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那肯定非地鍋雞莫屬了。我特別喜歡這道美食,所以還專門向姥姥問了做法,等以後回家的時候還可以自己給自己做一下。
這樣不在姥姥家的時候,我也可以品嚐這道菜餚了。做地鍋雞的時候,第一步要先準備一些麵粉,然後往麵粉中加入一點鹽,再倒入適量的水。倒水的時候要一點一點的加,把麵粉揉成一個麵糰,這裡並不需要揉的太光滑,只要麵糰裡面沒有小麵粉就可以了,然後蓋上一層保鮮膜醒一會。第二步,準備一隻雞,把雞洗乾淨以後,把脖子和屁股等都去掉,然後用刀剁成稍微大一點的塊狀。還要用水把雞肉都洗一遍,去除裡面的血水,然後把水瀝乾淨。第三步,把姜切成薑片,蔥切成蔥段。
把蒜剝去皮,然後整塊放在碗裡備用。鍋裡可以放洋蔥,也可以不放。第四步,往鍋裡倒入油,等油熱了以後,把整塊蒜都放進去炒出香味,然後再撈出。做這道菜的時候最好用鐵鍋,鐵鍋做出來的味道更好。第五步,加入桂皮、香葉、八角和姜、蔥等繼續炒。第六步,把雞塊放進去炒,再加入料酒,生抽,老抽和蠔油。倒入一些水,把食材淹沒就可以了,然後蓋上鍋蓋,用大火煮開,再關成小火燜幾十分鐘。
第七步,把剛剛做好的麵糰拿過來切成小段,然後每一份都切成一個小圓球。第八步,把小圓球放入一個碗中,倒清水讓它們吸收水分,這樣會更加柔軟。往雞肉裡再加上一些鹽調味。第九步,把水裡的小麵糰拿出來,然後擀成一個圓形。在鍋邊一個一個按順序貼上,使麵糰一半在湯汁中一半在上面就可以了。把青椒加進去,之前撈出來的蒜也要加進去。
這個時候喜歡辣椒的也可以加一些辣椒,味道會更加好。這道菜吃的時候是不用盛出來了,直接放在鍋裡吃就可以了。地鍋雞做好的時候,雞肉已經燉的的特別軟爛了。浸泡在湯汁裡的麵餅吸收了湯汁,已經是軟的了,上面的那一半卻是十分脆的,嚐起來味道相當好。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這道菜,如果喜歡的話,可以自己在家裡準備著做一下,做上一鍋熱乎乎的菜,一家人圍在桌邊一起吃,是不是聽起來就特別爽?
-
4 # 小豆芽媽媽
主料
雞肉:1000g左右
輔料 :油適量,鹽適量、醬油2湯匙、生薑、大蒜八角、桂皮、香葉桂皮、紅幹椒、青辣椒適量
小米麵100g
黃豆麵50g
玉米麵200g
步驟
1、散養雞宰殺洗淨後剁成大塊。
2、把玉米麵、小米麵,黃豆麵,按照2:1:0.5的比例倒入乾淨容器裡,用開水燙麵,晾涼後和成麵糰備用。
3、鍋裡倒入植物油(油可適當多倒一些),油熱後放入薑片,紅幹椒段爆香。倒進雞肉塊,翻炒至變色。調入兩湯匙醬油,大火翻炒均勻。
4、把和好的麵糰成小麵餅趁熱貼在鍋邊。
5、鍋裡放入八角、桂皮、香葉,倒入沒過雞肉的清水,水最好淹過1/2麵餅,這樣貼餅可以吸收湯汁。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細火慢燉。
6、細火燉制40分鐘等鍋裡的湯汁濃稠後,用鏟子起出麵餅。倒入切好的青紅椒段,大火翻炒。
7、調入適當精鹽,大火翻炒收汁出鍋
小鐵士
1、水最好淹過1/2麵餅,這樣貼餅可以吸收湯汁。
2、麵餅可以用白麵或雜糧面。
-
5 # 小夢食光
地鍋雞這樣做最好吃
主料:三黃雞一隻
輔料:茄子半根、紅薯粉絲一小把、麵粉一斤、蔥薑蒜少許、花椒十粒、八角兩個、幹辣椒適量、生抽三克、醬油三兩滴、蠔油五克、料酒十五克、豆瓣醬五克、鹽一克
步驟一:首先麵粉加水活成光滑的麵糰(多活幾次,這樣做出來的地鍋餅才有韌性),蓋上保鮮膜再放一旁醒發(醒發的目地是為了讓餅更有口感)
步驟二:雞肉涼水下鍋加料酒焯出血沫(焯水時間一定要長,感覺太腥就加鹽和白醋,這樣可以起到很好的去腥作用),撈出用冷水沖洗表面髒物
步驟三:起鍋燒油,將底料下鍋爆香(一定要炒出底料中的香味,這樣融入到雞肉中會更有味道)
步驟四:待鼻子聞到香味,放入豆瓣醬、生抽,醬油,蠔油,用中火炒出紅油色(豆瓣醬是這道菜的靈魂調料),然後放入焯過水的雞塊煸炒幾下
步驟五:加入清水(水要漫過雞塊才行),開始調口放入鹽、雞精味精等調料,接著把茄子去皮手撕成長條型(這個沒有一定的形狀,放入茄子可以增加菜品的量,同時茄子也能提鮮)
步驟六:最後把雞肉連同湯汁都倒在地鍋裡,接著用小火慢燉十五分鐘(這時候雞肉已經爛了),再把提前活好的麵糰揪成小麵糰,按成片狀貼在地鍋雞上面,繼續燉一分鐘(這時候地鍋雞湯汁已經變得濃稠了),即可出鍋食用了
將小麵糰提前放入水中浸泡,這樣後期做成片狀就不會粘手,同時後期更容易操作。而對於如何做片狀,其實並不難,首先把麵糰放在手掌的前方中指部位,另一隻手壓住麵糰向掌心掌後方向拉伸,反覆幾次,將麵糰壓成長條橢圓形,達到厚薄均勻,很薄但完整不爛的效果
-
6 # 延邊祥子
首先我們準備一隻雞,蒜了瓣,姜1塊,蔥1段,小紅辣椒4個,麵粉2碗,油1大勺,甜麵醬1大勺,鹽1小勺
蒜和姜去皮洗乾淨切片,蔥,小紅辣椒洗乾淨切段,青紅椒洗乾淨切塊,雞洗乾淨切塊入沸水鍋焯水,撇去浮沫,撈出控幹水份,
鍋中倒入1大勺油,加蔥姜,小紅辣椒,八角,甜麵醬,翻炒至出香味,放入焯好的雞塊,大火翻炒,加清水沒過雞塊,大火煮開後,再轉小火慢燉,
面盒中倒入麵粉,加清水,搓勻成光滑的麵糰,分大小均勻的面劑子,面劑子用手壓扁,捏成薄厚均勻的麵餅,將麵餅貼在鍋的四周,一半浸在雞湯內,燉制湯汁濃稠,關火出鍋,地鍋雞配萊中的雞肉蛋白質的質量高,脂肪含量低,適合減肥瘦身者食用,雞肉對於營養不良,疲勞無力,脾胃溼弱等症狀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是用來補溼強身,增強自身免疫力的很好食物,現在可以開吃了
-
7 # 鄉里老郭
地鍋雞怎麼做好吃?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地鍋雞要想好吃,首先要選純正的老公雞。這種散養的老公雞肉質比較緊實,吃起來特別有口感也比較香。
準備老公雞一隻。大蔥一根。姜一塊兒,花椒十例,八角五顆。甜麵醬兩勺。老抽兩勺。醋兩勺。鹽適量。水適量。
1.地鍋雞要用地柴火炒。新鮮機不需要過水。鍋內放適量的油稍微多一點。油熱後下蔥姜爆香。然後把切好的雞塊放進去。
2.雞塊入鍋不要直接翻動。把雞塊煸幹。聽到骨頭啪啪響。潑醋。這樣把骨頭的香味激發出來。加入醬油,甜麵醬。
3.翻炒均勻後,加水開燉。待水分完全收幹以後。放入辣椒。蒜瓣。
4.加入鹽。放入少許料酒。出鍋前撒上香菜。
好,估計加上地鍋燉,無論怎麼做味道都很好。主要在於雞的品質,和地鍋炒出的香味兒
-
8 # 狼的萌寵樂園
地鍋雞,是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等地的漢族名菜。
作為安徽人,這道菜自然算是我們的地方特色菜了,進飯店算是必點菜。
地鍋雞怎麼做好吃呢?
首先,選主材,散養土雞是關鍵,散養土雞肉色暗紅,肉質緊緻,骨頭堅硬不易剁碎,這是飼料餵養的肉雞不可比的。
第二,貼餅是靈魂,相信很多吃過地鍋雞的人都對鍋邊貼的餅念念不忘,因為它才是吸收了整個地鍋雞的精華。這裡要注意的是,面活好,不要發酵,面的乾溼度適當,不粘手即可。為了更好的入味,貼餅的時候,可以將一半放入湯汁中。
第三,就是地鍋雞的烹飪了,有條件柴火鐵鍋最好。先將蔥薑蒜花椒入鍋炒出香味,然後加雞塊,依次放入料酒、醬油、糖、鹽等佐料調味,雞塊翻炒至金黃,加鮮湯土豆,待鮮湯煮沸後,在鍋一圈貼上餅,中火燉半個小時,即可出鍋享用。
這樣做出來的地鍋雞非常好吃,夾上一塊雞肉放入口中,細細咀嚼,肉爛古酥,香味沁人心脾,回味無窮。
-
9 # 小石頭家
1、和好的面。不用發酵,面的乾溼度要合適,以不沾手為宜;
2、和好的面分成若干個小面劑,大小以荔枝般大小就可以;
3、用手把面劑壓薄,大小厚薄適度;
4、辣椒、蔥、姜、蒜入鍋炒出香味;
5、加雞塊,依次入料酒、醬油、糖、鹽等調味;
6、稍炒出香味後加鮮湯、土豆,待鮮湯煮沸後在鍋的四周依次把薄餅貼上;
7、中火頂多燉10分鐘,餅熟了
-
10 # 馬大帥美食
地鍋雞這樣做,比飯店做的好吃,不信來嚐嚐!
懶人菜之地鍋雞。為什麼說這是個懶人菜呢,因為這道地鍋雞裡面會貼上面餅,直接吃一鍋就好了,也沒有什麼主食。
地鍋雞
備料:半隻雞,麵粉150克,栗子肉200克,老抽一小勺,生抽3大勺,蠔油一大勺,紅油一大勺,八角2個,蒜半頭,糖一大勺,紅椒2個,青椒2個,桂皮一片,蔥白一截,幹辣椒5個,米酒4大勺,香葉2片,姜一小塊,鹽。
第一步,這地鍋雞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貼上面餅。所以我們先來做好麵餅。中筋麵粉加上一點鹽,然後慢慢加水,邊加邊攪拌,水的量大概是麵粉的一半,結合揉成一個麵糰。這個麵糰不需要揉的特別光滑,只要感覺到沒有疙瘩就行。然後包上保鮮膜餳一會。
第二步,處理雞肉。雞肉剪碎,切碎成小塊。然後把蔥白段,去皮蒜頭,薑片都準備好。接著鍋裡下油,有量比平時炒菜要多一點。之後下入正粒的蒜頭,在油鍋裡小火包爆炒,炒到蒜頭表面微微發皺,變成金黃色,然後撈出來備用。
第三步,把蔥段,薑片,八角,桂皮,香葉,幹辣椒一起下鍋,把這些佐料都炒出香味來。把之前剪好的雞塊放進鍋裡翻炒,同時加一點糖塊上色。一直炒到雞表面微微發黃,能夠聞到香味後,加入栗子。然後放入米酒,生抽,老抽,蠔油。加入開水直到沒過食材。蓋上鍋蓋,用小火燉制20到30分鐘。
第四步,在雞肉燉制的過程中,做麵餅。這時候麵糰已經餳的差不多了。把麵糰切成12等份。然後把小面塊都搓成圓圓的小球。這時候準備一大碗清水,把小面球都扔進清水裡。讓面球在水裡吸夠水分,後面貼出來的餅子會更加軟乎。
第五步,在雞肉裡面加一點鹽,調成適合自己的口味。然後再加開水直到沒過所有食材。這時候拿出在水裡面泡過的面球,把它們一個一個地按扁,再扯成一個橢圓形的麵餅,貼在鍋邊。讓麵餅一半在湯上,一半在湯裡。就這樣把所有的餅圍著鍋貼一圈。蓋回鍋蓋,用小火燉制差不多15分鐘。這樣我們貼在鍋裡的麵餅一半是鍋烙熟的,一半是在雞湯裡面燉熟的。
第六步,十五分鐘後,放進之前炸過的蒜頭,翻金均勻,讓蒜頭的香味都浸到湯裡面,然後青紅椒切碎下鍋。這個時候就可以關火了。撒上蒜苗碎,在鍋上淋兩勺紅油。這道菜就做好。
這道菜是不用盛出來的,直接放在鍋裡端著吃。軟爛的雞肉,濃稠的湯,再加上軟乎乎的麵餅,這樣的搭配絕對比市面上的地鍋雞好吃得多。強雷建議大家在家裡試一試。
-
11 # 美食大轟趴
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葷菜就是雞鴨魚肉,它們幾乎包含了蒸炒烹炸的所有烹飪方式,做出來可以說是各有不同,有辣的、不辣的、鹹鮮等口味,幾乎適合所有人的口感。特別是其中的雞肉,那真的是非常美味,無論是是燉湯還是紅燒,那都是首屈一指的最佳配料。尤其是其中一道地鍋雞,那做出來不僅顏色好看,而且整體看相更是十足,讓人忍不住都直咽口水。那麼這時候肯定有人好奇了,既然地鍋雞這麼美味,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其實要說地鍋雞哪裡最為出名,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徐州地鍋雞,做出來不僅美味,而且是非常簡單,它的做法和紅燒有些類似,只要在前期調口的時候,我們口味不要太重,稍微淡些(後期待湯汁慢慢變少口味就會增重了),那麼基本上就很難失敗了。下面話不多說,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這道地鍋雞的具體步驟和細節,我會用最簡單、易懂的話語表達出來,讓大家都能看得懂、看得明白,各位小夥伴隨我一同看下去吧。備料主料:土公雞一隻輔料:桂皮十克、香葉三片、幹辣椒十個、青椒一個、鹽兩克、醬油兩克、生薑蔥適量、八角兩個、蠔油十克、生抽八克、雞精味精各兩克地鍋雞之步驟步驟一、首先土公雞清洗乾淨(這一步選材很重要,土公雞的韌性和口感都非常的好),剁成均勻大小的塊狀(雞塊要比平時的紅燒雞塊大一些)步驟二、開爐點火,鍋裡倒入菜籽油(油可適當多倒一些,這樣燒出來的雞肉會更香),油熱後放入薑片,紅幹椒段煸炒,待鼻子聞到蔥姜的香味,再倒入雞肉塊煸炒(這一步不要焯水,直接煸炒的雞塊更有香味)步驟三、見雞肉在鍋裡噼裡啪啦響的時候,再放入醬油,大火翻炒均勻,鍋裡放入八角、桂皮、香葉,倒入沒過雞肉的清水(水稍微多些,這樣後期燒出來的餅會更有味),開始調口依次放入雞精味精、蠔油、生抽等調料步驟四、然後大火煮開後改小火慢燉(這一步火候不要大,土雞燉的時間要長一些),鮮青紅椒洗淨後切段,細火燉制半個小時,再把提前和好的麵糰分成小劑子,貼在鍋一圈步驟五、最後再倒入切好的青紅椒段,小火繼續燉十分鐘,改用大火收緊湯汁,讓湯汁變得微微黏稠即可出鍋裝盤啦,要是家裡有香菜的話,來點香菜點綴一下就更完美了地鍋雞之總結透過上面步驟,我相信許多人對於地鍋雞的做法,已經有了更深的認知。其實這道地鍋雞的特色就是它的地鍋餅,做出來夾雜著湯汁入口,可以說是非常的有味。而對於地鍋餅的做法也是非常簡單,只要和一個光滑的麵糰,並且和的稍微硬一些,然後醒十分鐘,再揉捏一次,分成剁個小劑子,擀成薄片貼在地鍋一圈就可以了
-
12 # 口乞囗曷
主料:三黃雞一隻
輔料:茄子半根、紅薯粉絲一小把、麵粉一斤、蔥薑蒜少許、花椒十粒、八角兩個、幹辣椒適量、生抽三克、醬油三兩滴、蠔油五克、料酒十五克、豆瓣醬五克、鹽一克
地鍋雞之步驟
步驟一:首先麵粉加水活成光滑的麵糰(多活幾次,這樣做出來的地鍋餅才有韌性),蓋上保鮮膜再放一旁醒發(醒發的目地是為了讓餅更有口感)
步驟二:雞肉涼水下鍋加料酒焯出血沫(焯水時間一定要長,感覺太腥就加鹽和白醋,這樣可以起到很好的去腥作用),撈出用冷水沖洗表面髒物
步驟三:起鍋燒油,將底料下鍋爆香(一定要炒出底料中的香味,這樣融入到雞肉中會更有味道)
步驟四:待鼻子聞到香味,放入豆瓣醬、生抽,醬油,蠔油,用中火炒出紅油色(豆瓣醬是這道菜的靈魂調料),然後放入焯過水的雞塊煸炒幾下
步驟五:加入清水(水要漫過雞塊才行),開始調口放入鹽、雞精味精等調料,接著把茄子去皮手撕成長條型(這個沒有一定的形狀,放入茄子可以增加菜品的量,同時茄子也能提鮮)
步驟六:最後把雞肉連同湯汁都倒在地鍋裡,接著用小火慢燉十五分鐘(這時候雞肉已經爛了),再把提前活好的麵糰揪成小麵糰,按成片狀貼在地鍋雞上面,繼續燉一分鐘(這時候地鍋雞湯汁已經變得濃稠了),即可出鍋食用了
-
13 # 時小燃
地鍋雞起源:地鍋雞主要流行山東省南部交界處的徐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棗莊市和濟寧市等地區,也是安徽阜陽比較流行的一道菜餚。作為安徽北方一道名菜,很多北方地區也喜歡做這道菜,我們看看怎麼做的吧?
一.材料:
蒜3瓣、姜1塊、蔥1段、小紅辣椒3個、青椒1個、紅椒1個、雞1只、八角1個、麵粉2碗。
二.調料:
油1大勺、甜麵醬1大勺、鹽1小勺
三.製作方法
1、蒜和姜去皮、洗淨,切片;蔥、小紅辣椒洗淨,切段。
2、青紅椒洗淨,切塊;雞洗淨,切塊,入沸水鍋焯燙,撇去浮沫,撈出溶幹。
3、鍋中倒入1大勺油,加蔥、姜、小紅辣椒、八角、甜麵醬,翻炒至出香。
4、放入焯好的雞塊,大火翻炒,加清水至沒過雞塊,大火煮開後,再轉小火慢燉。
5、面盆中倒入麵粉,加清水,搓勻成光滑的麵糰,分成大小均勻的面劑子。
6、面劑子用手壓扁,捏成厚薄均勻的麵餅。
7、將麵餅貼在鍋的四周,一半浸在雞湯內,至湯汁濃稠,用鍋鏟起出。
8、鍋中放入蒜片、青紅椒,翻炒均勻。
9、加鹽調味,大火收汁
這樣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北方風味的地鍋雞您還喜歡嗎?
-
14 # 愛笑的小美呀
地鍋雞這樣做好吃。
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葷菜就是雞鴨魚肉,它們幾乎包含了蒸炒烹炸的所有烹飪方式,做出來可以說是各有不同,有辣的、不辣的、鹹鮮等口味,幾乎適合所有人的口感。特別是其中的雞肉,那真的是非常美味,無論是是燉湯還是紅燒,那都是首屈一指的最佳配料。尤其是其中一道地鍋雞,那做出來不僅顏色好看,而且整體看相更是十足,讓人忍不住都直咽口水。
那麼這時候肯定有人好奇了,既然地鍋雞這麼美味,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其實要說地鍋雞哪裡最為出名,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徐州地鍋雞,做出來不僅美味,而且是非常簡單,它的做法和紅燒有些類似,只要在前期調口的時候,我們口味不要太重,稍微淡些(後期待湯汁慢慢變少口味就會增重了),那麼基本上就很難失敗了。
下面話不多說,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這道地鍋雞的具體步驟和細節,我會用最簡單、易懂的話語表達出來,讓大家都能看得懂、看得明白,各位小夥伴隨我一同看下去吧。
備料
主料:土公雞一隻
輔料:桂皮十克、香葉三片、幹辣椒十個、青椒一個、鹽兩克、醬油兩克、生薑蔥適量、八角兩個、蠔油十克、生抽八克、雞精味精各兩克
地鍋雞之步驟
步驟一、首先土公雞清洗乾淨(這一步選材很重要,土公雞的韌性和口感都非常的好),剁成均勻大小的塊狀(雞塊要比平時的紅燒雞塊大一些)
步驟二、開爐點火,鍋裡倒入菜籽油(油可適當多倒一些,這樣燒出來的雞肉會更香),油熱後放入薑片,紅幹椒段煸炒,待鼻子聞到蔥姜的香味,再倒入雞肉塊煸炒(這一步不要焯水,直接煸炒的雞塊更有香味)
步驟三、見雞肉在鍋裡噼裡啪啦響的時候,再放入醬油,大火翻炒均勻,鍋裡放入八角、桂皮、香葉,倒入沒過雞肉的清水(水稍微多些,這樣後期燒出來的餅會更有味),開始調口依次放入雞精味精、蠔油、生抽等調料
步驟四、然後大火煮開後改小火慢燉(這一步火候不要大,土雞燉的時間要長一些),鮮青紅椒洗淨後切段,細火燉制半個小時,再把提前和好的麵糰分成小劑子,貼在鍋一圈
步驟五、最後再倒入切好的青紅椒段,小火繼續燉十分鐘,改用大火收緊湯汁,讓湯汁變得微微黏稠即可出鍋裝盤啦,要是家裡有香菜的話,來點香菜點綴一下就更完美了
地鍋雞之總結
透過上面步驟,我相信許多人對於地鍋雞的做法,已經有了更深的認知。其實這道地鍋雞的特色就是它的地鍋餅,做出來夾雜著湯汁入口,可以說是非常的有味。而對於地鍋餅的做法也是非常簡單,只要和一個光滑的麵糰,並且和的稍微硬一些,然後醒十分鐘,再揉捏一次,分成剁個小劑子,擀成薄片貼在地鍋一圈就可以了
-
15 # 老子不曉得
地鍋雞做法很多種,我先介紹個人覺得好吃的其中幾種,介紹給大家。
地鍋雞是淮海地區的漢族名菜,地鍋菜起源於蘇北和魯南交界處的山湖地區,以前在山湖上作息的漁民,因船上條件所限,往往做一小泥爐,爐上坐一口鐵鍋,下面支幹柴生火,然後按家常的做法煮上一鍋,鍋邊還要貼滿面餅,於是便有了這種飯菜合一的方法。
製作方法
地鍋雞
原料:
雞1只、蔥、姜、蒜、醬油、料酒、糖、鹽、高湯、幹辣椒、土豆、生面。
做法:
1、面,不用發酵,面的乾溼度要合適,
2、面分成若干個小麵糰,大小以砂糖橘般大小就可以;
3、用手把面劑壓薄,大小厚薄適度;
4、辣椒、蔥、姜、蒜入鍋炒香;
5、加雞塊,依次入料酒、醬油、糖、鹽等調味;
6、炒出香味後加高湯、土豆,待高湯煮沸後在鍋的四周依次把薄餅貼上;
7、中火頂多燉12分鐘左右,餅就熟了。
地鍋雞
原料:
柴雞500克 麵粉200克 玉米粉100克 雞蛋4個 薑片10克 蒜20克 青紅椒各1個, 八角、花椒、香葉、精鹽、料酒、老抽、美極鮮醬油、鮮辣味粉、雞精、味精、高湯各適量 精煉油250克。
做法:
1、雞洗淨斬成塊,沸水備用。
2、 麵粉、玉米粉,打入雞蛋,加少許鹽、味精,摻入適量清水揉成軟硬適中的麵糰,把麵糰下成20克重,揉成團,用清水浸泡,製成薄餅,貼在鍋邊上,用小火慢慢烘烤。
3、 另用鍋放油燒熱,爆薑片、蒜、八角、花椒,倒入雞塊,烹入料酒,煸炒至水分干時,加入高湯,加蓋燜至湯汁濃稠、雞塊熟時,下入青紅椒,調入精鹽、味精、雞精、美極鮮醬油,再下少許老抽調色並起鍋盛入麵餅鍋中,配酒精爐上桌即可。
地鍋雞
舊農村用的鍋多用磚頭砌起外糊泥巴,在地上放柴燒飯,所以更名地鍋,地鍋雞的特色在於燒時用木炭,鐵鍋土菜風味,鍋上貼一圈面鍋餅,起鍋時雞香餅脆。
原料:
雞、茄子、麵粉、調料
作法方法:
茄子切塊並用鹽稍醃製擠水,把雞剁小塊後打雞蛋並加少許麵粉攪拌均勻,直到雞塊都被面粉裹住,鍋裡油燒熱後炸點蔥姜和花椒、辣椒,然後把雞塊到鍋裡煸炒,直到炒成金黃色,這時把茄子加入,加適量的鹽、醬油和水,然後麵粉加水和好,和麵一定要注意不要硬,若是喜歡吃軟一點的餅就不要反覆揉,喜歡緊拽一點的就多揉幾下,等鍋裡開了,就可以揉成小塊拍成餅貼在菜周圍,先大火燒一會,在小火燜一會,就可以了。
注意事項:
1、做餅的面揉得不要太硬,以免影響口感。
2、燉雞時不要放醋,否則雞不易燉爛。
這麼做的雞很嫩,又保住了雞特有的香味。
-
16 # 貴陽美食達人
1.雞洗淨,切塊,用料酒醃製十分鐘。
2.土豆兩個洗淨,去皮。
3.切塊備用。
4.蔥薑蒜紅椒切細備用。
5.鍋燒熱倒油,爆香蔥薑蒜紅椒
6.加入雞肉翻炒。
7.雞肉翻炒3分鐘左右倒醬油繼續翻炒。
8.稍炒出香味後加鮮湯、土豆,2勺鹽 蓋上鍋蓋大火燒滾,同時備麵糰。
9.將麵粉和成麵糰。不用發酵,面的乾溼度要合適,以不沾手為宜
10.做成長條麵餅。用手把面劑壓薄,大小厚薄適度
11.
待鮮湯煮沸後在鍋的四周依次把薄餅貼在鍋邊,部分沒入水裡
12.繼續新增,整圈為
中火慢燉。大概20分鐘餅熟了,加上五香粉就可以出鍋啦
這張成品只因偶做的餅太大,所以影響美觀但不影響美味,正宗的餅應如巴掌小點,再薄一半,熟後有點透明,那觀感口感都再上一乘呢!還有一點,麵餅如若加上雞蛋來活餅更緊道幽香 !
-
17 # 朱老闆的美食傑
地鍋雞這樣做,一鍋都不夠吃!!!
地鍋雞作為安徽地方的名吃,秉著口味獨特,味道鮮醇,雞塊的美味再配上焦嫩貼餅,想想就口水直流!下面就給大家說一下地鍋雞的做法!大家趕快收藏起來吧!!!
首先先準備好以下所需的材料:
2斤左右的土雞一隻(三黃雞也行)
香料:八角3克、麻椒5-7克、白芷2克、草寇2克、肉寇一個、白寇1.5克、桂皮適量、草果一個、小茴香5克、幹辣椒4-8個(根據個人口味新增)、香葉3-5片。
蔥薑蒜適量切碎、豆瓣醬3勺。
調料:鹽、味精、雞精、白糖、老抽、生抽、料酒。
配菜:香菇、木耳(根據個人口味新增)土豆切塊洗乾淨備用。
麵粉半斤(做貼餅用)
然後開始製作:
1:先把雞洗乾淨,切塊,用開水把雞塊煮5分鐘左右,把血沫撇掉,雞塊撈出瀝乾水分備用。
2:起鍋加入適量的食用油,油溫微熱把準備好的香料、蔥薑蒜沫、豆瓣醬放入鍋中炒出香味。切記油不能太熱。
3:炒出香味以後將備好的雞塊放入鍋中翻炒5-8分鐘。
4:開始放調味料,鹽適量、白糖2小勺、生抽3勺、老抽2勺、料酒3勺,然後繼續翻炒1—2分鐘。開始加入開水(這裡必須是開水)沒入雞塊即可。這時開始在鍋周圍邊緣貼上面餅。放入備好的香菇、木耳、土豆等配菜。然後蓋上鍋蓋文火燉15分鐘,這時放入適量的味精、雞精。最後開大火收汁。(根據口味撒上香菜)
麵餅的製作:將麵粉加入適量的水將面和成麵糰,用手抓成與雞蛋大小的小麵糰,再用擀麵仗擀成橢圓形大小的薄面餅。
這樣一道美味可口的地鍋雞就完成了。趕緊學著做給心愛的他、她、或者自己的家人,讓他們嘗一下這道美味佳餚的地鍋雞吧!!!
-
18 # 今天咋吃飯
天氣漸漸暖和,外面的地攤也多了起來,傍晚邀幾個朋友和家人,出去連連地攤,真是美滋滋的,在我們家的附近就有一家這樣的美食地攤,也就是地鍋雞,實惠又營養,受到大家的認可,小生意真是火上加火啊。
地鍋雞主要是用天然的木劈柴,旺火燉煮,雞肉濃香,餅子勁道香濃而受到親們的喜歡,如果沒有木劈柴也可以用其他的火源來代替,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家常的地鍋雞做法,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如果喜歡的我們的美食,別忘了關注和分享哦
-
19 # 鍋姜龍
1、先將雞剁成塊,加工熟後待用。
2、把8種茵類用開水焯一下撈出。
3、炒勺上火,放底油,把蔥、姜、大料熗鍋,放入加工好的雞塊和各種茵類一起煸炒,加入原汁雞湯燒開,放鹽、味精,出勺時放入油菜心、點明油。
小訣竅
菌類做之前要焯水,原汁原味。
-
20 # 夢秋li
建議你找個專業的地方學,主要是原料的選擇,湯底的製作,原料的配比這些,找有專業的老師帶你一對一的實踐,這樣才能學好
回覆列表
地鍋雞是江蘇、安徽或者河南地區的一種燉雞方式,北方地區通常叫鐵鍋燉雞。
地鍋形式和東北地區的鐵鍋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來源於農村傳統的生活方式,燒柴火加熱,用大鐵鍋燉制的一種烹飪方式,一家人燉一鍋菜,再貼一圈餅子,菜和主食都有了,不像現在時不長炒幾個菜吃,早期的就餐形式就是大鍋咕嘟燉,什麼菜都燴上一鍋,也是經濟條件所限。
地鍋雞,常見於江蘇徐州地區,安徽和河南交界地區,尤以江蘇蘇北地區最有名氣。地鍋雞多選用當地的草公雞或小公雞為主,雞肉Q彈有口感,配料多以地方的幹豆角、花幹、紅蘿蔔或幹香菇為主,口味偏鹹偏辣,尤其辣度驚人!鍋四周貼一圈白麵餅子,不同於東北的玉米餅或花捲,地鍋雞多用非發麵製作麵餅,餅薄而酥脆幹香。
地鍋雞需要食材:草公雞1只2000克、幹香菇20克、幹豆角20克、大蔥1根、姜1塊、蒜子10克、小米辣20克、
需要調料:鹽4克、味精4克、雞精4克、紅燒醬油10克、鮮醬油10克、十三香2克、幹辣椒段10克、印度辣椒5克、花椒5克、大料6克、香菜段少許、麵餅10個
製作過程:
1.草公雞宰殺乾淨,雞血保留,雞雜收拾乾淨。剁成大小均勻的塊,清水衝淨血水。
2.幹香菇、花幹提前一小時用清水泡發,幹豆角提前半小時泡發,花幹改成條,幹豆角剪短,大蔥洗淨切成蔥段,姜去皮切成薑片,蒜子拍裂,小米辣切成長條段備用,香菜洗淨切段。
3.炒鍋上火燒入底油燒熱放入蔥姜花椒大料炸出香味,放入幹辣椒和印度辣椒炒香放入雞塊翻炒。
4.炒至雞塊斷生變色後放入十三香,烹入料酒,放入紅燒醬油、鮮醬油上色後,加入雞湯,入鹽味精雞精調味,放入泡好的幹香菇、幹豆角上桌。
5.倒入地鍋後蓋好蓋子大火燒開,轉中火燉25分鐘左右。
6.將麵糰揪成十個劑子放入清水浸泡十分鐘,抻成長條形薄面餅,貼在鍋邊上,蓋好鍋蓋,繼續燉五到十分鐘左右。
7.放入小米辣和蒜子,放入香菜段即可食用。
8.這樣蘇北特色的地鍋雞就做好了。
~~地鍋雞技術總結~~一、地鍋雞選用的是地方散養的草雞,且以草公雞為主。通常選用的是三斤以上到四斤的活雞,要求雞齡一年以上的,這樣的雞肉緊實,嚼勁十足,燉熟後口感很有彈性。也有選用小公雞來做地鍋雞,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草公雞的雞肉結實耐咀嚼,口感好,鮮味十足。小公雞雞肉細嫩,雞肉不耐燉,口感略差,香味沒有草公雞濃郁,雞肉不緊實。草公雞雞齡2/3年以上叫老公雞,需要燉制更長時間,雞肉口感最佳。
二、地鍋雞的店,需要每天在飯口前活雞現殺,店裡需要備有脫毛機。雞宰殺後接雞血,放完血後,等雞徹底斷氣了,浸入熱水當中燙透雞皮,注意熱水的溫度,不要燒開成沸水,那樣的話雞皮就整個脫掉了,賣相難看且沒法上桌。水溫以剛感覺燙手,六十多度左右即可。將雞浸泡入水桶中,雞頭雞爪要多燙片刻,上下晃動幾次,這樣便於脫毛。
三、脫毛後,背部開刀,取出內臟,注意不要將苦膽弄破,雞心、雞肝、雞腰子要全部保留,吃的就是全雞,不能缺少雞雜。當然市場上有賣殺好的草公雞,現買現殺也可以,必須保證活雞現殺。
四、蘇北地區像邳州、新沂菜餚偏鹹偏辣,且辣度十足,可能在吃辣的地區也要排前兩名,這與邳州地區的潮溼,冬季乾冷有直接關係。吃辣椒可以除溼氣,刺激味覺,多吃主食,更好的抵禦寒冷。所以地鍋雞是辣味比較重的,邳州這個城市不供應暖氣,冬季乾冷,吃辣椒有助於促進血液迴圈,有保暖的效果。
五、除了草公雞和小公雞,還有一種最好的雞就是老公雞。老公雞雞齡更長,以三年以上的老公雞為佳,雞肉更為瓷實,雞肉口感更強,香氣更足。老公雞的燉制方法是需要提前處理的,如果直接上地鍋,需要燉兩個小時左右,才有可能燉透。
六、花乾和幹豆角都是當地的特產,是地鍋雞的標配。花幹是一種幹豆製品,清水泡發一小時即可,改成拇指粗細條狀即可。幹豆角是當地的特產,是一種長豆角熟制後晾曬而成,比北方的幹豆角易熟,容易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