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責任即方向
-
2 # 劍指歷史
至少世民不是純正的漢人。首先從相能看世民不像漢人,跟安祿山這些人有共同特徵。看下面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的圖片,他們的鬍子也是漢人少有的。其次李唐在後宮婚姻上也和漢人有較大出入。比如李治跟武則天,李隆基跟楊玉環,而且豪不避諱,甚至傳為美談,大臣們也不勸阻。
李淵的妻子姓獨孤,李世民的夫人姓長孫,這些都非漢姓。恐怕他們都不是漢人,只不過是慢慢漢化了。再有木蘭辭裡面有可汗大點兵,可汗就是李世民,花幹蘭姓花狐,他們稱乎皇上有他們的稱呼法就是可汗!
-
3 # CD海風吹起
從李世民的相貌和習俗就可以看出並非隴西李氏。
史書記載,李世民的鬍鬚上翹,漢族人一般是沒有這個特徵的。另外,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搶了兄弟的老婆,這也不是特別講究家風的漢族尤其是名門望族的做法。
很多家譜都喜歡傍名人,所謂李世民是隴西李氏,很可能是隴西李氏後人編造出來的。正如袁世凱標榜自己是袁紹後人一樣。
-
4 # 夏雨風
李世民有鮮卑族血統,祖上是上柱國,但已融入華夏文明,同隋朝皇家有親屬關係,隋唐皇家都是北魏上柱國之上層家族。五胡亂華,結果強大的華夏文明最後融化了五胡,隋唐是中華文明勝利的像徵。
隋唐都重用儒家,科舉制度和武狀元就是隋文帝和武則天首創的。華夏民族達到了空前大團結。大運河丶唐詩就是兩朝留給後人的偉大成就。貞觀之治達到華夏文明的新的高度。
-
5 # 笑熬漿糊56024034
歷史認知是基於客觀實實,而不是狹隘的民族情感,我是個漢族,所以我瞭解漢人的文化和歷史,你還見過其他漢人的朝代的皇室,公然出現兒子娶老爹的女人(武則天先是唐太宗的“才人”,又成了高宗的皇后)、老爹娶兒子的女人(唐玄宗時期著名的楊貴妃入宮之前是唐玄宗兒子壽王的王妃)?唐朝不是正常的漢族文化是毋庸置疑的。更別提唐朝還出現了女人登基稱帝的千古一絕。其他的朝代女人權勢再大,早如呂后晚至慈禧也頂多垂簾。而唐朝除了武則天還差點出了第二個女皇帝(太平公主),可見唐朝雖然漢化,但完全可以說他並沒有真正完全漢化,其鮮卑特徵很大程度並不弱於漢人特徵,漢人自先秦以來都重禮法,是絕對不會把亂倫當做常態的,唐朝還誕生了一個只有唐五代時期才有的名詞——男寵!男寵是什麼相信看過前些年電視劇《大明宮詞》的人都瞭解的,你還能找到哪個漢人建立的正統王朝有公然可以讓女性權貴養男寵的?眾所周知唐朝還是個以胖為美的朝代,除了唐朝,你還見過哪個朝代以肥胖為美?我們民族不可能忽然間審美觀到了唐朝就變了,唐朝滅了就改回來了吧?很顯然,這不是漢族人正常的審美觀,只有一個民族在原始到奴隸社會時期才會有以胖為美的意識,因為原始社會胖女人更受歡迎,胖的女性身體素質比瘦的更好更容易生下健康的後代。這也就是一個比漢族更接近原始社會的民族才會有的審美觀念。
此外,還有一些原因讓我認為唐朝的鮮卑特徵並不弱於漢族特徵,比如唐朝皇帝愛娶鮮卑貴族做皇后,從唐太祖到唐玄宗,他們的皇后都是鮮卑貴族,唐朝還愛把軍政大權交到胡人手裡而不是漢人手裡,比如安史之亂的主角,安祿山和史思明,就都不是漢人,他們手裡的軍隊也都是胡人為主,這點在任何一個漢人王朝都是難以想象的!我們老祖宗告訴我們,非我族類……那啥對吧?所以我認為唐朝是鮮卑族(嚴格上說應該是漢化還未完成的鮮卑族)建立的朝代,是基於這些基本歷史因素進行的分析。不要有一些觀點看起來有損於漢人“至高無上”的歷史地位就嗤之以鼻,我們應當客觀的看待歷史。而不是先入為主的認定一種想法,然後去找材料否定和自己想法不一致的觀點!只要是基於客觀進行的分析和有佐證的觀點,就應該被尊重。
我一直認為漢民族是一個文化民族,所以文化才是決定你是不是漢族的根本決定因素,而我認為唐朝所實行的這些事,很少能看到漢族文化的根本,所以我認為唐朝是鮮卑族建立的。當然,鮮卑族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在漢化當中的民族,李唐在前期鮮卑特徵更明顯,但不可否認,到後期也越來越漢化,鮮卑特徵越來越少而漢特徵越拉越大,可以說鮮卑族建立了唐朝,而在唐朝的歷史中,鮮卑族被漢化成漢族了。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歡迎理性討論。
-
6 # 江雨燕
都別搶,我來答。
五胡十六國時代以後,漢人就已經擁有了胡人血統,而胡人也擁有了漢人血統。
這個大分裂時代其動盪程度和持續時間之久雖然讓人觸目驚心,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五胡十六國時代又是促進民族大融合的一個時代。
唐人民風開化,社會風氣極為開放,這也是隋唐以來民族融合的一個證明。
其實中國人原本並不保守和傳統,不過由於宋代程朱理學興起,朱熹等人開始宣揚三綱五常,中國人才逐漸開始變得保守和傳統。
以上是閒話,唐人具有胡人血統,這是史學界承認的事實。
李世民家族也不能避免,在這個家族身上也有胡人的血統。
但題主說的“隴西李氏”和“鮮卑漢化以後的李氏”卻有著根本的不同。
隴西李氏和李世民家族的關係隴西李氏是指自秦代以來就世居隴西郡的李氏家族。
據考,隴西李氏的始祖是秦國司徒李曇長子隴西郡郡守李崇,這是隴西李氏的起源。
我們再來看看李淵家族和隴西李氏的關係。
我們就以十六國時代西涼國君主李暠為節點,來梳理一下李世民家族和這個隴西李氏的關係。
李暠是隴西李氏出身,他是飛將軍李廣的十六世孫:
武昭王諱暠,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人,姓李氏——《晉書》隆安四年(400年),北涼晉昌太守唐瑤叛變,推舉李暠為冠軍大將軍,由此,李暠敦煌、酒泉、晉昌、涼興、建康、祁連六鎮為核心建立起西涼政權。
李暠的次子李韻,他的第三個兒子李重耳是李淵的曾祖父。
他們的家族世系表現為以下:
李廣(先祖)……李暠→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錫(也作李天賜)→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可見,李世民家族的姓氏一脈相承於隴西李氏。
李淵家族是門閥大家族,遠的不說,就從李淵的祖父李虎說起。這位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西魏是宇文家族在北魏分裂後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由於身居高位,李虎還被賜姓為大野氏。
但李淵家族真正具有鮮卑血統是從李淵的父親李昞開始,李昞的妻子是西魏八大柱國獨孤信的第四女獨孤氏。
這個獨孤姓出自北鮮卑獨孤渾部,所以從李淵父親這一代開始,李淵家族就具有了鮮卑血統。
而這個獨孤氏的妹妹獨孤伽羅後來嫁給了隋朝皇帝楊堅,所以李淵還得叫獨孤伽羅一聲姨媽,又得叫楊堅一聲姨丈。因此你會發現,整半天隋唐兩代原來是親戚關係。
而獨孤信的長女嫁給了北周宇文泰庶出的長子宇文毓,這個宇文敏後來被擁立為北周皇帝,因此一個獨孤家族就把北周、隋唐三朝的高層統治者來聯絡起來,組成了一個無比顯赫的家族。
縱觀中國歷史,可能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像這樣勢力龐大,身份顯赫的家族了。
李世民家族是否和鮮卑漢化以後的李氏有關聯?拓跋氏是鮮卑部落的其中之一的分支。
拓跋氏是鮮卑,但鮮卑不一定是拓跋,這是它們之間的關係。
黃帝子昌意少子悃,受封北土,黃帝以土得王,北俗謂土為拓,謂後為跋,故以拓跋氏。後孝文帝改為元氏。自是拓跋降為庶姓。拓跋氏建立了北魏,在北魏孝文帝時代,為了緩和內部的民族矛盾。
孝文帝開始大力推行漢化政策,在這一時期,他不僅要求鮮卑族開始身穿漢服,在朝堂上還必須說漢語,提倡鮮卑貴族和漢族門閥通婚。
譬如孝文帝自己就以身作則把當時許多門閥大族如范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等宗族內部的女性納為后妃。
同時又讓自己的兄弟兒女與這些大家族通婚聯姻。
另外還讓鮮卑族改為漢姓,其中孝文帝欽定的姓氏就是元姓,“二十年春正月丁卯,詔改姓元氏《北史·魏紀》”
因此自孝文帝開始,北魏皇室的名字就不再用拓跋姓,而是改為元姓。
這也是為什麼把北魏又稱為元魏的原因,此外孝文帝又把北魏功勳之後的姓氏改成了八個漢姓,分別是:丘穆陵(穆)、步六孤(陸)、賀賴(賀)、獨孤(劉)、賀樓(樓)、勿忸於(於)、紇奚(嵇)、尉遲(尉)八姓。
其穆、陸、賀、劉、樓、於、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勳著當世,位盡王公,灼然可知者——《魏書·官氏》這就是著名的北魏“勳臣八姓”,這八個姓主要是對建立北魏有功的勳臣制定的姓氏,而像其它的鮮卑人則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改為其它姓氏。
如在《魏書》中有著詳細記載,現列舉一二:
賀拔氏,後改為何氏;叱呂氏,後改為呂氏;莫那婁氏,後改為莫氏;奚鬥盧氏,後改為索盧氏;莫蘆氏,後改為蘆氏;出大汗氏,後改為韓氏……而當時改為李姓的鮮卑姓是叱李氏,所以這鮮卑漢化以後的李氏和李世民家族並沒有任何關係。
而這些改為漢姓以後的鮮卑人慢慢就融入到了漢族人的生活,應該說這是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作為同樣統一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前秦由於沒有處理內部的民族矛盾,就急於發動針對東晉的戰爭。
結果淝水之戰的失敗直接誘發了前秦的解體,反觀北魏由於妥善處理了內部民族矛盾,最終能夠維持一百四十餘年的統治。
終北魏一朝,李淵家族都有直系始祖在朝廷中為官,但李淵家族真正發跡是北魏解體的時候。
李淵的祖父李虎受到宇文家族的信任和重用,開始在西魏政權內部崛起成為一個大家族。
因此從西魏、北周再到隋朝,李淵家族都身居高位,始終處於權力的中心。
可以說是門閥士族、官宦世家的典型代表,兜兜轉轉一圈後,這個曾經北魏的臣子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新王朝的開創者。
關注【圍爐談史】,每天閱讀深度歷史內容喲~
-
7 # 景玉鏢局
天下李氏出隴西
鮮卑拓拔這一支的祖先是李廣的孫子李陵
無論李世民出自哪一支,皆為隴西李氏。
簡單捋一下
出處“李”姓出自“嬴”姓,是皋陶(上古四聖之一,另三位是堯舜禹),他們家世代做“大理”(官職:負責刑法),那會人們都以官職命名姓氏,所以後來稱“理氏”。
商朝時期,紂王無道,理家有個人叫理徵因為惹怒紂王,結果把理徵殺了,理徵的老婆帶著孩子逃跑了,逃亡過程中經常吃李子果腹,為了感謝李子,又因為李和理同音,所以改為“李”姓。以上是《後唐書》記載。
發展李氏形成後一直都沒什麼發展,直到周朝時期出了李耳(老子)。
李耳的後代出了個李崇,在秦國當官,被秦昭王封在了隴西,他就是隴西李氏的始祖。
李崇的兄弟,也就戰國大將李牧他爹,後來定居在了趙國,從這裡還分出一直趙郡李氏。
李家一直都是軍功家族,到了漢朝又出了李廣,李廣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叫李當戶,李當戶生了個兒子叫李陵,後來李陵出征匈奴,結果被俘虜後投降了,投降後李陵很受匈奴關照,給李陵娶了個媳婦拓跋氏,後來李陵的後代改姓拓拔。
再後來五胡亂華,孝文帝倡導改姓漢姓,李陵的後代又把拓拔該回了李。
巔峰李廣的二兒子戰死,三兒子叫李敢,李敢因為揍了衛青結果被霍去病弄死了,但是李敢的後代很牛,李敢的十五世孫是李暠(西涼開國皇帝),李暠有個四世孫是李虎(八柱國大將軍),李淵是李虎的重孫子,李虎是李世民爺爺的爺爺!所以李世民是正經的隴西李氏。
當年跟李虎同為八柱國之一的李弼是趙郡李氏的後代,還有後來瓦崗寨的李密。
沒落唐朝之後,貴族門閥為基礎的統治宣告結束。科舉制度開始興起,宋明都是普通家庭出身做的皇帝,之後很多宰相等大臣也都是科舉上來的。
-
8 # 凌煙閣論史
關於李唐祖先的來歷和民族成分問題,一直都有爭論。
李家父系先祖是漢族的可能性最大。關於李唐身世,正史中記載為“隴西成紀人”,西涼李暠之嫡裔。陳寅恪先生在經過嚴 謹的考證之後,提出李唐先世本為趙郡李氏徙居柏仁之“破落戶”、或為鄰邑廣阿庶姓李氏之“假冒牌”的著名推斷,該觀點已為今天史學界廣為接受。
按照正史記載,或後世推斷,那麼李唐先祖毋庸置疑的是正統意義上的漢族人。
存疑之處,李唐先祖可能是鮮卑人的漢化改姓存在疑問的一點是,李唐先祖的李姓可能是鮮卑人透過依附漢族地主或者接受賜姓而得來的。
因為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進入中原的諸胡族的下層部眾為緩和與漢人的矛盾,並尋求漢族豪強勢力的庇護,而改從漢姓的現象層出不窮,李家先祖也可能屬此類人。
題主的問題,李唐是否鮮卑改漢姓,目前史學界找不到憑據,只有推測。
但是,即使是鮮卑人依附漢人而得到賜姓,民族畢竟不是種族,李氏先祖既然已經接受漢文化、自願融入漢族群體,即使他身上有著胡人血統,但我們還是應該名正言順地說他是漢族人。
李家母系也不是純胡族血統。認為李世民是胡族的學者的另一個根據是“其祖母和母親是鮮卑人,所以他有75%的鮮卑血統”。這是機械推導論。
75%這個比例,其成立的先決條件是李世民的兩位母系親屬必須是純鮮卑族血統,而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的事。
眾所周知,早在魏晉甚至東漢末年,就有不少漢人與胡族混居了;到了南北朝的時候,上至皇親國戚下至黎民百姓,胡漢通婚的情形已經司空見慣。比如北魏政權歷代十九位皇后中漢族世家女共10人,一般鮮卑人與漢人通婚日益普遍;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更是將民族融合推至高潮。在這一大歷史背景之下,胡漢雙方都不可能保持絕對“純正”的種族血統。李世民之母竇氏和祖母獨孤氏,她們的本家同樣是一個含有 多族血統的氏族。
因此,李世民有75%鮮卑血統的說法不攻自破。
認同父系民族屬性是歷史慣例在李世民所處的時代,由於男子在社會諸多領域中居於主導地位,所以血脈的傳承是以男性為中心的。這種血脈傳承的方式是一種歷史和文化現象,我們應該正視並尊重。如果生硬地將這一歷史和文化背景剝離而單純地根據血統比例去判斷歷史人物的民族成分,這顯然是不可取的。
北魏諸帝大多擁有漢族和鮮卑族的混合血統,甚至漢族血統遠遠高於鮮卑族血統,但學術界一般公認北魏為鮮卑族政權,其判斷標準也正是居於對其父系民族屬性的認同。同樣的道理,清朝曾實行滿蒙聯婚,清朝皇帝身上有著濃厚的蒙古族血統,但史學界和一般大眾仍然公認他們屬於滿族人。
因此,對於父系祖先是漢族人的混血皇帝李世民,我們認為他是漢人是恰當的。
關鍵點:李唐認同漢文化自古中國的夷夏之辨,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認同中華的文化,夷可以變成夏;不認同中華文化,夏可變為夷。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就是一個例子,楚國一開始生活習慣與文化自古均與中原諸國不同,因此被稱為蠻夷。後來楚國與中原交流增多,楚國慢慢採用了中原的制度,文化與習俗也與中原相同,因此中原諸國也就接受了楚國,不再認為楚國是蠻夷,而是華夏。
同樣的道理,李唐王朝是認同漢文化的。
從漢末到隋朝,經過了近400年的民族大融合,胡漢融合的結果是,進入中原的胡族都已經在文化上接受了漢文化。
在胡人漢化的歷史大潮推動之下,李氏家族儘管擁有雙重乃至多重文化屬性,但起主導作用的還是其漢文化屬性。李唐王朝在政治上積極維護和發展中原文化、以再現漢朝恢弘盛大氣象為己任。諸多史實,此處不再贅述。
(完)
-
9 # 月夜羽夕
五胡十六國時代以後,漢人就已經擁有了胡人血統,而胡人也擁有了漢人血統。
這個大分裂時代其動盪程度和持續時間之久雖然讓人觸目驚心,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五胡十六國時代又是促進民族大融合的一個時代。
唐人民風開化,社會風氣極為開放,這也是隋唐以來民族融合的一個證明。
其實中國人原本並不保守和傳統,不過由於宋代程朱理學興起,朱熹等人開始宣揚三綱五常,中國人才逐漸開始變得保守和傳統。
以上是閒話,唐人具有胡人血統,這是史學界承認的事實。
李世民家族也不能避免,在這個家族身上也有胡人的血統。
但“隴西李氏”和“鮮卑漢化以後的李氏”卻有著根本的不同。
隴西李氏和李世民家族的關係
隴西李氏是指自秦代以來就世居隴西郡的李氏家族。
據考,隴西李氏的始祖是秦國司徒李曇長子隴西郡郡守李崇,這是隴西李氏的起源。
我們再來看看李淵家族和隴西李氏的關係。
我們就以十六國時代西涼國君主李暠為節點,來梳理一下李世民家族和這個隴西李氏的關係。
李暠是隴西李氏出身,他是飛將軍李廣的十六世孫:
武昭王諱暠,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人,姓李氏——《晉書》
隆安四年(400年),北涼晉昌太守唐瑤叛變,推舉李暠為冠軍大將軍,由此,李暠敦煌、酒泉、晉昌、涼興、建康、祁連六鎮為核心建立起西涼政權。
李暠的次子李韻,他的第三個兒子李重耳是李淵的曾祖父。
他們的家族世系表現為以下:
李廣(先祖)……李暠→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錫(也作李天賜)→李虎→李→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
可見,李世民家族的姓氏一脈相承於隴西李氏。
李淵家族是門閥大家族,遠的不說,就從李淵的祖父李虎說起。這位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西魏是宇文家族在北魏分裂後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由於身居高位,李虎還被賜姓為大野氏。
但李淵家族真正具有鮮卑血統是從李淵的父親李開始,李的妻子是西魏八大柱國獨孤信的第四女獨孤氏。
這個獨孤姓出自北鮮卑獨孤渾部,所以從李淵父親這一代開始,李淵家族就具有了鮮卑血統。
而這個獨孤氏的妹妹獨孤伽羅後來嫁給了隋朝皇帝楊堅,所以李淵還得叫獨孤伽羅一聲姨媽,又得叫楊堅一聲姨丈。
因此你會發現,整半天隋唐兩代原來是親戚關係。
而獨孤信的長女嫁給了北周宇文泰庶出的長子宇文毓,這個宇文敏後來被擁立為北周皇帝,因此一個獨孤家族就把北周、隋唐三朝的高層統治者來聯絡起來,組成了一個無比顯赫的家族。
縱觀中國歷史,可能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像這樣勢力龐大,身份顯赫的家族了。
李世民家族是否和鮮卑漢化以後的李氏有關聯?
拓跋氏是鮮卑部落的其中之一的分支。
拓跋氏是鮮卑,但鮮卑不一定是拓跋,這是它們之間的關係。
黃帝子昌意少子悃,受封北土,黃帝以土得王,北俗謂土為拓,謂後為跋,故以拓跋氏。後孝文帝改為元氏。自是拓跋降為庶姓。
拓跋氏建立了北魏,在北魏孝文帝時代,為了緩和內部的民族矛盾。
孝文帝開始大力推行漢化政策,在這一時期,他不僅要求鮮卑族開始身穿漢服,在朝堂上還必須說漢語,提倡鮮卑貴族和漢族門閥通婚。
譬如孝文帝自己就以身作則把當時許多門閥大族如范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等宗族內部的女性納為后妃。
同時又讓自己的兄弟兒女與這些大家族通婚聯姻。
另外還讓鮮卑族改為漢姓,其中孝文帝欽定的姓氏就是元姓,“二十年春正月丁卯,詔改姓元氏《北史·魏紀》”
因此自孝文帝開始,北魏皇室的名字就不再用拓跋姓,而是改為元姓。
這也是為什麼把北魏又稱為元魏的原因,此外孝文帝又把北魏功勳之後的姓氏改成了八個漢姓,分別是:丘穆陵(穆)、步六孤(陸)、賀賴(賀)、獨孤(劉)、賀樓(樓)、勿忸於(於)、紇奚(嵇)、尉遲(尉)八姓。
其穆、陸、賀、劉、樓、於、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勳著當世,位盡王公,灼然可知者——《魏書·官氏》
這就是著名的北魏“勳臣八姓”,這八個姓主要是對建立北魏有功的勳臣制定的姓氏,而像其它的鮮卑人則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改為其它姓氏。
如在《魏書》中有著詳細記載,現列舉一二:
賀拔氏,後改為何氏;叱呂氏,後改為呂氏;莫那婁氏,後改為莫氏;奚鬥盧氏,後改為索盧氏;莫蘆氏,後改為蘆氏;出大汗氏,後改為韓氏……
而當時改為李姓的鮮卑姓是叱李氏,所以這鮮卑漢化以後的李氏和李世民家族並沒有任何關係。
而這些改為漢姓以後的鮮卑人慢慢就融入到了漢族人的生活,應該說這是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作為同樣統一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前秦由於沒有處理內部的民族矛盾,就急於發動針對東晉的戰爭。
結果淝水之戰的失敗直接誘發了前秦的解體,反觀北魏由於妥善處理了內部民族矛盾,最終能夠維持一百四十餘年的統治。
終北魏一朝,李淵家族都有直系始祖在朝廷中為官,但李淵家族真正發跡是北魏解體的時候。
李淵的祖父李虎受到宇文家族的信任和重用,開始在西魏政權內部崛起成為一個大家族。
因此從西魏、北周再到隋朝,李淵家族都身居高位,始終處於權力的中心。
可以說是門閥士族、官宦世家的典型代表,兜兜轉轉一圈後,這個曾經北魏的臣子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新王朝的開創者。
-
10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有人主張李世民是鮮卑人,因為他的祖先姓大野而非李。有人則主張李世民是漢人,因為他的祖先是漢朝李廣。而我要說,真相是這樣的:
大唐帝國的首任皇帝李淵,是隋朝的老幹部。隋朝的首任皇帝楊堅,是北周的老幹部。北周的實際建立者宇文泰,則是北魏、西魏的老幹部。而宇文泰的祖先則來自鮮卑宇文部。
大家都在教科書上讀過孝文帝改革一節,說北魏的孝文帝把本部族的鮮卑姓氏,全部改成了漢姓。譬如拓跋姓,改為元姓。武俠小說裡常見的獨孤姓,改為劉姓。諸如此類,很多很多。但實際上,在這一輪漢化改革之後,北方還曾有過還潮,甚至要求漢人用胡姓。北齊皇室明明是漢人高氏,可實際上胡化得厲害,其後人完全把自己當作胡人而非漢人。開國皇帝高洋問治國用何人,大臣回答說胡人適合帶兵,至於理政治國,還是要用漢人。高洋便以為大臣是在嘲諷自己(可見他是以胡人自居的)。而北周皇室是鮮卑人宇文氏,雖然以漢人最早的王朝周作自己的國號,很多官名也用周朝的,但實際上卻相信的是胡人至上的原則。
宇文氏在軍事上採取的,便是鮮卑舊日的八部制,即所謂八柱國。宇文泰和一位西魏宗室是排名最靠前的兩個柱國。往下還有六個柱國大將軍,實際統率六軍。一個柱國大將軍領兵八千,六柱國合計有兵四萬八千人左右,這支軍隊,就是歷史上所說的府兵。而在這其中,便有普六茹忠與大野虎。
普六茹忠不是鮮卑人,而是漢人。漢人為什麼要用鮮卑姓?因為這個時候又來了一波採用鮮卑姓的運動,即有功的戰將,如果你本來就用的是鮮卑複姓,那很好。如果不是,就必須改。在這一波運動中,漢人楊忠,改姓普六茹(若干年後,他的兒子楊堅奪取了北周江山,於是改回漢姓楊)。漢人李虎,改姓大野。
那麼,李虎既然不是真正的鮮卑,他又來自何處呢?他爹叫李天錫,職位很低,只是幢主,也就是北魏一名普通的領兵官而已;他爺爺李熙,官位就高一點,曾是金門鎮將。再往上一輩李重耳,則做過安南將軍。重耳他爹李歆,便是西涼王國的亡國之君。而西涼王國的皇室血統,據說又源自漢代的飛將軍李廣。
所以其實大唐李氏,確實是漢人胡化改姓,之後才出現了那一段以“大野”為姓的時光。
而大野虎的兒子,又娶了一個姓長孫的女子做老婆,長孫就是胡人。大野虎的孫子,也就是胡漢血統摻半的李淵。所以到了李世民這一代,怎麼說也有25%的胡人血統吧。
-
11 # 大國藏美
主要觀點如下:
1.華夏民族一向是文化族群,鮮卑本身也不是血脈民族,而是部落聯盟;2.李世民有至少1/4的非漢人血統,李治則是3/8;3.李世民是漢人,但很可能不是隴西李氏
一、華夏民族一向是文化族群從炎帝和黃帝族群的合併開始,半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融合,一直在塑造華夏民族的血脈。
認同華夏文化,有漢人“心”的才是漢人。
不認同華夏文化,頂著漢人外皮的漢奸也有很多。李唐奉華夏為正統,從裡到外都認同華夏文化,是地道的漢人。
另外,鮮卑自身一向也是一個部落聯盟,而不是單純的血脈民族,融入了匈奴、高車、丁零、柔然等族群的血緣。二、李世民的異族血統沒有李治高李世民自己,是有一部分鮮卑血脈的。他媽竇皇后,有一半來自宇文泰家的血脈,宇文泰是鮮卑人,但是他們屬於鮮卑匈奴裔。他爹李淵,有一半來自獨孤氏的鮮卑血脈。因此李世民至少有1/4的鮮卑血脈。
鮮卑血脈更濃的是他的兒子,高宗李治。
因為李世民的長孫皇后,是鮮卑拓跋氏改姓的(見《新唐書 列傳第一》)。
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河南洛陽人。其先魏拓拔氏,後為宗室長,因號長孫。三、李世民是漢人,很可能不是隴西李氏1.李家是頂替鮮卑大姓,從漢姓改過去的
《周書》有比較明確的記載:
經過漢化改革和爾朱榮的屠殺,鮮卑貴族姓氏大多滅絕了,找了很多漢人將領來頂替。
魏氏之初,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後多絕滅。至是,以諸將功高者為三十六國後,次功者為九十九姓後,所統軍人,亦改從其姓。楊堅家的普六茹,和李家的“大野”。
因此,李家是為了頂替鮮卑大姓,改了鮮卑姓氏。
2.李家到底是不是隴西李家
按照陳寅恪先生的推斷,冒認的可能性很大。《唐會要》第一卷 帝號,第一段和第二段就寫了:李家的祖墓,在趙州昭慶縣界。就是現在的河北隆堯縣。
當然不排除,就像很多武俠小說立的情節一樣,西涼李歆敗亡後,李家藏起一個分支,在河北延續血脈。
總之,因為李家自己也說不清怎麼從李歆傳過來,遷過來的,冒認的可能性很大。
-
12 # 狼的影子716
肯定是隴西李氏,但是絕不是純種的漢族人,李家是隴西成紀地區的門閥士族,李世民的六世祖李暠是五胡十六國時代西涼國的帝王,這個定都於敦煌的,由羌胡等諸多少數民族政權,本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大雜燴,李家在那個年代就已經跟當地的羌胡少數民族上層廣泛的通婚,就已經不是純粹的漢族人了,這個傳了二代三王的割據政權滅亡之後不久,李暠的孫子李虎,就成為鮮卑拓跋氏建立的西魏政權八柱國之一。李虎的妻子是誰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他的兒子李昺卻實實在在的是鮮卑大貴族獨孤信的女婿,這至少說明,到李昺的兒子李淵這裡,李家已經不是純粹的漢族人了,至少有了一半鮮卑血統,而李淵的妻子,也是鮮卑化的漢族後裔,北周的上柱國,大司馬竇毅的女兒,李淵給自己的兒子李世民娶的妻子,也是出自尊貴的鮮卑八姓之一的上黨王長孫氏家的女兒,而且這個出自鮮卑貴族的長孫氏的母親一族,是掌握著另外一個更強大的鮮卑政權的,鮮卑化的漢族人高歡的堂弟高嶽的後人,所以,李世民雖然在家族世系的傳承上是漢族人,但是在血緣關係上已經融入了鮮卑族的血統,而且在骨子裡他其實是一個貨真價實的非常鮮卑化的漢人。
-
13 # 我為發明狂
我:李世民你給我出來,告訴我們,你到底是漢人還是胡人?
李世民:我是漢人,但是你一定說我是胡人,也可以!因為我是混血兒![捂臉][捂臉][捂臉]
-
14 # 沙發上的哥哥
李世民一系有胡人血統。單從李治收娶父親李世民後宮,又李隆基強搶兒子壽王妃,這就足以說明其胡人血統。例如匈奴單于繼承父親老婆,到明朝蒙古部落奶奶嫁孫子,又多爾袞迎娶皇太極遺孀。足見,這些為漢族的不齒的道德倫理只有胡人蠻夷血統做的出來。
-
15 # 特別特別正經
都不是,根據河北隆堯唐祖陵和光業寺碑刻,唐祖陵是李唐二祖宣皇帝李熙和祖光皇帝李天賜的陵墓。碑刻記載了李淵曾祖李熙的生平。說明李唐起源於趙郡李氏的史實。事實上,陳寅恪先生本來就考證李唐是趙郡李氏的說法。李唐也不被當時隴西李氏所承認,之所以李唐說自己是隴西李氏,是因為北周推行關隴豪族和鮮卑貴族聯合的政策。李唐不想被認為是山東六族出身的底子,被排斥在權力核心外。
回覆列表
李世民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自稱是十六國時期涼武王李暠的後代。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為後魏左僕射,封隴西郡公,因輔助宇文泰建立關中政權有功,被賜姓大野氏,官至太尉,死後追封唐國公。祖父李昞,襲封唐國公,北周時任安州(今湖北安陸縣)總管、柱國大將軍。北周天和元年,其父李淵出生於長安,7歲襲封唐國公。公元598年,李世民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