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回覆列表
  • 1 # 乙丙丁6

    吳起,兵家亞聖。

    雖然說是兵家亞聖,實際上真正的能力可能超過兵聖孫武,畢竟吳起在三國都掀起了大浪,而且他不僅僅可以帶兵,還是治國安邦的大才。

    開始在魯國,為了能夠領兵作戰,殺了老婆當上了將軍,打敗了來犯的齊國。由於後來在魯國不受待見,又投奔了魏國。

    吳起來到魏國,才華就展現出來了,吳起兵法就是以跟魏武侯交談的形式流傳下來的。在魏國訓練出來的"魏武卒"橫行天下,一舉打敗秦國,魏國變得強大離不開吳起。

    做臣子的最怕換君主,結果魏武侯一死,新上來的國君就不待見他了,沒辦法他又來到楚國。

    楚國在吳起的改革之下,也強大了,正在吳起想一展抱負的時候,老楚王就死了!然後宮廷內鬥中吳起被殺!

    吳起主要是運氣不好,信他的人都短命,時間不長,假如說不是時間太短,吳起在魏國變法成功的話,以後一統天下跟秦朝沒啥關係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秦國的商鞅變法,很多都是吳起早就幹過的事情,很多地方商鞅都是借鑑吳起的。

  • 2 # 歷史的影子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衛國左氏(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一說菏澤市定陶區)人,戰國初期名將,稱得上是一個文武雙全之人,有人稱他“文能提筆安天下 武能上馬定乾坤”。在楚國的時候,他曾經主持過“吳起變法”,使得楚國一時興盛,然而也因此得罪了很多貴族,變法失敗後,遭到一些貴族的殺害,有《吳子兵法》流傳於後世。

    一、棄儒學兵

    吳起家境不錯,從小聰穎好學,深受家人的喜愛,父母視其為掌上明珠。在吳起童年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他就在母親的教撫下習文練武。為了能夠出將入相,年輕的時候沒少到處奔走尋找門路,錢是花了不少,家裡也弄得傾家蕩產,最終也沒能得到一官半職,鄉里人也都譏笑、誹謗他。吳起因為這件事氣憤不過,就講誹謗他的人都殺了。在臨別之際,他對母親說:“不當卿相,決不回衛。”吳起聽聞孔門弟子曾參之子曾申是個儒學大家,就前往投奔,在曾申的門下學習儒術。後來,吳起的母親去世了,他的老師曾子以為他會趕回家奔喪,誰知第二天吳起若無其事照常來 上課,曾子驚訝地詢問吳起,吳起滿不在乎的回答:“母親既然已經死去,趕回去也無濟於事,還不如繼續追求學問。”按道理來說,母親去世了,吳起作為兒子應該回 去守孝才對。再加上古代是非常重視孝道的,但吳起深感一事無成,愧對自己的承諾,最終沒有回家奔喪。由此可見,吳起是條漢子,敢說敢為!雖說吳起這種精神可嘉,可他 的老師曾子是個大儒,一看自己的學生這麼沒有孝心,真是有失自己的面子,就把吳起趕出去了。吳起被曾子趕走後,來到了魯國改學兵法。此後,吳起棄儒學兵。

    二、侍奉魯君,殺妻求將

    前412年,齊宣公想要發兵攻打魯國 。魯穆公想任 用吳起當將軍,但是吳起的妻子卻是個齊華人,穆公對他起了疑心。而吳起非常想要功成名就,於是為了表明自己的決心就殺掉妻子,表示自己絕不不偏向齊國。因此,魯穆公任命吳起為將,帶領大軍出征,之後大敗齊軍。然而魯穆公對吳起產生了懷疑,免去了吳起的官職。而吳起的主公季孫氏也因懈怠賓客被殺,經人勸說,吳起離開魯國投奔魏國。

    三、大破秦軍

    吳起來到了魏國。魏文侯早就聽說了吳起的大名,知道他是一個非常有本事的人,就拜他為將。與諸侯大戰七十六次,全勝六十四次,闢土四面,拓地千里,攻擊秦國,一直打到鄭縣。 而秦國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禦工事加以防守。攻佔五座城。可謂戰功赫赫!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萬攻打魏國的陰晉。 吳起親自率領其中沒有立過軍功的五萬人,外加戰車五百輛、騎兵三千大敗秦軍。

    四、吳起變法

    吳起在魏國任職期間,戰功很高,後來他投到楚國後,馬上就得到楚悼王的重用。先是任命為宛守,防止南韓和魏國的進攻。之後,又升為今尹,負責主持變法工作。吳起變法,主要是從打擊大貴族入手。變法的內容如下:

    1、減少貴族的俸祿,逐漸的取締貴族世襲制度。

    楚國的一些貴族大都屬於世襲制,也就是說,如果先輩中有人立下大功勞而享受到爵位後,他的子孫後代即便沒有任何功勞,也是能夠繼承爵位,由國家發放俸祿;而且在戰爭中立下大功的人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從而導致將士們的積極性受到傷害。在這種情況下,吳起乃“均楚國之爵,而平其祿,損其有餘,而繼其不足,厲甲兵以時爭於天下。”

    除此之外,“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絕滅百吏之祿秩,損不急之枝官,以奉選練之士。”吳起取消了世襲的封君、世襲的爵祿,用從封君那裡得到的爵祿去奉養經過挑選的有功將士,以示公正。

    2、廢除貴族爵位,整頓吏治。

    廢除無用、無能的官職,剝奪王室貴族的威權,使他們不能徇私情,因私廢公。“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禁遊客之民,精耕戰之士。”削減無用的開支,以獎勵真正為國出力報效的戰鬥之士。

    3、徙貴族於邊境,以實廣虛之地。

    春秋至戰國時期,楚國用武力滅掉許多國家,開濮地、伐楊粵等,得到了廣大領土,可都沒能得到開發。於是,吳起責令楚國一些與王室關係疏遠的貴族到僻遠的 地方去開發。吳起對楚悼王說:“荊所有餘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以所不足,益所有餘。”這是一種新的拓土殖民形式。

    五、慘遭殺害

    楚悼王去世之後,早就不滿吳起的楚國貴族發動了兵變來攻打吳起。吳起被貴族們射殺之後,他在楚國的變法也宣告失敗。

    韓非曾說“楚不用吳起而削亂”,意思就是說楚國不好好重用吳起,反而將他殺害,實非明智之舉。曹操對其一生做過如下評價:“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

  • 3 # 太乙伏魔錄

    春秋戰國,各路諸候國紛爭割據,形成了戰國七雄的政治格局,那是個時候提倡的百家爭鳴的思想給後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國與國之間為了自保,時而縱橫時而捭闔,也在歷史上產生了許多有名的武將,他們的戰績讓後人敬仰,那個時代是展現個人魅力的時代,一個個傑出的人才在歷史舞臺留著了他們的身影,那麼戰國時代,有哪些武將英雄值得我們去敬佩和瞻仰呢?現在我就來說說戰國五大猛將吧。

    一:吳起

    吳起身處風雲激盪的戰國時代,列國形勢已經開始進入洗牌階段,戰爭規模越來越大,小國基本上已經連入場費都交不起了,戰國逐步成了幾個大國之間的角力。戰國英雄輩出的同時也是悲劇頻發,吳起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他的悲劇令人痛心,他的功業令人神往。在吳起的世界裡,建功立業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永遠都是排在第一順位。他的抱負是簡單直接的,而且不是靠仁義道德,而是真刀真槍慘烈搏殺。《史記》裡吳起能夠和孫武孫臏並列,足見其用兵如神。吳起是五大猛將裡面唯一被稱為“子”的人,通兵法儒家三家思想,與孫武齊名(光論生平軍事戰績,吳起遠超孫武,別說你不同意),吳起之所以被後世稱為“吳子”,光是他逆天的軍事太能顯然是不夠用的,這還是對他在國家政治上的造詣所作出的肯定。

    二:李牧

    李牧,作為戰國末年的“抗秦英雄”,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一代軍神,為後人所熟知。除了他的彪炳戰績為人津津樂道以外,更令人扼腕嘆息的,便是他作為一代良將,卻因君主中了敵國反間計,而死於自己人之手,趙國也隨之傾覆。同時成就了這樣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英雄。

    而李牧的人生履歷,大致用三句話就可以概括。

    前中期:駐紮趙國北部邊境代地多年,在雁門、代地一帶,曾大破匈奴。

    中後期:因為秦國步步緊逼,所以被幾任趙王調到秦趙戰場,抵抗秦軍,連續擊退秦國入侵。

    末期:在又一次抵禦秦國入侵之時,秦國施展反間計,由奸臣郭開向趙王進讒言,導致李牧被殺。自毀長城的趙王也沒能多蹦躂兩天,趙國隨之滅亡。

    三:白起

    白起生於周顯王三十八年(公元前331年),出生在眉縣,是秦國老世族孟西白三家中的白氏,商鞅變法實行軍功爵制,限制了老世族勢力,奴隸成為新華人,老世族子弟和華人都必須靠戰場殺敵才能在軍隊中升遷。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白起發動的戰爭大大推動了秦國統一的程序,其中最著名的一戰是長平之戰,長平之戰,秦國軍隊前後斬殺趙國士兵45萬人,趙國上下一片震驚。秦軍也傷亡大半,國內空虛。長平之戰,秦軍取得了巨大勝利,大大地削弱了趙國,為秦完成統一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從此山東六國再也沒有一個國家能與秦國抗衡,秦國獨霸天下。

    四:王翦

    王翦主要戰績是在秦國消滅七國的戰爭中,當時秦國最重要的兩個對手趙國和楚國都有著十分彪悍的國力,趙國在秦國自秦昭王時期開始的不斷進攻中,依然能夠長時間處於不敗的地位,可見其實力不容小噓。王翦在攻趙國的時候非常謹慎,步步推進,和李牧指揮的趙軍進行了長期的對峙,要不是趙國自己原因換下李牧,單要滅掉趙國的話秦國要損失不少兵力。楚國更是讓秦國吃了不少虧,王翦給人的印象就是快準穩,時機一到,立馬拿下。

    五:廉頗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自邯鄲圍解五年,而燕用慄腹之謀,“趙壯者盡於長平,其孤未壯”,舉兵擊趙。趙使廉頗將,擊,大破燕軍於鄗,殺慄腹,遂圍燕。燕割五城請和,乃聽之。趙以尉文封廉頗為信平君,為假相國。居六年,趙使廉頗伐魏之繁陽,拔之。

    戰國五大猛將,白起屈居第三,排名第二的名將如晚死歷史就變了

  • 4 # 品談古今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其值得佩服的地方,也有應該借鑑的經驗教訓。史書中的吳起,其兩面性非常明顯。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戰國時期衛華人,歷仕魯、魏、楚;通曉儒、兵、法。軍事上可與孫武齊名,政治上能與商鞅比肩

    吳起有三大成就軍事上:在魯國大破齊軍;在魏國取秦河西,並創“魏武卒”制,堪稱當時戰國第一精銳;在楚國南平百越、北卻三晉,西伐秦,諸侯皆畏懼楚國強大。《吳子兵法》記載:吳起與諸侯大戰76次,勝64次,平12次,未有敗績。政治上:在楚國悼王的支援下進行變法改革,廢除貴族“世卿世襲制”,裁減官員,糾正楚國風氣。吳起變法在時間上比商鞅變法還要早的多,商鞅變法的很多內容也是借鑑了吳起變法。著作方面:有《吳子》一書傳世,原有四十八篇,僅存六篇。其主張內修文德,外治武備,即把政治和軍事結合起來。用治兵方面注重道、義、禮、仁,從這點可以看出吳起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吳起也有三大汙點在鄉殺人:吳起年少時家財萬貫,想買官卻失敗,鄉人笑他,於是他殺三十人多個人,並對其母發誓:當不了卿相,不再回鄉。但就殺人這一事件來說,卻不符合事實,吳起後來學儒於曾子,曾子如果知道吳起那麼多人,不會當他老師。這個故事來源於《史記》,但前邊有七個字:魯人或惡吳起曰。可見這是魯國有人對吳起的誣陷。母喪不歸:吳起母親病逝,吳起卻不回去奔喪,曾子於是與他斷絕師生關係。吳起不奔喪,曾子都與其斷絕關係,再次證明殺三十多人是為誣陷。殺妻求將:吳起一生最大汙點!史書記載:齊國伐魯,吳起相當將軍領兵,但他妻子是齊華人,魯華人生疑,吳起於是殺妻子求一將。吳起的這一汙點也是漏洞百出:①吳起注重德、義、仁、禮,曾與魏武侯討論修德的重要性,殺妻與其本人觀點不符。②魏武侯後來將公主嫁給吳起,被吳起拒絕。如果吳起當時揹負殺妻罵名,魏武侯為何還將公主嫁給他,豈不是自取其辱。③“吳起休妻”或許是“殺妻求將”的原型。《韓非子》記載,吳起安排妻子織一個帶子,妻子沒有按規格做好,吳起於是將妻子休掉。吳起的悲劇

    古代沒有媒體,口口相傳,從吳起殺鄉黨三十餘人到殺妻求將,可見吳起得罪了很多人。他在軍事上、政治改革上有很大成就,世人以“孫吳”並稱,但在處理人際關係和輿論方面,吳起是一個不合格的人。

    吳起憑藉他的才能受到魏文侯、楚悼王賞識,三次易主,缺乏立場,這是他名氣不如孫武一個原因。反觀孫武,一直效忠於吳王闔閭。另一方面,吳起留下《吳子兵法》一書不論其系統性還是藝術性都遜色於《孫子兵法》。

    不論在魯國、魏國還是楚國,吳起四處征戰,戰國諸侯幾乎打了個遍。尤其在楚國廢除貴族的世襲爵位,將其遷往邊遠之地,招致楚國舊貴族怨恨。楚悼王死後,吳起失去了保護傘,在楚悼王屍體前被萬箭射死。

    吳起得罪了很多國家、很多人,所以他有幾個罵名也不足為奇。現在我們看吳起,更多應該學習他的成就,而不是揪住他的汙點不放。

    春秋戰國的改革家,幾乎沒有可以善終的人,吳起也是如此,其符合歷史潮流進行改革,卻成為一個悲劇。

  • 5 # 古典君000

    吳起在軍事能力方面確實使人佩服,但在做人方面卻不敢苟同,試想一個殘忍好殺,殺妻以明志,母死而不奔喪,一心只想著功名的一個人,又怎會值得別人由衷的佩服呢。

    吳起本是衛華人,年輕時家裡還是非常富有的,但為了在外邊謀取官職,沒幾年就把家產敗光了,由此就有鄰居笑話他,當做是閒時的談資。吳起一氣之下,竟連殺三十幾人,然後逃往他國。這一點就比不上韓信了,一個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那那絕非常人。

    在吳起拜別母親時曾言“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於是先去拜曾子為師,學習儒術,不久母親去世,最終也沒有回去奔喪。還真是說一不二呢,為了允諾自己說的話,公然違背孝道,因此曾子與他斷絕關係。

    後來吳起侍奉魯國國君,此時,齊國要攻打魯國,魯君想起用吳起,但考慮到吳起的妻子是齊華人,於是心有疑慮,不敢任用。吳起思前想後,為了使魯君信任自己,於是殺了自己的妻子,以表明心志。最終如願當上了將軍,將齊軍打的大敗。以殺妻取得博取功名的機會,還真是古今罕有,駭人聽聞。

    吳起在做人方面確實不如人意,但是軍事才能也確實是出類拔萃。

    在魯國能打敗強大的齊國。

    在魏國,創立了魏武卒,打敗秦國,據守西河,使秦國不敢向東入侵。韓、趙歸服順從 。

    在楚國,吳起實施了一系列變法改革,促使楚國迅速強大,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併了陳國和蔡國,打退韓、趙、魏三國的進攻;向西又討伐了秦國。諸侯各國對楚國的強大感到深深的憂慮。

    由於吳起變法在楚國得罪了楚國的貴族勢力,在楚悼王死後,吳起就被這些人殺死了。

    所以吳起不值得我佩服。“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像吳起這般為了功名就能泯滅人性的做法,即使成功了又能怎樣,與此同時也失去了親情,愛情和自我。

  • 6 # 細說簡史

    縱覽整個戰國時代,群雄逐鹿,謀臣名將層出不窮,不斷上演著陰謀陽謀。然而,遍地都是大佬的華夏大地上,戰神吳起尤為矚目:單槍匹馬,在哪國做官哪國強盛,到哪國練兵哪國無敵,他也是我佩服的人之一。

    評價不一

    1、史記中記載了魯華人對吳起的一段說辭,說吳起花光了家裡的錢卻未謀得一官半職,而後誅殺三十多個人譏笑他的人併發誓不成名絕不回家。再後來,他師從於曾子,當他知道母親去世的時候,因為當初的誓言,並未奔喪回家,因而被曾子以不孝之名開除學籍。

    2、這段話的資訊量很大,但是在史記中提到以上這些都是:“魯人或惡吳起曰”。也就是說,這些話是魯華人中,某些痛恨吳起的人的說辭。儘管裡面也許有真實的東西,但也很可能有許多毀謗。有些時候,往往歷史的變革者是遭受毀謗最多的,因為新的勢力不足以強大,而舊的勢力則把持著輿論。因此我們發現,有關吳起,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人以友善,甚至客觀的言論來評價他。

    貢獻之大

    1、在魏大小戰役七十二場,全勝六十四,其餘皆平,更有五萬擊潰秦軍五十萬的記錄。在楚,使得楚國,南平百越;北兼陳菜,東退三晉;西敗強秦。在這神奇的巨大成就面前,除了對他個人的私德進行毀謗,簡直找不出任何能夠毀謗的點來。

    2、而且,吳起在魯沒有反魯,在魏沒有反魏,在楚沒有反楚,大德沒有半點虧。而在輿論如此不利的情況下,一方面,完全沒有記錄說弒君謀逆,另一方面連他他屠城殺降的記錄也完全找不到,這恰恰證明吳起這個人其實在大德小德上並沒有那麼多的問題。一個人單憑壞,是絕對建立不了功業的。相反,建立功業的人,必定要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和幫助,因此他們未必是毫無汙點的君子,但也絕對不可能是十惡不赦的惡棍。

    3、其實,只要行動就一定會犯錯。行動越多,犯錯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些說三道四的評論家之所以不犯錯,只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像吳起一樣以一人當一國。春秋戰國這八百年,吳起可謂是兵神級別的人物。吳起一個人開啟了一個時代,後來的商鞅變法和秦的大一統都源自於吳起。作為歷史上少有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影響和貢獻長期被低估。但是,他這種“實用主義”的思想,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過時,尤其是當下。

    傳奇人生

    儒生的君臣倫常外不能禦敵,內不能強國,國家岌岌可危。因而崇尚儒學的魯國也在戰國期間被滅國。這種情況下,吳起以一人之力變法強國,以暴制暴,最終讓天下因此而平定統一。天下安定,而後才有儒生能夠不必從軍,不必出生入死,唇天口地,妄談是非。鋒利的劍能夠削鐵斷金,天下太平了,不需用刀劍了,然後說寶劍太過鋒利,是兇器,是不祥之物,這個邏輯難道不荒唐嗎?若是紅齒白牙就能天下太平,孔夫子又何至於周遊列國,形如喪家之犬?孟子又何必客居大梁,苦苦遊說?歷仕三國,吳起的一生簡直是大寫的傳奇。

    結語

    歷史上吳起的名聲不好,跟一些文獻記載缺乏重要證據、存在漏洞脫不開干係。即便這些都是真的,以功抵過,吳起也只是個在家國面前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法家思想貫徹者。

  • 7 # 浮生WX

    吳起值得敬佩但又可悲

    吳起出生在一個“家累萬金”的富有家庭。為了在政治上求得發展,曾到處奔走尋找門路,花了不少錢,弄得傾家蕩產,也沒得到一官半職,遭到鄉人的譏笑、誹謗。吳起為此氣憤不過,殺了誹謗他的三十多個人。在臨逃走時,他對母親發誓說:“不當卿相,決不回衛。”吳起先去孔門弟子曾參之子曾申門下學習儒術。

    母親去世後,吳起沒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條回家奔喪守孝。曾申認為他不孝,不配作儒家的門徒,跟吳起斷絕了師生關係。此後,吳起棄儒學兵。

    侍奉魯君

    公元前412年,齊宣公發兵攻打魯國 。魯穆公想任用吳起,但吳起妻子是齊華人,穆公疑。吳起渴望功成名就,於是殺掉妻子表示不偏向齊國。魯穆公任命吳起為將,率軍大敗齊軍。後來魯穆公對吳起產生了懷疑,免去了吳起的官職。而吳起的主公季孫氏也因懈怠賓客被殺,經人勸說,吳起離開魯國投奔魏國。

    大破秦軍

    公元前409年, 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攻克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元裡並築城。 次年,吳起再次率軍攻打秦國,一直打到鄭縣。 而秦國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禦工事加以防守。 在與秦軍作戰期間,吳起從不自視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夜晚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樹葉遮蓋身體來躲避霜露的侵襲。 這樣加上前412年被公子擊佔領的繁龐(今陝西省韓城市東南), 魏國全部佔有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並在此設立西河郡。經翟璜推薦,由吳起擔任首任郡守。

    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向子夏學習儒家思想, 並改革魏國兵制,創立武卒制。 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為抵禦秦國的進攻,修築了吳城(今山西省孝義市西南)。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萬攻打魏國的陰晉。 吳起親自率領其中沒有立過軍功的五萬人,外加戰車五百輛、騎兵三千大敗秦軍,這就是著名的陰晉之戰

    公元前387年,魏武侯以吳起為將,率軍討伐齊國至靈丘(山東省滕縣東)。

    吳起變法

    吳起投奔楚國後,楚悼王任命吳起為宛城太守,一年後升任令尹。 [33] 擔任令尹後的吳起在楚國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具體措施有:制定法律並將其公佈於眾,使官民都明白知曉。

    凡封君的貴族,已傳三代的取消爵祿;停止對疏遠貴族的按例供給,將國內貴族充實到地廣人稀的偏遠之處。

    淘汰並裁減無關緊要的官員,削減官吏俸祿,將節約的財富用於強兵。

    糾正楚國官場損公肥私、讒害忠良的不良風氣,使楚國群臣不顧個人榮辱一心為國家效力。

    統一楚國風俗,禁止私人請託。

    改“兩版垣”為四版築城法,建設楚國國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

    經過吳起變法後的楚國國力強大,向南攻打百越,將楚國疆域擴充套件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 [38] 公元前381年,楚國出兵援助趙國,與魏軍大戰於州西(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以西)。楚軍穿越梁門(位於大梁西北的關塞),駐軍林中(位於梁門以北),飲馬於黃河,切斷魏國河內郡與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的聯絡。趙國藉助楚國的攻勢,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縣南),攻克黃城(今山東省冠縣南),楚、趙兩國大敗魏軍。 諸侯都畏懼楚國的強大,但吳起的變法招致了楚國貴族的怨恨,也為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

    慘遭殺害

    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打吳起。貴族們用箭射傷吳起,吳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屍的地方,將箭插在楚悼王的屍體上,大喊:“群臣叛亂,謀害我王。”貴族們在射殺吳起的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屍體。楚國的法律規定傷害國王的屍體屬於重罪,將被誅滅三族。楚肅王繼位後,命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楚悼王屍體的人全部處死,受牽連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 吳起的屍身也被處以車裂肢解之刑。 吳起死後,他在楚國的變法宣告失敗。

    李悝: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 [65]

    臨武君:夫兵之所貴者,勢利也;所上者,變軸攻奪也。善用之者,奄忽焉莫知所從出,孫吳用之,無敵於天下。

    魯仲連: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

    孟子:善戰,如孫臏、吳起之徒。連結諸侯,如蘇秦、張儀之類。

    范雎:吳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義不圖譭譽,必有伯主強國,不辭禍兇。

    蔡澤:吳起為楚悼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塞私門之請,壹楚國之俗,南攻楊越,北並陳、蔡,破橫散從,使馳說之士無所開其口。

    韓非:楚不用吳起而削亂。

    尉繚子:有提十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桓公也。有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吳起”也。有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武子也。

    《吳子·圖國》: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賈誼: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司馬遷:①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論,論其行事所施設者。語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孫子籌策龐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悲夫!②非信廉仁勇不能傳兵論劍,與道同符,內可以治身,外可以應變,君子比德焉。 [68]

    劉向:卒至蘇秦、商鞅、孫臏、吳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諸侯及秦用之,亦滅其國。

    班固:當時吳有孫武,齊有孫臏,魏有吳起,秦有商鞅,皆擒敵立勝,垂著篇籍。②彼孫、吳者,上勢利而貴變詐;施於暴亂昏嫚之國,君臣有間,上下離心,政謀不良,故可變而詐也、急城殺人盈城,爭地殺人滿野。孫、吳、商、白之徒,皆身誅戮於前,而國滅亡於後。報應之勢,各以類至,其道然矣。

    曹操: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

    曹丕:禍夫吳起。智小謀大。西河何健。伏屍何劣。

    葛洪:孫吳韓白,用兵之聖也。

    司馬貞:吳起相魏,西河稱賢;慘礉事楚,死後留權。

    張說:光乘積學而善謀,求之古人,吳起、韓信敵也。

    白居易: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唐彥謙:貪名笑吳起,說國嘆蘇秦。

    《舊唐書》:凡言將者,以孫、吳、韓、白為首。

    《幼學瓊林》:孫臏吳起,將略堪誇;穰苴尉繚,兵機莫測。

    曾鞏:戰國之遊士則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樂於說之易合。其設心,注意,偷為一切之計而已。故論詐之便而諱其敗,言戰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勝其害也;有得焉,而不勝其失也。卒至蘇秦、商鞅、孫臏、吳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諸侯及秦用之者,亦滅其國。其為世之大禍明矣;而俗猶莫之寤也。

    張預:孫子曰:“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起與士分勞苦。又曰:“輔周則國必強。”起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是也。

    徐鈞:兵書司馬足齊名,盟母戕妻亦駭聞。

    於石:吳起為魯將,殺妻殊不仁。樂羊伐中山,食子太無情。

    陳元靚:兵盡其法,士盡其力,西河建功,魏侯守國,旡以恃險,弗如在德,致君一言,干戈乃息。

    李贄:吳起用之魏則魏強,用之楚而楚伯。

    黃道周:吳子忍人,怒誅笑謗。母死不歸,殺妻求將。曾子薄之,魯君疑放。然而用兵,穰苴不讓。甘苦與同,士卒樂仗。守魏西河,秦畏東向。在德一言,聖賢度量。魏人忌之,去為楚相。北並南平,功在人上。惜犯貴宗,終令身喪。

    丁耀亢:吳起名將也。在德不在險之一言,亦似聞道者歟?急功名而殺其妻,何殘賊乎!

    黃彭年:同甘苦,問疾病,卒伍和睦,上下一心,寬也,吳起近之。

    鄭觀應:古之所謂將才者,曰儒將、曰大將、曰才將、曰戰將。……孫臏、吳起、白起、耿弇、楊素、慕容紹宗、李光弼、馬燧等,才將也。

    郭沫若:吳起在中國歷史上是永不會磨滅的人物,秦以前作為兵學家是與孫武並稱,作為政治家與商鞅並稱的。

  • 8 # 李氏之子

    李克說:“吳起貪名好色,然而用兵佈陣司馬穰苴不能過也!”此話不假,吳起在魯,為魯兵破齊國;吳起在魏,為魏守西河,秦兵不敢東出而趙韓附首稱臣;吳起在楚,西破強秦,北並陳蔡,南平百越,此人用兵,方是之時天下無雙!是值得我們佩服的!

    吳起為博取功名,母死不歸,是故曾子逐出師門,所以不仁不孝亦有之!

    吳起為博取魯君信任,殺妻求將,足見此人殘忍,和不擇手段!一個人太不擇手段就會壞了名聲,所以吳起才會去衛之魯,去魯之魏,又去魏之楚,最終慘死楚國!

    吳起在楚,為了楚國強盛,變法圖強,得罪大臣宗室及諸侯,所以他的結局和商鞅一樣,為求一國之強盛,不惜一切,所以當支援他們的執政者在世時,他們如魚得水,功績驚天動地,當支援他們的執政者已故,他們也遂之隕落!他們雖然能力強大,無人能比,卻不能得所在國精英之心,因為精英皆有各自的利益集團,吳起、商鞅為照顧基層的利益,必然折損精英集團的利益。當支援他們的國君死後,他們必然失勢時,失勢則為精英集團所奸滅!這就是他們為什麼死的原因!但是還是值得我們佩服的!他們活得多麼燦爛!生的時候幹了一翻驚天動地的偉業,死的時候也轟轟烈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庸武俠劇中四十位反派高手如何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