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帝國的臉譜

    韓信確實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戰績的一位戰神式人物,他出身不顯,背景不厚,家學不深,師出無名。他當初甚至只是淮陰鄉下一個好吃懶做的無業貧民,靠到別人家東一頓、西一頓地蹭飯而苟延殘喘,為人所厭惡。一個屠夫就可當眾羞辱他,逼得他從自己胯下鑽過去。可以說,年輕時的韓信,活得窩窩囊囊,與鄉下那些無所事事、渾渾噩噩的浪蕩子無異。

    然而,出身不顯、好吃懶做的韓信,卻在後來的秦末戰場和楚漢戰爭中,掀起了巨大的風潮,影響和推動了秦末的戰爭格局,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其大將風範、英雄膽識、橫掃六合的驕人戰績,讓人刮目相看。

    韓信作為戰略家,他指揮的井陘之戰和濰水之戰,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軍事家,拜他為大將後,他向劉邦提出“還定三秦,揮師東征”的“漢中對”,是楚漢戰爭勝利的基本戰略方針;作為大將,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所戰之處,幾乎無一敗績,為劉邦最後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韓信,最後為何被劉邦輕而易舉的殺掉了呢?其原因一是鋒芒早露;二是胸無大志;三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為什麼說他鋒芒早露?前203年,他平定齊國後,內心就開始躁動起來,他認為,他攻城無數,按功勞足可封王,有了這個想法後,他立即修書一封呈劉邦,說齊人狡詐,不易訓服,加上南面有楚國,容易聯合串通,因此請求劉邦封給他一個假王,以便威懾齊、楚。當時,劉邦正在廣武澗與項羽對峙,勝敗不知,前途未卜,韓信卻來信要求封王,這對劉邦的心裡,無疑造成了一種壓力,雖然當時劉邦在張良的勸說下,確實封韓信為齊王,但劉邦對韓信的戒心,便開始有了。

    他胸無大志。就在劉邦封韓信為齊王的同時,還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韓信立刻領軍西進,與自己一起夾擊項羽。就在韓信準備開拔之時,先有項羽手下武涉來勸韓信:“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建議他反漢中立,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後有他手下謀士蒯也建議:“參分天下,鼎足而居。”如果說武涉有離間之嫌,但蒯通作為韓信的智囊,總不會害他。但對於這些良策,韓信都一一拒絕了,表面上他說劉邦對他有恩,不能背信棄義。但實質上,這是因為他胸無大志,當個齊王足矣,反映出他目光短淺,也為後來被殺埋下禍根。

    再者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前面說了,劉邦對韓信的疑心,從韓信要求封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只不過為當時形勢所迫,不宜早動干戈。但是,不宜早動干戈,卻可以步步為營、慢慢收拾。後來,劉邦又將他改封為楚王,表面上地盤大了,實際上是讓韓信置於諸侯的包圍中,給他埋下了一個“四面楚歌”的伏筆,說明劉邦對他已經非常警惕。

    當得知韓信收留了鍾離眛後,劉邦用“偽遊雲夢”之計,將韓信抓至洛陽,劉邦當時已經動了殺機,在大臣的勸說下,才沒有動手,又將他降為淮陰侯,軟禁於身邊。至於呂后設計暗殺韓信,不過是順應了劉邦的心意和默許而已,如同順勢推倒多米諾骨牌的最後一張牌。

    於是,韓信這位“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的“人傑”,最後死在了婦人之手、鍾室之中,讓人嘆息。

  • 2 # 知常容

    韓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是他的政治頭腦是零分。這裡面很多人都理解上出現了一個誤區,他認為韓信為什麼不獨立,事實上韓信根本沒有辦法去獨立。因為韓信根本沒有機會去經營軍隊,他的軍隊是劉邦的。

    換一句話就是說韓信帶的部隊是忠於劉邦,因為韓信忠於劉邦,所以韓信的兵才會忠於韓信。他們是因為認同劉邦才認同了韓信,而不是臣服。韓信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根本沒有自己的團隊。

    所以當年情況非常緊急的時候,項羽派人勸韓信獨立,韓信說不同意。事實上韓信也看得非常清楚,如果他宣佈獨立的話,他肯定會被手下人五馬分屍了,劉邦的手下肯定不會跟隨他。這一點韓信心裡是非常清楚。

    所以項羽被殺之後,劉邦馬上就奪了韓信的權,又把軍隊重新掌控了,如果當時的部隊忠於韓信的話,劉邦怎麼可能拿到虎符就拿到軍權呢?因為韓信在齊國建立了一定的威望,所以馬上封他為楚王,隨後就可以開始折騰他了。

  • 3 # 長談汽車

    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沒有他的軍事能力,就很難有後來劉邦對戰項羽的勝利。韓信最頂峰時期所佔領的地盤比劉邦、項羽都要多。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軍事史上留下了諸多的傳說。可以說他百戰百勝,無一敗績。

    但是,在劉邦建立西漢以後,就開始對功臣展開了殺戮,韓信當然也是被殺的物件之一,那麼為何軍事能力這麼強大的韓信就被劉邦輕易的殺掉了?確切的說是被呂后殺掉了。這是為何呢?

    1,韓信沒有自己的班底,雖然韓信很厲害,但是手下沒有兵力也是空談。雖然韓信被封王,但是韓信也只是劉邦的一個臣子,就像當年韓信為何不敢與劉邦、項羽兩人爭天下一樣,它沒有自己控制的軍隊。

    2,韓信沒有政治覺悟,不懂人情。當年給劉邦要齊王,已經被劉邦記在心裡。之後又說自己帶兵是多多益善,一副很自大的樣子。而且最後劉邦假裝夢遊去抓韓信,他也沒有明確的判斷,最後被貶為淮陰侯。後來,呂后在劉邦的默許下設計殺了韓信。

  • 4 # 金陽光細碎陽光

    在中國歷史上,百戰百勝的將軍,絕對鬥不過老謀深算的政治家,沒有例外。

    劉邦當上皇帝后,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說能得天下,靠了三個人的力量,一是張良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相當於今天的總參謀長,最高智囊),二是蕭何的理政撫民,籌兵輸糧(相當於今天的總理),三才是韓信的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可見,對於逐鹿天下來說,戰必勝,攻必取只是第三位的要求。要不項羽為什麼斷魂烏江呢。

    所以,本質來說,即使韓信要與劉邦爭天下,結局也不樂觀。

    另外,韓信兩次輕易地就被劉邦收拾,也可看出韓信不是劉邦對手。一次是劉邦收走韓信的兵權。劉邦可以直入韓信的重地,取走兵符。請問,韓信的兵為什麼沒有阻止劉邦入內,甚至沒有人通報韓信。劉邦在韓信的大營內垂手取走韓信兵權,拿走韓信的人頭難道還會困難?

    第二次,有人舉報韓信造反。劉邦採用陳平的計謀,不費吹灰之力就將韓信騙到雲夢澤捆了,由楚王貶為淮陰候。韓信沒有招架之力。

    可見,韓信不敵劉邦,是如此的明顯啊。

    司馬遷本人寫作時帶有濃厚了悲情英雄情結,所以對項羽、韓信傾注了同情,但從事實來看,這兩人都不是劉邦的對手。

    軍事家鬥不過政治家。

    但如果韓信當年背叛劉邦,與項羽結盟,想要三分天下,誰能笑到最後呢?

    我們說了,格局決定視野,視野決定出路。項羽沐猴而冠,定都彭城,註定成不了大器。韓信能帶兵卻手無良將,手下的將軍全是劉邦的人,他也走不遠。

    天下還是劉邦的。

  • 5 # 泰山7001

    韓信,漢初三傑裡唯一死於非命的功臣,被殺理由含糊不清,令人嘆息。他是一步步的落入劉邦、呂后之手任其宰割的。

    西漢初年,劉邦一而再再而三的剪除異姓王的腳步逐漸加快,這讓韓信如坐針氈。

    漢六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聽從蕭何建議,遊獵於楚,傳令韓信前來迎接。韓信猶豫了半天,帶著通緝犯,原項羽部將鍾離昧的腦袋想去討好劉邦,可哪裡知道劉邦真正的目的是他自己,不但自投羅網,還落下一個出賣朋友的罵名。

    韓信被抓回京城後,劉邦並未立刻動手,只是將韓信由楚王貶為淮陰侯,當然他不可能去淮陰養老,只能待在京城,人身自由受到限制。

    此時的韓信,心情極度鬱悶,無處發洩。他對於自己的形勢、前途沒有清醒的認識,反而一再裝病不參加朝見和政治活動。他的這個不合作態度很快就引起了呂后的注意。

    呂后不像劉邦多少還念及舊情,她可是一個敢做敢當、心狠手辣的女政治家。在她眼裡絕不可能容忍韓信的恣意妄為而無動於衷的。正好,又有人向朝廷密報韓信謀反。呂后請來蕭何商量對策,蕭何建議騙韓信進宮,在宮內秘密處決。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就這樣中了計,成為呂后、蕭何的刀下之鬼。事實上,此時的韓信就是一個孤家寡人,手裡沒有兵權,也沒有與其親密無間的同僚,弄死他跟街上抓個小偷的難度相差不大。

  • 6 # 歷史簡單說

    我們就來看看劉邦是怎麼除掉韓信的吧,這個得分兩步,第一步,從楚王到淮陰侯,第二步,從淮陰侯到被殺,其中第一步是劉邦完成的,第二步是呂后完成的,也就是說是劉邦與呂后一起除掉了韓信。

    劉邦打敗了項羽之後,就把韓信封為了楚王,韓信回到下邳城找到了當年的那個屠夫,封他為中尉,找到了漂母,送給她千金,找到了那個亭長,送給他百錢。

    項羽的大將鍾離昧在項羽垓下戰敗後,因為與韓信的交情好,就跑到了楚國投奔了韓信,而劉邦痛恨鍾離昧,聽說他跑到了楚地,就讓韓信交出鍾離昧,韓信不肯交出來。

    漢六年,公元前201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很多人建議劉邦出兵平叛,而陳平認為劉邦打仗不如韓信,漢軍不如楚軍,不能出兵,只能智取。然後劉邦就用了陳平的計策,通知韓信說他要遊雲夢澤,通知韓信一起來。

    韓信是打算造反的,但覺得自己又沒罪,想去見劉邦,但又擔心被劉邦給抓了,這時候就有人建議韓信說:陛下最恨鍾離昧,只要你把鍾離昧獻給陛下,陛下就不會處罰你了。

    韓信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他就去找鍾離昧商量,鍾離昧說:劉邦之所以不進攻楚國,就是因為有我在這裡,你現在把我給獻出去,那麼你離死期也不遠了,看來你也不是一個有德之人,鍾離昧就拿劍自刎了。

    韓信帶著鍾離昧的首級去見劉邦,沒想到卻被劉邦讓人給綁了起來,然後帶回長安城,不過劉邦沒有殺死韓信,只是貶為淮陰侯。

    韓信與陳豨有聯絡,陳豨造反之後,劉邦率軍去平叛,韓信要做內應,他打算假詔將囚犯給放出來,帶領他們攻打呂后與太子,不料被家臣的弟弟向呂后告了密,呂后就與蕭何設下一計。

    蕭何過來通知韓信說,劉邦平定了陳豨,班師回京,讓列侯和大臣們都去祝賀,韓信本來不打算去,蕭何就勸韓信還是勉強去吧,韓信無奈之下,只能隨蕭何到了長樂宮,一入宮就被武士給綁了,就直接給殺了。

    那為什麼韓信會這麼輕易的解決掉呢?我覺得有以下原因,第一,韓信認為自己是可以封王的,而劉邦的封王是暫時的,最終還是要除掉這些異姓王的。第二,陳平與蕭何的計策高明。第三,呂后的果斷毒辣!第四,韓信性格不果斷,過於猶豫。

  • 7 # 老叟講史

    更正一點,韓信不是被劉邦殺死的,他是被呂后騙到末央宮而殺害的。

    下面我們說下,劉邦是如何一步一步,把韓信手中的兵權給奪走,到後來以至於他成了孤家寡人的。

    韓信是個將才,在有士兵可率領的時候,他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英豪。但是,在無兵可用的情況下,韓信就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了。

    可以說在有兵可領的時候,韓信是個可以點石為金牛人,即使在差的兵,經過他的訓練都會變為驍勇善戰的將士。

    韓信的成名之戰是背水之戰,要知道在這個地方,韓信帶領的是不足三萬的軍隊,打敗了趙國二十萬精銳。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韓信這不足三萬的軍隊,還都是劉邦挑剩下的,年輕力壯能打仗的人,都被劉邦調到自己的麾下去和項羽對抗去了。

    剩下這些劉邦不要的老弱病殘,他就給了韓信讓韓信去北方開闢新的戰場去了。

    這樣的兵,若是在其它將領手中,那肯定是成不了氣候的。但是,在韓信手裡就不一樣了。韓信只是稍微訓練了一下,他就帶著這些士兵出發了。

    韓信把矛頭先指向了弱小的代國,代國的國主應該是陳餘,陳餘因為在趙國當將軍呢,他讓手下的一個大將代替他鎮守代國。代國很小,陳餘根本看不上,所以才讓人代替他看管的。

    但是,這個幫陳餘鎮守代國的將軍是個白痴。代國的城池本來是很堅厚的,可以說只要他堅守城池不出來,韓信也不會把他怎麼樣,至少在短時間內,韓信拿不下他。

    可惜的是,他太小瞧韓信了,韓信一來攻打他,他就舉兵出城迎戰去了,結果可想而知,韓信幾乎是全殲代國全體將士的。

    拿下代國後的韓信又開始準備去攻打趙國了,趙國的大將陳餘是個書生,他也很看不起韓信,因為韓信只有區區三萬士兵,他的麾下有二十萬。

    陳餘手下的軍事奇才李左車建議他,派一直軍隊去韓信的後方,兩軍前後夾擊韓信軍隊。韓信必敗無疑。

    這也是韓信最害怕的戰術,可惜的是陳餘太狂傲了,他沒有采用李左車的建議,而是選擇了和韓信一戰,結果韓信來了一個背水之戰,把陳餘二十萬大軍給打了個落花流水倉促而逃。最終,大將陳餘被殺,李左車被俘虜。

    之後,韓信聽從李左車的建議,沒費一兵一卒,拿下了燕國。緊接著又打下了齊國。韓信把齊國一拿下來,也就標緻這劉邦集團的勝利,項羽集團的失敗。

    因為在齊國那一戰,項羽的部下龍且帶領的二十萬大軍基本上都被韓信給剿滅了,所以項羽根本已經動搖了。

    此刻的項羽只有十萬大軍了,而劉邦又二十萬,韓信到了齊地之後士兵就從原來的三萬變為了三十萬,劉邦加上韓信計程車兵是五十萬。

    項羽的十萬想擁有韓信的五十萬劉邦聯軍,無異於痴人說夢。

    最終經過垓下之戰,項羽兵敗逃至烏江。在這裡烏江選擇了自刎。

    項羽自刎烏江後,劉邦把韓信的齊王給換成了楚王,就是這樣他還是不放心韓信,所以他把韓信貶為了淮陰侯給囚禁在了京城,自己的身邊。

    漢朝的時候王爵是可以有軍隊的,但是侯爵就沒有了,侯爵只有家奴。大家想想,一個侯能有多少個家奴呀,最多百八十個撐死了。這樣的韓信劉邦肯定就不怕了,韓信這時候即使想造反也造不成了,雖說有奴僕百八十人,但是沒有武器呀。沒有武器造個毛的反呀。

    韓信的兵權就是這麼被劉邦一點一點給剝奪去了。到了劉邦要去平叛陳豨的時候,韓信和陳豨約定好,兩人來個裡應外合,想把大漢給滅了。

    當然韓信就是想用自己的家奴,殺到皇宮去。但是這個策略韓信根本就沒來的急實施,事情竟然洩露了。

    呂后知道了韓信要謀反的訊息,於是呂后找來蕭何商議如何來應對韓信?

    蕭何就給呂后出了個注意,我親自去請他到宮中來一趟,就說劉邦已經把陳豨打敗了,皇帝要讓所有大臣去祝賀,我的面子韓信還是要給的,他肯定回來,這也就是歷史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典故。

    結果韓信一到末央宮,就被呂后的人抓了。韓信一被抓也就意味著他的死期到了。

  • 8 # 關東俠客

    士為知已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韓信出身於南韓貴族,身上流淌著貴族血液有貴族的倫理道道德和國士精神。韓信在項羽手下只討個執戟郎中的差事。在研究了一番天下諸侯的實力後,韓信投靠劉邦。劉邦特意修壇拜韓信為大將軍,可以說是一步登天了。劉邦對他非常信任,並讓他發揮了自已的才能。韓信背水一戰滅趙,水淹魏國,降燕滅齊。隨著勢力壯大,韓信內心也曾浮燥過,派使節到劉邦那裡要求假齊王。劉邦正因兵少將疲無力對附項羽而犯愁時,聽說韓信要假齊王敲詐自已時非常憤怒,破口大罵,張良,陳平在卓子底下各揣一腳。劉邦才猛然醒悟,當即封韓信為真齊王。經過一番試探,韓信如願以償的當上齊王,也沒有忘掉劉邦的恩情。率齊軍在垓下之戰打敗項羽,封楚王。韓信在軍事上攻無不取,戰無不勝是一代兵仙,在政治上非常短視或者是優柔寡斷。齊人蒯通說他功高震主,除了反叛無法保權身家性,勸他造反時,韓信可能沒這個野心,一直對劉邦心存感激,或者他認為楚國形勢造反不一定有多少成功的把握。才舉棋不定。又沒有一點政治頭腦的收留了從前哥們,項羽的部將。劉邦採納陳平的計策,號召天下諸侯全到楚國雲夢澤會盟打獵。韓信三心二意的來見劉邦,被兩個力士捆上扔到劉邦坐的車上。事後劉邦沒有捨得殺他,降為淮陰侯。韓信此時也沒醒悟,沒有在心裡上和功臣為打成一片。連身居丞相之位的樊噲和他交往,韓信都認為是一種恥辱。當劉邦上前線平叛時,韓信又有點蠢蠢欲動,而此時韓信一點實力都沒有,只能是待宰的羔羊了。劉邦曾許諾韓信,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呂后把韓信騙入宮中,用幔布覆其身,然後命侍衛用削好的竹子殺死韓信。劉邦聽說.韓信死了,心情非常複雜,且驚且喜又憐之。\

  • 9 # 一個人的歷史

    在回答題主的問題之前,我要說的是韓信不是被劉邦所殺,而是被蕭何所騙,被呂后所殺的。關於這件事的始末和前因後果大家可以看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的《淮陰侯列傳》、《高祖本紀》、《呂太后本紀》、《蕭丞相世家》中的記載。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韓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和他被輕而易舉的殺死並沒有什麼關係,或者說沒有必然的聯絡,這完全是兩回事。

    韓信之死的第一個原因:輕信

    韓信的能力主要體現在其非凡的軍事指揮能力上,而不是政治能力上。在辨士蒯通勸他傭兵自立三分天下的時候,韓信說漢王待我不薄,我沒有背叛的他的理由。韓信感念劉邦的知遇之恩,殊不知劉邦對他的不是恩情而是待遇,那些所謂的“不薄”,只是因為韓信自身所具備的能力而應得到的報酬而已。

    對於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蕭何,韓信也選擇了輕信,認為蕭丞相不會騙自己。殊不知自己心中的知己蕭何,卻從來沒有把韓信當做知己看待。蕭何和韓信只不過是分工不同的同事,僅此而已。說的直白一點,蕭何的朋友是劉邦和呂后而不是韓信,韓信這種人就是用來出賣自保的。

    韓信之死的第二個原因:無權

    這裡說的無權,指的是沒有兵權。韓信這種軍事天才的能力,要放到指揮部隊作戰上才有發揮。如果沒有了部隊,韓信就像老虎拔掉了獠牙,除了發發牢騷之外,並沒有什麼可怕之處。韓信在被殺之前,處於無兵無權的閒散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基本上攪不起什麼風浪。但是劉邦還是不放心的,因為就算韓信沒有反心,但是天下間想利用韓信的軍事能力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劉邦又不想揹負不義之名,因此這個髒活累活就只能由蕭何和呂后來做了。

    韓信之死的第三個原因:不凡

    韓信之死的不凡是他的另外一個死亡原因,因為他太突出了,突出到了自己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當然聰明人也沒有人敢和他做朋友,因為和韓信做朋友就意味著成為了劉邦的敵人,會被打上居心叵測的標籤,輕則免官、重則喪命。不凡者都是孤獨的,所謂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韓信的悲劇就在於他的能力並不會給他帶來好處,反而會帶來禍患。因為不凡劉邦對他處處猜忌,因為不凡群臣對他靜若寒蟬,因為不凡他沒有一個可以信任的朋友。這從彭越死後有欒布替其收屍,而韓信死後其所謂的知己蕭何配合呂后將其“夷滅三族”上就可以看出了。

  • 10 # 君山話史

    說到打仗,劉邦當然不如韓信;但是說到玩政治,韓信跟劉邦比是小兒科。

    韓信怎麼被劉邦搞掉的呢?

    他幹了兩件事,最終失去劉邦的信任。這兩次都是在劉邦戰況吃緊時,他按兵不動,伸手討要權力。第一次,討了個“齊王”的頭銜;第二次,討要地盤,劉邦把陳邑到海邊的一大片地盤劃給他後,韓信才出兵相援。韓信得到權力與土地,可是也成為劉邦的心腹之患。當韓信一步步地登上人生的巔峰時,下坡之路已隱然可見。

    劉邦搞掉韓信的第一步,就是奪其兵權。擊滅項羽之後,途經定陶,劉邦出其不意地闖入韓信兵營,奪走他的印信。這次突然襲擊,一下子繳了韓信的兵權,韓信成了光桿司令。不過,考慮戰亂剛平,劉邦並沒有藉此時機剷除韓信,只是改封他為楚王,迫使其離開老巢齊國。

    為了維持大局,劉邦表面上裝作信任韓信,其實對他防之又防。

    就在這時,韓信又被抓住一個把柄。

    項羽死後,原西楚大將鍾離眛成為劉邦懸賞捉拿的重點人物。鍾離眛與韓信私交不錯,逃入楚國,投奔韓信。這件事,給劉邦查出來。他發出文告,敦促韓信將鍾離眛捉拿歸案。韓信頗欣賞鍾離眛的軍事才華,抗命不從,私下裡把他偷偷藏起來。

    很快,一封舉報信交到劉邦手上,舉報韓信打算謀反。這是劉邦最擔心的一件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謀士陳平獻上一計,建議劉邦假稱前往雲夢澤遊巡,在陳縣接見諸侯王,到時韓信前來,就可以輕鬆收拾他。

    劉邦依陳平之計,以巡遊為名,率大軍兵臨楚境。韓信心中大為恐慌,一名親信建議說:“皇上前來,大概是得知您收留鍾離眛的事,只要將鍾離眛的人頭獻上,皇上必定大悅,那就不會出事了。”韓信覺得有道理,事到如今,只能丟車保帥。鍾離眛老兄,對不住了,要借你的人頭一用。

    韓信拎著鍾離眛的人頭,前往晉見漢高帝劉邦。不料劉邦見韓信自投羅網,陡然變色,喝令衛士將他捆綁起來,裝上囚車。韓信一下子淪為階下囚,高喊道:“常聽人家說: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如今天下已經平定,看來我固然該死了。”這時,劉邦才不緊不慢地對他說:“有人告你謀反。”

    韓信默然無語,如今身家性命,操諸人手,成為待宰的羔羊,難道這就是命運嗎?

    不過,劉邦仍然不敢貿然殺死韓信。韓信帶兵打仗那麼多年,又當過齊王、楚王,勢力盤根錯節,若操之過急,說不定將引發大規模兵變。經過反覆權衡,劉邦決定赦免韓信,但裭奪他的封國與王號,降爵為淮陰侯。

    公元前197年時(漢高帝十年),陳豨叛亂。劉邦率軍隊親征陳豨叛軍,並派人召韓信隨軍出征。韓信推脫身體有病,不肯前往。

    據史書所述,陳豨起兵時,韓信就秘密與之取得聯絡,企圖裡應外合,發動政變。具體說來是這樣的:韓信先偽造了一份聖旨,釋放囚徒與奴隸,組建一支軍隊,進攻皇宮,發動政變,剷除呂后與太子。

    不過,我對於韓信暗中聯合陳豨謀反這件事,頗為懷疑。歷史是勝利者寫的,我懷疑所謂韓信謀反,都是後來呂后的偽造。原因有幾個:第一,此期的幾個大謀反案,包括彭越,都是被栽贓陷害的;第二,韓信在有權有勢時都沒想反,在無權無勢時,連親兵都沒有,怎麼反?第三,釋放囚徒奴隸去對抗政府軍,毫無勝算之戰,韓信會去做嗎?

    我覺得,韓信被殺的真相只有一個:呂后想殺他。

    大家都說劉邦厚黑,是厚黑學中功力最高的。其實不然,劉邦只能排第二,呂后才是真正的第一。劉邦自始至終,都沒想對韓信、彭越斬盡殺絕,還有一絲不忍之心。殺韓、彭的,都是呂后。

    於是,一個所謂的隨從告密,揭發韓信要謀反。呂后便召蕭何入宮商量,誘騙韓信入宮。可是入宮的理由是什麼呢?蕭何想出一個辦法:假稱陳豨已經戰敗身亡,要求各級官員前往宮中祝賀。

    韓信一聽這個訊息,心中狐疑,決定靜觀其變,聲稱臥病在床,不能前去宮中。此時,蕭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差人帶話給韓信:“您雖然生病,可還是勉強去一下好。”

    即使韓信不相信別人,他也沒有理由不相信蕭何。沒有蕭何,就沒有他的飛黃騰達。既然蕭相國都說話,他不能不買這個人情吧。

    當他一腳踏入長樂宮時,韓信就意識到末日的到來。埋伏在一旁的甲士一擁而上,把他綁得結結實實。他沒有見到蕭何,只見到呂后冰冷的目光。這個鐵娘子比她的丈夫更加雷厲風行,更加冷酷無情,無需審判,無需證據,直接下達處決令。

    曾經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韓信,被處死在長樂宮的鐘寺。韓信最後的一句話是:“我真後悔沒有聽蒯通的話,今天居然死於婦道人家之手,這難道是天意麼?”曾經落魄受盡人世滄桑,也曾經橫戈立馬、笑傲江湖,最後卻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淒涼下場。這就是韓信苦澀的悲劇人生,也折射出權力鬥爭的冷酷與血腥。

  • 11 # 老龍故事會

    韓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和他被輕而易舉的殺死並沒有什麼關係,或者說沒有必然的聯絡,這完全是兩回事。

    韓信之死的第一個原因:輕信

    韓信的能力主要體現在其非凡的軍事指揮能力上,而不是政治能力上。在辨士蒯通勸他傭兵自立三分天下的時候,韓信說漢王待我不薄,我沒有背叛的他的理由。韓信感念劉邦的知遇之恩,殊不知劉邦對他的不是恩情而是待遇,那些所謂的“不薄”,只是因為韓信自身所具備的能力而應得到的報酬而已。

    對於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蕭何,韓信也選擇了輕信,認為蕭丞相不會騙自己。殊不知自己心中的知己蕭何,卻從來沒有把韓信當做知己看待。

    蕭何和韓信只不過是分工不同的同事,僅此而已。說的直白一點,蕭何的朋友是劉邦和呂后而不是韓信,韓信這種人就是用來出賣自保的。

    韓信之死的第二個原因:無權

    這裡說的無權,指的是沒有兵權。韓信這種軍事天才的能力,要放到指揮部隊作戰上才有發揮。如果沒有了部隊,韓信就像老虎拔掉了獠牙,除了發發牢騷之外,並沒有什麼可怕之處。韓信在被殺之前,處於無兵無權的閒散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基本上攪不起什麼風浪。但是劉邦還是不放心的,因為就算韓信沒有反心,但是天下間想利用韓信的軍事能力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劉邦又不想揹負不義之名,因此這個髒活累活就只能由蕭何和呂后來做了。

    韓信之死的第三個原因:不凡

    韓信之死的不凡是他的另外一個死亡原因,因為他太突出了,突出到了自己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當然聰明人也沒有人敢和他做朋友,因為和韓信做朋友就意味著成為了劉邦的敵人,會被打上居心叵測的標籤,輕則免官、重則喪命。不凡者都是孤獨的,所謂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韓信的悲劇就在於他的能力並不會給他帶來好處,反而會帶來禍患。因為不凡劉邦對他處處猜忌,因為不凡群臣對他靜若寒蟬,因為不凡他沒有一個可以信任的朋友。這從彭越死後有欒布替其收屍,而韓信死後其所謂的知己蕭何配合呂后將其“夷滅三族”上就可以看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月2日,乒乓球德公賽最後一個比賽日,你認為誰能夠獲得最後的男女單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