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府趙王爺
-
2 # 下午世界
不是有句話說:“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嗎?這個甲就是指的甲冑這些防禦行極強的鎧甲。古代禁甲不禁兵,而現代禁兵不禁甲,這個說法提出來的時候,大家都笑言不假,可是仔細想想,其實這兩件事情真的不能混為一談。在當今,管制刀具是受到管控,但是那個管控力度相比古代對甲冑的管控力度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上的。
管制刀具這玩意兒,正常來說你放在自己家裡是不觸犯法律的,只有未經許可帶到公共場所才算違法,而且這個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也相當輕,一般都是沒收加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能會面臨十日以下的拘留,情節較輕的或許批評教育一下也就完事了。如果到了古代情況就不一樣了,對甲冑的嚴格管控橫亙了中國整個封建時期,從秦漢到隋唐再到明清,私藏甲冑都是一條誰碰誰死的高壓線。
人類的歷史就是戰爭的歷史,而在戰爭中,攻與防就是一部相愛相殺的歷史。在戰場上最常見的殺人利器就是刀劍了,在中國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知名的寶劍,如至今都閃爍著寒芒的越王勾踐劍,據說這把躺在地下兩千多年的寶劍在出土時仍然光亮如新。當然有矛就有盾,在歷史上也有著眾多出名的甲冑,如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時所燒的藤甲兵,也有鎖子甲,西漢玄甲等,這種造型精美,防禦力也十分出色的甲冑。
但是在古代有個十分奇特的現象,那就是幾乎每個封建王朝都可允許他的子民們攜帶刀劍等殺傷性武器,而要是他們膽敢私藏鎧冑的的話,少則被髮配邊疆修修長城,打打蠻夷,重則被滅族。私藏鎧冑被判重罪比較出名的一個例子就是西漢時的周亞夫在年老之時,他的兒子出於孝順,想著老爹當年縱橫沙場是多麼多麼的威風,在死後也應該與他最信賴的甲冑為伴。
於是私自給他老爹打造了五百副甲冑,給他老爹陪葬。但很不幸,這件事暴露了。於是這個很簡單的一件事被少數有心人利用了起來,他們給皇帝打小報告說,周亞夫要謀反,家裡私自放了幾百幅甲冑。於是周亞夫被立即逮捕下獄。在廷尉審判他的時候,他說只不過是兒子想盡孝心,等自己死了之後燒給自己的。然後廷尉說了句,你在地上不造反,那總會在地下造反吧。聽到這句話的周亞夫沒過多久,就吐血而亡。可見私藏鎧甲在古代是多麼重大的罪。
刀是生產工具
在古代一般不會禁用刀劍,從清明上河圖上就可以看出一些行人都是隨時戴著刀劍、弓弩在身上的。其實這也和華夏民族尚武的精神有關,華夏民族從最開始的中原寸土之地一路打殺最後完成了對東亞最適宜耕種的地帶的佔領,所以華夏民族的血脈中一直就流淌尚武精神,這種精神的外在表現就是男人留著鬍鬚,蓄著長髮,手中還要拿著寶劍。
在加上當時的生態環境好,經常有許多體格龐大的猛獸出沒,人們出於自我防衛的需要在家裡存放幾把兵器也是被政府所容忍的事。再加上寶劍這種東西,如果不用還可以當作裝飾品放在家中觀賞,所以民眾留存刀劍等武器也是可以的。
除此之外,古時候的很多人都習慣佩劍,不論是文人還是武人,佩劍的目的不是為了當作武器,而是把長劍當成是一種裝飾品。尤其是一些自認為自己是君子的人,他們更喜歡佩長劍,因為長劍在古代寓意的就是如同君子一般的武器,也是百兵之君。
鎧冑的防禦力太強,流通於民間會成為不穩定因素
鎧甲,乃歷朝軍國重器。 唯有朝廷武庫才可儲備,歷代皆嚴禁官民私制、轉賣。違者皆以謀逆論處。而謀逆罪最輕則殺頭,稍重則滅族,罪若坐實,史上被滅三族六族者,亦屢見不鮮也!
鎧甲製作之繁雜,打製之耗時費力,非有國家力量則不可及也。古人受制於冶煉落後,民間亦無可能集中資源大規模製鎧甲。 如宋代之"步人甲",計有精鐵甲葉一千八百六十餘片,生鐵經千百次鍛打而成精鐵,即今日之鋼。再用革帶麻繩將甲葉疊壓串連,編織而成鎧甲。又按槍矛、刀盾、弓弩等兵種不同,鎧甲形制亦略有不同。計甲重則在40~70斤不等。
鎧冑這類違禁品就不能在民間進行流通了,前面提到過,一代名將周亞夫就是栽倒這個上面,而主要原因其實是,在古代,誰擁有鎧甲誰就擁有了造反的能力,如努爾哈赤靠著祖上流傳下來的十三副鎧甲起兵,最後他的繼承人成功取代了大明成為華夏的主人。歷史上並沒有記錄努爾哈赤在起兵時擁有多少武器,而時著重說明他有多少鎧甲。那麼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明鎧甲其實是具有及其重要的象徵意義的東西。
可以想象一下,在身體素質等同的情況下,讓你穿上精良的護甲,手裡拿著和對面同樣的武器,但是他們沒有護甲的保護,那麼你是不是有了很大的底氣?是不是想吼出那句:還有誰!
盔甲能有效防止弓箭、刀槍甚至火繩槍的攻擊,古代戰爭中,盔甲在戰場上的作用是決定性的,誰的盔甲更多、做工更精良,誰在戰場上就更有優勢。
所以護甲能在戰鬥中提高的不只是你的防禦力,還會給你的打上一針強心劑。
由於盔甲在戰場上發揮著巨大作用,所以歷朝歷代,都將私藏盔甲視為謀反重罪。與之相對,專制王朝並不禁止民間持有弓弩、刀槍甚至火繩槍等武器。因為這些武器可以防身或者打獵,是生活的必需品。而盔甲,只在戰場上起作用,平常根本用不到。
在古代,你隨便逛上一個鐵匠鋪,只要價格合理,那麼他們都會用鐵錘一個人幫你打出一把刀。但是鎧冑不同,這種防具只有在真正的官方兵工廠才能生產得出,而且別小看他是幾個鐵塊套在一起,他的實際成本是和防禦能力成正比的。越精良的鎧冑他的防禦能力就越高,而那些小作坊是沒有能力和生產資料去做。不僅小作坊沒能力打造,在國家層面上,鎧冑也被當作戰略物資進行儲存,所以誰要是私藏鎧冑就是與國家機器作對,其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
3 # 談古思今朝
中國封建王朝時期,起初是不禁止佩劍的,直到宋朝時,光天化日之下還有不少行人佩劍,至於有身份的人,佩劍更是標配。然而,中國古代卻一直將私藏甲冑視為重罪,歷朝歷代當中,只要發現私藏甲冑,不論甲冑用於何種目的,一般都會被冠以謀反大罪,貶為庶民、全家流放都是網開一面,由於私藏甲冑被滿門抄斬的不在少數。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極為誇張的說法,就是”禁甲不禁兵“,蓄養一定規模的家丁和私兵有時候都沒有事情,但是卻不能私藏甲冑。這令許多人無法理解,連具有殺傷性的刀劍都可以隨身攜帶,將甲冑藏在家裡,為何就會被冠以重刑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與甲冑的重要作用有關。許多常看影視節目的人可能會以為,甲冑在戰場上並沒有多大的作用,畢竟當敵人的箭雨射來時,穿著甲冑計程車兵們還是成群地倒下,但這一方面是藝術的加工,另一方面這些士兵身上穿的是輕甲,而非重甲,真正的甲冑,對於戰場的影響是巨大的。
中國古代幾支較為著名的軍隊確實不一定是重甲軍,比如身著輕甲的秦軍,縱橫睥睨的蒙古鐵騎,他們都沒有身披重甲。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對於戰場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重甲軍。
而且,甲冑對於士兵們來說,是必需品,有沒有甲冑,士兵們的戰鬥力可謂天差地別。在真實的戰場上,即使是百戰將軍,也沒有把握不披甲打敗身披甲冑計程車兵。以虎牢關之戰為例,李世民派出三千重甲軍,衝擊竇建德的十幾萬大軍,竇建德的軍隊數量佔據絕對優勢,但他們卻被衝擊的混亂不堪。
當然,如果僅僅是在戰場上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還不至於讓統治者們如臨大敵,畢竟刀槍劍戟在戰場上也都有用。令歷朝統治者忌憚的,是甲冑本身的敏感性。甲冑的製作成本極高,很難打造,根本就不是一般人可以造出來的。可以造出甲冑的,基本上都是大富大貴且極有權勢之家。
封建王朝裡,統治者最無法容忍的,就是有其他人挑戰他們的權威,甚至是覬覦他們的位置。別的事情還可以商量,但一旦牽扯進謀反大案,一定會掀起腥風血雨。甲冑本身的作用,令統治者們有理由懷疑,私藏它的都有造反的想法和目的,且有了極大地威脅性。
所以,中國古代歷朝都將私藏甲冑視為重罪,即使有的人藏甲並非是為了造反。比如周亞夫的兒子,覺得父親征戰多年,戰功彪炳,於是想打造一些甲冑,用來給父親陪葬。但是他私藏甲冑的事情暴露以後,皇帝震怒,直接將周亞夫下獄。對待功臣尚且如此,對待其他人的嚴苛程度可想而知。
說到底,統治者們忌憚的,不是人們私藏的甲冑,而是甲冑背後想要造反的野心,而這是他們絕對不允許的。
-
4 # 白天曆史
在古代,弩箭和甲冑是絕對不允許民間持有和打造的。尤其是甲冑!甲冑,鎧甲也,乃歷朝國家之重器。唯有朝廷武庫才可儲存,除了朝廷賞賜或者祖先遺留之外,任何人不得私自打造、售賣鎧甲,有甲冑就等於有暗自組建軍隊,起兵謀反的意圖,而違者皆以謀逆之罪論處!
要知道,在冷兵器時代,甲冑是作戰十分重要得防禦武器,防護力相當可觀,它能夠保護人得身體不被敵方得武器所傷害。只有朝廷的軍隊才能裝備甲冑,穿甲冑的都是朝廷精銳部隊。朝廷透過控制甲冑來保證自己的軍隊戰鬥力是最強的。(裝備甲冑計程車兵就相當於現在的裝甲部隊,就算是允許持槍的美國也不允許民間持有裝甲戰車。)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全部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對大家有幫助!
-
5 # 文開石
這個和甲冑屬不屬於殺傷性武器沒有關係。而是一個普通人擁有甲冑所代表本身的性質問題。
在很多朝代民間是禁止兵器的,但也沒有那麼嚴格。
一是因為很多刀具屬於生產工具,想完全禁絕是不可能的。二是因為刀具的得到還是比較容易的。有一個能打鋤頭的鐵匠能打菜刀鐵鍬,他就能打造出來,可以用於陣仗殺敵的刀具。
所以很多朝代雖然從鐵的源頭來控制,但是對於私人攜帶刀具還是屢禁不止,比如大家熟悉的水滸傳說的就是宋朝為什麼都要帶朴刀,接上一個杆兒就能變大到變長武器,拿下一根木杆兒就是一把不太長的腰刀。
但是盔甲不一樣,不要以為甲冑就是把皮子釘在一塊兒,或者弄一堆鐵片兒綁在一塊兒就是盔甲了。
它需要很多工序,很多人配合,才能造出一副合格的盔甲。所以說一旦一個私人曾有一副盔甲,一定和官方製造單位盔甲外流有關。官方製造的盔甲等戰略物資外流,這是一項很嚴重的事情。稍稍帶著私人窩藏盔甲也會變成重罪。因為這說明官方的管理和統治出現問題。
-
6 # 發芽的蘑菇
從某種程度上講,刀槍是用來防身的,而盔甲則是用來進攻的
對於甲冑和刀劍來說,大多數人都認為刀劍是用來進攻的,盔甲是用來防禦的,這種設定符合正常的思維邏輯。
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刀劍才是用來防禦的,而盔甲卻是一種進攻性武器。
倘若手中只有刀劍,你是不敢去造反的,因為沒有護甲你是很脆的,可能官軍給你一刀,就是重傷不能再戰之力
不過一旦有了盔甲,情況就不同了。有盔甲護體,官軍給你十刀都不一定能傷到你,你就有了造反的資本了
-
7 # 生活和歷史
簡單粗暴的講就是古代生產力低下。
生產出一件甲冑,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私藏它,一是浪費國家資源。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祀就是祭祀。
戎就是打仗。
當時戰事頻繁。
當然是資源越多越好。
二是這玩意是打仗用的。
你私藏他它是想要造反咋滴呢?
瓜田李下啊。
-
8 # 跳蚤騎士
現在美國某些州法律規定,歹徒不能穿防彈衣與警察對峙!一個道理,擁有武器好解決,擁有防彈衣可就不好對付應該是一個道理吧!
回覆列表
在古代,鎧甲的作用比較“單一”,其存在往往意味著戰爭。如果私藏鎧甲,則代表著造反。
鎧甲不同於刀劍等其他裝備,雖然其本身並無殺傷力,但其作用卻非常大,尤其是在戰場上。
話說從商周時期開始,人們逐漸掌握了冶煉金屬的技術,各種兵器甲冑也不斷的被製造了出來。到了唐宋以後,鎧甲的鍛造幾乎達到了頂尖的水平,身著鎧甲的戰士在戰場上只有很小的受傷風險,畢竟那個時期都是冷兵器作戰,以人力洞穿鐵甲進而去殺傷敵人是很難做到的,即使做到了也會讓自己筋疲力盡。
所以在戰爭的過程之中,如果是同等兵力的前提下,哪一方的鎧甲數量和質量更高,哪一方就很有可能取得最後的勝利,足以看出鎧甲在當時的重要性。
也正是因為鎧甲的重要性,各個時期的政權為了保持統治的穩定,都會把這種能決定戰爭勝敗的裝備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如果說普通的百姓能隨便擁有鎧甲,那麼他們一旦造反,其力量無疑是非常強大的,基於這種原因,歷朝歷代都禁止民眾以任何名義私自收藏鎧甲,否則就會有被殺頭的危險。
當然,打造一副鎧甲價值不菲,一般百姓也用不起。
所以有能力打造鎧甲的往往有資本謀反。就算是某些人家中私藏了一部分鎧甲,那麼這些人家也必然是在某地區非常有權勢的。在古代的民間作坊之中,沒有任何一家工匠有能力或者敢幫助他人打造鎧甲,民間鎧甲的打造場所往往只能是私人鍛造機構或者是“借用”國家兵工廠。
如果是自己擁有鍛造機構,那麼這個人的實力必然不會簡單,古代的鍛造行業並不是隨便哪個人就能做的,尤其是像鍛造鎧甲這樣的工作,不但對材料質量有一定要求,後期的拼接鍛造也有特殊的手法,況且一套鎧甲所花費的錢財並不是一筆小數目,一般工匠團體根本接不下來,而有能力拉攏精英工匠並且開設高規格鍛造工廠的人,必然擁有雄厚的財力和權利。
如果是借用官府機構來鍛造鎧甲,那麼就更厲害了,這個人在朝中一定有著很高的地位,畢竟想串通好各個環節的工作人員,沒有一點威信和手段是沒法做到的。
以上是朝廷以外人員獲得鎧甲的兩種途徑,這兩種途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普通的民眾根本沒有財力和能力去鍛造鎧甲,能有“希望”打造出鎧甲的人要麼是地方世族或者軍閥,要麼是宮中官員或者貴族,這些群體不僅擁有雄厚財力,也擁有不同程度的號召力,其中某些人的資本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後,很有可能就會有一些謀逆活動出現。
為了儘可能的抹殺這種現象,朝廷對私自擁有鎧甲一事是非常警惕的,一旦發現就會立刻進行制裁。
綜上所述,古代不允許民間留有鎧甲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鎧甲只能在戰爭中發揮作用,不然就只能變成一堆廢鐵。再加上有能力收藏鎧甲的人往往有一定的實力,為了防止政權旁落,統治者自然應該小心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