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上柳如煙
-
2 # 脊樑in上海
上海,歷史悠久,欣欣向榮,是不折不扣的“海上明珠”。拿“魔都”來形容上海最貼切不過了,千變萬化,日新月異,既有石庫門的市井,又有高樓大廈的摩登,就像高街配旗袍,時髦傳統兩不誤!
昔日的“上海灘”烙印著 “十里洋場”的繁華,講述著舊上海的浮華舊夢;今日的“魔都”,以浦江兩岸日新月異的都市面貌,和傲視群雄的東方“天際線”成為她的城市新名片。一個城市該有的樣子上海全都有,這樣的包容永珍讓人來了就不想走。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上海話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時代迴音、文化血脈、歷史記憶,也是上海最有意思的城市文化之一。所以,上海到底有哪些聽聽很“則勁”的上海話?
上海話裡的“2”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字,有個故事說,上海話二百二十二的三個“2”的發音都不一樣,單單一個“2”,就有三種讀音,發音如下:“泥”、“兩”、“涅”,還有更囂張的發音叫:“喇無泥”……不同語境還有不同用法,說真的,寫著寫著我的頭就大了。
liang“兩”,但是最後一個二兩就唸ni“泥”
七十二(ni、liang都可以,數數的時候是ni,表示數量的是liang);一百零二(liang);二(liang)萬零二(liang);第二(ni)次、第二中學(ni);
二氧化碳(er)、二胡(ni)、二泉映月(er)、不二法門(liang,這個詞我從沒有用上海話說過)、二B(liang,說2B鉛筆就是liang,罵人那個好像沒有上海話讀法)
4.二百二十二:兩(liang)百(be)二十(nai)二( ni)
5.撲克裡的2——“喇無泥”,鬥地主的時候能出一對“喇無泥”(兩個2),真是心裡美滋滋的。
不得不說……2是在是太二了!
“一剛一剛一剛”也是上海話的成名代表,“他竟然說他傻”居然會翻譯成“一剛一剛一剛”,我真的是要戇特了……
從前,上海是十里洋場,大量外華人在上海生活。出於交流溝通需要,上海人就學會了“洋涇浜英語”,有時候只求互相理解不求語法正確。
擺泡絲=凹造型,世的克=柺杖……上海人用的最多的“門檻精”和“混腔勢”原來是從這兩個英文單詞裡來▼
擺泡絲——pose
門檻精——monkey
混腔勢——chance
派司——pass
番司——face
麥克風——micro-phone
世的克——stick
這些外來英譯詞原先都是江湖隱語,以後才泛化為市井俚語,並且繼續成為當下上海方言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在這個過程中,英語的一些單詞就直接進入了上海方言,並影響到了早期中國英語的漢譯音。
比如,上海話裡的“拿摩溫”(指的是工頭) 其實是英文中的number.1。
還有“先生”早期的譯音是“密斯脫”,而不是“密斯特”。
又如水泥叫“水門汀”,用國語是怎麼也讀不出水泥的英語發音的,一用上海話,就非常接近英語的cement了。
“席夢思”是上海人把名牌床墊的牌子Simmons作為這類西式床墊的統稱。到今天,上海乃至全國,知道席夢思是床墊的多,而知道mattress是床墊的少。
“模子”這個詞,它是由英語“mould”衍生而來的,從‘模型’、‘模具’發展到某一類任務的典型,後來乾脆指某人‘有型’,夠朋友,講義氣。其它洋涇浜詞彙有:
小(老)開:小(老)KITE,大小“騙子”之意,以後引申為對有錢人的泛稱。
大班:大BANKER,大銀行家,引申為大老闆、富豪。
落佻:ROTTER,英國俚語,指無賴、下流胚、可惡的人、討厭的傢伙,名詞。後轉為形容詞,意為無賴的、無恥的、下流的、卑鄙的。
嘎訕胡:GOSSIP,聊天,閒談。
坍招勢:“坍招勢”原意是“退juice”,juice即英文“油水、錢財”之意,原指流氓退還敲詐來的油水,後在滬語中引申為“丟面子”。
盎三:來自英語的“on sale”,原意是大甩賣。貶斥一個人做人鬼祟貓膩,還要充好人的俚語。一個上海小姑娘帶著不屑的口氣說:“格個寧老盎三額”(這個人很on-sale)。同時上海人還會講“這記事體有點搞得太盎三了”,用盎三來表示一種事情的尷尬,不順。
上海的城市海納百川,大氣謙和;上海的歷史多姿多彩,蕩氣迴腸;上海的美食濃油赤醬,正宗地道;上海的語言吳儂軟語,源遠流長。
-
3 # 上海小資美食生活
提到上海口音,大部分都會想到《我的前半身》裡的薛甄珠,典型的上海老阿姨口音普通話~~但是,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寧,一口地道的上海話,才是判斷是否是上海人的標誌!
小資君整理了這個簡易版《上海閒話不完全指南》,都是簡單有趣的上海話小日常,學會這幾句,就算是入門啦,以後當著阿拉上海寧也可以拽一番了~~
1. 冊那
解釋:上海話中重要語氣詞
例句:冊那!他竟然不回我訊息
2. 扒分
解釋:拼命賺錢
例句:他週末都不休息,就想著拼命扒分。
3. 白相
解釋:玩,玩耍
例句:放學後一道去白相好伐?
4. 瓦特
解釋:壞掉了
例句:儂腦子瓦特啦!
5. 辣手
解釋:形容事情棘手
例句:個髒似體辣手額。(這件事情很棘手。 *似體=事情)
6. 一剛
解釋:語氣詞,表示居然,竟然
例句:他剛個種閒話一剛!(他居然說這種話!)
7. 嘎梁
解釋:戴眼鏡的人
例句:個寧是則嘎梁。(這個人戴眼鏡。*個寧:這個人)
8. 弄鬆
解釋:捉弄
例句:儂伐要弄鬆伊來,伊開伐起玩笑額。(你不要捉弄他了,他開不起玩笑的。)
9. 錯其
解釋:討厭
例句:儂哪能噶錯其額啦!(你怎麼這麼討厭的啦!)
10.尼心
解釋:噁心
例句:不小心踩到狗屎,老尼心額!
11. 結棍
解釋:厲害,牛逼
例句:他13歲就上了大學,伐要太結棍噢!
12. 吃生活
解釋:捱打
例句:這個小鬼又闖禍了,他爸等下肯定要請他吃生活。
13. 噶三胡
解釋:聊天、嘮家常
例句:上海老阿姨最喜歡乾的事就是噶三胡
14.豁翎子
解釋:暗示
例句:他前面咳嗽半天就是在豁翎子給你。
15. 窩裡廂
解釋:家,家裡
例句:週末吾一般待在窩裡廂,不怎麼出去。
16. 猜東里猜
解釋:石頭剪刀布
例句:不如我們猜東里猜來決定誰去洗碗。
17. 妖泥角落
解釋:非常不起眼偏僻的地方
例句:我的耳環原來掉到了沙發後面那個妖泥角落裡,害我找了半天。
18. 哈七搭八
解釋:胡說八道
例句:伐要跟我哈七搭八!(不要跟我胡說八道!)
19. 一特刮子
解釋:一共
例句:這些東西一特刮子三十塊。一剛
20.一天世界
解釋:一塌糊塗
例句:小明的數學只考了30分,真是差的一天世界。
最後,給大家友情推薦一部經典的海派情景喜劇:《老孃舅和他的兒孫們》!小時候超愛看,簡直陪伴上海寧的童年有木有!
另外給大家推薦四首經典的上海話歌曲,可以說很給力了:
1、《戀愛上海》
2、《上海閒話,贊!》
3、《那了啥地方》
4、聖鬥士星矢滬語版——《洗腳水沒燒》
-
4 # 饞客
睡覺叫“喏喏!”
驚歎叫“麥麥散!”是不是叫“咯是?”
怎麼叫“喃?”
有趣叫“太仙啦!”
滑稽叫“太雀啦!”
炫耀叫“抖草”
行為不良叫“槽奈”
騙人叫“豁人”
狡辯叫“強剛”
討厭叫“唔俗”
不服氣叫“嗆得起”
不聽勸叫“日鼓鼓呢 ”
陀螺叫“德囉”
抽菸叫“咂煙”
窗子叫“窗風”
大概叫“大譜氣”
最前面叫“擋頭”
糊塗叫“顛東”
教訓叫“理麻”
窩囊叫“日濃”
戲弄叫“治雀”
多嘴叫“插巴”
自作多情叫“孔雀”…
【昆明口頭形容詞】
“懶咪日眼”這人太懶。
“憨包滴奪”這人太憨。
“牛逼轟轟”這人太愛吹牛。
“髒巴拉溼”這人太髒,不講衛生。
“潮逼溼耐”朋友之間一般是用來開玩笑,意思是不要這樣,不然不好相處。而對不是朋友的人意思就是見不得他。
“鄢敗屁臭”這人太陰暗,那個東西不新鮮。
“跟楞半島”這人形象不怎麼樣。
“大口馬牙”這人講話不切實際,講大話。
“日不攏聳”這人不太行。
“大逼拽拽”這人目中無人。
“賊逼斤斤”這人太小氣,吝嗇。
“小逼拾氣”這人太小氣,吝嗇。
“拽眯日遠”這人太高傲自大,太拽啦。
“精頭綠耳”象綠頭蒼蠅一樣,一有風吹草動就閃,內心想法極其不穩定,是個人精;
“羅逼八唆”這個人講話太囉嗦!
【修飾用語】
子弟:帥氣!
神抖抖呢 :形容一個人比較神經!
太勺拉:太有趣了、太好玩了!勺半盆兒呢 :很瘋、很好玩、很有趣 !咯請的啦 :吃飯了嗎… -
5 # 數獨訓練營
安微桐城方言
.恩 【你。桐城方言中最具特色詞語之一。】
.恩些、偶些、他些【你們、我們、他們。】
啊西、啊嗟、嗟、乖乖【語氣助詞,表示驚訝。這幾個都是桐城方言中很傳神助詞,“嗟”在桐城話中常單獨使用。】
.哈面、得個 【下面。 舉例:恩在桌子得個搞某東西唉? 翻譯:你在桌子底下幹什麼啊?】
高子、高頭 【上面。 舉例:桌子高子是某東西唉? 翻譯:桌子上面是什麼啊?】
前個、昨個、更著、門著 【前天、昨天、今天、明天。】
晝 【白天,桐城話常用語,“晝”指白天,如上晝、下晝。 舉例:耐老幾偉幾勤快咧,從上晝忙到哈晝。 翻譯:那傢伙很勤快,從上午忙到下午】
.暗著 【天暗、遲到。 舉例→快些唉,等一哈子暗著羅! 翻譯:快點,等一下遲到了!】
.照 【行。 舉例→A:把恩耐屁三借給偶聽兩天拜。 B:照拜。 翻譯:A:把你的mp3借給我聽幾天。 B:行啊。】
.大牙、板牙 【門牙。 舉例→恩看郭德綱耐相聲唉,把人大牙都都笑特滴之哦 翻譯:你看郭德綱那相聲,把人大牙都笑 掉了】
.耳刀 【耳朵,可能是耳朵有點像刀吧。 舉例→恩耳刀楞之啊?偶崗話恩謬聽到啊? 翻譯:你耳朵聾了嗎?我講 話你沒有聽到嗎?】
幾巴 【嘴巴。和北方的“雞巴”不是同一個詞。】
.黑也 【他。桐城部分地區讀“黑也”(用的是極短的爆破音),也有地區讀“ta”。】
謬 【沒有,有點像“沒有”連讀的音。 舉例→A:借點錢給偶用用那! B:謬哦! 翻譯:A:借點錢給我花 吧! B:沒有!】
.嘎肢窩 【腋下。 舉例→拜碰偶嘎肢窩!癢死著! 翻譯:別碰我腋下,癢死了!】
.哈巴殼、哈殼子【下巴。 舉例→恩哈巴殼騰之啊?七飯七著一地個都是滴! 翻譯:你下巴破了嗎?吃飯吃得一地都是!
-
6 # 常山小妖
作為一個本地土著弱勢得不能更弱勢的城市,石家莊從來不存在語言方面的壁壘。外地人來到這裡絕不用擔心會遇到方言歧視,本地人到其他地方也往往會被誇「普通話好,沒有口音」(其實很多石家莊小夥伴從小根本就是以普通話當方言的好不好)。
不過來到石家莊,有且只有一個你必須知道的方言詞彙——「沾」。
「沾」字簡單來說就是「行」的意思,大致相當於河南話的「中」。「不沾」也就是「不行」,「沾不沾」自然就是「行不行」。當然也可以當形容詞,「看你沾哩」,就是說你很厲害(當然看說話人語氣,也可能是諷刺),「那個人不沾」就是說那個人不行。
不過在元代,真定一帶確實是北方雜劇的一箇中心之一,戲曲文化相當發達,元雜劇《梧桐雨》《牆頭馬上》的作者白樸曾在真定定居。另外石家莊本地的傳統劇種絲絃,也是歷史悠久,據說源自元明之際燕趙一帶流行的小令,至晚在清初便已流行。早期的絲絃就是以絃索伴奏,樂器類似。所以也許這個詞確實很有來歷。
石家莊一帶的方言裡還有個現象,就是有些詞會連讀,好像英語裡那種連讀一樣。最常見的就是「不要(bú yào)」這個詞,在石家莊土話裡是讀成一個類似於「biào」的音。所以你要是聽到有人跟你說「你表問了」「你表說了」,那就是你不要問了、不要說了的意思。石家莊人把親戚(qīnqi)叫作「且(qiě)」,有可能也是這麼連讀出來的。
-
7 # 張振華
在《十三億分貝》中,太原唱的一首《一起鬧他》徹底征服了汪涵和撒貝南,而其中的太原方言也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鬧他,鬧他,就是鬧他。太原方言就是給人一種特別的感覺。
有人說太原人說話集合粗一樣,帶著一股酸勁兒。
接下來就和大家說一說太原那些有趣的方言。
太原話形容一個事物很多都是兩個重讀,比如夭夭、牛牛、加加、閣撈撈等,你們一定能不知道什麼意思吧,給大家解釋一下:
夭夭:二股筋兒,也就是跨欄背心
牛牛:小蟲子
加加:汙漬、血漬等
閣撈撈:角落
而且太原方言還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就像形容一個人很漂亮,可以說“卡西”,很可愛就是“切塔”、“親疙瘩”。
來了太原,看見男的就叫“後生”,和別人聊天就是“倒歇”,覺得可憐就說他“西慌”,厲害的人都“可擰了”,鬧騰的時候就是在“拾翻”。
喜歡就是“待見”,拍馬屁就是“溜貼”,思考就是“地懂”,比劃就是“武萬”,奇怪叫“日怪”,打瞌睡就是“迷瞪”,蹲下就“圪蹴”,看看叫“擱貓”。
昨天就是“夜來”,聰明懂事就是“機密”,剪刀石頭布遊戲我們叫“才給兒七”,你的拳頭叫“各都”,你的頭叫“得佬”,你的腳就是“絕版子”。
你知道的“氣門芯兒”是說孺子不可教的那些人,問你幹什麼就是“鬧甚了”,太原話裡沒有什麼這兩個字,都用“甚”來代替,透著一股子調皮勁兒。
太原方言其實還有很多韻味,而那些《一起鬧他》《你好,柳巷》等本地方言歌曲也都充滿著獨特的情懷,建議大家趣聽一聽,滿滿的都是太原味兒。
-
8 # 疆來的事
新疆不僅是多民族融合的地區,這裡的人更是來自四面八方。要說到方言,新疆土話很有特點。有個別字的發音和西北某些地區的方言類似。新疆方言說起來就很“攢勁”,不僅有民族特色還有地方特點。那就先介紹幾個常用的方言詞吧!
剛說到的“攢勁”,這個詞是來說你這個人或者你做的事情很好,非常好!一般這個詞還會搭配“老道”使用,加重了語氣,凸顯了對於人或者事情的肯定和讚揚。如果還要再加強語氣,那麼新疆人在說這兩個詞的時候會加上“很”這個字,會說“攢勁的很”,“老道的很”。
說完表揚,咱們說說相對反義的一個詞。然後當有人說:“我不想爾視你。”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想理你,不搭理你的意思。這個“爾”字在新疆方言裡還有另一個意思,比如“爾到一邊去撒”,就是“扔到一邊去”的意思。
來新疆的很多人,避免不了買些特產,除了新疆稱東西按公斤論之外。你還要知道一個詞“一滿(四聲)子”,當老闆告訴你一滿(四聲)子都可以優惠,那麼你就走運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想買的東西全都都可以打折。這時候你可以說:“老闆,你太攢勁了!”那麼接下來老闆會說:“麼馬(一聲)搭”,馬搭這個詞體現出了新疆人的豪爽,就是沒問題的意思。還有一些常用的,我就不一一舉例了,想知道新疆方言的魅力,還是要到新疆來感受一下
最後附上10個其他的常用語:
1、喧荒:意思就是聊天。
2、勺、勺子、勺撩子:傻、傻子
3、一頭囊上(下ha)去~~:一直走過(下)去
4、逼蹭(一聲):得瑟,牛逼
5、胡裡嗎湯:稀裡糊塗、亂七八糟
6、 嘔(二聲)呦:語氣詞,表示驚訝或不屑兩種相反情緒
7、 諞傳子:聊天,即北京話裡的“侃大山”、四川的“擺龍門陣”東北的“嘮嗑”
8、 慫(二聲):上“屍”下“從”,內(那)個慫,即內個二愣子、內個二球貨
9、 楞松(的):使勁地、不遺餘力地,如:咱們楞松的唱歌,楞松的跳舞
10、歹:好歹這對反義詞在新疆話裡成了同義詞,都是“好”的意思,比如“太歹了” “歹得很”,但在語氣裡有點“反話反說”的意思。
-
9 # 可頌
郎京話是蠻有意思的,我們的意味深長就是簡單直接,放出4個經常用的表情包舉例說明一下子。
1、這裡的“花”是個動詞,是欺騙、糊弄的意思,南京話把“你又想騙我麼?”說成“你又想花我啊是啊”,把被欺騙被隱瞞的委屈化為我機智地看清這一切後還用傲嬌的人品跟你耍呆萌,昇華了人艱不拆。南京人自稱大蘿蔔,實心眼和缺心眼之間就是這樣地無縫對接。
2、這一句的意思是“你想撩妹麼?”
潘西是妹子的意思,有考據說是源於“盼兮”,能被說潘西的妹紙必須是有特質的,青春期滿滿荷爾蒙和膠原蛋白的,有點兒叛逆的,總之是那種你一定會在人群中多看一眼的,就是潘西。
潘西是名詞,“滑潘西”我聽得不多,常用動詞是“敘”,“敘潘西”是多麼少年維特啊,現在變成“滑”,好吧,你那麼美說什麼都對。
3、黑漆抹烏和烏漆麻黑都是黑,南京方言是情緒比較激烈的,我有個女朋友一度是小太妹的路數,她和同黨在一起用南京話表達,語言又簡單又濃烈,如果按播出級別消音的話,你只能聽到為數不多的幾個名詞。當她切換跟我們講話的體系,她會經常要打個磕巴,讓那些情緒濃烈的詞降一個文明緯度,這讓我們感受到了她的誠意。
4、喔嚯。這個表情包是我拜託同事做的高階定製,使用頻率相當高,很多南京妹紙覺得親切溫暖。喔嚯的應用場景廣泛:
“我告(訴)你,今天出門忘帶車鑰匙門鑰匙了”
----“喔嚯”
“他寧可看足球也不陪我打遊戲”
----“喔嚯”
“你看我剪的短髮啊漂亮?”
----“喔嚯”
就是各種傷心事尷尬事糗事矬事,都可以“喔嚯”,將表達同情和幸災樂禍統一用一個詞,南京話投射的南京大蘿蔔,你懂的。
-
10 # 魚妮妮
南昌隸屬於贛方言,贛方言其實是個很獨特的存在,每個城市的發音體系是相差甚遠。南昌與九江僅僅相隔100餘公里,可是九江人可以完全聽不懂南昌話。就是南昌話,也可以透過你的口音,知道你是南昌青山湖區的,還是南昌縣的。就算你在新建區,也有上新建和下新建的口音細微之差。正因如此,南昌方言中有意思的表達很多,現在我就舉一些栗子!
【扎戲】 讀音:ZaXi 解釋:趕緊,快點
【噶殺高】讀音:GaSaGao 解釋:特指女性,惹人嫌、拎不清的人
【策慌打白】 讀音:CeFongDaPa) 解釋:說謊話
【令令郎郎】讀音:LingLingLangLang 解釋:著裝或所攜物品雜亂或累贅的樣子。
【七七雀雀】讀音:QiQiQioQio 解釋:背地亂議論
【競競崗崗】讀音:JingJingGangGang 解釋:爭執,鬧矛盾
【懂懂倉倉】 讀音:DongDongCangCang 解釋:常理解錯別人的話意。
【結結賴賴】讀音:JieJieLaiLai 解釋:不斷的麻煩。
還有一些獨特的俚語也很有意思,充滿著民間智慧:
【玩腦漿】這個還挺好理解的,腦漿是人類大腦裡的組織,再加上一個玩字,那就是耍手段,動腦筋的意思了。
【眨下眼睛,眉毛都會馱偷掉】 誇張的說法,指盜風盛,眨下眼睛,東西就會被偷。想想看,眉毛在眼睛上面,應該是安全的位置,可卻在眨眼的瞬間被偷,這個多形象。
【馱了搭子】這個是指倒黴、上當。南昌話中的“搭子”是普通話中的“褡褳”,是一種背在肩上的口袋。“搭子”馱在背上,挺累人,還是被別人陷害馱上的,那真是倒黴了。
【活命活得精,褲頭子改背心】這句話是此人非常精明,讓其他人感覺不舒服。試想把應穿在下半身的內褲在穿破後改成背心穿在身上,哪有多會過日子,可是這樣位置的調換,旁邊的人可是不太看得下去的。
【看得燈草芯樣重】這句指 某人自我感覺特別好,自詡別人非常器重自己,他人嘲諷這種自以為是時往往會用上。燈草芯是從蘆葦杆中抽取的白色海綿狀的東西,舊時用來吸油點燈的,極輕飄。“看得燈草芯樣重”是一種反諷,實際意思是極其看不起。
-
11 # 風雪迷城
老北京話,這個詞總是被各種刷屏,為啥?逗唄。北京話兒化音多,不是北京本地人就是你在北京呆過幾年也別亂加兒化音,我一朋友在海淀呆了幾年,吃飯時非和我拽(zhuaǐ)上點兒化音,想說:“見天兒”,可一開口就是“見兒天”,我直接一口飯噴他臉上了,哈哈。
最近,圈裡又火傳“吞音”的北京話,如“胸是炒雞蛋”(即西紅柿炒雞蛋)、“王五井兒”(即王府井)、“裝墊兒臺”(即中央電視臺)等,上述幾個詞以及“西日門”即西直門、“公乳墳兒”即公主墳、“馬丫鋪”即馬家堡等幾個地名得到了網友的爭相轉發。其實這都瞎掰,有幾個舌頭正常的北京人沒事總這麼說,偶而禿嚕出個“吞音”也是精神懈怠、懶得動嘴時說的。
老北京話的帖子在網上刷的夠不夠了,北京人看了樂一樂,外地朋友可能都不知道你笑什麼呢。我活在北京幾十年了,北京的老話兒也不一定都說的出來,算是新老銜接這一代,但北京話不只是一個詞就能表達清楚的,同一個詞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對不同的人,語調的不同,北京人想表達的意思可能截然不同。
爺——老北京普通人之間的尊稱。北京話裡,爺的不同語調,搭上不同的字表達著不同含意。
“大爺”ye,輕讀,對父輩以上的尊稱,如“老大爺”
“大爺”yé,二聲,平讀,是指家中的長兄,老大。
“大爺”yè,四聲,重讀,罵人,如“你大爺的!”
“爺”ye,短輕讀,是對一群人或一類人的“開涮”,把他們的共同特點簡化成一個字加在“爺”的前面,就成為對這一群人或一類人的“戲稱”。如有點傻的叫“二爺”,能侃大山的叫“侃爺”,裸露光板脊樑的叫“板兒爺”等等。
丫——罵人的話,也叫丫挺,原本是丫頭養的意思,也就是未婚先生子沒正經爹的意思。
兩人偶遇,一見面兒:“喲,你丫嘛來了?”,另一個“你丫管呢?”。說明這兩人關係不錯,這是打招呼順便逗逗咳嗽(閒聊兩句)
兩人見面兒:“你丫怎麼才來呀!都幾點了?!”,另一個“你丫別事兒了,我這兒正搓火兒呢”。說明兩人關係也不錯,有點責怪對方。
兩人見面兒:“瞧你丫內德性,還跟我這兒抖機靈兒!”。說明一方做錯了事,另一方很生氣。
兩人見面兒:“抽你丫的信嗎?!”。說明快打起來了。
兩人見面兒:“讓你小丫的牛逼!今兒我廢了你!”。說明已經打起了。
還有幾個現在常用的北京方言,在這裡解釋一下:
雞賊——小氣,吝嗇,暗藏私心。如:“他就一大雞賊”意思是這人太摳門了。
砸窯——為了不與大家分享偷偷藏起來。如:“蹭根菸,別總砸窯兒”意思是別不捨得。
瞎了——即倒黴了、完了的意思。如:“這回真瞎了”意思是這回完蛋了。
大拿——能人或能作主管事的人。如:“他可是我們這的大拿”意思是他有能力。
點兒背——“點兒”,指不幸的遭遇、運氣;即所謂的背時。"點兒背"的意思是運氣不好,倒黴。
消停——停,踏實的意思。如“你能消停會兒嗎?”意思是讓你安靜會。
老家兒——指父母。"老家兒"讀快了就成了"老尖",北京人常用語。
碎催——指伺候人、為人奔走的人,帶有貶意。
麻利兒——趕快,快點的意思。此語必須加兒化音,"利兒"讀輕聲。
發小兒——從小一塊長大的,發,讀f à “他倆是發小兒”
-
12 # 砂鍋飯不飯
山水之城,避暑之都。貴陽作為祖國西南大地的一顆耀眼明珠,由其悠久的歷史、多元的文化鑄造了豐富的城市內涵。但是咱們今天不聊美食、不聊山水、也不聊多元的民族,咱們來說一說貴陽那有趣的方言。
貴陽人性格直率,幽默風趣,所以方言也受到影響用詞豐富,往往幾個詞組合起來就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意思,這就使得沒有來過貴陽的人完全找不著北了。比如“遭不住”,是某某地方不能住了嗎?非也,這表示受不了了;“哦豁”,這又是啥意思?表示惋惜、無奈罷了。“豁皮”是什麼皮啊?這是代表了佔便宜的事情,比如你可以說“吃豁皮去嘍”;還有最讓人找不到北的“克西頭”,這句話居然是膝蓋的意思,怎麼樣,萬萬沒想到吧。
其實,貴陽話中讓你找不到北的語言實在太多了,不僅能讓人找不著北,更能讓人覺得特別有意思。
比如“股到”,形容一個人非要幹什麼不可,例如“我股到要去”;
比如“陰包穀”,形容一個人陰險狡詐,你可以這樣說“這個人真的是一個陰包穀”;
比如“你家屋頭”,當誰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就代表他心裡面不爽啦;
比如“千翻”,形容一個人調皮搗蛋,你這個人真的“千翻”得很;
比如“得吃哦”,形容某件事終於大功告成,當你追到心儀的姑娘時,你就可以大喊一聲“得吃哦!”;
比如“歸一咯”,形容完蛋了;
比如“滴滴個”,表示一點點的意思;
還有“咔咔角(guo)角(guo)”,形容某些小而偏僻的地方,你的朋友長期沒跟你見面了你就可以說“你到哪個咔咔角角去了?”……
貴陽獨具一格的方言還有很多,當然不能一一列出。她就是這麼一座有魅力的城市,不僅僅山水美食吸引人,還有那獨特的、難以忘卻的方言。
-
13 # 膽小的咔咔
武漢方言是一種讓舌頭很輕鬆的方言,因為沒有平翹舌之分呀。
如果用武漢話來讀,“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這個繞口令,毫無挑戰。哈哈!
除了發音的這個特色以外,武漢還有很多有意思的表達。
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了鹿晗。
武漢人就會感嘆:“哇澀!勒個兒子伢好刮氣啊!”
“兒子伢”就是男孩子的意思。相對的就是“姑娘伢”。男士女士,就是“男將”“女將”。突然想起來上次參加在漢陽搞的一場女子馬拉松,跑到終點,有個大叔在路邊感嘆,“這個比賽都是女將咧,這幾好看!”,當時我就笑岔氣了。解釋一下,“幾”是程度副詞“非常”的意思。
“刮氣”當然就是形容他的美貌囉,而且只用於男性,可以解釋為長得好看。如果是玉樹臨風的那種感覺,會用另外一個詞“清爽”,一般會搭配程度副詞“蠻”。比如,“我男朋友長得蠻清爽。”
動詞的使用也蠻有意思。
如果你在搭車要去某個地方,在武漢會用“過”這個動詞。比如,“過武昌”“過漢陽”“過漢口”。我猜想是因為武漢是千湖之城,要去一個地方一般會涉水,所以“過河”的“過”就成了武漢人去不同的地方常用的動詞。當然這沒有考證過。
最後說些器物吧,有2樣大家可以先猜猜,答案我在文末揭曉。
1.“鼓子”
2.“浮子”
3.“浮子酒”
先說“鼓子”,以前會有一些老工匠走街串巷,如果有人喊他補“鼓子”,他就會就地支起家業。我印象中,他們都有一根粗木棍頂著“鼓子”,把“鼓子”原來的底子卸下來以後,再做上新的底子,期間會不停的用錘子錘,聲響很大。
“浮子”是每天都會用到的,以前沒有天天淋浴的條件。家裡會有很多盆子,洗臉一個盆子,洗腳一個盆子,洗pp一個盆子。然後有個把超大的盆子,用來泡澡。所以,一個三口之家最少10多個盆子。當時做盆子的廠,應該蠻掙錢吧,哈哈哈。還記得小時很喜歡高腳盆,木製的,有4條長腿,盆口時橢圓形的,坐在上面洗pp方便又舒服。
“浮子酒”是外婆隔三差五就要做的,每次做一大“鼓子”分給各個小家。不論是夏天冰飲,還是冬天加湯圓和雞蛋煮沸,都非常的美味。外婆還有一項當時讓我們都流口水的技能是做豆漿。那時候,沒有豆漿機,家裡有個石磨子,泡過的黃豆放到磨子的中央,然後轉動磨盤,壓出白白豆漿,將豆渣分離出來,然後在鍋裡煮沸幾次就可以喝了。
說完這些,你猜出來了嗎?
“鼓子”就是一種圓柱形的鍋,“浮子”是毛巾,“浮子酒”是米酒。
-
14 # 廣州一本通
廣州人特別愛吃,食材種類豐富,所以粵語罵人的話裡處處帶著食物,頗有意思。
1.誇張對比法:
“生舊叉燒好過生你”——叉燒就是放在叉上面燒的豬肉。很多廣州人都被父母這樣罵哭過。叉燒人人都愛吃,就如經典廣告語裡說:“斬料,斬料,斬大舊叉燒”,意思是家裡叉燒能飽腹,而你只能帶來麻煩。但為什麼用叉燒而不是其他東西呢?以前人人家裡窮,叉燒是珍貴之物,能吃上一塊不容易。叉燒顏值高,特別容易引起食慾,又安靜,還能存放好多天。此類經典對比用法還有很多,例如星爺的金句:“人沒有夢想,同條鹹魚有乜區別?”
2.特點形容法:
例如“賣剩蔗、蘿底橙”,這兩樣東西都是沒什麼價值的東西,大多形容沒人要的人或東西。 還有:
“大頭蝦”:通常說一個人老是丟三落四。
“大水魚”:形容容易受騙的人,水魚殼軟,一按就出水,廣州人把“水”比喻為錢。
“一碌葛”:形容一個人又蠢又鈍,比如說“成碌葛感企喺度”,就是這個人傻傻地站在這裡。
“你是乜新鮮蘿蔔皮?”:以前蘿蔔皮沒什麼用,算是垃圾。這句話翻譯過來大概就是“你算哪根蔥”。
“鵪鶉”:形容人膽小怕事,馴服聽話。
“矮冬瓜”:因冬瓜的外形,形容一個人肥胖。
“豬扒”:形容女子長相醜陋。
“蛋散”:蛋散口感鬆軟,一咬就散,形容沒出息的小人物。
“粉腸”:粉腸就是豬腸,形容沒用、混蛋。
“番薯”:指笨、遲鈍,頭腦簡單的人。
3.諧音比喻法
“豬油”:粵語裡豬油和滋油(慢悠悠)的發音接近,經常用來形容別人行動慢吞吞。“食咗成擔豬油“或者”吃咗豬油糕“都是差不多意思。
4.各種食字人生
“食軟飯”(食拖鞋飯):指男人靠女人養活。
“食谷種”:指食自己的老本和原來的積蓄。
“食白果”:果子是“白”的,形容沒得到應得的效果、白費功夫。
“食生菜“:形容事情很容易辦到。
“食塞米” :形容一個人白吃飯,無能、愚笨。
“食死貓”:比喻背黑鍋,被人栽贓陷害。
“食豆腐” :全華人民都知道是調戲揩油,佔別人便宜的意思。粵語還有說“呃鬼食豆腐”,“呃”就是騙的
意思,形容對方把別人當傻瓜了。
5.用菜式暗喻
“炒魷魚”,意思是被開除。炒魷魚時魷魚捲起的樣子跟以前被開除後就要捲起鋪蓋走人的情形很相似。
“燉冬菇”,意思是被降職,源自以前香港警員的帽形似冬菇,當不用穿制服的便衣警員犯錯就會被貶為要穿制服戴冬菇帽的職位,故稱燉冬菇。
“一鑊熟”多種食物放在一個鑊裡一齊煮熟,粵語指同歸於盡,一起完蛋。
“蒸生瓜” 意思是蒸不熟,引伸罵人愚鈍,“二百五”。
“死雞撐飯蓋”,雞死後腳仍然硬,被煮之時仍會頂起鍋蓋的形象,引申為明知不對仍然狡辯,無理爭三分。
-
15 # 萬妮莎老師
上海作為中國最早開放的城市,其方言除了吳語的特徵,還融入了不少外來的詞彙,這些詞有著自己的特點和魅力,很有意思。學這些方言詞,還能在不經意間背單詞呢。
一起洋氣起來!
1、“混腔司”
英語中的“take a chance”,意為圖僥倖,鑽空子。上海人把“take”改成“混”,使得這個詞更加生動!
看到只知道混日子鑽空子的朋友,就來上一句:“又來混腔司了,儂想混啥格腔司啦?” 生動形象,真有點佩服早期的洋涇浜老鄉。
2、“撮克”
“撮克”這個詞有爭議。有人認為就是促狹,但也很可能來自洋涇浜英語“trick”。Trick,意為騙局,詭計,惡作劇,與促狹的意思其實差不多,上海人愛講的“刁鑽撮克”,有可能來自洋涇浜英語上海話“刁鑽trick”。
3、“泰拜”
一句,“格個人泰拜勿啦”,幾乎是上海人對什麼人很糟糕的定論。“泰板”這個詞如果來的呢?如果用當年不列顛腔來說英語“too bad”,上海話的“泰拜”就非常接近了,所以“泰拜”應該是洋涇浜英語的“toobad”,意思上也能對得上。
4、“潑斯”
應該就是POSE。英文的“潑斯”的意思不必多講了。但上海人會把那些自己看了不爽的人也用不屑一顧的口氣稱為“潑斯”,還會加上一個老或小,謂之“老潑斯”,或“小潑斯”,沒有老小,就輕蔑地叫為“伊格只潑斯”。大概從前人們拍照都會說一句“擺一隻潑斯”之類的洋涇浜。
-
16 # 阿吳同學
吳語方言和中原官話揉捏的杭州話
杭州作為吳語系偏南地塊中的一箇中心城市,杭州話完整地保留中古全濁聲母和入聲,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杭州話裡,居然是難得的帶兒化音。如小孩子,滬上和蘇州甚至寧波,都是細佬,小銀(人)之類,但在杭州,居然是“小伢兒”!
杭州話使用的範圍不大,大致東至餘杭下沙,南到錢塘江邊,西自五雲山、轉塘至留下附近,北經拱宸橋至餘杭三墩,東北經筧橋至餘杭喬司之間。在這個範圍之內,約有100萬人說杭州話。
杭州的方言覆蓋的區域也很小,只限於老城區,就好比一出城,周邊的蕭山、餘杭,都是回到吳語方言的大海中,只有杭州城裡,正宗的杭州話,帶著普通話班底的兒化音。專家們可能考證出各種專業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作為南宋首都,當時宋朝的官員及貴族們南逃,帶著中原的官話,與杭州本地的吳語一揉捏,就成了今天杭州話獨一無二的韻味。
先來聽幾句杭州話與普通話的區別。
【杭州話】“等著你來杭州近我耍子兒”【普通話】“等著你來杭州找我玩呀”
【杭州話】“你碰碰老子試試看,表看你虧得都,湊社襖,襖照樣情塊磚頭直接色你!”【普通話】“你碰我試試看,不要看你個子大,我照樣拿塊磚頭砸死你”
【杭州話】“你怎麼莫西西的嘞,各樁事體都罐兒”【普通話】 “你怎麼傻乎乎的,這種事兒也做不好”
【杭州話】“阿妹,西湖邊拷會兒起啊”【普通話】 “妹子,一起去西湖邊坐坐啊”
【杭州話】呦,你穿的噶拐啊。 【普通話】哎喲,你穿得這麼另類啊!
再簡單介紹幾個杭州話的單詞,歐、千、灑、木、背……
到杭州,不要被人罵了都咧嘴笑,介紹幾句:
嘎歐→這麼弄不清楚
嘎千→這麼矯情
嘎灑→這麼兒科
嘎木→這麼笨
嘎背→這麼囉嗦
另外,一定要記得一個數字,在杭州不要輕意跟人說這個數字,那就是62.
62→傻瓜,傻乎乎的!
一直以來,62可謂杭州市“罵人”第一詞彙!杭州的車牌,帶62的沒人要,甚至62路公交車,有許多市民都建議改了!至於為啥,不展開,自己找答案去!
不過,據說北方罵人250,北京人罵2,上海罵人13,廣東罵人38,再加杭州罵人62,五個數字相加250+2+13+38+62=365,剛好湊成一年365天這一數,也真是巧啊!
-
17 # 榆林24小時
榆林位於陝甘寧蒙晉五省(區)接壤地帶,所以榆林方言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非常複雜。綏德、米脂地處榆林中心,因而榆林方言又以綏德、米脂方言最具有代表性。”所以,今天答主分享的榆林方言大部分以這兩地為主。
在榆林當地,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叫:攔羊嗓子放牛聲。正如同信天游一樣,在榆林方言中,‘’吼喊‘’奠定了基礎的方言音調,很多話都是靠著吼與喊表達出來的,那麼我接下來看一下,榆林方言中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表達。
1.嚎(háo)
【詞義】:哭
【舉例】:老孃活得好好的,你嚎什麼嚎?
2.雜求勢蘭(ze qíu shì lān)
【詞義】:沒用了,沒辦法了。
3.哈七攪
【詞義】瞎搗亂
【舉例】好好的幹你的活,不要哈七攪!
4.表(biào)
【詞義】不要
【舉例】表動我的電腦,我要打遊戲!
5.品資裹燕
【詞義】形容詞,形容人做事拖拖拉拉,不認真。
【舉例】王明萬這個人品資裹燕的,做事一點也不細心。
6.俊格丹丹
【詞義】形容女子長得漂亮,面容姣好。
【舉例】榆林女子(女孩)大都俊個丹丹的,很多外地後生(男孩)都想娶回家。
備註:像ABCC類的榆林方言大部分都是形容詞,我們經常能在陝北信天游中見到這些詞,類似的還有幹格巴巴、穩格堰堰、端格錚錚、溼格淋淋、齊格嶄嶄、嫩格蛋蛋、白格生生、藍格茵茵”等。
7.昏三葫蘆
【詞義】暈頭轉向,找不到方向。
【舉例】沒睡醒,昏三葫蘆的,你讓我去哪找村長?
8.réi
【詞義】這歌詞比較特殊,既是一個擬聲詞又是一個感嘆詞,可以表達驚歎、感慨的意思。
【舉例】réi~~~(聲音持續3秒) 天上的那個飛機真大!
9.害不哈
【詞義】榆林方言中,使用率高達80%的一個詞語。譯為:不知道、不懂
【舉例】
A:剛才舞臺上燈光照射的那個殺馬特是誰?
B:害不哈
A:害不哈?那你剛才看的是什麼?
B:快表說我了,你昏三葫蘆的自己不會看?
10.展展接吃上一頓
【詞義】放開來,狠狠地吃一頓飯。
【舉例】兩天沒吃飯了,一會兒要展展接吃上一頓。
以上為答主整理了榆林方言中一些簡短的方言表達,我們能看到,榆林方言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有一套自己獨特的造字規律。語氣詞、形容詞、名詞、感嘆詞等都與陝北榆林人一樣非常豪邁粗獷,同時富有地方黃土色彩。
接下來,為大家帶來一段正宗榆林方言語段,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宇宙無敵超級進階版】
戲臺臺哈的老婆老漢們!表慈蹬蹬地杵在山茆茆上,有凳凳的坐哈,麼蹬蹬的箇舊哈,呲迷拉笑,端迷脫笑的,三岔灣人雜球勢蘭,就你們這幾個人了?
-
18 # 白露整理
武漢話,屬西南官話湖廣片,有武漢老城區方言和新城區方言之分,但大體相同。有小道傳說,武漢的黃陂話還差一點被法定成普通話。
武漢話沒有翹舌音。和北方大量的翹舌音相比,武漢語音中幾乎找不到:zh、ch、sh這些翹舌音。還有,武漢話前鼻音和後鼻音不分,不說後鼻音,“陳程”不分、“身生”不分、,“真爭”不分,都讀前鼻音。
我從小到大,印象中武漢話裡面用得最多的有這些:
板眼 (=本事) 苕貨(=笨蛋)
“他屋裡的伢那才叫做有板眼!語文數學都考一百分,哪像你個苕貨..”這都是我們小時候常聽到的的,“別人家的孩子”的武漢話版本……
信了你的邪
“I 服了 YOU”的武漢話版本。“我信了你的邪,你紅得像個蕃茄……”
鞋子——孩子
上班擠公交,武漢嫂子一句話,把外地乘客嚇一跳,她說,“莫擠了,我的孩(鞋,武漢話念孩)子掉了”。
過早
武漢話管吃早飯,叫過早。熟人見面打招呼:“您家早,過早了冇?”
你嚇(念“hé”,在武漢話裡與“黑”同音)我
這是武漢人使用頻率最高的詞之一。與此關聯的還有口語:非洲伢的爸爸—嚇(hé黑)老子;非洲爸爸跳繩子—嚇(hé黑)老子一跳。
拉瓜(=髒)
我覺得這個算最經典的武漢話獨有的詞了,拉瓜(=髒),“你看你莫樣這拉瓜撒,幾天都冒洗澡了!”
鬧眼子
鬧眼子,兩個詞是有區別的,鬧是動作是指在做。鬧眼子的含義大為廣泛,但總的來說可以歸結出兩種含義:一種是不誠信、欺騙;另一種是胡鬧、瞎鬧。根據這兩種意思我們可以得出,所謂眼子是指一切不誠信、欺騙和瞎胡鬧的事。比如說:“你莫看他說得熱鬧流了的,他總是鬧眼子。”
挑土
懷貨 (=水平差的人)
“你麼樣勒懷啊?一上場子就悚了,個懷貨伢。”這是揶揄別人水平差,鎮不住場子的意思。
撮蝦子
指偶爾賺點小外快,撮(音戳),如:"戳來戳去冇(音同“冒”)戳出麼名堂",比如:“他晚上喜歡出去開滴滴,撮點把蝦子”。
起簍子
撒網捕魚後,起網時撈起很多魚。形容一下子發財了。“我一年到頭就盼到這兩天起簍子,莫來煩我。”
岔巴子
喜歡插嘴、插一腳和多管閒事的人。“我又冒跟他說,他個岔巴子不曉得麼回事,也跑得來了。”
扯皮拉筋
糾纏,扯皮,一直搞不清楚,為點小事扯來扯去。
屁、尖
這兩個詞意思都是說小氣。“他蠻屁。”“他不曉得幾尖。”
送到(念“倒”三聲)六角亭去
說誰精神有點不正常:“把他趕快送到六角亭克。”因為六角亭那裡有武漢市精神病院〜〜
(白露:武漢土生土長的整理師。)
-
19 # 文字和影像
問:你所在城市的方言中有哪些有意思的表達?
答:“俠們是嘛個的日頭!”如果你來到合肥,想讓本地人教你說一句合肥話,那麼這一句基本上是屬於合肥話教學的“入門級”例句了;如果你想學的深入一點,那麼合肥人會給你端上“老門雞”——“從肥東到肥西,買了一隻老門雞,拿到河邊‘死’一‘死’,除掉骨頭就是皮”;如果你再想進階一點,那麼合肥話RAP《挖芋頭》就非常適合你了:“嘛個早上村東頭集合,男的帶鍬,女的帶筐,家俠們帶繩子,趴拖拉機,騎木特車,拉板車到白水壩挖芋頭……”。就想問你,聽得懂麼?
合肥人經常戲稱自己的方言“土”,但是“土”也有“土”的韻味。在合肥方言中,“俠們”就是“小孩”的意思,“俠們是嘛個的日頭”,是一句飽含對於下一代深情的話語——孩子們是明天的太陽。合肥人人人喜愛的“老門雞”就更是有意思了,這是一個“買老母雞”的故事——從肥東到肥西,買了一隻老母雞,拿到河邊洗一洗,除掉骨頭就是皮。這個順口溜裡充滿了合肥人獨有的詼諧,要知道,合肥的老母雞和雞湯是全國有名的,但是合肥人就是喜歡這個“除掉骨頭就是皮”的說法,如果找一位合肥人給你讀一讀這個順口溜,這一句會是非常有韻味的。
在合肥,腳踏車不叫腳踏車,叫“kanglang”車,摩托車也不叫摩托車,叫“木特車”,有種茶杯叫壩缸(帶把的搪瓷杯),“你好厲害”叫“你好烈”,“你很贊”叫“你很過勁”,“炫耀”不叫“炫耀”叫“煽精”……如果要列舉合肥話中有意思的表達,那真是數不盡。如果大家真的對於合肥話感興趣,那麼到合肥來生活一段時間,就更能夠體會到合肥話中獨特的韻味和趣味了。
-
20 # zkl2666
長春最有意思的方言不是“這疙瘩、那疙瘩”的東北話,而是“大回小回”。大回是左轉,小回是右轉。不光在東北,這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稱呼。
長春曾是偽滿洲國的首都,當年受日本文化影響較深。大回小回是從日語那裡沿續下來的,現在日語中也有‘大廻り、小廻’的說法。當年偽滿洲國時汽車是靠左側通行的,所以向右轉叫大回,向左轉叫小回。現在中國靠右行駛,則大回對應左轉小回對應右轉。
民國時期有張老照片,照片中有兩名士兵在十字路口中央站崗,背後馬路上是一塊鐵牌,上面寫著‘左大回,右小回’。這成了大回小回用法的最佳佐證。
如果你來長春做客,打出租車的時候,一定別忘了說大回小回,這樣司機就不拿你當外人了。因為在長春打車,哪怕是吉林省口音,不用這叫法,也會被看出不是長春人;用了這叫法,哪怕不是東北口音,也會被認為是久住長春的。
現在大回小回儼然成了長春的標誌:廣播FM100.1裡面有一個“大回小回”的說車欄目;長春本地還曾經有一個專門的汽車入口網站,叫大回小回汽車網;長春還有一家餐廳,也叫大回小回,這是一家融合菜館,外地人可以嚐嚐他們家的椴樹蜜鍋包肉。
回覆列表
天府之國,芙蓉之都。美麗的新一線城市——成都作為中國西南的一顆璀璨明珠,兩千多年的人文歷史孕育了這座城市蕩氣迴腸的三國文化、蜚聲中外的川菜美食、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觀、星羅棋佈的名勝古蹟、歎為觀止的川劇絕活......。古住今來,人傑地靈的成都以其十足的魅力吸引著南來北往客,連杜甫都曾詩曰“成都萬事好,豈若歸吾廬”,可見成都真是一座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成都魅力五光十色。咱今天不說麻辣鮮香的川菜、小吃,也不說神奇莫測的變臉、吐火,咱來說一說成都有趣的特色方言。
眾所周知,成都話是典型的四川話,而四川話屬北方語系,所以較之嘰哩咕咚的粵語和閩南語,您要聽懂成都話可是太容易了。但是成都人生性幽默,語言用詞豐富,很多話即使您聽得懂,但絕不代表您能領悟其意!比如:“殺板兒孩”,可不可怕?莫怕,拖鞋罷了;“剪頭”,這個驚悚不?切,理髮而已;“切爪子”,這要活殺生禽?不,問您去幹嘛。再比如:“吼頭”,這是什麼鬼?“裡面”的意思;“車過來”,這是在招的嗎?非也,不關出租車的事,是叫您轉身啊!還有更邪乎的“給你一耳屎”,什麼?耳屎?多噁心啊,幹嘛給人一砣耳屎?其實是說,要給您臉上來一記響亮的耳光!
成都人既溫柔又耿直,喜歡不按常理出牌,就算是最普通的人體部位,成都人也有自己不同尋常的叫法。比如,頭顱要稱“腦殼”,胳膊要喊“手杆”,拳頭要叫“砣子”,還有您絕對找不著北的“克西頭”、“倒柺子”、“螺絲拐”,是什麼呀?那就是膝蓋、手肘和腳踝!
其實,成都話中會讓您找不著北的語言實在太多了。剛才我們說過,成都人把頭顱喊“腦殼”,那“你洗我腦殼”這樣粗淺的話你以為你懂得起?其實不然。在詼諧、精靈的成都人口中,越是粗淺的話越蘊藏艱深語意。“洗腦殼”在成都話中決不是簡簡單單的洗頭,更多是指揶喻和調侃別人。比如,明明長得慚愧你偏偏說人家長得像黃曉明,明明囊中羞澀你偏偏說人家富貴逼人,你這就是在洗人家的腦殼噢!
同樣的還有“我遇到你了”。好直白的一句話,遇見熟人了?才不是呢,這可是一句飽含抱怨之情的發洩之語。例句:看我打麻將手氣正順,你一來我的手氣急轉直下,我真是遇到你了!
剷剷,本是一種常用勞動工具,但剷剷到了成都人口中,卻賦予其嶄新的嘲弄之意,表示對一切不靠譜、不切實際之言行或想法的否定。話說,有一次某地突發山洪,不少私家車被淹。記者現場採訪一位險裡逃生的成都司機,問:“當時您有什麼工具可以砸碎車窗嗎?”司機答:“有個剷剷”。記者好奇忙問:“那你為什麼不用?”哈哈!笑煞人也!還有件真事兒:一次有位外地人到成都某生資市場購買鐵鏟,老闆上前熱情招呼:“你想買點啥?” “買個剷剷!”一句話頓時把老闆春風滿面的臉拉黑到冰霜交加,顧客卻一臉懵逼,場面極富戲劇性!
川菜中有一道家常的“筍子熬肉”,風趣的成都人將這道菜名挪移到了親子教育中。誰家的孩子一旦不聽話,當爹當媽的往往捋起袖子威脅:小心我給你來一頓筍子熬肉!筍子是指黃荊條,那肉,自然是指孩兒身啦!
外地人來成都少不了要問路。當聽見熱情的成都人告訴您“筆端走,抵攏倒拐”,您可一定不要犯迷糊,那是告訴您筆直走,走到路的盡頭就拐彎!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風情一方言。成都方言的有趣表達實在太多,在您要到成都旅遊前,讓我這個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再為您抖一些您一定要懂的、讓人忍俊不止的成都方言吧!
爪子:幹啥 巴適:很好 利邊:故意 鼓搗:強迫 撇脫:乾脆
相因:便宜 將就:湊合 哦嗬:唉呀 背時:活該 別個:別人
挖連:摳門 牙尖:搬弄事非 歐起:擺架子 顫翎子、顫花兒:愛出風頭的人
搓甲甲:洗澡 撇火藥:孬種 散眼子:自由散漫的人 不存在:沒關係
貓起麻起:不誠實 假巴意思:假惺惺 甩死耗子:失約 啃免腦殼:接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