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極影視界
-
2 # 宅家懶羊羊
先不說成本,全幅體積大一圈,還更重,出去非必要還是更願意帶半幅機,好多原先的鏡頭也不能使了,額,什麼?能使?你一定是尼康黨,尼瑪4千多萬畫素掛上半幅頭秒變2千萬……,感動的半幅頭乾脆直接就不能用了,別跟我扯什麼高感低感畫質,不靠這個吃飯你拿什麼說服我換?我只用來在朋友圈裝逼這玩意能比我菊花牌浴霸好用?
-
3 # IRONMAN9160
有景深虛化了。
清晰度啥的變化都不是很重要,你看iPhone拍的都能放大到樓房那麼大,你覺得粗糙了嘛。
-
4 # 自由人張蘇
首先是重了,尤其是剛上手那會感覺真的重了不少。
第二是鏡頭可選性多了。
第三寬容度高很多。
第四可調節的功能更加豐富,這不是入門機可比的。
第五,早知道就不買了~~~~錢不夠花啊
-
5 # JasonVon的影像視界
我當初從APS—C畫幅升級到全畫幅單反相機是從佳能60D到5D3開始的,感受確實很不一樣,具體由以下幾點吧。
1、重量
這個應該是最大的感受。全畫幅單反相機拿在手上分量更重些,開始一段時間還有些不習慣。
2、操控
畢竟全畫幅單反相機面向的是更專業的需求,在取景、對焦、按鍵等操控方面會強一些。
3、畫質
這個在相機顯示屏上看不出來,放到電腦上後期整理照片的時候感受最明顯,尤其是那種弱光環境下拍攝的照片。
4、寬容度
同樣也是在電腦上後期整理照片時的感受,以前處理大光比照片不太敢大範圍調亮暗部和降低亮部。
5、高感光度
這在拍攝星空時感受最明顯。同樣的高感光度下,全畫幅比APS—C畫幅噪點更少,畫面更細膩。
6、鏡頭
雖然在佳能單反系統裡,APS—C畫幅單反相機也可以配全畫幅相機鏡頭,但是一般用APS—C畫幅的不太會這麼配。升級到全畫幅後,配紅圈鏡頭(尼康系統是金圈)也更有底氣,也能更容易發揮這類高階鏡頭的優勢。
-
6 # 老自由142062569
謝謝邀請,a200升級a77操控非常好,喜歡,但控制不住愛好,更新a99,銳度解析、色彩解析度、畫質有所提升、高感控噪要提升很多。操控有很多進步但也有些不如a77,比如手動對焦不好,自動對焦精準,沒有跑焦。總體出片率高。特別是翻轉屏很喜歡。120~400/、50/1.4,28~75/2.8三顆鏡頭都很適應。還有17~50/2.8,;18~70/,;70~300/,三顆變焦半幅鏡頭也能用,就是畫幅縮小了。想進顆24~70/z2.8,太重了,掛機不合適。後悔升級遲了。由於純屬愛好消遣,水平有限,僅僅體會一點。
-
7 # 光學鏡頭
背景虛化和畫質提升的感覺最明顯。
C畫幅機器最大的短板就是COMS小。底大就是硬道理。小的感光原件帶來的是再大的光圈也看不到空氣切 割式的虛化效果。我以前的佳能80D上一直在使用適馬的黑科技18-35F1.8和佳能原廠的24-105鏡頭。18 -35還能有些效果,24-105機乎沒有什麼虛化。現在用上全幅機器,感覺虛化效果特別明顯。
畫質提升主要表現在,拍攝出的圖片或者是影片感覺色彩還原真實。用通俗一些的話就是畫面乾淨。同樣的場景,同樣的白平衡設定。全幅機器還原的要更好,後期可調的空間更大。或者說直出色彩就非常好,機乎可以不用怎麼後期。C幅機器畫面要髒一些。
-
8 # 遊攝山水a
從APS-C畫幅到全畫幅單反相機,你們最直觀的感受是什麼不一樣
我自己用的是佳能單反相機,第一部單反是佳能40D相機,是C畫幅相機(早已出手),第二部是佳能 5D3相機,是全畫幅相機,現在同時還用著佳能7D2相機,也是C畫幅相機。
回想當時購買40D時,考慮的只是隨便玩玩而已,當時賣相機的服務員勸我說應該直接購買全畫幅相機,以免一兩年後就要考慮升級全畫幅的問題,我還對服務員說,不會的,我不會升級全畫幅相機的。結果40D玩了不足兩年,就開始考慮升級全畫幅相機了。這只是我購買相機的體驗。
再說說我使用C幅機與全幅機最直觀的感受:
1、所拍攝的畫面不同。簡單的說就是用同樣的鏡頭,同樣的焦段,在同位置拍攝同一物體,兩者所拍到的畫面廣度不同。全幅機拍到的場景大,C幅機拍到的場景小。
2、畫面成像質量不同。全幅機拍攝的照片,百分百放大後,細節表達要好於C幅機的片子。
3、噪點控制不同。在低照度情況下,要想保證速度、保證暴光準確,就要提升ISO值,在同樣的ISO值的情況下,全幅機拍攝的照片可以接受,C幅機拍攝的照片就無法接受了。如在體育館裡拍體育活動,在保證速度的情況下,提高ISO到3200的話,佳能5D3拍的片子成像質量還很好,但是7D2拍攝的片子的噪點就很高了,我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沒辦法,為了拍攝速度就用7D2,為了拍攝質量就用5D3。
4、景深虛化不同。用同樣的焦段,用同樣的大光圈,拍攝同樣的物體,全幅機虛化的效果要好於C幅機。簡單說,就是全幅機可以相對靠近被攝體進行拍攝,C幅機要想拍到和全幅一樣的畫面就要往後退,這樣就離被攝體遠了,所以虛化的效果就相對差了。我們知道,焦段越長、光圈越大、相機距被攝體越近,背景距被攝體越遠景深虛化效果就越好。
-
9 # 三明治plus
我從7D換5D3,
一上手感覺變重了,
拍幾下感覺變爽了,
機身感光度更高,畫質更清晰,
以前的瓶頸全都突破了,
感覺...一下就滿級了。
好嗨呦,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顛覆。
-
10 # 老眊1
其實,對於不把攝影作為職業的愛好者來說,半畫幅和全畫幅區別的實際意義又能有多大?也就是個感測器尺寸大點小點的事。能否拍出正兒八經的好作品,還是拍攝技術及技巧起的作用大!不差錢就買全畫幅的相機,錢不是很寬裕的買臺半畫幅同樣玩的挺好的。
-
11 # 天誠小攝
我的專業相機使用史是從尼康d80開始之後陸續使用尼康的d700 d810 d3 佳能的5d3 5d4 1dx,富士的x100s xpro2還有xt3,奧林巴斯ep3,em5。以上這些都是生活和工作當總用的,不算那些偶爾體驗拍攝的索尼和松下的一些相機。
那這些有一部分是工作使用的,所以我說說我自己花錢買的相機發展和感受最開始d80採用的是ccd感測器,高感能力不強但ccd的低感畫質寬容度都比同時期的cmos好,後來買的d810,之前一直使用單位的d700,當時給我的感受,高感,對焦,操控及手感全畫幅做的真的非常好,畫質也非常不錯,尤其到了d810感覺,寬容度以及低感解析度非常好,同時期的c畫幅和m43畫幅我也在使用,一個是m43來說從em5開始畫質已經扶搖直上了,之前的ep3畫質不太讓我滿意,後來em5畫質真的感受頗深,這機器一直保留到現在,主要是太輕變了,給女友帶出去也很不錯,但m43的虛化能力的確不如全畫幅以及c畫幅,說的c畫幅就說到讓我扔下em5的x100s了,只可惜這機器被偷了,非常小的等效35mm的頭,旁軸造型,安靜的快門已經牛x的混合取景器,讓人愛不釋手隨身攜帶,這才有我丟了這機器之後,去買了xpro2的想法,這個時候除了感覺畫素不及d810,還有就是操作習慣上,在工作上基本上還是d810為主,但平時會更多的使用xpro2,這機器真是不用也想拿在手裡把玩一下,富士在平時直出非常的確非常好,討人喜歡,其次是我在去土耳其的行程中只帶了為了輕便簡化行囊只帶了xpro2,一路回來,讓我徹底愛上富士,再這之後嘗試用xpro2作為工作拍攝,然後在實際使用中除了大光圈虛化的效果不如d810,其他的差距不是很明顯,人臉識別也比較好用,後來xt3釋出買了xt3,這機器讓我徹底賣掉了d810,完全超越d810的使用體驗,畫質近似於d810甚至幾乎沒有彩噪,只是畫素略低一些,對我影響不是很大,但機器卻不到萬元,非常超值,現在我的主力機器是c畫幅xt3和xpro2了。
透過以上的體驗,我感覺隨著技術的c畫幅完全是除了對畫素的需求外,可以勝任絕大多數拍攝的機器,關鍵是廠家願不願意多給你,尤其是同卡口下有兩個畫幅的,廠家在c畫幅上的投入好有技術指標給的都很少,所以有錯覺,感覺c畫幅效能很差勁,目前只有富士沒有這個壓力,除此之外其他廠商的c畫幅和全畫幅還是根據你的具體使用和拍攝內容認真比對。
而對於你說的機器,除了80d我沒用過,其他兩天都接觸過。如果在這三臺裡選,我會推薦優先考慮6d2,其次是a7m2。
-
12 # 陽光吉他
我有尼康D800,佳能5D4,索尼A7M3,還有半畫幅的尼康D7100,和快十年的老相機尼康D80……
說實話,全畫幅的用的越來越少了,使用半畫幅的機器最多,不過,我是半畫幅機身加全畫幅鏡頭,全畫幅佳能5D4現在幾乎不用了,只是偶爾拍人像……
感受是全畫幅的太重,除了畫素,高感,連拍之外,我覺得全畫幅和半畫幅,在畫質方面,沒有太大區別!
……我不拍暗光環境,也不太喜歡拍人像討好妹子,我拍照的唯一目的,就是風景,大自然……
一開始追求高畫素,高感……現在,迴歸了,下面是用尼康D80拍的照片,除了畫素和高感,色彩非常好!這款快十年的相機,現在是我的最愛!
-
13 # 穀雨夜鶯
2013年買的尼康d3300入門機,一直在用,平時就出去旅遊拍點照片,但是拍的照片感覺一般般,攝影技術一直提升不上來,而且我又不會攝影后期。由於沒有電腦,所以後來相機直接裝到包裡了,現在又在研究手機攝影。買了一臺努比亞z17,感覺效果還不錯,出門旅遊啥的也夠用了,關鍵是方便攜帶,而且還可以隨時修圖上傳發朋友圈。相機拍出來又沒有電腦可以使用。只好去網咖傳照片,之前買了一臺臺式電腦,後來被我打遊戲打壞了。之後就一直沒買電腦了,打算今年再買一臺膝上型電腦,然後學一下PS和LR。
-
14 # 看不見遠望
殘副用了三年半,然後用了全副,全副用了四個月就用回了殘副,感受主要是,虛化棒了,高感好了,視野廣了,錢包癟了。
-
15 # 雋言妙境
從索尼a6000到a7r,鏡頭沒變,都是全畫幅手動鏡,感受是畫質提升2倍!從賓得k5到賓得k1,鏡頭三公主和各種老鏡頭,機身感覺k1比k5更全面更好玩,畫質也是提升2倍左右!還要說明一點,這是在專業顯示器上比較,如果在手機上,一點區別都沒有!
-
16 # 一憶光年
最大的不一樣是心態,那種從業餘走上專業的感覺,就像沒有相機到有相機一樣,我從尼康7100升到800,同樣的鏡頭,視角有很大變化,而且一般全畫幅成畫素質確實比殘副高不少,操作相對更加簡潔一些,高感好,當然,也重了不少,而且連拍速度降了,這一點確實感覺不是很舒服,其他的也沒什麼了
-
17 # 蘇州三憶影像
從APS-C畫幅到全畫幅單反相機,你們最直觀的感受是什麼不一樣?
我是用的尼康單反。在我的攝影生涯中大部分時間都是用的尼康APS-C半幅機。我用過D3000,D200,D300S,D800。
我用的時間最長的一款機器是尼康的D300S。這款當時的APS-C畫幅旗艦機型,無論是做工還是成畫素質,都非常接近於全畫幅。所以我從APS-C半畫幅升級到全畫幅直觀感受並不明顯。
我一直對單反機身的要求並不是很高,我的原則就是夠用就好。我的D300S,從2011年一直用到現在,說實話直到今天我都認為這部機器完全能滿足我的日常拍攝。之所以升級全畫幅,主要原因還是因為D300S的1200W的畫素低了一些。現在很多相簿都要求上傳的圖片畫素不得低於1200W。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才升級了一部D800全畫幅機身。
當然升級D800以後,和之前的D300S相比還是有很多改進的。首先D800機身3600萬的高畫素確實在後期剪裁的時候發揮的空間更大。其次在低感光度下拍攝照片的噪點也明顯少了很多。還有就是用廣角拍攝風光的時候,感覺畸變控制也明顯好於D300S。至於很多朋友說的寬容度上面的提升和我之前的D300S相比不是很明顯。
尼康D300S半幅機身+尼康105mmf/2.8鏡頭
還有我個人最直觀的一個改變是全畫幅的視角更寬廣了。因為我之前半畫幅機身用的鏡頭全是全畫幅鏡頭,所以實際焦距會有1.5倍的轉換系數。現在這些鏡頭用到全畫幅上,視野瞬間就開闊了。
尼康D800全幅機身+尼康105mmf/2.8鏡頭
當然全畫幅也並不是樣樣都領先半畫幅。比如連拍速度就遠遠落後於半畫幅,比如我的尼康D800最高連拍速度是4張/秒,而D300S的最高連拍速度高達7張/秒。所以半畫幅在體育競技以及野外拍攝時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
18 # 蘇寧手機
當初是從佳能80D換到佳能6D2。
換了機器之後,的確能感受到幾個不一樣的地方,分別是:
cmos真的大好多終於不用等效光圈和焦距了可用iso提高明顯更大的cmos、不用進行一系列的等效換算,這也是很多人換全畫幅的初衷。apsc畫幅的相機已經有多款的畫質已經不差的產品,目前apsc相機的最大問題就只有高感不給力這個缺點了。
而其他的優點,其實感覺並不明顯。
操控:d500也有搖桿。佳能方面,目前也只有5d系列和1D系列有搖桿,其他按鍵沒有明顯改變。
畫質:極限畫質來說小畫幅相機當然不如全畫幅。但是如果是一般的人像拍攝、風光拍攝,差距並沒有那麼巨大。
電池續航:如果不是專業使用者,很少會將電池拍光。與全畫幅的差距,無非就是apsc畫幅是從50%開始充電,全畫幅是65%開始充電的感覺而已。
但是此比較僅限於較高階的apsc畫幅相機因為80D等已經算是中高階的相機,在操控上也十分接近全畫幅相機。像佳能200D等入門級別的相機,是沒法和80D比的,同樣也沒法和全畫幅比。一件產品的價格差距太大時,機器的差距也是全方位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鏡頭是隻能在apsc相機上使用,在全畫幅上是不能使用的。在這點來說,apsc畫幅相機能使用的鏡頭群還多一些,但是如果有了全畫幅相機,應該沒幾個人會選擇apsc畫幅鏡頭了。
全畫幅相機甚至會在一些地方有倒退比如80D只是最高1/8000的快門速度,但是6D2僅支援1/4000的快門速度。如果需要進行高速同步拍攝,全畫幅的6D2甚至還不如80D。
至於題主說想買相機,還是建議一步到位買全畫幅的機器,6D2還可以,索尼A73更好。
要問為什麼的話,其實機器問題還是次要的,主要的還是自己的心理問題。如果買了apsc相機還心思思全畫幅,又要賣掉舊相機再買就很折騰,而且一步到位是最省錢的。
再說全畫幅相機在購置鏡頭的時候開銷其實要比apsc畫幅相機要小,相容的老鏡頭也更多。目前而言全畫幅系統就是最均衡、最便宜的系統,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只會比apsc畫幅好不會差。
【踏破鐵鞋無覓處,喜歡答案就關注!】 -
19 # 大張兒
膠片這裡就不提了直接嘮數碼相機。04年數碼單反還沒完全普及時我用的第一臺是尼康的D70,當時能夠馬上看到剛拍的照片感覺很神奇,當年對高感沒有現在這麼在意(膠片感光度800用的都很少)覺得很夠用,唯一覺得不太適應的是景深有點深(也就是虛化差點)其他的還可以。拍了大約50萬照片快門故障就處理了。後來升級了富士的S5(也是使用尼康鏡頭),才發現同樣的APS畫幅還是有不少差距的,比如寬容度、高感、色彩等。拍了100萬張照片左右,機身除了掉皮沒有任何問題。再後來一直等尼康出全畫幅機身(手裡一大堆尼康金圈鏡頭)但是等來的是尼康D700,比當時同級別的佳能5D貴幾千塊和佳能的升級機身5D2價格差不多,無奈之下出尼為佳了,一直使用到現在的5D4.
單說兩個畫幅給我的使用感受,升級全畫幅後我可以放心大膽的使用感光度超過ISO1600(現在16000都沒問題)。寬容度要比APS好太多,噪點控制的也要好很多,還有就是在拍攝時不用計算鏡頭係數,這一點在拍攝時還是很重要的。說道景深那就是兩個畫幅最直觀的差別,在相同拍攝設定下全畫幅的景深控制更好虛化效果更棒,無論是前景還是背景都能夠很好的表現出畫面的空間感。
我的建議是如果預算允許的話必須全畫幅,即使是入門級全畫幅也要好過於旗艦APS畫幅,再說了全畫幅是趨勢將來的全畫幅會越來越多越來越便宜到時再換全畫幅又是一筆投入。
還有就是APS和全畫幅的鏡頭也是有區別的,如果題主決定買APS機身我強烈推薦買全畫幅鏡頭,APS畫幅的鏡頭是不能使用到全畫幅上的,如果以後要賣的話你會發現很難賣而且價格也很低。
-
20 # 婚禮攝影師Tanke
最直觀?說句實話,APS-C並不差,差就差在鏡頭這塊,就像半幅旗艦級的7D、7D2,雖然畫幅不大,但是依然有著強悍的效能!
最直觀的改變不如說半幅的差距了,半幅因為CMOS尺寸原因而造就了畫幅小,鏡頭都有係數這樣的東西,其實這並不能怪係數,因為鏡頭焦段一直是以全幅為準,半幅鏡頭仍然沿用著,所以焦段不適用半幅,就有了係數的存在!升級全幅後,喲,沒了係數果然世界觀都不一樣了,50就是50,簡單粗暴,不再是75mm的視角了!很舒服!
景深感十足,光圈又大的鏡頭,紛紛收入囊中。而且機身再也不是小巧玲瓏,頭重腳輕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舒坦,對於我這樣的真男人來說,沒有厚重的機身,我都怕拿不住!呵呵呵呵呵!
回覆列表
最大的感受:一是畫質的改善,寬容度高了很多,我是從佳能半畫幅到尼康810,感受相當明顯,810欠曝時沒有彩色噪點,ⅠSO 3000以上拍攝,噪點也很少。
二是寬容度的提高,大光比時,原來需HDR的,現在一張能解決。
三是鏡頭好配了,豐富的鏡頭群。所以當有人問半畫幅鏡頭配置時,我首先說先湊合練手,不要投入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