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朝文DMU

    被後世推崇為古典“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不僅天生麗質,雍容華貴,而且能歌善舞,通曉音律,堪稱大唐演藝圈的“一姐”。唐玄宗寵幸楊貴妃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然而,楊玉環卻不甘心只佔有一個皇帝,偏偏喜歡上了胡兒安祿山。

    安祿山請求給貴妃當乾兒子,唐玄宗鼓勵貴妃收下這個“好孩兒”。自從楊貴妃當了安祿山的乾孃。

    據史載,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在范陽發動叛亂,率15萬大軍長驅直入,下潼關逼長安。唐玄宗攜楊貴妃及朝中大員倉皇出逃蜀中,行至馬嵬驛,禁軍將士譁變,誅殺楊國忠,逼迫玄宗賜死楊貴妃。之後,唐朝用了整整八年時間才平定這場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無疑與楊玉環有關聯,至少可以說是安祿山以“清君側”為藉口圖謀不軌。《新唐書·則天武皇后楊貴妃傳》有載:“祿山反,誅國忠為名,且指言妃及諸姨罪。”大意是說安祿山造反,以討伐楊國忠為藉口,而且公開指出楊貴妃及幾個姐姐的罪惡。但翻閱新舊唐書,實難找出楊玉環與安祿山有曖昧關係的任何記載或暗示,倒是《新唐書》中有說:玄宗寵信安祿山,命他與楊家諸姨結為兄弟,,而安祿山“母事妃”(拜楊貴妃為乾孃),每次朝見天子,楊家人必定設宴招待。這裡的“楊家人”應該不包括楊玉環,她可是大唐“皇家之人”。

    那麼,楊玉環與安祿山的豔聞又從何而來?是純屬類似當今娛樂八卦性質的坊間傳聞,還是唐朝的“狗仔隊”潛入後宮臥底“偷拍”之?無論是《開元天寶遺事》、《楊太真外傳》、《祿山事蹟》等野史稗記,還是《唐史演義》、《梧桐雨》等小說雜劇,我們都能看到對“楊安戀”的大肆渲染,有的說得活靈活現,幾近當今的某些“寫真集”,著實讓人難辨真假。

    其中便有“貴妃三日洗祿兒”的趣聞,說楊玉環為乾兒子安祿山三天洗身。“洗三”是古代的一個習俗,在嬰兒出生後的第三日,便舉行沐浴儀式,召集親友為嬰兒祝吉,也稱“三朝洗兒”,意在“洗汙免難、祈祥圖吉”。楊玉環在禁宮中為比她大二十幾歲的安祿山洗澡,似乎讓人感覺有些啼笑皆非!

    元代白樸的雜劇《梧桐雨》則說,安祿山進入宮廷後,因與楊貴妃有暖昧關係,被楊國忠察覺而奏明玄宗,安祿山被逐出宮外,改封漁陽節度使,去鎮守邊關。安祿山離開後,楊貴妃日夜思念,心生煩惱。安祿山起兵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單要搶貴妃一個,非專為錦繡江山。”《唐史演義》中描寫說,“祿山與貴妃鬼混一年有餘,甚至將貴妃胸乳抓傷。貴妃因恐玄宗瞧破,遂作出一個訶子來,籠罩胸前。”這“訶子”是唐代貴婦中流行的一種無帶內衣,也相傳是楊玉環為掩飾所傷之乳而發明的。

    最要命的還不在於此。司馬光《資治通鑑》卷216中竟然也記載有“貴妃洗祿兒”事,說是楊玉環用錦繡做成的大襁褓裹住安祿山,讓宮女用彩轎抬起。唐玄宗還親自去觀看“洗兒”並予賞賜。又說“自是祿山出入宮掖不禁,或與貴妃對食,或通宵不出,頗有醜聲聞於外,上亦不疑也。”司馬光也傾向於楊玉環與安祿山有私情,但又說玄宗“卻不懷疑”。唐玄宗知道楊貴妃與安祿山通宵鬼混,但又毫不懷疑,這堂堂唐明皇豈不成了一“白痴”。

    其實,楊貴妃與安祿山私通之說當屬坊間八卦傳聞,從諸方面都難圓其說。

    首先是正史上毫無記載,就連暗示也沒留下一點。司馬光《資治通鑑》所記也是依據野史,不足證信。《資治通鑑》本是用來警示皇帝的“警示教育”片,或許司馬光覺得這“楊安戀”實在是個難得的“噱頭”,棄之可惜,便腆著老臉放進了“正史”。再說司馬光所記“貴妃洗祿兒”的時間是天寶十年,這正是楊貴妃受玄宗專寵的時期,倆人“行同輦,止同室,宴專席,寢專房”,幾乎形影不離,安祿山實無機可乘。

    再則,楊玉環“傍”安祿山之動機安在?楊玉環貴極實際上的“皇后”,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當朝宰相又是自己的族兄楊國忠,安祿山不過一封疆大吏,不值得她去投懷送抱。如果說楊玉環是為滿足個人的慾望,這安祿山不僅比她大二十幾歲,而且十分肥胖,其貌不揚,言語粗魯,雍容華貴的楊貴妃怎麼會瞧得上他呢!

    楊貴妃與安祿山“私通”說,不僅有娛樂八卦的成分,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摻雜其間。李唐王朝的追隨者,需要給那場著名的“安史之亂”找只“替罪羊”,楊貴妃當然是最合適的人選。於是,楊貴妃便成為“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又是一個“紅顏禍水”論。

    既然這楊貴妃是“紅顏禍水”,何不給她假想一個“情敵”,再弄個“情夫”。唯其如此,才讓人覺得馬嵬驛譁變合乎理情,這楊貴妃死不當惜,而玄宗痴迷於這樣一個有失婦道的妃子似乎不值得。

  • 2 # 任十三讀史

    由此可見安祿山此人的野心和隱忍。

    據說當時安祿山還特意舉行了正經的拜乾媽儀式。

    為討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歡心,五十多歲的安祿山(公元703年出生)紮了小辮,戴上肚兜,打扮為“小兒”,前來拜見“母后”。

    要知道當時的楊貴妃才三十多歲。安祿山如此諂媚逢迎,醜態百出,不就是為了騙得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寵信和支援嗎?

    歷史的結局當然是令人唏噓。

    安祿山造了他乾爹唐玄宗的反。他乾爹唐玄宗為了自己的安全又逼死了他的乾媽楊貴妃。當然,安祿山自己也沒有得到好下場。他的兒子安慶緒聯合嚴莊與宦官李豬兒謀害了他。

    “父母慈愛,兒子孝順”,假裝一團和氣,幸福美滿的三人都沒有逃脫命運的裁決。

  • 3 # 愛好歷史的小學生

    安祿山是盛唐時期權傾朝野的一位重臣,就是他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敗,他的人生軌跡應該分三個階段:認乾爹走上仕途;拜小二十多歲的楊貴妃做乾孃,走上權力的巔峰;貪得無厭造反成皇帝,最後慘死親兒手。

    安祿山的奇葩可謂是上無古人後無來者,他不但獨霸一方能夠左右朝廷,還讓盛世大帝唐玄宗李隆基戴上了世界上最大的綠帽子,而且是明目張膽,可想他的道行之深。

    安祿山僅僅做了三年皇帝和貴妃的乾兒子,就起兵造反攻下京城,自己當上了燕皇帝,僅風光了一年功夫就被自己的兒子謀殺,留下萬世罵名。

    一、認乾爹仕途得心應手

    安祿山是個混血兒,他的父親是胡人,而母親是突厥人,因為父親去世的早,跟隨母親生活於突厥民族,從小就野性十足,盡幹些偷雞摸狗的勾當。長大後的安祿山五大三粗肥不分腰,可腦子極端好使,而且是聰明絕頂,他能講好幾個國家的語言,在當地也算是小有名氣,起先還做些小買賣,後來同幾個富家子弟糾合引起,便失了準則。一次正在偷牧民家的羊時,巧被路過的幽州節度使張守珪逮個正著,見是個胡人小混混,便想亂棍打死這個禍害。

    剛要動手卻聽安祿山叫道:“大人,難道不想消滅兩個蕃族啊?為什麼要打死我?”張守珪大吃一驚:這小胖子還真非一般人也!連當朝所想都能一清二楚。還真的是可用當時,就讓他去抓胡人和突厥俘虜,安祿山遵令而成,解決張守珪不少問題,並獲得張的賞識,自此凡是張的要求只要安祿山答應,就沒一次不成功的。由此看出安祿山確實不簡單,其一,雖然不從政,卻對當朝的方針瞭如指掌,證明其早有入政念想;其二,安祿山是個忘恩負義的卑鄙小人,為己私利竟能出賣自己的民族和同胞;其三,政治野心早就根深蒂固。

    張見安祿山有兩把刷子,不久,就提拔他做了偏將,從軍後的安祿山十分注重來之不易的機遇,每次作戰都是衝鋒陷陣首當其中,以驍勇善戰而聞名全軍,立功無數卻十分低調,甚得張守珪喜愛。

    安祿山更是投其所好,他見張嫌他長得過胖,就立即刻意減少飯量,增加活動量,他的機靈和聰慧讓張喜不自禁,便將他收為義子,並提拔他當了營長。不久又混上了團長,他除了把乾爹老子擺得服服帖帖,還打著老爺子的牌子到處撒錢拉籠關係,特別是朝廷來的官員更是大肆賄賂,以求在皇帝面前刷存在感。

    果不其然,付出總得回報,活該倒黴的唐玄宗記住了這個人,而且在一眾人的忽悠下逐漸喜歡上了這個人,幾次召見就平步青雲,官至平盧節度使,跟乾爹平起平坐。

  • 4 # 御指點江山

    安祿山的崛起

    不得不說,安祿山是個人才。他從小沒了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長大後精通6門語言的安祿山為了生計,在唐邊境生活,偷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的羊被抓後,張要亂棍打死他。安祿山大喊:“大夫不欲滅兩蕃耶?何為殺祿山!”

    張守珪覺得這人是個人才,就將他放了,還把他升為偏將。因為作戰勇猛,安祿山被張收為義子,這時安祿山把哥們史思明也給叫來了。

    安祿山覺得這樣還不夠,強大的野心讓他瞄準了帝國的中心——長安。

    安祿山與楊貴妃的關係

    公元743年正月,安祿山人生中第一次來到長安。長期在偏遠地區生活的安祿山從沒見過這麼繁華的景象,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貪慾由此滋生。

    很早就進入社會的安祿山非常圓滑,他知道只給張守珪做兒子是不夠的,於是他盯上了楊貴妃——最受皇帝寵愛的妃子,給她做兒子才能保證自己的富貴。

    安祿山比楊貴妃大16歲,可還是賣萌裝可愛去給楊貴妃做兒子。要知道安祿山300多斤,跳起舞來卻非常靈活,自己有才,情商又高,慢慢就討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歡心。

    有說楊貴妃和安祿山關係不一般,因為楊貴妃曾經給他洗澡,還親自稱他為“祿兒”,可見楊貴妃還真把安祿山當做了自己的孩子。安祿山還抓傷過楊貴妃的胸(扮嬰兒賣萌)其實唐代社會比較開放,所以有些親密也情有可原,而且真有問題,唐玄宗肯定不饒他。

    安祿山搞“安史之亂”的根本原因

    安祿山野心太大和自我感覺良好只是表面現象,更深層的原因是以下幾個方面

    安祿山不斷遭打壓

    首先被李林甫打擊,唐代可以“出將入相”,無論文武官員要想獲得功勳就去邊疆立戰功,甚至可以做宰相。

    李林甫這位宰相不想和別人共享自己手中的肥肉。安祿山戰功赫赫,李林甫卻只讓安祿山做平盧、范陽和河東的節度使,但就因為這個安祿山掌握了18萬大兵。

    李林甫死後,楊貴妃的族兄楊國忠也排擠安祿山。楊國忠靠妹妹上位,自己沒真本事,就不希望安祿山比他強。

    唐玄宗想讓安祿山做宰相,楊國忠一聽就急了,趕緊汙衊安祿山,說他想要造反,楊國忠還曾抄過安祿山在長安的家。安祿山被楊國忠整的很惶恐。

    地方兵力太強

    前面說了,安祿山做節度使時已經掌握了數十萬兵力。

    唐代比較重視邊疆,所以歷代皇帝都去開疆擴土,兵力都調到了邊境,導致地方越來越強。

    最後安史之亂髮生時,安祿山手握18萬兵力,而大唐那邊只有6萬,孰強孰弱一目瞭然。

    晚年唐玄宗的昏庸

    年輕時的唐玄宗有想法有魄力,消滅韋皇后輔佐父親,又消滅太平公主後穩居一把手。他文治武功開啟了開元盛世。

    可後來他變得昏聵,怠於政務,沉迷享樂,寵幸楊貴妃,與她一起享樂。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這樣的奸佞使朝野敗壞。他窮兵黷武消耗了國力,也給百姓增加了負擔,這些都讓安祿山看到了機會。

    貴妃之死

    安祿山想做壞事,他需要藉口,楊國忠為他提供了好的藉口。

    安史之亂頭一年,楊國忠征討南詔失敗,大唐損失慘重,再加上楊國忠作風不正,這些都為安祿山提供了藉口。

    因唐軍不敵安祿山,唐玄宗帶領楊貴妃和她的一些家人出逃,一行人到了馬嵬坡,將士們又累又恨,他們認為都是楊貴妃兄妹惹得禍,將士們殺掉楊國忠和楊家人後,唐玄宗也本想保住楊貴妃,卻被高力士勸阻,為穩定軍心,唐玄宗只好將楊貴妃賜死。

    楊國忠有責任,可楊貴妃一個女子,本是唐玄宗兒媳婦,卻被迫跟了唐玄宗,一個沒有自由依附男人的女子,她有什麼罪?出了事情男人就說女人紅顏禍水,將責任推到女人身上,可嘆楊貴妃死時才37歲。我寧願相信這位才貌雙全的女子真的逃到了日本。

    楊貴妃死後,安祿山痛哭不止,可見安祿山對她還是有感情的。但誘惑面前,楊貴妃哪有名利重要?

    影響

    持續了將近8年的安史之亂給了大唐沉重的打擊,大唐盛世成為了歷史,唐朝從此衰敗。

    經濟也不在發達,統治階級更加剝削百姓,這也是唐代後期農民起義高發的原因。

    安史的餘黨在北方形成割據,嚴重的影響朝廷的力量和安危。

  • 5 # 超級視野

    安史之亂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叛亂,安祿山是節度使,是外官,外官想要吃的開,必須朝中有人。他年齡比楊貴妃大的多,認楊貴妃做乾媽,和投靠李林甫一樣,是在朝廷裡找靠山。咱們弄清楚了這一點,問題就很簡單了,那就是安祿山為什麼要發動叛亂?

    安祿山反叛的個人因素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安祿山表面上是被楊國忠逼反的,但那只是促使他反叛的導火線。他走上反叛之路,很大程度上是他自找的。安祿山初次進京面聖,以張九齡為主的大臣就主張殺掉安祿山,原因是這個人有反骨,被玄宗皇帝給壓了下來。從此安祿山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官運亨通,避免災禍,朝中必須要有靠山。他投靠了當時除了皇帝,最有權勢的人---李林甫。李林甫是太子的死對頭,因此安祿山也就站在了這位大唐儲君的對立面。

    安祿山為了討好玄宗皇帝,不惜進一步得罪太子。有一次,安祿山覲見皇帝,當時太子也在場。皇帝向安祿山介紹,說:“這位是太子,還不來拜見?”,安祿山故意裝作不理解,說道:“太子?太子是什麼官?”,玄宗解釋道:“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安祿山此時故意大聲說道:“我是個粗人,不知道什麼太子,我只知道大唐只有一個天子,就是皇帝陛下您。”,玄宗皇帝聽後哈哈大笑,旁邊的太子氣的咬碎鋼牙,卻又不敢發作。從這裡不難看出,安祿山一開始就把自己逼上了絕路,即使沒有楊國忠逼他造反,新皇即位以後他也會造反,不造反沒有活路。

    安祿山反叛的外在因素

    安祿山想造反,就會有人幫助他造勢。早年的安祿山,利用襖教等胡人信仰的宗教,凝聚胡人部落。但這遠遠不夠,真正為其造勢的還是漢族士人。安祿山在延攬漢族士人,為己所用方面,無所不用其及。麾下雖然少有名動天下之士,但有不少河北本地士子,和失意遊於河北計程車子。這些人雖然仕途不順,但卻諳熟王朝制度和政治文化,他們共同組成了安祿山集團的幕僚班底。

    機會出現在天寶九年,這一年大唐的天空出現了四星聚尾的異象。這在儒家的讖緯之學裡面絕非吉兆,是皇朝易姓,改弦更張的徵兆。安祿山的幕僚適時的抓住了這個機會,“四星聚會,尾為燕分”。天下會出現新的王者,這個王者將會在燕地,而燕地正是安祿山所在之地。這個事情在今天看起來很扯,但在唐朝時期,老百姓是很迷信這個得。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而此時楊國忠等人又不斷的羅織安祿山的罪名,構陷他謀反,玄宗為了給安祿山機會,讓他自證清白,便要召他進宮面聖。安祿山知道,如果進京必定為人所害,因此索性舉兵反叛,兵鋒直指洛陽長安,迫使玄宗出逃。

  • 6 # 阿冬出村

    要說安祿山為什麼要搞安史之亂,因為一個有權勢和野心的人永遠不會願意屈居於人下,將自己的前程指望別人。至於安祿山的野心從什麼時候有的,我們先來看下安祿山成長的環境。

    安祿山本姓康,字軋犖山,粟特人。幼時喪父跟著母親在突厥族生活,長大後因為偷羊被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抓住,差點被打死。但憑藉著自己機敏,引起了張守圭的注意,得了一個抓俘虜的活,後來由於作戰驍勇被張守圭收為義子。從這段經歷可以看出,安祿山是一個非常會審時度勢且討好上級的人,而且自身本事也不差,後來經張守圭推薦,安祿山很快得到唐玄宗的賞識,做了平盧節度使讓他有經常接觸唐玄宗的機會。

    能經常接觸唐玄宗後,安祿山此時又展現出了他審時度勢討好上級的天賦,請楊貴妃收自己為義子,而且覲見皇帝時,看楊貴妃在場便先拜楊貴妃,再拜唐玄宗。唐玄宗問他這是為何,他說道;“臣是胡人,胡人把母親放在前頭而把父親放在後頭。”唐玄宗聽後還非常高興。實際上楊貴妃比安祿山還小,但安祿山算準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討好楊貴妃比討好唐玄宗更有效。

    安祿山還有一點長處是懂得畏懼。天寶六載(747年),安祿山被升為御史大夫,雖說深得皇帝寵幸,但每次面對當時的宰相李林甫,總是害怕的流汗。每次他委派進宮彙報工作的人回來後,第一句就是問:“十郎(李林甫)說了些什麼?”如果是說了些好事,安祿山就開心的蹦跳,反之,安祿山就會害怕的說到:“哎呀,我死定了!”唐玄宗聽手底下人說起這件事後,被逗得大笑。

    所以說一個知道怎麼迎合上級喜好進行討好,且有懂得害怕畏懼的安祿山,越發得到唐玄宗的喜愛和信任。後來安祿山身兼三鎮節度使後,手裡的權力使他的野心也愈發膨脹。年輕時的經歷讓他懂得被人庇護只能是一時的,自己能拿到手的才是最真實的。天寶十五載,安史之亂爆發,唐王朝由盛轉衰。

  • 7 # 東秋妮

    安祿山,混血胡人,貌似忠誠,生性狡詐。為了能當皇帝,,別說楊貴妃這個乾媽,就是自己的親媽,也擋不住安祿山的亂之慾望!

    ✍安祿山為人十分狡猾,善於揣摸人的心思,尤其善於阿諛逢迎,討人歡心。

    ✍公元736年,幽州長史張守珪喜愛安祿山,認為養子,升為捉生將。

    公元741年,安祿山對河北採訪使張利貞刻意逢承,張利貞上奏力贊;唐玄宗便任命安祿山為營州都督,兼平盧軍使。

    ✍公元742年,安祿山利用重金,收買皇帝身邊的人後,唐玄宗更加認為其為賢能人士,升任安祿山為平盧節度使。

    公元747年,安祿山面見唐玄宗。席間,唐玄宗指著安祿山的大肚子開玩笑說:“你這個胡人肚子裡都有什麼?竟如此大!”安祿山回答說:“臣下的肚子裡沒有其他東西,只有對陛下您的一片赤心!”唐玄宗聽後十分高興。

    ✍安祿山得以自由出入官中,便乘機上奏,請求做楊貴妃的兒子,玄宗和貴妃應允。

    ✍不久,任命安祿山為范陽,平盧節度使,兼御史大夫。

    ✍公元751年正月,楊玉環為安祿山行洗兒禮。唐玄宗命人為安祿山在長安建宅第,不限財力。

    安祿山入宮謝恩,唐玄宗與楊貴妃一起坐著,安祿山先拜楊貴妃。唐玄宗問他這是為什麼,安祿山回說:“我們胡人的習慣是先母而後父。”玄宗聽後十分高興。

    ✍安祿山請求兼任河中節度使。

    ✍至此,安祿山兼任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賞罰由自己做主,日益驕橫放縱。

    ✍公元754年,楊國忠進言說安祿山必反。玄宗派人召見安祿山,安祿山聽說皇上召見,立刻來了。

    ✍安祿山在華清宮覲見玄宗,哭訴說:

    “我本是一名胡人,只是受到陛下的信任才有今天,卻為楊國忠所嫉恨,我恐怕死期將近,沒有多少日子了!”玄宗十分憐愛他,重加賞賜,由此更加信任安祿山,楊國忠的話再也聽不進去。

    ✍太子李亨也知道安祿山一定會謀反,對玄宗說了這事,玄宗不聽。

    ✍公元755年,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在范陽起兵反叛。

    瞭解一個人,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安祿山每次見唐玄宗,都讓玄宗聽得十分高興;唐玄宗明知是奉迎,但心裡很爽,;爽到最後,丟了美人,賠了江山!工作生活中,引以為鑑!

  • 8 # 包山種樹

    “安史之亂”和安祿山認楊貴妃做乾媽基本沒什麼關係。安祿山比楊貴妃大十多歲,認這個小乾媽作為安祿山來講,只要討得其喜歡就足夠了。“安史之亂”是那時唐朝軍事外重內輕的必然結果

    唐朝從高宗、武后以來,均田制逐漸破壞,流民、逃戶成為當時嚴重的社會問題。唐玄宗時採取招募流民充軍,暫時解決了這個社會問題,卻導致了唐朝的兵制從徵兵制演化為募兵制。這樣一來,當時的各路節度使有了募兵的權力,再加上原本的軍、民、財權力集於一身,儼然是一方諸侯。當時的安祿山已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路節度使(當時唐朝共有十一路),手下擁有唐政府最精銳的十幾萬兵力,一方獨大,唐政府對其已失去了有效的制衡能力,這就為安祿山造反創造了客觀條件。至於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只是由頭。

    另外,唐玄宗對安祿山沒有了必要的戒備。每次安祿山進京請安(多次是為了試探虛實),玄宗接待安祿山的場面都無比隆重,有演奏、雜戲、宮女表演、舞馬祝壽、大象賀拜等,看得安祿山眼花繚亂饞涎欲滴。司馬光對比有評價說:“乃知人君崇華糜以示人,適為大盜之招也!”說玄宗這樣崇尚奢華還嘚瑟給別人看,只會招來強盜。果不其然,唐玄宗的嘚瑟讓身邊的強盜安祿山紅了眼,強化了他造反的主觀意願。

    讓人傢俱備了造反的實力,還給人嘚瑟做皇帝的尊貴和好處,加上安祿山本就狡猾奸詐善揣人意,對權力的慾望毫不知足,那麼造反就成了必然之路。

  • 9 # 七鬥

    恰恰就是因為安祿山認楊貴妃做了乾媽,才是“安史之亂”的誘因。

    無疑,楊貴妃背了個“紅顏禍水”的黑鍋。

    長得美,就是原罪。

    楊貴妃,四大美人之一,李白曾作詩讚曰,“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一副閉月羞花的容顏,傾國傾城。

    愛江山更愛美人,唐玄宗見到楊玉環,以垂暮之年,仍然把持不住,不顧公媳身份,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據為己有,可見楊玉環的美貌,對男人的殺傷力多麼巨大。

    安祿山,一胡人爾,壯如野牛,體重300多斤,一肚子騷腸子,滿腔的雄性激素。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如狼似虎的年紀,與老傢伙唐玄宗相比,安祿山的好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初見楊玉環,安祿山哈喇子幾乎流一地,驚為天人,垂涎欲滴。

    不是身份地位所鉗制,安祿山肯定會與當今大佬認乾女兒一樣,會認楊玉環為乾女兒的,乾女兒認不成,退而求其次,才認了乾媽,但目的是一樣的,都是奔著下半身去的。

    認了乾媽,進入後宮名正言順,加上安祿山會插科打諢,輕歌曼舞,很討唐玄宗歡心,也就放任這個乾兒子留在宮裡作妖。

    華清池裡,楊玉環為他洗禮,也就是洗白白。

    乾清宮裡,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貴妃醉酒。

    一個乾柴,一個烈火,水到渠成,二人做下了狼狽為奸的事情。

    胡兒張狂,敢坐龍庭,太監告發,玄宗笑曰:“此斯如豬,即便坐上龍椅,也不過一龍豬而。”

    太監宮女掩鼻而笑,再見安祿山對貴妃上下其手,皆暗嗤之曰:“鹹豬手。”

    沒有不透風的牆,紙終包不住火。

    乾兒與乾孃暗度陳倉蠅營狗苟,玄宗終有警惕,長此以往,怕頭上早頂了呼倫貝爾大草原,遂命安祿山趕緊回去。

    安祿山戀戀不捨而回,初嘗甜頭,勾心撓肺,食不甘味,夜不成寐。

    安祿山相思成疾。

    怎麼才能與乾媽長相廝守,夜夜笙歌呢?

    怎麼才能像玄宗一樣瀟灑名正言順呢?

    苦思冥想了幾天,安祿山開悟了,想一勞永逸,那就得當皇上。

    玄宗扒灰,都理直氣壯,看來只要當了皇上,那麼則想怎樣便怎樣!

    一旦事成,豈止乾孃,全天下的美人都是朕的,想想都興奮。

    胡兒膽大,說幹就幹,打倒唐玄宗,還我好乾娘!

    安史之亂開始。

  • 10 # 關山毓秀

    簡答之:人的慾望是無窮的!但也有知足常樂的人!但安祿山是屬於慾望無窮盡的人!所以儘管得到了很多但不知足!所以仍然要造反!

  • 11 # 南門江

    安祿山對李隆基還是感恩的,他本想在李隆基死後造反。我們都知道,李隆基即使後來很壓抑也活了很久,安祿山那麼胖其實也活不過李隆基,事實上他造反後不久就瞎了。如果能拖下去,熬死安祿山,那該多好。

    可是有一個人不同意,他要立即逼反安胖子。

    公元755年,楊國忠幹了一件膽大包天的事,史說:國忠使門客蹇昂、何盈求祿山陰事,圍捕其宅,得李超、安岱等,使侍御史鄭昂縊殺於御史臺。為什麼說楊國忠膽大包天?因為此時,安祿山已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又兼任河北採訪使、御史大夫、左羽林大將軍,封東平郡王,是皇帝的肱骨重臣,還帶著大唐半數以上的正規軍。可是楊國忠為了求祿山的陰事,就把他的親信給弄死了,這不是逼著安胖子造反嗎?

    不錯,這就是楊國忠的目的。讓安胖子造反,是楊國忠和安胖子在皇帝面前爭寵的終極手段。史說安祿山恩寵特深,總握兵柄,國忠知其跋扈,終不出其下,將圖之,屢於上前言其悖逆之狀,上不之信。

    不要以為楊國忠說安胖子是個叛賊是因為自己有一片忠心。他的出發點,舊唐書說得很清楚:終不出其下。因為安胖子不像尊敬李林甫一樣尊重自己,所以只有把安胖子打成反賊,才能在皇帝面前爭得第一寵。可是安胖子雖然對大唐有反心,但是對玄宗卻是懷有感恩之心的。史說:祿山雖逆久,以帝遇之厚,故隱忍,伺帝一日晏駕則稱兵。安胖子計劃是:做玄宗的忠臣,革玄宗兒子的命。

    但是,楊國忠等不到那一天,他必須用把安胖子逼反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作為宰相的先見之明,光榮正確。於是他採取了行動。第一步他讓皇帝詔安胖子回京,如果不回,那就是反;第二次是派太監去巡查安胖子,找到蛛絲馬跡。雖說安胖子都順利的躲過了過去,但是一個本來就三心二意的人,哪架得住你再三懷疑,都說人性經不住測試,最後安胖子的造反計劃就提前了。

  • 12 # 筆麗瑬

    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內因指事物的內部矛盾,外因指事物的外部矛盾。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內因是第一位的,外因是第二位的,事物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只有透過內因而起作用。

    同理,我們可以把這個理論,用來分析安祿山認了楊貴妃為“乾媽”,還要造反,還要聯合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的原因。

    安祿山造反的外部原因。

    首先,唐朝此時的兵制發生了變化,有府兵質變為募兵制,政府還在各地設定節度使,節度使擁兵自重,形成藩鎮,中央與地方力量對比失去平衡,出現了外重內輕的局面,而且安祿山擔任范陽等三地節度使,手上握有三大重鎮的兵力,還都是正規軍,並且擔負東北地區防禦的重任,勢力不容小看。

    其次,唐玄宗本人已經不像開元時期那樣勵精圖治了,開始寵幸楊貴妃,並且任人唯親,提拔楊貴妃的兄長楊國忠及家人、把朝政交給口蜜腹劍的李林甫、還重用宦官高力士,朝政日益腐敗,雖然說表面看起來欣欣向榮,一片大好……

    安祿山造反的內部原因。

    按哲學上的說法,內部原因是第一位的,起決定作用,歷史上功高震主的人太多,然而反叛的畢竟是少數。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劉備甚至讓他必要時自立為帝,他也沒有任何稱帝的心思,畢竟你不想做,別人也拿你沒辦法……

    所以,可以首先肯定他自己本來就有造反的心思。試想,一個外臣,在外面風吹日曬,真刀真槍,卻在每次覲見皇帝的時候,看著皇帝夜夜笙歌,醉生夢死,想必心裡都特別的羨慕,想過皇帝般的生活吧!

    其次,他這個人臉皮也比較厚,覺得叫楊貴妃一聲乾媽,自己又並不吃虧,只是運動嘴巴的事情,或者用自己肥胖的身體在他們面前跳舞,不用走後門,還能得大便宜!多好啊!畢竟自己是外臣,每次覲見時,總量被一些內臣欺壓,單靠自己的實力,很難讓那些人對自己改觀,即使是表面上的改觀,但有了“乾媽”這位大靠山,一切就要簡單得多了……

    世界上哪有這樣快捷方便的事情呢?然而,現在就可以,而且“乾媽”也覺得樂意,甚至是“乾爹”唐玄宗都不反對,我為什麼不做呢?

    其次,擁有眾多的兵力,感覺自己就像是分封制時期的諸侯國,心裡有點膨脹,再加上受不了外臣的一些刺激,難免動起手來……

    按照我們一般的歷史發展模式,動亂或者起義基本都是王朝處於末期、朝政腐敗、經濟凋敝、人民生活困苦的時候才會出現,而安史之亂,卻出現在唐朝最繁盛的時期,綜合分析了安祿山的內部與外部原因,可以感覺到其實安史之亂也並不是偶然,而是內外因因素共同作用之下的一種必然吧……

  • 13 # 山西人老王

    事出反常,做為當時實力最強權力最大的節度使,只有退讓才能表明沒有反心,然而卻在朝中找靠山以鞏固和加強自己的地位,權欲已然失控,反象已明。做為一方大員不顧屈辱認小自己十幾歲的楊貴妃為乾孃,足以證明安祿山是一個無恥小人,沒有大義,這樣的人不可能是忠臣,只要他的權利受到威脅必然反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中見過的最“雷”的人名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