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慢條斯理的凸仔
-
2 # 神奇天地
也許是受到古裝劇的影響,也許是孩提時對古代衣飾情有獨鍾的人已經長大,漢服熱的興起讓很追求時尚的人對古代服飾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今天就來講一講,古人是如何穿衣服的?其實是不可以隨便亂穿的,衣服顏色,衣上花紋都有具體規定。
中國古代服裝在世界上可以說是自成一派的服裝體系,在商代時的衣服叫“衣裳”,這個看似與衣服沒有太大區別的詞語,在古代服飾上卻有著極大的不同。那個時期的有錢人上身穿“交領衣”,下身著“裳”,這是“衣裳”的整體結構。
在“衣裳”的基礎上,腰間還有束帶,腹前系“蔽膝”,又稱之為“市”,所以,從衣、裳、帶、市是商代貴州男裝的基本組成。如果在一些正規的場合上,會特別重視裳前的“市”,這個“市”貴族通常會用玉佩來裝飾,以此來彰顯自己的不凡身份。
西周銅器《毛公鼎》、《詢簋》銘文記載周王在冊命典禮上頒賜的服裝中,常有“朱市、蔥黃”等物,這裡面的市、黃就是“蔽膝”。之後,經過長期的發展轉變成為我們現在的衣飾、服飾。
但在古代的衣著並不像現代如此的平等,裡面可是有著很大的講究,不同身份穿不同的衣服,僭越、逾制並不是一般人能夠“惹”得起的,那可是掉腦袋的大罪!我們從幾個比較關鍵的歷史時期來說下古代衣服的顏色與花紋。
秦漢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貴族們把將過去上下不相連的衣裳連屬在一起,稱之為“深衣”,在衣服的制式上產生了一定的變化,但衣服的顏色上在秦朝時和有了最初明顯的規定。
秦始皇深受陰陽五行學說影響,相信秦克周,應當是水克火,因為周朝是“火氣勝金,色尚赤”,那麼秦勝周就是水,顏色崇尚黑色。在秦朝以黑色為尊,規定官至三品以上者,綠袍、深衣,平民則穿白袍,因此,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秦始皇幾乎都是黑色的官方服飾打扮。
秦朝的服飾顏色以黑為尊的傳統,到了漢朝依舊保留此傳統。但在其他方面又有了明確的“規定”。比如漢朝時期普通人不能戴冠,只能戴“幘”,冠前有“梁”,可根據梁數的多寡來區別戴冠者的身份,但梁數多不過三。
而秦漢時期的花紋則以魚紋還有花紋、龍鳳紋為主,以龍鳳紋為尊,但在龍紋的規制上並沒有太為精細的要求。
唐朝時期
唐朝時期的服飾由於對外“開放”的原因,其制式也相對絢麗多彩,尤其絲織品的發達,讓唐裝顯得格外的充滿著朝氣與大方。
唐朝官服的顏色: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緋,六品、七品服綠,八品、九品服青色。《新唐書· 車服志》記載文官官服花式,有鸞銜長綬、鶴銜靈芝、鵲銜瑞草、雁銜威儀、俊鶻銜花、地黃交枝等名目。
清朝時期
發展到清朝顏色與圖案都已經有了“明文規定”,大概是受到兩千年封建歷史的積累與進步,清朝的服飾規定非常細緻與繁瑣,但如果熟知其規律,便可一眼看出其不同的身份地位。
比如皇室中人以黃色為主要顏色,但黃色又有很多區別,比如,只有皇帝可以用明黃色,而太子可以用專屬的杏黃色,其他普通皇子則用金黃色,而其他的官員在皇帝未允許的情況下是一律不可以穿黃色,否則就是僭越、逾制。
而在其他花紋的基礎上,龍紋則是有著極其詳細的“講究”,不細看沒有太大的區別,但細節都在爪子上,只有皇帝才可以用“五爪”的龍,這是天子的象徵,其他皇子或王爺級別的最多隻能用“四爪”。
中國古代的衣服講究非常繁雜,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的,這裡只能簡單介紹下基本的制式,其他的只能慢慢了解與研究啦!
-
3 # 北大荒二代農墾人
我想象中的古人,跟今天的人是不一樣的,他們長髮披肩,渾身毛髮,滿臉汙垢。
古人穿樹皮和幹樹葉捆紮遮擋,穿在身上,主要為了保暖,不是為了美觀。
古人在當時的時候,他們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為了尋找吃的東西來充飢。
如果不去尋找能可以吃的東西,它們就會被餓死。
許多人由於找不到食物,而餓死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個年代,他們集體有石頭棍棒,去抓捕小一些的動物。
而獅子,老虎,黑熊等大型動物,會將古人作為食品進行抓捕。
那個時候,人還不屬於最高階動物,他們非常容易受到大型動物的侵害。
古人,會像現代的猴子一樣拼命得逃到樹上來,躲避猛獸的侵害。
而那時候,獅子老虎就已經是獸中之王了,他們不懼怕任何動物。
人類為了自己的保暖,他們躲到山洞裡撿拾的樹葉,編織蓋在身上來保暖,防止被凍傷。
樹葉保暖不是為了今天的美觀,而是為了能生存下來。
古代的人類,如果生病,那就是聽天由命了,都是靠自己的免疫力來抵抗疾病。
沒有現在的醫藥醫學來治療,很多人活到30多歲,都已經覺得非常長壽了。
古人,是透過一點一點的手語慢慢變成語言,進行交流,透過語言交流產生了思想。
古人在被火燒死的動物,品嚐都食物的口味,他們學會了用火烤食品,改善了獲取食物的方向。
而會合理使用火源,冬天保暖,使許多古人免於冬天被凍死,提高了人類生存能力。
有了思想,才可以去創造許多工具。
有了工具,才可以去跟大型猛獸進行對抗。
古人們,採用集體的力量,大家用棍棒石頭,打擊一隻猛獸,才能將其擊倒殺死。
然後,獲取食品,而擊敗這隻猛獸,大家看到了團結的力量。
有了一個認識,只有團結大家才能吃飽飯,而分散會遭到動物的損害。
這樣才有了族群,有了社會團結的力量,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使他們逐漸的形成一些規章制度,大家遵守這些制度。
每天男人們集體出去狩獵,女人們在家照顧孩子,用樹葉編織衣服。或者在家裡準備食品,等待男人們狩獵回來。
每當人們狩獵回來,抬的大型的動物,回來以後,他們都非常熱烈的迎接在門口。
大家跳起了快樂的舞蹈,而透過快樂的舞蹈,展現了人們快樂的心情。
這也是今天人們,每到節日時唱歌跳舞的根源吧!
在古代,人們穿的就是樹葉編織成的衣服,不是為了精緻的美觀,而是為了他們的保暖。
不被凍死,這才是人們穿衣服的根本原因。
回覆列表
大多都是影視劇中的印象,其實在博物館裡看到古人服飾並不像想象中的那樣光鮮亮麗。就算是富家公子公主的看起來也比較樸素,穿著比較複雜,一件衣服很多條帶子,怪不得古人的宅門裡需要那麼多僕人連穿衣服都需要幫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