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北京時間12月15日凌晨2時(美國東部時間12月14日13時),NASA將召開媒體電話會議,宣佈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最新發現。
4
回覆列表
  • 1 # 艾伯史密斯

    答:預測內容在最後。

    NASA前日公佈訊息,將於12月14日下午1點(臺北時間12月15日凌晨2點),宣佈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的最新發現。

    訊息一出,部分媒體解讀和外星人有關,就讓我來詳細解讀,NASA的這則訊息吧!並簡單預測幾種可能。

    NASA釋出的資訊十分簡短,但還是透漏了幾個關鍵點:

    該發現來自於開普勒太空望遠鏡。

    該發現使用了google人工智慧新演算法。

    屆時舉行的是媒體電視會議,並非常規的新聞釋出會。

    以上就是訊息中的三個重點。

    我們來看第一點: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於2009年3月發射,是世界首個用於探測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人類探測器,它在地球軌道上尾隨地球繞日飛行。

    計劃探測時間3.5年,主要目標是天琴座和天鵝座中大約10萬個外恆星系統,探測方法主要依靠行星凌日效應(行星經過恆星和望遠鏡之間時,會造成恆星的部分光線被遮擋,望遠鏡就會探測到恆星光度下降)。

    在2013年5月,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生最大故障,導致望遠鏡無法設定方向,多次修復無果後,於8月15日宣佈放棄修復,結束了地外行星的搜尋工作,這耗資6億美元的專案提前夭折,只能用於其其它受影響科研工作。不過前面工作,已經完成了它的科學使命,並得到約15萬個恆星系統的資料。

    2014年,NASA宣佈開普勒望遠鏡啟動K2任務,即藉助太Sunny壓的力量,來調整望遠鏡指向,但是該方法遠遠達不到之前的觀測速度,不過K2計劃非常成功,截止目前,K2計劃已經發現了超過100顆系外恆星,比如之前的K2-33b。

    而這次發現,很可能是之前收集的15萬個恆星資訊,然後分析出來的結果,所以嘍,這次釋出的資訊根本不可能和外星人有關,就看普勒望遠鏡的能力,也不可能和地外文明有關呢!

    再來看第二點:

    NASA的訊息明確提到和google人工智慧的學習方法有關,因為15萬顆恆星系的資料,是非常龐大的,望遠鏡每分鐘接收到的資料很可能都是幾個G,甚至幾十個G,所以處理這些資料需要高效的演算法,而google人工智慧提供了相應的技術支援,經過幾年的處理才得到現在的發現。

    最後第三點:

    媒體電視會議,是指類似電話會議一樣,NASA透過網路影片,向各大媒體公佈訊息,當然也有畫面直播。倘若真和外星人有關,就不可能採用這種"不正式"的方式來發布訊息。

    所以呢,這點可能會讓大家失望了!

    不過NASA既然提前透露訊息,說明其內容肯定是重大的,至於是什麼?

    我們就大膽做下預測吧,也請各讀者朋友們指正:

    預測一: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收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後,有可能揭示了目前人類未知的規律。

    預測二:某個恆星系的光度變化異常,可能是一種新的天文現象。

    預測三:K2計劃發現了更年輕的恆星,銀河系每年平均形成恆星1~3顆,但是相當年輕的恆星我們還未發現(之前發現最年輕的恆星是2.5萬年)。

    預測四:新的超新星爆發事件。

    預測五:又是發現什麼類地行星,有水的?更近的,更大的?更相似的?

    預測六:就是開普勒望遠鏡收集到的資料總結,尤其是google新演算法的宣傳,只不過是兩者聯合弄的新聞而已,並非重大發現。

    好啦,這篇內容就給大家解讀到這裡,我們會持續跟蹤這個新聞,並在今晚凌晨,釋出最新訊息。

  • 2 # 羅生物語

    下面有回答講了這個事兒的背景,不過此次媒體釋出會的主角不只是NASA,更大的主角,應該是Google。那麼我就來講講Google到底在裡面搞了什麼事情?

    實際上Google和NASA早就開始合作,利用google Brain實驗室開發的深度學習演算法,分析開普勒望遠鏡拍攝的大量深空星圖,以可靠的識別地外行星,Google方面負責此專案是是Google Brain的資深工程師Christopher Shallue

    此君負責Google媒體廣告和Google大腦的軟工構架設計,專長就是開發海量影象識別的深度學習演算法,將是釋出會的主角。看來哥們這幾天已經有點按捺不住了,連續發技術文件,為釋出會預熱。

    開普勒望遠鏡主要透過觀測恆星光度變化,來推測該行星是否有行星凌日的現象。但NASA早先也承認,對於很多疑似光度變化現象分析能力不足,所以無法有效分辨類太陽恆星系和類地球行星。而這次Google的的演算法,將大幅度提升對類地行星的識別率和可靠性。具體演算法框架見下面的大圖:

    此次釋出會將宣佈:透過Google的深度學習演算法,一次性找到275個候選者,並從中識別出可信度很高的147個類地行星。而且,透過演算法的不斷最佳化,今後人類所發現的類地行星數目,可能將會以指數形式增長。

    大量類地行星的發現,帶來將是哲學層面的思考:我們可能真的並不特殊,而且並不孤獨。

  • 3 # 黃作夢

    現在新聞釋出會開過了,訊息也在各大媒體上出來了了,就是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在與我們相距2545光年的代號“開普勒-90”的星系中,發現了第八顆行星。這使得該星系與我們的太陽系一樣,成為已知的行星數量最多的星系。

    不過,這條訊息中最關鍵的應該還不是發現了什麼,而是怎麼發現的,那就是人工智慧正在走向星辰大海!

    先來看看這個發現。“開普勒-90”是一個老早就被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星系,從它的編號就看得出來。從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蒐集的關於這個星系的資料中,過去天文學家發現了7顆行星,現在又發現了一顆“遺漏”的行星,使得該星系的行星數量達到8顆。我們太陽系現在也是8顆行星,兩者並列最多。

    但我個人覺得這其實沒什麼意思,首先8這個數字就不酷,當年的“九大行星”說起來多帶勁,9這個數字在玄學上還是挺有意思的。好啦,不講迷信,只講科學,那8顆行星也不大可能就是極限了。這個星系的8顆行星擠得很緊,與我們太陽系相比的話,其軌道都在地球軌道的內部。所以我覺得隨著觀察資料的增加,將來肯定會發現有更多行星的星系。

    那將來破紀錄的發現會怎麼產生呢?這就要說到本次發現所用的工具了,那就是谷歌開發的人工智慧。研究人員用了1.5萬個開普勒觀察到的可能是系外行星的訊號資料,這些資料都已經經過人類天文學家的良好分析了。人工智慧用這個資料庫訓練,慢慢就學會了辨認哪些訊號是真的系外行星,哪些訊號是假的。

    這次所發現的“開普勒-90”星系中第8顆行星,其實資料早就有了,只是它太小,藏在該星系最外層巨大行星的內側,所以之前人類天文學家沒發現它。人工智慧經過訓練後,再把相關資料過一遍,就發現了它。

    昨天正好去採訪了著名人工智慧專家、谷歌剛剛成立的AI中國中心負責人李飛飛,她說將來人工智慧發展的優勢領域就包括這種資料量大、需要重複仔細辨別的工作。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中無疑會有大量這樣的工作需求,所以在我們人類向太空進軍的同時,人工智慧也在走向星辰大海。

    套用一個被用濫了的句式:很多年以後,當“企業”號飛船上的電腦向科克船長報告對前方星系的分析結果時,它想起了2017年第一次發現“開普勒-90”星系有8顆行星的場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時候的童年生活,你都是怎麼度過的,發生過哪些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