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抽象藝術不能被大眾普遍理解,那還是藝術嗎?
6
回覆列表
  • 1 # 侃侃文史故事

    抽象藝術在二十世紀初期,以抽離與表象世界之關連為訴求,藉非具象 的表現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質.這樣的訴求,雖提供藝術界新的美感經驗,但也加深了觀者與創作者之間的距離.然而這種貼近創作者內在情境且深具自我表徵的獨特創作方式,未必會被後續仍以抽象語彙創作的藝術家們放棄.但隨著知識建構的強勢趨力,八零年代後現代主義時期的抽象藝術家們,也開始警覺抽象藝術已成為具象的另一個代名詞的事實.換句話說,當觀者毫不猶豫地針對一張不具形象的作品,以分類的方式,將此作品快速的歸屬在抽象藝術的範疇,並以過往對抽象藝術的識加以詮釋時,他們已視抽象藝術為具象的形式語言.鑑於此,當代抽象藝術創作者試圖擴大抽象藝術的定義,關切知識建構體系中具象與非具象的分界點,也關切信念本身的意義.

    所謂的抽象,有兩種:抽象的抽象和具體的抽象.從此概念的劃分來講,康定斯基是一位徹底的抽象派畫家和創始者,純粹的抽象派畫家.從他的理論上的研究,如顏色心理學、對於點、線、面的分析,足以證明他的作品絕不是簡單的形式上的表現而是在深刻理論指導下、有目的、有價值的創作,因此作品本身是具有豐富內涵和藝術理論支撐的.

    當一幅完全抽象的作品展現在你的眼前的時候,你或許會被某些色彩本身所吸引,或許是某些抽象的形態讓你產生了聯想,或許是你從預見過的材料的運用,在你第一次看見它的時候,你的反應也許是驚訝,也許是茫然.當你睜大了雙眼,想努力從畫中看出些什麼,可結果並不另人滿意,你仍然是一無所獲.對於涉足於藝術專業的我都曾有過類似的體驗,在圈外人士看來更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的,更何況是普通的大眾呢?於是,我開始懷疑藝術的初衷到底是什麼?難道不是為大眾服務嗎?(這也曾是包豪斯的領軍人物納吉的最主要的觀點);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抽象藝術,抽象藝術家們也不能為了“討好”大眾而改變自身作品的表現形式而降低了作品本身的價值,否則抽象藝術也將無法生存下去了甚至變得毫無意義了.如果大眾能夠完全理解抽象作品並接受抽象的表現形式,“那麼藝術家也就能夠放棄各種自然的形式和色彩,直接使用純粹的藝術語言了.”

    在欣賞抽象藝術作品時,努力嘗試探尋畫中所要傳達的畫家本人的思想,以及他所要展現給觀賞者的意圖究竟是什麼,或者說這些作品究竟要對我們說明什麼.諸如此類的想法多次在我的腦海中閃現,揮之不去.有時對某抽象作品困惑之極,便憑主觀臆斷,自圓其說地給予畫本身一個勉強的解釋.

  • 2 # 國學堂之說文解字

    首先我覺得有三種人,一種是神經錯亂的人,一種是正常人,一種是超乎尋常的人!神經錯亂的人是沒辦法理解正常人的思維的,而正常人的思維是不能理解超乎尋常人的思維的!我覺得藝術家是那種超乎尋常的人,他們的思想,行為常常不安常規出牌,創作了很多作品常人也看不懂,但不代表就沒意義了!

    但我覺得藝術更多是審美形象,一千個人又一千種角度去審視,蘿蔔蔬菜各有所愛!應該支援用生命去創作的藝術家!

  • 3 # 手帝

    抽象藝術不能被大眾普遍理解,那還是藝術嗎?

    回答當然是肯定的啊,為什麼呢?因為它是藝術的一種,就是比較抽象,所以才叫抽象藝術。

    抽象藝術本身就是少數理解的東西,其實好多事物都是因為理解的人少才彌足珍貴,如果理解的人多了,它的價值也就沒有了。這個和我們常說的“物以稀為貴”一個道理。

    所以,抽象藝術理解的人不要太多為好,這樣價值更大!

  • 4 # 虛度時光讀吧

    從大眾的角度看,抽象藝術是當下心情的一種感悟。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心態,會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所以同一個藝術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是不是樣的。

  • 5 # sandy紹爺

    抽象藝術當然是藝術,抽象藝術並沒有不被大眾普遍理解。其實抽象藝術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所謂抽象藝術說的通俗就是非具象藝術,但大眾欣賞抽象作品往往出發點是這幅作品畫的是什麼東西?或者總想在畫面中看出個什麼內涵,用這樣的出發點是片面的。當然get不到了。 # 說到生活中的抽象藝術,最好理解的就是中國的書法。書法作品就是抽象藝術。因為字就是抽象的。你很容易的就能分辨出哪個人的字寫的好,那個人的字寫的不好,你在欣賞字的時候就能感受到美不美。如果還是get不到。想一想寫的好看的英文,圓體字哥特體。你不懂英文也能欣賞字寫的好不好看。欣賞抽象繪畫是一樣的。 # 還有我們去買衣服,去買床單,買窗簾,等等上面有好多圖案樣式,那都是抽象的。我們一樣可以欣賞。其實大眾是有這個能力的,只是一些人沒用到欣賞抽象繪畫上的。所以抽象藝術當然是藝術!

  • 6 # 乾得堂

    無論怎樣的藝術首先是對於技法的理解與欣嘗。所謂抽象旡非是出於觀眾現實想象的形式。西方抽象多於觀念之中尋找形式,中國畫中的抽象是對於形式結構的現實,有形有具體內容。西方抽象多無具象內容。同具抽象的藝術當然也一樣離不開形式,只有懂得了形式的作用與欣嘗的關係,才能去理解抽象藝術。否則如空中開花一頭霧水。

  • 7 # 古將藝品

    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對抽象藝術的理解!大家面對抽象藝術時是萬人萬念,發心不同感受也不同了!比如說一位油畫家剛一起稿,只大概畫了個草稿,不再進行下一步仔細描繪刻畫,到此為止!那這完全可以是一幅美術作品!看看一些名人的畫是不是有這種感覺!?再有就是刻意完整的作品!再比如對水的抽象畫面!三態同時呈現!大家看到了冰的晶瑩剔透!水波在晚霞映照下的嫵媚多姿!水霧在光下的彩虹

  • 8 # 以夢為馬雲上飛

    抽象,相對於具象而言。更多是表達一個繪畫者的思想表達。從繪畫發展的脈絡來看,史前巖畫很多是形象具體,畫面看起來抽象。後來技術、工具、材料的發展,尤其是在文藝復興之後西方繪畫達到了非常具體,具象的水平。一直到印象派時期,繪畫得到了很大的解放,繪畫就充分地表達了畫家的內心世界。因此,欣賞具象繪畫就像看人長相;看抽象繪畫就像看人的內心,更多靠體會,這體會還會不斷變化

  • 9 # 忘戒2012

    抽象畫從幾個角度去欣賞,首先鎝拋棄畫什麼的問題,比如你聽古典音樂,大多數人不會想著要去探究音樂要說什麼的問題,只要和諧動聽就順耳。畫畫也一樣,和諧就是重要指標,構圖、色彩、線條和諧,構成豐富的節奏感,有的賞心悅目,有的奔放有力,有的寧靜祥和,有的苦澀深沉……總之,一幅好的抽象畫能引領你展開沒有框框的想象力,不同的人在同一幅抽象畫裡可以看到不一樣的內涵,這就是抽象畫的無限種可能,也就是抽象畫的生命所在!

  • 10 # 一一二二10

    抽象藝術的本質是不讓大眾看懂,這一點被CIA利用。他們力捧這些看不懂的藝術家,是為了讓人們不從藝術作品中獲取真正的力量!那些讓人看後激情血脈噴張的作品是很有煽動性的,是真正的引導人們將內心的激憤噴發出來,比如“自由引導人們”那幅畫,而這顯然是統治階級所不想看到的。

  • 11 # ESC45882911

    很多人都認為畢加索的畫是抽象主義的,其實不是,他立體主義,不是畫面扭曲就叫抽象,抽象主義代表人物是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以下是解答~

    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是熱抽象,蒙德里安是冷抽象,啥是冷熱啊,康定斯基的作品是吧物象符號化,是熱抽象,(可以吧熱理解成有情感的)如藍色代表天空,黃色代表大地,他畫中的三角圓形,曲線,直線,都代表某種客觀物象的,直線代表男人,曲線代表女人,連續的圓形代表運動,這不是他說代表什麼就代表什麼的,他是根據心理學為基礎定義的,他的畫面中,影象位置和角度,也都是有數學美感的不是瞎編的,他甚至會算和測量影象在畫面的比例資料。

    蒙德里安

    他的作品是冷抽象,(可以把冷理解成冷冰冰的機器列印一樣),但他作品不是列印的啊。他的作品就是構成,擺脫了畫面內容,構成本身就產生美感。就是好看!

  • 12 # 那個樂客

    在抽象的藝術作品面前,人們都是疑惑不解、議論紛紛,抽象藝術是好的藝術嗎?

    藝術的定義有很多,“有意味的形式”是其中著名的一個,抽象藝術可稱為有意味的形式。

    從具體事物抽出、概括出它們相同的方面、本質屬性與關係等,而將個別的、非本質的方面、屬性與關係捨棄,這種思維創造出的藝術稱為抽象藝術。

    抽象的具體程式是千差萬別的,沒有千篇一律的模式,但是抽象過程都具有的環節是:分離—提純—簡略。

    抽象法在藝術中是一種不可少的方法,依據就在於要提煉自然界現象的複雜性和事物規律的隱蔽性。書法、文人畫、抽象雕塑等提煉凝聚了物像的精神力量,與人通感,使人接受和欣賞。

    抽象大致可分為表徵性抽象和原理性抽象兩大類。所謂表徵性抽象是以可觀察的事物現象為直接起點的一種初始抽象,例如,物體的“形狀”、“重量”、“顏色”等等;原理性抽象是從事物現象的意義範疇提煉抽象,給人以精神融匯。

    抽象就是將人們對世界萬物的感覺,用特定的影象符號表達出來。因此要理解抽象的東西,就必需從內心感受它們。舉例來說,“捲曲的思緒”,所表達是物體的“形狀”、“動作”?還是心理形容?能和觀眾共鳴嗎?這是我們在生活和藝術中慢慢感悟的。

    簡單來說,抽象就是將內心的感受使用一種特定的符號表示出來的”過程“,每個人感覺是不同的,這正符合藝術撒播和差異的精彩,如果統一認識,離藝術真諦就遠了。”抽象藝術”就是藝術家將自己的內心感覺透過特定的顏色和形狀表現出來。並不代表任何的某體事物,只是因為我們看到了這些”顏色“和”形狀“,自然激發內心的一種”美好的“或”憂傷的“以及其他各種情緒感覺。

    我們在具象藝術創作中融入抽象因素,會使隱藏在形象、色彩裡的意味、意義提煉、提純,更能與觀眾情感共鳴!

  • 13 # 松風閣書法日講

    在當代很多藝術展覽館上,不少人都會遇到一些令人“尷尬”的藝術作品,他們常常歪歪扭扭,畫有讓人難以理解的塗鴉和方形,這個時候,很多人並沒有透徹的理解這些奇怪的畫,不少人堅信這些畫應該五歲的孩子也能夠畫出來。

    也許是這樣,但也許並不是。如果我們想要證明那些線條和你我所畫出來的有什麼不同,其實是一件比較困的事情,因為我們永遠無法實現對抽象藝術做精準的客觀的分析,但是對於一個從來就沒有接受過正規藝術教育的人來說,想要畫出那些抽象藝術的畫作,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

    因為這兩者的確是存在有諸多的不同,他們線上條的流暢度,在構圖和形狀上都會有千差萬別,而正因為他們在這些專業上的素養比我們要高深的多,才讓千千萬萬的普通人成群結隊的走進現代美術館去欣賞瓦西里康定斯基的抽象畫作。

    他們的畫用一些千奇百怪的形狀和一些比較抽象的線條,讓我們能夠在他的畫中品味出一定的意義和價值,我們可能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搞清楚他們是如何達成這一目標的,而他們所代表的抽象藝術流派永遠是一個難以解說的謎團。

    那麼到底什麼是抽象藝術呢?

    簡單來說,抽象藝術就是指對任何自然真實的物象描繪予以簡化或者完全抽象的藝術,抽象藝術與具象藝術是相對的,亦可稱之為非具象藝術,它的特徵是缺乏具體的描繪,而是用人們所普遍共有的一種情緒去表現概念去作畫,它的內容美感是藉助於藝術家運用一定的形體,線條和色彩等形式組合或結構來表現藝術家的審美構思。

    古代的中國並沒有抽象藝術,但是中國傳統的藝術中有許多藝術門類都有對抽象美的欣賞傳統,那些欣賞抽象美的行為、心理與文字在書法,戲曲,園林,家居等文化之中普遍存在,古人欣賞中國書法的筆墨線條,園林中的太湖石、大理石等類似抽象形式的美感,發源於中國道家的哲學,這種審美取向與道家所提倡的虛空無等理論價值有關。

    唐代書法頂峰時期造就的狂草藝術以幾乎喪失辨識度的書寫方式,成為中國藝術中抽象美的代表,古代畫家對於氣韻的追求,以及對於不似的推崇,展現了古代的文人們對於近似於抽象藝術的審美愛好,蘇軾論畫提倡不似之妙,元代畫家在推崇逸筆草草,不求形似,他們的理論主張顯示了中國古代視覺藝術中對於極端化寫實技巧的追求,轉而在表達方式上追求氣韻意,從而得意忘形。

    中國古代的文學家中也很早的就注意到了對於意義的追求,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著名的詩人陶淵明,他就在詩中說: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他對於言意之辨的思考,實際上就是說詩人在作詩的時候不可能完全地把他的意思給表達出來,那麼只需要把自己的意思蘊含在其中,讓後人去進行猜想和想象就可以了,這種對於藝術處理不做過多洩露的做法,可以看作是中國繪畫中對於留白處理的先河。

    但中國古代畢竟是沒有真正的抽象藝術的抽象藝術,作為西方現代社會發展語境下的產物,抽象藝術的出現是現代藝術中一個非常突出的現象,它最突出的代表是西方抽象主義的美術作品,開始於19世紀末,確立於20世紀初,盛行於20世紀40年代。

    這一時期,世界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蘇冷戰工業科技發展,否定了傳統的思維,衝擊了人們固有的認識、價值觀,新的哲學,新的美學思潮解放了人類,又造成了人們在思想上的混亂、分裂、矛盾,在革命的旗號下,美術喪失了恆定的標準,這這一時期,抽象美術反映了人們極為複雜而又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極為深刻的哲學思考,它表現關係的扭曲,失去了關係的平衡,採用了荒誕的寓意,抽象的語言表達了他們在精神上的創傷和變態心理以及對現實生活、個人主義和虛無主義式的消極悲觀失望。

    作為立體主義與未來主義的延續和發展抽象主義藝術是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邏輯發展的必然趨勢,抽象藝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俄國誕生,主要代表畫家有俄國的康定斯基,荷蘭的蒙德里安,俄國的馬列維奇,美國的波洛克,瑞士畫家保羅克里,羅馬尼亞的布朗庫西,法國的阿爾普,英國的亨利摩爾等人。

    俄國的康定斯基是一位具有直覺與精神自由的藝術家,他是抽象主義繪畫的代表人物,他在《論藝術的精神》,《關於形式的問題》,《論具體藝術》《點線面》著作中強調繪畫的自律性色彩與形的獨立表現價值,主張畫家用心靈體驗,透過非具象的形式傳達世界內在的聲音,他的藝術理論涉及到抽象形式法則與美感,繪畫中的音樂性,創作過程中的偶然性問題。

    但其理論也有片面性,他過分地誇大了抽象藝術和抽象形式作用的意義,他的抽象藝術實踐開闢了西方抽象主義的先河。

    康定斯基的主要代表作品是《輕騎士》《紅黃藍》《即興30號》,它的幾何抽象畫在黑色正方形中間,以簡潔明確的幾何的形體構成了畫面的一切,畫中現實的景物都已化作純幾何形式符號的象徵,而這些幾何符號式的構圖,又敘說著畫面的主體和畫面的內容。

    1917年在荷蘭出現了幾何抽象主義畫派,以風格雜誌為中心,因此而得名,其創始人為杜斯伯格與蒙德里安。風格派拒絕使用任何具象的元素,主張使用純粹幾何形式的抽象線條來表現純粹的精神,在抽象與單純化的口號下,風格派提倡教學精神,從後印象主義經過立體主義走向抽象創作的蒙德里安,最初在平面上把橫線加豎線,用之以結合形成直角或長方形,並在其間安排原色,紅黃藍,也有灰色。之後的作品中的線條與四方形的數目逐漸減少,灰色被排除,畫面原色也減少到了1至2種,代表作品有《百老匯爵士樂》《紅與黑》。

    與康定斯基同時代的俄國另外一位抽象畫家馬列維奇創造了具有抽象性的藝術純感覺至上的至上主義,至上主義是一種致力於描繪具體客觀物象與主觀反應、視覺經驗的藝術思潮,1913年,他創造了《白底上的黑方塊》,表現了他在造型藝術中以感受作為至高無上的概念,馬列維奇為了表現非物象,感覺發明瞭一種極端簡化的幾何造型,即方塊式的造型,他創立的幾何抽象畫奠定了幾何抽象的理論基礎,其代表作有《至上主義:白上白》,他影響到了俄國的構成主義,包豪斯設計教學以及現代建築中的國際風格。

    20世紀50年代,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崛起,作為一種藝術思潮,並無統一的風格特徵,他繼承了凡高到抽象現實主義藝術抽象性,直接目的性和表現潛意識自我等方面的探索成果,他強調行動者的目的自由,無目的性,把創作行為提升到了重要的位置,其中孕育著以創作者的行為作為藝術傳播媒介的因素。

    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有託比,他受中國書法以及印度印第安人藝術的影響,其用抽象構圖,以色彩表現深廣的空間感,美國抽象主義表現藝術中最具有影響力的畫家是波洛克,他以行動的繪畫著稱,他受印第安人沙畫的啟發,在畫作上以全身的動作來表現無法內控的意識行動,為後來的西方行動派創作了先河。

    抽象主義不僅表現在繪畫中,而且還存在於雕塑方面,羅馬尼亞藝術家康斯坦丁布朗庫西,法國的阿爾普都擅長做抽象的雕塑,英國的亨利摩爾拓寬了雕塑概念,以母性,人性,頭像為主題,使其雕塑具有人性意味以及抽象形體的美感,表現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精神力量,他的技法帶有原始雕刻執著的特徵,超越了時空,韻味濃郁,代表作品有《三件斜倚的人體》,跨度變形非常大,體積圓潤,線條流暢,韻味濃厚。

    因此,抽象主義擺脫了物象原有相似的外表,訴諸於抽象的線條色彩符號來寄託藝術家的情感,並不透過任何的具體形象就可以直接影響到觀眾對於藝術的整體感覺,具有西方現代主義社會鮮明的藝術特徵,在藝術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而抽象藝術的晦澀難懂,在於他的表達沒有明確的可指性,每個讀者面對畫面都有他們自已的理解,這也大大增強了畫面資訊的容量。自由想象的空間在抽象藝術的領域是如此開闊,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

    透過梳理西方20世紀抽象藝術發展的程序,我們發現,西方繪畫在抽象性形態的演變上,是對古典繪畫形式理性化的一種反思和改變。

    我們都知道古希臘人對均衡、對稱、和諧等形式法則有一種特殊的興趣,文藝復興時期,不少畫家都曾以科學的手段探討過美的形式,並把形式訴諸明確的數學關係。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以數學專著般精確的資料寫出了《論五種正確的人體》,在綜合科學的純理性和藝術再現的、富有詩意的崇高性上,獲得了文藝復興時的大師們所幻想得到的東西。

    據此,古希臘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認為,要獲得理想的形象,就必須使形象的構成比例合乎理想的數比關係,或者使畫面的構圖合乎理想的幾何秩序。這樣畫家就勢必對具體物象及其關係進行主觀的、有目的的歸納,消減甚至更改。於是理性介入繪畫,從而使繪畫在一定程度上疏遠、背離了現實的物象。

    但是現代繪畫的抽象性則大大背離了這一理性的原則。因此,自19世紀下半葉開始,西方畫家用以規範畫面形象和構圖的,不再是數量關係,而是出於對形式特徵的經驗性的心理感受。在畫家的筆下,“形式理性”逐漸地為“感性”所浸潤。塞尚在他的《塞尚夫人》裡,故意使背景牆壁錯開,以便同位置偏左並有傾斜的人體取得均衡。

    在這裡,當抽象性和具象性發生衝實時,他明顯地袒護了前者。這一時期,西方繪畫逐漸開始消除形式的理性冰冷,同時把感情滲入其中,從而使形式的理性化這一抽象性形態得到充實和發展,這主要表現為色彩的情感化和線條的情感化。

    色彩的情感化,是指在西方繪畫中,不摹擬具體物象的真實感,而是用以表達某種直觀感受和情緒色彩的配置和組合。色彩的情感化不是色彩本身,而是由它構織的色調錶達情感。印象派的畫家極力地捕捉色彩瞬間的變化,用色彩繪出絢爛的色調,營造出一種氣氛,來表達畫家發自內心對大自然的熱愛。此後的畫家更是進一步地透過在畫面上構織色調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他們極力強化色調中的某些色彩,以達到表達強烈感受和激動情緒的目的。所以,“強化色彩”是構織色調的基本手段。看看梵高的《向日葵》,就知道他是用了多麼鮮明強烈的色彩來表達對生命的熱愛。

    線條的情感化,是指在西方繪畫中,線條不僅僅是簡單地勾畫自然物體的外形,而是主要用以表達主體的內心感受。康定斯基說:“線產生於運動,而且產生於點自身隱藏的絕對靜止被破壞之後。”(康定斯基《論藝術的精神》)線是運動的,是有方向性的。線的方向不同能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如水平線感覺寧靜,上升線感覺歡樂,下降線感覺憂鬱等,另外,線的不同外形也能給人不同感受,幾何曲線有女性感、彈性感,波狀線有情緒起伏的不穩定感等。從張力來看,線條更是含力欲發。如德庫寧的《女人體》,粗壯而富有彈性的線,大有使其內在張力超越極點之勢,使畫面形成潛在的緊張感。

    因此,我們可以說,抽象藝術的本質是什麼? 那就是形式。在抽象藝術中,形式是主題,因為其形式體現了它最內在的本質,是永恆的藝術。抽象藝術不是一門簡單的藝術。如果沒有洞察藝術最內在的本質,沒有藝術家與藝術之間那種排除了其他一切的聯絡,那麼抽象藝術就是不可能的。抽象藝術不受任何既定方向的支配。因此,對於當代意識形態來說,抽象藝術就意味著藝術徹底的自由和最終的解放。

  • 14 # 吳振偉美麗生活

    所以抽象藝術是要去理解的,如何去理解抽象藝術呢?

    理解就是一個思想分析的過程,思想分析是運用邏輯推理、理性判斷來完成的,可是抽象畫的畫面視覺呈現的卻是混亂和不理性的,色塊,線條,沒有造型,沒有邏輯,沒有故事,沒有主題,於是觀者在抽象畫面前是茫然而空白的,因為邏輯宕機了,無法判斷,無法理解,於是觀者只能啟動想象思維,把一堆抽象的素材,線條,色塊,想象成各種頭腦中的畫面內容,注意,這種想象力的啟動會是個人化的,這種沒有具象和主題定位的想象是個人的經驗和體驗,從每個人獨特的體驗中發揮出想象力,是碎片化的,一副很多圓形⭕️素材的抽象畫,身體不好的人會想象成腫瘤細胞,身體好的人會想象成飛舞的氣球

  • 15 # 藝術升

    1

    第一個“讀懂”

    讀懂藝術的核心是欣賞藝術品本身

    我們欣賞藝術,核心是欣賞藝術作品,而不是讀懂介紹藝術的書。藝術作品本身就是語言,好的作品會說話。

    這是我們能從藝術中獲取的重要資訊,除了背景以外,每一件藝術品只是藝術家表達的體現物。

    “讀懂”二字顯然過於浮誇,也顯得我們過於自大。

    毫無疑問,大師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總能用精妙的創作來解讀人類的精神狀態,或他們關注的狀態。

    這種狀態就是人類的共鳴點,不管是在當時還是在以後。

    如果我們在博物館中,面對《星空》而哭泣,面對《格爾尼卡》而悲憤,也許我們即懂了如何欣賞藝術。

    2

    第二個“讀懂”

    讀懂當代藝術

    作為一個藝術生,我們嚮往西方藝術教育,特別是義大利。

    我們常常會提問:“如何考上佛美?”“老師,羅美難不難?”“我要準備做一個什麼樣的作品集才能去義大利呢?”

    如何去考是技術手段,只有當你真的懂得了藝術,才有了考義大利美院的方向。

    大家首先要正視一點:現在全義大利美院的教學大部分是當代藝術方向的。

    我們很多人聽到“當代藝術”這幾個,腦中浮現的字眼不是”傻子“就是”瘋子“。

    但其實那些出格的、超前的,反叛的甚至明顯影響感官的作品只是集中出現在了60-80年代而已,那個時期受到戰爭、政治及經濟的影響,整個藝術思潮都非常激進。

    在此之後,現在廣泛盛行的當代藝術開始興起。

    在我們原來的印象裡面,藝術就是繪畫、雕塑、古典音樂,但當代藝術已經完全超越了這樣的範疇。

    當代藝術不是某一種形式,聲音、影像、行為、光線、互動、裝置都是藝術表達語言,是藝術家使用的技法。

    這和幾百年前,畫家在畫布上畫畫,沒有本質的區別。

    但不是你拍了一張照片,一個影片,甚至跳了一段舞,就是當代藝術了。

    3

    第三個“讀懂”

    求學期間我們怎麼讀懂

    對中國學生來說,我們習慣了經驗主義式的學習法,即對於曾經發生或者接受過檢驗的事情,覺得都是對的。

    但這會導致一個藝術問題:我們會以非藝術而是科學家的方式來學習藝術。

    什麼是科學家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登上科學的巔峰。

    科學的知識結構是金字塔型的,一切都有一個標準答案。

    但藝術家的答案是:可能是吧,或許是吧,你想什麼是什麼。

    所以藝術不是一個金字塔式的學習結構,是一個巨石陣。

    藝術沒有山頭,只有一個又一個的山峰,而山峰之間互相連線。

    我們沒有辦法說印象派比立體派高明多少,他們只是不同的流派,他們的地位同等重要。

    古典藝術和當代藝術也沒有高下之分。

    再比如,印象派是畫油畫的,文藝復興時大家也是畫油畫的,但他們是完全不同的流派,中間相隔了幾百年。

    所以,是否是當代藝術,跟大家畫不畫油畫無關。

    作為一個藝術生的基本素質,是要學習在藝術中出現的所有形式,藝術家,藝術案例。

    這樣才會讓大家有一個更廣闊的視野,走得更遠。

    千萬不要認為自己素描頭像畫得非常好,就ok了。

    水粉學會了,去學油畫了,你就比還在學水粉的同學技高一籌了。

    藝術語言沒有高下之分。

    作為一個藝考生,切勿不要把自己只是範圍縮小到一個鉛筆,一張畫紙,一桌靜物,一個模特。在更廣闊的世界,更多的藝術巨星、現象和流派,你不一定要成為他們學習他們,但需要有一個平常心去了解他們。

    作為學生應該都要學習,包括傳統藝術和當代藝術,包括各種藝術形式,任何片面的看待藝術的態度都是不對的。

    你可以有自己的喜好,但是對學生來說,不要自己不喜歡就不去學習。

    有主觀的態度是好的,但學習不應該是片面,態度更不應該偏激。

    才是藝術的正確開啟方式。

    4

    第四個“讀懂”

    走得更近讀得更懂

    欣賞藝術,“讀懂“藝術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走近真實的藝術作品前,走出你的集訓畫室,走進博物館、走進美術館、走進展覽館,走出你的世界,走向整個世界。

    比如以下這個作品,藝術的本體是後面的雕塑,然而觀眾透過作者特製的app掃描,就會出現熱感應,冰冷的雕塑立刻就有了溫度,出現了有血有肉的人體的感覺。

    雖然從科學上說,只有絕對零度的物體在熱力圖中才會沒有紅色,但從作品的構思、展現和最後的立意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棒的展現。

    但這裡面也會涉及到關於藝術思考中個人身份和群體身份的共識和認知。

    當代藝術在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混沌,掙扎和痛苦之後,在百年來藝術家無限的努力下,給藝術帶來了無限豐富多彩的方式。

    現在“藝術”這個單詞已經遠不是500年前的意思,透過背景去理解藝術家的精神創作,並找到那個與自己相關的精神出口。

    我們就能在大師的指引下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士兵突擊》白鐵軍在七連成績最差,為什麼還可以留在七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