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帥墩墩很實在
-
2 # 虎嘯一生
關於努爾哈赤之死,在歷史上有不少謎團,其死因,清史中記載是因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另一種說法是,他在寧遠之戰中,被袁崇煥紅衣大炮所傷,不久而亡。
那麼努爾哈赤是不是憤懣而亡呢,我認為多少是有這個因素的。努爾哈赤25歲起兵,依靠13副鎧甲,攻打建州,統一女貞,並最終建國稱汗,可謂是無一敗績。但是他在征討明朝的時候,卻被困在寧遠,遲遲不能前進,並遭遇人生最大的一次敗仗,據史料記載擊斃北騎無算,努爾哈赤憤懣而歸。在此以後就沒能在組織進攻,可見此次失敗已經傷及元氣,及至八月十一日病死瀋陽城外。
-
3 # 文史圭璋
我的回答是:努爾哈赤死亡,不只是兵敗憤懣而死,還有其他更為重要的原因。理由如下。
三戰三敗,被迫退兵明朝末年,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招兵買馬,開疆拓土,繼而統一女真各部。統一以後,努爾哈赤便將目光盯向了關內之地。他率領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很快便攻到寧遠城下。
當時寧遠城只有駐軍2萬多人,守城之將正是一代名將--袁崇煥,面對敵人的來勢洶洶,袁崇煥表面很鎮定,但內心慌得一匹。他深知,已經沒有援軍會來,寧遠城已是一座古城。要想取勝,只能保持鎮定,依靠周全的作戰策論。
終於,努爾哈赤按耐不住,開始攻城。藉著紅夷大炮的威力,總算是擊退了敵人的第一次進攻。
後來努爾哈赤又率均軍隊進抵城下,袁崇煥則一面命令部下向敵人投擲棉火球,一面組織勇猛之士出城迎敵。經過激烈的戰鬥,努爾哈赤還是沒能成功。
第二次失敗的努爾哈赤,不甘心就這樣放棄,他趁著夜色,對寧遠城發起了突襲,但袁崇煥早有準備,又打退了敵人的第三次進攻。
面對這樣的結果,努爾哈赤只能暫時退兵,退兵後的努爾哈赤死於雞堡,終年68歲。
死因複雜,破朔迷離關於努爾哈赤的死因,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怎麼來看,都和寧遠之戰有關,大致有以下三個原因。
1.被炮彈打中,負傷而死
關於努爾哈赤被紅夷大炮打中,負傷而死的說法。主要見於《明熹宗實錄》,實錄中寫到,寧遠城的打炮擊斃了清軍的一個重要頭目,清兵痛哭流涕,隨後用紅布包裹包裹,抬走了屍體。於是有人推測,有人推測,死的人就是努爾哈赤。
當然,我認為這種說法並不靠譜,如果努爾哈赤當場死亡,那還有後來那麼多事?
2.被袁崇煥羞辱,憤懣而死
第二種說法比第一種稍微靠譜點,說努爾哈赤久攻不下,既被守城軍隊用石頭砸,又被炮彈打,清軍是人仰馬翻,傷亡慘重,而努爾哈赤也不幸負傷,在這種情形下,袁崇煥又出言侮辱,嘲諷譏笑,努爾哈赤作戰失敗本來就很鬱悶,又被人這樣侮辱,一把老臉沒地方擱,憤懣而死。
這種說法,有一定可信度,但也存在問題。努爾哈赤能征善戰,有勇有謀,肯定是個心理素質特別過硬的指揮官,豈能被袁崇煥幾句侮辱,就心裡鬱悶,自己把自己氣死?
3.身患毒疽,病發而死
這種說法更加可信。寧遠戰敗,努爾哈赤確實很生氣,之前多少努力,付之東流。但他死亡更加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年事已高,長期跋山涉水在外征戰,原本有毒疽的身體,積勞成疾,不堪重負,最終舊病心病全面爆發,一命嗚呼。
結語綜上所述,我認為努爾哈赤最可能的死亡原因是:本來年事已高、常年征戰,身體就有許多疾病,後又經寧遠戰敗,受到刺激,加重了原來就有的疾病,最終走向死亡。
-
4 # 史爭朝夕
“ 夫攻不足者守有餘,度彼之才,恢復固未易言,令專任之,猶足以慎固封守。”
這句話的大致意思是:以此人的才能,恢復失去的江山,未必容易,但如果信任他,將權力交給他,穩定固守現有的國土,是可以的。
這句話講的是“關寧防線”的締造者,努爾哈赤父子的剋星孫承宗。
明天啟五年(1625)朝廷的黨爭再次禍及邊疆,東林黨被閹黨壓制。孫承宗被迫退休。依附閹黨的高第赴遼陽任經略。高第立即作出撤走錦州、右屯衛、大淩河、寧前衛等重城的守軍,放棄關外四百公里疆土的決定。
而作為孫承宗的接班人袁崇煥堅決反對,他發誓與寧遠城共存亡。
努爾哈赤明白孫承宗的可怕。所以他已等待了四年,自孫承宗到任時起。
天啟六年(1626)正月十四日,努爾哈赤來了。統領十萬八旗兵,號稱二十萬。一路上,所向披靡。連克錦州、淩河、杏山、連山、塔山、大小淩河,所向披靡。
努爾哈赤躊躇滿志。
天啟六年(1626)正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抵達寧遠城下,他派出使者,聲稱自己二十萬大軍,必破寧遠。只要投降,保證封高官。
此時袁崇煥名不見經傳,努爾哈赤認為寧遠必定投降。可袁崇煥派出使者答覆: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你說你有二十萬人,其實我知道只有十多萬而已,不過我不嫌少。努爾哈赤怒不可遏。
袁崇煥派人到山海關,告訴閹黨高第,但凡發現任何自寧遠逃回計程車兵或將領,格殺勿論!
二月,努爾哈赤親自指揮攻城。隨著一聲聲攻城的號角響起,後金軍蜂擁而上。寧遠城頭的紅夷大炮,以可怕的巨響,噴射著燦爛的火焰,一顆顆炮彈在後金軍中落下。阻止後金進攻的步伐。從凌晨激戰到深夜。努爾哈赤自起兵開始沒見過這麼頑強的明軍。努爾哈赤喪失理智了,自己縱橫天下三十年,面對一座孤城卻遲遲攻不下來。最終,面對銅牆鐵壁般的寧遠,努爾哈赤黯然退兵。
寧遠之戰結束之後,袁崇煥派人給努爾哈赤送了一封信。信上寫;你縱橫天下這麼久,今天竟然敗在我手上。應該是天命吧!
天啟六年(1626)八月十一日,征戰半生的努爾哈赤終於逝世了。結合二月份還在寧遠城下和袁崇煥爭勇鬥狠 ,努爾哈赤的死因很有可能是因為中了一發大炮,加上努爾哈赤自起兵縱橫天下三十年,敗給名不見經傳的袁崇煥,心中的憤懣難以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據後金自己統計僅傷亡將領兩人,士兵五百人。不可一世努爾哈赤僅僅因為傷亡五百人就撤軍了?那他真的是名不副實。無論是中彈而死,還是因為病死都和袁崇煥有著極大關係。
-
5 # 字匠甲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為清朝奠基人,後金開創者。傳說其通漢語,喜歡讀《三國演義》,認為自己有軍事韜略。其父祖本為明朝屬民,努爾哈赤後來起兵統一建州女真各部,與當時的朝廷也就是大明分庭抗禮,成為明朝心腹大患。
當時的明朝處於萬曆年間,我們知道萬曆年間有明朝對外的著名的“萬曆三大徵”,也就是李如松平定蒙古人哱拜叛變的寧夏之役;李如松、麻貴入朝擊敗日本豐臣秀吉的北韓之役和李化龍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的播州之役。
努爾哈赤崛起於明朝三大徵之後的衰弱之際,不斷地扣邊犯界,明朝疲於應付。正在這危難之際,袁崇煥提出五年復遼,事後證明這完全是“大話”,崇禎皇帝在帝國存亡之際聽信了袁崇煥這個大話書生,把遼東軍事交付給他。
袁崇煥在遼東也苦無對付努爾哈赤的良策,只能固守城池。1626年努爾哈赤率兵攻打袁崇煥守備的寧遠城失敗,同年含恨而終。關於努爾哈赤的死因有傳說是被寧遠城上的紅夷大炮擊成重傷後不治身亡的,其間袁崇煥更是書信羞辱,導致其內心憂憤加劇了傷情。這可能也就是提問者的出處吧,這件事情已難考證,因為這樣的死因清朝只會諱莫如深,反正努爾哈赤確實是這一年死的,這個是事實。
-
6 # 靜夜思160519196
滿人打攻城戰,特別是城池特別堅固的都沒什麼辦法。多爾袞打大同,幾個月下不來,情急之下把吳三桂等南下部隊都召集回來一起打。康麻子打吳三桂部下守衛的城池也是久攻不下。打毛子的菱堡,用了二十門紅衣大炮也是打不下來,最後圍了一年,毛子沒得吃喝只能投降。
-
7 # 樂夫丿love
努爾哈赤怎麼死的呢?史籍中沒有詳細記載,歷來說法不一
努爾哈赤VS袁崇煥的第一次失敗後,身患癰疽,鬱鬱而終
自寧遠戰敗回來,努爾哈赤便陷入不可名狀的苦悶之中。他開始變得沉默寡言,曾幾何時的赫赫戰功成了努爾哈赤惟一的安慰。作為後金汗國的汗父,努爾哈赤認為必須為寧遠城的慘敗洗刷恥辱,找回補償。於是,他決定將戰火燒到背金助明的喀爾喀蒙古巴林部。由於憂鬱傷神,再加上勞師遠征和政治結盟,這些接連不斷的操勞搞得努爾哈赤疲憊不堪,體力不支,積鬱成疾,最後竟然染上了癰疽。七月,努爾哈赤前往清河溫泉療養,他讓侄兒阿敏宰牛燒紙,祈禱天地神明的保佑。但是不久努爾哈赤病重。他自知將不久於人世,一面命人傳大妃阿巴亥前來,一面乘船順太子河而下。在船上,努爾哈赤已經不省人事。八月十一日,這支隊伍走到距瀋陽四十公里的璦雞堡,努爾哈赤終於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68歲。
關於死亡的其他說法
但也有人認為努爾哈赤在起兵伐寧遠時,明軍在城上頻頻釋放西洋大炮。努爾哈赤的部隊傷亡慘重,連他自己也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擊中,最後不治而死。這主要的根據是來自於寧遠大戰前夕,北韓曾派遣使團來明,使團中有一位名叫韓璦的翻譯官,他說自己在寧遠曾親眼看見努爾哈赤身受重傷。
但這種觀點也受到反駁,他們認為如果袁崇煥在寧遠之戰中的確擊中努爾哈赤的話,他一定會嚮明朝廷邀功。然而在袁崇煥給崇禎皇帝的奏摺中,卻絲毫未提及努爾哈赤在寧遠受重傷一事。
此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努爾哈赤很可能因為寧遠戰敗,積憤成病,最後抱恨而終。因為努爾哈赤率領20萬大軍,一心攻下寧遠。但圍城三日,明軍奮力抵抗,努爾哈赤只得棄城而走,退兵瀋陽。努爾哈自征戰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寧遠戰敗,必定為努爾哈赤所忿恨。如果他確實是因憤懣而死,清朝方面的官書也只能含糊其詞、秘而不宣了。
-
8 # 隱者康司馬
當然不是,主要是受了重傷: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親自率領13大軍渡過遼河,向袁崇煥鎮守的寧遠城進攻。
努爾哈赤根本沒有把小小的寧遠城放在眼裡,到了寧遠城下,努爾哈赤馬上就命令後金軍把幾百個用樹木做的幾十米長的攻城雲梯抬了出來,後金軍是鋒擁而上。袁崇煥站在寧遠城高高的瞭望塔裡,揮無著令旗命令守城的官兵們往城下扔滾木大石頭,後金軍是倒下一批,冒著箭雨又上來一批。袁崇煥命令放炮,炮聲一響,後金軍被炸得哭爹喊娘是血肉橫飛,紛紛不聽指揮都後撤。
第二天,努爾哈赤在高崗處親自督戰,後金軍擺開密集的隊形集中攻城。袁崇煥在瞭望塔裡看到這一切,命令幾門火炮一起開火。幾聲炮響後,大批的後金軍被炸死炸傷,剩下計程車兵們都抱頭逃跑了,在高崗處督戰的努爾哈赤也被炸傷掉下馬來。
袁崇煥看見後金軍大亂,就指揮幾千關寧鐵騎殺出城外,在後金軍的隊伍裡反覆砍殺,後金軍是狼奔豕突的玩命的逃跑了。寧遠城的關寧鐵騎一直把後金軍追出近四十里,才凱旋而歸。
努爾哈赤受了重傷,回到瀋陽後,傷勢越來越重。小小的寧遠城沒有打下來,他是又急又氣,毒火攻心再加上傷勢發作,沒有幾天就死了。
-
9 # 愛看愛思考
扯蛋了,奴兒哈赤是死在了回瀋陽的船上的,起死因是背部疽瘡發作。疽瘡按著中醫學的說法叫,急火攻心!如果按著西醫的說法應該叫,破傷風感染。和袁崇煥根本沒有任何關係,是努爾哈赤遠征蒙古部落回兵時突然發作,死在了瀋陽渾河古渡口附近的船上了。野史說努爾哈赤被袁崇煥的炮火損傷?本身就是扯蛋的,古代的炮火的炮彈不能爆炸就是個大鐵球,這個東西打到了人身上的後果非常嚴重,非死即傷。而且還是傷害十分嚴重最輕也得截肢!但是要是沒有打到啥事都沒有!
-
10 # 仨核桃倆棗
對於努爾哈赤的死因,史學界爭論不休,隨著歷史的發展,專家從《袁崇煥列傳》中瞭解到,努爾哈赤在對袁崇煥的一次戰鬥中被炮火攻擊,身受重傷感染而亡。
-
11 # 媚之夭夭
其實努爾哈赤的死,是受了炮傷!
表面上是,身經百戰,勇猛善戰的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敗給了一文人袁崇煥手中,覺得是奇恥大辱,從而憤懣至死的。這種說法其實不合理!想想努爾哈赤也是一代梟雄,難道不懂得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一戰輸了就受不了打擊,那之前的從戰經歷的風雨怎麼過來的?所以這種說法很牽強!
一,寧遠之戰,努爾哈赤受炮傷!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明朝遼東經略新上任的高第怕死,就把兵馬退回關內,但是袁祟煥覺得是戰略性錯誤,堅決不執行,仍然是守在寧遠城(今遼寧興城)!
努爾哈赤知道袁崇煥厲害,但又不想錯過這個機會,團團圍住寧遠,就決定攻下來!
先是誘降,被拒絕,惱怒之下就攻城!
袁崇煥早做好準備了!城腳用大青石砌的,城牆又高,,有兵丁達四萬多,還架起了從葡萄牙買的紅色大炮。
當努爾哈赤叫人攻城時,袁崇煥身先士卒在城上拒敵!
最恐怖的紅色大炮一擊,死人一大片,包括努爾哈赤也中炮受重傷!
主將受傷,又攻城不下,最後後金人馬全部撤離了!
二,努爾哈赤的死因,歷史上的記載是:背部疽疾宊發!從寧遠回來養了傷的努爾哈赤,又出征蒙古,獲勝!
但是這年的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病死了,歷史上的記載死因是:背部疽疾復發!這個說法不正確!如果是一種普通的疽瘡能要得了強健體魄努爾哈赤的命?
還是同年二月改寧遠城時受到了火炮傷的緣故!
這個火藥炮,不但是努爾哈赤受了外傷,還受到了內傷!這些火藥進了內臟,就會中毒!當然這個毒不是立竿見影的!
這樣到了同年七月底開始發作了!
這種可能性更加可信!
-
12 # 仁者厚德載物
明朝頭號抗金名將、民族英雄袁崇煥並不是一介書生,而是文武全才、身先士卒、智勇雙全的一代名將,是唯一對努爾哈赤、皇太極等後金軍主力保持全勝的明朝名將,因此努爾哈赤敗在袁崇煥手上並不冤枉,更談不上因此憤懣而亡。
公元1625年十月,德高望重的明朝遼東經略孫承宗遭到罷免,高第接替其職。高第認為關外一定會守不住,命令軍隊全部撤出錦州及右屯等地。
高第不顧袁崇煥反對執意要撤離,並且想要撤掉寧遠的軍隊,但袁崇煥表示寧願死在寧遠,也不願撤離,高第無法強迫袁崇煥,於是將錦州等地軍民盡數撤離,丟棄米粟十餘萬,在遷徙路上死亡的人非常多,哭聲震野,軍民怨聲載道。同年十二月,袁崇煥升為按察使。
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後金政權的開國君主努爾哈赤得知孫承宗被罷免,於是率領十三萬後金軍主力(號稱三十萬)西渡遼河,二十三日,後金軍抵達寧遠(今遼寧興城),明朝經略高第和總兵楊麟擁重於山海關,不去救援寧遠。袁崇煥得知後,隨即寫下血書,與部將滿桂、左輔、朱梅、祖大壽、何可綱等將士盟誓,以死守城。
寧遠城的明軍只有一萬多人,努爾哈赤完全沒有把初出茅廬的袁崇煥放在眼裡,盛氣凌人地派人勸袁崇煥投降後金。
面對威風八面手握重兵的後金開國君主努爾哈赤的逼降,袁崇煥臨危不懼,他大義凜然地說:
“奴兵稱三十萬虛也,約有十三萬,吾修治寧遠,決守以死,豈肯降耳!”《東華錄》。寧遠大戰,袁崇煥指揮一萬多明軍以少勝多大破努爾哈赤的十三萬後金軍主力,擊斃一萬七千多後金軍。
“是役也,奴賊糜爛失亡者實計一萬七千餘人”《徐光啟集》。努爾哈赤也被袁崇煥的火炮打傷,狼狽逃跑。
“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並及黃龍幕,傷一禆王,北騎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石匱書後集》。寧遠大戰讓努爾哈赤遭遇44年戰爭生涯唯一一次慘敗,七個月以後死去。 努爾哈赤在寧遠大戰以後曾經說
“自二十五歲起兵以來,戰無不捷,攻無不克,惟寧遠一城不下”《清高祖實錄》。另外,在《春坡堂日月錄》中找到了一條明確記載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受“重傷”的珍貴史料。 據該書記載,北韓譯官韓瑗隨使團來明時,袁崇煥在寧遠之戰時曾把他帶在身邊,於是韓瑗得以親眼目擊這次戰役的全過程。
寧遠大戰結束後,袁崇煥曾經派遣使臣帶著禮物前往後金營寨向努爾哈赤“致歉”(實為冷言譏諷),說“老將(按指努爾哈赤)橫行天下久矣,今日見敗於小子(按指袁崇煥),豈其數耶!”
努爾哈赤“先已重傷”,這時備好禮物和名馬回謝,請求約定再戰的日期,最後終於“因重傷不治而斃”。
但據清太祖武皇帝、高皇帝兩朝實錄,寧遠之役,的確令努爾哈赤惱恨不已,但隨後他仍在繼續征戰。六月,蒙古科爾沁部的臺吉奧巴晉見時,努爾哈赤還親率貝勒大臣,出郊迎十里,並對其說:“今爾我無恙,得相會足矣!”說明努爾哈赤在寧遠大戰並未受重傷而死。
但是公元1626年的八月十一日,即寧遠大戰的八個月以後,努爾哈赤暴亡,後金官方的記載死因是:背部疽疾復發!
後金官方記載這個說法不可信!如果是一種普通的疽瘡能要得了強健體魄努爾哈赤的命? 應該還是同年正月進攻寧遠城時受到了明軍炮傷的原因!
這種威力巨大的西洋火炮,不但是讓努爾哈赤受了外傷,還受到了內傷!這些火藥進了內臟,就會中毒!當然這個火藥毒不是立即致命的! 而是到了同年八月初開始發作了! 這種可能性更加符合事實!
-
13 # 愛吟詩的太白
努爾哈赤的死不單是因為袁崇煥,都與寧遠戰役有關。
努爾哈赤於此役中炮負傷,張岱的《袁崇煥列中說》,大炮擊中清軍的黃龍幕,傷一裨王。《中國皇帝要錄》 ,《歷代帝王傳記》等均持此說,認為努爾哈赤在此役中負重傷,於是撤回瀋陽,不久即死。《明熹宗實錄》中則寫道,大炮擊斃清軍一大頭目,清兵用紅布包裹抬走,放聲大哭。有人推測,死者即為努爾哈赤。
而稻葉巖吉《清朝全史》引北韓人記載,有名叫韓璦的譯官,被袁崇煥請至寧遠,親眼見到清軍被誘入外城。守城兵士先從城牆往下投擲矢石,又發地炮,殺得清兵人仰馬翻,於是撤退。第二天,袁崇煥派使者獻禮物給努爾哈赤,說:“老將久橫天下,今日敗於小子,豈非數耶?”努爾哈赤本已負重傷,見到禮物,又聽到這些譏嘲之話,於是憤恚而死。
據清太祖武皇帝、高皇帝兩朝實錄,寧遠之役,的確令努爾哈赤惱恨不已,但隨後他仍在繼續征戰。六月,蒙古科爾沁部的臺吉奧巴晉見時,努爾哈赤還親率貝勒大臣,出郊迎十里,並對其說:“今爾我無恙,得相會足矣!”說明寧遠之役並未受重傷。
寧遠兵敗,使努爾哈赤精神上大受創傷。他對諸貝勒大臣說:“朕自二十五歲征伐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獨寧遠一城不能下耶!”心情始終鬱忿難平。又因長期鞍馬勞累,且年事已高,遂積勞成疾。這年七月,身患毒疽,二十三日往清河湯泉療養。八月初七,病情加重。十一日,乘船順太子河而下,欲返瀋陽,行至靉雞堡死去。努爾哈赤患的病叫“肉毒瘤”俗稱“搭背瘡”,為老年人的危難大症,極難治癒。寧遠兵敗努爾哈赤心懷忿恨,也是誘發此病的重要原因。
努爾哈赤在寧遠之役受挫,鬱鬱而終。他死後第二年,皇太極由廣寧進兵圍攻寧遠,實現了父親的遺願。
所以,其實兵敗導致的舊傷,和袁崇煥的禮物,導致最終的鬱鬱而終。
-
14 # 舊史風
關於努爾哈赤的死因,歷來有三個說法,一是在寧遠城下身受炮傷,久治不愈而死,二是一生征戰殺場少有敗績,卻敗在袁崇煥之手,憤懣而死,三是背生毒瘡,病死。對於這三種說法,哪一說法才是努爾哈赤死亡的真正原因?亦或是兼而有之,即傷重外加憤懣導致疾病而死?對於這種種說法,我們來一一辯證,以此揭開努爾哈赤真正的死因。
死因說法辯證一,努爾哈赤指揮八旗軍攻城之時,被明軍紅夷大炮擊中,後傷重不治而死
努爾哈赤進攻寧遠城之時,已經有68歲,這在平均年齡不高的封建社會,這已經算的上高齡人士,作為後金國君主,既具有無上權威,又親自帶兵出征,那麼保衛他的任務,就是十分艱鉅的,他的親兵衛隊定然小心翼翼,絕對不會在危險之地久留。
而寧遠城的紅夷大炮是有射程的,努爾哈赤的親兵衛隊不可能傻傻的待在炮火射程之內。
袁崇煥守寧遠城用的策略是“憑堅城,用大炮”的策略,所以寧遠城在堅壁清野,所以大炮不可能出城移動,故不能對努爾哈赤個人形成重大打擊。
有一點必須說一下,作為後金大汗,他的子孫眾多,必然有相當一部分子孫相伴左右,如果火炮射中努爾哈赤,則他的子孫,一定也會受到波及。
但是,不論是明史,還是清史稿等各種文獻中,都沒有記載關於努爾哈赤與其子孫被重炮擊傷的記錄。
雖然明朝與後金兩方都沒有努爾哈赤被炮火擊傷的記錄,但是來自北韓的一位翻譯官韓瑗卻在八個月後努爾哈赤死亡以後,寫了一篇回憶性文章。
文章中寫了在寧遠城之戰中,努爾哈赤受炮火打擊身受重傷,文章最後一句話,是努爾哈赤因懣恚而斃。
可是作為一名翻譯,沒有親自上陣,且膽量還不太大,躲在城牆內瑟瑟發抖,在明軍無一人發現努爾哈赤受傷,清軍從進攻、到撤退都穩而不亂的情況下,他竟然在八個月後寫出了努爾哈赤身受炮傷,懣恚而斃?
崇煥轎到敵樓,又與瑗等談古論文,略無憂色。俄頃放一炮,聲動天地,瑗怕,不能舉頭。崇煥笑曰,‘賊至矣!’乃開窗,俯見賊兵滿野而進……――《春波堂日月錄》如這位翻譯官的言論可信嗎?
我個人認為,這位在城樓上觀看戰鬥且戰慄不止的翻譯官,他這一家之言不太足信。
如果他所說若屬實,那麼袁崇煥將飛黃騰達,富貴無窮,明朝實錄亦會大書特書,但是很可惜,清、明雙方人員近戰,都未發現一點蛛絲馬跡,這位翻譯官的動機就有問題,當然這不在我們探討之內。
接下來我們簡單的看一下戰鬥過程。用以證明努爾哈赤雖敗不亂。
1626年正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大軍在寧遠城郊紮營,當時就受到明軍炮火襲擊,死傷幾十人,努爾哈赤迅速將營房設定在城西側,遠離炮火射程以外的地方。二十四日,八旗兵發起進攻,最先集中兵力攻擊城西南角,遭到明軍頑強抵抗,不勝,後轉攻南角,仍然毫無進展,反而死傷兵士人數越來越多,這一場戰,從清晨殺到夜裡三更(夜間11點),廢了很大力氣,仍然攻不下寧遠,努爾哈赤下令停止攻擊。二十五日,又強攻寧遠城一整天,至深夜,仍舊毫無進展,努爾哈赤無奈再次下令停止攻擊。二十六日,努爾哈赤權衡利弊,果斷放棄進攻寧遠城,另派一軍進攻明軍物資儲備基地覺華島,清軍速戰速決,迅速擊敗島上七千明軍,奪了明軍糧草儲備,到二十七日,努爾哈赤眼見無法攻下寧遠城,自己又有點收穫,於是下令撤退返回瀋陽。從戰鬥過程中看,努爾哈赤一直很穩定的發揮,雖然仗沒打勝,但是八旗兵一進一退,極有章法,絲毫不亂。
這說明努爾哈赤並未遭受重創。
所以,努爾哈赤被明軍炮火重創而死,純屬無稽之談,不足為信。
死因說法辯證二,寧遠兵敗,努爾哈赤真的為此耿耿於懷,不能釋懷,終於憤懣而死?
這一觀點的提出,其觀點的根本在於寧遠之敗,因為努爾哈赤帶著必勝心態,全力攻打寧遠城,卻遭遇了挫折,這或許對他戎馬一生,攻無不克的自信心造成重大打擊。
努爾哈赤自二十五歲興兵以來,四十三年中,身經百戰,戰無不捷,攻無不克,唯寧遠一城不下,不懌而歸――清實錄以上歷史記載中可以看出,努爾哈赤對於寧遠城下的失敗,確實是有點不愉快。
但是不愉快不僅僅只是攻不下寧遠城,還有二十五日,袁崇煥寫了幾句話命人送給努爾哈赤。
老將縱橫天下久矣,今日見敗於小子,豈是數耶!這句話和寧遠城上的隆隆炮聲,對努爾哈赤來說,打擊不小,但是還不足以讓努爾哈赤為此抑鬱憤懣。
為何?
努爾哈赤是從刀山劍雨中殺出來的一位創業之君,本身智慧很高,又經歷43年戰陣,其心志之堅定,可以媲美歷史中任何一位雄主。
豈是一敗就能讓他心志消沉,憤懣而死的?
自寧遠失敗後,努爾哈赤於四月親自統帥數萬大軍,征討喀爾喀蒙古五衛王,從瀋陽出發,長途奔襲,歷經數戰擊敗蒙古大軍,並將部分蒙古人收服,自始至終努爾哈赤都在,後返回瀋陽,接待來投奔努爾哈赤的喀爾喀蒙古諸部,又於科爾沁諸部密切會晤,並開啟隆重的接待儀式。
在他死亡之前,他一直沒閒著,軍務、政務都在有條不紊的辦著。
你看,雄心壯志依舊在,豪情滿懷。
死因說法辯證三,背生毒瘡身死,真實性有幾分?
1626年7月23日,因後背患毒瘡,到清河湯泉洗浴,命阿敏殺牛燒紙,向神靈祈禱消災,到8月7日,病情惡化,在努爾哈赤返回瀋陽的路上病逝。
癸巳,上不豫,幸清河坐湯。八月丙午,上大漸,欲還京,乘舟順太子河而下,使人招大妃來迎,入渾河。大妃至,溯流至瑗雞堡,距瀋陽四十里。庚戌,未刻,上崩。――清太祖實錄這條資訊可信度極高。
在努爾哈赤死之前,從寧遠城回到瀋陽後,他一直都是在忙碌中度過,未見任何異樣,他不但親自帶隊遠征喀爾喀蒙古,並透過打與談,促使部分蒙古人來降,就路程簡略算來,只一個多月,努爾哈赤就來來回回走了大約兩千多里路,對於一位68歲老人,這種體力消耗也是相當不小的。
努爾哈赤大半生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他這樣常年刀頭舔血的人來說,不但要打仗,還要統籌謀劃,可以說一生勞累,身體有暗疾,也不是不可能,
努爾哈赤的生死,在當時可以說一件關乎後金國運的大事,才導致其中謎語重重。
但我們可以從簡略的歷史記載中,作出分析,努爾哈赤後背生毒瘡後,去清湯泡溫泉治病,說明這個病,後金國已經沒有醫生可治了。
努爾哈赤自知大限將至,不願意死在外地,所以他急匆匆往瀋陽去,誰知在離瀋陽還有四十里路的瑗雞堡歸天了。
(溫泉圖片)
綜上所述,努爾哈赤之死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據中醫理論,背部生惡瘡,多由心火過旺所引發,導致毒火攻心,且毒氣已擴散至全身,湯藥已無法救愈,這是他死亡最根本原因。
二,努爾哈赤當時已有68歲了,算是高齡了,他一生征戰,少有敗績,至寧遠城敗,對於他也是一種打擊,雖然他性格豁達,卻免不了這一敗,對其心理也是一種折磨。
-
15 # 文獻歷史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
我之祖父,未嘗損明邊一草寸土,明無端起釁邊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
明雖起釁,我尚修好,設碑立誓,凡滿漢人等,無越疆土,敢有越者,見即誅之,見而顧縱,殃及縱者,詎明覆渝誓言,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此恨二也;
明人於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歲竊逾疆場,肆其攘奪,我遵誓行誅,明負前盟,責我擅殺,拘我廣寧使臣綱古裡方吉納,脅取十人,殺之邊境,此恨三也;
明越境以兵助葉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適蒙古,此恨四也;
柴河三岔撫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眾,耕田藝谷,明不容留獲,遣兵驅逐,此恨五也;
邊外葉赫,獲罪於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遺書詬言,肆行凌辱,此恨六也;
昔哈達助葉赫二次來侵,我自報之,天既授我哈達之人矣,明又擋之,脅我還其國,己以哈達之人,數被葉赫侵掠,夫列國之相征伐也,順天心者勝而存,逆天意者敗而亡,豈能使死於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還乎?天建大國之君,即為天下共主,何獨構怨於中國也?今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為剖斷,此恨七也!
欺凌實甚,情所難堪,因此七恨之故,是以徵之。
看看就好小冰川期,二三百年不遇寒冬,長城以北的人,必定南下,沒有努爾哈赤還有舒爾哈赤,這已經不可避免。
-
16 # 籃球記憶器
不是,作為一代雄主,努爾哈赤這點胸襟還是有的。主要是在攻打寧遠城時受傷,且努爾哈赤當時年事不饒人,導致病重而死。
回覆列表
首先努爾哈赤肯定是攻打寧遠時候受傷了,很大可能是被炮打傷了。
然後袁崇煥還給他寫了一封信,言語集盡諷刺挖苦,然後努爾哈赤就撤兵了,
回去以後心情不好,再加上傷更加嚴重,就死了。
之所以很多人說是被氣死的,很大程度上是袁崇煥死的太慘烈,人們對於他如果不死,清朝不能入關的說話深信不疑。
所以就把袁崇煥無限度的拔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