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商朝給周武王滅亡了,為什麼後世還叫做生意的人叫商人?
13
回覆列表
  • 1 # 文言文字

    這就跟漢朝滅亡了,但我們依然自稱漢人一樣。當時的某一類群體或體制對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不會隨著群體或體制本身的消亡而消失,而是會繼續存在,其本身有一定的相當獨立性。

  • 2 # 位卑未敢忘憂國

    中國歷史上雖然長期處於落後的農業社會,比西方國家進入商業社會晚了數個世紀,但中國商業其實早在奴隸制時期的商代和西周就已經產生,夏以後的商朝,逐漸建立了奴隸制國家。隨著生產力不斷提高,商朝的商業貿易也得到發展並出現了水陸運輸行業化和專門從事商品交換的人,在商朝繁盛時期,一部分商朝人經常到周邊民族地區開展農貿產品互換方式,因此,在外族人心目中,做生意的就是商人,公元前16世紀時,商朝在一個叫亳的地方(今天的河南商丘北)建都,後又遷往殷地,即今天的河南安陽小屯村,史稱‘殷商’。後來,武王伐紂,商朝滅亡,商朝人以國為姓,即今日商姓的由來,商朝王族被封於宋國,商民善於經商,人們將這些生意人通稱為“商人”,人們習慣把“商人”作為生意人的通稱。東周時代著名商人如范蠡。

    到了春秋時期的商人,雖然還是在官府直接控制下的“工商食官”的商人,但是已經是一種專門職業。

  • 3 # 紫鑑歷史

    考古學的一個基本共識是,商的強大是從王亥的商業貿易這場經濟革命開始的,持續不斷的商業活動使商族糧食日益增加,國力日漸強盛,終於在湯的時候取代夏朝,建立商朝。

     

    為方便交易,商朝發明了貨幣,最早是海貝,後來為了補充“流動性”,又有了石貝、骨貝、蚌貝、綠松貝等等,商的晚期還有了銅質貨幣。當時君王住的地方叫“邑”,商人交易的地方叫“市”,原本是分離的,後來為了君王的方便,“市”搬到“邑”中,其各個店鋪叫“肆”。《詩經·商頌·殷武》雲:“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赫赫厥聲,濯濯厥靈。”那是中國商業都會最初的勝景。

  • 4 # 刺風行動

    周武王滅商後,商的遺民被周公遷移至商丘,由於失去土地 無以為生,這些人只好靠小買賣維持生計久而久之,做買賣成為他們專 門的職業,因為他們是商朝的遺民,所以被稱為“商人”,而買賣的職業也被稱為“商業”。

  • 5 # 四哥聊歷史

    做生意的行業叫做“商業”,市場上用來交換的物品叫做“商品”,做”生意的店鋪叫做“商鋪”,而把從事做生意的人叫“商人”,為什麼凡是與生意有關的事和人,都要冠以“商”字呢?其實這還真與商朝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商的由來

    中國自古是一個農業文明的國家,家業是歷代王朝的根本。商國最早是夏王朝的一個諸侯國。《詩經》中曾提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說商起源是有娥氏的女子簡狄在河邊洗澡,“見玄鳥墜卵,簡狄吞之,因孕生契”,契就是商族的祖先,契長大後協助大禹治水,因功而封於商這個地方。契歷經14代至湯, 後來商族經歷了八次遷徒,到殷地,史稱殷商。

    契的第六世後代王亥聰明多謀.他把牛訓練得既能馱貨物又能拉車,駕著牛車沿著黃河北岸到各諸侯國去搞交易,交換糧食和其他用品,開創了華夏商業貿易的先河,外部落的人把他們這些做生意的人稱為“商人“。

    隨著商王朝的建立,由於農業的發展,手工業和農來分工不斷加大,手工業生產門類增多,大規模的手工作坊逐漸增加,生產品日益增多,促使商品生產和交換髮展起來,從最初的以物易特的交換,擴充套件到以貝殼、玉作為貨幣的發達商業活動。

    商的發展

    商朝被滅亡後,周朝人瞧不起商人。因為周以是以經農業起家,而商人善於經營貿易,所以種莊稼的看不起搞交易的。周朝建立後,對商人心存顧忌,所以就遷殷頑民,為了消除商朝的歷史痕跡,還把商河改為漳河。

    商朝的遺老遺少被集中到洛邑,進行監視,被視作頑民。沒有了權力、土地的商人怎麼生活呢,於是就拿起老本行,做起了買賣,而這些也是周朝貴族所不屑的,久而久之,買賣商品的行業就成了商朝遺民的主要行業了,故為了把周人與商人區分開來,叫他們“商人”。

    從商朝到清朝,強調以農為本,重農抑商,在“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影響下,商人社會地位低,士農工商,排在最底層。隨著時代的變遷,年積月累,人們逐漸忘了“商人”的含義,而成了買賣人的代名詞,一至沿用到今。

  • 6 # 雲鵬品古齋

    提起“商”字,可能會使人聯想到中國古時一個朝代之名——商朝(後改稱為殷)。現在,有些人習慣不論其資本大小,把那些“買賣人”、“生意人”、“交易人”和“攤販”等,都統稱為“商人”。這個“商”是否與商朝之“商”有關?說來也確有些緣故。 在中國歷史上,商(殷)朝,正處於奴隸社會。然而,歷經盤庚和武了兩代君主的統治,國勢甚為昌盛,經濟呈現出繁榮興旺的局面,從而使民間貿易活動有了相應的發展。在殷墟出土的青銅器上的紋飾,曾留有不少當時管理貿易和各行業的標記痕跡。與此同時,隨著社會分工不斷複雜化,以及生活消費的不斷多樣化,“以物易物”的交換方式,也發生了根本的變革,即由原始的“物物交換”演化為使用貨幣購買。於是,也就奠定了商業貿易的基礎和產生以買賣貨物求利的——商人了。 自從武王伐紂,商殷滅亡,天下為“周”,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商代的臣民沒有立足之地,他們從都城遷往外地,以販賣活動來維持生活,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種固定性的職業了。由於從事這些販賣活動的人,大都系商代遺民,所以被世人稱之為“商人”。這就是“商人”的由來。不過,“商人”之說,在古代是分為兩類的,就是固定在一個地方經營者,如開店坐鋪則稱為“賈”(讀古)。“春秋”時代魯國曾設有“賈正”這種官職,專門管理市場貿易事務。而流動在外面進行貿易的,才叫“商”。然而,現在“賈”“商”已經不分,凡是作買賣的,統稱為“商”。 至於在市場上所流通交換的物資叫“商品”,從事這種行業活動叫“經商”,固定在一個地方以鋪面來銷售物品的叫“商店”。一些帶有“商”字的叫法,都源於此。

  • 7 # 公元前

    “商人”之所以叫作“商”和“商”朝,有一定的關係。因為當年商朝是商族人建立的,商族人擅長經商!所以後世人就把做生意的人叫作“商人”!

    夏、商、周這三個朝代和秦朝之後的每一個朝代都不一樣,秦朝之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朝代”,一個民族變換統治者,但是這個民族的文明或者文化不會改變。秦朝之前,中國各地有不少的方國、部落或者“部落聯盟”。

    夏、商、周並不是3個朝代,只是部落聯盟而已,但是為了形成歷史上的統一,所以把夏、商、周也稱作“朝代”。而商朝就是商族人部落建立的。

    “商族”是以契(唐堯的異母的弟弟)為祖先,他的母親簡狄吞玄鳥蛋後懷孕生下了契。後來契被嚳封在商丘,但這只是傳說。“商族”到底是起源於哪裡呢?目前並沒有確鑿的歷史根據。

    “商族”會做生意,是根據歷史背景來看的,這是當時生產力進步的佐證,生產的產品有剩餘,“商族”逐漸壯大,“商族”部落的東西多了,於是就和別的部落相互交換,據說契的孫字王亥非常聰明,很會做生意,經常率領奴隸,駕著牛車拉著貨物,趕著牛羊,到外部落去貿易,在中國商業史上,王亥從事商業貿易並因此被殺害的記載是中國古代文獻關於商業和貿易行為的最早記載。

    這也和“商族”人居住的地理位置有關,“商族”人居住在當時“諸夏地域”的中心地區,而且很多地方都是平原,交通方便,所以他們經常帶著貨物到其他部落交流。據記載,“商族”人透過貿易,換娶了大量的糧食,充實了自己的實力,後來一舉滅夏朝。

    據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就是“商族”人的國家,並且宋國就是行的商朝的禮儀。宋國的位置就是現在的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帶。地處中原地區,土地富饒,交通方便,可謂佔據了膏腴之地。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殷商文化在宋國發展到了巔峰,宋國富商巨賈雲集,宋人和其祖先一樣,他們都善於經商。

  • 8 # 布衣學史

    遠古時期,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獲得的糧食或是獵物、器具有了一定的剩餘。於是,人們就拿著自己剩餘的物品與其它的人換取自己缺少和需要物品。隨著這種交換活動的頻繁,慢慢形成了日中為市。也慢慢形成了行業分工,一些人專門從事自己善長的生產活動。

    中國在歷史上是一個農業國家,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重農抑商”是一個基本的國策。夏、商之時,應該沒有專門從事商業活動人。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帶領周國與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王帝辛(紂)建立了周朝,史稱“西周”。

    西周實行分封制,把土地分封給西周王室子弟、功臣和少數商朝貴族。這樣,就使很多商朝的遺民失去了耕種土地,也有一些是在戰亂中失去了原來從事的生產場所。為生活所迫,他們只能更多的去從事物品的買賣交換活動,來從中獲利。

    隨著從事物品買賣的人中商朝的遺民越來越多,慢慢的這些人就被統稱為“商人”。物品買賣的活動慢慢被人們稱為商業。所以,不是“商朝滅亡了,但是為什麼做生意的人還叫商人?”而是,正是因為商朝滅亡了,做生意的人才被叫成商人的!

  • 9 # 東風羅

    商人最開始指的是夏朝時“商”這個部落的成員,他們的祖先是“契”。契因為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分封在商邑這個地方。等到夏中期時,商部落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王亥。王亥是契的六世孫,他不僅學會了飼養家畜而且還馴服了牛馬。他發明了雙轅牛車,用牛代替了人力長期的搬運。

    隨著交通工具的出現,王亥的活動範圍也逐漸擴大。他發現各個部落之間都有彼此需要的東西,但由於區域範圍的限制,交換很難完成。於是他便做了這個中間商,他經常帶領自己的奴隸,駕著牛車去黃河北岸的部落去做交易。而當地部落的人一看到王亥他們就知道有好東西的人又來了。他們就向部落的人大喊:“商人來了,商人來了”所以一直流傳到現在做生意的人叫商人

  • 10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歷史

    傳說之中,契是玄鳥所生,後因契幫大禹治水有功,被舜任命為司徒並分封於商邑此地,司徒是主要掌管教育方面的官,這個名叫契的人便是之後商王成湯的始祖。

    後來到了夏朝中期,商部落之中出生了一個名叫王亥的人,他是契的六世孫,他從小便在其父親身邊處理大小事務,甚是聰慧。

    後在其父親去世後,王亥繼位,成了商部落的第七任首領。

    在王亥繼位之後,聰明的他學會了如何馴養牛馬,併發明瞭以牛拉車的牛車作為當時的糧食運輸工具,也是因為王亥的原因,當時商部落的農業和畜牧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除此之外,王亥還開啟了中國歷史上商貿的先河,由於當時商部落農業和畜牧業迅速發展起來後,產品多了卻用不掉,於是王亥便拿著這些產品以發展部落為目的,去四周的部落進行交易。

    久而久之,當時的人便把喜歡進行交易的商部落的人叫做商人,商人一詞也是因此而來。

    這裡還有個小故事,當時生活條件差的部落每每看到有一群人拉著牛車,帶著好東西過來之時,他們便會向自己部落大聲呼喊道:商人來了,商人來了。

    可以說,當時“商人”一詞就已經非常的出名了。

    此後,商部落就以“商業”起家,逐漸發展起來。

    再往後的事情相信大家也挺了解了,商部落強大起來之後推翻了夏朝,後來又因為商紂王的昏庸殘暴,商朝被周武王所建立的周朝代替。

    那商朝被滅後,原來屬於商部落後代的人們瞬間從王公貴族變成了平民百姓,那麼他們想要繼續生存下去的話,就只能重新發展他們的老本行了,也就是四處做買賣當“商人”。

    那為何商人一詞用到了現在呢?

    有兩個原因:

    1、商業貿易的始祖為王亥,他是以前商部落的人,有了這麼明確的關係之後,做商業的人想要把“商人”一詞重新修改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2、商人一詞實在是太深入人心了,世世代代的人都把做生意的人稱為商人,並且還是那麼得深入人心,所以改它已經沒有必要了。

    其實吧,像這樣的詞語能夠從古代一直傳到現代,必然是有它的發展因素的,糾結它為什麼沒改什麼的已經沒多大意義了。

  • 11 # 當代曹植

    漢朝滅亡了,為什麼我們還被稱為漢族?

    因為商人首現於商朝,後世習慣並延用至今。

    隨著商王朝的建立,由於青銅器的廣泛使用,以及甲骨文的出現,促進了文明的進步,並提高了農業生產力。而農業的發展,手工業分工不斷加大,手工業生產門類增多,大規模的手工作坊逐漸增加,生產品日益增多,促使商品生產和交換髮展起來,從最初的以物易特的交換,擴充套件到以貝殼、玉作為貨幣的發達商業活動。

    商朝被滅亡後,周朝人瞧不起商人。因為周以是以經農業起家,而商人善於經營貿易,所以種莊稼的看不起搞交易的。周朝建立後,對商人心存顧忌,所以就遷殷頑民,為了消除商朝的歷史痕跡,還把商河改為漳河。

    商朝的遺老遺少被集中到洛邑,進行監視,被視作頑民。沒有了權力、土地的商人怎麼生活呢,於是就拿起老本行,做起了買賣,而這些也是周朝貴族所不屑的,久而久之,買賣商品的行業就成了商朝遺民的主要行業了,故為了把周人與商人區分開來,叫他們“商人”。

    從商朝到清朝,強調以農為本,重農抑商,在“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影響下,商人社會地位低,士農工商,排在最底層。隨著時代的變遷,年積月累,人們逐漸忘了“商人”的含義,而成了買賣人的代名詞,一至沿用至今。

  • 12 # 六經三史

    從問題來看“商人”這個稱呼肯定和商朝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那麼就先來說說這個稱呼的由來。

    “商人”稱呼的起源

    其實夏朝、商朝和周朝是存在於同一時期的,在那個時候都是一個一個的小部落,部落的實力有強有弱,誰強大誰就是所有部落的首領。雖然商朝滅亡了,但是建立了商朝的商族人還是存在的。是的,商朝是商族人建立的。

    商族是一個相當古老的民族,商部落的首領是一個做“契”的人,還幫助大禹治過水。契的孫子相土發明了馬車,相土的後代王亥又發明了牛車。有了牛馬,那麼農業和牧業就可以慢慢發展起來了,由此可見商部落的生產力在當時發展的有多麼先進。先進的生產力帶來的就是資源的過剩。當時的儲存能力不如現在這樣先進,為了不浪費王亥就帶著部落裡的奴隸,趕著牛車和畜養的牲畜去別的部落進行交易,這就是中國最早的貿易了。

    《世本·作篇》中對此有記載:“相土作乘馬,亥作服牛。”

    可以說王亥是中國從事商業的第一人,只是很可惜在他帶著自己的弟弟去有易氏做生意的時候,有易氏的首領見財起意,殺了王亥,奪了他的貨物,王亥的弟弟則逃回了部落,這是王亥最後一次經商。

    《竹書紀年》對此有記載:帝洩“十二年,殷侯子亥賓於有易,有易殺而放”。商滅亡之後,仍然保留“商人”稱呼的原因

    但是王亥的這個貿易的習慣卻就此保留的下來,在王亥死後,商族人仍然有把多餘的物品拿出去進行交易的習慣,因此“商人”這個稱呼就產生了。至於為什麼商朝滅亡之後仍舊稱做生意的人作“商人”,一個原因是習慣,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雖然商朝被周朝滅亡了,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商朝人都被殺死。

    按照當時的規矩是不允許滅族的,所以有一部分商人存活了下來,春秋時期的宋國就是商人併入周朝之後封給商朝王族的諸侯國。並且周朝也受到了商人的影響,開始出現了商業。因此雖然商朝滅亡以後,隨著歷史的發展,從事商業的主要群體已經不再是商族人,但是仍然把從事“商業”的人習慣性地稱為商人。

    參考文獻:

    《世本·作篇》

    《竹書紀年》

  • 13 # 沐風視界

    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夏商周三朝,商人的老祖宗就是商朝人,為什麼叫商人就是商朝的那個商。當初的商是夏王朝時候的一個部落。但是發明了馬車,原來這個商的部落,在西北草原。馬車發明之後他們坐著馬車遷徙到中原地區,就是在現在的河南商丘一帶,而這馬到了中原之後不能適應這裡生活環境,飼養起來很困難,漸漸地用來拉車,運貨,作戰的馬匹就不夠用。

    這個時候商部落的第七任首領叫王亥,他左思右想,就發現中原地區這些野牛跟馬的大小差不多,他就馴服了野牛,從牛鼻子的中間的穿個鼻環,就讓這兇猛的野牛乖乖聽話,再給他套上馬拉車的一套用具就製造了牛車

    在這樣情況下,商朝商部落逐漸富裕起來了,那麼多出來的糧食用具,衣服這些物資王漢就命令下面的人用牛車拉到周邊的部落去販賣,久而久之周圍部落的人,看到商部落的人來了就知道賣東西的人來了,因為那個時候各個部落自給自足都困難,哪有多餘的物資賣呢?

    只有商部落有多餘的物資,所以商部落的人來很多喊商部落的人來賣東西了。久而久之,就簡化成商人來了,所以從那時候開始呢,人們就把從事貿易活動的商部落的人簡稱為商人,把他們弄來交換的這個產品稱之為商品,把商人從事的職業叫商業,我們今天所說的商人 商品 商業。這個商就是商朝的商。後來商人這一稱呼被歷朝歷代沿用至今。

  • 14 # 春秋奮羽

    商業與商人的起源與發展比較早,對於題主所提出的問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一、商人是從哪來的

    最初的商人是從統治者階層中產生出來的。

    在史籍《尚書·大傳》中有記載“舜販於頓丘”;史籍上還記載殷商王朝祖先在夏朝的時候,就曾親自載著帛,帶著牛,到其他部落去進行貿易。

    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最早從事物資交換的不是一般人,而是掌握著部落大權的統治者。

    夏朝私有制的確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使人們對財產佔有的慾望進一步強化,私人佔有大量社會財富的現實也逐漸多了起來。到了商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生產品有了剩餘並豐富起來,加上中國第一個貨幣種類“貝”的出現,交通工具的改進,為商品的生產和流通提供了前提條件。

    從大量的史料和出土的文物記載中,商代在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商品生產也已經發展起來了,隨之而來的社會上的交換活動也越來越頻繁。如現河南省的安陽、汲縣等地,是當時手工業發達之地,也是商品集中交換之處,形成了“日中為市、交易而退”。商業也就從這個時候開始從農牧、手工業中分化出來,開始形成獨立的行業。

    商代的商業活動主要是為大小奴隸主服務的,頻繁和熱鬧的交換活動是奴隸主貴族之間以及商朝和周邊各國之間進行的。所以最初從事商品買賣者是從奴隸主貴族這個特權階層中產生出來的。

    二、為什麼從事物資交換的行業叫“商業“,做買賣的人叫”商人”呢

    這和商朝的歷史有著很大的關係。前邊提過,在商朝社會經濟比以前有著較大的發展,勞動產品豐富,人民便開始從事大量的物資交換活動,隨著活動的頻繁進行,就產生了一批不從事生產而專門從事交換,並以此來牟取利益的人。人們常說“殷人(指商朝人)重價“,指的就是商朝人特別看中做買賣。

    在商朝經歷600多年後,商紂王時期,由於殘暴昏庸,導致臣民對其不滿。周武王伐紂滅掉商朝建立起西周王朝。

    商朝推翻後,它的遺民被周王朝從故地遷居洛陽東郊一帶,並派兵嚴密監視。為解決這些人的生活問題,鑑於他們曾經有過做滿買的習慣,周王朝的統治者就利用他們的專長,到各地販於物產。一是解決他們本身的生計,二是滿足周王朝統治者對各地物產的需求。於是商朝遺民大膽放手做起買賣來。久而久之就習慣地稱做買賣的人為”商人“,出售的貨物為”商品“,而專門從事物資交換的這一行業為”商業“。三、到了周朝的商業與商人

    公元前1066年,周族部落推翻了商朝奴隸主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西周的統治者從建立王朝一開始對農業就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但對工商業也沒給子輕視。在他們看來農業生產糧食,手工業製造各種器具,商業則使生產物得流通,三者各司其職,各有各的作用”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農、工、商都是國不可缺少的條件。有了這樣一個認識西周的統治者對工商業便採取了容納扶持的政策。有時他們還有意的發展商業來彌補農業上的不足和豐富人們物質生活。

    在《逸周書·大匡》中,文王就聲一篇專門提到商業的詔告,《告四方遊旅》,詔告中說:“告訴四方的商旅們,渡口有船,途中有店,所到之處就如同到家一樣。如果貨幣面值小,買賣不方便,就鑄幣值重的‘母’幣用來與原有的輕幣子幣共同流通,以方便商旅,使其交易得以順利進行······不要使市場上的貨物匱乏,要使數價合理穩定,這些都是為了百姓生活安定”。

    從這篇告示中可以看出周朝的統治者沒有限制工商業,而是提供方便條件,招徠商人,方便商業經營,以此作為惠養民眾的經濟措施。

    既然周朝的統治者認為工商業是國民經濟不可缺少的經濟部門,那麼如何扶持和發展它,如何使其為穩定和鞏固周朝的統治服務,把持和操縱工商業便成了周朝統治者所要進行的一項重要的經濟活動。

    早在商朝的末期,由於商品交換規模的擴大,奴隸主貴族已開始把經營活動交給手下的奴隸或家臣來進行,慢慢地從親自進行的交易活動中退了出來。到了周朝建立之後,情況更是如此。大部分的商品交換活動都是由奴隸進行的,奴隸主貴族操縱工商大權,坐享其利。

    周朝統治者為使工商業成為維持其統治的支柱,便著手對工商業及從事這些行業的奴隸們加以控制,於是把工商業者們組織起來,由官府設立“工正”、“工師”、“工匠”等官吏管理手工業;設立“賈正”管理商業和從事商業的奴隸。

    對工商業及工商業者,周朝統治者又作了明確而又嚴格的法令規定,這樣便把工商業及工商業者控制在政府的手中,由政府加以管理,這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工商食官”,即從事工商業的勞動者皆由官府供養,皆依附於官府,他們要為官府從事生產和交換活動,其衣食住行都由官府供給,形成了官辦性質的工商業。

    這便構成了西周時期商業及其從業者的特點,也構成了中國歷史上由政府全面掌握和管理工商業的一個特殊歷史階段。

    四、自由商人的形成

    春秋之際,奴隸制度開始崩潰,歷史開始了新的轉折。舊的生產關係中開始孕育著新生產關係的萌芽。

    首先在社會經濟的主要部門農業經濟中,逐漸有了新的封建關係的因素,特別是鐵製農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更促進了這一新因素的迅速增長。西周時期實行的“工商食官”制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被衝破,加在工商業者身上的限制與束縛逐漸解除。

    許多平民從經營工商業中暴發出來,成為新的有產者,其特徵就是在他們手中擁有著巨量的財富,形成了具有強大經濟實力的商人群體,特別是到了春秋後期,私營商業人數大量增加,以至取代了官商而成為一個龐大的商人階層。中國歷史上具有典型意義的真正的商人就是從這一代商人中開始形成的。這一代商人最基本的特徵就是他們有權自由貿易即有權自由議價、自由收購、自由運銷,擺脫了官府的控制。

    由於商業的進一步發展和自由商人的出現,人們對商業和商人開始有了較為明確的認識。在春秋時期的文獻中,對商賈已經有了全面而確切的定義,對從事商業的人員大致分為兩大類,稱謂上一叫做“商”,一叫做“賈”。

    “商”係指專門從事遠路途販運、躉買躉賣者這些人的特點是常年在外、服牛輅馬負任擔荷、周流四方;

    “賈”係指專門從事直接向消費者售賣貨物者,這些的特點是有固定的銷售地點,即“居列貨,以待民來”。

    這就是“行商坐賈”的由來。

    在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為求生存、謀發展,爭霸主地位,都在千方百計的發展經濟。統治者都清楚的知道僅依靠農業是不行的話,必須工商各業全面發展。因此都非常重視工商業,特別是對商業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和扶持。

    到戰國時期,地主階級先後取代奴隸主階級,生產關係的變化為生產力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農業、手工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加上各個統治者對商業的重視,在這一時期,商業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鼎盛。出現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盛況。

    其中有幾位赫赫有名的大商人:

    范蠡,原是越王勾踐的大夫。後棄官經商,19年三致千金,人稱“陶朱公”;

    白圭,與范蠡齊名,在經商中講究計謀,行動果敢。他的商業思想和原則為後人提供了很大的經驗。史記稱:蓋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子貢,孔子學生。他經商主要在各國搞長途販運,其特點是不受命於官,是自由商人的代表。

    總結:從上文可看出,商人的形成與發展與商王朝的滅亡並無直接關係,在奴隸制時期,商人手上掌握大量財富,經商受到官府的保護。經濟上有實力,社會上有地位,政治不受歧視,度過了屬於商人們最美好、輝煌的時代。而到了封建社會,商人的社會地位一落千丈,這就另做後話了。

  • 15 # 五六居河西

    現在人們已經習慣性的把行業名稱細分類,物品流通,店鋪名稱、從事各行各業的生意人都在第一個字前面要用“商”字,如商品、商業、商鋪、商人。一個通用性詞語稱呼組成,跟世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可謂是源遠流長,存在的年代已有幾千年,“商人”的來源和沿用同商朝滅亡帶著必然的聯絡。

    商人的起源歷程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在古代早期,統一的朝代還沒有形成,都是以最強大的部落和其它部落聯合組成的,以族人的姓氏部落聯盟為代稱。

    我們要講商人的由來,有必要說起“商族”的起源。傳說中一個娥氏的女子簡狄在河邊洗澡,“見玄鳥墜卵,簡狄吞之,因孕生契”,契長大後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任命為司徒並分封於商邑此地,那時的司徒主要掌管族人施行的禮儀教規,有了封地的契就要發展自己的部族,契是後來商王成湯的祖先。

    商族經歷幾次遷徙到殷地,後來史稱殷商。在夏朝中期,商部落出生了一個叫王亥的人,聰慧善動,是契的六世孫,從小跟隨父親身邊,到處去分辨見識奇文趣事,長大後常幫助父親處理一些事務。

    物品交換的轉換與發展

    父親去世後,王亥繼位成了商部落的第七任,王亥聰明好學,開始馴養牛,把牛訓練的即馱貨,又能拉車、耕地。牛的馴化推進了部落便利的農業生產力,透過大力推行農業耕種,畜牧業養殖,農產品和其它物品就有過剩。

    多謀的王亥就想去把這些過剩產品,拿到其它部落過去交換急需物品,商族透過商品交易,促進了部落之間的交往,物品流通,有效地促進急需物品交易。這時期極速的壯大了商部落的實力,也推動了農牧業的發展。

    王亥的物品交易創造了華夏商業貿易的先河,透過部落之間便利的交易性,當時的人,也把這種交易的部落的人叫做“商人”,商人的叫法廣為流傳,“商人”的總稱由此而延伸下來。

    商貿的發展

    商部落隨著物品交易的頻繁,讓部落漸漸壯大,逐漸發展起來後,有了強大的實力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建立後的商朝大力發展農牧業和手工製造業,物品交易模式向部落諸侯積極推廣,有效的鞏固了商朝的農牧業、手工製造業的繁榮。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活的需求品也逐漸在增加種類,從最初的農牧業和簡單的手工製造品交易,逐漸發展為以手工製造的日用品和飾品為主,商品交易的種類增加了。

    商朝後期,商紂王昏庸殘暴,被漸漸發展起來的周武王所替代為周朝。周朝統治者對統籌的發展策略有了改變,周人主要是農業起家,對商品貿易比較忌諱,提倡大力發展農業。

    商部落的後代為了生活,他們在四處做商品交易為主要生活來源。周朝的治國方針,又對商人貿易有了限制,對這類人降低了身份,周朝貴族就對這個商品貿易人所不屑,區分為商人。久而久之,做商品買賣行業的周朝遺民,為了生存下去,把這種作為專業去四處做買賣,“商人”就延伸下來。

    商人一詞歷史傳承沿用

    商貿交易從商族王亥就一直延伸傳承下來,隨著民間推廣流通,有了專業的商品買賣商人,百姓已經習慣性地把這一類人稱作“商人”。

    歷朝歷代把商品貿易也作為國力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繼續把做生意買賣的人通稱為“商人”。“商人”這個詞就已經根深蒂固的留在世人的腦海中,這種深入人心的稱呼,沒有一個朝代人會刻意的去改變它。所以一直傳承到現在。

    所以說,“商人”一詞從古代沿用到現代,已經深入人心,由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沒有哪一朝人刻意的去改變它,只是歷朝歷代對“商人”身份的高低區分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武帝時名臣東方朔到底是“當世奇才”還是“搞笑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