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嘆蘇
-
2 # 龍灝堂紫砂藝術
李斯是一代名士,從一個默默而平凡的出身,混跡於風雲變遷的時代,最後做到那麼高的位置,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在人生的最關鍵處,他卻走的不那麼對。配合趙高來擅自更改主上的詔書,這種看似違反義與利的行為。
1.從小處說,李選擇配合趙,緣於人性中的惡——嫉妒心,實際上,這種心態,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會多少有一些。但是這種不良的心態,在某一個時間節點,卻會有更多的放大。李的嫉妒心的物件,應該來自於對蒙恬將軍的嫉妒。客觀上來說,他們二人也是秦那個盛世建立起來中的中堅力量。共同經歷的不凡歲月,當有皇上在的時候,他們的力量可以被結成一股繩,共同為那個帝國來努力。但是當皇上這個外部超級力量逝去後,這股繩難免會被外部的和內部的因素所分解。
本身,從他們二人的成長經歷來講,就一直處於合作與競爭的雙重格局下。李主文,蒙主武,成為那個時代絕佳的配合。但是這種表面的和諧下,李的心中,也是對蒙有一定猜疑之心的,不然他也不會配合皇上將蒙與扶蘇一起外放了。皇上逝去後,他想到如果一旦這個王朝新的主人出現,掌握大局的人,很有可能是蒙來代替他。這種暗暗的嫉妒心,讓他具備了配合趙的理論基礎。
2.從公義上來說,李希望他所打造的法家理念能得到傳承,這方面的原因也是李配合趙的一個主要原因。李是一代名土,他充滿磨難的經歷,堅定了他改變這個世界的決心。一直以來,他就是法家的堅定執行者和倡導者。
這個理念,也相當於他的治國行為準則,是他在國家治理上有進一步作為的動力所在。雖然扶蘇表面上能力更強,思想更開闊,但很要命的一點就是扶蘇的政治理念與李的理念不相統一。所以說,李從公義上考慮,也不希望他好不容易打造起來的法家意識形態,在扶蘇的手上一點點的失去。
3.李內心深處也可能有位極人臣後更進一步的打算,李當時在朝中已經有了絕對的威望,可以說是權力非常大了。面對當時的局勢,它會不會為自己有更進一步的打算呢?這個因素其實是不可輕易排除的。
他對趙的為人和胡亥的能力也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如果任由胡掌權,他就可以更方便的施展抱負。不得不說,他內心深處是有著理想主義的,他也想著自己能繼續把持朝局實現自己的理想,實在不行,乾脆自己取而代之也可。如果是扶蘇來把權,就沒他什麼事了。
4.從政治氛圍來講,有適合他改詔的氛圍在影響他,改詔,按道理是一個非常惡劣的行徑。但是在那個時代,也是具有不同的政治氛圍和勢力的。扶蘇有著一個政治群體在支援,趙和李他們,在朝局中也是有一個默默的群體在支援的。改詔畢竟不是一件小事,不是說想隱瞞就瞞得住的。李在思考這件與名士身份非常不相符合的操作時,也會想到,這種改詔會不會得到朝局的支援。
從當時的朝局來看,在朝臣中是有這種改詔的民意基礎的,不然也不會改得這麼順暢。各位大臣都會為自己今後的政治生活和家庭發展而考慮,李綜合這些外部因素,做出配合趙高來改詔的決定也是可以理解的。
5.趙高的完美勸解直接促成了改詔的結果,有了各種外部和內部的因素,就在於最關鍵的催化劑了。趙就是這個催化劑,它天生的口才和完美的政治運作,為李解除了思想上的一切包袱,從而讓改詔這件看似與潮流不符合的事情變得合情合理起來。這就是關於李為什麼會配合趙高來改詔的各種原因分析。從分析來看,有些事情可能就是天註定的。至於改詔這件事情,最後導致李的悲慘結局,可能也不是他當初能考慮到的吧。
-
3 # 凱撒視界
縱觀李斯其人,能力很強,但卻不是什麼忠貞之士(本為楚人而仕秦),沒有太大的容人之量(陰死同門韓非子)。其人志向遠大的同時,功利心很重。
在古代,沒有什麼功勞比擁立之功更大了。李斯身為丞相,位極人臣,所追求的東西已經不多了。但是一來人心不足,二來他要考慮家族的長久富貴,始皇崩後,如果太子扶蘇上位,無論按照嫡長繼承製,還是按照遺詔,都是順理成章理所當然的,臣子無任何功勞可言。但是如果擁立胡亥,則相當於立下最大的功勞,足矣讓自己和家族長久風光下去。
再加上趙高的推波助瀾,扶蘇的實力與性格都不是很強,這件事好處太大,風險很小,於是……
-
4 # 歷史再回頭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史記》中已經被記載的很詳細,很準確了。那就是李斯之所以選擇和趙高合作,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他已經得到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權力!
當初趙高剛找到李斯,希望李斯和他一起扶持胡亥繼位的時候,李斯是拒絕的。
因為李斯心裡清楚胡亥沒有當大秦帝國皇帝的才能和聲望,扶持胡亥上位只會害了大秦,害了自己。
但是人精趙高太清楚李斯的軟肋了。李斯最大的軟肋是他的極高的權力佔有慾,從社會底層一步步爬到大秦丞相這一高位的李斯有著極強的權力佔有慾,李斯想掌握權力直到老死的那一天。
趙高就是利用李斯的軟肋來迫使李斯就範的。趙高先是讓李斯自我感覺才能較之蒙恬如何,李斯回答說“不如”然後趙高又讓李斯自我感覺和公子扶蘇的關係較之蒙恬,孰親孰遠,李斯又自愧不如。最後趙高就說,如若讓公子扶蘇繼位了,那麼必將會罷免你李斯的丞相之位,而讓蒙恬繼任為丞相。
這句話一下子就戳中李斯的軟肋了。他李斯啥都不怕,啥都不在乎,就是害怕自己會被罷免丞相職務,就是害怕自己的丞相權力有一天會被剝奪。
聽完這句話的李斯沉默不語,人精趙高一看李斯沉默了,就知道李斯的心理防線開始崩潰了,而胡亥上位這事有戲了。
於是趙高接著說:“現在始皇帝的遺詔在我手裡,而公子扶蘇遠在北疆。只要我們兩人聯手扶持胡亥繼位,那榮華富貴不就應有盡有,萬古長存了嗎!”(原話或許不是這樣的,但是意思是一樣的)
李斯聽完趙高關於丞相之位歸屬問題的分析後,本來心裡就有所動搖。後來又聽到趙高決定篡改遺詔的計劃後,在半推半就間就決定和趙高合作,共同扶持胡亥繼位了。
餘論
趙高扶持胡亥繼位後大權獨攬,獨斷朝綱。對於朝臣之首的丞相李斯是越看越不順眼。後來趙高就誣陷李斯之子李由參與關東地區的謀反,李斯因此被捕入獄,遭受嚴刑拷打。
秦二世七月(公園前208年),李斯被“具五刑”而死。
-
5 # 小南史
李斯,秦國著名宰相,助秦始皇橫掃六合,併吞八荒,一統天下,秦始皇成就帝業之後,李斯貴為宰相,位列三公,權柄之重,身份之尊,而且他還輕徭役,減賦稅,民心盡在,秦始皇,出巡的過程中意外因病駕崩,臨死之際,曾立下遺詔,立公子扶蘇作為接班人,李斯作為託孤大臣,為什麼又會捨棄女婿公子扶蘇,轉而擁立胡亥繼位?
《史記》記載: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因以瑕釁,以輔始皇,卒成帝業,斯為三公,可謂尊用矣。《資質通鑑》記載:冬,十月,葵醜,始皇出遊;左丞相斯從,右丞相去疾守。秦始皇最後一次出巡,李斯相伴左右,當時守在秦始皇身邊伴駕的還有秦二世胡亥,秦始皇因病駕崩,在趙高的協助之下,胡亥想改遺詔內容,把接班人扶蘇換成胡亥,但是,李斯也在,這計劃實施起來就需要透過李斯這關了。
那麼,作為李斯作為最關鍵的一環,真要讓他選擇一個人來當繼位人選,公子扶蘇不是更好,因為當時的公子扶蘇已經和李斯的女兒成婚,擁立自己的女婿繼位,不管從遺詔,還是人情世故上來講不是更好?但為何李斯卻同意了趙高和胡亥的計劃?
趙高在說服李斯同意一起篡改遺詔的時候,抓住了李斯心理活動,勸告李斯說,如果公子扶蘇繼位,將來很有可能會讓蒙恬出任做丞相,如果這樣,李斯地位不保,因為此時的蒙恬不僅僅是大將軍,更是公子扶蘇的師父,到時李斯雖然貴為國丈,但不僅要避嫌,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帝王肯定不止一個女人,自古內宮鬥爭甚至比朝廷鬥爭更為慘烈,李斯之女未必就能穩坐皇后之位,到時李斯如何自處。
趙高則繼續丟擲誘餌,承諾要是胡亥繼位,丞相之位必定還是李斯的,該有的權柄一樣不缺,於是乎,趙高夥同李斯,篡改了遺詔,改立胡亥繼位,胡亥繼位之後,立即斥責公子扶蘇多年無尺寸之功,蒙恬則守土無方,公子扶蘇接旨之後便拔劍自吻,蒙恬則是要求上奏,之後卻被士兵殺死,這就是有名的“沙丘之變”。
孤注一擲的李斯,在“沙丘之變”中就已經把公子扶蘇和蒙恬踢出了局,因為李斯覺得自己能鬥得過趙高,這樣一來就能把秦二世掌控在手中,因為趙高是也有擁立之功的,李斯不可能願意讓趙高分享自己的權柄,因為要是這樣,還不如不篡昭,只是沒有想到,李斯玩不過趙高,最後自己也悲慘收場。
其實,李斯之所以同意篡改遺詔,除了上面二點之外,還有一個因素,李斯師從荀子,李斯信奉的乃是法家,而公子扶蘇則師從儒學大師,秦始皇坑書焚儒的時候就進行過反對,和秦始皇鬧的比較僵,這也是為什麼公子扶蘇會被派到同蒙恬一起的原因,假如公子扶蘇繼位,那麼李斯和公子扶蘇肯定也會產生矛盾,因為主張的思想都不一樣,鬧矛盾是必然的結果,李斯肯定也想到了這一點。
-
6 # 長樂兮未央
李斯幫趙高篡詔是出於自己的政治野心,還有趙高的挑撥利誘。
1,《史記 李斯列傳》中有記載: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感嘆道:“人之賢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後來李斯為了實現自己的富貴人生,拜荀子為師學習治世之道,學有所獲後對當時列國做了比較選擇了最強勢的秦國作為發展舞臺,到秦國後先是做了秦相文信侯呂不韋的舍人被呂不韋任以為郎,他以呂不韋為跳板遊說秦國出兵一統天下,得到秦王的肯定遂被任為長史。
這樣看來,李斯是胸有大志,渴望富貴騰達,不甘於平庸的人。他是有極大的政治野心的。
2,《史記 李斯列傳》中有詳細記載。
高曰: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趙高問李斯說:你和蒙恬比起來,能力如何?功勞如何?智慧如何?人脈如何?與扶蘇的信賴度如何?)
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責之何深也?(李斯回答:好像哪一點都比不過)
從這裡看得出來的,趙高正是抓住了李斯貪戀權勢的弱點,巧妙的對話設下心理陰影,為後來趙高的進一步威逼利誘做好了鋪墊。
3,公子扶蘇特別敬重蒙恬,若扶蘇登上王位,必然讓蒙恬為相。又有趙高當時的許諾,若李斯幫忙篡詔,定會讓他長保封侯。李斯在權衡利弊得失之後,最終選擇了合謀篡詔:公園前210年,始皇東遊沙丘,趙高脅迫李斯發動“沙丘之變”,成功篡詔,廢扶蘇,立胡亥為新帝。後來,由於秦二世修建阿房宮,李斯勸諫胡亥遭趙高設計陷害入獄,終被屈打成招蒙冤認罪,於公園前208年七月被腰斬!
-
7 # 文史館執事
大秦帝國丞相李斯,享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無上尊榮,可是在秦始皇突然暴斃之後,選擇與趙高合謀矯詔,擁立世子胡亥繼位,導致秦二世而亡,其中原因值得我輩深思。具體的歷史場景已是塵埃,下面是我個人的一點想法:
一、李斯內心的權力慾望首先,可以用心理學的邏輯簡單分析一下,當時李斯丞相的內心活動。
我,李斯,大秦帝國丞相,帝國的二號人物,既然皇帝陛下已死,那麼我將是決定帝國未來走向的關鍵性人物,秦二世由誰來當,我的意見具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始皇帝陛下待我不薄,給我無限的尊榮和榮耀,我是否應該遵循陛下的心意,擁立扶蘇公子登基?萬一扶蘇公子不讓我繼續當丞相,怎麼辦?我現在真的很猶豫,很焦灼。
李斯,輔佐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廢分封、設郡縣、定律法,成就一代霸業。這樣一位具有卓越的治國理政之才的人物,其政治能力應該是極度強悍的,既然選擇篡改詔書立胡亥為秦二世,肯定是仔細考慮過的,權衡利弊之後的決定。因為,他相信胡亥比扶蘇更好拿捏,才能保證自己的權位穩固。
二、趙高的言辭利誘李斯,在猶豫不決、搖擺不定的時候,趙高在適當的時候推了他一把,因為趙高和李斯是一類人,都是為了保住未來的權勢。趙高告誡李斯:一旦扶蘇上位,必然會讓蒙恬出任丞相,因為蒙恬是扶蘇的師父,也是鐵桿盟友,今後朝堂哪裡還有您的位置,而且,扶蘇公子是儒家出身,將來定與您政見不合,您未來的日子肯定不會好過。胡亥公子就不一樣了,他胸無大志,易於拿捏,我趙高還是他的師父,只要支援胡亥成為秦二世,丞相的地位就穩如泰山。於是,在趙高的引誘之下,李斯妥協了,但我認為這只是其中一個因子而已。李斯還是過於高估了自己控制大局的能力。
三、秦始皇死的過於突然皇帝陛下的暴斃,給了李斯與趙高合謀的契機。因為,秦始皇生前並無確立太子人選,只是非常屬意公子扶蘇,還把他趕到九原軍中鍛鍊磨礪,希望未來能接班。但是,秦始皇卻在第五次巡遊途中,死於沙丘宮中,這個影響帝國命運的大事,竟然被李斯、趙高等大臣合謀,秘不發喪,反過來也可以這麼認為,李斯和趙高已基本掌握了主動權,那麼偽造詔書,也就很容易了。只是他們沒想到逼死扶蘇和蒙恬,那麼容易。因此,我個人認為,秦始皇的突然死亡,給了李斯敢於協助胡亥篡位的勇氣。
李斯,第一位帝國丞相,本可永遠閃耀在歷史的年輪上,卻一時糊塗,扶不該上位的人上位,成為其一生都抹不掉的汙點,最後還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
8 # 老牛吃瓜
因為李斯被宦官趙高給忽悠了,趙高是胡亥的老師,皇位本該是胡亥的大哥扶蘇的,秦始皇死後趙高先是忽悠胡亥答應做皇帝,接著忽悠李斯寫遺詔,自己蓋玉璽假傳始皇帝遺詔讓扶蘇自殺,
-
9 # 不了凡塵666
是人都有慾望,李斯也是,始皇帝死傳位扶蘇
扶蘇史記有記載,為人大方得體,有當皇帝的才能,若皇位扶蘇繼承。李斯肯定不能掌控
朝局。相反扶持趙高立公子亥自己才掌握大權。
這就是人的慾望
-
10 # 曉磊愛文史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
李斯幫趙高改遺詔那肯定是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
李斯秦朝丞相,幫助秦始皇統一六國,並在之後的秦朝治理上也做出過許多貢獻,他建議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在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軌等方面都有過巨大貢獻,可以說頗有才幹,然而人都有私心,自己一手努力得來的權勢與財富,誰也不想拱手讓人,趙高正是利用了李斯的這一點,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行時,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李斯怕始皇的去世引起天下大亂,所以沒有聲張,每日還派人給始皇馬車裡送水送飯,按照常理始皇去世,皇位應該由長子扶蘇繼位,但就在這期間趙高找到李斯與其密談,要害死扶蘇,傭立胡亥為帝,趙高是胡亥的老師一直在胡亥身邊,胡亥稱帝對趙高而言那可是飛黃騰達的日子要來了,而且胡亥不學無術,貪圖享樂,所以很好控制,李斯起初並不同意,但趙高用蒙恬來和李斯說事大意是,蒙恬是扶蘇的心腹,其才又在你之上,要是扶蘇繼位丞相之職必與你無緣了,你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將失去,在利益與公心面前李斯選擇了利益,他與趙高合謀篡改遺照害死扶蘇與蒙恬,傭立胡亥稱帝,李斯雖然貪權,但其還是有理想抱負的一個人,而其同謀者趙高,胡亥澤不然,只要自己吃好,玩好,樂呵好管它國家社稷,百姓疾苦,由於李斯不合其二位師徒的心意,隨後被含冤害死。
-
11 # 紅扉讀
秦始皇死後,趙高知道李斯因“坑儒”一事與秦始皇長子扶蘇有矛盾,便極力勸誘,李斯最終同意趙高篡改遺詔,讓胡亥繼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巡視得病了,返回到今天的邢臺縣時,不治身亡。病重時,他給長子扶蘇寫了一封信,讓他見信立刻回咸陽迎喪繼位。
之前,因為扶蘇反對焚書坑儒,秦始皇很不高興,派扶蘇去塞外視察大將蒙恬的軍隊。
秦始皇寫的遺詔被當時的宦官權臣趙高得到。趙高一直喜歡秦始皇小兒子胡亥,是胡亥的老師。他一心輔佐胡亥繼位。
趙高找到當時的宰相李斯,勸李斯與他一起篡改遺詔,廢掉扶蘇,改立胡亥。
李斯起初不肯,趙高又勸說:扶蘇如果與蒙恬聯手,一定會追殺政見不同的人。
李斯倡導焚書坑儒,與扶蘇反對焚書坑儒政見不和。
李斯擔心下場悽慘,遂同意了趙高意見。寫假聖旨賜死扶蘇和蒙恬,回到咸陽後擁立胡亥繼位,稱為秦二世。
趙高教胡亥用嚴峻刑法對付朝廷大臣,殺害了自己的兄弟姐妹,謀害了李斯。
秦二世胡亥使用大量的財力、人力建造阿房宮,天下民不聊生,起義不斷。先有陳勝、吳廣起義,後有項羽、劉邦起義。
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
-
12 # 華豎
李斯,戰國後期傑出的法家代表人物,傳說是鬼谷子的弟子,並且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憑藉著他的學術,幫助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後尊嬴政為皇帝,被拜為丞相,位列三公,達到了人生的輝煌的頂峰。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自公元前220年開始,共有5次巡遊天下,足跡遍及隴西、中原、荊楚等六國故地以及沿海地區,行程達數萬裡之多。而最後一次巡遊,秦始皇在巡遊中病倒了,司馬遷說到,“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
從記載可以看出,秦始皇是要讓公子扶蘇來主持處理自己的後事的,而這就意味著要傳位於扶蘇。趙構作為秦始皇的貼身近侍,平時掌握重要檔案蓋玉璽的職責,看到這個詔書以後就壓下了。再後來,秦始皇病情加重而亡。在這個過程中,趙構想到一但公子扶蘇當政,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再也無法掌權,因此就想重新立極亥繼位,這樣可以把無能的胡亥掌握在手心之中,自己可以大權獨掌,永享富貴。但自己力量顯然單薄,就想拉李斯同謀,告訴李斯一但扶蘇繼位,將任用蒙恬為相,到時李斯就可能失去一切,並承諾一但協助胡亥繼位,仍為丞相,李斯思來想去猶豫再三,最後決定與趙構合謀,下假詔立胡亥繼位,這便是秦二始。
李斯幫助趙構自己也沒有得到好處,為了殺人滅口,胡亥和趙構迅速賜死了公子扶蘇,蒙括蒙毅兄弟,並找機會將李斯抓入大牢,處以腰斬。隨著秦朝大將的被殺,這個強大的不可一世的王朝自毀長城,頃刻間幾百年數十代所積累的基業也就土崩瓦解了。
孔子說春秋戰國之時已是禮崩樂壞,實際也確是如此,國與國之間,兄弟父子之間,相互征伐,相互殘殺屢見不鮮,為了自己的利益,拋棄仁義,不顧大局,最終多行不義必自斃,付之東流去。
-
13 # 剪燈說史
秦始皇死後,李斯為何要幫助趙高篡改遺詔?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究竟是青史留名還是遺臭萬年,往往只在一念之間。秦朝開國宰相李斯,在秦始皇統治時期,為統一六國立下汗馬功勞。秦二世繼位以後李斯又為民情願,心繫天下。就是這樣一位本可以青史留名的人,卻做了一件讓後人不理解的事情。他幫助宦官趙高修改了秦始皇的遺書,讓本該繼承皇位的扶蘇自殺,扶持昏庸無能的胡亥上位。
李斯和扶蘇的關係非同尋常,他是扶蘇的老丈人。從史書來看,扶蘇更適合繼任皇位。而李斯又不是昏庸之人,為什麼會做出反常之舉呢?今天就來為大家揭秘一下,李斯篡改詔書背後的真相。
要了解這個問題,首當其衝是要了解,歷史上的李斯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李斯本不是秦國人,他出生在楚國。年輕時並不得志,只是任職很小的官吏。好在他並沒有就此消沉,後來師承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在荀子的身邊遊歷多年、在他出師以後決定投奔秦國,在他看來楚國遲早是要被滅亡的。從這次抉擇來看,李斯是一個精於計算,懂得趨利避害之人。正是由於這個性格特點,為他後來幫助趙高修改詔書奠定下基礎。
《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中有載:至秦,會莊襄王卒,李斯乃求為秦相文信侯呂不韋舍人;不韋賢之,任以為郎。介紹完李斯,我們再來聊一聊這件事情的發生的必然性:
其一,如果扶蘇上位,丞相之位難保。
在秦始皇統治晚年朝中分為明顯的兩派。其中一派支援公子扶蘇,最主要的支持者是大將軍蒙恬。而另一半則是公子胡亥,他最大的支援來自王家。當時秦始皇身邊的宦官,趙高也支援胡亥。李斯最初是站在中立位置,但是隨著事態的發展,李斯開始左右搖擺。這種牆頭草的性格很容易成為政治的犧牲品,李斯也明白其中的道理。而公子扶蘇是正義之師,以李斯的為人,在扶蘇登基以後肯定不會輕饒他。反觀胡亥這邊,卻是胸無大志,不容易記仇。利弊權衡之下,對於李斯來說支援胡亥,地位更容易保得住。而趙高也明白李斯是善於算計之人。他利用丞相的位置來威脅李斯,最終李斯幫助趙高篡改皇位。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有記載: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將軍馮劫進諫曰:“關東群盜並起,秦發兵誅擊,所殺亡甚眾,然猶不止。盜多,皆以戌漕轉作事苦,賦稅大也。其二,有商鞅的前車之鑑,怕不得善終。商鞅作為秦國的宰相,在知名度上遠比李斯要強。但是由於商鞅功高蓋主,秦惠文王登基之後,商鞅就落得身首異處。而李斯作為務實派,在建立秦朝的過程中多次立功。也許他名氣沒有商鞅大,但功勞絕不比他小。李斯擔憂扶蘇上位後,會不會因為自己功勞太大,得不到善終。反觀胡亥,只要李斯盡力吹捧,就不會有太差的下場。
《舊唐書》:威刑既衰,而酷吏為用,於是商鞅、李斯譎詐設矣。綜上所述,之所以李斯要幫助趙高篡改遺詔。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李斯趨利避害的性格。在面對問題時,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置家國天下於不顧,所以李斯雖是一代名相,最終卻落下的確是罵名!。
參考:《舊唐書》《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
-
14 # 溫讀
俗話說得好世上無人無利不起早,不管是身為一人之下的高位還是處在萬民敬仰的帝位,都會因為自己的利益而做出有害國家和社稷的事情。想當初始皇帝開創出一個偌大的封建王朝,封了曾經跟隨自己的下屬高官厚祿;李斯絕對是是其中得利最多的臣子。當然了,這也是李斯為秦朝建朝立下了極大功勞的緣故。當初他利用各種計謀助始皇橫掃六國吞併八荒領土,所以秦王嬴政成就帝皇偉業後;就把僅在他之下的宰相職位給了李斯。貴為宰相的他位三公之列,其權柄之重、身份之尊貴世間少有人能及。加之李斯又推行輕徭役、減賦稅,民間很多百姓都是真心敬重他。
可是當始皇突然病逝在巡遊的路上,他這位秦朝的宰相就開始只顧及自身既得的利益;完全不顧忌秦朝未來的千萬世。當時始皇帝逝世前曾立下過立公子扶蘇繼任秦朝帝位的遺詔,並把這份遺詔交給了陪同他一起巡遊四方的李斯。可作為託孤大臣的宰相李斯卻沒有依照始皇詔書行事,在奸佞宦官趙高的極力勸說說服下;把詔書上娶他女兒為妻的扶蘇之名改為二世祖胡亥。為何當時李斯要捨棄扶蘇這個關係親近的女婿,而選擇讓胡亥這個既無能又性格殘暴的公子繼位?這裡面的原因有很多重!
其實不管是在秦朝建立之前還是之後,李斯都盡心輔佐盡力治理;為秦朝做出的貢獻很大。在秦王朝建立之初,李斯就建議始皇嬴政廢除分封制度實行郡縣制;然後還在統一全國貨幣、文字以及度量衡和車軌道路等方面貢獻卓越,其才能可謂是頗為突出世間少見。然而是人都會有自己的私心,權勢心極重的李斯就更不用說了。他絕不想因為始皇的逝世,而把手中好不容易得來的權柄和財富交給別人。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讓一位他無法掌控的君王繼位;那麼他的位置就岌岌可危很可能別人取代。
而且,李斯可以說是法家集大成以及代表人,他和秦始皇可以說是君臣一心,令秦國執法家術,可公子扶蘇明顯是親近儒家思想的,所以一旦扶蘇上位那難保他的政治理想不會被改弦更張。對於李斯這樣的人物,權勢富貴倒是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政治理想。
不過在他接到始皇遺詔的時候,內心是非常糾結和掙扎的;他一邊想要念及始皇帝給他的無限尊榮很是待他不薄,一邊又在擔憂扶蘇繼位後會改由他人也就是蒙恬擔任宰相之職。正當他處在焦灼的時候,趙高這個教導胡亥的宦官就過來推了他一把。其實趙高早在始皇薨逝之時,就想推自己這邊的公子胡亥上位。可是他想把接繼皇位的人選篡改為胡亥,是離不開李斯這重要一環的。畢竟始皇最後一次巡遊的時候,李斯就陪伴在其左右;他和胡亥兩人想秘密改詔絕無可能。
然而趙高也知道若是想要空口白話,來說服李斯參與進改詔書的行動是極難的;必須抓住他的心理以利引誘他入局才可能成事。因為公子扶蘇當時已經娶了李斯的女兒為妻,他擁立自己的女婿繼任秦帝之位豈不是更好;這樣他還有可能當上國舅做皇親國戚。所以說當時不管是從人情世故,還是始皇的囑託李斯不同意的可能性更大。可是誰叫趙高抓準了李斯心理的糾結,而李斯又不是無慾無求的聖人;所以李斯最終還是被趙高和胡亥策反了。不過趙高勸說李斯篡改繼位者之初,李斯很是果決地拒絕了;並且還指責趙高之言是亡國的言論。可趙高豈是這麼簡單就死心的人,當時知道這份遺詔內容的人很少只有他們三人;且玉璽當時也在李斯的手上,這正是最容易改詔之時。
因此,趙高又說出他跟蒙恬相比的五個不如,既人心、功勞、謀略以及才能和與扶蘇的關係。李斯聽此也認同了他的言論,畢竟李斯當初是當槍匹馬的來到秦國;人心上是難以跟蒙恬這秦國本土的世家大族相比的。當初李斯力諫始皇焚書,對始皇嬴政坑儒的舉措沒有絲毫勸諫。而扶蘇還被皇帝嬴政貶謫去蒙恬的軍隊做監軍,跟蒙恬的關係自然是非常密切;所以一旦扶蘇坐上秦朝二世皇帝,極有可能會大力重用蒙恬。而對於跟他政治上意見不一的李斯,則很可能僅有尊榮的身份而沒有實際的權勢地位。
這樣一來,李斯如今的權勢高位絕對不保。然後趙高有進一步說明,公子扶蘇繼位後到時他就成了國丈;在朝中是要避嫌的。而且皇帝的後宮肯定不會只有一個女人,後宮女人的爭鬥最是兇猛殘酷;甚至比之前朝的政治爭鬥還要慘烈。扶蘇雖娶了他的女兒為妻子,可是她未必能坐穩皇后之位;一旦跌落鳳位他李斯該如何自處。見李斯不言,趙高則拋下重利為餌引誘其上鉤;他承諾李斯若是胡亥繼承皇位,那宰相高位必定繼續留給他做該有權力不該有的財富一點都不會少。一番權衡和思慮之後,李斯最後答應篡改遺詔推胡亥上位;因為他覺得無能無才的胡亥比扶蘇更好掌控和拿捏。所以在他看來,只有扶持胡亥當上秦朝的皇帝;他的權位才能真正穩固無可動搖。而始皇的突然暴斃,也是李斯和趙高一起合夥篡謀的契機。
要知道嬴政生前可並無正式立下太子,雖然他很是中意扶蘇;甚至藉機把他調到軍中磨鍊。可是他的突然離去讓毫無準備少有人知曉,以至於讓李斯和趙高兩人合謀起來秘不發喪。這也就是直接把主動權交到李斯和趙高手中,他們篡改或是偽造一份假遺詔提供很大的操作空間。而李斯之所以最後會同意,除了權勢和高位外;還有就是他和公子扶蘇的政見不同。李斯是由儒家轉法家思想,而扶蘇是堅實的儒家學者;不然也不會因焚書坑儒而與始皇產生很大的矛盾。可惜李斯千算萬算也沒算到,“沙丘”之變謀害扶蘇和蒙恬後;他沒能鬥過趙高這個宦官掌握所有權柄,以至於最後落得個慘死的下場。
-
15 # 金十七讀歷史
李斯的一生,可以從那個著名倉鼠廁鼠的故事中,找到端倪。
李斯少年時,一次上廁所,發現廁所裡的老鼠又臭又瘦,他又跑到穀倉,發現穀倉中的老鼠又胖又幹淨。
於是,他決定做穀倉中的老鼠。他從老師荀子那裡畢業後,選擇到秦國發展。因為當時秦國最強大,有一統天下之勢:七國之中,秦國最有可能成為穀倉。
一、倉鼠之路的第一次挫折。
到了秦國之後,他成為倉鼠的計劃基本是順利的。但是有兩件事幾乎打亂了他的計劃。
一是秦王逐客。嬴政剪滅呂不韋后,下達著名的逐客令,要求在秦國境內的東方六國客卿,限期離境。李斯當時在秦國根基末穩,這一詔令幾乎斷送了他成為倉鼠的人生理想。於是李斯大膽寫了一封奏疏給秦王,這就是著名的《諫逐客書》。秦王讀了,大為震動,收回成命。
這樣一來,李斯不僅可以繼續在秦國的倉鼠之路,而且由此獲得了秦王嬴政的賞識。倉鼠之路更加順暢了。
嬴政統一六國之後,李斯的政治才能更加有了用武之地。他幫助成為秦始皇的嬴政,建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他本人也因功升為丞相。他的人生理想達到了高峰:他成為了秦國這個糧倉中最大的倉鼠。
二、他的倉鼠之路在沙丘受到了巨大的挑戰,這一次,他沒上次的這氣了。因為他遇到了趙高。
嬴政在最後一次巡視回京的途中,行至沙丘,突然駕崩。這時趙高來到李斯面前。要求李斯同意矯詔誅殺皇長子扶蘇,立胡亥為帝。李斯當然是斷然拒絕。
然而,趙高提出一個致命的威脅:如果扶蘇繼位,一定立蒙恬宰相,你就做不成宰相了。
這個威脅轉化成李斯的內心語言,那就是:一旦扶蘇繼位,他就做不成秦國最大的倉鼠啦。
於是,他鬼迷心竅,可恥地成為趙高的同謀。
三、倉鼠之路的終結
執念,他少年時就種在內心的執念,太過強烈,最終讓他從一個政治家變成了一個禍亂國家的陰謀者,也斷送了他成為倉鼠的卑微理想。
在他被趙高處死的時候,似乎醒悟過來:如今我想和你牽著黃狗去東門打獵,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都不可能啦。
-
16 # 讀出歷史中的不得已
這個未必是真的歷史!因為不太合乎邏輯,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對李斯來講,做出如此選擇,風險收益不對等,這樣做,一旦暴露就是死罪。但是他如果粉碎趙高的陰謀,堅持立扶蘇,就有了擁立之功,地位更穩固才對。二、秦始皇巡遊的過程中,還要處理國家政務,因此身邊帶有帝國的主要官員協助,交代後事時,難道不和幾個主要大臣面對面的囑託一番?翻遍史書,掌握大權的皇帝還有誰像秦始皇這樣交代後事的?簡直是兒戲嘛!三、秦始皇曆次巡遊,有沒有帶其他的兒子?如果帶了都是誰?未見記錄。如果只有最後這次帶了胡亥,只能說明他喜歡胡亥。四、胡亥是趙高的弟子,而趙高是當時的法律大家,胡亥可能在學習上表現還不錯。始皇以法治國,胡亥得到始皇歡心。五、扶蘇與始皇政見不同,而始皇是一個自傲的人,這從他自認功蓋三皇五帝可以看出來。臨死時會不會想自己確立的治國方針要堅持下去,所以把扶蘇排除了?六、古代皇帝選繼承人,很有一些現在看起來感覺很荒謬,但背後有很深刻利害考慮的例子。比如漢武帝有成年兒子,偏偏要立8歲的劉弗陵;司馬炎有那麼多兒子,卻要立一個弱智為太子。因此,始皇到底立誰為太子,背後有怎樣的利害考量,並不清楚。
陳勝作為社會底層,不可能瞭解宮廷秘辛。但起義時為了有號召力,就說胡亥得位不正。所以,趙高改遺詔,只是起義軍編出來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如果秦朝能堅持百年左右,我們看到的可能就是另一個說法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史記》上也沒有進敘述。從《史記》記載上看,李斯在剛聽到趙高的計謀時,是堅決反對的,並且進行了辯論。但後來不知怎麼突然就同意了趙高的計謀。也許是被迫的吧。李斯只是個謀略家,還不算是政治家,故在政治上他就不是趙高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