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謝小樓
-
2 # 午夜菸灰缸
吳文英的這首《唐多令》寫的是羈旅懷人。全詞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渾成,在吳詞中為別調。
就內容而論可分兩段,然與此的自然分片不相吻合。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為第一段,起筆寫羈旅秋思,釀足了愁情,目的是為寫別情蓄勢。前二句先點“愁”字,語帶雙關。從詞情看,這是說造成這些愁情的,是離人悲秋的緣故,秋思是平常的,說離人秋思方可稱愁,單就這點說命意便有出奇制勝之處。從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於字謎遊戲。這種手法,古代歌謠中經常可見,王士禛謂此二句為“《子夜》變體”,具“滑稽之雋”(《花草蒙拾》),是道著語。此詞以“秋心”合成“愁”字,是離合體,皆入謎格,故是“變體”。此處似乎是信手拈來,涉筆成趣,毫無造作之嫌,且緊扣主題秋思離愁,實不該以“油腔滑調”(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目之。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兩句一問一答,開篇即出以唱嘆,而且鑿空道來,實可稱倒折之筆。下句“縱芭蕉不雨也颼颼”是說,雖然沒有下雨,但芭蕉也會因颼颼秋風,發出淒涼的聲響。這分明想告訴讀者,先時有過雨來。而起首愁生何處的問題,正由此處蕉雨惹起。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來,平添千迴百折之感。秋雨初停,天涼如水,明月東昇,正是登樓納涼賞月的好時候。“都道晚涼天氣好”,可謂人云亦云,而“有明月,怕登樓”,才是客子真實獨特的心理寫照。“月是故鄉明”,望月是難免會觸動鄉思離愁的。這三句沒有直說愁,卻透過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寫把它充分地表現了。
秋屬歲未,頗容易使人聯想到晚歲。過片就嘆息年光過盡,往事如夢。“花空煙水流”是比喻青春歲月的流逝,又是賦寫秋景,兼有二義之妙。由此可見客子是長期飄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看到燕子辭巢而去,心生無限感慨。“燕辭歸”與“客尚淹留”,兩相對照,自可見人不如候鳥。以上蕉雨、明月、落花、流水、去燕……雖無非秋景,而又不是一般的秋景,於中無往而非客愁,這也就是“離人心上秋”的具體形象化了。
此下“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系行舟”為第二段,寫客中孤寂的感嘆。“垂柳”是眼中秋景,而又關離情別事寫來承接自然。“縈”、“系”二字均由柳絲綿長思出,十分形象。“垂柳不縈裙帶住”一句寫的是其人已去,“裙帶”二字暗示對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間的關係:“謾長是,系行舟”二句是自況,意思是自己不能隨去。羈身異鄉,又成孤零,本就有雙重悲愁,何況離自己而去者又是一位情侶呢。由此方見篇著“離人”二字具有更多一重含意,是離鄉又逢離別的人啊,其愁也就更其難堪了。伊人已去而自己既留,必有不得已的理由,卻不明說(也無須說),只是埋怨柳絲或系或不繫,無賴至極,卻又耐人尋味。“燕辭歸、客尚淹留”句與此三句,又形成比興關係,情景相映成趣。
全詞第一段對於羈旅秋思著墨較多,渲染較詳,為後邊描寫蓄足了力量。第二段寫字中懷人,著筆簡潔明快,發語恰到好處,毫無拖沓之感。較之作者的其它作品,此詞確有其獨到之處。
-
3 # 建成文化
唐多令 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語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繫行舟。
【註釋】
心上秋:“心”上加“秋”字,即合成“愁”字。
颼(sōu):形容風雨的聲音。這裡指風吹蕉葉之聲。
年事:指歲月。
“燕辭歸”句:曹丕《燕歌行》:“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慊慊思歸悉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此用其意。客,作者自指。
淹留:停留。
縈:旋繞,糸住。
裙帶:指燕,指別去的女子。 漫:空。
3、譯文1: 怎樣合成一個“愁”,是離別之人的心上加個秋。縱然是秋雨停歇之後,風吹芭蕉的葉片,也吹出冷氣颼颼。別人都說是晚涼時的天氣最好,可是我卻害怕登上高樓, 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憂愁。
往昔的種種情事好像夢境一樣去悠悠,就像是花飛花謝,就像是滾滾的煙波般向東奔流。群群的燕子已經飛回南方的故鄉,只有我這遊子還在異地停留。絲絲垂柳不能繫住她的裙帶,卻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譯文2: “愁”字是怎樣組成?它是離恨人心上之秋。即使不下雨,芭蕉也響聲颼颼。人們都說晚上清涼天氣好,因為明月高掛,我卻怕登臨高樓。 寶貴的年華像夢一樣消逝了,花已凋謝,在迷濛的水波中淌流。燕子都辭歸故鄉,我還滯留在這地方。垂柳的柔枝系不住人的衣帶,反而繫住我的行舟老不放歸故鄉。
4、吳文英(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鄞縣(今浙江寧坡)人。《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清全祖望答萬經《寧波府志》雜問,謂吳文英“晚年困躓以死”,殆得其實。享年六十歲左右。黃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編定於淳祐九年(1249),卷十錄吳文英詞九首,時吳文英正在越州,年約五十。黃昇並引尹煥《夢窗詞敘》雲:“求詞於吾宋者,前有清真,後有夢窗。此非煥之言,四海之公言也。”沈義父《樂府指迷》亦謂“夢窗深得清真之妙”。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雲:“若夢窗詞,合觀通篇,固多警策。即分摘數語,每自入妙,何嘗不成片段耶?”近代詞論家多以姜詞清空,吳詞密麗,為二家詞風特色。況周頤《蕙風詞語》卷二又云:“近人學夢窗,輒從密處入手。夢窗密處,能令無數麗字,一一生動飛舞,如萬花為春;非若琱蹙繡,毫無生氣也。”《夢窗詞集》有四卷本與一卷本兩種。毛氏汲古閣所刻《夢窗甲乙丙丁稿》為四卷本,《疆村叢書》刻明太原張遷璋所藏為一卷本。 在中國詞史中,吳文英是一個引起過不少爭論的人。他的詞一向被人稱為晦澀堆垛。南宋詞人張炎便曾說吳文英的詞“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斷“。另外一些人對他卻備極推崇。清代學者周濟在《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中便曾說“夢窗(即吳文英)奇思壯採,騰天潛淵,反南宋之清,為北宋之穠摯“。又說他“運意深遠,用筆幽邃,煉字煉句,迥不猶人。貌觀之雕繢滿眼,而實有靈氣行乎其間。“另外,吳文英因與奸相賈似道關系親密而受到人們的抨擊。然客觀地講,吳文英的詞善用典故,體物入微,遣詞清麗,實為難得。
-
4 # 潮打的空城
這首詞可以說是吳文英的經典之作,還被後世錄入《宋詞三百首》。詞原名叫《唐多令.惜別》,從題目就知道,這是一首描寫惜別懷人的詞。
《唐多令.惜別》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系行舟。
簡要賞析這是一首描愛人離別之後的相思愁苦之作。上闋主要寫離愁,下闋則著重寫懷人。
先看上闋,“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首句就將愁字寫出,簡明扼要的點明瞭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愁”字由“秋”和“心”字組成,作者用拆字之法,給愁苦的氛圍之中增添了一份詼諧和幽默。“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離別之時是秋風蕭瑟的情景,即使芭蕉不待雨大也能被風吹的嗖嗖作響。“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這三句則是透過一襯一疊來表達內心的愁苦。別人都是“天涼好個秋”,作者卻害怕起來,他不敢在這樣的情景中去看明月、去登樓。圓月象徵著團圓,這讓分別的人感慨萬分,而登樓遠望,如果望不到思念的人,豈不是更平添傷感?
下闋著重筆墨來寫懷人。“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往日的歡聚都在夢中消失,如花落煙消水流般一去不復返。詞人感嘆往事如煙,韶華易逝。“燕辭歸,客尚淹留”二句,化用了曹丕《燕歌行》中“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慊慊思歸悉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而且採用了比興的手法,以燕子代指愛人,以客代指自己。“垂柳不縈群帶住,謾長是、系行舟”,這一句是在回憶離別時的場景,她遠去了,不禁埋怨柳條為何不將她的裙帶繫住,而是繫住了自己的舟。舟怎麼會被柳枝繫住?可見作者的愁思之深。
-
5 # 葛諸亮
宋詞中經典名篇《唐多令•何處合成愁》又名《唐多令•惜別》,出自宋代著名詞人吳文英。
吳文英(1212—1274)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市)人,本姓翁氏,而出為吳氏後嗣。一生未第,依人遊幕數十年。理宗紹定間入蘇州倉幕供職,留連吳門十餘載。文英在蘇州12年,有一妾而去;在杭州10 年,有一妾而亡。詞中懷人之作多系此。
《唐多令》詞牌名,又名糖多令、南樓令、箜篌曲等。此調3體,此詞為雙調、61變體。全首韻腳第十二平韻“尤”韻。
《唐多令•何處合成愁》原文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此首一題“惜別”,抒秋日遊子的離愁。上片寫惜別驚秋之意,下片寫懷人盼歸之心。
上片起三句,客中送客的情景。“秋心”二字合“愁”,離人“心”上悲“秋”,此二句雙關點題。“芭蕉”“颼颼”,為詞人驚聞,此生愁之因。杜牧《雨》:“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正是此景此情。結二句寫詞人矛盾之心。“晚涼天氣”,人人說好,然而明月之夜,卻怕登樓思鄉懷人。下片起三句寫往事今朝。往事如夢,嘆歡愉已盡;花落隨水,嘆好景不長;燕歸客留,嘆人不如物的焦心和傷懷。結二句怨久客難歸。女子離去,柳絲不繫,此客中送客;客子“行舟”,總是空留,此客中思歸。
全詞上起下結,前後呼應,扣題甚緊;景寫眼前,情抒離別,二者交融。
關於“愁”字,本來是一種很抽象的情感,歷代文人卻將心中的愁具體而生動地寫出來。如宋代秦觀的“無邊絲雨細如愁”喻愁之細;周邦彥的“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喻愁之急;賀鑄的“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喻愁之廣;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喻愁之重;李煜的“問君能有許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喻愁之多。
綜觀這些名篇詩句,我認為還是吳文英這詞說的具體形象,不愧為經典名篇。
-
6 # 午夜的維納斯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一句出自於宋代文人墨客吳文英的《唐多令》*惜別,此篇詩詞不事雕琢,自然渾成,在吳詞中往往被稱為“別調”。
顯然,此時作者已然深深的沉浸於“內心的愁思離情與眼前的瑟瑟秋景”而不逾。思念離別觸動“楓葉荻花”,再因“秋景瑟瑟”而撩動離別,“物我合一,恍然一夢”~憶往昔執手相看淚眼,鏡月花謝水流不返!
嘆舊人已是勞燕分飛,孤身客居更兼“物是人非”~黯然傷神中作者忽生奇想,把這一“無可奈何”的遺憾歸咎於眼前的垂柳、問責它不能繫住“不願其歸而歸”的伊人裙帶,而偏偏繫住了“欲歸而不得歸”的自乘扁舟~這千絲萬縷的柳條,何以“顛倒錯亂”如此!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雨打芭蕉本就惆悵,襯托著離人憂鬱的心境,縱然晴晝無雨,也是在枯葉搖曳,無限的“悽美”~“颼颼”是作者自己的一種感覺,也是“自我情緒”與“外界景物”的一種心神合一,同時也再現了作者主觀情感一種投影~曾經的青春美豔,已經“如夢如煙,漸行漸遠”,猶如這百花凋零的深秋,無比的空寂冷落!而春天的嬌豔,盛夏的碧綠也都被“白駒過隙”的時間沖刷得不留一點痕跡,籍此…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作者巧妙地把“愁”字分解成“心”上“秋”兩個字,娓娓描述出一種孤獨淒冷的心境~情事已隨風而逝,雨燕也已悽悽歸巢,偏偏自己還要淹留異地,不免“心”悲“秋”戚,怎一個“愁”字了得!
吳文英的這首《唐多令》*惜別首先敘事含蓄。其次情景交融,新穎獨特的比對手法,字字句句不事雕琢,通篇的審美境界呼之欲出,此等筆鋒手法,真真堪稱一絕!
-
7 # 胡林平a
唐多令·惜別
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垂柳不縈裙帶,漫長是、系行舟。
吳文英是南宋三大詞人之一,著《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多,內容較豐富,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詞風朦朧,號“詞中李商隱”,歷代對其
詞作爭論頗大。《唐多令·惜別》,是他代表作之一。
下面我們先逐句解讀詞的表層含義。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首句,破空而出,用設問手法,拆“愁”為心上秋,開門見山,點明詞的主旨,寫離人惜別,成為千古名句。“自古逢愁悲寂寥”,吳文英化用了兩個典故,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離人心中,本就悲傷難禁,再加上傷感之秋,份量就更重了。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秋天,有天然的悲涼之感。該句將古人離別、悲秋之愁與自己的愁交織疊加在一起,愁上加愁,令人唏噓不己。
芭蕉不雨也颼颼。
即使沒有下雨,芭蕉在秋風蕭瑟作響,也讓人感覺到無限悲涼。這句用了轉折,“不”“也”對比,突出天不涼人心寒。
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此句借用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和范仲淹《蘇幕遮》:“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有明月懸空,宜登樓望遠,卻怕登樓,徒增相思閒愁。
年事夢中,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
這句化用了曹丕《燕歌行》:“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慊慊思歸悉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往事恍若隔世,依稀夢中,如花零落,煙霧般飄散付水東流,燕子,已經辭別飛回故鄉,而我卻飄泊在外,用反襯手法,燕歸人不歸,道出了自己孤單。
垂柳不縈裙帶,漫長是、系行舟。
垂柳依依,牽衣待話,系不住離人的裙帶,卻牢牢繫住了我的行舟,讓我目送離人遠去。
然後統觀全詞進行賞析
上片,濃墨寫羈旅之思,為下文蓄勢。首句就將愁字寫出,點明瞭心境,奠定了感情基調。“愁”字由“秋”和“心”字組成,作者用拆字之法,顯示了用詞的機智。緊接描寫離別之時是秋風蕭瑟的淒涼情景,即使芭蕉不被雨打,也被風吹得嗖嗖作響。後面三句透過一襯一疊來表達內心的愁苦。別人都是“天涼好個秋”,作者卻害怕起來,他不敢在這樣的情景中去看明月、去登樓,怕引起想思。圓月在古詩中是象徵團圓的常見意意,而登樓遠望,如果望不到思念的人,“過盡千帆皆不是”,豈不更傷感?
下片,簡筆寫懷人之思,展紛飛思緒。昔日的歡聚都在夢中消失,如花落煙消水流般的歲月,氤氳在記憶深處,一去不復返。詞人感嘆往事如煙,韶華易逝。用典故抒懷,並採用了比興的手法,以燕子代指愛人,以客代指自己。最後,作者不禁埋怨柳條為何不將心上人的裙帶繫住,而繫住了自己的舟,可見作者的相思之深,無奈之甚。
全詞表現了詞人複雜心情和離別之際紛飛的意緒,字裡行問流露出飄泊生涯中的失意情懷。
吳文英的這首多唐令,在送別詞中堪稱經典,特別是開頭兩句“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可以說是千古名句,傳頌不衰,為歷代詞家讚歎不已。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中說:首二句以“心上秋”合成“愁”字,猶古樂府之“山上覆有山”,合成徵人“出”字。金章宗之“二人土上坐”,皆藉字以傳情,妙語也。在類似文字遊戲的拆解中,巧妙的嵌入對愁的詮釋,愁,心上之秋也,一語雙關,暗含詞義,令人拍案叫絕。
-
8 # 蝴蝶說話
唐多令·惜別
宋代: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吳文英的這首《唐多令》寫的是羈旅懷人。全詞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渾成,在吳詞中為別調。
就內容而論可分兩段,然與此的自然分片不相吻合。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為第一段,起筆寫羈旅秋思,釀足了愁情,目的是為寫別情蓄勢。前二句先點“愁”字,語帶雙關。從詞情看,這是說造成這些愁情的,是離人悲秋的緣故,秋思是平常的,說離人秋思方可稱愁,單就這點說命意便有出奇制勝之處。從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於字謎遊戲。這種手法,古代歌謠中經常可見,王士禛謂此二句為“《子夜》變體”,具“滑稽之雋”(《花草蒙拾》),是道著語。此詞以“秋心”合成“愁”字,是離合體,皆入謎格,故是“變體”。此處似乎是信手拈來,涉筆成趣,毫無造作之嫌,且緊扣主題秋思離愁,實不該以“油腔滑調”(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目之。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兩句一問一答,開篇即出以唱嘆,而且鑿空道來,實可稱倒折之筆。下句“縱芭蕉不雨也颼颼”是說,雖然沒有下雨,但芭蕉也會因颼颼秋風,發出淒涼的聲響。這分明想告訴讀者,先時有過雨來。而起首愁生何處的問題,正由此處蕉雨惹起。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來,平添千迴百折之感。秋雨初停,天涼如水,明月東昇,正是登樓納涼賞月的好時候。“都道晚涼天氣好”,可謂人云亦云,而“有明月,怕登樓”,才是客子真實獨特的心理寫照。“月是故鄉明”,望月是難免會觸動鄉思離愁的。這三句沒有直說愁,卻透過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寫把它充分地表現了。
秋屬歲未,頗容易使人聯想到晚歲。過片就嘆息年光過盡,往事如夢。“花空煙水流”是比喻青春歲月的流逝,又是賦寫秋景,兼有二義之妙。由此可見客子是長期飄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看到燕子辭巢而去,心生無限感慨。“燕辭歸”與“客尚淹留”,兩相對照,自可見人不如候鳥。以上蕉雨、明月、落花、流水、去燕……雖無非秋景,而又不是一般的秋景,於中無往而非客愁,這也就是“離人心上秋”的具體形象化了。
此下“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系行舟”為第二段,寫客中孤寂的感嘆。“垂柳”是眼中秋景,而又關離情別事寫來承接自然。“縈”、“系”二字均由柳絲綿長思出,十分形象。“垂柳不縈裙帶住”一句寫的是其人已去,“裙帶”二字暗示對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間的關係:“謾長是,系行舟”二句是自況,意思是自己不能隨去。羈身異鄉,又成孤零,本就有雙重悲愁,何況離自己而去者又是一位情侶呢。由此方見篇著“離人”二字具有更多一重含意,是離鄉又逢離別的人啊,其愁也就更其難堪了。伊人已去而自己既留,必有不得已的理由,卻不明說(也無須說),只是埋怨柳絲或系或不繫,無賴至極,卻又耐人尋味。“燕辭歸、客尚淹留”句與此三句,又形成比興關係,情景相映成趣。
全詞第一段對於羈旅秋思著墨較多,渲染較詳,為後邊描寫蓄足了力量。第二段寫字中懷人,著筆簡潔明快,發語恰到好處,毫無拖沓之感。較之作者的其它作品,此詞確有其獨到之處。
-
9 # 使用者51182697922李思
文:天涯浪人
《阮郎歸:桃花夢》
2020..3..15..於海南澄邁
[機智][機智][機智][機智][機智][機智][機智]
昨夜夢入桃花鄉,
桃花正芬芳。
沾得香風醉醒後,
寒星報五更。
曉霜重,
草籬朦,
村路行影憧。
知是春送桃花妍,
怎奈農時匆。
-
10 # 梅鶴讀書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他的詞叫做夢窗詞。這首《唐多令》是他流傳非常廣的一首作品。我看前邊朋友的回答中對這首詞解釋的挺多,我就不在重複了,圍繞這首詞說幾點其他的。
1、夢窗詞曾備受冷落
在南宋時,詞人張炎就在他的《詞源》中說:“吳夢窗詞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他的意思是吳文英的詞辭藻很美,但是不貫通。清末民初,王國維也不欣賞夢窗詞。胡適認為,夢窗詞“幾乎無一首不是靠典故與套語堆砌起來的”。胡云翼的《宋詞研究》說:南宋到了吳文英,則已經是詞的劫運到了。
之所以夢窗詞被冷落,一是因為欣賞的角度、欣賞的方法有問題;另一個就是他語言晦澀,讓人不一定能看懂。
2、夢窗詞的主要內容
晚晴有位著名的詞人,叫朱祖謀,就是編《宋詞三百首》的那位,也是詞學大家龍榆生先生的老師。他一聲精研夢窗詞,在其一生中四次對夢窗詞進行精細的校點。夢窗詞裡大部分是寫愛情的。同樣作為南宋詞人,這是他與辛棄疾的不同,辛棄疾關心的多是國家大事。他沒有什麼仕宦生涯,至多是給達官貴人做幕僚。這樣的地位、身份,與辛棄疾差別很大,平生沒有機會參與國家大事,當然也就沒有辛棄疾那樣的理想和抱負。
雖然如此,他的詞裡還是有一種對國家的悲慨,不是對北宋滅亡,而是對南宋的憂慮,而且這種悲慨十分強烈。
3、這首《唐多令》反映了由詞向曲過度的趨勢
這首詞寫得比較直白,音節也很流暢,無論是胡適還是胡云翼,很多人都非常欣賞這首詞。這首詞裡邊有一句:“縱芭蕉、不雨也颼颼”,按照《唐多令》的格律,前三句應該是五、五、七的句法,即“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颼颼”,因此這個“也”字,在這首詞裡邊可以說是一個襯字。襯字就是增加虛字,表示語氣、口吻。在以前的詞裡是沒有襯字的。這裡有了襯字,正反映了由詞向曲過度的趨勢。
吳文英的夢窗詞,是他心血的凝結。
-
11 # 詩詞書院
嘉慶年間,未齋提出了學詞之道:“問塗碧山,歷夢窗、稼軒,以還清真之渾化。”夢窗遂成為“四大詞家”之一。
隨後又得王半塘、鄭叔問、況夔笙、朱彊村此清末四大詞家推崇,夢窗詞在近現代大放異彩,如吳梅所云:“近世學夢窗者,幾半天下。”更有廣州陳述叔因一闋頗得夢窗神韻之詞作,而改變一生命運。
至當代,亦曾有多位詞壇前輩與我訓導,習詞應取徑夢窗、清真。便試習夢窗詞,心得是“以空靈奇幻之筆,運沉博絕麗之才”的夢窗詞,非才大者不可學。
題目句子出自夢窗的《唐多令.惜別》,全調自然疏快,有別於夢窗密麗深幽的詞風。儘管此調頗具盛名,但個人覺得在夢窗詞中,仍不算是上佳之作,但在謀篇構章上極見功力。收拍處更讓人擊掌叫絕。以下我們一起賞讀:
起拍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以心上秋合成愁字,是拆字格。起調鑿空而出,無聊之語,非詞家正筆,也有悖南宋風雅詞的典麗。故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直言其為“油腔滑調。”夢窗詞的神韻亦非在此。
個人覺得此句可玩而不可學。估計夢窗得此句也是甚覺可玩,不忍捨棄。故不惜用整個上闋為起句作補述。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之所以稱起調非詞家話語,是因為傳統詩詞有一個創作原則,重構通,輕結論。通常,詩詞大家只會直描情景,而愁苦之情全留給讀者自行感受。而此調起句鑿空道來,直接訴苦,一下子將話說死了,使承接展開變得異常艱難。 自然夢窗之才情超逸並非虛名。承接的補述極見巧力。
“梧桐落葉”、“雨打芭蕉”,都是寫秋日愁苦的常用意象。但夢窗卻道不雨。實際上是緊承起句,繼續無聊。這句子作了省略,可解讀為:(都道雨打芭蕉使人愁),但現在沒有雨,也讓人愁啊。
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將無聊進行到底,以天氣好緊承上句的無雨。怕登樓,則無登樓。
既沒有雨打芭蕉,也沒有登樓望月,愁自何來?似乎作者也不清楚。無聊中的自問自答,全是為了呼應起調之無聊。
換拍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
換頭兩韻,詞風乍轉,來得疏快。作者似乎明白了愁自何來了,是人生如夢,是時光的飛逝。
燕辭歸,客尚淹留。
緊承上句,以繁花落盡,煙水流走,燕子南去三個秋日意象比興,襯托一個遊子的淹留。濃濃的鄉愁撲面而來,這才是詞家正筆。
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結拍句,我們又一次欣賞到夢窗詞中,這種騰空轉身的功力,令人拍案叫絕。
前面鋪墊已足,也似乎找到了愁的根源,是往事如夢,是思鄉意緒。作者卻在結拍處騰空發力。
垂柳,是別離的意象,裙帶點明瞭離人的身份,是女子,是情侶。垂柳縈裙帶,非常細膩的句子,也非常合理。不講理的是垂柳,不去旋繞裙帶,卻漫長地去系行舟。一縈一系皆因柳絲而出,發力恰到好處。
情侶為什麼離去,自己又為什麼淹留。夢窗都沒有交代,只將其怪罪於垂柳。 不禁令人想起夢窗《風入松》中的名句:“黃蜂頻撲鞦韆索,有當時,纖手香凝。”均是無賴至極。如陳述叔所言“純是痴望神理”。而結句也迴應了起句的離人之語。
全調在謀篇構章上極其巧妙,對情侶(離人)的描述僅有“裙帶”兩字,其餘句子全在畜力,極大地強化了對愛侶的思念之情。
回覆列表
古詩詞中,常有令人拍案叫絕、擊節讚歎甚至讓人感覺八輩子都寫不出來的經典妙語,這些經典妙語,或深情動人,或意境高妙,或語言高妙,總之讀起來能給我們帶來無限美的享受。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首南宋詞人吳文英的經典詞作《唐多令·惜別》,這首詞起二句就是千古妙語。
唐多令·惜別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垂柳不縈裙帶,漫長是、系行舟。
吳文英是南宋著名詞人,有人將他與姜夔、辛棄疾合稱南宋三大詞人。吳文英現存詞三百四十首,這首《唐多令·惜別》,是他較為知名的詞作之一。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這首詞起二句便精妙無比,這兩句字面上是說,是哪裡合成如此多的愁緒呢?原來是了離人心上起了秋思。而心字上面加一個秋字,恰好就是一個愁字。並不是說因為這兩句使用了拆字遊戲般的方法就高妙,這種寫法,如果融合不好,就會讓人感覺油滑,甚至破壞詩的感情氛圍。
但詞人吳文英將拆字巧妙地融合進了詩意,江淹《別賦》有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離人心中,本就悲傷難禁。宋玉《九辯》有云:“悲哉!秋之為氣也。”秋天,有天然的悲涼之感。離人心中的悲傷遇秋天悲涼之氣,能不悲乎,能不愁乎。所以這裡的拆字完全沒有賣弄技巧的意味,相反,它將古人心中離別之愁與悲秋之愁巧妙融合在一起,使愁上加愁,悲上加悲,故成經典。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離人內心的悲涼,遇到淒涼的秋氣,愁難自禁,即使沒有下雨,芭蕉在秋風中颼颼作響,依然讓人感覺悲涼無比。
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晚涼天氣好: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明月:范仲淹《蘇幕遮》:“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都是晚上天氣涼爽,然而有明月主懸,怕登樓見月,徒惹相思。
年事夢中,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
年事:指歲月。
“燕辭歸”句:曹丕《燕歌行》:“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慊慊思歸悉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此用其意。
淹留,停留。
往昔的歲月已如夢中,如繁花落盡,煙霧飄散秋水東流,成群的燕子,已經辭別飛回故鄉,而我依然在外停留。
垂柳不縈裙帶,漫長是、系行舟。裙帶:指別去的女子。
絲絲垂柳,系不住離人的裙帶,卻牢牢繫住了我的行舟。
吳文英的這首詞,是送別詞中的經典,尤其“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二句,可以說是寫古今寫離愁別緒最為精妙之語。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中說:首二句以“心上秋”合成“愁”字,猶古樂府之“山上覆有山”,合成徵人“出”字。金章宗之“二人土上坐”,皆藉字以傳情,妙語也。