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夫壹歷史
-
2 # 周朝文DMU
哥倫布與鄭和都是現代人家喻戶曉的人物,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與鄭和下西洋更是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大事,這兩次海上航行不僅僅改變了他們的命運,同時也對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在Nautilus們無數次的冒險和探索下,分散的世界逐漸被聯絡起來,而這兩次偉大的航行也對東方和西方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影響。
哥倫布與鄭和是兩個不同時期的人,他們的航行在航海史上都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極大的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然而,兩人所處的社會背景和航行的目的決定了他們航行的結果和影響,在經濟領域,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對西方的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而鄭和下西洋對當時中國的經濟影響卻並不明顯。
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1).社會背景
西歐中世紀後期,資本主義的萌芽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加劇了對商品和市場的需求,東方香料和金銀尤為誘人,而當時正常的東方貿易受到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重重限制,打破這種侷限,開闢新航路成了歷史的必然,航海探險家作為一種新的,擁有創新精神的社會力量應運而生,西歐封建君主因封建領主經濟結構多方面限制了其對財富的榨取,而議會又限制了其徵稅能力,這就決定了他們對國內外貿易和海外擴張的極力推崇的特點,對Nautilus的探險活動採取支援和鼓勵政策。
(2)航行目的
哥倫布航行是西歐中世紀後期社會經濟發展對商品與市場的需求,特別是對東方的香料與金銀的需求所刺激,是被一種內在的經濟力量所推動的,西歐Nautilus深入大洋的探險活動具有不同於封建階級的新興社會力量的創新活動,那些支援和鼓勵哥倫布們的航海的西歐封建君主奉行重商主義,採取各種措施鼓勵本國商人出海,以達到增加王室金庫收入和壯大國力的目的。
(3)經濟影響
哥倫布的航行和發現引起了西歐各國和各地區之間經濟關係和經濟制度發生重大變化。新航路開闢之後,西歐出現了價格革命,使按傳統方式徵收貨幣地租的封建主受到損失,而新興的資產階級的經濟地位得到了提高。促進了西歐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而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又促進了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改變了西歐各國的經濟地位。
二.鄭和下西洋
(1)社會背景
鄭和所處的成宣時期是明朝的太平盛世,其時中國的商品經濟也比較繁榮,但在重本輕末的政策下,仍以自給自足為主。傳統的封閉式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已發展到頂點,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尚處於萌芽的前夕,鄭和下西洋的動力在於政治而非經濟。
(2)航行目的
鄭和航行其在成宣30年間的6次北征和7次下西洋,足以說明當時的社會經濟繁榮與富足,而關鍵則在於這些活動的動力是政治的而非經濟的,中國封建王朝不同於西歐,沒有對海外商品和市場的需求。下西洋主要是為了確保南洋海道的暢通,以重新確立海外冊封封建度,恢復洪武初年諸蕃朝貢的盛況,遂賞封建帝王“君主天下”,“御臨萬方”的虛榮心。鄭和大航海的壯舉規模空前,但在方式上仍然是秦皇漢武式的封建王權頂峰的威力顯示。
(3)經濟影響
鄭和的下西洋的行為是一個良好的開始,但由於所處的社會背景與經濟制度的限制最終無疾而終,他的航海精神得不到宣揚和傳承。中國古代重農抑商,官方貿易主要是為宮廷享用服務,對民間經濟貿易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影響小;鄭和下西洋耗資巨大,使國庫空虛,出於政治目的的航海缺乏持久的經濟支撐;後來政府逐漸實行海禁和閉關政策,中國航海活動難以繼續。閉關鎖國,夜郎自大的清朝政府自以為地大物博,物產豐饒,不用和其他國家有貿易來往,導致中國與世隔絕,逐漸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鄭和充其量也只是為東南亞帶來華僑、技術等,有助當地的發展,政治上的交流也在明後期消失得無影無,商業的發展更談不上了。
三.比較
鄭和下西洋開支浩繁,消耗國家大量儲備,加重人民負擔,難以長期維持,完全是弊大於利,明政府對遠航只考慮政治影響,而不顧及經濟效益。哥倫布到達美洲帶來的是西方殖民者對亞非拉的大肆掠奪和欺騙性貿易,使大量金銀財富源源不斷流向西歐,轉化為資本,成為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以引起歐洲“價格革命”,新興資產階級從中獲取暴利,促進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發展。
四.總結
鄭和下西洋所發展起來的“朝貢貿易”本質上仍然是為了達到宣揚國威、示中國富強的政治目的,在經濟領域對中國的影響甚微,哥倫布西航把西半球和東半球,舊大陸和新大陸連線了起來,世界開始真正成為一個整體,它導致世界市場的形成,原先作為主要商路的地中海東部地區現在轉移到大西洋彼岸,使西班牙成為16世紀西歐經濟最繁榮的國家,商業、海運和工場手工業獲得很大發展。
-
3 # 孤山老叟
鄭和給世界帶去了先進的文明。
文化傳播、技術傳播等,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
我們的鄭和率領的明朝水師是文明之師、和平之師。
雖然滅了兩個小國,打過個把強盜,但都是遵循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
哥倫布就不同了,他就是強盜、惡魔。
他率領的就是惡魔軍團到處搶掠,你從現在的人裡找個最邪惡的也沒法跟他比。
哥倫布的成名是西方媒體炒作的結果,這也是強盜邏輯的延續。
自古言官就是可怕的,黑的白的全憑一張嘴,想讓你白你就白,想讓你黑你就黑。
繼承哥倫布強盜邏輯的西方主流媒體,就更邪惡了,簡直就是“言官”中最無恥的存在。
大街上樹立的雕像是強盜,家裡供奉的還是強盜,還美其名曰給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如果當年鄭和也像無恥的哥倫布一樣,他們就得罵了,得說鄭先生是法西斯了。
西方的強盜邏輯一直到今天還很暢銷,恬不知恥。
世界硝煙瀰漫的地方都是這種邏輯造成的。
-
4 # 明月海上生
鄭和和哥倫布沒辦法相提並論,不可同日而語。
哥倫布1492年到1502年間,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四次橫渡大西洋,發現美洲大陸。哥倫布的發現對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殖民運動從此蓬勃而起,促進了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當今世界的格局,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有著很大的關係,發現新大陸也成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鄭和1405到1433年間,在明朝皇帝朱棣的支援下七下西洋,所謂的西洋,實際上就是南海和印度洋,走的都是成熟航線,並且大都是沿著海岸線走。鄭和船隊船隻眾多,給養充沛,屬於獵奇而不是探險。鄭和七下西洋只有投資,沒有回報。
-
5 # 狂奔吧毛毛蟲
鄭和下西洋:1.剷除海患。鄭和首次下西洋在迴歸途中遭到海盜襲擊,鄭和指揮艦隊反擊,活捉匪首,首次用兵為東南亞剷除了海患。2.促進東西方交流,鄭和七下西洋,為沿途各國帶去了瓷器,絲綢等,為中國帶回來了象牙、胡椒、香料等。3.開闢了多條航線,促進亞洲同歐洲非洲等交流
哥倫布航海:1開闢新航線,歐洲到亞洲、美洲、非洲交往日益密切。2歐洲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到大西洋沿岸,促使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3歐洲從此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
-
6 # 最強大的我們
還有一種說法是為了尋找失蹤的建文帝。而哥倫布的目的完全不同。西方進行大航海主要是為了尋找寶藏。尋找殖民地。被找到的地方會受到嚴重的損害,人民的生活會受到影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哥倫布到達的美洲大陸。大量的印第安人受到了傷害。這就是西方人帶給美洲人的傷害。而中國的性質完全不同。中國主要是進行和平貿易。
只要你臣服於我,我就好好對你。倒不是說一定要臣服於大明。只是以你進行貿易交流。雖然說現在普遍認為鄭和對世界的影響不大。但我認為不是這樣的。鄭和的大航海開啟了屬於中華人民自己的大航海時代。促進了中國和外界的聯絡。也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影響了西方的大航海。
而西方的大航海則是促進了西方工業革命。可以說作用是相當大的。當然大航海有利也有弊。有利於那些資本家的原始積累。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但是對於被殖民的國家和地方,人民的生活極其的痛苦。
-
7 # 心心的剛哥
要了解鄭和與哥倫布的航海對世界歷史有哪些發展?首先來比較一下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的航海。
鄭和與哥倫布航海的時間相差近一個世紀,但是他們航行的規模、航程和航海技術不同,他們航海的背景和目的不同,結果和影響也就完全不一樣。對其進行比較, 有助於我們對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深刻認 識。二者都對兩個世界匯合做出了巨大貢獻,從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與世界的大變革。
鄭和與哥倫布航海的規模、航程和航海技術不同。寶船六十三號,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 闕一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 丈。小者有長二十八丈,闊一十二丈;長 二十四丈,闊九丈四尺不等型號的船隻共七種。
1405年,鄭和奉命下西洋。航行船隊由2 0 8艘海船組成。船分五種,寶船、水船(水船可裝淡水千餘大桶,足供千人一年之用)、馬船、糧船和戰船。
寶船總體重量1500噸,有9桅12帆(桅之大 者長十四丈帆闊八丈)寶船是鄭和的旗艦,外國使節可乘坐,因滿載賜給各國國王的禮物和各國進貢的奇珍異寶,故稱寶船。
鄭和下西洋人數最多時有27800人。其中包括使臣、官校:旗軍、勇士、通事、民稍、買辦、書手、陰陽官、教諭、醫生、藥劑士和傳教士等。鄭和的遠洋船隊,歷“大小凡三十餘國,涉滄溟十餘萬里。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但船隊“雲帆高揚,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
在36國中 可分為五個部分,印度支那半島三國,馬來半島三國,滿剌觀, 彭亨和急蘭丹,馬來群島九國,舊港、蘇門答剌、阿魯、喃渤利、黎伐、那孤兒、爪哇、 孫剌和渤泥,印度沿岸十一國:古裡、柯 枝.大小葛蘭、瑣裡、加異勒、阿撥把丹、 甘巴里、錫蘭山、涸山和榜葛剌;波斯灣阿拉伯沿岸五國:急魯莫斯、祖法兒、剌撒、阿 丹和天方,非洲東岸五國:木骨都束、麻林 比剌、沙裡灣泥和竹步。鄭和下西洋的主要航線有42處之多,其航程十餘萬里。
由此可知,鄭和下西洋在航海技術上, 在當時世界上是先進的,鄭和航行對海洋氣 象的觀察十分注意,準確及時地利用信風為動力,船隊往返行程的日期,就是當時當地信風規律的真實記錄。
鄭和船隊遠航時,在使用羅盤等航海儀器的同時,創造性地運用了天文導航並配合運用“過洋牽星"的航海術定向測距指引航行。這種“觀日月升墜, 以辨東西;浮針於水,指向行舟"的航海技術,是一種講究實用,保證航行安全的重要 方法,充分體現了當時中國航海技術和高度的海洋科技水平。
15世紀末,西歐一些國家普遍使用輕便 靈活、易於駕駛的小型船隻。
哥倫布的旗艦 聖瑪利亞號,是一隻三桅四帆船,它依靠主桅和上帆憑藉風力行進,載重量100噸,鋪有甲板。其它兩艘沒有甲板,載重量一為50 噸,另一為40噸。三艘船組成了共88人的探險遠征隊伍。無論在船隊規模、船隻效能和使用羅盤的水平方面,哥倫布的三隻船都是不能和鄭和船隊相比的。哥倫布的船隻穩定性較差,他的旗艦航行至伊斯帕尼奧拉島附近時觸礁沉沒。但哥倫布最終完成了到達新世界的航行的探險。
鄭和與哥倫布航海的背景和目的不同明朝建國經過30多年的時間,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獲得恢復和發展,不僅人口、土地耕種面積增加,而且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產量提高。手工作坊出現,特別是冶鐵工業的 擴大,為造船業創造了條件。
繼宋、元兩代後,明朝的造船規模和製造工藝方面日益完善,所造遠航海船,船體巨大而堅固。據 《明成祖實錄》記載,自1403至1419年,共造大中小各類船隻3027艘。封建經濟的發展,使商業也活躍起來,從而促進了海外貿易。正是由於堅實的物質基礎,使鄭和下西洋成為可能。具體的來分析一下鄭和下西洋的目的:
開展海外貿易皇室王公貴族、地主豪紳非常需要香料、棗料和胡 椒等各種奢侈品,以滿足貪婪的生活慾望。 當時中國的綢緞、瓷器、鐵器、土特產品和手工藝品等是可供出口的物資,用這些物品進行海外貿易就成了以物易物的主要途徑。
鞏固封建統治明成祖以藩王奪取皇位,遭到不少人的反對。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鞏固統治地 位,派鄭和下西洋建立“光昭祖宗"的千秋大業,以謀求內外安定,因此對元末以來 逃亡海外的江南地主非消滅不可。朱棣剛上臺“諸番夷多遁居海島,中國軍民無賴者潛 與相結為寇"海盜與流民、土著加流寓 使中外往來的海道十分危險。因此,派鄭和下西洋,“在原來齎送皇帝詔旨之外,又增加了防範人民外出,招撫海島流民,襲剿海中寇盜,維持該地安定的重要使命”。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當船隊駛至舊港時,遇 上海盜廣東人陳祖義的侵擾,鄭和指揮官兵生擒陳祖義,解押回國處決。明成祖對800 多名回國的海外逃民“悉經赦宥……還鄉復 業”。正是由於鄭和下西洋,在近30年內肅清了海道,使東南一帶內外安定,這才有1991年第7期可能使明成祖穩定漠北和西南邊疆,社會經 濟得到進一步發展。
廣交近鄰遠邦中國自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開闢陸上“絲綢之 路”後,加強了中國和亞洲、非洲各國的聯絡。鄭和下西洋承上啟下繼往開來,開闢了海上 “絲綢之路”。
朱棣即位之初,表示要了解外國,通好他國的友好願望"派鄭和下西洋就是有力措施之一。鄭和"齎詔往諭”,無非是讓外國來學習中國,效法中國,從而步調一致, 這就是“宣教化於海外諸番國",“宣德化而柔遠人也"。充分說明鄭和的船隊不是用武力去征服各國,佔領土地、掠奪財富; 而是讓各國得到中國皇帝的賞賜,敬順天 道,才能共享天下太平,用仁義感化各國, 這是鄭和下西洋的又一目的。
15世紀的西歐,一些國家正在加強封建統治,西班牙尤甚。但有些國家正處於封建社會解體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義大利地中海沿岸城市,就出現了稀疏的資本主義因素。壟斷中、近東貿易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威尼斯和熱那亞,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發生、 發展比其它城市要早。“義大利就象一塊陸地碼頭,伸延到藍色的地中海之中,直到1453 年,這個碼頭堆積了各種從近東和遠東運來的珍貴貨物,而由義大利商人運往歐洲的內 陸各地”。
西歐各國的工商業也日益發展, 隨著商品經濟的興起和貨幣的流通,使封建所有制形式開始瓦解。手工業和商業迅速而普遍的發展導致了市場的擴大和貿易的發達,新興的商業城市不斷增加。各國商人, 尤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人,在本國統治階級支援下到外地尋找黃金(黃金是當時流通的貨幣),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在十五世紀末,貨幣已經把封建制度破壞和從內部侵蝕到何等程度,從西歐在這一時期被黃 金熱所迷這一點看得很清楚。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還是黃金, 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 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 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
正是由於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推動了西歐一批Nautilus的海外遠航活動。歐洲人的地理知識,由於文藝復興和旅行家的傳說而有進步,人們相信地圓學說, 認為從歐洲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造船和航海技術上進步是迅速的。14、15世紀,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中國羅盤計,在海船上普遍使用,對確定船的 航向有重要作用。西歐一些國家,很早就從東方得到貴重商品。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的遊記比較詳 細地記述了東方各國,尤其是中國的物產豐富和富有黃金、珠寶、香料、絲綢和各種奇珍異品。馬可•波羅在亞洲25年的漫遊和傳奇式的經歷,在促進其後兩個多世紀裡的發現與探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哥倫布的遠航肯定是為了找到一條通往中國的新航路,從而到達馬可•波羅描述過的大帝國中去尋找 財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興起後,控制了東西 方交通要道,對任來過境的商人肆意勒索。 西方國家中只有威尼斯、熱那亞能繼續插足於那裡的貿易。當時,西班牙、葡萄牙、法 蘭西和哈布斯堡帝國等民族國家已經成長起來,但“它們分享不到舊商路豹利益,急欲 開發它們自己的商路,以便打破成尼斯和熱 那亞的壟斷貿易"。
因此,西歐各國統治階級千方百計探索通往東方的新航路,哥倫布等人的航海事業正是順應了西方諸國國王、貴族、商人和市民夢寐以求的願望。哥倫布只有在地中海早期資本主義世界的迅速變遷之中,才有穿過地中海的可能。1503年,哥倫布致西班牙國王和王后的信中說,“熱那亞人、威尼斯人和其他國家的人 們……都走遍天涯海角去交換黃金。黃金是 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佔有黃金,誰就能萩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時也就取得把靈魂從煉獄中拯救出來,並使靈魂重享天堂之樂的手段"皈。
從這封信 中,可以看出哥倫布航行的目的所在。正如恩格斯指出:卑劣的貪慾是文明時代從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動力;財富,財富,還是財富,一不是社會的財富, 而是這個微不足道的單個的個人的財富,這就是文明時代唯一的、具有決定意義的目的。
哥倫布不僅迷戀黃金,還迷戀於土地和特權。西班牙國王和王后給了他“尋找大陸 的島嶼的權利”,並答應了他的條件:
在新“發現"的土地上他和“他的後嗣 成為海洋司令、總督和行省長官” 。享有一切特權。哥倫布可以得到這些地區的一切黃金、白銀、珍珠、寶石、香料和 其他一切財物的1/10,完全免稅。哥倫布可對在新大陸的其他船隻投入資金總額的1 /6並取得利潤的1 /6等。維護既得的 特權利益與對黃金的無限追求,勢必對殖民地人民掠奪和屠殺,哥倫布當然也不例外。鄭和與哥倫布航海的後果和影響不同15世紀初年,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功績不容否定。
鄭和船隊航行於太平洋、印度洋遼闊海域,東到中國領土臺灣,南至爪哇,西至赤道之南非洲東岸,北至波斯灣、紅海以及麥加等亞非廣大地區和國家,這是“明初盛事",更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創舉。他作為偉大的Nautilus和外交家,功不可沒,在世界歷史上應永垂史冊。
在加強中國與亞洲各國友好關係方面, 據不完全統計,明成祖永樂22年中,有60個國家245次訪問中國。其中渤泥、滿剌加、尼八剌(今尼泊爾)、蘇祿(今菲律賓蘇祿群島)、古麻剌朗(今菲律棉蘭老島上)、錫蘭(今斯里蘭卡)等6個國家的8位國王9 人次親自訪問中國。明政府對各國訪華的國毛優禮相加、贈賜之昂貴,古今罕見。永樂6年,贈渤泥國王玉帶一條、金100兩、銀3000兩和綾羅紗 絹等物,隨行的150人也有賞賜”。永樂9 年,滿剌加國王率540人的龐大使團訪華,臨行贈黃金100兩、白金500兩、鈔40萬貫、錢 3600貫、綿綺紗300匹等,其妃嬪、陪臣也有厚賞。永樂15年,蘇祿國東、西、桐三王同時訪華,明政府各贈玉帶一條、黃金10。 兩、白金2000兩、羅錦文綺200匹、帛3砂 匹、紗10000錠、錢2000緡等。這一切都是為了鼓勵“遠人歸慕之心”鄭和作為明王朝的使者,重要任務是結 好友邦各國,各地國王、酋長都以隆重的禮節歡迎鄭和船隊的到來,在占城和榜葛拉(今孟加拉)國王親自主持歡迎儀式,盛宴款待,互贈禮物。
鄭和第四次下西洋時(1416 -1419年),在非洲的木骨都朿(今索馬利亞的康加迪沙),把中國皇帝贈送的絲織品、 瓷器和茶葉等贈給了國王和王妃。
鄭和返航時,國王特派使臣回訪中國,贈送給明朝皇帝“哈馬魯”(即長頸鹿,中國古稱膜麟)、 “花福錄”(即斑馬),和“千里鴕雞" (即鴕鳥)等非洲特產,作為通貢的貿易禮物。這一切為建立邦交和友好關係奠定了基礎。在錫蘭和蘇門答剌,鄭和為了自衛而用兵,特別是西爪哇的西王誤殺明軍將士 170 人時,他以武力為後盾,和平解決了衝突。 他沒有隨意“耀兵異域",佔領他國的一寸土地,而是以武力自衛保證和平使命的順利進行。
在促進經濟交流方面,鄭和船隊經過各 國時行銷的主要商品有,紓絲、玻璃製品、 青花瓷器、康香、印花布、色絹、緞、水銀、 兩傘、草蓆、鼓板、牙箱、糧食和銅、鐵製品等。也推銷南洋各國的產品:淡金、丁香、 爪哇布、蘇木、龍涎香、榔子、胡椒和八都 剌布等。運回國內的商品主要有香料、染 料、藥物、錫砂等。供皇室貴族享用的有珍珠、瑪瑙、寶石、犀角、象牙、異香和孔雀珍倉異獸等在和各國互通有無時,平等交 易,買賣雙方公平議價。鄭和下西洋在國外進一步推動了華僑向南拓展,促進了南洋各國的經濟繁榮。
在國內對一些地區生產部門的生產有刺激作用。 景德鎮的陶瓷業、蘇杭的織染業、蘇州的 “緩綢之業"、江南地區的造船業等,在這 一時期都有了大規模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繁榮,寧波和太倉的劉家港成為當時重要的通商港口。鄭和下西洋為世界航海科學技術積累了經驗。
他的《鄭和航海圖》和《緘位編》以及鄭和隨員馬歡的《瀛涯勝覽》,費信的《星槎勝覽》和鞏珍的《西洋番國志》等都是明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資料。
應當指出,鄭和下西洋往往不考慮經濟效益。萬曆時,王士性說,“國初府庫充溢,三寶鄭(和)太監下西洋,費銀七百萬 (兩),費十載,尚餘百萬歸。蓋乘元人所 藏。而元時不備邊。故其充溢至此。"鄭和下西洋所用銀,約佔明初五、六年之歲出。 這就加速了明朝經濟的衰退。鄭和每次出洋人員、馬匹眾多,成千上萬,每日耗費繁多。途徑各國為了宣揚國威,一直實行“厚 往薄來”的政策,這不僅是一種難以承受的負擔,而且從根本上違反了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
但是,鄭和下西洋是圍繞封建統治階級政治目的進行的,在經濟上當然應符合統治階級的需要。但鄭和的航海活動,客觀上順應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是歷史的進步,為明朝中期的經濟發展,特別是江南經濟的資本主義萌芽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新航路的開闢標誌著世界歷史大變革的開始。
1492年,哥倫布到達西印度群島。過 了 6年,達•伽馬繞過好望角。
這兩件歷史大事,標誌著世界歷史的大變革開始了,也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因為它使歐洲與美洲的關係從此大規模地開展,也改變了歐洲與亞洲諸國的關係,馬克思指出:“對正在 形成的資本家階級起推動作用的一切變革, 都是歷史上劃時代的事情"應當肯定 “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闢了新的活動場所。
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 交換手段和一般的商品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這一切標誌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隴。
加速了西歐的資本原始積累殖民主義者在美洲掠奪了大量貴金屬,16世紀,歐洲白銀數量增長206%;黃金增長117%。大量金銀的輸入引起了歐洲 “價格革命”,其後果使新興的工商業資產階級、新貴族和富農大獲其利,資產階級的 經濟地位日益鞏固,有力地衝擊著封建制度的統治;從美洲運回金銀的同時,殖民者還運回了大批的糖、可可、菸草、棉花、蘭靛和珠寶等,而運到美洲“出售”給居民的商品, 獲利高達400%至500%。
一些國家為了保護商人的利益,在殖民地實行壟斷貿易。不等價交換和壟厥貿易,加速了資本原始積累; 殖民者在非洲獵取黑奴到美洲充當奴隸,以及在亞洲的殖民掠奪,這都給資產階級帶來了鉅額利潤和財富,促進了工商業的繁榮。
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新航路的開闢導致了世界市場的擴大。 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航路開闢後,使歐洲 的商路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 沿岸,使“世界市場突然擴大,流通的商品 種類增多……對打破生產的封建束縛起了重大作用"。葡萄牙在16世紀初期成為了西歐一個殖民帝國。它從非洲劫運奴隸、黃金、象牙和 烏標木,從15至16世紀大約100年中,從非洲 搶走黃金27.6萬公斤。16世紀的里斯本成了歐洲的東方倉庫,並把庫藏商品按壟斷價格賣給西歐各國商人面。巨大財富的積累,為向資本主義過渡創造了條件。西班牙的擴張以美洲為主,哥倫布所到之處,都以西班牙國王的名義宣佈佔領,以後較快地佔領了中、南美洲廣大地區。
在佔領期間,除了屠殺印第安人,奴役黑人外, 還大肆劫奪金銀財寶。16世紀中期,每年運回西班牙的黃金5500公斤,白銀24.6萬公 斤。世界貴金屬的開採量約83%歸西班牙所 有,西班牙成為歐洲金銀儲藏庫。但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沒有把大量金銀投資於工商業,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而是用於生活資料的消費和龐大的軍費開支,從而使大量資金轉移到了荷蘭、英國的商人手中,促進了那裡的資本主義的發展。荷蘭是“十七世紀標準的資本主義國 家"。新航路開闢後,荷蘭工業有了發展,包括紡織業、制瓷業、琢磨鑽石業,它的造船業享有盛名。農業可以充分滿足國內居民糧食、油料和蔬菜的需要,畜牧業可以輸出奶製品;園藝達到了較高程度,海運業和武器製造業也有了高度發展。荷蘭和莫斯 科以及德意志境內的一些地區也有貿易往來。
進入17世紀,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成了世界貿易中心。但經過三次英荷戰爭後,荷蘭國勢日微,世界上第一個成立的資產共和國成了二流的國家。英國在16世紀處於由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的轉變時期。新航路開闢後,歐洲主要商路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後,倫敦成為世界貿易中心,這對英國工商業發展起了推動作用。16世紀以後, 英國的工場手工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工業的發展,增強了軍事力量,1588年,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從而成為世界 貿易大帝國。新航路開闢後,英國在海外殖 民掠奪中擴大了國外市場,促進了封建制度解體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
由此可見,哥倫布“到遠方去冒險尋找黃金的渴望,雖然最初是以封建和半封建形式出現的,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已經與封建主義不相容了,封建主義的基礎是農業,它對外征討主要是為了取得土地。而且航海業是確定的資產階級行業,它把自己的反封建性質也熔印到了現代一切艦隊上” 。應當指出,近代亞非拉許多國家的經濟長期停滯,發展緩慢,儘管有其國內的各種原因, 但殖民主義的掠奪也起到重要作用。
總之,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的航行,是促進東西方兩個世界匯合的重大事件,他們各自都有貢獻。
兩個世界的匯合,是人類長期的願望,正是由於人類長期經驗的積累, 透過鄭和與哥倫布的實踐,使願望成為現實。雖然,鄭和與哥倫布航海的主觀目的和客觀效果不一樣,但是他們的航海事業終究促進了人類的交往。事物的發展是不以個人、集團和統治階級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 效果充分體現了人類進步的歷史潮流。
-
8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15世紀,在亞歐大陸兩端的東方和西方,幾乎同時向海洋進軍。東方以中國鄭和下西洋為代表,西方以哥倫布航海為代表,東西方的航海在很大意義上標誌著人類的活動舞臺開始由大陸轉向海洋。
哥倫布遠航:哥倫布先後4次出海遠航發現了美洲大陸,開闢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促進了舊大陸與新大陸的聯絡
大航海活動是人類對海洋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的實踐。但是,孕育和創造東方航海和西方航海活動的社會基礎是有區別的。
推動西方大航海的動力是經濟因素,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新興資本主義積累資本的迫切要求,是西方航海的主要動力。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東部中段的印度群島的兩個大島古巴、海地和若干小島,從而拉開了發現新大陸的帷幕。哥倫布一行開闢了從歐洲橫渡大西洋到美洲並安全返回的新航路,從而把美洲和歐洲、進而把新大陸和舊大陸緊密地聯絡起來。西方的航海推進了世界歷史的發展,但他們的航海是血腥的。
鄭和下西洋主要是出於政治上考慮,經濟活動也有。主要任務是剿滅海匪,調節和緩和與各國之間的矛盾,平息衝突,維護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穩定和海上安全;另一重要內容是官方貿易,貿易採取議價成交方式,體現了平等自願公平的貿易原則和精神;還有就是與有關各國進行文化交流和文明對話。
-
9 # 視界覌歷史
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海對世界的發展都有很大的貢獻。他們都是在國家支援的情況下,進行了未知領域的探索。
所不同的是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大明王朝制度和優勢,但後期由於政府的反對而宣告告終,鄭和下西洋一度和大明朝的航海處於統治地位,就這樣給明朝帶來的資本主義萌芽被扼殺了。
而哥倫布航海大發現開拓了西班牙的殖民地,為西班牙政府帶來了大量的財政收入,使歐洲的資本主義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兩次大航海,一個是為了友好的目的和平交往。一個是為了殖民,掠奪別人的財富,並給南美洲原住民帶來災難。
回覆列表
鄭和的航海是在印度洋內的。哥倫布是真正走向了大洋。鄭和的航海的目的還是朝貢貿易那套路子。哥倫布才開啟了全球時代,儘管他本人沒有這個格局和意識。而事實上自他開始,開闢了人種大交換 物種大交換的全球化浪潮。對於世界格局和對人類的貢獻,兩者根本沒法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