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葡萄寫歷史
-
2 # 楊柳青青春之聲
抗擊匈奴中三位名將蒙甜、衛青、霍去病,他們三人誰最厲害?從見於歷史文獻記載來看漢武帝時代的霍去病最厲害,年少輕狂,敢作敢為,長途奔襲,取食於敵,打通河西走廊,開拓漠北地域,以大膽奇襲包抄敵人,意志決然的殲滅敵人,使匈奴膽寒,漠北無王廷。戰略區域伸展至翰海,並在那裡封狼居胥!這樣的戰役偉略時至今日做為將軍還沒有人能夠達到那樣的成就。那時霍去病才是一個冠年之少,令人欽佩,讚歎不已啊。
秦始皇時代蒙甜將軍在北方修築長城,此兵力達三十萬人,足以震懾匈奴,使匈奴不敢長驅南侵。漢武帝時代衛青也是一名有成就、有作為的將軍,使匈奴膽寒畏懼,但是他要和他的外甥霍去病相比,衛青的戰術過於保守謹慎,論大膽厲害非霍少霍去病莫屬。
-
3 # 老兵水暖
戰場上瞬息萬變,抓住機會,利用機會,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優勢,霍去病是最能對付匈奴的,如果換一個老成之人找不到匈奴部隊早就回去了,要不就是瞎晃,比方說李廣將軍。蒙恬和衛青都是善於去搶地盤的。
-
4 # 萬卷古今情
我覺得是蒙恬,蒙恬修築長城,使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雖然對比衛青霍去病的主動出擊,蒙恬的軍功要少一些,但對於國力和老百姓的影響,蒙恬對匈奴的政策能夠讓秦國的國內政治和民生能夠持續發展,不像漢武帝的主動出擊,天下洶洶,人民騷動,自漢武帝以後,漢朝國力日漸衰弱,雖然有漢宣帝的中興,但也抵擋不住他滅亡的趨勢。
-
5 # 水培的白掌
個人認為,三人中以衛青為最。
衛青是有秦以來對匈進攻戰略的首位執行人,其人善統兵,其戰術靈活多變能夠因地制宜,且膽大心細胸有謀略,所以能對匈進攻七戰七捷,擊潰匈奴主力,人生堪稱完美,乃對匈作戰最佳統帥。
-
6 # 史無止境
年代不同,每個人所處的背景不同,其能相提並論。我就分享一下他們給我們的啟示來回答你的問題吧。蒙恬榮辱啟示:
蒙恬出身於世代將門,可能受到家族的影響,使之充滿才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征程上立下了赫赫戰功,從而得到了秦始皇的認可。在抵禦外敵上,讓這個心懷忠君愛國抱負的蒙恬大顯身手也成就了中華第一勇士的美名。
有人說一個歷史的瞬間,也許就能改變整個歷史發展的軌跡。那麼一個古代名將的死會改變什麼呢?蒙恬作為秦帝國著名的戰將,在他的有生之年,不僅在戰場上幫助帝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徹底打敗了不斷騷撫中原的匈奴,而且在他的主持下,修建了現今我們所看到的萬里長城,開闢了當時規模空前的秦直道。同時,蒙恬不僅在作戰方面顯示出他英勇威武的大將氣概和不一般的戰略、戰術指揮才能,而且在治理邊塞和鞏固國防等方面也頗有建樹。可英雄背後往往都隱藏著各色的小人,致使很多英雄經常不是戰死在沙場,而是飲恨不能善終。蒙恬最終為趙高所害,他的死可以說帶著悲壯、無奈與嘆惋。其實,2000多年以前的蒙恬距離我們實在太過遙遠,但將軍的功偉績和忠肝義膽卻被人們深深記在了心裡,不僅成為世代名將推崇的楷模,更是後世愛國志士永遠的豐碑。
霍去病榮辱啟示:霍去病可謂人所眾知的歷史大英雄,其武藝高強,為了出人頭地,自幼便立下了遠大的志向,為了抵禦外敵,他始終不忘國家民族的存亡。他的一生可以說都是同保衛國家邊防,抗擊外族侵略聯絡在一起的。“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霍去病這種為國忘家的精神,也為後人樹立了學習的榜樣。這同時又啟示我們,作為國家公民,應該自覺地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雖然國家是由一個個的無數的家庭集合而成,但是,沒有國,哪還有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可見國家對於作為人的個體或者家庭的重要性。因此,現代公民要具有國家意識。尤其是在國家利益與家庭利益相矛盾的時候,要以國家利益為重。一般而言,國家的利益體現在許多方面,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國家的安全,國家的榮譽和國家的尊嚴等。因此,現代公民就應該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自覺地維護國家的利益。
衛青榮辱啟示:也可能是家世的傳奇,造就了衛青傳奇的人生故事。但與自己的機警才幹也是分不開的。大將軍衛青為了保衛國家出生入死,浴血奮戰,7次率兵出擊匈奴,連獲勝利。為國家作出了重大貢獻。功高蓋世,但卻居功不傲,為人處事謹慎,為官謙和。成名後,仍能與將士共甘苦,因此,從衛青的身上,後人不難看出:中華民族真正的精英,中華民族的真正優秀人才是值得每個人敬佩。這同時也啟示我們,做人就要以他為楷模,謙虛做人,認真做事。在當前的社會中,機遇往往也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主導因素,但重要的是自己要處心積慮,做好自己身邊的小事,並做個有準備的人。當機遇來臨時才能成功地把握機遇。同時,無論是在工作中,或者是在事業的發展中,尤其是在成績的面前,更是應該謙虛做人,認真做事。這也啟示人們,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把愛國主義奉為道德傳統的至高原則,在愛國主義傳統的薰陶下,“愛國為榮,損國為恥”長期以來成為印刻在中華民族子孫後代思想深處的精神印記雖然隨著歷史的發展,愛國主義的內涵在不同的時代條件下會有所不同,但不管具體內容有多大差別,對祖國真摯的熱愛之情和恥於危害祖國的要求卻是相同的,一致的。在當代中國,“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的榮辱觀是與我國的現實國情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實際緊密相連的。因此,作為社會主義公民,不僅要維護祖國的尊嚴、榮譽和利益,而且要投身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踐之中。歡迎你的關注和點評,期待你的參與,大家共同來分享歷史吧。 -
7 # 管仲8
蒙恬、衛青、霍去病都是歷史上的名將,也都與匈奴交過戰。首先蒙恬在秦始皇時期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了河南地,又渡過黃河,佔據陽山。其後修萬里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進。蒙恬駐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蒙恬對匈作戰是在秦始皇大一統之後,國力強盛,無論在軍隊數量,還是在裝備上,都強於匈奴。在加上蒙恬出其不意發動攻擊,所以能大敗匈奴。相對於衛青霍去病蒙恬對匈奴主要是防禦。而衛霍則是深入匈奴復地,追著匈奴打。再加上後世的名聲也遜與衛霍。所以委屈他一下排在衛青霍去病之後。
衛青霍去病都是漢武帝時期對匈作戰的名將,衛青主要功績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霍去病在十七歲初次征戰即率領八百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從功績上看霍去病略勝一籌。
衛青治軍嚴明,愛護士卒,戰場上也能與之同甘共苦,在封賞後能與將士們共享。霍去病則不知關心部下,在士兵因缺糧士氣不振時,霍去病卻建球場踢球。而且封賞的東西也不分給自己的部下。在治軍上,衛青要勝於霍去病。
衛青霍去病都是深入敵境,出奇制勝,遠端奔襲。在戰術上霍去病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而衛青更注重戰略性的作戰,重在給敵人經濟以重大打擊,並重在獲取敵人物資,以戰養戰,使敵人失去生存的基礎。從而打敗敵人。打仗打的不只是軍事力量而是國家的綜合國力,個人認為如果區域性戰爭衛青和霍去病相遇霍去病會勝,而大規模的持久戰衛青會勝。衛青更適合為帥,霍去病相對於衛青適合為將。
-
8 # 與狼共舞說歷史
他們都很厲害,不分伯仲。
一、蒙恬:
蒙恬是秦朝著名將領,出身名門世家,深受秦始皇尊崇。
秦統一後,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屢戰屢勝。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在蒙恬鎮守邊疆的十多年裡,匈奴一直不敢騷擾百姓,秦朝西北子民能夠安居樂業。
蒙恬在邊疆修築長城,以阻擋匈奴鐵騎南下,蒙恬是中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開發寧夏第一人。
二、衛青:
衛青是西漢著名將領,是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
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漢朝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勝,收復了河套和河西走廊一帶。
衛青帶兵為將,號令嚴明,賞罰分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擊潰了匈奴的主力。從此,匈奴開始向西北遷徙,十幾年內再無南下之力。
衛青還從內地遷徙十萬人到河套地區定居,還修復了秦時蒙恬的長城和防禦工事。解除了匈奴騎兵對西漢的直接威脅。
三、霍去病:
霍去病也是西漢著名將領,是衛青的外甥,是衛青姐姐衛少兒與平陽縣吏霍仲孺私通所生下的孩子。
霍去病勇猛果敢,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衛青初次征戰時只有十七歲,他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
公元前11年,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和衛青一起率兵抗擊匈奴。他們追殺匈奴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並舉行了祭天封禮。
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改變了漢朝長期對匈奴戰爭中的守勢狀態,保障了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僅23歲。漢武帝很悲傷,追諡他為景桓侯。
-
9 # 見薇知史
我覺得,歷史不是像遊戲中的那樣,可以有準確的資料計算出誰才是MVP,他們每個人都很厲害,才得以留下自己的歷史足跡,被後人所熟知。
在這三個人中,霍去病和衛青是屬於有血緣關係的搭檔,正值兩人都有能力,立下赫赫戰功,為人謙遜,對將士十分愛護,忠於君主,產生了1+1>2的效果。霍去病小小年紀便有奇特的用兵方法,只可惜22歲就病逝了,也許因為英年早逝的原因,歷史上對他的說法更是神一般的。
蒙恬家庭條件比較好,祖父和父親都是有名的將領,從小就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俗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果然蒙恬也是屢立戰功,修築長城,被譽為忠信大臣,最後卻遭陷害,白白冤死。
有時候,不是一個人“厲害”就可以,更重要的是團隊的力量,彼此協作,團結一致,才可以取得勝利的果實!
-
10 # 使用者95357338432
謝謝邀請!我覺得三人對於當時各自所處的環境下都很厲害,各有特點。先說蒙恬,大秦帝國剛剛統一,百廢待興,國家在軍事上己不可能再對匈奴主動發起戰爭,所以在策略上蒙怡理應以防守為主,這方面蒙恬以完全勝任。我們再來說說衛青,當時西漢也是我國曆史上的鼎盛時期,他可以說是打破了中國厲史上對於北方遊牧民族入侵都一直採取防禦措施的先例。從他開始才正式對匈奴採取主動進攻並取得多次大規模勝利,說衛青是對抗匈奴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不為過。最後再說霍去病,他是我國曆史上一位非常年輕的名將。他和衛青相比有自己獨特的戰術,多次出奇制勝,以騎兵對戰匈奴己形成壓倒性優勢,對匈奴的戰爭已完全佔據了主動權。總結以上三個人的情況,霍去病對敵優勢要明顯一點。
-
11 # 歷代人物說
先下定論,厲害的話肯定是霍去病厲害。都以史記上記載來說,蒙恬率三十萬之眾,向北驅逐匈奴,收復河南地(內蒙河套平原一帶);修建長城,根據地形,設定險要據點,從臨洮起,到遼東,綿延萬餘里。是時,蒙恬威震匈奴。
再來看衛青,大將軍衛青合計出擊匈奴七次,斬捕首虜五萬餘級。與單于一戰,收復河南地(內蒙古河套一帶),設定朔方郡,兩次增封,共一萬一千八百戶。封三子為侯,每侯一千三百戶。合起來算,共一萬五千七百戶。校尉裨將以從大將軍封侯者九人。其裨將及校尉被封為將軍的十四人。
最後看霍去病,驃騎將軍霍去病合計出擊匈奴六次,其中四次是以將軍身份出征,斬捕首虜十一萬餘級。待到渾邪王以數萬之眾歸降,於是開拓了河西酒泉之地。四次加封,共一萬五千一百戶。手下校吏有功封侯者共六人,拜將的二人。
首先論戰績,蒙恬那三十萬人基本是步兵,用詞也是擊退,只能說趕走匈奴,追是追不上的,殺敵較少。而衛青斬捕首虜五萬餘級,霍去病斬捕首虜十一萬餘級,誰強誰弱,一目瞭然。
其次論拓土,蒙恬築長城,收河南地,衛青收河南地,霍去病開河西酒泉之地,大家半斤八兩,算打平。
最後論戰略意義,蒙恬偏向於防守反擊,據敵國門之外;衛青偏向於陣地戰步步為營,而霍去病是主動出擊,攻敵之弱。蒙恬最多是讓匈奴不敢進犯;衛青的戰法後勤補給消耗大於霍去病,殺敵俘獲卻要少,匈奴並不畏懼他,再有十年也奠定不了勝局;霍去病卻打崩了匈奴人的精氣神,讓他們唱出“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飲馬瀚海,封狼居胥,代表中國古代軍人的最高榮譽之一。
再補充一點,衛青手下多少人封了多少侯,霍去病手下多少人封了多少侯,衛青霍去病誰戰功高,一目瞭然。
綜上所述,霍去病強於衛青,強於蒙恬。
-
12 # 大飛哥愛歷史
蒙恬、衛青和霍去病三人都是他們所處時代第一等的名將,他們都在對抗匈奴的過程中為國家立下了不世之功,我們揭開歷史的謎團,逐一分析一每個人的歷史功績,先說蒙恬,他是一個典型的官二代,爺爺蒙驁、父親蒙武都是秦國統兵大將,到了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這一代,兄弟二人更出色,兄弟二人深受始皇帝信任,號為“忠信”,正所謂是老子英雄兒好漢,公元前221年,蒙恬率軍隊滅了齊國,後來將兵三十萬北逐匈奴,卻匈奴700餘里,並且主導修建了西起臨兆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將秦、趙、燕三國的長城連線了起來。蒙恬功高蓋世,只可惜秦始皇死後,被趙高和李斯合謀害死,沒有善終。 我們再看衛青,平陽公主府騎奴出身,還是個私生子,出身低賤處於社會的最底層,由於姐姐衛子夫被漢武帝臨幸,作為漢武帝的小舅子的衛青被安排到建章宮當差,後來衛青在龍城之戰首戰告捷,雖然戰果不大,但這是有史以來漢朝對匈奴戰爭的第一次勝利,獲得了皇帝的高度認可。衛青一生七次出擊匈奴,無一敗績,尤其是最後的漠北之戰,直接打垮了匈奴的主力,導致匈奴十多年沒有能力南下騷擾。被封為大將軍、大司馬、長平侯,即是皇帝的姐夫又是皇帝的小舅子,身份地位位極人臣,但是衛青一直很低調,為人謙和,從不養門客,士卒都願意為他效勞。歷史上能做到衛青這個地步,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另外衛青也是古代勵志的典範,成功實現了草根的逆襲,三個兒子都被封侯,自己至死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認可,衛青功高震主,卻可以善終,這跟他的低調是分不開的 他的事蹟足以彪炳史冊。 我們再看霍去病,他是衛青的姐姐衛少兒和一個小吏霍仲孺所生的一個私生子,隨著他的姨媽衛子夫受寵,衛氏一族都被加封,過上了好日子。所以霍去病的童年應該過得還不錯,霍去病之所以成長的如此快,跟兩個人是分不開的,一個是他的舅舅衛青,另一個是他的姨夫漢武帝,衛青教會他了堅毅和果敢,漢武帝則帶給他廣闊的胸襟,所以霍去病養成了敢打敢拼的性格,最後的漠北大戰,霍去病採用新的戰法,大規模使用騎兵集團,快速機動,長途奔襲,將騎兵的優點發揮到了極致。
只是可惜,天妒英才,霍去病在二十四歲就英年早逝,猶如曇花一現,成為中國歷史上一顆閃亮的將星。
綜上所述,大飛哥認為衛青是三人中最完美的一個人,崛起於逆境,把最偉大的一面留給了歷史,並且功成身退,堪稱千古一完人。
-
13 # 薩沙
真正厲害的,應該是竇憲。
是竇憲消滅了匈奴。
一個大惡霸卻是歷史最偉大的武將:漢朝竇憲2戰消滅北匈奴
首先簡單介紹幾句基本概念。
早在秦朝之前200年,就有匈奴人南下掠奪的記載。這並非草原民族天生兇暴,也是為了生存。
當年的草原遊牧民族都已放牧為生。即便今天,這種生存模式仍然會有可怕的問題。一旦遭遇旱災、蝗災(導致草原草場受損)、雪災、瘟疫(牲口大量受損),匈奴人就會出現巨大的糧食缺口。為了生存,他們就必須南下掠奪農耕民族,不然就要餓死。
在古代,農耕民族基本都不是遊牧民族的對手。拋去別的不談,單單遊牧民族的騎射,農耕民族就很難對付。騎射可以說是所有格鬥術中,最難掌握的技巧。
在賓士的馬上(當年還沒有馬鐙),想要用強弓射中敵人,難度可想而知。一般來說,普通步兵弓箭手需要1年以上專業訓練才能入門,3年才能算得上熟練,精銳弓箭手一般都要5年以上的長期練習。那麼,騎射就更誇張了,除了遊牧民族以外,其他民族根本訓練出大量士兵。
而擁有了一支一定規模的騎射騎兵,在古代幾乎就是無敵的。己方可以高速進退,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總之不可能失敗。而敵人卻要面對高速運動且不斷射出死亡箭雨的騎兵,根本無法有效對付。匈奴騎兵蒙古騎兵為什麼橫掃歐亞,主要就是依靠騎射,因為別的民族玩不了這個。
匈奴人,也就是這樣囂張了百年時間。
在漢初,高祖劉邦都被包圍在白登,差點完蛋。漢代歷任統治者臥薪嚐膽,花費了長達100多年,終於將匈奴連續擊潰,大大削弱了他們的實力。
不過,最終給予匈奴,或者說北匈奴致命一擊的,就是今天的竇憲。
用今天的話來說,竇憲就是一個失足青年,一個道德品質惡劣的大惡霸,壓根就不是個好人。
竇憲出生在全國數一數二的大家族竇家:曾祖父是侯爵,祖父和父親都是駙馬爺。
可惜,竇家不是讀書人家,而是武將家庭,家人都是粗暴好鬥的武夫。他的祖父、父親都是那種敢說敢做、不計後果的武將。祖父和父親因此公然得罪過漢明帝,被賜死。
家庭雖大,竇憲從小沒有父母。血統讓他從小就好勇鬥狠,沒有父親和爺爺的管教,竇憲更是肆意妄為,膽子極大,成為今天的不良少年。
到了成年以後,竇憲更是越來越壞。
仗著自己妹妹、絕色美女竇皇后的威風,竇憲擔任了虎賁中郎將(今天的中央警衛團)的職務。他在朝廷裡非常跋扈,強取豪奪,貪汙受賄,欺壓良善,什麼壞事都做過。
有一次,竇憲竟然強行低價購買了沁水公主的一塊土地。公主是漢章帝的妹妹,太歲頭上動圖,這還了得,搞得皇帝大怒。
漢章帝33歲就死了,兒子漢和帝只有10歲。於是,竇憲的妹妹竇太后開始主政,將哥哥竇憲提拔為中郎將,掌握朝廷大權。這下竇憲更是耀武揚威,甚至多次暗殺敢政敵。一次,他竟然將竇太后親點都鄉侯劉暢暗殺。劉暢是嫡傳的皇族,被人隨便殺了自然是天大的事情。
竇太后查明真相以後非常震驚,深感哥哥無法無天,下令將他軟禁。
血濃於血,讓竇太后殺死哥哥,還是下不了手的。
竇憲這個人兇惡霸道,做了很多壞事,但是個聰明伶俐、非常有能力的人。
正好遇到大漢的宿敵北匈奴遭遇自然災害的內部叛亂,南匈奴建議聯合出兵。
竇憲立即向竇太后請求戴罪立功,遠征北匈奴。
此時匈奴還是分為南北,南匈奴向大漢稱臣,北匈奴和大漢為敵。經過長達百年的戰爭,此時北匈奴已經不是漢初時候的樣子。北匈奴實力大減,內部混亂,人心浮動。除了漢和南匈奴以外,崛起的鮮卑也是北匈奴的大敵。
見竇憲主動請戰,竇太后順水推舟,任命他為車騎將軍,率領大漢鐵騎,由羌胡兵配合北上。
要說,竇憲是個很會打仗的人。同漢武帝時期,動輒出動幾萬人在大漠四處搜尋匈奴人來決戰不同。竇憲採用了情報第一,作戰以奇襲為主的戰略。
竇憲認為,北匈奴採用鬆散的部落聯盟制度。一旦開戰不利,各部落不是一起遠遠的逃竄,就是分散躲避。漢軍因糧食補給原因,不可能長期停留在草原,只能速戰速決。
一旦四處圍殲卻找不到匈奴人主力,漢軍就必須撤退,勞而無功。
等到漢軍撤退,匈奴人立即又會聚合起來。採用這種打發,漢軍不可能徹底擊潰匈奴。
所以,攻擊匈奴應該以打蛇打頭的方法,先消滅單于本人,讓他們群龍無首。然後再採用恩威並施的方法,將北匈奴各部落瓦解,徹底消滅這個敵人。
公元88年,竇先在完全掌握北匈奴動向以後,突然出動猛攻。竇憲率領近萬大漢鐵騎,配合南匈奴、羌胡等數萬騎兵分三路,突襲稽落山(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
匈奴人以驍勇善戰著稱,竇憲是抱著打硬仗的準備來的。
誰知道,兩軍一交手,匈奴人很快不是對手。
士氣低落、各懷鬼胎的北匈奴各部落措手不及,被打的全線崩潰。
單于自己中箭,率一部主力拼死逃走。
所謂窮寇莫追,但竇憲判斷形勢,認為北匈奴單于連窮寇都算不上,立即追趕。
一直追擊到蒙古境內烏布蘇諾爾湖,北匈奴人潰不成軍,四散奔逃,漢軍大獲全勝。
此戰堪稱漢和匈奴戰爭中,最輝煌的勝利之一。
竇憲大軍斬殺北匈奴官兵1萬3000多人,俘獲騾馬牛羊等百萬頭。更重要的是,北匈奴由此出現內部大分裂,先後有81個部落20多萬部族投靠漢朝。
以往漢朝對匈奴大勝仗,不過俘虜幾萬人而已,此次堪稱絕無僅有的大勝利。
竇憲隨即登燕然山,立石碑,記載此次征戰的豐功偉績,振大漢之天威。
這就是今天發現的石碑!
石碑寫到:鑠王師兮徵荒裔,剿兇虐兮戳海外,復其邈兮亙地界,封神丘兮建隆碣,熙地載兮振萬世。
打垮北匈奴主力以後,單于仍然有幾萬殘部,苟延殘喘。
竇憲仍然採用計謀加武力的方法。他一方面招降北匈奴其他部族和單于本人,一方面率領大軍返回今天的內蒙古,繼續準備下一輪進攻。這樣,沒多久又招降了1萬多人。
北匈奴單于見竇憲大軍已經撤退,不願意由此臣服,派出使者進行拖延,同時繼續收攏部下準備頑抗。
竇憲知道單于的心思,於2年後的公元91年再次出兵攻擊。
這次突襲到阿爾泰山,再次抓住了北匈奴單于主力。此時單于已經不是對手,激戰一通就狼狽潰逃。竇憲斬殺北匈奴官兵5000多人,活捉了單于的母親。單于弟弟見大勢已去,率領數千殘部投降。
單于本人逃到西域腹地,從此不知去向。
由此,北匈奴已經滅亡。
歸屬大漢的北匈奴20多萬後來叛變,又被漢軍迎頭痛擊,殘部拼死逃到西域。後西漢滅亡,北匈奴乘著東漢放棄西域,又迴光返照了一段時間。只是,匈奴已經沒有什麼實力,掀不起大浪。
幾十年後,西域匈奴人不是被漢軍殲滅,就是被鮮卑人打垮,被迫放棄西域繼續西進。
有意思的事,竇憲也沒想到,他的兩次戰役還掀起了世界歷史的蝴蝶效應。
隨後長達300年的時間內,由西逃的匈奴人推動,導致世界很多民族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
匈奴騎兵對付不了大漢,對付當時中亞、亞洲、歐洲的其他遊牧民族和小國還是綽綽有餘的。在匈奴人的威脅下,眾多其他民族放棄自己領土西遷,導致世界程序出現重大變化。最終,公元400年,匈奴大帝阿提拉殺到了羅馬帝國面前。這個有著上帝之鞭恐怖外號的阿提拉,差點消滅了羅馬帝國。
至於竇憲本人怎麼樣了呢?可笑的是,他卻沒有好下場。
大師金庸的《鹿鼎記》中曾經借韋小寶的嘴巴,說出做臣子的第一秘訣,就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居功自傲。鰲拜自認為赤膽忠心為主子,就是這樣掛掉了。
竇憲也是一樣。
此戰之後,竇憲認為功勞極大,又把之前那套肆無忌憚的囂張作風拿了出來。他一度把持朝政,部下更是無惡不作,貪汙索賄甚至強搶民女。
這邊漢和帝歲數漸長,對於竇憲越來越厭惡,只是畏懼竇太后掌握實權。
幾年以後,漢和帝有了一定實力,突然發難。他將竇太后軟禁,隨後將竇憲抓捕監禁。
考慮到竇憲功勞很大,漢和帝只是暗中賜死,還是保留了他的封地和爵位。
於是,竇憲就這樣死掉了。
中國人都喜歡高大全的人,其實這世界上壓根就沒有高大全的英雄。
竇憲不是個好人,卻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人物。
歷史人物好也罷壞也罷,自有歷史去評定!
歷史是公正的。
-
14 # 歷史風暴
蒙恬、霍去病、衛青三個人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抗擊匈奴的將領。
這三人曾經為各自的王朝在抵抗匈奴這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被後世所膜拜。
蒙恬蒙恬是秦朝統一天下中最重要的將領之一,他曾經在攻打齊國的過程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公元前221年,齊國為了抵禦秦軍,派出數十萬大軍在西部邊境列陣。秦軍並沒有從正面和齊軍作戰,而是從西北方向繞過了齊軍的防線,直接攻擊齊國的首都臨淄。
這場戰爭堪稱是世界歷史上最經典的戰爭之一,2000年之後的第2次世界大戰,德國軍隊在攻打實力強大的法國的時候,就使用了類似的戰術繞過了法國重兵防守的馬奇諾防線,直接攻擊法國首都巴黎。導致法國來不及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僅僅經過40多天的戰爭就向德國投降。
蒙恬在這場戰爭中因為戰功赫赫,被拜為內史。從戰爭結束後秦始皇對他的重視來看,蒙恬在戰爭中起的作用還是非常大的。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派出了蒙恬率領秦軍向北方攻擊匈奴。
秦軍的主力是步兵,而匈奴人的主力軍隊是騎兵,雙方從機動性上來看秦軍是遠遠不如匈奴人的。但是,蒙恬卻成功出塞700餘里,對匈奴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致使匈奴人在十幾年的時間內不敢南下。
而且,經過這次打擊之後,匈奴人在面對東胡的時候也力有不逮。從當時威脅中原王朝最強悍的草原部落淪落為不得已派出人質向東胡民族示弱。
可見,蒙恬在這次戰爭中取得的戰果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由於當時秦軍以步兵為主,難以在漫長的邊境線上有效防止匈奴人的小股部隊的騷擾。所以,勝利之後蒙恬組織了大量人力物力對萬里長城進行了修建,把之前的秦長城,趙長城和燕國長城連到一起。
蒙恬的戰績是極為輝煌和耀眼的,他的功績在歷史上鮮有人能夠超越。
蒙恬是歷史上第1個率領以步兵為主的軍隊北伐騎兵為主的遊牧民族,並且取得了大勝的人。
霍去病霍去病這個人如同一把飛馳的利劍,他的特點是快速和兇狠。
第1次領兵,他就率領800驃騎長途奔襲數百里,斬首匈奴2000多人,所以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意為勇冠三軍!
在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先是率領1萬騎兵長途奔襲,他的騎兵如同草原上飛翔的雄鷹,比匈奴騎兵的機動性還高。
不斷地突襲,讓匈奴人在還沒有組織起反擊之時,就已經被兇狠的攻擊。
這場戰爭一開始匈奴人是不服氣的,所以打得很慘烈,雖然斬首匈奴上萬,但是己方也損失慘重,多達7成的兵力在戰爭中犧牲了。
可是這一場戰爭卻打掉了匈奴人繼續抵抗霍去病的決心和信心。
第2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率領數萬大軍,對匈奴人狂追猛打,再也沒有遇見第1次那種激烈的抵抗,所以戰果輝煌,殲敵三萬多。
(河西之戰的發生地,祁連山)
霍去病的作戰方式就是正面硬剛,以比對手更強悍的戰鬥力來擊敗對方,直接讓對方失去反抗的信心。
所以在河西受降的時候,霍去病面對匈奴的逃脫者,果斷派出軍隊斬殺了8000人,讓剩下的幾萬人再也不敢有二心。
衛青衛青這個人以沉穩著稱,但是在面對轉瞬即逝的戰機時,卻又能夠非常及時的把握住。
漠北之戰中,衛青的軍團遭遇匈奴單于主力軍隊,匈奴單于派出了1萬騎兵攻擊,衛青派出了5000人迎戰。
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忽然颳起了大風,飛沙走石讓雙方都難以瞭解戰場上的形勢。
就在這危急時刻,衛青果斷派出軍隊包抄匈奴單于的主陣地。
由於當時能見度極低,匈奴單于根本就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匈奴士兵也只好各自為戰。
就這樣,雖然匈奴人以逸待勞主場作戰,還是沒能把握戰場上的主動權。
遭到攻擊之後,匈奴單于以為大勢已去,只好率領幾百人倉皇逃走,戰爭一直持續到黃昏,衛青軍團取得了大勝。
說實話,雙方這種總人數多達十幾萬的騎兵作戰,總面積至少有十幾平方公里,以當時的通訊條件誰都沒有能力瞭解整個戰場。
所以,任何一個點出現偏差和誤判都有可能導致滿盤皆輸。
匈奴單于正是因為指揮能力遠不如衛青,在大風沙颳起的時候,沒有及時把握機會,先於衛青發起反擊,也沒有及時瞭解到本部人馬的詳細情況,反而嚇得跑走,以至於被殺得大敗。
實際上當時衛青軍團損失還是蠻大的,而且激戰到黃昏才取得勝利,如果當時匈奴單于對自己的軍隊有信心,及時作出反擊,衛青取勝的可能性還是很渺茫的。
(漠北之戰的發生地,蒙古高原)
可見衛青完全可以在逆境之下變被動為主動,這份能力真是古今少有啊!
以上可見,蒙恬、衛青、霍去病三個人都是千古難覓的名將。個人認為,他們沒有孰優孰劣之分!
回覆列表
我覺得是衛青。衛青是帥材,霍去病是將材。當帥的可以指揮大兵團作戰,還要考慮到後勤供給、將軍的使用方面。霍去病是將材,只管考慮一個勁的往前衝,甚至有時後勤補給都不要,實行以戰養戰。他是運氣好,如果在草原上迷了路,又斷了補給,就不會有後來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