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流浪的石頭

    失敗原因主要是包括傳統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計劃、主事者識見不足、守舊人士的反對、官僚政風的敗壞等。

    洋務運動中,洋務派雖然自我標榜“自強新政”,但由於他們都是封建傳統思想的衛道者,根本無意於學習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制度。

    洋務派只主張學習西方技術,極力反對對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進行任何形式的變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國的藩籬中自認為有所新創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終也沒能在外國侵略者面前表現出“自強”、“中興”。相反,在列強侵略勢力的進攻下,這些封建思想的衛道者們所舉行的“壯舉”迅速歸於失敗。

    擴充套件資料

    對洋務運動改革的反思

    一、洋務運動並沒有動搖封建統治的根基,它具有一定的封建性。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西用”,也就是說洋務派想要在不改變中國封建統治的基礎上達到維護自身利益的目的。

    二、洋務運動中的“洋務”兩個字主要指的是西方的大機器生產,也就是說它依靠的是外國的技術,這使得洋務運動在技術層面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就自身利益考慮,西方列強也不會希望中國真正的富強起來,所以洋務派的一系列活動只會加劇外國對中國的侵略。

  • 2 # 山海經之悅

    首先,先了解一下洋務運動及發展歷程: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 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旗號,興辦了一批民用工業。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洋務運動宣告破產。洋務運動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期間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其次,這次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也決定了這次運動的失敗的命運。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洋務運動在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制度前提下,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這種手段和目的是相互矛盾的,使得洋務運動註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另外,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增加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力。

    2、洋務派本身階級具有侷限性,決定了他們既是近代工業的創辦者和經營者,也是摧殘者和破壞者。洋務運動開辦的企業採用的是封建衙門和官僚式的管理體制,必定會導致洋務運動的失敗。

    3、洋務運動的目的之一就是抵禦外侮,但洋務派在外交活動中,卻對外妥協投降。他們所創辦的近代企業有抵禦外侮和稍分洋人利益的作用,但是卻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甲午戰爭爆發,洋務派標榜的自強、求富目標並沒有實現,洋務運動基礎上算是失敗。而且當時大多數國人對洋務知之甚少,思想還處於被封建禮教束縛的階段。

  • 3 # 耀強不是小強

    洋務運動是滿清政府在19世紀60年代興起,以軍事自強、求富為目。洋務運動可以說是一場處於壓迫下無奈的運動,在當時的中國,其失敗的命運是不可避免的。

    ,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增加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力。

    最後導致內憂外患 勞民傷財。 加大了腐敗現象,更加不團結。 都各有想法

  • 4 # 澄澄看世界

    甲午戰爭一役,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標誌著以“自強”、“求富”為目標的洋務運動的失敗。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主要是: ①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即在封建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在維持封建的上層建築、經濟基礎的條件下發展一些近代企業,為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服務。但新的生產力是同封建主義的生產關係及其上層建築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義的桎梏下充分地發展起來的。洋務派既要發展近代企業,卻又採取壟斷經營、侵吞商股等手段壓制民族資本;既想培養洋務人才,又不願改變封建科舉制度。這就決定了洋務派企圖透過吸取西方近代生產技術,來達到維護和鞏固中國封建統治的目的必然失敗的命運。 ②洋務運動對西方列強具有依賴性。西方列強並不希望中國真正富強起來,洋務派越是積極引進西方的“船堅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對西方列強的依賴性。 ③洋務運動具有腐朽性。洋務派所創辦的新式企業仍是封建衙門式的,經營不講效益,企業內部極其腐敗,充斥著徇私舞弊、貪汙盜竊、揮霍浪費等官場惡習。 此外,清朝統治集團中的頑固勢力又多方阻撓,“一聞修建鐵路、電報,痛心疾首,群起阻難”。

  • 5 # 角度歷史

    洋務運動是滿清政府在19世紀60年代興起,以軍事自強,求富為目的。洋務運動可以說是一場處於壓迫下無奈的運動,在當時的中國,其失敗的命運是不可避免的。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洋務運動在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制度前提下進行的,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這種手段和目的本來就是相互矛盾的,使得洋務運動註定不可能成功的。另外,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增加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力。

    其次,洋務派本身階級具有侷限性,決定了他們即是近代工業的創辦者和經營者,也是摧殘者和破壞者。洋務運動開辦的企業採用的是封建衙門和官僚式的管理體制,必定會導致洋務運動的失敗。

    第三,洋務運動的目的之一就是抵禦外敵,但洋務派在外交活動中,卻對外妥協投降。他們所創辦的近代企業有抵禦外敵和稍分洋人利益的作用,但是卻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最後,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洋務派標榜的自強、求富目標並沒有實現,洋務運動基本上算是失敗了。而且當時大多數國人對洋務知之甚少,思想還處於被封建禮教束縛的階段。因此這些原因導致洋務運動註定失敗。

  • 6 # 教育多維觀察

    19世紀60年代初,面對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為了解決內憂外患,清政府在“自強”的口號下,推行了一場自上而下的現代化改革。主要代表人物為中央的恭親王奕訢、桂良和文祥,地方上為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劉坤一、沈葆貞等為主。他們在“中體西用”的口號下,以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為主,先後創辦了一系列軍事工業與民用工業,還在各地建立了新式陸軍“洋槍隊”和三支近代化的海軍(北洋、南洋和福建海軍),興建了許多新式學堂(學習西方自然科學和語言的學堂),向海外派遣了大批留學生(主要是向美國先後派出了三批共計90名幼童留學),還翻譯了許多西方書籍和報刊,修建了鐵路,架設了電報線,建立了了許多自己的報刊,設立了近代化的外交機構——總理各國事物衙門。洋務運動進行了大約三十多年,1895年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政府和李鴻章一手打造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誌著洋務運動的破產。洋務運動之所以最終破產,歸根結底是因為地主階級向西方的學習只留於表面的技術,根本未觸及腐朽落後的封建制度,只是將西方技術勉強嫁接在落後封建制度上。第二,是因為西方根本不可能讓中國掌握真正的核心技術。第三,就是清王朝的腐敗無能,不會管理企業。

  • 7 # 叮叮說史

    首先答題主,洋務運動不僅不是一次失敗的自救運動,而是一場推動了中國近代化歷程非常成功的運動,使虛弱的天朝更苟延殘喘好多年,中國的工業事業也正是因為這一運動,在沒有經過諸多列強的資本主義革命,我們直接從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直接轉化了新的近代社會,新興學堂,工廠,鐵路,近代化的北洋海軍,使我們從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像一個工業強國的轉變

    有運動就得有人,在這次運動中湧現出了很多有能力得人,在清朝當局產生了重要影響,現在看來一個個也是大名鼎鼎,比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而他們主導創辦得企業對現在也有非常深刻得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李鴻章了,現在人人都在用的招商銀行,細究起來,與李鴻章也分不開干係,他在1872年創辦了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在7個城市設立分局。到了將近80年後的1951年,招商局改組為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改革開放之後的1978年10月,交通部黨組上報了袁庚起草的《關於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問題的請示》得到國務院批准。1980年,香港招商局與加拿大企業各持股50%成立了總部設在深圳的南山公司,袁庚任董事長。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1987年,招商局發起成立招商銀行。

    在我看來洋務運動不僅不是失敗,而是非常的成功,雖然在歷史上教科書上,很多人的認知上,以及在當時的最高科技,海軍的對戰中,北洋水師,打了一個全軍覆沒,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它整體上對我們的工業,造船業都有一個巨大的推進作用,最最關鍵的是讓我們從一個農業國家向一個工業強國的轉變,這才是洋務運動讓我們意識到的,也是讓未來的中國,奠定了工業強國的基調。

  • 8 # 跪射俑

    第一、洋務活動不是清朝廷號令全國一致舉辦的活動,而是個別官僚經朝廷批准興辦的活動,在全國發展極不平衡。反對洋務活動的頑固派官僚勢力很大。以慈禧為代表的朝廷,居中駕馭,以有利於政權的鞏固為原則,並不在乎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從始到終,洋務派旨在引進機器方面下功夫,並不研究西方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尤其不注意研究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體制,始終以綱常名教的中學為體,以西方的船堅炮利為用;以對付國內人民的反叛為主,所謂“禦侮”的實質含義,只是維護條約體系所產生的“和局”,遇到列強挑戰,只能俯首稱臣,屈辱的條約只能一個又一個簽訂,損失國權無數。

    第三、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借用洋匠,卻不借用資本主義的工廠制度,完全利用傳統的官辦局廠的辦法,委用官員管理,大量插用私人,多領乾薪,用士兵充當工人,生產不計成本,產品不投入市場,資金難以為繼。

    第四、洋務派創辦的民用企業,多采用官督商辦體制,控制並監督了商人投資的積極性,利用官許的專利,實行行業壟斷,阻礙了民族資本的發生和發展,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 9 # 浣熊缺黑衣

    洋務運動是中國工業化的第一步,生產力的進步一定會讓改變生產關係,工業起步一定會讓民智大開發,先進的工業文明讓大清強大甚至續命,但是終究是失敗的。

    但是,功績還是有的。大清太腐敗了,政治制度的落後是致命的,全國上下派系林立,甲午一戰敗在李秉衡見死不救,敗在清流派對李鴻章的種種排擠,那是李鴻章的淮軍和北洋水師乃至少數其他派系大清武裝對抗日本全國。哪裡有不敗的道理?

    洋務運動是一場失敗的運動,但是孕育了很多西方文明的種子,它的弊病在於沒有改變國民性,沒有讓中國國民擁有國家意識,沒有消滅國內巨頭的派系。

  • 10 # 漁先生讀史
    01

    自鴉片戰爭後,滿清政府的腐朽無能開始展現在世人面前,同時又因國內矛盾重重,十來年間就爆發了數次影響頗深的農民起義。

    這使得原本就處在風雨飄搖中的滿清王朝更加的搖搖欲墜,在平息國內的農民起義後,滿清政府內部一些有識之士開始著手於向西方學習,以求國家得以中興,他們隨後發起的這場運動,史稱“洋務運動”。只不過遺憾的是,這場運動卻是滿清政府一次失敗的自救運動,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02

    我們來說說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主要任務發展軍事工業,其後期的主要任務則是“求富”,發展了一些民用工業,軍事方面創辦的有: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民用工業則有: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洋務運動雖然是封建專制時代的一次較為進步的運動,但說到底,它的發動者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洋務派,既然是封建地主階級所發動,那麼其主要目的自然就是維護他們封建統治集團的切身利益。

    因此這場運動只不過是封建統治集團和地主階級想要透過學習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利用先進技術打造優良武器,強兵富國,從而達到鎮壓人民,擺脫困境,維護清王朝統治的目的。它最終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也沒有將中國引向資本主義,而腐朽愚昧的封建專制政權已然是不符合時代的需求。

    因此如果不從腐朽愚昧的封建體制上徹底改變,是註定無法挽救當時中國所面臨的危機的,所以洋務運動從根本意義上講,它屬於治標不治本的一次運動,因此它註定是滿清政府一次失敗的自救運動。

  • 11 # 小房談史

    “洋務運動”這次自我救贖的失敗可以說從最開始的萌芽期就是失敗的,因為當權者是錯誤的。

    *洋務運動代表人務

    為什麼說是當權者的錯誤導致失敗?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先了解。

    (1)興起的背景和代表:洋務運動的興起19世紀60年代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和結束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為了挽救清廷的統治危機由統治階級的部分大員如:奕訢 李鴻章 曾國藩 左宗棠等共同興起的。

    *洋務運動的主要代表

    (2)洋務運動的內容:①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學習外國文化和技術。②創辦近代企業,引進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辦立軍用工廠和民用工廠以達到自強求富。③建立新式海陸軍。建成有福建水師、廣東水師、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以增強國防。

    *洋務運動中創辦的工廠

    洋務運動歷時30年之久期間興辦了不少近代企業和海軍。但是卻並沒有使中國自強富有。甲午戰爭中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也同時代表喊著“自強” “求富”口號的洋務運動徹底失敗。

    *洋務運動紀念雕像

    導致失敗的原因就是當權者。

    洋務運動的主要指導思想是“中體西用”,就是在封建思想的領導,保證封建當權者的經濟基礎的條件下去創辦興建近代企業,“洋務”是為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而服務的。但近代企業的生產和管理和當權者的封建思想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義的桎梏下充分地發展起來的。洋務派想要發展近代I業的同時又採取壟斷經營、侵吞商股等手段壓制民族資本。想要培養洋務人才卻不想改變封建死板的科舉制度。當權者的這種思想從最開始就決定了透過引進西方近代生產技術,來達到鞏固封建統治的目的是必然失敗的。

    另外洋務運動對外國的依賴性太強。洋務運動主要是引進了西方的生產裝置和機器,在技術方面主要還依靠西方國家。

    其次洋務運動中的管理充斥著腐敗。洋務派所創辦的一些新式企業少部分是官辦和官商同辦,絕大部分是官督商辦這就不可必免其中有人中飽私囊和行賄受賄加上內部極其腐敗,無法維持企業的正常執行。

    正因為如此,三十年的洋務運動沒幫中國擺脫貧弱,也沒有避免最終失敗的命運。

  • 12 # 大嘴說貴陽

    自救,可以說是救中國,更具體一點就是救清政府。

    一、洋務運動的目的實現了麼?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

    1861年1月11日,愛新覺羅·奕訢會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籌夷務全域性酌擬章程六條》,推行了一項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1861年辛酉政變後,慈禧重用洋務派,洋務派大規模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1895年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標誌著歷時30餘年的洋務運動破產。

    而且甲午戰爭的戰敗,直接引發了戊戌變法,搞得舉國憤慨,比起輸給英法美俄等西方國家的恥辱,中國人居然輸給了自己的千年學生——日本,蕞爾之邦,舉國震驚。改革派呼聲越來越大,革命派的孫中山也在甲午戰敗後開始了活動,最終於1911年推翻了清政府。所以說,洋務運動的主觀目的是沒有實現的。

    二、洋務運動為什麼失敗?

    我們現在瞭解了洋務運動的基本情況。但是,我們要深入分析,才能更好的理解洋務運動。如何分析呢?為了更好的讓大家理解,我把當時的中國比喻為一個人。由於中國自第一次工業革命(1760前後開始)後,中國開始大幅度落後於西方。全世界相當於一個班級,西方是一個個優等生,中國和其他亞非拉國家無疑就是一個個後進生。但是,在1840年前,中國並不認為自己是後進生,而覺得自己是天朝上國,自己考試都是拿A的,認為其他國家都是學渣。1840年,當時中國人眼中的“學渣”——英國用船堅炮利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打敗了中國。諸如林則徐、魏延等一批人看到了西方的先進,中國的落後,但是包括慈禧、光緒等掌權者和大部分中國人並不認同這一點,沒有形成共識。

    1856年至1860年,當時中國人眼中的又一個“學渣”——法國,看到英國從中國獲利很多,也不安分起來,加上中國還有些不服氣,英國聯合法國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打得清政府滿地找牙,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慈禧、光緒居然從首都逃跑,中國顏面盡失。

    這個時候,整個中國,有眼光的同志,終於開始認識到自己才是那個學渣,而西方的優等生太多了,形成了一部分人的共識,他們是承認自己不如西方的,這部分有眼光的人就是洋務派。

    從直觀的層面上來講,由於第一、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我們在軍事上的一敗塗地,眼力所見主要是軍事裝備不如人。中國“學渣”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和目標。學渣就是學渣,沒有明白口號裡面的矛盾關係。中國學西方的先進技術,還要用先進技術來制衡或者打敗西方,你覺得西方的優等生是傻子麼?就像今天一樣,當時的西方也不可能把最先進的軍事技術傳授給你嘛,大機率的是把淘汰的軍事技術傳授給你,所以這也埋下了悲劇的根源。

    所以,洋務運動從一定程度上,只是一個模仿學習西方先進軍事技術的運動。洋務派對西方的先進性認識,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沒有看到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只看到了打敗自己的軍事技術。這一方面是學習規律的制約,學習嘛,最初的學習就是模仿,而且是模仿最表面的東西。另一方面,因為中國在此之前領先了世界三千年,現在我們回顧,說是那個時候的中國人自傲,其實是他們“自信”,覺得中國是好的,是厲害的,就像今天的美國人一樣,只是由於鴉片戰爭的戰敗,覺得軍事技術不行了,學學這一個方面就夠了,不用學習他們其他的了。相反,處於同期的日本,為什麼明治維新能夠取得成功,就是他們從來沒有領先過世界,都是學習引進世界的先進事務,中國先進就引進中國的,西方先進就引進西方的,沒有歷史包袱,所以日本不僅模仿軍事技術,還改革了政治制度,甚至提出了文化上的“脫亞入歐”,一步到位的學習了很多東西,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還有一個關鍵,日本國家小,船小好調頭,所以日本明治維新能夠成功。

    而中國的學習,洋務運動學習器物——戊戌變法學習政治——新文化運動學習文化。一項一項的學習,而且還是自學,沒有官方強有力的推動學習,近代學渣的本質暴露無遺,關鍵每一項都沒有學好學徹底,打個分的話,也就是50多分的成績。同時期的日本,明治維新後,由政府大規模的組織學習各項制度、文化、技術,而且由政府扶植企業學習發展,國家資本主義就是來自於當時的日本。這麼一對比,可能大家好理解多了,對比起資料太眼花繚亂了。

    三、甲午戰爭為什麼會失敗?

    洋務運動以甲午戰敗為標誌,讀到中日甲午戰爭,身為中國人,我們難免捶胸鈍足,恨清政府不爭氣,怨李鴻章保守不圖進,明明由火力優勢,竟然龜縮不戰,導致一敗塗地……我們透過甲午戰爭來分析。海陸軍各種軍事力量資料的對比,我就不在這裡作過多的陳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百度一下。總的情況來說,號稱全球第八大艦隊的北洋艦隊,被海軍排名靠後的日本幹翻,在當時是出乎世界的意料的。要知道,當時北洋艦隊是開到墨西哥震懾,到日本炫耀過武力。

    為什麼還是戰敗?為什麼?

    原因太多了,我們看看主要的吧。對比一下,後來的蔣介石國民黨軍隊人數多、裝備先進,為什麼還打不贏裝備落後的共產黨?答案是組織情況,國民黨內部四分五裂,統屬混亂,政令不一。共產黨組織嚴密、凝聚力強,依靠群眾。什麼是組織?答案就是政治,說白了,國民黨的政治機構、政治動員、政治制度、指導思想等等是落後的,是混亂的。同樣,甲午戰爭時期的清政府是怎樣的?內部洋務派在推進改革,守舊派全力阻礙,一部分部隊雖然拿著先進的武器,開著先進的軍艦,但是他們的思想、組織,仍然是停留在冷兵器時代的架構上,他們的學習,只學到了看到得西方的皮毛,沒有學習後面的軍事制度、政治制度等等層面的東西。

    日本呢?從器物——制度——思想,三位一體,都得到了深度的洗禮,舉全國之力奮力一戰。甚至可以說,日本對中國的開戰,只是和洋務派開戰,因為其他中國人除了罵人,其他什麼也沒有幹。一國與一派的戰鬥,誰勝誰負,結果不用多說了。

    在前期同樣是後進生的亞洲兩個國家,日本透過全方位的學習,趕超上來,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準優等生,清政府嘛,頂多算一個“體育”特長生,有勇無謀,兩個打起架來,特長生塊頭上雖然貌似有優勢,但是日本一用上先進的軍事謀略與執行力這些背後的功夫,清政府這個學渣分分鐘原形畢露。也正是因為這次戰爭,打光了洋務派的軍事資本,歷史上也說甲午戰爭是洋務運動失敗的標誌。

    四、洋務運動有沒有可取之處呢?

    洋務運動的最終結果雖然是失敗,但是其對中國近代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1)對近代軍事的影響:洋務派一致主張師夷長技以富國強兵,抵抗外國侵略,挽救民族危機。洋務運動,是從軍事自強開始的,為實現軍事自強,洋務派主要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軍事工業;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軍,同時改進陸軍的武器裝備和訓練;三是建立近代軍事學堂,培養新式陸海軍人才。在李鴻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軍事工業相繼問世。1885年設立的海軍衙門,統領海軍、海防事宜,推進了海軍建設和國防的現代化建設。清軍隊戰鬥力有所提高,對外國的侵略勢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程序。洋務運動的軍事自強,使中國軍隊以近代新式武器裝備投入反對日本侵略的甲午戰爭。開始了中國軍隊的近代化程序。

    (2)對近代經濟的影響: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資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問題,於是在“自強”口號興辦軍事工業之後,洋務派又在“求富”口號之後開始興辦民用企業,著重點在於採礦、冶煉、航運、鐵路等一系列配合軍事工業的專案。在洋務派的倡導下,許多達官顯貴以興辦洋務為榮,深深的動搖了從商鞅變法開始的,中國幾千年文明中“重農輕商”的概念,促使中國近代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經濟成分在社會經濟中明顯增長,對中國近代企業、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13 # 瑪雅古堡

    洋務運動是鴉片戰爭後國人從天朝上國的美夢中漸漸清醒的表現,清政府和國人自此看到了中國的落後和積貧積弱,迫切想要改變現狀,洋務運動就是這種改變的集中體現,洋務運動的口號“師夷長技以制夷”,目的是透過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已達到對付洋人的目的,根本上是想改變在對外外交、戰爭上被動挨打的局面。洋務運動雖然搞得風風火火,也為中國近代化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隨著甲午戰爭的慘敗,洋務運動幾十年的成果毀於一旦,在檢驗洋務成果的關鍵一戰上一敗塗地,從洋務運動的目的上看並沒做到圖強制夷,也因為洋務運動只是學習西方技術,沒有認識到清朝體制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落後的問題,也註定了洋務運動失敗告終的結局!

  • 14 # 歷史紀事

    我是帝國通史,我來回答:

    洋務運動為什麼是自救運動,從它的產生背景、主辦方、具體內容、本身的性質以及產生的直接作用來看,完完全全是清政府在戰敗後為求自強以保江山的運動,這就奠定了他自救的運動底色。

    洋務運動有一個最著名的領導人物,稱為東方俾斯麥的李鴻章,即大清帝國的李中堂,這場運動得到了當權者慈禧的支援。洋務運動之所以是清政府的自救運動,在具體操辦洋務的過程中就展現的淋漓盡致。

    洋務運動有一個宗旨,叫做中體西用,什麼叫中體?意思就是不能變祖宗之法,事關統治的一概不能變動。什麼叫西用?西用的西指西方,意思就是把西方洋人的東西拿來給清政府用。

    從這個宗旨中不難看出,洋務運動的侷限性不止一星半點,既要保留清政府的絕對權威和統治地位,又要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來武裝自己。換句話說,清政府操辦洋務運動初衷無異於將馬鞍子強行往駱駝身上套,這能套的進去嗎?當然不能,而且還會惹出笑話。

    大清帝國辦洋務,有一定所謂民用的洋務工程,但都是做粉飾的東西,無論是漢陽鐵廠還是福州船政局,都是為了武裝清政府自己而鞏固統治。做粉飾的輪船招商局,也是在巧立名目去集合人力財力為清政府服務,為辦洋務服務。但要明確一點,洋務運動不僅僅是一場清政府自導自演的救亡圖存的自救運動,同時還是一場由官方組織並開啟先河的學習西方運動。

    洋務運動具有反噬性,清政府早期並沒有料到這一點,因為官方的西化學習,勢必會影響民間。而清政府也在洋務過程中,派遣了不少人前往歐美國家學習,這種人才的西化是必然的,這為清政府的敗亡埋下了一刻不定時爆炸的炸彈。洋務運動宣告失敗後,這顆炸彈爆炸了一回,二十世紀一十年代,再次爆炸並且葬送了清政府。

    之所以說洋務運動是清政府自導自演的自救運動,和該運動本身“救亡、圖存”的基本立足點分離不開。立足點是為了滿足清政府的需要,出發點是武裝清政府的統治機器,結果也是清政府驢唇馬嘴式的武裝。

  • 15 # 紫鑑歷史

    首先動機不純。清政府洋務運動完全是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以生產武器加強國防為主,可是武器都買好了,那銀子就斷供了。對於清政府來說洋務運動沒有必要性,太費錢,且短時間出不了效果。

    其次是國防制造需要完備的工業體系,僅僅花點小錢整幾個工廠是無濟於事的,需要金屬冶煉鍛造成型等等無數的學科研究發展,而且需要各個民間企業的相互配合,並且國家需要投入長期穩定的資金與訂單。對於清政府來說這完全是做不到的。清政府只想息事寧人,只要洋人不鬧騰了,賠點錢就賠點錢吧,比花這麼多冤枉錢合算。這和富國強兵的理念是不同的。

    然後是執政者理念太落後。不僅是清政府,國民政府也有過這種想法:國防太花錢,不如省錢發展經濟,到需要打仗了再花錢購置國外兵器。結果我們都知道,清政府和國民政府都被侵略者打趴。

  • 16 # 愛看劇的憐若

    憐若品史,這個問題憐若來替你回答。

    首先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

    1861年1月11日,愛新覺羅·奕訢會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籌夷務全域性酌擬章程六條》,推行了一項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1861年辛酉政變後,慈禧重用洋務派,洋務派大規模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1895年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標誌著歷時30餘年的洋務運動破產。

    一句話概括,洋務運動就是清朝在列強的逼迫下不得已而展開進行的。自從圓明園被燒燬之後清朝徹底從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醒了過來,於是就有了上文所述的洋務運動。從洋務運動的產生到最終結束,這一切都是清政府從上而下進行的。它原本的目的也確實是挽救清政府的統治,有一句話說的就挺好的。中體西用,從這裡看來,清政府並不是要把中國帶入資本主義社會。而從當時的清朝各項分析來看,是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並存的一個時期。儘管當時已經有了工廠和資本主義世界有的東西,但大部分人民仍然是男耕女織,讀書人也依舊在私塾裡上學準備考取功名利祿。大部分依舊沒有變化,而根據歷史潮流分析,封建主義最終會被更先進的資本主義代替。

    而清政府當時的腐朽已經到了無法改變的地步了,光是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資金是沒有用的。必須學習它的先進制度,加上慈禧太后私生活的奢靡。私自挪用海軍經費用來給自己過壽,這樣焉有不敗之理。

    最後總結一下,洋務運動的的卻卻是清政府一次失敗的自救運動。也是封建階級為了挽救自己的統治的一種手段,無奈最終還是走向了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生用手機學英語真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