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Man139876657

    東吳典型的坑隊友。劉備在新野時候,東吳沒有荊州。火燒赤壁後,劉備有四個郡,東吳給劉備一個。東吳有兩個,劉備入四川,還給東吳一個,入漢中,又給東吳一個。漢中沒坐穩呢,荊州被東吳奪取。感覺東吳在劉備屁股後邊走,你打一塊地,他偷一塊地。鼠目寸光。人家曹操都統一北方了。你弱小之間還相互打。就好像東吳得了荊州就能打敗曹操似的。每次沒人家揍的那麼慘。

  • 2 # kinstar521

    其實劉備在荊州丟了之後還丟了東三郡,而且關羽的水軍也沒有了,漢中之戰步騎損失也很大,在這個時候打贏了也許死得更快,因為沒有強大的水軍不可能一下滅了東吳,如果打贏了也只會在荊州僵局了!這樣魏可以輕鬆消滅蜀吳!

  • 3 # 當代曹植

    如果劉備夷陵之戰取勝,必可佔領荊州,劉備佔領荊州後,必會順流而下一鼓作氣佔領江東。

    南北朝將會提前到來,蜀漢政權與曹魏隔江對立。

    然後劉備會趁曹丕剛剛登基,出兵北伐,討伐曹魏,如果能夠聯合匈奴與公孫度,則曹魏危矣!

  • 4 # 香姐逛歷史

    在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夷陵之戰和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並稱為“三國三大戰役”。對於這三大戰役來說,都對三國曆史的走向形成了明顯的影響,甚至可以稱之為轉折點。就蜀漢和東吳之間爆發的夷陵之戰,最終以東吳勝利、劉備敗北而告終。

    在夷陵之戰後,蜀漢因為國力上的巨大損失,即便有諸葛亮力挽狂瀾,還是成為魏蜀吳三國中最先滅亡的一個國家。而戰勝蜀漢的東吳,在整體實力上得到了增強。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劉備打贏了“夷陵之戰”,還會是三國鼎立嗎?換而言之,夷陵之戰如果是劉備勝利,東吳會被蜀漢消滅嗎?

    在三國時期,有三大決定性的戰役:官渡之戰後,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後,劉備和孫權形成與曹操鼎足之勢;夷陵之戰後,三國鼎足正式確立。

    夷陵之戰,發生於蜀漢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剛在蜀中稱帝的劉備,為奪回被孫權偷襲的荊州,報關羽被殺之仇,率五萬大軍東征。

    結果,東吳大將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僅以身免”,蜀漢自此元氣大傷。

    很多人都為劉備可惜,認為如果劉備打贏了夷陵之戰,就有很大的可能平定東吳,甚至統一天下。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個可能性有多大。

    首先,咱們來看看荊州的地理位置。

    荊州位於曹魏以南,蜀漢以東,東吳(江東本部)以西,夾在三國中間,戰略地位異常重要。東吳孫權集團立國於江東,也就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魯肅初見孫權時,就提出東吳應該“竟長江所及,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這裡的“竟長江所及”,意思就是最好拿下長江上游的西川,至少也要拿下長江中游的荊州。

    劉備在赤壁之戰後,以爆炸性的速度發展,拿下了荊州大部,給東吳造成了巨大的生存壓力。只不過,孫權這時候最主要的敵人是曹操,不得不與劉備聯合,但在孫權看來,不奪下荊州,就等於蓋了房子沒建院牆,那還不得招賊啊?

    所以,孫權為了活下去,就得做兩件事:

    第一、與曹魏聯合抗蜀;二、傾全國之力再奪荊州。

    荊州對東吳很重要,但並不意味著丟掉荊州,東吳就不能立國了。東吳丟掉荊州後,還有今蘇南、皖南、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以及長江北岸的狹長地區,大部分都是魚米之鄉,有充足的糧食供應。另外,浙江南部、福建、廣東、廣西還有豐富的森林和礦產資源,足以保證東吳在戰爭資源上的供應。

    東吳如果與曹魏聯合後,北線無虞,便可集中兵力對付荊州。

    東吳計程車兵多來自長江中下游地區,水性好,所以東吳的水軍是三國之冠。蜀漢雖然也有長江穿境而過,但蜀兵並不擅長水戰,反而擅長山地作戰。而荊州水網縱橫,長江橫穿荊州北部,又有漢水匯流,尤其是荊州北部,也就是現在的湖北省,地形平坦,河流、湖泊眾多,顯然更有利於吳兵而不利於蜀兵。

    再說劉備的蜀漢。蜀漢如果奪回荊州,也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很可能會掉入巨大的麻煩中。

    蜀漢的面積並不小,約有一百多萬平方公里,不過,蜀漢北部的漢中不是產糧大郡,蜀漢的糧食產地主要集中在面積約26萬平方公里的四川盆地。蜀漢的南部,也就是南中,雖然戰爭資源豐富,比如耕牛、戰馬、鹽、鐵、森林,但是,蜀漢並沒有直接控制南中。

    蜀漢奪回荊州後,必然要面對東吳的強力進攻,曹魏也會從北線支援東吳,給蜀漢荊州製造麻煩。蜀漢為了保住荊州,必須在荊州駐紮大量軍隊,這就意味著劉備必須從蜀漢本部調兵、調糧,源源不斷地支援荊州。

    要知道,劉備對蜀漢來說是外來統治者,他的親信集團對蜀人來說都是外人,劉備、諸葛亮在蜀中以嚴法治之,早已引起西川地主階級的不滿,如果劉備再調西川的兵糧,勢必會進一步損害西川地主階級的利益,他們必然會爆發各種形式的反抗,給劉備集團在蜀漢的統治造成嚴重的傷害。

    一旦西川大亂,南中各部也多半會起兵響應,益州郡(雲南,蜀漢建興三年改稱建寧郡)豪強雍闓,以及牂柯太守朱褒、越巂夷王高定、南王孟獲這些人,都不是善茬。

    再說曹魏。曹丕的戰略能力雖然不如老爹曹操,但也不會坐視劉備吞掉東吳,必然會聯吳抗蜀。

    曹魏怎麼幫助東吳呢?可以做兩件事:第一,曹魏會增兵襄陽,必要時會進攻蜀漢控制的荊州,魏兵攻荊州北部,吳兵攻荊州東部和南部;

    第二,曹魏會進攻漢中。

    漢中是蜀漢的北線門戶,蜀漢丟掉漢中的災難性後果,與東吳丟掉荊州的災難性後果是一樣的。當年曹操佔漢中,劉備極為驚恐,蜀人一日數驚。劉備在漢中作戰時,前線兵力不夠,讓諸葛亮發兵,諸葛亮問從事楊洪,楊洪說得非常清楚:“漢中,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發兵何疑?”

    魏兵進攻漢中,不一定能拿下漢中,但至少可以牽制大量蜀漢的兵力。對蜀漢來說,丟掉荊州不一定有亡國之禍,大不了退守三峽以西的白帝城,也能據長江而退東吳,但如果丟掉漢中,蜀漢離亡國也就不遠了。

    就算漢中沒丟,蜀漢也必然要增兵防守,在這種情況下,國力有限的蜀漢必然要在守荊州還是守漢中之間,做出一個痛苦的選擇。

    當然,曹魏佔領漢中後是否會繼續向西川進兵,還要看東線戰場的情況。如果東吳搶在曹魏之前佔領荊州大部,那曹魏有可能維持三國鼎立的戰略格局,停止攻蜀,轉而去攻東吳。不管怎麼說,此時的蜀漢國力(包括軍隊、人力、糧食、經濟)都會被消耗大半,最終還是有很大的可能丟掉荊州。

    可能有人會問:曹魏有能力在荊州和漢中兩線作戰嗎?當然有,三國魏蜀吳,魏國地盤最大,人口最多,實力最強。

    比如說人口,正史中說曹魏人口在400多萬,其實這只是在籍人口,曹魏的人口據估計約有1000多萬。所以,曹魏有足夠的資本與蜀漢、東吳打消耗戰。

    最後,總的來說,劉備如果能夠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接下來孫權勢必主動求和。在此基礎上,孫權就會真正拿好處出來,比如放棄部分的荊州疆域,以此換得劉備的退兵。而劉備也多半會接受的,畢竟還有曹魏這一主要的威脅存在。

    這樣,只要北方曹魏的威脅對蜀漢、東吳兩國造成壓力,劉備和孫權不管哪一方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都不會消滅對方。

    由此,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依然會存在。但是,如果是劉備獲得勝利的話,蜀漢繼續握有荊州和益州這兩個地方,那麼,諸葛亮後期的北伐中原無疑多了一個相對容易的線路,也即北伐中原、匡扶漢室的可能性相對提高了。對此,你怎麼看呢?

  • 5 # 夏崇不可

    劉備夷陵之戰如果贏了,那麼三國會是怎樣一番光景。

    首先,劉備舉國之力討伐孫權,以報弟仇之名圖謀江東之基業。夷陵如果打贏了,東吳不僅門戶洞開,更無可戰之軍力!劉備取江東易如反掌,這個這是三國曆史上能媲美官渡的大戰役!一戰就可以決定一個政權的興衰成敗!

    這時候,曹魏正虎視眈眈盯著荊州這個必爭之地,曹丕和司馬懿都在等這個機會。依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方針,荊州是劉備一統天下的關鍵!

    關羽坐鎮荊州之時,要攻打曹魏的樊城又快又近。樊城若下,則許昌危矣!比起諸葛亮北伐千里運糧,要尋找戰機那是好上萬倍的!如果夷陵之戰贏了,劉備可以迅速拿下荊州!解決自己糧草供給的問題,還能就荊州防備曹魏的夾擊!不過,這個就要看劉備和司馬懿誰更快了!

    如果劉備穩紮穩打,拿下荊州防備曹丕在圖江東,則以後平定東吳,修生養民,會同諸葛亮兩線作戰拿下曹魏指日可待!

    夷陵之戰之前,應該速戰速決!因為兵線太長,供給跟不上。所以拿下夷陵之後劉備肯定是直取荊州的,這點毫無疑問!夷陵戰敗之後陸遜就算僥倖逃得性命,回到東吳也再難抵擋得住劉備了!兵敗如山倒,在組建新軍是來不及的,劉備也不會給江東以喘息。勢必是要一鼓作氣拿下的,遲則生變!

    荊州本來就是劉備關羽經營多年的老牌根據地了,一旦拿下很快就能掌控!軍隊供給得到補充,在加固荊州軍事戒備,堅守不出,為打下江東爭取時間!

    江東就算一時之間拿不下來,至少也要丟掉大半的疆土!三五年內也是遲早也丟的!彼時劉皇叔進可攻退可守,主動權就在劉備手上了。不再是三方互相制衡,天平一旦傾斜,也以後逐鹿天下就方便很多。

    打仗打的就是國力,根據馬太效應,強者越強!而劉備夷陵戰勝了,則可能一時半會死不了。一個明主加上名臣,只要修養幾年,就可以一戰而定天下。

  • 6 # 老威觀史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的最後一場戰役,此戰中,劉備集團元氣大傷,損失了大量的精銳,戰敗後的劉備也一病不起,不久就病死在了白帝城。可以說夷陵之戰奠定了蜀漢的衰落,即便後來有諸葛亮的發憤圖強,但也無奈蜀國日薄西山,作為三國當中最為弱小的存在,最終為曹魏所滅。

    夷陵之戰的第一目標也就是直接目標是奪回荊州,劉備在進攻東吳之初的時候便兵指荊州,在荊州與東吳展開了較量,那麼荊州是如何丟失的呢?

    一切還要從關羽的襄樊之戰說起。

    襄樊之戰的簡要過程

    襄樊之戰是公元219年關羽在劉備獲得漢中之戰的勝利後發動的一場向曹魏的進攻性戰役。剛開始的時候關羽率領荊州軍團攻打了曹魏的重要城市樊城,樊城的守將是曹魏將領中善於防守的大將曹仁,在他的嚴防死守下,關羽一時不能攻克樊城。隨後曹操派來了以于禁為大將,龐德為副將的精銳七軍,關羽則利用漢水暴漲之際水淹七軍,一舉消滅了曹魏精銳的七軍。

    就在關羽形勢一片大好之際,東吳出兵偷襲了荊州,並切斷了關羽退往西川的道路。得知荊州被偷襲後,關羽帶領全部進攻樊城的軍隊退回了荊州,企圖挽回荊州局勢,但當他手下計程車兵們聽說荊州為東吳佔據後,因為家人都在荊州,關羽的大軍便一路潰散,到了離江陵城不遠的麥城的時候,只剩下了20多騎,此時荊州局勢已徹底無法挽回!無奈之下關羽企圖從麥城退往上庸,剛出麥城不遠就被東吳擒獲,之後被斬殺。

    襄樊之戰可以說劉備集團元氣大傷,不僅損失了第一大將,還損失了最為重要的荊州軍團,實力大損。

    失去荊州後,劉備急於為關羽報仇,便發動了夷陵之戰。

    那麼如果夷陵之戰劉備獲勝,會有什麼樣的情況呢?

    最好的情況,南北朝

    夷陵之戰最好的情況就是東吳軍隊的主力基本在此戰中被劉備消滅,然後劉備乘勢拿下了整個東吳,至此三國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即南方的劉備對戰北方得曹魏。之後就是劉備集團與曹魏集團之間的事情了。

    不過由於劉備剛拿下東吳的廣大地區,要鞏固這些地區的統治,消化這些地區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會兒劉備也基本到了快升天的年齡了,也就是劉備拿下東吳不久以後,估計就掛了。之後諸葛亮理政,與曹魏長期你來我往地交戰。要統一的話,估計時間會比較長,南北朝應該是提前到來了。

    劉備佔據整個荊州

    第二個結果就是劉備佔據整個荊州,東吳全面退出荊州,此戰之後東吳與劉備重新結盟,但與劉備結盟的同時也與曹魏結盟,其實就是兩邊都結盟。如果劉備要孫權出兵曹魏,孫權會陽奉陰違,讓劉備跟曹魏死磕;如果曹魏要孫權出兵攻打劉備,也是一樣,孫權陽奉陰違,讓曹魏和劉備死磕。

    孫權的策略就是不主動出擊,讓曹魏和劉備死磕到關鍵的時候,看誰佔優就出兵幫助佔優的一方。出於這點來說,劉備和曹魏也都不會真的死磕,所以三國的局勢會持續很久。不過在劉備拿下荊州後沒幾年,劉備會嗝屁,之後就看諸葛亮能不能北伐成功了。

    劉備佔據半個荊州

    如果劉備獲得夷陵之戰的勝利,這是最差的結果了,也就是把先前關羽丟失的荊州地區給奪了回來,與東吳平分荊州。如果是這樣的局面,那麼蜀漢會與東吳重新結盟,因為夷陵之戰中東吳損失不是特別大,所以還保留了相當的實力。

    之後就看諸葛亮的發揮了,諸葛亮必然會組織北伐,不過比歷史中諸葛亮北伐好的地方在於,此時的蜀漢可以從漢中和荊州兩方面出兵進攻曹魏,東吳也可以在江南地區配合蜀漢的進攻。如果能夠拿下曹魏,則會變成蜀漢與東吳之間的東西對峙,當然,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 7 # 國之利刃—志恆

    劉備發動東征口口聲聲說是為自己的二弟關羽報仇,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此次東征之中,劉備損失慘重,若他在這次東征中最重要的戰役夷陵之戰中勝利了結果會怎麼樣呢?荊襄名士認為一定會有三種結果:

    1、一統南方,南北對峙

    夷陵之戰是劉備能夠戰勝吳國最關鍵的一場戰役,此戰若勝利的第一種分析,劉備大軍能夠成功奪回荊州,繼而繼續攻取江東本土,跨越長江,一統北方。實行南北對峙,若這樣的狀況形成,蜀國應該就可以一統天下。當時曹營中謀士只有一個司馬懿,可他當時還在被曹丕壓制。

    孔明的才能比曹丕高十倍有餘,他一定能夠戰勝曹丕匡扶漢室。當時曹魏的能力不算太弱,可是在正史中早早退出三國視野的原因是:蜀地人才無法持續供應,老一代死後,新一代無法頂替他們的位置,不過蜀漢的地區若不只限於益州的話,這種情況是肯定不會出現的。

    若東征勝利,損失多少都是無所謂的。這根本不會影響到劉備的根基,可惜的是劉備軍此次失敗。按照這種設想的話,劉備軍若能勝利,天下可定,漢室可興,只不過這是一種猜測罷了。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種猜測。

    2、罷兵言合,東吳退出荊州

    劉備此戰的目的:至少要將荊州奪回來。此戰劉備是傾國出兵,可謂是信心滿滿,當時坐山觀虎鬥的曹魏也斷言劉備會大勝,他們在等著坐收漁翁之利。劉備知道關羽曾鎮守的荊州地理為了相當關鍵,北上伐魏可朝發夕至,居在東吳之西可阻擋東吳擴張的步伐。現在荊州一丟,劉備只能在益州。

    這也就意味著劉備的發展會非常的侷限,因此他必須奪回荊州,奪回荊州後,本人認為劉備不會在進取江東,畢竟北方還有一個曹魏。魯肅說的一句話非常的經典:魏強蜀弱時,要聯蜀抗魏。蜀強魏弱時,要聯魏抗吳。在三國時期不論放在任何一個國家的身上都是通用的。因此劉備也深深的知道這個道理,他怎麼可能會讓曹魏鑽了這個空子呢?

    結論:本人認為劉備攻下荊州後只會有以上那兩種可能,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 8 # 物來則應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很著名的一場戰役,蜀漢劉備親率約五萬大軍討伐東吳,一開始氣勢如虹,勢如破竹,東吳軍隊在大都督陸遜的指揮下不斷後撤,一直到夷陵地區才開始建立防線,和蜀漢軍隊對峙了六、七個月,最後用火燒連營的方法大破蜀軍,此戰之後蜀國元氣大傷,劉備急火攻心,死於白帝城。

    夷陵之戰的原因,是因為蜀漢的關羽在取得樊城大捷的時候,東吳在蜀漢背後捅刀子,趁機奪回了荊州,殺死了關羽,滅掉蜀漢將近四萬的精銳部隊。

    大家看《三國演義》,裡邊動輒便是幾十萬大軍交戰,這都是誇張的手法,在真實的歷史上,整個蜀漢人口一百萬,軍隊十萬上下,這已經是十比一的軍民比例,窮兵黷武了,哪裡湊的出幾十萬兵力呢。

    所以關羽被殺,四萬精兵被滅,對於蜀漢來說打擊非常大,劉備這才親率五萬蜀軍討伐東吳。

    可惜夷陵之戰失敗,劉備病死白帝城,三萬多蜀軍戰死,諸葛亮帶著最後的兩萬多蜀軍退回益州,蜀漢徹底失去了逐鹿天下的資格。

    如果夷陵之戰劉備勝利了,歷史會是什麼樣呢?

    一、劉備滅掉陸遜率領的四萬多吳軍,奪回整個荊州,東吳集結全國兵力,鐵索橫江,以天險抵抗蜀漢,同時向曹魏稱臣求救。

    曹魏此時曹丕剛剛即位,火速發兵救援東吳,以樊城、襄陽等地為據點給蜀漢壓力,威脅整個荊州地區。

    蜀漢迫於雙線作戰的壓力,最後停止攻打東吳,派兵駐守荊州八郡,此時蜀漢聯通荊州和益州,如日中天。

    二、東吳向曹魏求救後,曹丕因為即位不久,急於想要穩固自己在曹魏的統治,並沒有發兵救援東吳。

    東吳在夷陵之戰後元氣大傷,士氣低迷,沒有守住長江天險,被蜀漢軍隊直搗建鄴,東吳政權覆滅,蜀漢佔據江東。

    那麼此時的蜀漢佔據了整個南方,跟北方的曹魏二分天下,歷史提前進入南北朝時代。

    此時意氣風發的劉備說不定還能多活幾天,跟曹丕爭雄天下,今後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 9 # 信陵小司徒

    劉備夷陵之戰如果贏了,會怎麼樣?

    可以預見,如果劉備贏得了夷陵之戰,會出現三種狀況。

    第1,孫劉兩家繼續聯盟,重現湘水劃界時期的局面,共抗曹操。

    第2,孫權勢力持續衰微,不得不與曹操聯合,共同對抗劉備,劉備再度遭遇失敗。

    第3,劉備勢力一路高歌,拿下揚州,消滅孫權,與曹操劃江而治。

    那麼,以上這三種情況,哪一種最容易出現呢?很簡單,只有第一種,最可能出現,第二種,其實就是劉備夷陵戰敗前,襄樊之戰之後的那個結局,歷史,已經發生了,那就是面對關羽的如日中天,孫權迫不得已,與曹操聯合,打擊劉備,使得劉備集團連續遭受晴天霹靂,跌入谷地。

    因此,我們只來看,為什麼,短時期內,就算劉備打贏了夷陵之戰,也僅僅是重現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雙方在荊州湘水劃界的局面呢?

    有三點原因,可以解釋這個問題。首先,便是雙方的實力均勢,在夷陵之戰以前,劉備勢力已經連續遭受晴天霹靂,首先是關羽襄樊戰敗,至少約六萬人的荊州兵團,全軍覆沒,荊州三郡地盤丟失,據保守估計,六七十萬人口也被孫權所吞併。

    而後不到一年,上庸等東三郡地盤再度丟失,孟達率部曲四千多投降曹魏,劉封戰敗,逃回成都,劉備又損失了一二十萬的人口與接近一萬人的兵馬。

    此時,劉備集團掌控的土地僅有益州與漢中,人口據保守估計大約為一百八九十萬人左右,兵馬僅僅剩餘常備軍約十一二萬人。

    而此時,孫權一方,雖然在偷襲荊州的作戰中,損傷很少,在平定荊州的過程中,有所損傷,但是整體損失不大,仍舊保持著約二十多萬人的常備軍數量,而且,加上奪取的荊州三郡六七十萬的人口,總人口數量,已經突破了二百萬人,超越了劉備集團。

    所以,一旦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夷陵之戰取勝,孫權勢必兵力受損,且荊州三郡本就人心不服,因此,很有可能劉備趁勢收回荊州三郡,那樣一來,雙方在兵力以及人口地盤的對比上,就又形成了一個均勢,回到了襄樊之戰之前的平衡態勢。

    其次,便是要明白,劉備此次動員接近十萬大軍東征,前出八萬大軍的一次大型戰役,他的目的是幹什麼?是要滅亡孫權嗎?還是說給關羽報仇?

    自然不是,滅亡孫權,劉備知道,現在自己沒有那個實力,給關羽報仇,那不過是歷史通俗演義的說法,所以,劉備的真正的目的,是荊州三郡。

    或者說,劉備就是想要透過武力,來逼迫孫權就範,重現建安二十年湘水劃界的局面,那個時候,呂蒙率軍兩萬偷襲桂陽郡、長沙郡、零陵郡,魯肅率軍一萬作為後盾,劉備大怒,親自率軍五萬來到公安,最終,雙方互相妥協,湘水劃界。

    所以,劉備這一次的夷陵之戰,也是有著這個目的,現在關羽敗亡,荊州丟失,劉備顯然是懂得見好就收的道理。

  • 10 # 清風鑑史

    首先,劉備是出川蜀70萬大軍,可以說是出盡傾國之兵,川蜀地理險惡,出川數百里,勞軍之師,加上軍糧供給困難,又是炎夏出戰,而朝中重臣都勸阻發兵,可劉備卻逆意而行,軍心無法如一,天時地利人和都佔盡劣勢!而劉備是為復仇而來,又想速戰速決,雖然劉備的軍隊戰鬥力遠在東吳之上,陸遜雖只有兵馬10萬,但只要堅守不戰,持日久之,劉備就會人乏糧斷!夷陵之戰劉備的敵人還有酷熱和瘟疫!那時候炎夏,又加上瘟疫盛行,軍心早已渙散……後又因不聽馬良勸誡,儼然駐軍紮營山林之中,被陸遜使用火攻,曹操的赤壁之苦又讓劉備嘗到了……70萬大軍潰敗…… 夷陵之戰是東吳和西蜀爭奪荊州的攻守戰,若此役劉備勝出,那東吳便要退守江東,並再無逐鹿中原的軍事力量!而劉備也可趁勢攻到建業(東吳首都),大破東吳!以前佔據荊州的時候,還未得西川,沒能力對抗東吳,而這時,劉備集團已經坐擁西川,再加荊襄便是天下最大的雄主。如果此役可以奪得荊州,便如虎添翼,一鼓作氣攻到建業簡直就是易如反掌!所以夷陵一役便是東吳存亡之關鍵!勝利了,東吳便再無憂患,也可借荊州之勢,指兵中原!失敗了,便有亡國之險! 曹丕早就在坐山觀虎鬥了,他想,若是東吳勝,他就趁機發兵攻奪漢中,分蜀地!若是西蜀勝,就南下攻取荊州!盡收漁利!若是如此,魏國無論是得漢中或荊州,領地之廣都在二者之上!隨時都可以再吞勝利的一方! 可如果是劉備勝了,且在一個月或更短的時間內勝利,那曹魏就不敢斷然發兵攻取荊州,因為劉備可以在攻下建業後馬上調兵回防荊州,如果時間長了,還沒攻下建業,那麼曹魏便會襲取荊襄!那麼天下大勢便會歸魏國!所以夷陵之戰劉備心急也是失敗的原因之一! 設想一下,若劉備集團夷陵勝利,且完勝,又發兵攻下建業滅吳,那麼蜀國便是中原第一強國,魏也不敢妄動。再說,那時候曹丕篡漢,漢庭已經不存在了,劉備也不用有所顧慮,滅吳之後的第二個動作就是:分兵兩路,一路由荊州北上,一路由漢中東進,二路同時伐魏,而且滅吳後劉備兵力足有一百二十萬以上!那麼曹魏首尾不能顧,一定主動求降!那漢朝便再一次匡復,歷史也要重寫了……三國演義也沒有了諸葛亮和司馬懿的鬥智鬥勇了……

  • 11 # 使用者hqnobody

    夷陵之戰贏了也難以保留勝利果實,曹魏在北虎視眈眈,東吳必會和曹魏聯合,來一次翻版的襄樊之戰,最後東吳與蜀漢實力都大大折扣,曹魏與雙方的差距更加明顯,統一天下可能會今早到來,後面說不定沒司馬傢什麼事了.......

    一場夷陵之戰不足以免掉東吳,就算曹丕反應慢,東吳被滅,此時蜀漢剛經歷戰爭實力大損,漫長的邊境線根本守不住,也只會被滅。更何況曹丕也算一代雄主,反應不會太慢。

  • 12 # 左將軍

    章武元年(221)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結局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劉備慘敗而歸。

    那如果劉備夷陵之戰贏了會怎樣呢?

    我們來探討一下。

    劉備夷陵之戰贏了的話,自然是奪回荊州。

    接下來呢?

    按照歷史的程序,在夷陵之戰結束後不久,魏國大軍就南下了(魏軍是肯定要出兵參和的)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圍南郡。

    當然,最終魏軍是被吳軍擊退了。如果劉備取得了夷陵勝利,奪回荊州之後,劉備集團是否還有實力擊退這樣一個豪華陣容的魏軍?

    劉備在迎擊魏軍的同時,吳軍會不會再一次從背後襲擊?

    我覺得劉備是無力應對這樣一個局面的,所以劉備即使奪回荊州,估計也守不住下一波攻擊。

    我們再假設!

    假設劉備夷陵取勝,奪回了荊州,並且擋住了魏吳的雙面夾擊。又或者說是魏國和吳軍壓根就沒有進攻劉備。

    這樣一來,劉備可以短時間擁有一下荊州,短暫的休整一段時間。

    為什麼說是短暫的呢?

    我們就要考慮戰略層面的問題的!

    當時社會本來一直都是北強南弱,但是由於早年北方的混戰消耗巨大,也使得大量人口為避戰亂而南遷。此消彼長之下,南北實力才幾乎持平,一時僵持不下。

    就當時而言,南方孫劉聯盟尚可一戰。但是南方一旦陷入內鬥,就只會加速其滅亡!

    荊州四通八達,是天下之腹,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地!劉備和孫權集團的第一戰略目標都是荊州。

    所以荊州問題不解決,孫劉之間就不會真正意義上的聯盟!

    我們可以看到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戰略放棄了荊州,如此一來,孫劉兩家才重修盟好。

    如果劉備透過夷陵之戰奪回了荊州,東吳可不會放棄荊州的。因為荊州位於長江中上游,是東吳的命脈所在。荊州不在,江東岌岌可危!

    這是一個無底洞,兩家就荊州問題不停的內鬥,消耗。直到一方完全放棄為止。

    孫權不會放棄,劉備也不會放棄!那就只有打,打死為止!

    所以這是非常傷的,笑到最後的只會是坐收漁利的曹魏。

  • 13 # 管要你管

    這個問題問的好,我們首先看看當時的形式,魏蜀吳三國成鼎立之勢。那一方強,另兩方就會聯合在一起,也就是說那一方也不希望對手太強,誰也不敢率先打破平衡。可是當時劉備集團把曹操集團打的是,丟城失地兵敗將亡。尤其是關羽水淹七軍,曹操集團機會是慘敗。可是也就是在這關鍵時刻,形勢逆轉轉了。呂蒙白衣渡江,攻佔荊州,曹操集團和孫權集團形成了夾擊,把關羽大的敗走麥城,最後兵敗被殺。關羽的死亡和荊州的丟失,給劉備造成了雙重的打擊。在加上張飛被害,所以為了奪回戰略要地,同時為關羽張飛報仇。劉備大舉伐吳,後來大家都知道,在夷陵慘敗,多年的家底付之一炬,王侯霸業成南柯一夢。但是我們反過來想,如果這一戰劉備勝利又會怎麼樣。我想,那他一定會乘勝追擊,一舉消滅東吳主力,讓後吞併整個東吳。然後就是安撫民心,穩定政局。東吳一滅只剩曹操一方失利,劉備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肯定會大舉北伐,有可能打敗曹操集團。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歷史可能就改寫,到時候有可能歷史上又會出現一個漢朝,一個強大的漢朝。可惜的是,歷史是沒有如果的,夷陵這一戰蜀漢慘敗。劉備終其一生,也未能完成統一大業。不得不說,這是他一生的遺憾。

  • 14 # 戒之KK

    曹魏篡漢之際,劉備應承漢室、繼國祚,以漢室正統之名,封吳為王,摒棄兄弟私仇,舉漢旗討國賊,聯吳伐魏,以正師名,既得民心又得天下。

  • 15 # 東東歷史

    會加速中國的統一,說不定不用到晉,三國就一統了。也說不定就沒晉朝啥事情了。

    夷陵之戰劉備帶領蜀漢幾乎全部兵力出擊,大概是五萬人。孫吳陸遜帶領的人馬大概也是五萬左右,也是傾巢而出。

    這就是兩國的兵力情況。

    如果夷陵之戰,劉備佔領孫吳,整個長江中下游一統。雖然,都是富庶之地。但是,劉備跟曹魏的邊界就要拉長,劉備所面臨的防守壓力就比以前要大。

    其次,吞滅孫吳之後,孫吳舊將肯定不能用,得用蜀漢自己的將領,此時的蜀漢人才是比不上曹魏的。根本沒那麼多將領可以守護北部邊界。

    再有,孫吳在江南經營多年,劉備佔領之後,勢必會造成外來人員跟地頭蛇的爭鬥,導致後方不穩,給曹魏更多的可乘之機。這點還別不信,劉備佔領蜀地就跟當地的土著、士族產生矛盾。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你以為是諸葛亮閒的沒事幹,貓捉老鼠逗著玩?還不是為了收買人心,穩定後方。益州一地就得花費這麼大的代價,何況再加上孫吳。

    另外,這兩家人口加起來總計才三百萬人,而曹魏已經到了四百五十萬人。兩家加起來都沒有曹魏的實力大。兩家分開,是能夠最大的發揮抵抗曹魏的能力的,合併就是給曹魏一個大大的機會。

    此時,不管是蜀漢還是孫吳,對曹魏都是守勢。兩家實在不應該鬧矛盾,好好發展自己,不是挺好的嗎?

  • 16 # 宋宵因

    劉備認為得戰爭走勢應該是,自己帶兵親征東吳,曹魏也順勢派軍絞殺東吳,曹劉會獵於江東之地,共同滅吳,然後曹劉爭奪天下。但是,魏國雄才大志得曹操已經去世,曹丕眼光遜於其父,不出兵,反而自作聰明得坐山觀虎鬥,錯失一次統一天下得良機。

    在曹魏不出兵的情況下,劉備伐吳就有些力不從心了。鼎足三分,蜀國偏弱,人口偏少,又接連失去關羽、張飛兩員上將,基本失去爭奪天下的資本。夷陵之戰,不管在兵力還是綜合實力上,劉備都已經弱於東吳。

    如果夷陵之戰能勝利,這在劉備預想之中,他已經帶了足夠的文武人才去接收荊州,估計馮習就是新的荊州統帥。馬良等治世人才、荊州士族也都能迅速開展穩定政權工作。

    即使劉備兵力不足以拿下整個荊州,也可以恢復呂蒙偷襲荊州之前的狀態。

    可惜,曹丕按兵不動,劉備的設想就無法實現,夷陵兵敗,再無向外擴張的能力了。

  • 17 # 加菲仙人

    作為皇叔粉,我是真心希望夷陵之戰劉備能打贏的。

    當時的戰況東吳連敗數陣,已是退無可退人心惶惶。如果陸遜再不帶來一場勝利,東吳的老將很有可能會發動兵變,奪取白面書生的指揮權,皇叔在順勢圍殲東吳最後的有生力量。所以夷陵之戰若能打贏吳國必然滅亡!

    滅了吳國,皇叔在領土上坐擁兩川和江東,荊州也迴歸了,兵員賦稅源源不斷,加上治國小能手諸葛亮的管理,可以說和曹魏旗鼓相當了。

    接著意淫。諸葛亮在沒有荊州的情況下,北伐都差點拿下長安。而如果夷陵打贏就可以和江東兩路出兵,而沒有後顧之憂!相信北伐戰爭的成功率會極高,即使一次北伐不成,可以在兩川和江東發動車輪戰,魏國肯定吃不消的,早晚會GG。

    可惜歷史不是三國無雙,我想誰贏誰就贏,夷陵之戰若能打贏,皇叔必能光復漢室江山,就不會有什麼三國歸晉,五胡亂華了。

  • 18 # 風神翼龍12

    劉備攻吳前,最重要的謀士諸葛亮,最重要的武將趙雲都曾進行過勸諫。結果劉備不聽,還將兩人一個留在西川看家,一個打發到江州督糧做接應。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夷陵之敗的根本原因。而根據諸葛趙雲的意見呢?夷陵之戰就不應該發生。首先,攻吳過緊,吳國必然倒向曹魏,雙方會聯合起來對付蜀漢。事實發展也是這樣,孫權向曹魏稱臣,獻質子。曹魏同樣不會眼看著劉備打下江東後一家獨大,當時曹魏已做好了黃雀在後的準備。其次,即使夷陵之戰劉備勝了,江東仍有實力抵抗,還有聯合曹魏的後招。即使江東敗了,孫氏勢力在江東也是根深蒂固,一時難以拔除,而曹魏在側虎視眈眈。所以,劉備攻吳是犯了戰略性的錯誤,即使在夷陵取得戰術性的勝利,也只能是被曹魏坐收漁利。其實,劉備不過是膨脹了,打著為弟報仇的口號要滅了江東。而在孫權獻上殺弟兇手和荊州後,適時收手是最明智的抉擇,可惜,劉備被暫時的勝利和強烈的恨意衝昏了頭腦。

  • 19 # 老眼讀書

    夷陵之戰,是劉備伐吳時的一場重要戰役,劉備在這場戰役中大敗而歸,蜀漢軍隊損失殆盡,劉備不久也病死白帝城,使得本來蒸蒸日上的蜀漢從此走了下坡路。很多人不禁為劉備惋惜,認為是他的一時疏忽大意致使輸掉了戰爭。其實,仔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劉備其實很難取勝,即便勝了夷陵之戰,也很難消滅孫權集團。

    第一,戰略方向上的錯誤。劉備伐吳的重要原因,是孫吳背信棄義,偷襲奪取了荊州,殺害了關羽。劉備和關羽是結義兄弟,憤怒之下,才要舉兵報仇。但伐吳之前,諸葛亮等人苦苦勸阻,因為蜀漢的主要敵人是曹魏,應該繼續堅持“東和孫權,北拒曹魏”的戰略,伐吳只能使鷸蚌相爭漁人得利。諸葛亮主張對孫吳還是應該採用外交手段進行斡旋,不宜兵戎相見。但劉備和張飛不聽,堅持伐吳。這就犯下了一個大錯,就是戰略方向上的偏差。我們都知道,如果戰略思想上有誤,是很難取得戰爭的勝利的。

    第二,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剛才我們說了,劉備伐吳的戰略是極其有問題的,是不太可能取得勝利的,因為受種種客觀條件的制約,伐吳根本不是明智之舉。

    首先,從政治軍事上來說,當時的形勢是,曹魏統一了北方,幅員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發達、軍事強大,可以說曹魏是一家獨大,而且時時都在想著滅掉孫權、劉備。劉備伐吳時,其實北方的曹丕一直都在密切注視戰爭的走向,如果劉備勝了夷陵之戰,曹魏肯定會有軍事動作,而不會放任劉備消滅孫權集團、使蜀漢發展壯大。

    其次,當時蜀漢立國不久,當方面都不穩定。劉備伐吳是在自己稱帝三個月之後進行的,當時的情況是,劉備剛剛奪取了西川和漢中,人心不穩、局勢不穩,南方的少數民族控制區域還時常作亂。很多人說劉備伐吳不帶諸葛亮等於自己作死,其實諸葛亮勸阻劉備、劉備心中不悅只是其中一個小因素,最主要的是當時蜀漢建國不久,必須要有一個能力超強、威望極高的人來留守主持大局,除了諸葛亮,好像沒人能夠勝任。但是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劉備伐吳的時機根本不成熟。

    再次,孫權集團的力量也不可小覷。劉備伐吳時,孫權在江東已歷三代,控制了長江以南的大片土地,民富物豐、基礎牢固,而且孫權手下文臣武將、人才濟濟,孫權又很會用人,夷陵之戰就是他力排眾議、堅持啟用陸遜而取得的勝利。夷陵之戰前,劉備軍隊勢如破竹,取得了一些戰術層面的勝利,但是孫權集團的主力沒受什麼損失,而且如果陸遜堅守不戰的話,勞師遠征的蜀漢軍隊是拿他沒辦法的。即便沒有火燒連營七百里,陸遜也還是有其他辦法的,而且即便是劉備贏了,恐怕也是慘勝,根本沒辦法徹底消滅孫權集團。

  • 20 # Alan我執

    將會有個天大的窘境。雖然希望皇叔能一統天下,光復大漢,但是贏得結局不一定會比敗的結局好。

    先說孫吳,夷陵之戰敗了,雖然說損失慘重,但元氣猶在,仍可以收縮兵力,放棄荊州,固守江東,北邊有長江天險,依舊可以和劉備死磕到底。不再進攻合肥,示好曹魏,孫劉聯盟徹底土崩瓦解,曹魏也樂見孫劉互換兵力,消耗元氣,甚至在某方取得勝利的時候幫一把手生一把火。東吳剛敗,將士都是本地人,看到家破人亡,誰不用命拼殺,劉備後續面對的將是一群悍不畏死的隊伍。當然東吳也可以示好劉備,割讓荊州,以求劉備退兵,但是劉備是否會接受,可能性太低。

    再說劉皇叔打了勝仗,士氣大盛,將荊州盡歸己有,然後問題來了,要不要荊州,要的話荊州讓誰去守,關羽張飛黃忠皆死,手中能鎮守一州之地的將領還有誰?第二荊州一得,分兵把守,對東吳在兵力上已無優勢,再想滅了東吳已無可能,同時北邊曹魏虎視眈眈,豈會沒有動作,兩線作戰能保留兵力已經很難,何況要贏。捨棄荊州直搞黃龍,然後面臨的後續補給問題,兵力補充問題,同時孫吳舉國之兵防守,要贏得難度估計不亞於夷陵之戰。曹魏南下佔領荊州,同時養精蓄銳,劉備仍然面對兩線作戰,最後估計也是無力迴天。接受孫吳求和,退兵回成都,荊州仍需分一部分兵力出來,不管誰來守,孫曹虎視眈眈,想長久保留很難。或許退兵是最好的,儲存實力,將荊州搗爛,留給孫曹去爭。但此次退兵,以後估計再無東進的機會了。

    曹魏是最高興的,就等著魚死網破撈好處,不管戰爭打到那個程度,都能撈的不少的好處。劉備贏幫孫吳,讓孫劉聯盟破裂,分兵南下,奪漢中或荊州都可以。孫吳贏同樣南下威逼孫吳,給劉備時間整頓兵力,或者直接奪了荊州,待時而動。只要能破壞聯盟,讓孫劉不死不休就是大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才能夠自律,讓自己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