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2
回覆列表
  • 1 # 濤濤職說娛見

    教育的目的是幫助我們豐富、深刻的認識世界和實現自我認知。 在方法論上,好的教育能培養一個人積極的學習態度,並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 2 # 蒼茫大地上的一株草

    對教育的理解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基石,關乎國家的振興和希望。下面就來談一些粗淺的看法吧,古人說: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作為教育的實施者---老師的作用就說的很明白了。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應該是讓學生成人成才,傳授知識更應育其品德,“立德、立言、立功”,三立育人極其重要。但是,感覺現在的學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注重對學生學習知識的教育,唯成績論,圍繞著高考的指揮棒,把學生埋進書海題山,忽略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素質教育,培養出來了一些書呆子,造就出了一些“孔乙己”似的人,新聞媒體上這樣的報道屢見不鮮。我覺得教育應該兩頭並重,即重知識的傳授,又要重德育的培養,就如同“師範”二字的含義一樣: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同樣培養出的學生也應該是德才兼備,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 3 # 說南不難小課堂

    古今中外,關於教育的定義或理解可謂五花八門,各種界定又有不同的側重點,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我而言,我比較傾向於十二所師範學校所編寫的《教育學基礎》中的關於教育的概念.

    孔子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蔡元培說:“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 

    魯迅說:“教育是要立人。”

    蒙臺梭利說:“教育就是激發生命,充實生命,協助孩子們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並幫助他們發展這種精神。”

    裴斯泰洛齊說:“教育意味著完整的人的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進“個人的獨創的自由發展。” 

    愛因斯坦說:“什麼是教育?當你把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對於教育的理解,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像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但是我們可以從實踐角度驗證鑑別選擇完善,我想這是一項比較艱難而又辛苦的工作,可是對於一名教育工作者來說,滿腔的教育熱情何處傾灑?這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著眼點嗎?

    作為一名準教師,我想如何理解教育對於教育理念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已經接觸了多年教育學,說來慚愧,如果你問我什麼是教育,得到的回答是教科書上的概念,廣義上的,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或是更狹義層面的,僅僅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從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現在確實應該反思一下,究竟應該如何理解教育,這有點兒元教育的味道,我想是時候返璞歸真了。

    傳統的教育是“填鴨式”的灌輸。在此情況下,教師是照本宣科和知識經驗的代言人,學生則完全是個被動的知識的“回收站”。一本教材,一套理論不知教了多少代人。世界不再循序漸進、循規蹈矩,未來的文明與現存的傳統將大相徑庭。傳統教育方式的結果就是“今天的方法不能解決明天的需要”。

    教育不應一味地培養亦步亦趨的“標準化”之人。我們應充分重視並充分尊重人的個性化差異。學生有哪方面的特長,就應該讓他往哪方面發展。

    著名教育學家葉聖陶說過:“好的老師教方法,不好的老師教知識,教是為了不教。”的確,“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的最基本職能就是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自覺學習的習慣。

    正是基於傳統教育的弊端,我們才喊出了素質教育的口號。我不知道素質教育確切的含義是如何界定的,但是我想素質教育至少包括著以下幾個內容:

    首先是個“德”字。缺乏“德性”的人知識越多也許危害就越大。因此我們強調接受教育的主體必須是個具有良知、正義,具有責任感、使命感的愛黨、愛國、愛人民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

    其次就是要大力提倡精神文明。人類文化的傳承應是人類文明與科技並行的。沒有精神文明就休想構築起自己完整的精神世界。大學生尤其應當自覺汲取人類歷史上的一切文明成果,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再次就是要培養開拓精神與創造性思維。正如前文所述,“標準化”的人是沒有用的。不少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不聽話”或有些“叛逆”的人。開拓精神與創造性思維對於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呢,要建立起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知識面要廣,思想要儘可能地多接觸一些領域。要有多種技能和特殊技能。

    這就是我對教育的一點理解。

  • 4 # 大皮小課堂

    關於教育有很多種定論,宏觀的、微觀的不同教育觀點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展現著教育的意思,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讓大家能夠更準確的理解教育。那麼,我對教育的理解是什麼呢?分析:

    教育,就是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控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

    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教育也是一種教授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本質,就是指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區別於其它社會活動的根本特徵,即“教育是什麼”的問題。它反映出教育活動固有的規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徵。

    教育的教,我們可以理解成學科等知識的學習;育是指孩子在成長做人過程中的疑惑,也就我們所說的家庭育人。所以如果只重視孩子學科方面的知識的學習,而不能好好引導孩子做人方面的能力。這樣的教育是殘缺失敗的,高知識犯罪,高學歷的啃老族,金字塔尖的學子失去人生目標不知為誰而活而選擇輕生的,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中國的基礎教育,為的是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教育不僅僅是學校內去學習知識,它是存在在於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生活所需要的素質和能力,都是透過不斷學習而獲取,生活中的你或許有這樣的感覺。當你需要某個你曾經覺得無關緊要的技能時,你不會,你一定會後悔當初沒有認真對待!

    明確的理解了什麼是教育之後,我們就更要明白,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不對教育投入,那這個國家就是貧窮落後的。或許現在你覺得你所接觸的教育,對於你沒有太大幫助,但是請相信,未來有一天,你終究會用到!

    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大板塊之間,學校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是個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組成部分,個人在學校裡接受計劃性的指導,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社會規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學校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著個人社會化的水平和性質,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基地。

    目前教育現狀下,教育對孩子來說,越來越成為一種被強迫從事的艱苦勞動,而不是充滿樂趣的身體和心智成長過程。可以說,現代學校教育已經偏離了它的核心目標。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知識,而是學習一種邏輯思維方式——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 5 # 尚闊寶貝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我覺得教育是個良心活,孩子們成長得太快了,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和性格培養的黃金階段,一刻都不能鬆懈,如果任何一個階段孩子學習或者其他培養方面掉隊了,想要趕超是非常難的,畢竟一個老師的力量還是太薄弱了,所以教育真的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援。我希望讓孩子們在相對比較單純的校園裡學會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抗打壓、明辨是非能力之後,再到殘酷的社會生活中去磨練自己,這樣孩子們遇到任何挫折的時候才不會迷失自我。

  • 6 # 落桐1

    1 談談你對教育概念的理解?

    答:教育的概念是指教育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實踐活動。教育是一個過程,伴隨著對教育物件深刻的思想轉變過程,即能增進人們知道和技能,影響人們思想品德的活動;教育也是一種方法,是教育者對被教育者傳道授業的一種手段;教育也是一種社會制度,所謂人才是第一生產力,而人才的培養在教育,一國若要發展,教育是基礎。

    教育這個概念上來看,首先教育是指某一類開型的實踐活動,而不是純粹的理念或是在某種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規則。作為一種實踐活動,“教育”必然有其明確的目的,因為人類任何的實踐活動都是有目的性的,沒有目的性的,偶然發生的外界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就不能稱之為教育。其次,個體的社會化是指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把個體培養成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態度,情感,興趣和素質各不相同的人體身上,從而形成他們獨特的個性心理結構。

    日常生活中的“撫養”“養育”行為嚴格來說不能稱之為教育。

    2 學習教育學的意義?

    答: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掌握教育規律,指導教育實踐;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並不為人們的主觀意志所轉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規律辦事,才能搞好教育。歷史經驗證明,教育規律早在人們認識它之前,就已經存在並起作用了。遵循它,教育事業就發展,就前進,就成功;違背它,教育事業就受挫,就倒退,就失敗。

    二、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

    三 、掌握學生思想品德發展規律,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四 建構教師合理最佳化的知識結構,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和實際技能

    3簡述教育對個體發展的促進作用?

    答:教育就是透過個體的社會化和個體的個性化,促使一個生物體的自然人成為一個生活在社會 中的具體的人。因此,教育對個體的發展的正向功能表現 為促進個體社會化的功能和促進個體個性化的功能。大致來說,社會 化的內容包括四個方面:一,學習生活技能。掌握個人成為社會成員所必需的社會生活技能和職業技能。二,內化社會文化。接受和認國一個社會 的文化價值觀念與社會行為規範;三,形成社會性的發展目標。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使個人追求的目標與社會要求相一致;四,學會認同身份和在每一場合下自己所處的角色,自覺按照所獻寶的行為規範為事,這是個體社會化的最終體現。例如,學校就在促使個體社會化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教育促使個體思想意識社會化;在一方面教育促使個體行為的社會化;別一方面教育培養個體的職業意識和角色;學校在促使個體個性化上透過以下幾個方面,一,教育促進人的主體意識的形成和主體能力的發展。二,教育促進個體差異的充分發展,形成人的獨特性。三,教育開發人的創造性,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

    4簡述教育的社會功能?

    答:教育的社會功能表現在教育對其它社會子系統的作用,包括人口,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教育的個體功能,要轉化成政治,經濟功能,首先要透過教育提高人口的素質來實現。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教育社會功能中的一個基本功能,與人類教育共始終。而對政治功能和經濟功能而言,教育社會功能的發生是由政治功能到經濟功能,而學校教育的出現一開始就是統治階級的特權。

    教育對社會發展的正向功能有對人口的正向功能,對人口,文化,經濟,政治的正向功能。對社會發展的負向功能有二種情況:一為當社會發展處於負向時期,教育對社會出現總體的負向功能。二為當社會發展處於正向時期,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功能總體上是正向的,但也同時某些因素的影響,使得教育與社會的外部關係失調,出現區域性負向功能。

    5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中國教育目的精神實質是什麼?

    答:教育的目的意欲達到的歸宿所在或所預期實現的結果。它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本身就反映著為教育的主體對教育活動在努力方向,社會傾向性和人的培養規格標準等要求和指向。從所含內容指向來看,教育的目的又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會為所屬各級各類教育的人才培養所確立的總體要求,是整體教育意欲達到的根本所在。廣義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動具有指向教育作用的目的領域,含有不同層次預期系列。

    中國教育目的的精神實質有四點:一,社會主義——中國教育性質的根本所在。二,使受教育者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三,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質。四,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培養各級各類人才。

    6,試述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個體內涵?

    答:教師專業發展又稱教師專業成長,是指老師在整個專業生涯中,依託專業組織,專門的培養制度和管理制度,透過持續的專業教育,習得教育教學專業技能,形成專業理想,專業道德和專業能力,從而實現專業自主的過程。包含了教師群體的專業發展和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而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從專業思想到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心理品質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較成熟的發展過程。其具體的內容是,一,專業理想的建立;二,專業知道的拓展;三專業能力的發展;四,專業自我的形成。

    7簡述教師的職業形象?

    答:教師的職業形象是指教師群體或個體在其職業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風貌和生存狀態與行為方式的整體反映。教師的職業形象是透過其內在精神和外顯事物顯現出來的,其內在精神包括職業的精神風貌,工作態度,敬業精神,創新精神等外在事物表現為教師節日,教師組織,教師著裝等。教師個人形象包括對學生的態度,工作態度,道德水平,教學水平,人際關係等。教師的職業形象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教師的道德形象,二教師的文化形象,三教師的人格形象。

  • 7 # 多多爸爸在杭州

    作為一個老師,我認為不但是教授學生知識,還應該教會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曾經碰到過一個成績很差的學生!他很苦惱的是,他一直也在努力學習,也很用功,也是按照老師的方法去做的!但是成績就是提不上去!每一次考試,不是被老師批評,就是家長埋怨!他自己也心裡難受。

    有一次,期中考試過後,他有在那裡寫作業,我無意中問了一下。我說你這次考得怎麼樣?他只是搖搖頭。我就知道他應該沒有考好!

    我語重心長的跟孩子說,你有時間跟老師聊聊嗎?!他看著我,無奈的說,可以的!我說你是不是對學習很頭痛。努力了那麼久,成績還是不好!你是不是懷疑自己的能力了!.......

    我把孩子的心裡話都講了出來,他很驚訝我對他觀察!我接著說,你不要太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了,你也不要執著目前的成績了。你只要靜心的把各科的知識點吃透就可以了!每門功課都有他的獨特的學習方法,你要有針對性的學習!還有你得找出你最喜歡的科目,然後排個順序!之前保證兩門功課是你擅長和喜歡的。首先保證這兩門喜歡的科目成績穩定住!在這個基礎上,在把其他的科目逐步的追上去!還有不要做樣子的在學習,感覺自己很忙!要真的為了學習知識而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我還跟他探討了他們家庭的一些問題,讓他正確看待父母之間的一些問題等等!如何更好的適應目前的應試教育,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

    等到他中考結束,他高興的來找我,他說他考上了高中,很感謝我對他的幫助!

    我笑了笑,老師只是給了一些建議,還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我也相信他今後會更加努力的去學習,成就他自己的一片天地!

  • 8 # 喬國立談教育

    閱讀,讓我更好地理解教育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會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讀書,讓我更好地理解了教育。

    《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我明白了,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自己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想要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長流水”。

    讀朱永新的文章,我理解了,教育生活應該是幸福的。教育既然是努力地去促進每一個人過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其實,孔老夫子早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教育不僅應該給人幸福,它本身就是充滿了樂趣的。只有在愉悅的情景中,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我經常遺憾地看到,許多地方和有一些教育,孩子已經沒有了童年,他們的學習充滿了失敗。很多孩子已經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與衝動,失去了嘗試成功的勇氣與感恩的情懷。我們不禁要問,如果我們的孩子和老師們沒有幸福和快樂可言,這樣的教育還有必要嗎?

    讀魏書生的文章,我懂得了“自強、育人、教書”是魏書生教育思想的“金字塔”。人最大的敵人莫過於自己。在體育比賽中經常聽到一句話:我們不是被對手打敗了,而是被自己打垮了。因此,構築自己的精神堡壘,對每個人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對教育者來講更是如此,而這個“構築”的過程我想就是魏書生講到的自強。“把教書放在第三位,把育人放在第二位,把自強放在第一位”,一直是魏書生多年以來所提倡的。如果把它豎立起來,便成了一座“金字塔”。塔基是“自強”,塔身是“育人”,頂端是“教書”,每一層次之間有著相互依存的關係。建造塔基的過程也就是自強的過程,其底面積愈大,穩度就愈高。育人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離開育人去構築金字塔的頂端,是不可能的。

    讀李鎮西的文章,我對這一段話記憶猶新:“我們和他們不一樣!他們可以渾渾噩噩地過日子,我們不能,因為我們和他們不一樣;他們可以不學習而沉溺於電子遊戲,我們不能,因為我們和他們不一樣;他們可以追逐庸俗,但我們不能,因為我們和他們不一樣!他們可以沒有理想,但我們不能,因為我們和他們不一樣!他們可以放縱自己的懶惰,但我們不能,因為我們和他們不一樣!我們這一輩子是要幹一番大事業的!我們要在高中三年這流金歲月,充實自己的心靈世界,透過學習,透過書籍,與人類歷史上的精神大師對話,因為,我們和他們不一樣!”李老師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可謂用心之深。

    常讀教育書籍,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之間的一種密切溝通。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課堂上,我與學生平等相處,常常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有時,學生們為了一個問題的不同見解而展開激烈的辯論;有時,為了發表富有個性化的理解而爭先恐後;有時在教師的引導下達到“心有靈犀”的融通。每當我在課堂上看到調皮好動的學生,睜大眼睛,聚精會神地聽著課堂上精彩的對話,時而迫不及待地舉起手來,發表著獨特而富有創意的演講,那時,我彷彿聽見了學生們成長過程中拔節的聲音;每當由於我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放飛了學生的思維,個個若有所思,稍作沉默後,學生的智慧迸射出光芒,我彷彿欣賞著那轉瞬即逝的智慧火花,那種感覺妙不可言;每當因為辯論而不分勝負,學生們拭目以待,把老師當作一種神聖的典範,當我作為老師,以淵博的知識,豐富的語言,旁徵博引,使學生頓然醒悟,豁然開朗,那種學生對老師頂禮膜拜的崇敬,是何等的享受啊!讀書與教書體現著學與教之間的關係,對此,《學記》中也有精闢的表達:“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之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

    從大教育家孔子那裡知道了愛就是教育,從蘇霍姆林斯基《給老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找到了解決現實教育問題的答案,從文化教育學家斯普朗格那裡明白了教育的核心是對人格心靈,生命能力的喚醒,從小林宗作校長那裡領悟了教育的真諦,原來是對兒童的順應和尊重,又從陶行知先生那裡認識了生活教育的大課堂……這些教育大師的思想就像一盞盞明燈,讓我看清前進的方向;又似一艘巨輪載著我航行在教育的遼闊海洋,讓我一路走來,一路收穫……而我,也在不斷收穫的過程中,篤定了教育的信念,篤定了人生的方向。學會了選擇,學會了放棄,學會了傾聽花開花落的聲音,學會了坐看雲起雲散的淡然,這不正是教書人最重要的品質嗎?

    教育是創造的藝術,更是藝術的創造,教者只有博覽群書,融會貫通,運用自如,才會真正成為“人之師”。老師們,朋友們, “讀書人不一定做教書人,但是教書人,首先要做個讀書人”讓我們記住這位教育前輩的話吧,捧起書本,走進閱讀。只有閱讀,才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教育,並用最好的方式從事教育。

  • 9 # 談笑間強

    這個話題很大,對人類、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對個人,不同角度去看,得出的結論都可能不太一樣。僅想從一個普通家長的角度出發,聊聊對教育的看法。座標南京,孩子明年上小學,正在經歷學前教育的階段,報了一些興趣班,目前在學的是英語和樂高機器人。教育機構一星期裡教的課程內容,我自己在家花30分鐘就能教完,而且效果好很多。周邊朋友問我是怎麼教的,我說只要你用心教,你也可以,只不過你的心思不在教孩子上面。這促使我思考,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

    孩子有花不完的精力、花不完的時間,你觀察一下他們玩遊戲時的狀態就可以窺見一斑。我們經常對孩子說,你把你用在遊戲10%的勁頭兒拿出來,用來看書,我就滿意了(我們小時候自己爸媽也是這麼說我們的)。然而,他們10%的勁頭兒都不想拿出來,為什麼呢?因為看書獲得快樂的門檻太高了,而遊戲獲得快樂,沒有門檻。生物學上講,玩遊戲,太容易分泌多巴胺了,誰還願意看書?典型的因為眼前的誘惑,放棄遠期利益。

    我們每個人生來,就具備無窮的學習能力(能量),就像一臺油箱裡加滿了油的汽車。只是,很多人到老,也不知道這箱油能燒、能開,從來沒有打過火,拉著這輛汽車走完了一生,然後告訴自己,我不是學習那塊料。化學裡面,有個基礎概念,叫“活化能”,大概意思就是你想讓一種反應發生,釋放能量,首先要給他一個小的能量,啟動這個反應,後面的事情就交給化學反應本身了。就像我們的汽車,需要用鑰匙打火,發動機就開始利用油箱裡的燃料,釋放能量,讓汽車啟動、加速……

    而教育呢,就類似汽車的打火系統,核心就是那個火花塞。誰都不想自己拉了半輩子的車,還得幫孩子拉車,何況,油箱裡明明裝滿了油。

  • 10 # 禮儀微課堂999

    教育,從廣義來說,是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從狹義來說,是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教育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

    我認為我被這些活生生的真實事蹟所感動的同時,也在受教育。那麼我們網課的內容,可否相應做些調整,先教會孩子如何做一個社會有用之人,這也是我們聽了幾十年的老話。同樣我們可以把這個課題用來研討,於社會有用之人(我認為於社會有用之人就是對社會傳播正力量的人❤️),這次疫情,奉獻於一線的醫護人員、志願者、社群人員等都可稱之為社會有用之人。

    大家一定在網上有聽到這樣的聲音:“聽鍾南山院士的話,不出門就是給社會做貢獻”,可總有那麼一些人民群眾不聽話,不戴口罩出門、信謠傳謠之人等,而這些大部分反其道而行之的人,恰恰是因為受教育程度影響,心存僥倖心理的無知(“無知便無畏”)。這反映出了教育的缺失部分,而我們這個時候的網課,就可以把這次的疫情各種官方報道的新聞案例作為一個教育點展開,例如:不吃野味、不信謠不傳謠、做一個愛的奉獻者…

    我認為,現目前的網課教育可以更貼近生活,這樣的教育更有深刻也更有意義。

  • 11 # 左左教英語

    關於個人對教育的理解: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個人認為,素質教育是最為理想的教育模式,當今社會需要大批人才,而素質教育可以最大限度的解決這一根本問題!學校教材中提到——“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文化科學知識,審美情趣和身體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培養一個人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包含極其複雜的內容,而不只是書本校園知識,所以不能僅侷限在學校教學中,目前我們從小學開始所接受的教育,基本都來自老師的學校教育,但是書面知識只不過在人才培養教育裡佔很小的一個比重而已,這直接導致了一個常見的社會現象——所謂的“高分低能”

    筆者個人認為:統一的教育內容並不能培養真正的素質人才,我們應該推崇的是因人施教,,即針對每個人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培養模式。如果一個孩子性格內向不愛和別人交流,我們就應該引導他和多接觸別人,鍛鍊他的交流能力,讓他感受到和別人交流的樂趣。針對一些想象力豐富的孩子,我們可以開發他這方面能力的發展,比如設計師;而對於運動能力強的人,可以培養他的運動,舞蹈,健身興趣;開發每個孩子的特點,興趣愛好,畢竟興趣是最好的指導老師,一個人想要在某個領域內有常人所不及的成就,首先就要在該領域有濃厚的興趣!

  • 12 # 隴疆粵

    在中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裡,教和育一直是分開使用的,通常只用其中一個字來表達教育的現象和活動。

    在日常生活當中,教育一詞大致有三類:

    第一類,作為思想教育過程的教育。例如,參觀了交通事故展覽,有人會說“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第二類,作為一種方法的教育。如,某家的孩子考上了清華北大等這樣的名牌大學,朋友們會問“你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第三類,作為一種社會制度或社會事業的教育。例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再窮也不能窮教育”“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在學術界,教育是什麼?從古至今,還沒有一致的定義。教育家往往也是從某一角度提出對教育的理解。一般來說,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 13 # 建工林老師

    對教育的理解

    教育對受教育者的思想和智力進行鍛鍊式發展,培養正確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對其人格的塑造,個人素質的培養有著直接的聯絡,以相對理性的思維認識事物的本質。

    教育會讓我們學會思考,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對平日習以為常的事情進行判斷分析,避免墜入盲從的深淵。如今的資訊社會,擁有獨立的思維,可以在人云亦云中直入事物的本質;在星程大海中確定方向,而不是隨波逐流;在精神生活中實現自我的價值。

    人之所以為人,後天的教育讓我們脫離動物性的本能,塑造出社會文明,創造出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教育是文化傳承中最重要的手段,得益於教育,社會文明才會不斷從低階向高階發展。無論是理論的創新,科學技術的發展,都需要教育來普及,成為普遍的,大眾化的共同財富,讓社會更好地良性發展。

    教育讓我們回首過去,獲知歷史的經驗和厚重感,讓我們展望未來,對人生充滿無限希望。

  • 14 # 翔翊超爸

    教育,始於教,而行於育。教得匠人志,育得聖人心。

    始於教

    以教為始,就是教育的開端從教開始。無論理念,觀念還是技能,都是從前人總結出來的東西,教給孩子怎樣去做,怎樣去理解,怎樣去行動。這個過程,是面向當下的施教,是一個輸出的過程。

    上學學習,是教,從課本上前人的經驗學習,瞭解是什麼,為什麼;閱讀,是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讓我們視野一開始就有較高的格局;行為習慣,是教,一個家庭,一個組織,透過環境風氣的感染,形成習慣。在一次次教的過程中,讓自己習慣於這樣的觀點,技能,意在在打造匠人之志,把事情做的越來越好。

    行於育

    育,是個漫長的過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我們會比巨人高一個人的高度,那就是我們自己的身高。學來的東西,要會用在自己的身上,反求諸己,才是自己的。這個過程是踐行的過程,是反思的過程,是融入自己的過程,是超越權威的過程。所以,育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反覆在社會關係中捶打磨練,才能成就教育之目的。如果急於育化,只能事倍功半。

    育,是一個輸入的過程。錘鍊的是強大的內心,育的是心中的篤定。

    結語

    教得匠人志,育得聖人心。教育就是教出能做事,做好事,做成事的技能,育的是能成人,做好人,做善人的內心。

  • 15 # 明哥化學課堂

    教育是指一切以培養人為目的的活動!

    主要指學校、教育機構的,也可以是家庭、社會等等的傳授經驗、方法、知識的活動。

    我覺得現在的教育要以傳授愛、理性思考、獨立思考、正確人生觀為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才能提升自己的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