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心書法
-
2 # 熊先生書法
見問題,不知題主對書法的掌握程度如何?權且根據初學者學習書法,以我學書過來人的身份提出幾點看法。
選擇喜歡的書體想問問自己喜歡書法的初衷是什麼?又是因為哪種書體喜歡上了書法?想清楚以上問題,其實就搞清楚了你應該先學什麼書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抱著興趣去學書法會事半功倍,這是我體會最深的。
學會思考,舉一反三學習書法有人學得快學得深,而有些人卻始終連門都入不了,雖說跟個人天賦有一定關係,也跟後天如何學習有很大關係。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多停下來思考,多做總結和比較。保持寫得好的,深入練習寫得不好的,最大化把時間花在寫得不好的上面。同時,懂得舉一反三,比如學習好了偏旁部首,相同偏旁部首的不同字規律其實是大同小異的。如此,你會發現,進步越來越快,對書法的掌握程度也比別人深。
學會謙虛,多向他人請教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但我覺得,在生活中只要他人比你做得好,都可以是你的“老師”。在平時的書法學習過程中,難以避免會遇到阻礙你掌握某一個要點的問題,特別是前期入門期,基礎的掌握問題可能更多,包括後期的瓶頸期。多向他人請教學習,可以少走很多彎路,話說回來,你向別人請教問題,別人一般都會很樂意,畢竟對方會有一定的優越感和自豪感。
堅持,遇見更好的自己書法是一門中國古老的藝術,每個人對於這個情結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但它能吸引別人的魅力是一樣的,而這個魅力對於學習書法的人體會是最深刻的。既然選擇學習書法,就不要輕言放棄,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收穫。
-
3 # 淳道書畫藝術
學習關鍵是在於得法
有人學習寫字,寫了幾十年還是寫不好,根本原因就在於方法不對,沒有找到真正的方法。這樣的學習,寫得時間越長情況越糟糕。不得法的學習,就像遇到了“鬼打牆”,只能在原地轉圈,雖然走的路也不少,最後還是走不出來。不得法的學習很可怕!
學習書法時間越短越好
書法關鍵是學習方法。要學會學習,就要懂得舉一反三,用最少的精力獲取最多的回報。宋代書法家蘇軾說:“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思是楷書如站立,行書如行走,草書如奔跑。“真”是指楷書,楷書點畫分明,搭配勻稱,形體方正,應規入矩,宜於初學。明朝書法理論家豐坊說:“學書須先楷法…楷書既成,乃縱為行書。行書既成,乃縱為草書。”對於初學者來說,如果繞過楷書,直接去學行書或草書,就會因為忽視了楷書的基本筆劃、結構的訓練、寫出的字就容易出現點畫不規矩,筆力不剛勁,結構不安穩等弊病。所以唐朝書法家孫過庭說:“圖真不悟,習草將迷。”明代汪砢玉也說:“近世多尚行草,未始學真而先習草,如人未學立而欲走,蓋可笑也。”上面例舉的名人教誨,中心意思是一致的:學習楷書是手段,從中學來方法才是目的。從楷書入門書法殿堂是明智的選擇。
清代朱履貞《書學捷要》中雲:學書六要,一氣質、二天資、三得法、四臨摹、五用功、六識鑑,六要俱備,方能成家。故細察六要,吾以為“得法”最重要,氣質再好,天資再高,如不“得法”,就會走彎路,再“用功”也無濟於事。氣質不好,天資不高,只要“得法”,再加上“用功”,肯定能學好書法。
在生活中我們說一個人做事情很得法,就是說他行事進退有餘,分寸拿捏得很好,給人一種做事從容老練的感覺,那麼在書法學習中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在方寸之間運筆自如、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得法境界呢?
首先要選一個好的老師
選一個好老師對剛剛起步的學習階段尤為重要。古之學者必有師,只是許多後人只記住了成名的學生而忘了老師,就象知道王羲之,而不瞭解衛夫人一樣,這從中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青出於藍可勝於藍;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有了老師,可以告訴你什麼樣是正確的寫字方法,包括坐姿、執筆、臨帖;除此之外之,老師還能告訴學生如何結體,如何用筆,如何體會古人的筆法等等,如果沒有老師,單靠自己閉門造車,不知要到猴年馬月才能體會到繁多的筆法技巧。學習別人的經驗就是縮短到達成功的道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有了老師,透過教學互動,不斷幫助學生解決出現的問題,這樣才能儘快的提高。
如果不能請老師指導,那就在初學階段臨帖,臨帖就是向不會說話的老師學習。不斷的體會,不斷的感悟,日久漸積,所習諸家之形必瞭然於心胸,性情奔然於腕下,也可以心手相稱,遊刃有餘。
擇師也好,用功臨帖也好,其實都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是現在會說話的老師,一個是古代不會說話的老師。作為學習的主體,有了老師之後,重點就是用功,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只要得法並下得深功,終將習得一手好字。
宜從楷入
楷書從漢朝就已有雛形,魏、晉大為盛行,至隋、唐乃集其大成。初學者從唐楷入手學習書法最合適,有法可依,能把筆畫寫得方中矩,圓中規,直中繩,長短合度,輕重合宜,結構穩健,從而奠定堅實的基礎。唐楷法度森嚴,學習時容易被那嚴格的規矩所束縛。
初唐書法家歐陽詢的楷書,用筆潔淨,結構精嚴,對後世影響很大。歐書《皇甫君碑》最足以代表歐書險勁的風格,而且是已印行的歐體字中最清晰、神氣最完足的。《九成宮醴泉銘》用筆樸厚凝重而又挺拔勁健,結體平穩中追求險峻。梁對歐字極為推崇,說:“寫透歐書,碑版皆可書矣。”清朝楊守敬說:“歐陽信本之醴泉銘,趙子固推為楷法極則,人無異議。”初學者學此二碑,可避免結構鬆散的毛病。
顏真卿的《勤禮碑》橫輕豎重對比鮮明,富於立體感,結構方整嚴謹,宜於初學。顏真卿晚年某些作品筆畫豐滿雄強,結體寬舒,往往追求天真爛漫,返樸歸真的意趣,初學易失於臃腫醜怪,不宜作為入門途徑。晚唐書家柳公權所書《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用筆方圓兼備,點畫清勁,有如錚錚鐵骨,結體中心緊聚,四外舒展,學之能夠得到瘦硬的筆畫與嚴謹的結構。以上所舉各碑,只要教授得法,學者持之以恆,在半年至一年內“入帖”應當是不成問題的。
關於執筆
執筆問題並不怎麼玄奧。人們拿東西都是用手指指肚部分,執筆也是用這個部分。執筆時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肚部分捏著筆管,用無名指指甲和肉相接的部分頂住筆管,小指自然地附著在無名指下—這就是最通用的五指執筆法。
執筆的要領可以用“指實、掌虛、腕平、掌豎、身正、足安”這幾點來概括。指實是執筆要鬆緊適當,過緊會僵死,又容易疲勞、抖動,過鬆寫出的點畫又可能軟弱無力掌虛是手指與手掌之間、拇指與食指之間要有空隙,不可大把攥。指實掌虛的要求,就好比手裡攥著一隻小鳥,攥得太緊,鳥就會被攥死;太鬆了,鳥又會飛掉。也就是說要鬆緊適度。
腕平是指腕上部兩個骨節之間的平面與桌面大致平行,並且要腕低於掌,這樣掌也就豎起來了。寫字是講究腕力的,坐著寫字,以肘著案如果不做到腕平掌豎,寫出的點畫就可能軟弱無力。腕平,指的是執筆時要接近平,但運筆時卻不需總是這樣。執筆在於手,運筆在於腕,執筆要實,運腕要活。運筆時手腕的左右兩個骨節是在不停地上下轉換著運動的,否則寫字時就變成了胳膊機械地平行移動了。
在執筆問題上,還有一點要說及的,就是中國漢字的構造及寫法都是適合右手執筆的。如果用左手執筆,書寫時多有不便,如寫橫時就必須由左至右推著筆執行,這樣就顯得笨拙。漢字下筆順序有先左後右的原則,所以提倡初學者用右手執筆。
身正就是寫字時要坐端正,胸部自然挺起並與桌面保持一拳之隔。右手書寫時左手按在紙面上,以求力的均衡。寫字時如果低頭曲背,不但字寫不好,日久天長,視力和脊柱都會受影響。足安就是寫字時兩腳微開,與肩同寬,平放地上,以保持身體安穩。
關於運腕
執筆在指間,指連於腕,腕連於肘,要想運筆靈活,必須指。腕、肘互相配合,而關鍵在於腕的運動。運腕就是靠手腕的上下提按和前後左右起伏往返而操縱筆鋒,寫出合乎要求的字。
書寫時因手腕與桌面的距離不同而有幾種不同的方法。
著腕:即手腕貼在桌面上寫字。著腕法因腕與桌面接觸,妨礙筆的運動,寫小楷時可用,寫稍大的字就不適宜了。
枕腕:即用左手按紙,右手執筆,以身體為對稱軸左右對稱。
提腕:即用肘部支撐在桌面上,而把手腕提起來,這是坐著寫中字最多見的腕法。
懸腕:寫字時自腕至肘都不放置在桌面上叫懸腕。寫大字必須懸腕,只有懸腕,才能力從肩臂出而達於紙上,而且由於手臂不受桌面的阻障,筆的縱橫牽掣、上下提頓隨心所欲,所以是最自由靈活的方法。
有的初學者問:寫蠅頭小楷為什麼不必懸腕?寫盈尺大字為什麼腕與肘不依附桌面?其實寫小楷實無必要,寫大字非懸不可。蠅頭小楷筆畫短、字小,只需運指就足以應付,何必要懸起整個手臂?而且楷書在點畫、結構等方面要求極嚴,手臂全懸既不穩定,又不會持久,很難寫好。那為什麼說寫大字肘部非離開桌面不可呢?大字筆畫長,手臂不離開桌面,筆的揮運就不自如,以寫長橫為例,假如以肘著案,如同以肘為圓心,以小臂為半徑循規作圓,這樣寫出的長橫必然不能平直,如此寫字,豈能寫出好字?
另外從字型方面看,篆書、隸書、楷書在點畫、結構等方面比起行、草書來,要求比較嚴格,用筆較為規矩,腕與桌面的距離就要近些。行、草書則比較放縱飛動,腕與桌面的距離就要遠些。所以我認為腕肘離開桌面與否、離開桌面的遠近,要根據字的大小和字型而定,不可一概而論。
關於運筆
學會了執筆,就可以進一步學習運筆。學習寫字,首先要學習點畫,點畫猶如字的建築材料。建造摟閣亭臺,不準備好材料,或是準備的材料不合乎質量要求,那摟閣亭臺就不會美觀堅固。學書亦然,點畫寫不好,字也肯定不會美觀。學習運筆,就是學習如何透過筆把墨落在紙上,形成合乎要求的點畫。
筆的運動可分為縱面運動和橫面運動。縱面運動是指筆與紙面垂直方向的高低運動。橫面運動是指筆與紙面平行方向的前後左右的運動。縱面運動主要有以下幾種:
落筆:筆最初接觸紙面叫落筆,也叫起筆。落筆一般較輕,像鳥兒由空中落在枝頭上。落筆是運筆的開始。
頓筆:把筆往下按叫頓筆。頓筆不可過重,過重了點畫就會太肥。
提筆:把筆往起提叫提筆,一般在頓筆之後都要提筆。提筆如鳥兒將要離地高飛。
橫面運動主要有以下幾種:
行筆:筆鋒由一端到另一端叫行筆,行筆也叫走筆、過筆。
挫筆:筆頓後微提,並向相反方向施加力,使筆尖垂直紙面。
折筆:寫點畫時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斷然改變方向,有意顯露稜角叫折筆。如寫橫時先向左上方落筆,然後往右下折,寫出方稜來,即為折筆。
轉筆:筆鋒旋轉叫轉筆,轉筆是為了寫出不帶稜角的點畫,如“豎彎”,就要像用圓規畫圓一樣轉動筆鋒。
回筆:筆停後返回來時的方向叫回筆。回筆是為了“護尾以避免“折木”。
衄筆:筆下行而逆反叫衄筆,與回鋒不同,回筆用轉,衄筆用逆。如寫左豎鉤,豎寫至長短合度時,提筆左行再逆反使筆鋒朝即將挑出的鉤的相反方向——此即為衄筆——最後提筆挑出。
縱筆:筆鋒邊行邊提,去而不返叫縱筆。如寫撇時,用筆由重到輕,最後出鋒就用縱筆。
除了縱面運動和橫面運動之外,還有一種介於二者之間的運筆方法,這種筆法既不提也不頓,即不轉也不行,而是筆停在紙上,這就叫駐筆。駐筆是為了取勢,即取得點畫的某種態勢。以上講的是幾種常用的運籌方法,初學者在寫字實踐中,只要細心揣摩,是會逐漸掌握更多的筆法的。
淳道字畫網 文房四寶
關於“中鋒與偏鋒”
歷代書法家在講用筆時都強調中鋒行筆,什麼叫中鋒行筆呢?毛筆筆頭的尖端部分叫筆鋒,又叫筆心,四外較短的毛叫副毫。中鋒行筆是經典筆法。就是在寫字時,筆心必須在點畫當中執行。這樣順著使用筆毛,筆毛平鋪在紙上,寫出的點畫看起來渾厚圓潤,有立體感。
偏鋒是典型的筆病。偏鋒行筆就是在寫字時,筆鋒不在點畫中間執行,而是偏在點畫的一側,寫橫畫時常偏在上邊,寫豎畫時常偏在左邊。側鋒行筆,起筆處易見稜角,但點畫往往缺乏立體感,而且由於沒有順著筆毛的方向用筆而是橫著刷,容易出現筆畫一邊整齊,另一邊不整齊的現象。
中國歷史上擅長楷書的書法家眾多,他們的書法作品各具風格,初學楷書的同志,應該先學習點、橫、豎、撇、捺、鉤等基本筆劃的寫法,然後再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愛的碑帖臨摹,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寫出的點畫和結構就能逐漸接近所臨的碑帖。
基本點畫的寫法說明:
撇的藏鋒法:落筆、折筆與點的寫法大致相同,然後向左逐漸提筆撇出,速度既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太快了,尾部過尖過細,這樣會形成病筆“鼠尾”,並旦筆畫的長短也不易控制;太慢了,尾部又會鈍而無鋒。露鋒法是筆鋒直落,然後調整筆鋒成中鋒撇出。
橫的藏鋒法:逆鋒起筆—欲右先左,到左端時折筆下頓,再輕提筆用中鋒向右行,至長短合度時先輕提筆用側鋒寫出右上端的稜角,然後頓筆,至右下端時轉筆左收。 露鋒法是筆往右下方一落在紙上,立即用中鋒往右行,其餘提筆、頓筆、收筆都與藏鋒法同。用露鋒法寫橫時,特別要注意落筆不可過於往右下方切鋒,否則橫的左端會菲薄虛浮。
點的藏鋒法:逆鋒起筆——欲下先上,到頂端折筆,不能用轉筆法,轉則頂端不尖銳,然後往右下方行筆,至底部左下方轉筆,最後往左上方收筆。點的形狀是上尖下圓,腹(左邊)平背(右邊)圓。
露鋒法是順鋒直下筆——這種用筆法又稱切鋒,其餘行筆、收筆都和藏鋒法相同。
捺的藏鋒法:逆鋒起筆——欲有先左,然後向上轉筆(如用圓規畫圓,又像用毛筆畫半個小圓點),再立即往右下行並逐漸按筆使筆畫逐漸加粗,將出鋒時駐筆,最後順勢提筆出鋒。書寫的全過程可以用“逆入平出”來概括。平出指的是捺角時不可以有折角。
垂露豎的藏鋒法:逆鋒起筆,折筆向下,調整筆鋒成中鋒下行,至長短合度時稍提筆往左(或右)回鋒收筆。露鋒法是切鋒直落,調整筆鋒成中鋒行筆,其餘筆法均與藏鋒法同。
懸針豎的藏鋒法、露鋒法起筆、行筆均與垂露豎同,至長短合度時緩緩提筆出鋒,其速度要求近似撇,但比撇更慢些。因為懸針豎如中流砥柱,中正不欹,如果出鋒過快,可能出現歪斜、虛飄的現象。懸針最難的是寫得不偏不斜,有如鐵柱兀立而又不僵直,初學者只有勤學苦練才能得心應手。
鉤的變化最多,這裡先講最基本的兩種—左鉤和右鉤。
左鉤和右鉤都附屬於豎。豎至下部將出鉤時先微提筆向左下行(這樣就在豎的右方出現了稜角),至鉤的底部時衄筆向左挑出即形成左鉤。右鉤與左鉤筆法同,只是方向相反。另有一種右鉤,看上去像是兩筆寫成的,稱之為搭鉤,用於辰、氏等右邊有長捺或長戈等字。其寫法是,豎至長短合度將要寫鉤時,先駐筆,然後提筆左行,折筆下頓,最後提筆挑出。
學會了左鉤、右鉤之後,可進一步學習獅口、鳳翅、寶蓋、龍尾、直戈、橫戈等。獅口的寫法是:用筆如寫橫畫,至轉折處先提後頓,調整筆鋒成中鋒向左下行筆,至長短合度時衄筆向上,順勢提筆挑出。獅口法用於句、勻、蜀、南、馬、為等字。鳳翅的寫法是:用筆如同橫畫,至轉折處先提後頓,調整筆鋒成中鋒,然後中鋒行筆如循規作圓,至長短合度時,衄筆順勢挑出。寫鳳翅時要求轉折處和將出鉤處要粗些,中間部分要細些。鳳翅法用於風、鳳等字。寶蓋的寫法分為方筆式和圓筆式:方筆式:用筆如同橫畫,至轉折處先提後頓,回鋒至轉折處再鋪毫用中鋒或側鋒出鉤。圓筆式:用筆如同橫畫,至轉折處先提後頓,用中鋒迴旋至轉折處出鉤。此法多見於柳體。無論方筆式、圓筆式,所出之鉤宜平不宜垂,以便與寶蓋下的部分相呼應。寶蓋法用於空、寶、予、冠等字。龍尾的寫法是:用筆如同豎畫,轉折時如循規作圓,邊行邊轉動筆鋒,行過彎轉處後用筆如同橫畫,至長短合度時覷筆上挑出鉤。龍尾的彎轉處除歐體外都應作弧線,而不應作方角,此處運筆應稍快,以表現鐵畫銀鉤的力感。過了彎轉處如作橫畫的部分宜微上翹不可下垂,下垂則有懈怠之感。龍尾用於也、元、見、筆等字。直戈的寫法是:起筆如豎,然後向右下方行筆,至長短合度時衄鋒向右上方挑出鉤。寫直戈上段與下段宜稍直、稍粗,而中段宜稍曲、稍細。闢如人的身體,肩寬臀豐腰細則健美,腰粗肩臀窄則顯得笨拙。直戈不宜過直或過曲,過直顯得生硬,過曲顯得柔弱,貴在剛柔相濟。直戈用於戈、武、成、盛等字。橫戈的寫法是:順鋒直落筆,以求尖銳,如循規作圓隨行隨轉,行筆至如新月形時即駐筆,然後衄筆向左上方出鉤。橫戈宜曲不宜直,宜短不宜長,所出之鉤較龍尾之尾略長橫戈用於心、必等字。
病筆
字的點畫有方有圓,有斜有正,有直有曲,有粗有細,有銳有鈍,有短有長,但都必須符合一定的書寫法則,才能各具意態,否則即為病筆。
-
4 # 好奇少年晨陽
大家好,我是晨陽,我的字一直都不好,直到現在,寫的字啊,不能看,
我可以破例一下,讓你們看看我的字多麼的差。
我看著這個我都不好意思現在,你們看見不要告訴別人啊,拜託啦!
我也一直迷茫,不知該怎麼辦好了,最近遇到一位老師,教了我很多方法,現在寫的字也差不多,進步非常大的大,如果遇不到他的話我連簽字都不好意思,現在自信很足了,然而呢我的老師是個書法作家,我也跟著學了段時間,也學了不少。那我們就來說說如何練習書法吧。
總的來說:分為
one:基礎就是我們正常書寫的字,楷書,這個我們從幼兒園就開始學了,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麼最重要的就是楷書的筆畫,一定要練好。
tow:我們的坐姿和握筆的姿勢,好多人都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習慣坐姿,和書寫姿勢,這個不能強求,我認為必須得強求過來因為姿勢不對,用的技巧就不一定可以適用,所以我認為很關鍵。
three:在練習的時候一定要分類去練,如練寫丶、丿、丶、丨等全部書寫熟練,在寫的時候可以一氣呵成。
-
5 # 翰墨今香
現在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士喜歡練習書法,但是,學習書法不是拿著毛筆,蘸上墨水在紙隨便寫寫,經常在網上看到很多人說練了好久怎麼沒有長進的問題,我想說的是:書法有法。只有按照正確的方法學習,才能練好書法。下面我從幾個方面給大家說說學習書法的一些事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書法學習工具篇書法學習的工具是什麼?無非就是筆墨紙硯嗎!但是如何選擇筆墨紙硯呢?初學書法者往往會很迷茫。
筆,一般學習書法從楷書入手,筆的選擇初學者就用兼毫的毛筆就可,網上的毛筆一般質量都還可以,不能太便宜的,我給我家孩子用的一般都是二十多塊錢的兼毫中楷毛筆。對於初學者來說,這就夠了。
墨,墨一般就比較簡單了,現代不像古代那樣需要買硯臺和墨塊自己硯墨,網上賣的書畫墨汁一般就可以滿足初學者的需要了,一般買些老字號的書畫墨汁就好。
紙,初學書法用普通的毛邊紙就好,我記得我小時候練書法用的都是廢報紙。現在紙張很便宜了,毛邊紙價效比還是很合適的。初學建議買帶有米字格的毛邊紙,米字格大小在7-8釐米的就好。
硯,現在因為有書畫墨汁,一般練字也不用硯臺了,太麻煩。以後等你有一定水平了,再講究不遲。
初學書法選擇什麼樣的字帖呢?初學書法如果有老師的話,那就聽從老師的建議,往往每個老師學的不同,會建議你學習他比較拿手的那個書家的字帖,這很正常的。如果沒有老師的,那就接下來看看我的介紹吧,首推楷書四大家:歐、顏、柳、趙。排名按時間順序排列,不分名次,四大家各有千秋,學好了都是高手,學不好都是笑話。
歐楷:歐楷是唐初大書法家歐陽詢創造的一種楷書書體,其特點是方圓兼施,以方為主,點畫勁挺,筆力凝聚。既欹側險峻,又嚴謹工整。欹側中保持穩健,緊湊中不失疏朗。學習歐楷,首推《九成宮》,可以說是歐楷的登峰造極之作,另外《皇甫誕碑》和《化度寺碑》也可以拿來作為參考。
顏楷:顏楷是盛唐時的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楷書書體,顏楷為書法史上書體的一大變,以篆籀之行筆,化唐初瘦硬之書風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體現了大唐盛世的風度,再加上顏真卿高尚的人格品質,是書法與人完美結合的經典,他的書體後世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一般書家我都會推其成熟期的代表作,而顏楷我則是推其早期的代表作,為什麼呢?因為成熟期的顏楷,個人特徵太鮮明,很多人寫不好就容易寫成肥頭大耳的毛病,形成臃腫的用筆,而且後期很難改變,不利於再學其他書家的法書。所以顏楷我首推早期代表作《多寶塔碑》,後世很多名家例如董其昌、啟功等多以此碑入手,開始書法學習之路。柳楷:柳公權與顏真卿齊名,他的書法上追魏、晉,下及初唐諸家筆法,又受到顏真卿和歐陽詢的影響,在晉人勁媚和顏書雍容雄渾之間,創造了自己的柳派。其遒媚勁健的書體,可以與顏書的雄渾寬裕相媲美,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稱譽。有人說柳楷難學,確實有一點,但也不必太在意,柳楷字帖推選《玄秘塔碑》入手。
趙楷:趙楷是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的楷書書體,趙孟頫能一舉超越大宋與唐代三大家並列,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可想而知他的水平之高。趙孟頫的楷書最好的一點是全部是墨跡存世,不像前面三大家都是碑版的,墨跡本更容易我們掌握學習他的筆法。有人說趙書不能學,說什麼人品不好,書法軟媚等等,都是人云亦云,不必太在意,我小時候就被這種論調耽誤了好久。 趙孟頫雖然以宋代皇族後裔入仕元朝,這是時代造成的,不是趙孟頫個人決定的。以此認定趙孟頫的人格汙點,太有失偏頗,這種論調也早已被人忽視了。趙孟頫的代表作有三本法帖可供選擇:晚年的《膽巴碑》,稍微早點的《湖州妙嚴寺記》、《崑山淮雲院記》等。
學習方法很多人自學書法很長時間不見進步,最大的問題就出在學習方法上。書法學習要掌握五個字:摹、鉤、填、臨、讀。
摹,就是摹帖,拿稍微透明點的紙覆蓋在字帖上,描著寫。
鉤,用透明紙覆蓋在字帖上,用毛筆或者鉛筆沿著字帖描出輪廓來,我的建議是一個筆畫一個筆畫的描,能讓你對筆畫形態和位置更加記憶深刻。
填,把上面鉤摹出來的空心字,在用毛筆填墨書寫,不要出輪廓。
臨,臨就是臨帖了,把字帖放在一邊,對照著寫。
讀,讀帖,只臨帖不讀帖,實在是很大一批書法愛好者一個嚴重的問題。讀帖怎麼讀呢?首先看起筆露鋒還是藏鋒,行筆是中鋒還是側鋒,收筆是如何收筆,轉折處是方是圓,筆畫連線處是連是斷等。
最後,初學書法不適合寫太大的字,也不適合寫太小的字,初學書法寫6釐米左右的字就可以。有些字帖因為原來的字比較小,例如顏真卿《多寶塔碑》,原作只有2.5釐米左右一個字,因此需要買放大版的,最好在4釐米左右的字帖。
瞭解了這麼多關於書法學習的知識,關鍵還是先寫起來,然後持之以恆。
-
6 # 陳海良書法藝術
我也寫毛筆字,發現臨帖出不了帖,不能為自己所運用!就是這個字你看著字帖會寫,脫離了字帖就出現問題。
你不看帖去寫字,你的腦海之中只有你最初對這個字的記憶,也就是鋼筆字的結構,會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寫!為什麼會這樣呢?還是練習的不太夠,不太能脫離自己的固有思維,只有多練習才能為自己所用。
所以說練習書法就得從對臨,背臨,意臨三步走!
對臨,目的是寫像,為什麼要寫得很像?要模仿古人的用筆和結構等等!其實就是一個記憶的過程,寫多了這個字記住了!就變成了自己的東西了,以後寫這些字就能運用自如了。
背臨,就是揹著把字帖寫出來!也是更進一步的把字型等記住!然後再和原帖進行對比,看哪裡寫錯了,哪裡不足,該怎樣改正等等。
意臨,就是真正的運用了,所謂的意臨就是把字帖上的字用誇大的方式寫出來,可以不像,但是必須要有字帖上的意思,章法,結構,用筆等等,在你意臨的作品上,能夠找到原帖上的東西。
這三步走完了,也許這個字帖上的字就真正變成你自己的東西了。
然後多臨寫不同的古帖,相同的字不同書法家怎麼去處理?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這麼處理?有什麼精妙之處?臨的多了,就可以結合不同書家的處理方法來把一個字給寫好,就是學的多了自然就會去處理一些字的結構等等。
同樣的字王羲之和王鐸的處理對比
這樣的話你就可以用你所學的東西去日常書寫了!
但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學書法心急不得,這就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愛好!不為別的,就為自得其樂!誇誇其談,不對的很多,希望批評指正
中國唯一的一位楷書、行書、草書都獲得過全國大獎並且連續獲一等獎
-
7 # 秋水墨涼wsy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掌握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練習毛筆字的時候坐姿和鋼筆字的坐姿基本相同,要求坐端正,身體離桌面一拳左右,但是握筆姿勢有很大的不同,這個也是有不同的書寫工具決定的。有時候根據書寫內容和紙張的需要,練習毛筆字的時候也會採取站姿。要想寫好字,絕對不可能有什麼捷徑而言,練習筆畫我建議用田英章的字帖,聯絡的時候儘量將字帖上的筆畫還原出來,只有寫好字畫才能夠為後面的練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比化學的差不多就可以仔細練習字帖,學書法最重要的就是不斷的臨帖,一開始選擇可以令人的字帖入門,同樣選擇田英章的字帖切記這個時候不可朝三暮四,要選一定的就要把它拿下。
字帖臨的差不多就可以廣泛臨習各大家的書法作品,我建議多臨古帖,選擇墨跡版的能更好的看清楚是怎樣行筆的,像王羲之,柳公權 “顏筋柳骨”等人的字帖都是相當不錯的。
練一手好字看天賦也看努力,快的幾個月見效,慢的可能幾年,全憑自己努力。
-
8 # 民俗與文化
書法藝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學習書法的意義可以提高我們的民族文化素質和審美能力。
學習書法首先要培養濃厚的興趣,有了興趣就等於成功了一半,而任何興趣都不是從來就有的,學習書法也是如此。只要把學習書法當成了自己的剛需,然後紮紮實實地練好基本功,掌握書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法,從實際應用出發,努力瞭解書法藝術,提升綜合素養。多看,多寫,多交流,加強書法理論修養,多讀書法理論,多讀名家的碑帖以及他們的心得體會。經過長期的刻苦練習,並遵循科學的練習方法,就一定會有收穫。
書法科學的練習方法,要講究法度,循序漸進。就是先學習楷書,後學習行草,再推進其它字型;先練習寫大字,後練習寫小字;先專門攻克一種字型,再去博學多家。
先開始學習楷書,並不是說楷書容易學,是因為楷書其筆畫比較規範化,結構比較有規律等方面來說,楷書確實比行草書容易學習把握,而且各種用筆方法在楷書中最齊備的,加上楷書的運筆和結構的基本法則都適用於行草書,因此開始先學習楷書是更符合學習書法的規律。在我們對楷書的基本筆法和結構規則有了一定的熟練程度以後,就可以同時開始練習行草書了,這樣可以互相借鑑,互相促進,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先學習寫大字的好處就是在於,大字點、畫較長、較粗,練習書寫時運筆過程明顯,起筆、行筆、收筆三個步驟雖然連貫,但是相對比較的獨立。在學習書法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分解練習,這樣練習發現有不對的地方,就容易被發現,及時的進行糾正。再說練習寫大字有利於我們鍛鍊腕力和臂力。
先專攻學習一種字型,再博學多家,就是先集中精力專門攻克一種字型,進行知行合一的練習,融會貫通以後,舉一反三,再去學習其它的字型,所以博學多家是非常重要的,凡是有所成就的書法家,他們都是取眾家之長,融為一體,才創造出具有自己獨特個性的高水平書法作品。
我們學習書法必須要有一絲不苟、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只有做到勤學苦練,才能達到“心手相暢”的境界,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縱觀古今歷代名家,無不是經過苦練數載才成功的。學習書法還要跟日常應用書寫緊密相結合,把自己所學的書法知識和技能有意識的運用到日常書寫的場合中,才能從根本上杜絕自己舊的書寫習慣,儘快的掌握新的書寫技能。能把字寫好是技術,能把“情”寫出來才是藝術,因此,書法要把文化當主體,不能把簡單的筆墨當主體。書法藝術的創作過程也是一種抒情的過程,人們對書法作品的審美過程應該是一個綜合的、立體的過程,而不應滿足於表層的視覺感受,必須是一種包括文辭內容、文化含量的內在、深層文化資訊的全面體驗過程。如果你不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你就不能理解和認識書法,也不會成為書法家。
-
9 # 卻之先生書法
透過你所提問題推測應該是個初學者或者書法小白。那我就針對初學者提一點自己的建議。下面言歸傳。
學習書法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比急忙的動手寫字更加重要。比如,要相信寫字不太困難,要相信每天寫字的重要性, 相信任何年紀都可以寫好書法。做任何事都是這樣,有信心就容易一些。另外就是寫字過程中的一些重要觀念。1, 一定要看帖讀帖臨寫。2, 一定要一個字一個字的寫,不要寫一筆看一筆。3一定要每天堅持練習。
再者就是要排除錯誤的觀念。長期以來,關於學習書法有很多錯誤的觀念,比如, 一定要用宣紙, 一定要用雙勾額頭法執筆,一定要懸腕兒寫字, 一定要從楷書學起,筆桿一定要對著鼻子, 毛筆有我的越緊越好,等等,都是錯誤的觀念和認識。
其次,選一種自己喜歡的書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喜歡才可能更長久的堅持下去。如果沒有特別喜歡的書體,感覺哪種書體都可以。那我建議先從隸書學起,一是隸書相對於揩書和行草書更容易入門,二是隸書更有助於你掌握和提高書法線條的質量。
選好了學哪種書體之後,再就是選一本自己喜歡的碑帖,也就是你自己喜歡什麼樣的風格,剩下的就是認真臨帖了。
-
10 # 歷史學說
古人說:“凡學書者,先學執筆。”掌握執筆方法是學習書法的第一步。
●線條
線條是書法本質的重要載體。各種書籍的筆畫以線條的形式構成。線條是書法的基礎。練習線條可以增強筆畫的節奏,使字型更具彈性。
1.水平和垂直線的實踐
用筆塗抹墨水。當筆水平拉伸時,筆尖垂直向右按壓,然後以恆定速度向相同方向平靜地執行,直到水平圖的末端緩慢抬起;垂直繪圖向下進行,方法與水平繪圖相同。運輸筆時,要注意手腕和肘部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應該是均勻的。線通常不短於100毫米。可以透過劃分粗線和細線來實現。粗線為8毫米,細線約為4毫米。線條應該是直的,均勻的,有力的。避免枯燥,僵硬,虛弱和尖銳。
2.弧和曲線的實踐
筆管是垂直的,在送紙後筆尖應始終保持在筆劃的中心線上,並且筆的筆尖由手腕旋轉以跟隨趨勢。移動筆時,請避開筆的扭曲面,線條應光滑,勻稱且有彈性。
行程
指紋法
●張峰和陸峰
開始或收集時,筆是隱藏的,不稱為西藏前線;筆尖暴露在前面。
●方筆和圓筆
在筆或筆的開頭,方形或角形稱為方形筆;圓形稱為圓形筆。
●中心和翼
中心,也稱為前部,意味著筆在寫入時始終位於筆劃的中心線上。它是書法的基本筆法,也是使筆畫厚實圓潤的關鍵。無論什麼樣的書,中心都很貴。
側面,指的是筆劃偏向筆劃的一側。側端筆傾向於出現在燈的一側,使筆畫平整而薄,沒有古雅的味道。然而,機翼的使用可以豐富線條並顯示字型的美麗姿勢。
寫作要領
無論書的型別如何,每個筆畫都分為鋼筆,鋼筆和鋼筆。啟動方法正確,筆可以順利使用;筆是光滑的,筆可以完成。因此,這三個部分彼此相關並相互影響。
●啟動
筆分為兩種型別:正面和正面。除了行和草書,一般使用西藏前線。方法:筆在相反方向上從紙張反轉,然後轉動使筆平展,即“反向進出”。
容易出問題
1反向反轉時,方向移動或力過重。
2旋轉旋轉或筆側扭曲時幅度過大。
2.糾正方法
1按下反向時,筆應該很亮,並且筆的方向大致平行於書寫的筆劃方向。
2轉動時,應輕輕抬起,使筆劃與筆前相同,然後按下筆。
●線筆
中心線筆是筆的基本原理。筆專注於手腕。方法:書寫筆後,筆筆平整,筆筆紮在紙上,力量一起施加,使墨水條均勻地穿透線條兩側。1.容易出問題
1線不穩定,速度快或慢。
筆後2筆。
2.糾正方法
1線應平滑,速度和強度應均勻。
調整筆劃後,使用中心反轉線條,避免這種情況。
●接收筆
畫筆筆劃遵循“無需縮小,不接受”的原則。方法:寫入筆劃結束時,筆劃恢復。水平繪圖和筆輕輕向左抬起以恢復;垂直圖紙和筆向上縮回。當遇到罷工的筆劃時,例如鉤子,鐐銬等,更多的手勢被恢復,即前後翻轉,筆和筆相互照顧使筆觸微妙而實質。
容易出問題
1筆被掃除,筆分散,底部沒有凝聚力。
2沒有提及或沒有恢復。
2.糾正方法
1完成筆後,必須先收集筆並按照趨勢進行操作。你必須保留它。
2要抬起前部,請注意組合,然後按側面。
-
11 #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這個問題似乎問得有點寬泛,但就練習來說,應當把握好下面的幾個方法:
1、找到興趣點。興趣是第一老師,對於書法來說,如果你喜歡楷書,就要找到自己喜歡的楷書風格的書籍,歷史上各個朝代都有楷書代表作品,但唐代的楷書好像要好一些,其法度嚴謹,學習起來也容易上手。當然,對於其它書體也是一樣的,要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教材才是最好的。
2、掌握用筆方法。書法最重要的是它的用筆,不管你學哪種字型,都要把用筆作為第一要務。用筆從執筆中來,正確的執筆方法會養成正確的用筆方法,當然,執筆無定法,但是,在初學階段,要儘量做到中鋒用筆。
3、練習步驟。剛開始學習書法,要從臨摹開始,而臨摹又分為三個階段:實臨、對臨、意臨。實臨就是我們常說的描紅,可以單鉤,也可以雙鉤,這要看你的基礎了。對臨是在實臨基礎上的臨摹方法,就是照著字帖寫字。意臨是臨摹階段的高階方法,就是根據古人的字形、筆法,去想著字帖中的字,而實踐中則是自己對前兩個階段的檢驗和鞏固。
4、不可偏廢。這個意思是說,學習書法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書法是修身養性的,是不能著急的,另外,對於一種書體的學習轉換也不能太過快了,至少半年以上才是好的練習方法。
就說這些吧。
-
12 # 書法顏二
如何練習書法?這是一個方法論問題,顏二試著回答,若不盡周祥,請師友斧正。
現代書法家潘伯鷹先生在《中國書法簡論》中說:“除非我們不學習中國字,若要學,便須從筆法入手。”這裡所說的筆法,指的是書寫的基本技法,包括執筆、運筆、點畫和結字的方法。潘伯鷹是當代著名書法家和理論家,他認為練習書法先練習筆法。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書法的呢?
唐朝大書法家韓方明《授筆要說》:
“昔歲學書,專求筆法。”大名鼎鼎的黃庭堅黃山谷,在《山谷論書》裡說:
“古人能工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凡學書,欲先學用筆。”可見潘伯鷹先生總結是非常有道理的,是從古到今的學習傳統。
有些師友說,練習書法不是從臨帖入手嗎?很對,是要從臨帖入手,學習古人經典法帖,是書法進步的唯一途徑。但是為什麼臨帖呢?臨帖的目的是什麼呢?臨帖就是學習古人的筆法。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臨帖呢?
晚晴書法家徐謙在《筆法探微》中說:“作書不求筆法,而事臨摹,則無書。”對的,這是告訴我們,在臨帖之前,得先有筆法的概念。可見筆法跟臨帖是不能劃等號的。據顏二經驗,臨帖之前先要學習點畫規則的,對點橫豎撇捺有個大概的熟悉。因為字由點畫組成的,點畫就是一個零件,成品是由零件組成的不是?一個字就是一個成品。
另外徐謙提出了一些觀點,對於我們今天依然警示作用,他說:
“中國近三百年無領袖群雄之大書家,乃由不講筆法之故。”又說:“今人或有思創作者,又患不知筆法,信手塗鴉,徒成惡道。”是不是很熟悉呢?直指當今“江湖書法”、“醜書”、“亂書”、“射書”!這是題外話,但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學習書法不學筆法,必將走入惡道,成為笑話。
那麼,如何練習書法?這個脈絡就很清楚了:執筆——運筆——點畫——臨帖。為了讓初學者更好的理解,下面就一一展開講一下。
執筆古人論述執筆的方法林林總總,紛繁複雜,有單鉤法、雙鉤法;有執管法、扌族管法、撮管法、搦管法和握管法等等,有些古用語我們甚至看不明白。那顏二就直截了當,介紹一種自認為最實用的方法:五執筆雙鉤執管法。
方法:五個手指分成兩組,依次包住筆桿。拇指、食指和中指拿住筆桿,中指無名指依次抵住筆桿,小指抵住無名指,掌心是空的,手指要有力。如圖
原則:掌虛指實,運筆自由圓暢沒有阻礙。張旭:“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
運筆知道正確的執筆方法後,就要學習運筆了,運筆的原則是靈活自如,可以自由發揮、控制毛筆,寫出高質量的線條。
要實現這一目的,就要懂得用腕。人手最靈活的部位就手關節,對於寫字來說,手腕是最靈活的部位,因此在寫字時多運用手腕,有利於寫出線條的出各種形態,看起來生動多姿。這是區分書法高下的主要因素。
宋姜夔《續書譜》:
“大抵要執之慾緊,運之慾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後世奉為金科玉律。沈伊默先生也說:
“執筆是手指的職司,運筆是手腕的職司。”具體動作有上下、左右、旋轉三個,原則是書寫時線條儘可能保持中鋒運動。如圖
上下左右是寫直線條時的基本動作,橫豎撇捺點都要用到;旋轉是寫弧線條時的動作,絞轉筆法的常用方法,有時點也用到。這裡面有很多方法和技巧,需要師傳或者在實踐中去領會和感悟,也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點畫永字八法的應用。如圖:
永字八法基本上涵蓋了橫豎撇捺點鉤的寫法,可以說囊括了“字”的所有“零部件”,是一個範本。據說是唐朝張旭所創,張旭是當時赫赫有名的書法家,他在當時的長安開書法培訓班,開館授徒,一時學徒眾多,譁然於市,引起過轟動。學生剛入門時就讓學習這個永字八法,顏真卿《述張長史十二意》裡說:“…眾有師張公(張旭)求筆法,或有得者,皆曰神妙。”可見這不是簡單的八個筆畫,裡面有很多妙處,需要好好學習,花時間去“悟”。顏真卿的意思是很明顯的,或有得者,不是所有人都能領悟學會的,但是學會了的都說很神妙。這個是基礎的點畫規則,很多筆法如提按、使轉等都是由此衍生出來,細心體會,應該可以領悟神妙之說。
永字八法是學習書法繞不過去的門檻,具體的寫法就不展開了,有心的同學可以按圖慢慢臨寫。
臨帖臨帖是練習書法的重頭戲,是天天都要做的事情。書法所有的精氣神首先來源於古人法帖,我們的文化和人文情懷的傳承也是來源於此。臨帖有幾個步驟,臨帖首先要讀帖,然後對著字帖臨,叫對臨,熟悉以後背臨,最後意臨,然後就可以進行作品創作了。
臨帖原則:像。臨得像是第一位,須規規矩矩按字帖臨寫,千萬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妄加筆畫,亂塗胡寫。
從前的人,臨帖是從描紅開始的,我們經常說臨摹臨摹,其實是先摹後臨。其中摹就是用薄紙蒙在字帖上,用細線筆雙鉤描出輪廓,然後用硃筆摹寫。這樣的好處是先掌握點畫的形態和位置,每一個帖每一個書法家的風格都不一樣,其點畫形態也不一樣,字的結構,筆畫的位置也不一樣。描紅就是要先對字帖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為下一步對臨背臨作基礎。我發現現在很多人臨帖把這一個步驟忽略了,認為簡單且麻煩。所以很多人臨帖臨了很久都沒有辦法把字的結構臨準確,為了省事,其實是浪費了時間。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驟,對臨。
對著字帖一個字一個字的臨,這時要特別注意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和筆畫的位置結構,要仔細讀帖。對於字帖的行筆軌跡瞭然於胸,筆畫大小粗細,行筆的輕重緩急等,依樣畫葫蘆,臨寫出來,然後再對照字帖,找出不到位、不像的地方,然後再臨寫。如此反覆再反覆,一定要用心、細緻,不要怕麻煩。
第三步驟,背臨。
對臨一段時間後,覺得差不多了,就要拿開字帖放一邊,像背書一樣揹著臨,這個步驟是檢驗你之前對臨的效果的,要求也要務求準確,臨得跟原帖像,特別注意原字帖的章法和神韻,不僅要“形”像,還要“神”像。如果效果不好,要回去繼續對臨,互相交叉練習,背臨——對臨——背臨…。
(圖為王鐸臨聖教序)
第四步驟,意臨。
意臨可以加入你自己的想法了,依照原帖的筆法、神韻等等,加入你自己的東西,是要把字寫“活”。臨帖不是目的,臨帖只是方法,是學習的渠道。如果你臨顏真卿的,你寫的字完全是顏真卿的,那你就把字臨死了,你臨得再像也沒有用,完全沒有自己的風格,你的書法就完蛋了。現在有些人學習楷書,特別是歐楷,把字寫得僵直沒有變化,像印刷體一樣,這是一個壞毛病,不好。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這個道理。書法中所追求的“字如其人”,是我們透過臨帖學習古人前人的東西,為我所用,然後用以表達我們自己的思想、學識,甚至道德品質等,這才是學習書法的最高追求。
-
13 # 聞道深般若
練習書法,與臨帖和創作都有關係,有效的練習方法可以助力書法技藝較快提高。
選帖法帖選擇要根據自己的當前的書法水平選帖;初學宜選真書書體的法帖,譬如楷書選顏真卿《勤禮碑》,秦小篆選《秦泰山刻石》等等。進一步可選風格比較鮮明的行草法帖,譬如王羲之《蘭亭集序》等。到較高程度後可選和之前所學的書體不同的法帖,譬如學過楷書,現在可再學隸書。
* 《秦泰山刻石》 *
法帖選擇要根據自己的志向選帖,帖的選擇和學習會影響你未來的書法風格。
選帖不可太多,2-3種即可,練到一定程度,這2-3種書體就會相互起“化學反應”, 讓你的書法更有個人的特點和風格。
選帖求精不求多,帖上的字數是有限的,透過反覆書寫這有限的幾個字,學會筆法的精髓、字法和章法等審美的理念是最重要的。精熟之後,舉一反三是水到渠成的事。臨摹臨摹根據自己的程度不同,無非採取對臨、背臨和意臨的方式。
對臨的要求,每個字要寫得儘量和字帖上的字相像,當然這是在正確使用筆法的前提下的像,而不是描字描出來的像。
背臨的要求,不僅是筆法和結字的像,在這個基礎上,經過反覆多次的練習,還要追求熟練。
* 《張黑女碑》 *意臨的要求,要加入自己的主觀審美意志來進行練習,譬如說筆法不變,但是對結字有所調整,來試圖找到自己覺得比較理想的外形結構;同樣道理章法也可以進行適當調整,以致筆法、結字章法通通都可以有所改變,只有透過各種嘗試和探索,才能總結書法表現的美之規律。
* 胡小石 臨《漢碑》 *
創作對有較高水平的書者來說,創作是最大的難題,在創作階段還需要練習嗎?回答是肯定的。
一種練習是針對自己字型相關的法帖進行臨摹練習,透過臨摹保持對這種關鍵書體的熟悉度和書寫的熟練度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書不離手!”
另一種練習是針對自己創作書體進行反覆研習,在這種重複的研習中不斷髮揚優點、彌補缺陷,冰提高創作書寫的熟練度,達到心手合一的境界。
* 林散之 臨《張遷碑》 *
評鑑評鑑研習也十分重要。對自己的每一件作品,無論是臨摹的還是創作的,都應該書寫多遍,然後請老師加以點評,至少自己也要進行對比品鑑。透過評鑑可以找出自己創作的問題所在,同樣也可以發現自己創作的亮點所在,以為下一次的書寫提供借鑑。
書法練習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有刻苦練習加老師評鑑或自我評價鑑,進步才可能最大最快。
回覆列表
一、歷代書法名人觀點你要先了解!
歷代書法名人在書法藝術上有一定的造詣,他們提供的經典名語為初學書法者提供了入門的捷徑,更有權威性。這些名句言簡意賅,值得細細品位。
孫過庭:初學分佈,但求平正。
項穆:書有三戒;初學分佈,戒不均繼知規矩,戒不活與滯;終能純熟,戒狂怪與俗。
王羲之:
1,字之形勢不宜上闊下狹,如此則重輕不相稱也。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
2,分均點畫,遠近相須,播布研精,調和筆墨;鋒纖往來,疏密相附。
3,二字合為一體,重不宜長,單不宜小,復不宜大,密勝乎疏,短勝乎長。
顏真卿:欲書先預想字形,佈置令其平穩,或意外生體,令有異勢,是之謂巧。
歐陽詢:初學之士,先立大體,橫直安置,對待布白,務求其均齊。
蔣和:布白有三;字中這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間之布白。初學分佈,皆須停勻;既知停勻則求變化,斜正疏密錯落其間。
陳繹:疏處捺滿,密處提飛;平處捺滿,險處提飛;捺滿則肥,提飛則瘦。
項穆:人之於書,得心應手,千形萬狀不過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書宜長短合度,輕重協衡,陰陽得宜,剛柔互濟,猶世之論相者不肥不瘦。不長不短為端美也。
張懷瑾:偃仰向背;謂兩字併為一字,須求點畫上下偃仰有離合之勢。
衛夫人:點畫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橫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豎畫如萬歲枯藤;撇畫如陸斷犀象;捺畫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鈞弩發;橫折如勁弩筋節;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
二、怎樣樹立正確的書法觀?書法是一門藝術,要練好書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1、樹立正確的學書思想:字無百日功,書法的練習需要的是刻苦勤練的精神,要臨池準備,持之以恆。不可 中途懈怠。
2、選擇適用的書寫工具:文房四寶是練習書法應準備好的工具。要選擇恰當的使用,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如果選擇不合適,將影響練習的效率和程序。
3、可以從楷書起步,逐步進筆:練習書法,應選擇合適的方法,可以從簡單的大楷、唐楷,或者魏碑練起,逐步進筆,不可好高務遠,欲速則 不達。要大好書法練習的基礎。至於具體選擇什麼字型,不妨先問問自己喜歡什麼楷書?
4、碑帖的選擇:碑帖的選擇是練好書法的關鍵,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有一個好的師傅,加上自己的 勤學苦練,才可以逐步練好書法,成為書法大師。
三、臨摹字帖的方法參考:1、選擇合適的字帖
臨摹字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臨摹的字帖有兩種,一種是毛筆字帖,一種是鋼筆字帖。學習鋼筆書法,應臨摹鋼筆字帖,臨摹毛筆字帖的效果也很好。因為毛筆字帖大都具有較高的藝術性,除了其點畫精到、粗細分明、來龍去脈交待清楚外,還具有結構漂亮、章法完美的優點,有利於初學者學習。另外,毛筆字帖品種豐富,風格多樣,也便於選擇使用。只是毛筆字帖的線條比較粗壯,而鋼筆筆跡比較尖細,所以臨摹時應去其血肉,取其筋骨。
2、臨摹字帖的方法
(1)挑選字帖。挑選一本自己比較喜愛的、點畫比較工整的、結體比較勻稱的字帖來臨摹。如果是毛筆字帖的話,則應挑選字型小一點的字帖,這樣可省去縮小的工夫。
(2)先摹後臨、臨摹結合在習字時,要先摹後臨、臨摹結合。所謂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較透明的習字紙下,用鋼筆照著字帖上的字一點一畫地描紅。要求鋼筆的筆跡不要越出毛筆字外,都寫在字帖上字的點畫中間。這樣,久而久之,就容易學到字帖上字的結構。所謂臨,就是把字帖放在習字紙旁;照著帖上的字依樣畫葫蘆。要求點畫寫得象,有輕重節奏和粗細的變化。這樣,久而久之,就容易學到字帖上字的筆意。由於臨書比摹書難,因此要先摹後臨,由於臨和摹是兩種相輔相成的學字手段,因此要臨摹結合,循序漸進。
(3)仔細讀貼。再者,臨摹前要仔細讀帖。對帖上的字,其點畫怎樣書寫,結構怎樣安排,章法怎樣佈置,都要仔細琢磨並從中找出規律,這樣就容易寫得有興趣,也容易寫得象,寫得好。臨摹時,不能貪多貪快,每天堅持一、二小時,反覆地臨摹幾個字,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收穫。對難寫的字,更要知難而上,多臨摹,多比較。
(4)背、核、用除了臨摹外,還要會背、核、用。背,就是不看帖,揹著帖寫,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寫出來,力求形神畢肖;核,就是將背寫的字與帖上的字進行核對。看有否差錯,要善於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改正缺點;用,就是實踐,把學了的東西,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實踐中來鞏固和提高所學的東西。
(5)博採眾家之長。在已臨摹好了一種字帖後,還應博採眾長地再臨一些其他字帖。
四、上手前的準備工作中國文字,歷史悠久,應用廣泛,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它,除了實用價值外,更兼有藝術價值,因此書法作品常與繪畫並舉,是中國文化的資產,值得珍惜與發揚。
1,要注意工具
寫字的工具主要是筆、墨、紙、硯,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文房四寶」。
(1)筆毛筆依毛質的剛柔,大致可分剛毫、柔毫、兼毫筆三類。剛毫筆筆性較剛健,寫出來的字比較勁挺,如狼毫筆;柔毫筆筆性較柔軟,寫出來的字比較渾厚,如羊毫筆;而兼毫筆則是雜用剛性毛和柔性毛所制的筆,如七紫三羊,筆性剛柔相濟。選筆則要注意「尖、齊、圓、健」四個要點∶筆鋒要「尖」;按開時要齊」;筆肚要飽滿而「圓」;筆毛挺「健」而具有彈性.發筆時要用冷水,全部發開;用完後洗筆。
(2)墨以質地細緻,含膠輕的為佳,最好用輕鬆煙,墨色黑而有光澤,微帶清香。磨墨時,要用新水,動作要領是「重按輕移」,以求發墨濃淡適中。墨汁隨磨隨用,隔夜後,會失去光彩。至於現代商家所售墨汁,選購時,用紙片沾試,如果上淡下濃,有沉澱變質現象,便不可買。
(3)紙紙的種類很多,大體分為強吸墨的,弱吸墨的兩大類。宣紙,棉紙,毛邊紙吸墨適中,適合寫字;至於紙面光滑,不易吸墨的,初學者不易掌控,且會傷筆,應要避免。紙怕皺,皺則受墨不全;也怕潮,潮則字跡渙散,所以要用另外一層紙包好,放在乾爽處。
(4)硯硯石以質地細潤而能發墨的為上品。硯臺用畢,要馬上清洗乾淨,以免積存宿墨,有害筆尖。
此外,寫字還要準備一些其他的用具,如∶紙鎮,用以鎮壓紙張,以免風吹滑動,影響書寫;墊布,用毛織品墊在紙下吸墨,要避免平滑,以免粘墨髒汙紙面;筆擱(又名「筆山」),用以擱筆,使筆墨不易沾汙他物;筆簾(又名「筆床」),用細竹編成,以包裹毛筆,便於攜帶等等;都是用心練字者不可少的。
2,要注重姿勢
書寫的姿勢,以自然舒適為原則,一般以坐姿為主,練習到一定程度,為照應全域性,也可採用立姿。初學者要注意身體坐直,肌肉放鬆,胸膛離開桌緣,手肘自然向外張開,兩腳放平,頭部保持端正,身體略向前俯,通常是一手按紙,一手執筆,兩眼直視筆端,眼睛餘光關照紙面。
執筆書寫時,要注意「指實掌虛」的原則。拿毛筆與拿鋼筆不同,毛筆筆管要拿直,用大拇指第一節按住,食指向內押,與拇指相對用力,支援筆身;再以中指向內鉤,無名指指甲上方抵住筆管,以求力量調和;最後小指緊貼無名指,力量可以相制衡。每個指頭各盡其力,實實在在,是「指實」;而執筆時,手指屈曲,掌心空虛,運筆才會靈活,是「掌虛」。
執筆寫字還要注意腕法,腕法分為枕腕,提腕,懸腕三種。腕,肘同時平放於桌面的是枕腕法,適合寫小字;腕部懸空,肘仍貼住桌面的是提腕法,適合寫中楷;至於十二公分見方以上的大字或行草書,就要用懸腕法,腕,肘全部懸空,以求揮灑自如了。
3,初步瞭解運筆方法
「運筆」是基本點畫的書寫方式,其方法有多種,我們常用的是「永字八法」,按照它的筆順,說明如下∶
側法:就是起點。筆勢如飛鳥側面飛下,分作三折,最忌圓平沒有稜角.運筆時要側筆鋒,向右點下去,作一回旋的筆勢;等到墨汁入紙,再慢慢把筆鋒反提收起。
勒法∶就是橫畫.筆勢要中高兩頭下。起筆藏鋒向左上方入筆,再折向右行,過中點,至筆畫盡處,收筆要下按.寫時宜用筆心中鋒,使墨痕暗中凝聚,使筆毫正壓紙面,筆桿微向左傾。
努法∶就是豎畫。寫時逆鋒向上,再轉鋒而下,沉堅定地慢慢移下,最後稍頓,預備向上作挑筆姿勢。
趯法:就是挑筆。趯、和躍相同,指用筆有如跳躍的樣子,所以要先蹲住筆鋒,蓄勢出鋒,不可草率,應使筆鋒整齊,像銀一般美妙。
策法:就是向右而上的短趯。所謂「策」是打馬的鞭子,因寫字時,筆鋒仰舉向上,輕移不必太用力,暗中提轉,有如用鞭策馬的姿勢。
掠法:就是向左一撇,又名分發。像梳子梳掠頭髮,要迅速出鋒,向左撇過去,送到筆鋒盡處,用筆心收束;不能瘦弱無力,也不可像使用刷子橫掃似的。
啄法:就是向左短趯。所謂「啄」,是下筆;紙,停鋒即出,像鳥兒啄物的樣子,所以運筆宜迅速。
磔法:就是向右而下的「捺」,磔,現在叫「捺」.下筆寫右捺都是兩停,用仰筆尖鋒寫來,虛回作結,留有筆意。
事實上,運筆方法不只這八種,且各種又有些變化,以上所述是經常使用的,基本點畫掌握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4,要注重結構
「結構」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點畫的排列組合.每個字各有不同的點畫和形體搭配,書寫時,要照顧筆畫線條的大小疏密關係,下筆墨色之外的留白,必須平均勻稱.凡是左右兩部分合成的字,點畫之間要互相呼應,結合成的字型才自然.而上下兩部分構成的字,書寫時則要先看其形體的大小寬扁,作合理的安排,以求穩定.同時,為了避免字形平板,筆畫大小,型態應稍作變化,以求生動.但無論字的形體如何變,其中唯一不變的是字的重心要平衡穩定。
總之,字的結構要注意疏密勻稱,筆畫照應,重心穩固,唯有常常研究,仔細觀摩他人之長,不斷修正,於勤練之後,字形自然就端正工整了。
5,要注重臨摹
練習書法,一定要慎選碑帖,多加臨摹。
「臨」是置範帖在旁,用眼睛測字的大小,形勢而習寫;「摹」則以薄紙覆在範帖上,隨它的用筆曲折而描寫;兩者並不相同,古人認為∶「臨書得其筆意,摹書得其間架。」
古代為學書方便,先將基本筆畫與文字印成紅色底本,供學童摹寫,稱為「描紅」,初學者常常沿用.至於臨摹用紙,有所謂「九宮格」,「田字格」,
「米字格」等,可供初學者安排結構時參考,「臨摹」要以名帖作為範本,像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等人的名品,各有其書法特色,可依學習者用筆習性選帖臨摹。
習字,一般而言,先從楷書入手,進一步再練行,草.行書的實用性很高,寫來靈活,重視上下字間相連的筆意,運筆一氣呵成,對於現代生活而言,有其方便.行書名家王羲之的法帖(如圖八),線條流暢,值得臨摹.
總之,練習書法,要循序漸進,多看,多悟,多練習,多變通,功力日深,就可脫胎換骨,創出自己的風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