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應該去倡導楷書的發展和健行,不能在沒有接觸過書法的時候,開始去學習行書或者草書這是沒有根基的學習. 另外在國家正規賽事中更應該多去提倡楷書的發展和重視書法比賽的質量.楷書是第一步根基並非行書.要客觀去看待行書和楷書對後輩的學習方向
11
回覆列表
  • 1 # 凌峰山顛

    楷書有嚴格筆畫,標準更細,無論書法者和不會毛筆字的人都認識,接近現在的印刷體。要想在大家都能看懂的範圍內得到好評很難。另外在一些人眼中行,草好像更能顯示其功底,高一疇感覺,更能表現自已。還有知識分子都有相輕的毛病,這不好。沒有完人,王羲之也不是每個字經典對嗎。關健鼓勵更多的人去寫字,不是相互看缺點。

  • 2 # 松風閣書法日講

    謝邀。強調一下:以下觀點,不針對任何團體個人,僅僅發表我自己的胡言亂語,對於中書協,不能一味加以貶低和褒揚,正確對待這個協會不屬於學術團體的這個性質是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因此不必強求協會的成員水平如何。針對題友的提問,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楷書不好糊弄,特別吃功夫!毫不客氣的講,之所以沒有人寫楷書,是因為楷書的受眾面廣,無論是在書法上有無造詣的人,都可以將書寫者的水平一眼辨識清楚,說白了,不是中書協的所謂“老師”、“會員”有一大部分有著相當大的水分,他們之所以不寫楷書是因為楷書實在是太容易看來好壞了。行草則不然,首先行草書長期遠離普羅大眾,對於大眾來說,行草書更像是一些不為人所辨識的符號體系,由於它有極強的專業性、抽象性、符號性使得大眾很難看出水平高低,這也使得相當一大批人熱衷於行草書創作,而不敢去碰觸雷區——楷書。

    二、寫楷書很難。楷書是日常人們常用的書體,有很強的群眾性和普及性,然而越是人民的、大眾的、普羅共識的,就越難以掌握。楷書要求書寫著必須有紮實的基本功,必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勤學苦練才有可能達到較高的水平,顯然,中書協的一幫會員們是很難達到這個水平的。但是,這個問題也並不難以理解,如果考慮到他們學習書法得黃金時期在特殊的年代和歷史條件下,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何這麼多人書法其實基本功並不紮實了。但是行草書其實相對於楷書而言,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比較自由,也容易書寫,其實行草最講究法度,只不過我們一般大眾比較陌生而已,所以行草書也就比較容易受到人們追捧。

    三、一些人覺得行草更容易表達書寫者的情感,更容易宣洩內心,楷書往往是剋制合理性的代表。行草書一般不叫自由。狂放不羈、崇尚意境很內心宣洩,而楷書則不然,不易表情是他的一大特色。但是好的楷書一樣可以表情達意!

    四、一些人覺得寫楷書總是顯得有些low,像初級一般。其實這類人的心思也不難理解,你想想,同樣一首李白的詩,2個寫的都比較好,但是一首比較膾炙人口,人人皆知,另一首比較小眾,知之者甚少,這樣後者就比前者顯得更加高端了,雖然二者可能水平一樣。但是這種思想是錯誤的,無論是行草還是楷書,都是美的。

    向楷書致敬!!!!!!

  • 3 # 知守軒主

    真正的書法家真草隸篆都應該拿的起放的下,然後有一體專長立世。但現在這樣的書法家似乎不多了。中書協的老師固然都有書法功底,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但綜合來看不一定樣樣精通。楷書是練功服的,寫好也是要功夫的,初學者從開始練起可以培養自己駕馭毛筆的能力,就是叫筆聽話,也能練字的間架結構,線條質感。因為楷書的每一筆都是有講究的,所以寫起來很難,也很容易看出破綻,所謂“水至清則無魚”。所以呢,很多書家儘管也是從楷書入手,但練到一定程度就棄置不用了。一般都以行草示人,美其名曰展現自己所謂的風格。其實也是怕寫楷書露怯。再說楷書一筆一劃寫的太慢,同樣的時間創作量就少多了!又不多賣錢,出力不討好。還是算了吧!如此而已。

  • 4 # 順其自燃

    說到底是人們對楷書和行草的認識問題。篆書,隸書,魏碑,楷統稱真書,只要狠下功夫都能有所成就,行草書於天分有關係不是任何人都能寫好,行草書比較自由,寫的人就多一點,但不是你寫行草書就代表你寫的好。

  • 5 # HeavyMetal瓷器衚衕

    楷,篆,隸,魏有一定之規律,寫的好不好容易判斷。而行,草卻沒有。有那麼一群名人,我說的不是書法界的。沽名釣譽,寫的不怎麼樣,很怕別人點評,只好胡亂寫幾筆,然後借自己的名,非說自己的行書草書自成一派。譬如某位,我就不點名了。寫家書那字叫一個難看,立刻就能看出其底蘊。但是人家是某個領域的祖師爺啊,信徒頗多。非說自成一派。這如果成立的話。掏出病歷本,那醫生龍飛鳳舞的多了。每個也可以叫自成一派。書法有一定之歸,字的運筆、結構等,沒學會走,就想跑居然還有人追捧。說明成了大問題。

  • 6 # 叢林書道苑

    畢竟,行草書是和這個大時代最相應的。篆書隸書楷書,在秦漢唐達到成熟,完成了他們各自的歷史使命,正以碎片化的狀態在行草的河流中瓦解沉澱重塑。筆墨當隨時代,字型自然如此。雖然大多數書協會員以行草為主,不代表他們不會寫楷書,楷書作為基本功,是每個書家必須經歷的。就如學歷,我們都要說自己畢業於某某高等學府,而不會刻意去說某某幼兒園或小學一樣。當然我是例外,我只敢說自己是小學畢業……

  • 7 # 很好嘀嘀

    楷書需要紮紮實實的功底,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了。其實,現在書法的功能和過去有很大不同了。將來可以寫楷書的人會更少。就像現在的日本,所謂的書法家也就是會寫幾個單字。要改變這樣現象,必須從普及教育上下手,形成一個好的氛圍,人人會楷書,這樣才有希望。

  • 8 # 中國光

    這個問題很容易讓大多數人誤會,以為中書協的都不會寫楷書,其實這是個誤區。能夠進中書協,大多數人都有著深厚的基本功,尤其是楷書的,至於為什麼在公開場合大多以行草示人,我想原因大概是這樣的,因為行草相比楷書,難度更大,更能體現個人功力,再者,楷書如素描,行草如寫意,所以我們平時看到的素描美術作品要少於寫意作品,道理也是這樣的!

  • 9 # 如是62787876

    草書是快書!來不及慢條斯理了!寫的快了些,僅此而己!有好事者問,懷素自敘有急事乎?飛曰:不知!概懷素喜筆墨,終日與之為伴,愁怨寄之,飲酒後,放手書,草草耳!遂成名帖!今人不知古人情懷,弄巧吸引人耳!

  • 10 # 使用者3163256304

    眾所周知,行書草書比楷書早出現,所以楷書是整個書法史上演變到最後的產物,也是最難練就的書體,我是這麼認為的。結構、筆法、章法、都需要非常嚴謹,不容疏漏。歷代成名書家就算他們的行書草書登峰造極,也無一不在楷書造詣上也是頂級的。我身邊不少書家行書草書能達到一流,可是楷書真不敢恭維,更何況大多行書都不敢寫,一來就狂草,他們的字典裡更沒有楷書這詞。這不是偶發現象,書圈裡太多這樣的人。歸根到底都是社會太快餐,人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寫一串別人看不太懂的符號就是藝術。就算楷書,當今也有拋棄古時筆法,採取畫字的方式,寫出比明清時期臺閣體更工整更四平八穩的字,然後大肆宣揚中國啥楷第一,不斷傳銷。無力啊!只能眼睜睜看著初學者被誤導。書圈也是名利場,太多邪門歪道入侵,想保持清淨還需自己顧自己,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寫聖賢字。

  • 11 # 手機使用者19858249437

    從難易程度和藝術表現力來講,行草書本應難於楷書。寫好諧書是寫行草的基礎,應該具備以下條件::一、需要至少三年不間斷地臨摹一本字帖,方能入帖,出帖則需更長時間。這個過程最好是"童子功"還要有一位好老師。二丶方法正確,多讀帖和相關知識,瞭解書法史。三、持之以恆,不能一日曝十曰寒。光這三條試問中書協有幾人下過功夫?行草則不然,法度並不森嚴,隨性多於規矩,加If人們的認知程度便於矇混。其懂得的人少之故。

  • 12 # 不急道人Vlog

    大概是時效原因吧。

    打個比方:真草千文,楷書寫完耗時二天的話,草書(行草)寫完耗時只需一天。

    書法公售都是一平尺幾個錢,很少聽說過同一個賣字為生的楷書一平尺一千,草書一平尺五百的。

    哈哈哈,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我都是畫字,業餘時間悅己之戲,放二張自己畫的字,呵呵。)

  • 13 # 溫柔的底線

    楷書是基本功。蘇東坡雲:“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下面是鄙人的幾幅楷書作品,敬請各位方家指正。

  • 14 # 姚氏互聯

    哎……

    書法的歷史脈絡:象形、甲骨、鍾鼎、金文、大篆、小篆、隸屬、行書、草書。

    所謂楷書,最早是提現一種行至,一種規範,多作為碑文、列印之用,就像現在的電腦打字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最初只是為了方便大家認字,沒有書法與審美的意義,只是明代以後,清朝的滿族皇帝不太瞭解中華的文字文化之根本,一味地循規蹈矩大習楷書,導致大家有誤區。

    書法的作用有兩點:一是實用性,要求書寫方便流暢迅速清晰而且能夠讓大家認識,如果經過學習我們不難發展,草書是最達標的,而楷書是除了篆書以前的書體最不合適的,實用性並不強,稍微有點文字功底的就會習慣性的寫行書或者所謂的行楷。

    二是審美性,這一點不好妄加評論,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有人尤其是清朝後期就喜歡看規規矩矩的楷書,原因很多,也有文化薰陶的因素。而就書法審美來說,大篆以前的字型是不存在審美的,無非是一種書法歷史的考究,現代人多用金文甚至甲骨文來做書法作品,其實是一種審美扭曲。而小篆開始,人們對於書法才有了審美概念,這也是秦統一書法的功勞之一,我們如果多多瞭解書法繪畫及時不難發現,行草才是大文人和文化圈的主流,楷書只是在唐宋代伴隨著碑文的興起才被人們喜歡和重視,也多是以碑文形態儲存至今。

    說了那麼多,如果你能夠理解,那麼就不為一味的以為楷書寫的好才是書法大家。

    真正的書法家是不肖與長期臨摹或者練習寫作楷書的,原因就是思維的開拓行一旦被這種規規矩矩的書體給禁錮,就很難走出來了。

  • 15 # 碧玉青蟬

    有很多藝術形式可以做到雅俗共賞,而很多藝術形式卻只能雅賞!為何?因為真正能欣賞它,必須要有足夠的修養和一定的專業知識!比如古典音樂,歌劇,或者說京劇此類國粹也是如此,自然書法中的草書狂草之類也是如此。之前所說的古典音樂,歌劇之類的藝術種類,普通大眾很少接觸,最多說個不喜歡聽不懂,很少評論……可是書法卻不同,很多人練過或看人寫過,以為自己可以品頭論足,我只能說有些可笑了。舉個例子,比如畫素描人像,絕大多數人會以象或不象來評論好壞,這顯然是個誤區,人像畫的象不象只不過是一張好素描的標準之一,而非唯一標準。顯然很多人對草書有極大的誤區,認為草書不如楷書吃功夫,甚至有故弄玄虛之味!這顯然是大錯特錯了!拿草書而言,古人中就有很多草書大家。1,如“草聖”張芝。晉衛恆《四體書勢》中記載:張芝“凡家中衣帛,必書而後練(煮染)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後人稱書法為“臨池”,即來源於此。對後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草書二王自然不必說,2,王義之除行楷《蘭亭序》為書法之最外,他的草書《十七帖》也是名家練習臨摹之貼……3,王獻之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見。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如唐高宗時期的4,孫過庭,筆法師從二王草書。他著有《書譜》,至今流傳,成為學習草書的楷模。又如與李白的詩詞,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的5,張旭草書。象這樣的草書大家還有如6,懷素,7,黃庭堅,8,董其昌,9,王鐸,10,傅山等等…………那麼問題就來了!在評價草書好壞的同時,有幾個人知道上述十位草書大家?有幾個臨摹過他們的傳世墨寶?又有幾個對他們的草書做過研究?如果都沒有的話,又怎能定論草書的好壞呢?現如今的書法家練習草書無一例外是研習這十位草書大家的傳世之作(因為還沒有一位現代書法家敢說自已的草書超越古人自成一派的)……尤其是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的草書,難道他們也是欺世盜名騙錢混日子的?好笑不好笑!真要評價一幅草書的好壞,至少能看出它是師從哪位大家的草書摹本,就象楷書一看就知道是歐體或嚴體……然後透過自己臨摹的心德去對比作者的筆意和精神,才能會有一個比較專業中肯的評價,(也就是說1你對草書有練習,2你對草書有研究,3你對草書十大家的作品都有一定認識和心得)否則也就是因為看不懂而一棍子打死,連帶這十大家一起打死,還要扣上欺世盜名的大帽子……這是不是可笑之極!

  • 16 # 牧雲雅風手工皮藝

    諸位大多是帶著先入為主的觀點來說的,我自認為客觀的說兩句:

    一,首先楷書確實是基本功,見功夫,確實有部分書法家不擅長楷書。

    二,楷書不是最行書草書的必須的基本功,行書和章草成熟的時候我們所認為的楷書(唐楷)還沒出現。

    三,楷書雖好但是主要看單個的字型的美感,通篇整體的美感有侷限,行草書更有連貫性和變化性所以會有音樂般的節奏感,所以對藝術悟性要求更高。

    四,即使不寫行草書,現在藝術家也願意寫隸書篆書一類的,因為個人可以發揮的東西更多,有一定的抒情性。而抒情是藝術的本質,比如唱歌沒有很多人願意聽美聲或民族就是感覺不太能抒發自己的感情(這個比喻可能不恰當)。

    五,大家對書法的評判其實還是不由自主的按照技術的標準來評判的,即是否美觀,整齊符合規則,筆畫是否精到,不能說錯,但確實是不全面的。

  • 17 # CaNon-Cola

    晉唐之後,書法是古人的專利,後人永遠不及古人。行草的出現早於楷書。因此若要尚古,貼近古法,只有行草。楷書強調的是漢字的認讀實用性,相比行草,缺少美感,難以突出毛筆這種特殊書寫工具的曲線美。楷書對書法藝術是一個很惋惜的干擾,甚至可以說,楷書的出現、流行,導致了中國核心書法藝術的失傳。

  • 18 # 盧9487

    最重要的一點,楷書寫的好壞,容易辨識。什麼是書法,書是書寫,法是法則,書法,就是書寫的法則。楷書,是最容易讓人看出法則的。是否符合法則,一眼辨明。為什麼?一個讀書人,從小學課本開始,即使是印刷體,基本都是楷書級別的範圍,所以,接觸範圍最廣的,就是楷書。看的多,大多數人就知道,什麼樣的楷書好看,什麼樣的很一般。然而行書或者草書,就不是那麼好為大眾所辨別,因為日常接觸的很少。在我看來,中書協的老師,大部分是行政職位,行政職位,少部分才是以書法水平高低來評定的。如果以行政水平來評價,那麼似乎書法水品的高低,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那麼作為一名以行政評上的中書協老師的只寫行草不寫楷書的行為,就好理解了。如果寫楷書,自己功力達不到,難免淪為笑柄。所以,大多數中書協的老師,總喜歡在公共場合,寫點行草。大眾難以評價好壞的同時,只能以中書協老師的“好”來作為最終評價,這樣做即吻合了自身職位的要求,也不失顏面。這樣看來,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中書協的老師,大多數只寫行草書了吧

  • 19 # 黃傳新1

    楷書, 唐代出了以歐、柳、顏等為代表的書家之後,成熟定型。到了元代, 趙孟頫又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 面貌一新, 有了較為活潑的 "趙體″ 字。再後又有了正在被爭論不休的, 較為標準、美觀、大方的 "館閣體″ 。我寫字從楷書入手, 喜歡看 "顏體″、"歐體″、 "趙體"字, 小楷參照現代書家鄧散木的字(因為有大部頭的、鄧散木先生手寫影印的《篆刻學》做為範本)。我的老師們都說, 學書從楷書 "顏體″ 字入門較好。

  • 20 # 心視劇

    第一,不敢寫。楷書見功力,沒有勤學苦練的積澱是寫不出一筆好楷書的。第二,不願寫。楷書一幅花費的時間精力要遠遠超過寫草書。第三,自命高雅。將普通人看不懂的草書當做自己牛 逼的本錢。第四,風氣不正。矮子怕高個子把自己襯托的更矮,乾脆論證高個子是生理缺陷。書協就是這樣,從上到下都是醜書高手。第五,市場扭曲。不懂書法藝術的資本運作人員和所謂的草書大家沆瀣一氣,病態的市場炒作,讓草書大行其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婆和媳婦如何和平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