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什麼琪

    說到潘金蓮,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傳奇人物,她是淫婦、蕩婦的代名詞。還有人戲稱潘金蓮是我國婚外戀運動的先驅!潘金蓮能被世人熟知,主要得益於《水滸傳》和《金瓶梅》這兩部著作。書中將潘金蓮描述成了淫婦,殺夫武大郎,與西門慶通姦。那麼歷史上真的有潘金蓮這個人嗎?如果存在,那麼她在歷史上是哪種形象呢?與小說中又有哪些區別呢?

    《水滸傳》中描述潘金蓮本是大戶人家的丫鬟,因不從主人的調戲,被迫嫁給了又矮又矬的武大郎,武大郎無官無權,以賣炊餅為生。時間一長,潘金蓮就不甘寂寞了,想著紅杏出牆,先是勾引英俊瀟灑的小叔子武松,被果斷拒絕後,又在王婆的牽線下認識了風流土豪西門慶。後來又嫌棄武大郎,於是在西門慶和王婆的挑撥下將其毒殺。《水滸傳》中的潘金蓮完全被描繪成了一個風流蕩婦,在另一部小說《金瓶梅》中更是如此,《金瓶梅》中的潘金蓮比《水滸傳》中的還要狠毒、還要風流。

    說到小說,那都是文學作品,裡面有一定的文學渲染、誇張成分,歷史上真的有潘金蓮這個人嗎?還是在歷史上存在潘金蓮的原型?據清初王世禎的《香祖筆記》記載:“陽穀西門有一大族——潘氏,有人登臺演《水滸傳》,潘氏大罵其辱姑。”透過這段記載可以說在明朝時期陽穀大戶潘家確實有叫潘金蓮的,這和《水滸傳》中就有區別了,潘金蓮不是下賤的奴婢,而是大戶的千金小姐。假設記載為真,古代又講究的是門當戶對,所以千金小姐的潘金蓮是不會嫁給矮窮矬武大郎的,所以潘金蓮謀害親夫武大郎的故事就肯定不是真的了,也是編造的。

    還有學者認為武大郎原型實際上就是明朝時期陽穀縣的縣令武植,武植不僅不是矮窮矬,而是位高富帥,他身高一米八多,飽讀聖賢之書。那他怎麼成為了《水滸傳》中的那個形象呢?這主要是源於他的一位損友。有一次武植因為忙於政務,沒能好好的款待他的這位好友,於是這位損友懷恨在心,到處編排武植的壞話,結果一傳十、十傳百,時間一長就傳開了。而這時施耐庵正在編寫《水滸傳》,就把這道聽途說的故事寫了進去,使潘金蓮和武大郎的故事更加為人們所熟知。

    潘金蓮真實存在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歷史上確實有潘金蓮這個人,但是絕不是像《水滸傳》中描述的那樣。施耐庵在《水滸傳》中那樣描述潘金蓮,應該是為了更好的突出社會矛盾,展現文學作品的魅力,引起人們的共鳴。

  • 2 # 逍遙三界

    歷史上確實有潘金蓮其人,但真實的潘金蓮和《水滸傳》中的潘金蓮卻大相徑庭。

  • 3 # x辛雙成

    (水滸傳)中描寫的潘金蓮,歷史上並非有此人,但是,民間確有她和西門大官人的風流情節。

    作者根據民間萬千的情形,勾勒出歷史上男女之邪惡,用潘金蓮這個虛構的女性為人稱,力求反映歷史曾經對男女的不公。

  • 4 # 莊子門下

    歷史上確實有潘金蓮其人。

    據考證,潘金蓮是明朝永樂年間清河縣東北黃金莊人。父親是一個知州,算是官宦家的千金,少女時代美豔動人,知書達理,溫柔善良。後嫁給武植,二人恩愛有加,白頭偕老,婚後育有四子。

    武植,明朝永樂年間進士,自幼崇文尚武,成年後考取功名入士,做過知縣,且是一位清官。據對“武大郎墓”,也就是武植墓的考證,武植的身高在1.78米左右,絕不會是一個矮子。

    據說,有一位資助過武植的朋友和武植一起參加科考,結果沒考中。於是流落在武植家裡好吃好喝伺候著,並且希望透過武植的關係給自己謀個一官半職。可是為人清廉的武植不願意這麼幹,並且勸朋友讓來年繼續參加科考走正路。

    結果這位朋友覺得武植當了官之後立刻就忘恩負義了,於是惱羞成怒,離開了武植家。但事情並未就此罷了,這位朋友離開武家後整日買醉,解釋了一些當地的潑皮無賴,包括潑皮無賴團團長西門慶,這些人中也有些曾經因為偷雞摸狗被武植收拾過。於是大家一拍即合,決定收拾武植。

    他們肆無忌憚的貶低武植,醜化潘金蓮,並且把醜化事蹟編寫成廣告宣傳單到處傳播。這就有是《水滸傳》中潘金蓮故事的原型。

  • 5 # 文化愛好者龍燊

    水滸傳中歷史上的潘金蓮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武大郎也是真實存在的,潘金蓮是大家閨秀知州的女兒,武大郎原名武植文物雙全靠自己的努力成為地方知縣,他們是一對恩愛夫妻。

    為什麼施耐庵的小說要把他們兩個一個寫成蕩婦,一個寫成侏儒,這要從武大郎的一個朋友說起。

    毀壞武大郎形象讓黃堂心裡平衡了許多,可是回到家之後黃堂發現老家房子已經重建,產業也都恢復了,原來是武大郎偷偷出錢已經算是幫好友把房子蓋好,購買了田產黃堂瞭解情況後,非常後悔,可是哪些捏造的故事已經傳播出去,後來更是被施耐庵當做素材寫進了水滸傳裡,讓二人的負面形象更加血肉豐滿。

    可惜了武大郎和潘金蓮這對恩愛夫妻,因為一個損友。被人唾罵了幾百年。

  • 6 # 莫遙影視君

    歷史上真的有潘金蓮這個人。

    潘金蓮故居為貝州(今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潘家莊(為避潑汙,後改名為黃金莊),少女時代是遠近聞名聰明美麗的大家閨秀,是一位名門淑媛。她父親曾官拜貝州(恩州)知州,在故鄉開有染坊。

    潘金蓮的丈夫武植,自幼崇文尚武,才智超群。家裡原本貧困,年輕時期到潘府上打工。因為品行端正且能幹,潘府上知名商人潘知州資助他學習。後因武值高中狀元,女兒金蓮對其產生愛慕,潘知州因此才將女兒許配於他。潘金蓮以善良賢惠勤勞仁義之賢妻良母聞於鄉里。武植中年考中進士後,出任山東陽穀縣令,潘金蓮也是縣上名聲好的清官夫人。兩人育有四個子女,和睦恩愛。她知書達理,和武大郎恩恩愛愛,白頭偕老。

  • 7 # 貧窮狗哥

    河北的清河縣出了一個武松,也出了一對武大郎夫婦,至今,清河縣都流傳著與武大郎潘金蓮有關的傳說。《水滸傳》中的武大郎,不僅是個矮小身材的侏儒,而且樣貌非常醜陋,因為家中貧寒,只能靠賣炊餅為生。

    不過,令無數單身狗羨慕的是,其貌不揚的武大郎,卻娶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妻子——潘金蓮,而且,武大郎還有一個武力高強,且當官的弟弟,如果沒有後來的事兒,也許武大郎會成為人生贏家也不一定。

    然而不幸的是,武大郎的人生沒有如果,把嬌妻娶進門沒多久,寂寞難耐的妻子就與西門慶有染,最終導致武大郎死於非命,可謂悲慘至極。那麼,施耐庵筆下的武大郎,歷史上是否真的有其人呢?如果他在歷史中真實存在,武大郎是否真的娶了潘金蓮呢歷史上武大郎夫婦確實有其人,他們二人更是真夫妻,不過歷史上的兩人形象,卻與《水滸傳》中的形象截然不同。潘金蓮不僅沒有與西門慶私通,她和武大郎還是一對令人羨慕的恩愛夫妻。

    然而,施耐庵在創作小說的時候,將一個誤傳的故事當作真相,寫入了小說中,雖然人物在歷史上有原型,只可惜卻虛構誇張了整個故事,更導致了世事黑白被顛倒歪曲。武大郎原型乃是山東清河縣武植,他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天資聰慧,少年時期就已經考中了進士,朝廷令他擔任山東陽穀縣縣令一職。功成名就之後,武大郎娶了武家那村潘家的千金為妻,夫妻二人和睦恩愛,一共生育了4個孩子。

    除了夫妻恩愛以外,武大郎還是一個清廉公明的好官,他造福一方的事蹟,至今都在清河縣流傳,鄉民對他敬愛有加。他的妻子潘氏,更是一位出生名門、知書達理、賢良愛民的縣令夫人,並非是施耐庵下的美女蕩婦因為施耐庵對於武大郎的描寫,現代社會人們總是用“武大郎”一詞代指那些身材矮小,外貌醜陋之人,這個稱謂都已經計劃成了一種侮辱性稱呼。

    然而在1946年,武植的墓地被髮掘,從出土的屍骨推測,真正的武大郎應該是一位實際身高超過1.78米的男子,他壓根不是文人筆下的“矬子”。為何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形象都會被後世所惡化呢?這其中另有故事。早些年武植家中貧寒,他有一位名為孔二的同窗好友,曾經資助過他。家境貧寒的武植這才得以進士及第,最後還做到了縣令一職。然而當他當官以後,他的這位同窗好友家中遭遇大火,導致家道中落。

    無奈之下,孔二隻能前來投靠武植,想著從他這裡獲取一些資助。當時武植公務繁忙,半個多月他的這位同窗好友僅見了他一面。孔二心中氣不過,他覺得武植是故意不想見他。所以他在返鄉的路上,一路上編排武植和潘氏的壞話,結果當他回到家中,卻發現武植早已經派人來給他修房子了。孔二知道此事以後後悔不已,結果他散播出去的流言蜚語,已經擴散開來。最後武植被兄弟誹謗的這個故事,被施耐庵寫入了小說中,不僅讓武氏夫婦蒙受冤屈,還導致清河縣當地的武潘兩家從此以後再也不通婚。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 8 # 南山牧雲578

    考證潘金蓮是否真有其人已無多少實際意義。只是從古至今像潘金蓮一樣的女人從未絕跡,潘勾搭姦夫媒婆謀害親夫十惡不赦;只是如此美貌女子如何嫁給醜矮黑的武大郎不得而知,或許他們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犧牲品。人說“最毒婦人心”,又說“無毒不丈夫”,其實,善良與歹毒同性別無關,陳世美便是一例。

  • 9 # 超級星動

    在明代《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和《金瓶梅》被譽為四大奇書,其中《金瓶梅》與《水滸傳》有幾個交疊的人物:武松、武大郎、潘金蓮與西門慶。

    真實歷史上這些人其實都是真實存在的,當然也有一些戲說的部分,真實歷史中的武松不曾打虎,但是確有其人,歷史上的武松其實比武大郎年歲要大,兩人相差200多歲,武松是宋朝人,而武大郎(真名武植)是明朝人。

    打虎與打人——歷史上的武松

    根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歷史上的武松確有其人,在宋元時期龔開《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如此寫道:“行者武松: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更要殺人。”以上這兩部文學作品都被認為是《水滸傳》的雛形或藍本。

    元雜曲中,有紅字李二作雜劇《折擔兒武松打虎》、《窄袖兒武松》等以武松為主角的曲目,亦有《魯智深喜賞黃花峪》中,武松作為梁山好漢之一登場。元初高文秀所作《雙獻頭武松大報仇》(已佚)亦有研究者認為,《水滸傳》中武松的藍本取材自元末張士誠起義的部將卞元亨。武松景陽崗打虎的故事即是來自於卞元亨打虎的事蹟。

    《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記載了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武松勇於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上述史籍中,武松原系浪跡江湖的賣藝人,“貌奇偉,嘗使技於湧金門外”,“非盜也”。杭州知府高權見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眾,遂邀請入府,讓他充當都頭。不久,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諂而罷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繼任的新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是個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權勢,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聲載道,人稱蔡鋆為“蔡虎”。武松對這個奸臣恨之入骨,決心拼上性命也要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隱匿在蔡府之前,候蔡鋆前呼後擁而來之際,箭一般衝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數刀,當即結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擁前來圍攻武松,武松終因寡不敵眾被官兵捕獲。後慘遭重刑死於獄中。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另有武松部分故事或借鑑於其他人物的故事,武松殺人自首或借鑑與《青瑣高議》中的孫立殺人自首。武松粉牆留字或借鑑於《黑旋風雙獻功》中的李逵殺人留字的故事。

    千古怪事——武大郎身高超過180cm

    大郎矮嗎?一點也不。非但不矮,還是個軒昂的七尺男兒。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早亡,自幼家貧。武植之墓,早已被人發掘,經科學測驗,身高起碼在一米八以上!如今,一米八的身高,都還挺讓人羨慕的。

    真實的武大郎,是“唯有讀書高”的讀書人。他自幼聰敏,寒窗苦讀多年,終於中了進士,當了個縣令。所以,武大郎不是賣燒餅,而是當官的。而且,這官兒當得還不錯,在任期間興利除弊,清正廉明兒。

    武大郎墓,墓誌銘文稱:“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今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譭,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恩愛夫妻——武大郎與潘金蓮相濡以沫

    而縣城東北的黃金莊,便是被武家後人稱作“老祖奶奶”潘金蓮的家鄉。潘金蓮並不是潘裁縫的女兒,而是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一位大家閨秀。她知書達理,和武大郎恩恩愛愛,白頭到老,先後生下4個兒子。

    潘金蓮故居為清河縣潘家莊(為避潑汙,後改名黃金莊),少女時代是遠近聞名聰明美麗的大家閨秀,是一位名門淑媛。她老爸曾官拜邯鄲知州,在故鄉開有染坊。

    她喜歡武植,並與他私定終身。潘金蓮的丈夫武大郎,本名武植,自幼崇文尚武,才力超群,家裡本來貧困,年輕的時候到這裡打工,因為品行端正又能幹,知州就資助他學習,還將女兒金蓮許配給他。潘金蓮以善良賢惠勤勞仁義的賢妻良母而聞於鄉里。武植中年考中進士後,出任山東陽穀縣令,潘金蓮也是縣上名聲好的清官夫人。兩人育有四個子女,和睦恩愛。她知書達理,和武大郎恩恩愛愛,白頭到老。

    故事何來——朋友的玩笑話

    武大郎家貧時,曾受過好友黃堂的接濟。後來,黃堂的房子被燒,無奈之下投靠已經當了縣令的武大郎。這黃堂心裡想呀,以前贊助過武大郎,人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如今,這小子發達了,自己卻落魄了,怎麼也該表示一下吧!

    哪知道,住在武大郎處的那幾天,人家倒是好酒好菜招待著,但關於贊助的事兒,卻絕口不提。黃堂心裡憋著一口氣,不給自己找份差事也就算了,連重建房子的錢都不出一點,這算哪門子的哥們?於是,黃堂就開始報復了。

    古往今來,最常見的報復,無非就是那幾招,其一就是抹黑造謠,把名聲搞臭!回去的路上,黃堂四處散播武大郎和潘金蓮的“醜事”,最後覺得用嘴說還不過癮,於是寫在紙上,四處張貼“大字報”。果然,這麼一來,武大郎和潘金蓮頓時成了焦點人物。

    而當事人武大郎卻還矇在鼓裡。但黃堂這位始作俑者回到家裡後,卻發現家裡建起了新房子。妻子告訴他,這是武植派人來建的!這下,愧疚之心,如黃河決堤,滔滔不絕。武植本想給黃堂一個驚喜,哪知還沒開始“喜”,就已經夠“驚”了。

    可造謠容易,滅謠難。謠言一傳十,十傳百,最後連施耐庵這位大才子都信以為真,於是寫進了《水滸傳》。這麼一來,武大郎和潘金蓮怎麼也翻不了身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0 # 一個老豆

    潘金蓮就是個文學形象。在施耐庵《水滸傳》裡,潘金蓮屬於命運可憐,無奈失節的婦女形象,與潘巧雲主動尋歡有不一樣的地方。在主要講武松的段落中,潘金蓮被西門慶強權勾引,又被王婆貪財設計,水滸這段故事中其實她一直處於被動,所以在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里,把她扶為主角,充分演繹人性的根本,在明朝同時代的三言二拍系列小說裡,這樣的故事也多著呢。

    有人考證出明朝有個武植,得罪小人遭誣衊連帶妻子一起被演義潑汙水,並說這就是潘金蓮的原型。但宋代也有據說義士武松的說法,今天西湖邊上還有武松墓。如果這是些都是真的,那不正好說明武氏兄弟的故事都是小說家言,把各種素材攢在一起,圓故事的始末。潘金蓮不過是古時市井道德約束失敗的婦女形象,而且下場慘烈,她金瓶梅中也同樣沒有好下場。

    據考證者說法,真實的潘金蓮善良賢淑,相夫教子,那既然是這樣,更和水滸傳金瓶梅里的潘金蓮沒有一點關係,何況,以武植夫婦的官銜和社會地位,坊間記載也並不一定就是實據考證。

    所以,本人認為潘金蓮就是一個文學形象,和歷史上那個原型像不像,是不是,沒有實際意義。

  • 11 # 樂天派周先俊

    水滸雖然是傳奇小說,有文化藝術的虛構,但從最早的版本《金梅瓶》上看,潘金蓮這個人物在歷史上應該存在。只是經過加工和渲染,才使故事生動活潑,有骨有肉,有血有淚,也是經典名著的亮點。

  • 12 # 綠野萍蹤01

    潘金蓮是《水滸傳》四大淫婦之首,是一個虛構的藝術形象,並非歷史真實存在。但是,隨著施耐庵身世的不斷被揭秘,《水滸傳》故事及一些人物也逐漸貼上歷史標籤。其中,潘金蓮這個原本就是虛構的人物,也在朦朧的出現在歷史真實中,學者們為她找到了歷史原型。這是怎麼回事呢?

    施耐庵為何寫《水滸傳》

    據說,施耐庵曾經參加過元末戰爭,是吳王張士誠的幕僚。張士誠,泰州興化人白駒場人,按照施耐庵籍貫之一的說法,這兩人應當是同鄉。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張士誠聚義十八人起兵反元。至正十四年,張士誠在高郵建立大周政權。因敬慕同鄉施耐庵的韜略文才,張士誠力邀其加入抗元隊伍,施耐庵欣然應邀,做了張士誠的幕僚。

    張士誠建立政權後,以進士功名封賞了一批文人,施耐庵也在其中。這一年,施耐庵三十四歲,正是年輕力壯,胸懷豪情之時。張士誠“十八條扁擔”起兵抗元的事蹟,大有可能是《水滸傳》三十六天罡的最初靈感。

    至正十六年,張士誠轉戰江蘇,定都平江(蘇州)。次年,朱元璋進攻平江,張士誠弟弟張士德被俘。朱元璋試圖以張士德勸降張士誠,而張士德卻暗中送信,讓張士誠向元朝投降。於是,張士誠按照兄弟的建議,向元軍投降。這很有點像《宋史·張叔夜傳》記載宋江投降的情節:擒其副將,江乃降。

    宋江是向北宋投降,張士誠則是向元朝投降,這件事情引起了施耐庵的強烈不滿,退出了張士誠隊伍,潛心著述,完成了《水滸傳》的創作,以宋江聚義、招安來隱寫張士誠這段歷史。但是,張士誠投降後,因向元朝請求封王而沒有得到認可,於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自立為吳王,重新豎起反元大旗,迅速佔領縱橫兩千多里的地盤。

    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以徐達為大將,常遇春為副將攻打張士誠。一年後,張士誠在突圍時遭遇猛將常遇春的截殺,墜落水中差點身亡。這年九月,徐達對平江城發起總攻,城破之後,張士誠自殺未成被俘。在押往應天府途中便開始絕食,到了目的地,張士誠乘人不備,上吊自殺。

    梁山的故事與張士誠造反、投降、再造反很有幾分相似,《水滸傳》的大線索應當就是這個脈絡。因而,《水滸傳》後七十回書應當有這方面的隱寫,宋江帶著梁山人馬參與到抗金(張士誠反元)戰役中,最終被另一個皇帝斬殺。《水滸傳》楔子中提到的洪太尉,與第一回書出場的朱武隱寫了“朱洪武”,而直接滅亡張士誠的徐達、常遇春則分別是江西龍虎山上的兩個妖魔:白額吊睛大蟲陳達、雪花白蛇楊春。

    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寄託了對張士誠起兵抗元、不屈自殺的敬意,也對他投降元朝的行為進行了鞭笞。同時,也深恨朱元璋滅掉了這支抗元義軍,預言大明王朝必出妖魔。這便是施耐庵創作《水滸傳》的動機,也大有可能就是《水滸傳》故事的歷史原型。

    那麼,這段歷史與潘金蓮有關嗎?潘金蓮難道也會出現在張士誠的歷史軌跡之中嗎?

    武松的原型是施耐庵的好友

    施耐庵之所以受邀做了張士誠的幕僚,其中的一個原因便是張士誠部將卞元亨,據說,這兩人是表兄弟關係,施耐庵是表哥,卞元亨是表弟。還有一說,施耐庵與卞元亨並非表兄弟,而是交往十分密切的朋友。

    《水滸傳》中,武松這個形象及其事蹟主要來自於卞元亨。據《大明史》說,張士誠當年“十八條扁擔反元”中,就有卞元亨其人。但是,《明史》卻無卞元亨傳記,就連張士誠傳也沒有提到卞元亨其人。卞元亨的事蹟大多出自《鹽城縣誌》、《兩淮運司志》、《古鹽卞氏宗譜》等地方誌和族譜資料,是否可信,存疑。這些資料中記載的卞元亨幾件事情,與武松的經歷非常相似。

    卞元亨居家之時,聞知嫂子與他人有染,怒而殺之。殺人之後,卞元亨不得已前去投奔張士誠,路途之上,踢死了一隻老虎。這與《水滸傳》中武松打虎、殺嫂的情節高度相似,只不過前後次序顛倒了而已。施耐庵以此為原型,塑造了一個打虎英雄形象。

    志譜中說,卞元亨膂力過人,能舉千斤,因而,打虎這件事情是完全可以完成的。武松打虎、殺嫂之後被髮配到孟州,在牢城中曾經當眾把三五百斤重的石墩砸進地裡一尺多深,“再把右手去地裡一提,提將起來,望空只一擲,擲起去離地一丈來高。武松雙手只一接,接來輕輕地放在原舊安處。”武松天生神力,也與卞元亨其人高度吻合。看來,卞元亨就是武松的原型了。

    陰陽喬木暮田廬,山澤誰知有隱儒。 刺虎昔聞林下勇,登龍今訪海中居。苔花半蝕前朝劍,芸草幽香累代書。客裡相逢又相別,歸帆搖颺意何如!

    這首詩題為《贈東海隱士卞元亨》,是明代陸顆所寫,收錄在《新編頤光先生集》。除了證實了卞元亨打虎而外,還特別提到卞元亨是“隱儒”,也就是說,卞元亨不僅勇力過人,而且很有智謀。這一點又與武松契合。武松在偵破哥哥武大郎死亡案時所展示出來的精細和智謀,也配得上“隱儒”這兩個字,勇力是武松的外在,智謀則隱藏其心裡。

    倘若卞元亨就是武松的原型,那麼,卞元亨殺嫂便是武松殺嫂,卞元亨之嫂也就即武松之嫂,潘金蓮也就越來越接近歷史真實了。

    不過,卞元亨的嫂子是否姓潘,所有的志譜中都查不到。這倒是不影響施耐庵以此為故事原型,改名換姓,給武松的嫂子編了潘金蓮這樣一個名字。是否是這樣的呢?恐怕不完全是。

    潘金蓮與潘巧雲原來大有淵源

    卞元亨的事蹟並不見諸正史,大概是因為要考證施耐庵,才把這個被正史遺忘的人物深加研究,並敷衍了很多傳奇故事吧。尤其是卞元亨殺嫂一事,彷彿是按照武松的故事,寫在了卞元亨的頭上。因而,若是以卞元亨殺嫂來推斷潘金蓮是歷史真實的存在,極不可靠。那麼,潘金蓮是否還能在歷史中找到原型呢?

    上文講到,施耐庵曾經參加過張士誠的義軍,雖然後來因為張士誠詐降元朝而離開了,但卻一直關注著這位曾經的主子。張士誠被徐達、常遇春俘獲,不屈而自盡,施耐庵表示出了極大的同情,因而,在《水滸傳》中借用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故事,把朱洪武比作放走妖魔之人,讓徐達、常遇春化作龍虎山上的毒蛇猛獸。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施耐庵在評議北宋九朝皇帝的同時,也藉機評議了明朝的開國之君。

    在朱元璋部隊的不斷攻打中,張士誠節節敗退,手下戰將紛紛投降。在諸多的投降將領中,有兩個人最令施耐庵不滿。這兩個人都是張士誠的心腹,是“十八條扁擔”中的人物,可謂一併舉義,建立大周政權的元老。偏巧,這兩人姓潘,是兩兄弟。這兄弟二人中,弟弟潘元紹(原紹)是張士誠的駙馬,手握重兵,官至右丞相。哥哥潘元明(原明)也因此得寵,是杭州守將。

    張士誠重新反元,自稱吳王后,潘元紹開始驕奢淫逸、日夜歌舞自娛,《明史·張士誠傳》這樣記載道:

    甫至軍,所載婢妾樂器踵相接不絕,或大會遊談之士,樗蒲蹴踘,皆不以軍務為意。及喪師失地還,士誠概置不問。已,複用為將。上下嬉娛,以至於亡。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秋,鎮守杭州的潘元明向朱元璋大將李文忠獻城投降,《國朝獻徵錄》記載:“上(朱元璋)以原明全城歸降,民不受戮授行省平章”。

    至正二十七年(1367)九月,朱元璋軍隊攻破葑門、閶門,駐守在城門的潘元紹放棄抵抗,舉旗投降,蘇州城旋即被攻陷,張士誠被俘。

    施耐庵深惡潘氏兄弟的不忠,便以《水滸傳》的兩個姓潘的淫婦來譴責。

    如果說張士誠手下的潘氏兄弟就是《水滸傳》兩個潘姓女子的原型,那麼,潘金蓮是不是就可以說是歷史的真實存在了呢?

    潘氏兄弟另有更深寓意

    考察潘元明、潘元紹兄弟,其身世大有來歷。

    潘氏兄弟祖上原是宋太祖趙匡胤四弟趙匡美,為宋太祖避諱後改趙光美。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又避宋太宗諱,改名趙廷美。宋朝滅亡後,趙廷美的後裔為避禍而改姓潘。這二人原來是北宋皇室後裔!

    施耐庵創作《水滸傳》是評議北宋九朝皇帝,揭示這個王朝滅亡的根由的。潘元紹、潘元明兄弟二人在張士誠最為危難之時,背叛了主子,成為下一個王朝的臣子。北宋滅亡之時,汴京城被攻破,宋徽宗、宋欽宗先後到金兵大營求和,繼而被拘禁,是不投降的投降。以祖宗的屈辱來痛罵潘元明、潘元紹,施耐庵大有深意。

    潘元紹金玉珍寶及古法書名畫,無不充溢,日夜歌舞自娛。元末明初詩人楊維楨在《金盤美人歌》序中說:“潘娶美娼凡數十人,內一為蘇氏,才色兼美,醉後尋其罪,殺之。以金盤薦其首於賓客,絕類北齊王。”這種荒淫無恥的行為,與宋徽宗在金兵壓境之時仍然不忘淫樂是何等的相似。

    潘元紹在兵敗之際,做了一件最令人不齒的事。兵敗烏鎮後,張士誠命其鎮守蘇州,潘元紹喪失鬥志,對前途玩完沒有信心,認為城破是遲早的事。於是,召集七個美姬,對她們說:“我受國重寄,義不顧家,脫有不宿,誠若等□□引決,毋為人恥也。”其中一個美姬立即跪而向前,表示願意死在前面,說罷上樓自縊而亡。其他六個美姬也隨之自盡。

    潘元紹逼死美姬,並非是要殺身成仁,而是擔心城破之日美姬遭遇亂兵凌辱,汙了自己的名聲。美姬尚且殺身成仁,潘氏兄弟卻苟且求生,賣主求榮。這等不忠不義之人,比潘金蓮、潘巧雲更令人不齒。

    這件事情被後來的文人記述成文,是為《七姬權厝志》,宋克、趙孟頫等大家分別書丹勒石以志之。

  • 13 # 小的雷影視

    潘金蓮為明朝永樂年間清河縣武家那村(古稱孔宋莊)人,貝州潘知州的貴族千金小姐,少女時代是遠近聞名聰明美麗的大家閨秀,是一位名門淑媛,後世文學作品對其進行歪曲,汙衊其為不守婦道、美豔放蕩的淫婦;

  • 14 # 長江向東流612

    美女到五六十歲那不都是想出來掙錢的,為什麼物流是誰?難道說就不可以出來掙錢了?那不管二也好,女也好,那不到為那個家庭了,那就當60多歲,說良心話,農村人那還要賣力幹活掙錢

  • 15 # 小詩開滿園

    潘金蓮和潘巧雲是《水滸傳》中的兩個反面的女性人物,可是您知道潘金蓮,潘巧雲的名字的由來是誰嗎?這兩個漂亮的女人是施耐庵的前任女友。

    話說施耐庵雖然很有才華,但他卻非常貧窮,而兩個女友都因為他的貧窮而離開了他。一個女友叫金蓮蓮,一個叫潘巧巧,這兩個女子讓施耐庵恨之入骨。因此,施耐庵在寫小說時把她倆的名字都加進去,讓她們的名字成為後世都唾棄的人物。

    另外一個女性角色是顧大嫂,則是他的妻子,一個有著男人性格、且對他很強勢的女子。可憐的施耐庵非常有才華,想娶漂亮的媳婦,人家嫌棄他,而不嫌棄他的女人,他心裡又不是很滿意。施耐庵對漂亮的女性有著愛而不得的心裡,所以會充滿了仇恨與怨恨。由此可見,潘金蓮與潘巧雲都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與真實的人物無關。

    生活中的小事情,

    變成美麗的音符,

    穿越歲月的長河,

    留下經典的記憶。

    我把生活變成詩,

    你也能做到!

    在著煩亂的社會中,

    找到心靈棲息的地方,

    給你輕鬆,休閒,快樂!

    編者茹立文,文學愛好者,喜歡寫詩。

    願生活因詩而美、因詩而亮!

    圖片自網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胡蘿蔔怎樣吃才有營養,蒸幾分鐘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